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七年级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家住平原之《稻作文化的印记》精品PPT(共16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家住平原之《稻作文化的印记》精品PPT(共16张)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据说这八卦田是南宋 年间开辟的"籍田",皇 帝在此"躬耕"以示"劝 农"。每逢春耕,皇帝 就率文武百官到此犁
田,以示对农事的尊
重,并祈祷来年五谷 丰登。
人际关系
修建、维护水利工程,水稻生产环节复杂,需要村民协作完成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寻找我们身边的稻作文化印记
(可以从民风民俗、社会风尚、居民饮食等角度去思考)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二-2人文条件
结合这些环节和图片,说说水稻生产的特点。
南整宋地时、播楼浸种俦种曾、作《催耕芽织、图育》秧,其、中插育耕秧图秧2、1幅施,内肥容、包一括耘水、稻栽二培耘从、 插秧 三耘、灌溉、收割、脱粒、扬晒、入仓为止的全过口稠密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
二、稻作生产的特色
1、水稻生产需要经过___育__秧___、________、__收__割____、 __打_谷_____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 ____大__量__的__劳__动____,所以水稻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仔 细 读 图 找
2.湄公河平原地跨泰国 、越南 、老挝 、柬埔寨、等国家 。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仔 细 读 图
湄公河平原地形图
3.湄公河是冲积平原,平原地势 低平
,土壤 肥沃。
4.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类型为 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绕田 而建:
方便田间管理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田建高脚屋?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三、寻找湄公河平原上稻作文化的小印组记 讨论说一说
饮食方面:
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种米制食品。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 文化的 印记( 共16张P PT)
神奇民居——高脚屋
屋顶:人字形,
斜坡状
排水
多雨
门窗: 数量多
通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潮湿闷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猜一猜
黄布袋,包银珠,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
第一课 家 住 平 原
----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看一看
水稻简介
水稻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它 的生长除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高温外,还需要平 整的土地、方便的排灌。在粮食作物中,除玉 米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物。由于 水稻是劳动密集型农业,水稻农业地区也是世 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水稻一年可种1—3次, 视温度、供水、肥料、劳力及经济效益而定。 在家畜中,水牛是惟一适应水田耕作的牲畜。
水稻生产需要哪些条件? 温度:适宜的温度(高温) 水分: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日照:充足的阳光
中南半岛的地理位置?
中南半岛
越南胡志明市的气温和降水
湄公河 平原
水稻为什么能成为湄公河平原主要农作物? 请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处低纬 阳光充足
热带季 风
高温多 雨
水雨网热密同布 灌溉期方便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7.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 几座山 峰,树 林和山 谷格外 优美, 一眼望 去,树 木茂盛 又幽深 秀丽的 是琅琊 山。沿 着山路 走六七 里,渐 渐听到 潺潺的 水声, 看到流 水从两 座山峰 之间倾 泻而出 的,那 是酿泉 。

8.人生道路总是迂回曲折,难免会遇 到坎坷 和困难 ,我们 在厄运 面前决 不能低 头,一 定要坦 然面对 ,迎难 而上, 做一个 奋发有 为,昂 扬向上 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6张PPT)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活动二: 稻作文化的印记 A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B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C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水稻生产的几个环节:
人 工 劳 作
农业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动为主)
泰国民居------干栏式房屋
称“高脚屋”, 分上、下两层 用竹子、木材建造, 注重通风防潮,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能避免蛇等动 物的危害, 居住安全舒适
泰国的春耕礼
祭祀谷神、稻母
祭神舞
这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 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 农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
水稻的标志。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本地有何异同
同:1、深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 润,
降水丰沛。 2、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3、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4、人口众多,稠密。 5、种植水稻,以米饭为主食。 原流行干栏式房 屋。
稻作文化的印记
找一找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
说一说
本地的自然 条件以及适 合哪几种农 作物生长?
湄南河平原
泰国风光图
活动一:水稻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
主要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从自然环境的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河流众多,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生活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大片稻田,水网密布
协作劳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生活需要,增加收 入,提高生活水平 民居沿河或稻田而建, 悬空架设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 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口稠密 高脚屋 比较集中

