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建模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3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3种群和群落

专题13 种群与群落[重温考纲要求] 1.种群特征(Ⅰ)。

2.种群数量变化(Ⅱ)。

3.群落构造特征(Ⅰ)。

4.群落演替(Ⅰ)。

(1)一片草地上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种群密度( ×)(3)假设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性成熟推迟,那么出生率会更高( ×)(4)假设比拟三种年龄构造(年龄组成)类型种群,那么稳定型出生率最高( ×)(5)假设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雌雄比越接近1∶1,那么出生率越高( √)(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分层现象( ×)(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 √)(3)演替到达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4)洪泽湖近岸区与湖心区不完全一样生物分布,构成群落水平构造( √)(5)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速度进展( √)(7)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构造原因之一( √)(8)某培养瓶中生活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一、“独具个性〞生物种群1.(2021·全国甲,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计算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B.计算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蒲公英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总数,除以所有样方面积之与,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假设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种群密度估计值。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解题要诀+典例精析+押题训练)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

能力专题2 曲线、柱形、表格类提升要诀一、坐标曲线类该题型以直角坐标图形式呈现,通过曲线的变化,揭示生命现象及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类试题能将大量的信息隐藏在图中,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解题要诀第一步:识图:识图的关键是识标、明点、析线。

既要注意曲线的起点、趋势、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又要注意曲线中的数据。

第二步:析图: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联想与曲线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求曲线中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由此分析曲线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及它们说明了什么,以此揭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

第三步:用图: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

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坐标曲线题,学生必须通过剖析坐标图,运用图中曲线的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达。

典例精析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盛有适宜培养液的两支试管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5%和0.03%,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中曲线1、曲线2。

请分析回答:(1)测定净光合速率除了测定O2释放量外,还可以测定________吸收量。

(2)据图可知,限制D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限制EF段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F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CO2浓度为温度(℃)10 20 30 40 50 光照下释放O2的速率(mg·h-1) 9.67 14.67 19.67 21.67 19.33 请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分析并设计探究实验思路: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应如何设置该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构建网络+突破考点+巩固提升,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专题二 第2讲光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构建网络+突破考点+巩固提升,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专题二 第2讲光
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脱落酸含量较高是植物生理的事 实,这两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影响呼吸速率,使之下降。
答案 D
【归纳提炼】 呼吸速率、总(真正)光合速率与表观光合速率的关系的确认 (1)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 CO2 等原料的 消耗量或 O2、(CH2O)等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但由于测量时 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 率。 (2)表观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的 辨析: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 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 中 O2 增加量、CO2 减少量或有机物 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植物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 合速率+呼吸速率,如图所示。
第 2 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细胞呼吸(Ⅱ)。
CO2+H2O叶―光―绿能→体(CH2O)+O2

光、色素、酶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H]、ATP、多种酶


CO2的固定、C3的还原
光、CO2、温度等
酶 C6 H1 2O6+ 6 O2+ 6 H2 O――→6CO2 + 12H2 O
(1)光照强度(如图甲)
①原理: 影响光反应阶段ATP、[H]的产生 。
②分析
P点的限
外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因:
温度、CO2的供应量 色素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叶绿体
制因素 的数量)
(2)CO2 浓度(如图乙) ①原理: 影响暗反应阶段C3的生成 。
②分析
P点的限 外因: 温度、光照强度 制因素 内因:酶的数量和活性(叶绿体数量)
学能转变为热能和 ATP
(2009·浙江,4C)( × )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十三)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21·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和森林三个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草本植物占优势时,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B.三个阶段相比较,该地的植物种类已经完全不同C.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动物的存在可增加物种多样性D.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变3.[2021·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月考]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其增长速率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4. [2021·广东省湛江市高三调研]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5.[2021·河南省高三二模]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

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命题特点++典型例题+说明解析)考前增分特训 快速解答选择题的5种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命题特点++典型例题+说明解析)考前增分特训 快速解答选择题的5种

