借鉴与思考_新加坡新市镇规划_建设_管理研究_罗海明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新加坡是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新加坡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核心经验是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真正实现以规划统领城市建设,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高效管理保障城市有序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1. 1 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三个非常显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 1965 年建国后,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指导; 二是长远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不仅注重当前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就预留了相应的地铁建设空间,同时对市政管线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方法,先进行地下建设,后进行地上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市政管线敷设所带了的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同时,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建立了DISS( 深水道污水处理系统) ,从城市的长远需求出发,形成了及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于一体的系统,号称“百年计划”。
项目规划总长 113千米,直径 6 米,埋设 20 - 50 米,从 2000 年开始实施。
一期遂道约 48公里于 2008 年完成。
二期遂道计划 2015 年完成。
其后计划最终于2045 年关闭所有现行污水处理厂,全部由 DTSS 解决污水收集、处理、水回收及排放; 三是权威性。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了法定程序的批准,则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更改。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2015年6月28日至7月9日,本人参加省外专局组织赴新加坡的“双百工程”城市服务与管理学习班。
通过课程培训、座谈交流、在地勘察等途径,对新加坡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城市面貌、独特超前的规划管理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A 新加坡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1.概念规划。
主要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中起示意性作用,用以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城市发展。
概念规划每隔10年修编一次,以确保有足够的城市用地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
概念规划至今已历经几轮检讨和修订,但定位和整体空间结构一脉相承。
—1—2.总体规划。
主要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
其目的在于将战略规划的成果编译为未来10~15年服务的实施性发展计划,是开发建设活动控制的法定依据。
3.开发指导规划(DGP)。
DGP将新加坡划为5个规划区域和55个规划分区,分别制定用途区划、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旧区改造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政府通过该细则和土地征用计划对城市开发进行控制管理。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机构设置。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最具有借鉴意义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一流规划引领新加坡走向世界宜居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一是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
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
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2001年的概念总蓝图费时4年,提出了在熟悉的地方建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区域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注重认同感等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如土地使用、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开发等。
可以说,概念总蓝图是新加坡人的梦想,而总体规划图则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二是以严厉的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法令》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明确“当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不按规划而被滥用,有关当局可对物主或使用者采取强制执法措施”,违法者将被处3000新币罚款域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者二者兼施。
三是阳光透明社会广泛参与。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主要是通过专业团体对话以及举办公众展览让社会广泛参与。
在规划方案的过程中,由规划专业人员先行收集资料并分析,拟定初步设计方案,征求公众和专家意见,然后按照征求的意见改进方案内容,上报规划委员会。
规划委员会原则同意后,再到社区举办公开展览,如对住宅的改造规划要在该区举办展览会,区内70%的住户同意规划方案后方可实施。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及思考
管部长派人主持公众听证会,并将听证结果呈报部长, 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在规划被批准后, 由规划机
构公布于众, 并将批文复印件送至提过不同意见的公众,也就是说,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规划局可编制局
部地区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s),详规只需通过规划局审批即可实施。 (3)开发控制规定:所有活动都要获得开发许可证(planning approval),开发定义基本参照英国城乡规 划法,包括建造、工程、采掘、建筑物和土地用途变更、土地和建筑物细化等。规定规划当局和土地业主的权 利和义务,还包括了规划执法和历史保护方面的有关条款。 (4)关于开发费的核定和征收。
