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院前急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标题:院前急救工作汇报引言概述:院前急救工作是医疗急救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就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现状、挑战、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汇报。

一、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1.1 提高患者生存率: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专业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

1.2 减少疾病和伤害的严重程度: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和伤害的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1.3 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院前急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院前急救工作的现状2.1 人员不足:院前急救人员不足,导致急救服务覆盖面不足。

2.2 装备不足:院前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不足,影响急救效率。

2.3 信息不畅:院前急救信息传递不畅,影响急救响应速度。

三、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的挑战3.1 人员培训不足: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急救质量。

3.2 医疗协作不畅:院前急救与医院急救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畅,影响急救效果。

3.3 急救技术更新不及时:院前急救技术更新迭代快,急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四、院前急救工作的改进措施4.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水平,提升急救服务质量。

4.2 更新装备设备:增加院前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提高急救效率。

4.3 完善信息传递:建立院前急救信息传递系统,提高急救响应速度。

五、院前急救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5.1 强化急救网络建设:建立院前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服务覆盖面。

5.2 推动急救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急救技术,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5.3 加强医疗协作:加强院前急救与医院急救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急救效果。

结语:院前急救工作是医疗急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加强人员培训、更新装备设备、完善信息传递、强化急救网络建设、推动急救科技创新和加强医疗协作,才能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疗行业院前急救体系改善

医疗行业院前急救体系改善

医疗行业院前急救体系改善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救治病患的关键时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

本文将讨论医疗行业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以及可能的改善方案。

一、现状分析1.急救资源不足:现行院前急救体系中,急救资源的配置不够均衡。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急救中心拥有更多的急救车辆、设备和人力资源,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急救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在急救需求高峰期,急救队伍的响应速度不够快,使得患者错失治疗黄金时间。

2.急救能力不足:除了资源不足之外,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地区的急救人员技能水平不高,对急救操作缺乏系统训练和实践经验,无法高效地应对各类急救情况。

同时,一些医院对于急救技术的更新和培训投入不足,导致院前急救水平整体偏低。

3.协调不畅:院前急救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急救呼叫中心、急救车辆、医院急诊科等。

然而,这些环节之间的协调存在不畅的情况。

譬如,呼叫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转接才能将信息传递给急救车辆,这会造成一定的时间延误。

同时,在急救车辆到达医院之后,由于医院方面未做好接诊和病人接收准备工作,导致急救车辆的停留时间过长,影响后续的急救工作。

二、改善方案为了改善医疗行业的院前急救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升急救资源配置:加大对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

这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来实现,鼓励医疗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急救中心,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2.加强急救人员培训:通过加大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可以建立统一的急救培训体系,为急救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并定期组织练习和考核,以确保其具备应对各类急救情况的能力。

3.优化急救流程: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提高急救流程的效率。

浅谈急救医学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急救医学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急救医学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急救急诊医学是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其专业特点是正对各临床医学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的救治和病情评估以及院前急救,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

院前急救作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农村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一种弥补。

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目前院前急救的现状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各个方面还都不完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抓紧时间,加快院前急救的建设,立法,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急救急诊医学的发展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健康的大事。

一急救急诊医学的发展史急救急诊医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其专业特点是针对各临床医学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的救治和病情评估并稳定其生命体征;急性病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肺脑的复苏;急性中毒;创伤;各类型休克的救治以及院前急救,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

二急救急诊医学的特点是用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最敏捷的思维,和果断的决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病人展开救治并使其转危为安,还有着社会性,时间性,独立性,艰苦性和随机性。

包括现场急救、途中转运及医院内急诊三个部分。

三急救急诊人员的配置要求急救急诊医学专业人员应该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各科专业知识的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五年以上的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

医疗质量管理年要求急诊科人员配备75%相对固定,25%的不固定,这个基数都没有达到。

四院前急救的任务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综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整个急救过程是相互分工又相互联系的。