人口稀少 平房或矮层楼房 比较分散
生活水平
一般
较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两个平原,农作物为何不同? 美国大平原位于中纬度,气温、降水 都不如湄南河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
家住平原
———— 稻作文化的印记
位置:
湄 地处低纬,
南 河 平
光照和温度 充足 地形:
冲积平原,
原 地势低平
的 气候:
自 高温多雨
然 水文:
环 水网密布
境 土壤
深厚、肥沃
湄南河平原具备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
世界水稻产区:
中国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南亚
占世界总产量的90%
说一说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19 张PPT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3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人教版

二、生产篇 1.水稻生产过程
播 种 、 育 秧 插 秧 、 田 间 管 理 收 割
打 谷 思考: 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有什么特点? 精耕细作,主要依靠人工劳动
二、生产篇
2.生产特色
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这些劳动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湄公河平原上人 口稠密。高产的水稻也同时满足了众多人口的生 活需求。 水稻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为了灌溉和排 涝,平原上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密集 的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 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 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
春 耕 礼
民居:干栏式民居
高脚楼
为了灌溉和排涝,需要修建水渠,形成了密集 的水网。因此,地面比较潮湿,不宜居住。而且就 地取材,当地木、竹较多。 这种民居有很多好处:避免潮湿,保持居室干 燥、凉爽;避免虫蛇,居住安全、舒适;就地取 材,简单易建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带,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生产 (秦 都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主,生产劳动主要依靠 人工完成,注重协作劳动
长岭 江 淮 三 河 角 洲以 、南 珠的 江南 三方 角地 洲区 )
五、总结篇
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
自然环境
气候 水文 地形 土壤
民居特产
精耕细作
精神生活
崇尚神灵 团结协作
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 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也求 吃 在 是天 好 每 春 一神 食 年 耕 年, , 的 礼 开保 过 五 是 始佑 好 月 泰 种农 日 初 国 植家 , 举 的 水风 预 行 一 稻调 兆 。 项 的雨 丰 这 由 标顺 年 一 国 志, 。 天 王 。五 人 , 主 谷们耕持 丰以牛的 登此打宫 。大扮廷 这典一大 一来新典 天祈,,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第1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第1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提示:可以从民居饮食、民风民俗、社会风尚等角度去思考)
①以米饭为主食,年糕、汤圆、粽子等 ②稻杆作造纸原料,织成草鞋、草绳,也作能源 ③划龙舟,期盼丰收 ④敬畏神灵,丰收后要感谢上苍 ……
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是 ( D)
A.生产主要用机器 B.人们居住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 C.生产水平较高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低纬度、海拔都在200米以下, 是河流冲积平原
读左图,说说越南胡志明 市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胡志明市全年平均气温在15℃ 以上,全年高温,夏季降水多, 最多时超过3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
解析湄公河平原的河流(水文)和土壤特征 水网密布、
灌溉便利
资料一:该地区除湄公河外,还有桑河、同奈河、洞里萨湖等河湖。
屋) 饮食不仅一米饭为主,还有各种米制食品。
协作劳动
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生活情况
服饰: 单薄 米饭
饮食: 高脚屋,干栏式建筑 居住: 水上交通发达 交通: 崇尚神灵,团结互助,
精神:
原因
气候炎热,注意避暑 水稻生产为主 气候潮湿 这里水网密布 祈求来年好收成
寻找我们身边的稻作文化的印记。
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泰国的重要节日——春耕节 稻作 Nhomakorabea生






牛、犁、谷种、泥土……
崇尚“稻母”和“谷神” 崇拜神灵
提到了哪些农业生产的要素?