技巧3 对比分析法[技法指津] 通过对比分析题干信息之间(概念、结构、原理等)的关系、题干信息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以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1.甲图表示干细胞的发育途径,乙图表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细胞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所有变化: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B.如果甲图中的D细胞是乙图中的⑦细胞,则分泌物最可能是神经递质C.如果甲图中的B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其在增殖分化成B细胞和T细胞的过程中要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D.如果甲图和乙图表示的是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过程,则甲图中的D细胞和乙图中的⑤⑥⑦细胞相比,基因数目在分化过程中要减少答案 D解析乙图中的a过程是细胞增殖,因为通过该过程细胞数目增加;b过程是细胞分化,因为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所以,两个图中均含有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乙图中的⑦细胞是神经细胞,如果甲图中的D细胞也是神经细胞,则其分泌物最可能是神经递质,因为神经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传递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

C项和D项都是围绕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和数量问题进行的,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此过程中基因的数目并没有减少。

2.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 )答案 B解析A~D分别是tRNA、吞噬细胞、细胞膜和抗体。

A和D是两种物质,B和C是两种结构。

A中的tRNA只运输AUG决定的氨基酸(甲硫氨酸),而不运输其他氨基酸,所以其功能具有特异性;而抗体与tRNA的功能有类似之处,也只针对一种物质——特定的抗原,所以,物质A和物质D一样都具有特异性。

细胞膜在物质运输方面,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只运输符合细胞需要的物质,这种物质虽然不是一种,但也体现了特异性这一特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二轮复习支配与策略及复习方法高三生物对期末考试和省一统的成果分析,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作如下二轮复习支配与策略及复习方法一、复习支配:1.时间支配:三月初~~~四月中旬,约6~7周的时间。

2.复习方式:学问点,考点,热点专题复习与滚动训练相结合,穿插学校,年级支配的综合训练。

3.专题支配: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约5课时)其次专题: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约7课时)第三专题:生命活动的调整(约5课时)第四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和生物的生殖发育(约3课时)第五专题:遗传、变异、进化和基因工程(8课时)第六专题:生物与环境(约2课时)第七专题:试验、实习和探讨性课题(约5课时)二、专题要点:专题一:本专题学问是其他生物学学问的基础,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专题、专题二:本专题学问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学问的整体性,留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

如从植物的整体性和动物的整体性中可以分出酶和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微生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等专题。

在复习植物代谢专题时,对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试验。

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的综合题、试验设计题要有足够重视。

复习生物的代谢类型时,归纳整理出中学生物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殊是教材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的代谢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专题中。

了解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要与种群增长的“S”型、“J”型曲线相区分等。

专题三: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除了清晰教材中的学问点之外,还应清晰如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等问题。

体液调整部分,整理中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构建网络+突破考点+巩固提升,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专题六 第1讲种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构建网络+突破考点+巩固提升,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专题六 第1讲种

(2)此项考查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 多少。物种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大。
(3)此项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包括 植物的垂直分层和动物的垂直分层。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光 照强度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群落内各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动 物的垂直分层受植物的影响。因为植物会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 息空间。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此题问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 能力,考查垂直结构。
思维延伸 (1)绘出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提示
(2)绘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提示
解题模板 如何准确判断不同曲线中的 K 值 (1)明确种群数量、增长率、增长速率曲线变化的含义。 (2)明确不同曲线中 K 值的表示方法
在上述曲线中,A、B、C 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
考点 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破题思路 ①联想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确定第(1)问; ②联想植物分层与动物分层的关系确定第(2)问。
个性分析 (1)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土壤、种子等条件基本保留 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越多,对于阳光的争夺越激烈,植物分 层越多且明显,而动物分层与植物分层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 (1)次生 土壤
(2)复杂 针叶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为复杂
考点 3 种群密度的调查
【例 4】 (2013·海南卷,29 改编)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 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 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 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真题探源+归纳提炼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真题探源+归纳提炼

第2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考纲要求5年考情2009 2010 2011 2012 2013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海南,9安徽,5江苏,9江苏,9上海,25江苏,3山东,24海南,17、19、20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江苏,2 安徽,30新课标全国,5江苏,27安徽,30Ⅰ天津,3重庆,7Ⅰ海南,27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北京,9广东,17福建,4上海,12广东,27海南,7安徽,30四川,5新课标全国,3新课标全国Ⅰ,30新课标全国Ⅱ,30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广东,29广东理基,54大纲全国Ⅱ,2海南,8江苏,5课标全国,29大纲全国,5重庆,3浙江,4上海,18福建,4山东,3新课标全国Ⅱ,4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新课标全国Ⅰ,4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下丘脑能分泌哪些激素?提示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2)哪些激素可以穿过细胞膜把信息传递到细胞内?提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