Feature and Thinking 规划特点及感想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及思考
Singapore Urban Planning System and Thinking
花园城市新加坡
今日的新加坡是一个兴旺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已成为 我国许多城市借鉴的范例。
新加坡受资源约束,但它仍然取得了很成功的发展。土地是最大的约束,因为 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要在718 平方公里的土地内获得。这其中包括过滤水的提供、污 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 因此新加坡的规划对于国家的生存尤为重要。
2、城市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职能: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总规编制、城市设计、发展控制与策略制定、规划发 展协调、日常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基础设施建设、物业市场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等业务均由URA完成,与 土地利用局和房屋管理局不存在权力交叉。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2012-02-10内容摘要: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美丽的花园城市,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的宜居城市发展。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精心规划和努力。
本报告结合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市建设,经验,启示,新加坡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第二届(2009年度)中国-新加坡中高级领导者能力建设项目(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中方访问学者的有关活动,多次赴新加坡参观访问,前后共计3个多月。
通过考察,笔者认为,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经验(一)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从花园城市到宜居城市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美丽的花园城市,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的宜居城市迈进。
新加坡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五环以内的市区面积),人口499万,密度高达7028人/平方公里(北京6个中心城区约为5200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100%。
然而,在新加坡,人们并没有一般大城市那种人口、建筑和交通十分拥挤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走出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
这个道路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上,采取的是多中心组团式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将人口和城市建筑有机地(城市功能分散组团)分散到中心城区和各新镇之中,既有区域功能分工,又有适度的综合发展;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避免了各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过度问题,避免了人口和城市建筑过度集中于主城区,有效地防止了“大城市病”的产生。
二是在居住和产业空间布局上,采取高层高密度的组屋居住小区开发模式和集约式的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包括工业园区、集中的商业街区和港口、金融集中服务区等)。
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新加坡在人口稠密、国土面积狭小的情况下,利用新市镇建设等手段成功解决了国民居住问题,其高效利用土地经验值得借鉴。
文章在简述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以榜鵝新镇为例,总结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几个新的特点,为我国城市如何建设高效的、承载更多城市人口的新区提供参考。
标签:新加坡新市镇;榜鹅新镇;集约用地1 我国城市土地开发需要由粗放低效向高效集约转变目前,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大战略任务。
其中,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面,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成为核心内容。
2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典范——新加坡新加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初期时还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整个国家贫穷脏乱、住房严重短缺。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组建了专门解决国民居住需求的建屋发展局,负责公共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其规划部门借鉴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新镇、小区理论与模式进行调整、改善与深化,拟定了新镇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新镇规划、建设体系。
建屋发展局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公共组屋,并通过新镇的建设来发展组屋,解决居民房屋问题。
1971年,新加坡进行了第一版的概念规划,其南部以市中心和裕廊工业区为主,中北部则规划了早期的新市镇群。
新市镇主要在围绕在淡滨尼高速公路两侧布局,依托快速公交体系与工业区和市中心联系。
从1965年第一个建设的大巴窑新镇,到后面陆续建设的宏茂桥新镇、淡滨尼新镇和榜鹅新镇等,新加坡至今为止已建设23个新市镇,很好的解决了国民住房问题,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典范。
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_古知行
它山之石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 古知行 新加坡住屋发展局和市区重建局是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政府部门。
住屋发展局主要负责住房和新镇建设(住宅区)。