团结互助
关爱弱者
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稻作生产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第1框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1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第1框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1人教版

柬埔寨“御耕节”
文化活动: 当地人信奉“谷神”“稻母” 等神灵,举行春耕礼、御耕 节,表演水上木偶戏等传统 活动。
越南水上木偶戏
湄公河平原上的村庄
高脚屋
聚落景观:众多水渠和 河流环绕着稻田和村庄
房屋建筑:竹木高脚屋为主, 悬离地面。上层住人,底层 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随处可见的米市
当地人的食物
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



每年五月初在泰国举行,由国王亲自主持的祭拜 “谷神”“稻母”等神灵、祁求丰收的宫廷大典,这一 天也是一年开始耕种水稻的标志。
水文
这样的自然条件 适合种植哪种农 作物?
图3-3越南胡志明 市的气温与降水
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
扯秧苗 插秧
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文字,你能发现湄 公河:阅读教材图片和文字,探究稻作 生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人们生活
聚落景观、民居 民居绕稻田或河流形成悬空架设 日常饮食 兴修水利 自然灾害多,抗 御能力差 人际关系
以米饭为主食,有各种米制食品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敬畏神灵,崇尚谷神、稻母,举 行春耕礼、御耕节等文化活动
人口聚居,邻里友善和睦
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能说说自然环境 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吗?
课堂练习
1、湄公河平原位于下列哪一个半岛( ) A、马来半岛 B、中南半岛 C、朝鲜半岛 D、雷州半岛 2. 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人口众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小王去湄公河平原旅游,他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 A.当地人举办谷神节 B.大面积麦田 C.悬空木结构民居 D.密集的水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15张PPT)

人们对稻米的需求 市场条件 通风、防潮、防涝、方便生产、便于交往……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估计湄南河平原主要生产什么?生活怎样?(提示从民居、交通、风俗、人际关系等方面)
这是什么?
思考三:
湄南河平原水稻生产为什么需要那么 多劳动力?
水稻生产环节多,农闲时修建水渠。
湄南河平原人们的房屋为什么这样? 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有共同之处,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气候条件
土壤深厚、肥沃 水网密布、排灌方便 地势平坦
土壤条件 灌溉条件 地形条件
这是什么?
思考二:
(生活、生产及精神生活湄) 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有哪些优越的社会条件?
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稻作”的印记?
请举例说明台州地区的人们生活与稻作生产有怎样的联系?
湄南河平原
——顺口溜
分布全国87﹪人口 看课文74~75页“稻作文化的印记”一节,找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湄南河平原人们的房屋为什么这样?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有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劳动条件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估计湄南河平原主要生产什么?生活怎样?(提示从民居、交通、风俗、人际关系等方面)
湄南河平原水稻生产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劳动力?
水稻生产环节多,农闲时修建水渠。
湄南河平原水稻生产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劳动力?
植 5、屋顶以坡形为主
南 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稻作文化
河 土壤深厚、 为 灌溉发达 相似地区 水稻生产环节多,农闲时修建水渠。
的 自 然 条 件 水地网 势肥密平沃布坦 特色的稻作文 崇稻吊尚母脚”屋谷神”、东 及东南 南亚亚 亚. : 湄看南课河 文平74原~7的5页自“然稻环作境文条化件的. 印记”一节,找出这一形节成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你知道哪些平原? 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高铁换泰国大米”
• 2013年10月 11日在泰国访 问的中国总理 李克强再次推 销中国高铁, 并同意以泰国 农产品大米抵 偿部分项目费 用。
李克强向泰国总理英拉介绍中国高铁的竞争优势
• 对中国而言,用高铁技术交换泰国的大米主要是 基于我国面临着大米短缺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和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1/4, 但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85%,也就是 说大约2亿中国人的粮食需求要依赖从外国进口来 满足。
低纬度、热带、 海拔都在200
米以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热带季风气 候,气温较 高、降水充 沛,主要集 中在5—1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湄公河平原发展稻作生产的条件
纬度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土壤:土壤肥沃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 与中国大米短缺对比,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泰国 今年大米的库存将会上升40%,达到创纪录的1820 万吨,泰国的米仓将会“米满为患”。
1、你认为中国出现粮食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2、泰国“米满为患”又是怎么回事呢?
亚州东南部 中南半岛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在哪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36 张PPT )
水稻生产的特点
水稻种植与别的作物不同之处是需先育秧, 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进行移植。插秧前, 土地要平整﹑灌水。保证秧苗生长,还需除 草﹑及时供水,水少了要灌溉,多了要排水。 加上除虫施肥,需要大量劳力投入。 除玉米 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物。由于 水稻是精耕细作,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 水稻种植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27张PPT)
美国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 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 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 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15、下列平原中,用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华北平原
16.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有“世界粮仓”美誉的是(
A中国东北平原
B湄南河平原
C美国中部平原D西欧平原源自不夯实基础,难以成高楼1.请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美国、东 南亚的位置,并比较三个区域的纬度位置. 2.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湄南河平原和美 国大平原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8、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平原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美国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湄南河平原
9、被誉为“泰国谷仓”的是() A曼谷 B芭提雅 C清迈 D湄南河平原
10、湄南河平原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最深() A.中国的传统文化 B稻作文化 C西方文化 D佛教文化
11、我国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塔里木平原 C青藏高原 D山东丘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 作文化 的印记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1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18张)ppt