社会公共的自救互救是第一棒;救护的医护人员及车辆就是第二棒;急诊科、重症监护的院内治疗室第三、四棒。

XXXX院前急救情况分析及整改方案

XXXX院前急救情况分析及整改方案

xxxx院前急救情况分析及整改方案院前急救承担着院外的急救任务,加强急救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急救设备设施应予以重视。

3月5日下午,xxxx医务办召集了急诊科相关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会议上通报了急诊出车的相关问题及情况,并针对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不足的情况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以下为分析及整改报告。

一、院前急救现状(一)急诊内科院前急救人员不足现有出车派单方式为内科、外科、儿科各自承担相应病情的院前急救任务,但急诊内科第二趟的出车任务往往因为人手问题,较难安排。

(二)设备不完善通讯设备不完善,GPS定位系统信号偶尔丢失,致使拖延出车时间,不能准确定位出车地点,有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二、院前急救整改措施(一)急诊外科医生承担部分急诊内科出车任务,充实院前急救队伍。

(二)加强急救队伍建设,提高急救队伍质量,加强院前急救培训。

举办院前急救相关主题内容的培训班,邀请院前急救队伍的骨干到xxxx进行指导,让xxxx院前急救队伍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措施和流程。

(三)加强与120指挥中心协调沟通,处理GPS系统相关问题,做到出车及时,效率高,定位准。

(四)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工作,结合院区实际情况,制定院前急救的工作方案。

发生大型群体性事故时,需要综合救援、联合救援,要求急救人员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服务现场指挥,并与有关应急队伍联合、协调,尤其有批量伤员聚集时,需要依靠政府调配车辆与人员,有序组织救治转诊。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认真按照院前急救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组织院前急救演练与内外科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做到平战结合,提高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的配合度,提高各科之间的协调能力与急救技能业务水平。

(三)加强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对急救质量和急救医疗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达标的情况,按制度通报与扣罚绩效,限期进行整改。

(四)调整出车工作方案:1. 原有的第一趟出车安排不变,为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各自承担相应病情的院前急救任务。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标题:院前急救工作汇报引言概述:院前急救工作是救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提供的急救服务,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培训和技能要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汇报。

一、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1.1 提高患者生存率: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

1.2 缓解医院压力:及时的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减轻医院急救科室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3 保障患者安全:院前急救工作能够有效处理急救现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二、院前急救工作的现状2.1 人员短缺:目前院前急救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急需增加专业急救人员。

2.2 装备不足:部分急救车辆和设备陈旧,需要更新和升级。

2.3 救护技能不足:部分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急救效果。

三、院前急救工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 问题:急救人员缺乏实战经验。

解决方案:加强实地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急救人员应对各种急救情况的能力。

3.2 问题:急救车辆和设备不足。

解决方案:增加急救车辆数量,更新急救设备,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问题:急救人员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够。

解决方案: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急救技能和专业水平。

四、院前急救工作的培训和技能要求4.1 快速反应能力: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冷静处理急情的能力。

4.2 专业技能:急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

4.3 团队合作能力: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协作配合完成急救任务。

五、院前急救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5.1 智能化技术: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2 多元化培训:推广多元化的急救培训方式,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

5.3 建立急救网络:建立院前急救网络,实现急救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结论:院前急救工作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以提高急救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也得以迅速推进,现在已经成为拯救急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急救体系的定义上来说,它是指在患者发生急症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的系统的组织。

为此,以下分析了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发展至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大都集中在设备、技术、人员和机构等方面。

首先,设备方面,由于救护车设备不完善,这也影响了救护工作的质量。

其次,技术方面,由于对急救护理理论、方法及技能掌握程度不够,对急救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急救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目前从事急救工作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也存在一定的护理水平差异。

最后,急救机构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由于缺乏足够的组织、管理和支持,导致各类急救机构的发展落后,无法满足急症患者的及时医疗需求。

鉴于上述问题,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必须走向系统性的改革,以期在整体水平上有所提升。