市区重建局是主管城市规划的政府部门,负责全国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
这两个部门不但对解决旧市中心过度拥挤、住房紧张和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对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整体面貌、道路交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各个层次的空间规划有机结合新加坡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注重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编制规划,经过大量的深入分析研究,在联合国派出的专家组的帮助下,历时四年于1971年才完成第一个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主要由四个层次的规划组成:概念规划、发展指导蓝图、总体规划(实际上是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它们分别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概念规划是一个富于创新的规划实践,它跳出了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向淡化规划期限,而以规模为主导的规划方法。
1971年概念规划仍然确定了20年的规划期限,但是在1991年重新修订时又进一步淡化了时间期限,更加注重规模发展的要求。
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不同的规模对应不同的概念规划的模式,同时更加强调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概念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城市的长期综合发展战略,提出城市发展的宏观构架和引导策略,指导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以及下一层次规划的编制。
概念规划是一个“软”规划,是方向性、策略性规划,侧重于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对建设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确定全局性的功能分区、各级中心的设置、道路交通安排、环境绿化以及干线基础设施的布局等方面。
概念规划每十年检讨一次,检讨工作由国家发展部领导下的概念图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总共涉及到40多个政府部门,它们分别对各个领域如住房、工业、商业、环境、交通、公用设施和国防等的需要,提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汇总修订。
在概念规划提出的宏观构架和策略的引导下,全国被划分成五个区和两个集水区。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模式及其借鉴意义——赴新加坡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陈宜(2008年4月8日)根据全市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为以世界视野来谋划湛江未来的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2008年3月23日至28日,市委书记徐少华同志率领湛江市党政代表团赴新加坡学习考察,使我得以有机会亲身感受这座国际花园城市的魅力和现代化旅游城市的气息。
作为凸现多元文化融合的亚洲国际都会新加坡,现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世界上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上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和亚洲第二大金融中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的短暂学习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机构新加坡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发展部下的公园及康乐局和市镇理事会以及环境部下的环境卫生局负责。
这3个部门除了经常性的交流之外是相互独立的。
其中,环境卫生局和公园及康乐局都属于政府公共部门,环境卫生局负责城市中的公共卫生,公园及康乐局主要负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管理。
市镇理事会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体,它负责新加坡城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等,而与物业管理不同的是它属于法定机构。
新加坡市镇理事会隶属于国家发展部,由政府任命官员、选区国会议员和专业人士所组成,是城市公共社区和物业管理机构。
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居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城市管理,让国会议员更多地施展其领导才能。
二、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方法新加坡城市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方法体系,其中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对管理资金的经营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它们构成了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还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进行。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326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建国之初,新加坡面临的城市困境非常突出。
1965年建国时,国土面积只有581.5平方公里,没有腹地,缺乏天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在世界各国的排序中倒数第二。
此外,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非常严重,住房及卫生设备等问题极为突出。
建国后,新加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特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前后历经40年,从一个“脏乱差”的国家一跃而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花园城市”,成为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连续16年蝉联全球最适宜亚洲人居住城市首位,每年吸引外来游客相当于全国人口的2.7倍。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学习的典范。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与特征进入新加坡的城市展览馆首先看到的是概念规划。