(3)免疫调节中是否存在没有识别作用的淋巴细胞?提示浆细胞(效应B细胞)对抗原无识别作用。

考点1 内环境及其稳态1.填写相关名称,体会内环境的功能2.稳态概念的理解(1)实质: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3)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稳态变化的原因【思维辨析】(1)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013·海南,19D)( √ )提示渗透压由溶解于细胞质的各种离子决定,主要是Na+、Cl-。

(2)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011·江苏,9D)( × )提示机体达到稳态还应包括各种理化性质等。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1·江苏,9B)( √ )提示CO2、尿素、神经递质均可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4)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1·四川,3B)( × )提示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浆pH仍处于7.35~7.45。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23·吉林白山·统考模拟预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D.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答案】C【详解】A、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B、粪堆计数法可以估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准确计算,B错误;C、根据现存粪便密度计算种群密度还需要统计水鹿平均日排便堆数、粪堆存留时长等能减小12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C 正确;D 、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导致粪堆被破坏,引起调查结果偏低,D 错误。

2.(2023·河南·二模)图1表示当一种动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K 值代表环境容纳量。

图2表示K-NK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N 值代表种群的数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 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B .K 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 .K-NK 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D .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答案】A【详解】A 、K 值(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不等于种群的最大数量,A 错误;B 、K 值时种群数量稳定,此时个体数量多,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 正确;C 、K −N/K 的变化曲线中,N 表示种群数量,K 是环境容纳量,(K-N )/K=1-N/K ,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C 正确;D 、t1时是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并保持剩余量在K/2,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D 正确。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命题特点++典型例题+说明解析)考前增分特训 快速解答选择题的5种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命题特点++典型例题+说明解析)考前增分特训 快速解答选择题的5种

技巧4 逆向思维法[技法指津] 一般的试题答题顺序是由题干中的信息条件推出结论,而逆向思维法则从选项中给出的结论,逆推出产生这种结论需要哪些条件,然后根据是否与题干中的信息条件相符,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该方法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适用于按照正常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试题。

1.某哺乳动物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B.四分体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正常D.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可用逆向思维,根据选项中表述的原因,推测每种原因可能导致的变异类型,然后即可选出哪种原因会导致如题干中所述的异常配子类型。

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异常⇒4个精子都异常;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一半精子正常,一半异常。

2.如图为先天性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发生了差错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患者2体内有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是由父方的一条染色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因而,可以确定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造成的,A、B正确;患者1体内的3条染色体不能确定来自父方,还是母方,二者均有可能,C项错误;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所致,则额外染色体可能是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D项正确。

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构建网络+突破考点+巩固提升,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专题一 第1讲细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构建网络+突破考点+巩固提升,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专题一 第1讲细

破题思路 该题属于原理判断题。
个性分析 储藏的种子中含有结合水和少量的自由水,A 错 误;
细胞壁可控制细胞过度吸水,同时细胞壁形成运输水分的导 管,B 错误;
生活在任何环境中的活的动物细胞都可排出多余的盐分,C 正 确;
动物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D 错误。
答案 C
思维延伸 (1)萌发的种子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 提示 自由水。 (2)人体摄取水分的主要去向是什么? 提示 大量被吸收,主要以尿液形式排出。
④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
(2011·福建,3 改编)( × )
提示 只有部分酶在细胞内起作用;神经递质、少数酶及部分 激素不是蛋白质;激素与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失活。
【归纳提炼】 1.有机化合物必含元素及特征元素
(1)必含元素
(2)特征元素 S→蛋白质,Fe→血红蛋白,Mg→叶绿素,I→甲状腺激素。
糖原
破题思路 该题属于物质推断题,由示意图中的元素组成推断 出①②③④可能的化合物―→根据具体选项中的限制条件确 定出①②③④具体化合物。 个性分析 由示意图中的元素组成特点,可以判断①可能是蛋 白质,②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可能是核酸、磷脂等,④可能 是糖类或脂肪。根据 A 项中的“催化作用”可以确定①是蛋白 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 成多肽,多肽折叠后形成蛋白质,A 正确;通过 B 项的叙述可 以确定②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脂肪,B 正确;磷脂是构 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分子,磷脂含有的化学元素有 C、H、O、 N、P 等,C 正确;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以补充血糖,D 错误。 答案 D
(1)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与其功能有相关性吗?
提示 有,但不能认为含量低,所起的作用就小。 思考连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命题特点++典型例题+说明解析)考前增分特训 全面拿下非选择题的5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命题特点++典型例题+说明解析)考前增分特训 全面拿下非选择题的5