具体而言,在设备方面,必须针对存在的病害,更新换代装备,使救护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技术方面,必须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推广急救护理理论及技能,以确保急救工作的及时与有效;在人员方面,应注重对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急救实践知识,促进急救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机构方面,应充分发挥各类急救机构的作用,加大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持,以及在急救服务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为了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有效发展,还需要从法律政策的角度出发,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推进急救领域的法制建设,确保急救行为的正确有效,使急救服务得到健全的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短期内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足,但也正在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将继续完善,并增强其与国内外先进急救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提升我国急救水平,拯救患者的生命,不断实现急救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总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将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持续改善和完善,从而实现为民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救护服务。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以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急救意识和知识:在院前急救中,很多人缺乏对急救的认识和了解,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急救情况,导致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救护车调度不及时:由于救护车数量有限,很多时候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急救现场,使得患者等待救治的时间过长。

3. 急救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急救设施不完善,导致院前急救的效果不佳。

4.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急救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影响了院前急救的质量。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急救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大众的急救意识,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应对急救情况。

2. 提升救护车调度效率:建立健全救护车调度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救护车的迅速调度,缩短救护车到达急救现场的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3. 完善急救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急救设施的配置水平,确保院前急救设施的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条件。

4.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胜任院前急救工作,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5. 推广急救应用程序:开发和推广急救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急救指导和快速拨打急救电话的功能,方便民众在急救情况下及时获得帮助。

6. 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加大对急救队伍的建设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急救队伍,提高急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

7. 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加大对院前急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院前急救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保障。

三、总结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急救意识和知识、救护车调度不及时、急救设施不完善和人员素质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升救护车调度效率、完善急救设施建设、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推广急救应用程序、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等措施。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总结
儿科院前急救的建立势在必行!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达到—— 社会可以满意 政府可以满意 最关键的是员工可以满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院院前急救
新生儿(85911005)
我院院前急救中心
(85911055)
普儿及其他(85911120)
(85911040)
标志我院院前急救工作新开端
——着眼未来,携手全省儿科界同仁,致 力儿童健康事业,为造福一方百姓而努力 奋斗!
二、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 及现状
院前急救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专业起步较晚 在运输工具、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急救体系建设等方
面有较大差距 世界上第一个急救医疗服务组织于1240年在意大利
佛罗伦萨州成立,我国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成立 于1987年。
——儿科院前急救差距更为明显
国外急救医疗体系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诊的突击队或先锋队,急 诊是桥头堡, ICU则是大本营。三者相 互依从 ,构成一个急救生命链 。
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
广义 泛指伤病人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
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 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
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
狭义 要素: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的专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 , 已初步建成了 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院前急救 网络系统。但是 , 随着卫生体制和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 ,医疗行业的变 革使传统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受到冲 击。
三、院前急救存在问题
国家和地方均未出台专门的院前急救相 应法律法规
网络建立仍不完善,急救网络达不到全 覆盖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背景
社会的高度进步和发展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应的对策。
1 临床 资 料
本 院始建 于 1 9 7 6 年, 目前 已发 展 成 为全 市 集 医 疗 、 教学、 科 研 于 一体 , 具 有 鲜 明 中 医特 色 的综合 性 三 级 乙等 中医 医 院 。 为“ 南 京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医院 ” 、 “ 上 海 中 医药 大 学实 习医 院 ” 。 医 院 占地 2 . 5
书写 , 提 高抢救成功率, 避免 医疗纠纷的发 生。 方法 果
采用回顾的方法对1 5 0 0 例院前 急救情况进行排查 , 将 主要 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 结 加强 院
存在问题9 处, 包括救治信息不准确、 后勤保障不到位、 接警 出车人 员素质偏低、 病情观察 处置不到位等 多个 问题。 结论
加严峻的考验与挑 战。 因此 , 本文针对本 院1 2 0 急救中  ̄2 0 1 2 年1
2 . 4 抢 救 物 品药 品未 在备 用 状态 2 . 4 . 1 救 护 车 氧气 不足 , 远 程 出 车 后 不够 使用 。 主要是未每天检 查 氧气 情 况并 给 予补 足 , 或 出车 返 回后 未交 接 用氧 情况 。
月1 日一 2 0 1 2 年7 月3 1 日1 5 0 0 例 院前急救案例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
2 . 4 . 2 救护车上药品过期或变质 。 没有按要求检查药物有效期 和 批号 , 夏天车内存放药物环境过热导致药物变色变质。
2 . 4 . 3 急 救 时携 带 器械 、 药 品 不 适 用不 齐 全 , 到达现场才发现抢
前急救人 员心理 素质和法律素养 , 职业道德与技术水平 , 完善 医院后 勤保 障工作和 院前急救制度 、 规 范院前急救病历的 书写 , 完善 院
内外 转 运 。 提 高抢 救 成 功 率 , 减 少 医疗 纠纷 的发 生 。