与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不同,概念规划是一个战略性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用于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发展。
受制于国土面积,概念规划主要用于平衡土地用途的需求,并且每隔十年审查一次,确保有足够的土地满足长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国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概念规划并非法定规划,主要用于表达城市发展的愿景,是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
由于概念规划要考虑所有的土地需求,因此由国家发展部属下的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和市区重建局负责,共涉及40多个政府部门。
第一个概念规划制定于1971年,为全国的新市镇、交通设施等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此后,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于1991年、2001年、2011年对概念规划进行了审查和修订,主要是调整人口增长、人才需求和土地需求等内容。
每一次的审查和修订概念规划,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都会提出一个战略愿景。
比如,199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平衡工作和娱乐,文化和商业的海岛城市”;200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在21世纪建立一个蓬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201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到2030年提供维持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城市规划启示..
(1)科学性: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2)长远性:注重谋划城市未来,努 力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要求 (3)权威性: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 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任何部
门、机构及个人不能随意更改
2、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秉持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原则。
(2)提高立体化空间的利用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非工程功能的挖掘
3、完善管理体制
目前,我们居住的城市道路的地下一 般埋有大量的各种管道,包括给排水、 燃气、电力、通讯等依附于城市道 路的各种地下管网,各种管网分属各 部门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易造成重复开挖建设和资源浪费。 应设置一部门筹建和管理各种管网 的模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网设施系 统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了重复开挖、 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的问题,有效降 低理厂规模的合理化
新加坡典型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阴沟隧道工程,为节约用地,新加坡政
府耗资36亿新元,用2000年至2008年九年时间建造了深隧道阴沟系统,该
系统将原有六个污水系统的污水由10一50m深、60km长的污水隧道主 干网进行统一收集,输送至新建的樟宜废水净化厂(规模达到80万m3/日), 从而将原有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泵站的用地置换作为他用。
考察·体会·借鉴——记新加坡、香港的市场建设和管理
、
,
“
”
、
、
。
从事街市买 卖的 在那 里被称为小 贩 好似我们的个体 户
。
当 然我 们个体工商户的 定 义 比 他们小贩 要 宽
、
。
,
而
且 从事的行 业
规模也有所不同
。 ,
不 过我们有相 当 比
例的个体 户可 与 之相类 比 在七 十年代 以 前
、
我们的市容 目前 虽 然还不算太好 无 照 经 营 的路 边摊 贩 还较多 我相信 只 要我 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结 合实 际 情 况 吸 取别 人 那 些 行之有效 的经 验 与其 它有 关部 门协调 采 取相 应措 施 一 步 一步 地 改进 完 全 可 以 达 到 预期的 目标
3%
。
千 丝 万缕的联 系
,
,
,
府 向市 区 楼房 征 收 费 用 的 府
。
归 市政 局
说是 脱离政
,
但属 于 香 港 政府 的市政 总 署却受薪 于 市政 局
,
是市
政 局 的执行机关 这 样 的管 理 体制 可 使政府摆脱纯 属 事 务性 的直 接 去 管 理 或 干预 市场 的 工作 同 时可使社 会 团
一 是 根 据社会工 作社会 办 的原 则 市 民 商 人 均 要 以 主 人 翁 的 态 度来 对 待 属 于 全体市 民的公 用 事业
;
, , ,
、
、
,
。
坡 我 们参观 了不 少
“
“
巴 刹 ” 巴 刹 是 马来语市场的 意 思
。
好似 我 们的农贸市场 巴 刹 又 分为 湿 巴 刹和 干 巴 刹 所谓 湿 即卖的货物 含 水份较 多 如鲜 肉 海鲜 蔬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新加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的独特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真总结和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规划管理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就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4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战略指导。
新加坡无论是概念性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都体现了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有效引导了“花园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
二是长远性。
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比如,新加坡自60年代就把地铁规划出来,把所有的管线都规划到地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有了这些长远的规划,就避免了各类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
在规划的调整上,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0—50年,每10年修订一次;景观规15年,每5年修订一次。