命题热点2 遗传规律类[命题特点] 在命题思路上,遗传规律的题目重在对遗传规律的理性思考,单纯的概念等小知识点的比例在减少,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给予亲代基因型确定子代中不同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计算,以及以伴性遗传为背景,结合遗传规律进行实验设计。

把高中遗传部分的思想作为主要考查对象是当前各地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也是体现高中生物理性思维的重要部分。

1.玉米子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

为了解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亲本组合纯合紫色×纯合紫色纯合紫色×纯合黄色纯合黄色×纯合黄色黄色×黄色紫色×紫色白色×白色F1子粒颜色紫色紫色黄色黄色、白色紫色、黄色、白色白色(1)玉米子粒的三种颜色互为____________。

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子粒颜色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子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子粒的颜色由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子粒的基因型有____种。

第四组F1子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子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子粒的比例应是____。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影响对光能的利用率。

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

检验此株玉米叶片紧凑型性状能否遗传,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填“杂交”、“自交”或“测交”)。

若此性状可遗传,则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则最初叶片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不能(2)2 6 黄色∶白色=3∶11/6 (3)自交紧凑型植株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解析玉米子粒的不同颜色互为相对性状,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根据表中前四组实验不能判断该性状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13 种群增长及群落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
1.“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易错警示] (1)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只不过是超过K值后,环境容纳不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

(2)不要误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为“J”型增长。

“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增长。

(3)区分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方面,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

2.K值与K/2值的应用
3.种间关系曲线分析
③⑥为互利共生关系,如根瘤菌和大豆、大肠杆菌和人、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判断依据: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①⑤为捕食关系,如兔子吃草、棉铃虫吃棉花叶子等。

判断依据:(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

④为寄生关系,如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莬丝子和大豆、蝉和树等。

判断依据:寄生者增多,宿主减少,但不会为0。

②⑦⑧皆为竞争关系,如农作物和杂草、草原上的牛和羊、大小两种草履虫等。

判断依据: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⑦和⑧中,两种生物之间食物或生存空间的重叠程度越高,则竞争越激烈。

1.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
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的走势确定该种群呈“S”型增长,接着根据“S”型增长的特点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A错误;由“S”型增长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此时出生率并非最大(在K值时达到最大),B错误;由于该绵羊种群数量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使得50年后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C正确;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的生出率约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2.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答案 D
解析第1~5年间,λ值是大于1的且较为稳定,因此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第5~10年间λ值在逐渐减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种群仍然处于增长阶段。

第10~20年间λ值是小于1的,种群的数量在减小。

第20~30年间λ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
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
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
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
答案 A
解析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

4.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某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有一科学研究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1)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

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
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_。

(2)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理论上防治田鼠危害应选择图甲中________点之前进行比较合理,图中实际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____点的年龄组成(填字母)。

答案(1)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k/2 (2)C 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先下降,然后又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A、B、C
解析(1)图甲中虚线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该曲线是在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

曲线图显示:D点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数量的K 值为ak,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种群数量为K值的1/2,即ak/2。

(2)防治田鼠危害应在种群数量较低和种群增长
速率较低时,即应在C点之前进行。

投药后,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而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使得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据图乙显示,田鼠种群中幼年的个体多、老年的个体少,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属于增长型,能代表图甲中A、
B、C点的年龄组成,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5.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 a=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

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4λa生物多样性(2)捕食(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解析(1)0→a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则a年种群数量N a=24λa。

由于欧洲兔大量繁殖,大量捕食草,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引入狐狸后,a→b年,欧洲兔数量略微下降,袋鼠数量明显下降,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4)引入的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进行选择,导致大量个体被淘汰,由于部分个体具有抗性并大量繁殖,d年后,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欧洲兔种群数量逐渐回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