8.人生道路总是迂回曲折,难免会遇 到坎坷 和困难 ,我们 在厄运 面前决 不能低 头,一 定要坦 然面对 ,迎难 而上, 做一个 奋发有 为,昂 扬向上 的人。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水网密布
为什么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
气候 水文 地形 土壤
高温多雨 水网密布 冲积平原 深厚、肥沃
播种
育秧
插秧
精耕细作以人力劳动为主
晒谷
收割
田间管理
干栏式房屋,俗称“高脚屋”
高脚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只有 数根桩柱,用于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和 其他物品。高脚屋的特点是不怕水、通风防潮
练一练
1、湄公河平原位于_低__纬__度_(纬
度带)__热__带___(五带)。
2、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类型
是热__带__季__风_季候

3、右边哪幅图最有
可能表示的是湄公河
平原的气候特点。
A
A
B
湄公河 平原
C

1.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 悦动情 。他所 治理的 滁州这 一方水 土,可 谓政通 人和, 百姓安 居乐业 ,快乐 无比, 太守自 然也就 乐得其 醉了, 他沉醉 于这方 山水之 乐,也 更沉醉 与民同 乐之中 。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7.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 几座山 峰,树 林和山 谷格外 优美, 一眼望 去,树 木茂盛 又幽深 秀丽的 是琅琊 山。沿 着山路 走六七 里,渐 渐听到 潺潺的 水声, 看到流 水从两 座山峰 之间倾 泻而出 的,那 是酿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作文化的印记
说一说 ▪ 本地的自然
条件以及适 合哪几种农 作物生长?
湄公河平原
泰国风光图
活动一:水稻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 农作物,主要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从自然环境的气候、河流、地形、 土壤等角度分析)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河流众多,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地形:地处平原,地势平坦
▪ 2、地处丘陵,起伏缓和;土壤 深厚、肥沃.
▪ 3、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便于灌溉。 ▪ 4、人口众多,稠密。 ▪ 5、种植水稻,以米饭为主食。 ▪ 6、屋顶都设计成人字形,坡度
泰国的春耕礼
祭祀谷神、稻母
祭神舞
这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 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 农家风调雨调、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 水稻的标志。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本地有何异同
▪ 同:1、深受夏季风影响,气候 温暖湿 润,降水丰沛。
土壤: 深厚、肥沃
活动二: 稻作文化的印记 A 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
B 水稻生产影响民居特色 C 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稻生产的几个环节:
人 工 劳 作
农业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人力劳动为主)
泰国民居------干栏式房屋
称“高脚屋”, 分上、下两层 用竹子、木材建造, 注重通风防潮,保持居室 干燥凉爽;能避免蛇等动 物的危害, 居住安全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