这样,既保证了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划期限为10—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四是可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每个住宅小区都规划有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区,居民步行5分钟均可到达商业区。
每个规划都集思广益,进行公示,征求多方意见。
五是和谐性。
新加坡的规划特别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从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可以看到新加坡人尊重、崇尚自然的思想。
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是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
总结其城市管理成功经验,将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特点1.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分离。
“建管分离”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
该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不同的相互独立的部门承担。
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重建局负责,它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宏观的框架;城市建筑的单体设计和建设是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城市管理职能则主要是由市镇理事会行使,同时还有园林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参与。
各部门之间除了定期进行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职权范围,权责明确,便于城市管理规范化进行。
2.法制化的城市管理。
新加坡城市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法制化的管理,这也是它成功的最重要经验。
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且操作性极强。
其次,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很大,“严”字当头,其违法罚款数额高之外,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处罚:乱扔垃圾初犯罚款200元,累犯者就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而且还得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特制服装,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打扫公共卫生,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并在媒体上曝光。
另外,还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法纪监督稽查队伍和遍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监控网络。
3.重视宣传教育。
新加坡政府认为法制化的管理只能“治标”,要真正“治本”需要从根本上减少城市环境的破坏行为,这就要依赖于广泛的宣传教育。
因此,政府不断以各种形式对其居民进行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各项法律规章、维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4.与城市管理相关单位及个人的有效沟通。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市镇理事会,把居民、城市管理中的承包商、基层领袖和政府部门都看作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始终保持着有效的沟通。
市镇理事会定期与建屋局、环境发展部等相关的政府部门举行会谈,通过宣传海报、布条、教育手册及主办大型的活动来教育居民,同时还通过与基层领袖的定期会面以了解居民的问题和需求。
案例——新加坡规划理念与借鉴
2.2 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分阶段城市建设重点
2.2.1 阶段一(1961-1970):工业园区化
• 这一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 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
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 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 同年6月,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 国其它各工业区,推动工业园区化工作。1968年底,JTC已平整土地达 662公顷。到60年代末,许多外资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 同时, 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 • 由建屋发展局(HDB)主导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在这一时期完 成了11.7万个住房单位的建设,人民的居住和工作渐渐得到妥善安排, 社会趋于稳定。
3. 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并建设全球商业服务中心。继续发展高附加 值、高科技产业以及更灵活的商业服务产业。
4. 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为适应建设全球商业、金融中心的需 要,继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铁路线将由94公里增加至500公里。
5. 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保留遗产建筑,新建更加紧凑和个性化的 城镇以及独特的城镇中心。
带城市和引人入胜的岛国,并建设成为国际投资中心。规划体
现了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着重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规划要点
1. 在滨海(Marina)湾修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扩大新加坡在国际 商业中心的地位,将滨海湾建成世界级城区。
2. 构建四个自给自足、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分别相当于80万 人口的中型城市,并且各具特色。
3. 建设技术走廊,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4. 建设商业园。 5. 扩大公屋建设,投入巨资提供更多的低层和高层公屋。 6. 扩展交通运输系统。当人口达400万时,42个地铁车站和轻轨车
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的经验及启示
径, 作为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 海 中 心 城 的
建 设 管 理 已经 走 向 了精 细 化 , 与 此同时, 新城
对 新 加 坡新 市镇 建 没 规划 、 建设组织、 发 展 特
点、 结构模式、 建 没 阶 段 及 典 型 案 例 以及 新 加
新 市镇 的建设正有序 开展。 笔 者 曾 在 新 加 坡
Co mpa r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s he t n ew t own i n d i f e r e nt s t a g e s f r o m l g S O s a n d s u mma r i z e he t t y p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mo d e l o fn ew t o wn . he t b a s i c l a y o u t o ft he n e w t ow n c e nt e r a r o u nd he t r a i l t r a n s i t s t a t i o n s l a u nc h e d b y a gr o u p o fl a yo u t .T h e n ew t o wn .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a n d d e l e g a t i o n c o mp o s e d o f t h r e e/ e v e l s t r u c t u r e , he t s c a l e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r e a s o n a b  ̄, p u b l i c f a c i l i t i e s a r e s e t y b
关 键 词 新 市镇 / 规划 / 经验
借鉴新加坡经验,精心设计出一个新城
厂、厂年前,苏州工业园区成立。
彼时恐怕很}儿、少有人能想到,这里竟然在25年后成为 整个中国开发区发展的标杆之一。
现在放眼国内,苏州工业园凭借高速的发展、成 熟的运作模式在众多工业园区中一枝独秀。
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思 想之新颖、手法之先进,即使对城市规划一点不懂的 人也能感受得到。
好的规划,可以代替85%的工作量每每有外地亲戚来苏州,最爱来的就是园区, 他们都惊讶,这里街道宽敞整洁,没有密如蛛网的电线,也很难看到凌乱的街边小店……而这些都得益于 园区成功的奥秘之一规划。
开放借鉴的思路,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园区充分借鉴了新加坡提出的"无 规划、不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面”理念,从中国国情和苏州现实出发,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了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保证规划 实施始终如一,实现了 “一张蓝图管到底”的理念,体现了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你可以看到了两张图:一张是1994年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手绘的金鸡 湖,一张是2019年园区当前的实景图。
你一定会惊 讶,因为两者相似度竟高达90%以上!在苏州工业园区原总规划师时匡看来,园区建设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起点,离不开对于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借鉴。
1994年,国内一些城市和园区建设还停留在“边开发、边规划”的阶段时,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了一份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 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
时匡说,好的规划代替了规划局85%的工作 量。
你一定很难想象,当时整个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局参与规划管理的人只有8名,不到其他城市规划局人员的1/4!这样高的工作效率固然与规划师的业 务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规划做得十分精 细,开发建设中遇到的有关规划的大多数问题,在规划文件中都能找到现成的答案,行不行,依法办 事即可。
深化借鉴新加坡城市发展经验规划建设高水准苏州综合商务城
深化借鉴新加坡城市发展经验规划建设高水准苏州综合商务城2012.7.234月22日至30日,以秦筱靖副主任为团长的园区规划建设培训团24人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学习考察,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商务综合城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采取的方式是:“新方政府培训机构的授课和现场实地考察。
”这些机构是:URA(市区重建局)、HDB(建屋发展局)、PUB (公用事业局)、NPB(国家园林局)、LTA(陆路交通局)、BCA (建设局学院)、CSC(公共服务学院)、JTC(裕廊集团)、CapitaLand(ka凯德置地)。
重点考察的主要项目有:l 滨海湾和乌节路商业区;l 金沙综合娱乐城;l 乌节路ION商业综合体;l 盛港与榜鹅新镇组屋区;l 玮壹商务园——启奥生物医药园及启汇资讯传媒园;l 绿色建筑——国家图书馆;l 环岛绿色走廊;l 圣陶沙环球影城及综合娱乐城这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精彩、收获很大。
一、出国前的准备根据管委会和局领导的要求,这次出国培训前,我们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希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项目去考察。
我们认真研究了园区规划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园区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快综合商务城区和东部新城开发的战略布署要求,按照“三化三型”的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
出国前,我们准备的课题有:l 产业升级优化过程的城市规划与管理;l 产业载体(混合用地、大型综合体、体育场馆、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的规划和管理经验;l 中央商贸区区域的景观规划控制、交通规划(公交、停车)管理经验;l 公共连接设施(空中连廊、地下空间)以及轨道交通风井、出入口、连接通道等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制度和经验;l 高层、超高层、大体量的多功能单体建筑分段验收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制度;l 超高层楼宇燃气配套规划和建设管理制度和经验;l 结合建筑的室内110KV变电站的规划设计经验;l 中央商贸区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l 橡胶轮轨交通的规划设计、管理和应用。
新加坡城市建设思考
新加坡城市建设思考作为凸现多元文化融合但仍以华人居民占多数的亚洲国际都会新加坡,经年累积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值得澳门借鉴。
新加坡现己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到过新加坡的游客都会禁不住为这个城市的整洁,美丽和秩序而赞叹,其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是科学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认为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路向,建设决定城市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综合手段。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咨询和实施中,新加坡主管部门鼓励公众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明确权责关系,对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序落实,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主要重视和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 突出城市设计,科学编制概念性规划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
在它立国最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
新加坡的概念性规划确定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科学空间布局,包括:绿色系统、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城市规划。
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业,消费,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缓解上下班交通拥挤窘境。
科学的空间布局造就了一流的人居环境,新加坡人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便捷,2003年被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生活素质最好的城市。
二、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建立鲜明的城市特色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规划的显着特点就是重视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主要表现在道路、水系、建设、绿化的风格上。
新加坡的景观、道路建设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实不为过。
一下飞机,连接市中心宽广的迎宾大道就令人心旷神怡,在街道,城市快速道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随处可以看到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充分体现出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的河流和小径创造了一个岛中有岛的形象。
城市绿地规划题库
城市绿地规划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2.《周礼·考工记》订立一套严格的城邑规划建设制度,即所谓“营国制度”。
奠定了中国古代的都城以“前朝后寝”为主体的规划体系的基础。
或中国从周代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城市。
大约成书于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3.雅典宪章以区域规划来代替单独的、孤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4.田园城市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乡磁体” Town-Country Magnet—城乡结合体。
方案: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市中心、居住区、工业仓储地带以及铁路地带。
有六条放射大道。
5.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安全视距或停车视距,这个视距主要与车速有关。
6.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7.绿量8.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故称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9. 城市绿地系统10. 《建筑十书》奠定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系统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全面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住宅 4 以下 8 10 12 14 16 20 25 25 以上
低层住宅 中低层建筑、4 层以下
中层建筑、5-12 层
高层建筑、13-20 层
高层建筑、20 层以上
注: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资料整理。
2.1.5 混合居住
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在新市镇的不同空间层次上有机混合、适度分开。中、低收
入人群在小区、组团层次中有机混合,高、低收入人群在新市镇层次上的混合,而在小区、
面特点:
(1)层次分明的道路等级体系。新市镇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包括新市镇外围的快速路
或次快速路、新市镇中心与各住宅区之间的主要干道以及住宅区之间的道路。每个新市镇由
间距 3-4.5km 左右的快速路或次快速路围合而成,在新市镇的两个边缘提供大流量快速交
通,不穿过新市镇以保持新市镇的完整性;新市镇内部由间距 700m 左右(400m-900m)的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1%
87%
86%
85%
82%
67%
47% 35% 23% 9%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10
图 1:不同时期新加坡政府组屋居住人口比重
7302
1.1 起步阶段(1960 年-1965 年)
借鉴与思考: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管理研究
罗海明 张媛明
摘要:新加坡 40 多年的新市镇发展经历了 5 个不同发展阶段,创造性的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新市镇规 划、建设和管理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归纳总结,结合我国实际, 为我国城市新区、外围大型保障性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市镇 规划 建设 管理
干路进行组织,700m 干路间距基于人的步行适宜尺度,与干路的公交服务相适应;住宅区
之间的道路间距为 180m-300m。主干道在新镇中成“风车”状,两端分别与新镇中心和镇边缘
的快速路、主干道相连,主干道与次干道相连,次干道与地方道路相连,层层分级分工服务
7306
于土地使用。而快速路、干道、地方道路的节点形式由“立交”、“十字形”、丁字形”依次递
9% 13%
78%
低密度 中密度 高密度
要是因为城市中心区强大的辐射功能,能够一定程 图 2:新加坡新市镇不同密度住宅构成
7304
度上替代或减少市区边缘新市镇的配套需求量。
2.1.4 强度开发
新市镇住宅以高密度为主,比重高达 78%,低密度住宅、中密度住宅分别为 9%、13%。 新市镇普遍采用 25 层左右为主的高层住宅楼,容积率为 3 左右(密度约 500 人/hm2)的发
设有 1 个以基层商业为主的居住区中心及小区公园,用地规模约 2-4 公顷,服务半径约 400m。 新加坡的居住区中心根据所在住区人口数量,一般为一幢建筑面积在 5000—10000m2 之间的
综合楼,设有购物设施、银行、诊疗所等,根据所处交通位置,居住区中心分为 4 种:包括
不设轻轨站;设轻轨站;设地铁站,位于中心区以外;设地铁站,位于中心区以内等。详细
体育与休闲
20
2.4
10
1.2
机构101.2182.2工业
-
-
54
6.7
主要公路
134
15.9
115
14.2
公用事业设施及其他
55
6.5
57
7.0
合计
844
100.0
810
100.0
注:根据新加坡住屋发展局资料整理。
2.1.3 规模弹性
新市镇规划人口规模 15 万—30 万不等,规模 弹性较大,空间分布基本呈现出越靠近市区的新市 镇规模越小、越远离市区的规模越大的规律。这主
表 1:典型的新加坡新市镇土地使用构成表
用地类型
榜鹅(21 世纪的典型新市镇) 义顺(以邻里概念规划的新市镇) 用地面积(hm2) 比重(%) 用地面积(hm2) 比重(%)
商用
13
1.5
28
3.2
住宅
432
51.2
439
54.2
学校
73
8.6
55
6.8
空地(区域公园和绿地)
107
12.7
34
4.2
这一时期,新市镇的个性特色逐步凸现,并且于 1970 年代末形成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 道路交通网络、邻里组团等核心理念的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结构模型,用于系统性的指导日后 新市镇的规划建设工作。截至 1990 年代初期,新加坡有 87%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
1.4 更新阶段(1990 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新市镇发展从确保量的供应转向对质量和服务的强调。新加坡政府采取措 施提高已建成新市镇的居住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 1992 年开始推行的市镇更新计划,之后 陆续开展了家居改进计划、邻里更新计划、电梯翻新计划等,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更新计 划,使旧市镇能够接近新市镇的水平。2010 年,新加坡有 82%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 “新加坡仅仅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实现了由发展中国家 向发达国家的跨越”。这种跨越发展是一种系统性的全面突破,包括经济发展、政治民主、 社会文明、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而且各领域之间互为影响、互为支撑,不可分割。鉴于笔 者知识层次、理论水平的局限,以下仅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角度,对新加坡新市镇发 展进行剖析,力图为当前我国城市新区、大型保障性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借鉴[1]。
1、新加坡新市镇发展阶段
新市镇是新加坡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从 1960 年代至今,新加坡共开发建设了 23 个新
市镇,目前有超过 80%的人口居住在新市镇中(见图 1)。新加坡新市镇的规划、建设、管
理处于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 之中,从 1960 年代至今基本上可 以划分为 5 个阶段,各个阶段分 别体现出“大规模兴建—配套完 善—个性彰显—更新维护—品质 提升”等不同工作重点。
这一时期,新加坡住房严重紧缺,存在大量脏、乱、差的贫民区,政府工作重点是在 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建成一个密度高、同时具有卫生生活环境的公共住宅区,但 这个新市镇只是规模较小的公共住宅区与后期建成的新市镇中心的拼合体,住宅标准低、质 量差、配套不全。截至 1965 年,新加坡有 23%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
组团层次中的适度分开。这样相对独立的适度分级“混合居住”形式,生活习惯、居住需求、
生活方式等方面兼顾各社会阶层的不同需求,也在社会心理、社会利益平衡等方面取得社会 效益,避免造成环境恶化、犯罪率高的“贫民窟”等社会问题[2]。
2.2 交通组织
新加坡新市镇交通组织需要从区域交通、新市镇内部交通组织两个层面分别剖析:
图书馆用地
0.4
1.4
预留公共机构用地
2.1
0.7
7307
公交转换站用地
2.5
-
地铁站用地
1.5
-
新镇公园用地
1.0
-
道路用地
3.5
-
合计
25.0
-
注:根据新加坡住屋发展局提供的 5.5 万户以上新市镇的镇中心数据整理形成。
2.3.2 居住区中心(neighbourhood center)
每个居住区约 4000—6000 户(约 1.5 万—2 万人),用地约 60—100hm2。每个居住区
Water Front Park
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了独特的“城 市骨架‘细胞’组成论” [3](俗称为
Buffer Zone
“盒子理论”)(详见图 4),新市
Local Access
镇道路骨架由绿带、蓝带、道路、
轨道交通共同组成。总体上,新市 镇内部交通组织体现出如下三方
图 4:新加坡城市骨架“细胞”组成论图示
地居住区中心用地构成见表 4。
表 4 居住区中心用地构成情况
用地类型
不设轻轨站的居 住区中心
设有轻轨站的 居住区中心
用地 面积 (ha)
容积 率
用地 面积 (ha)
容积 率
设地铁站,位于中 设地铁站,位于中
心区以内的居住 心区以外的居住区
区中心
中心
用地
用地
面积 容积率 面积
(ha)
展方式(见图 2 和表 2)。这种高层、高密度的居住方式,有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符合
TOD 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也有助提供更多的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
表 2:新加坡新市镇住宅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的关系和类型
概念规划
密度 发展指导规划
分类 密度(人/hm2) 容积率
类型 高度(层)
发展指导规划的高度规定
进。
(2)交通和用地高度契合的 TOD 模式。轨道站点、换乘中心与镇中心高度整合、一
体开发,且位于新市镇的地理中心。
(3)以人为本完善健全的步行系统。轨道站点周边、邻里内部布置了完善的步行系统。
2.3 中心体系
新市镇中心分为“镇中心、居住区
中心、邻里中心‘三级结构’体系”(详
见图 5),各级中心等级分明、配套
范围
分类
低密度 低密度 中低密度
中密度
中密度
中高密度
高密度 高密度
200 210 250 280 320 30 450 500 500 以上
传统住宅 1.1 以下
1.2 1.4 1.6 1.8 2.1 2.5 2.8 2.8 以上
需受发展管制署控制 4 以下 8 10 12 14 16 20 25 25 以上
1.2 发展阶段(1965 年-1970 中后期)
这一时期,新市镇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配套设施问题也得到重视,中大型组屋(四 房式、五房式)比重开始增加,但由于新市镇规划设计标准雷同,导致新市镇的个性特色不 明显。截至 1970 年代中后期,新加坡有 47%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