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急救护理管理是医疗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急救护理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措施。

首先,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发达城市,急救设备和人力资源相对充足,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急救事件。

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急救设备和人员匮乏,导致患者等待急救的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因此,改进急救护理管理需要增加投入,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急救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确保患者在任何地区都能够及时接受急救。

其次,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是应急能力不足。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急救护理人员需要迅速作出正确决策和行动,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然而,目前急救护理管理中,有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导致应急能力不足。

为此,应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起急救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救援成功率。

再次,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是信息传递不畅。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救治效果。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急救护理信息传递的延误和错误。

为此,应建立起完善的急救护理信息系统,实现急救护理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同时,还应加强对急救护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技能。

总之,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应急能力不足和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

为了改进急救护理管理,我们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急救设备和人员的配置水平;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完善的急救护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才能够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通过对急救中心现况调查,预见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法,避免院前急救纠纷的发生,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需求,更好的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关键词】院前急救;预见性;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市民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会越来越重要,但院前急救水平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却不相平衡。

作为公共事业一部分的院前急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更好的服务广大民众,是所有急救人的职责。

1 社会方面1.1 供需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发达;生活节奏的加快;民众的保健和急救意识的提高等;对院前急救需求会不断的增多,而院前急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但各地的急救中心大多数存在着人员和设备的不足,并且在近期内也不能一步到位。

如玉林市人口590万,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5万,院前急救覆盖面积达12838平方公里;而急救中心车辆只有救护车11辆,医护司人员36人,与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规定,急救中心、急救站的城市每5—8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农村每10—15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1],至少配备救护车20辆、司机20名、医护人员40名的要求相差甚远。

1.2 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留守老人与独居老人的增加,需要院前急救帮助的对象会不断增加,但大部分急救中心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非急救用车的增加: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对服务行业的要求增多,很多没人照顾的人员或老人,需要扛抬下楼的时候、接送的时候,会拨打120电话求救。

1.4 急救资源不足大部分的急救中心均依托在医院的急诊科内,如广西14家地级市急救中心,除南宁市、玉林市、和北海市急救中心外,均没有专职化的院前急救队伍;大部分市、县级急救中心没有建立信息平台,如电话录音及定位追踪系统、救护车GPS定位系统、中心传输系统、通讯指挥系统;救护车辆大部分是普通型救护车,由于是普通型经过改装的车型,车上物品放置不合理;救护车上装备不足。

院前急救调研报告

院前急救调研报告

院前急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是无法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院前急救调研,以了解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主要针对普通市民进行,通过网络和线下方式收集数据。

实地访谈则主要针对医院急诊科、120急救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

三、调研结果1. 普通市民对于院前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于院前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正确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如何处理各种伤口出血等紧急情况。

2. 120急救中心应急反应速度不够快。

在我们的实地访谈中,我们发现120急救中心应急反应速度不够快,尤其是在高峰期。

一些受访者表示在紧急情况下等待救援时间过长,导致病情加重。

3. 医院急诊科人员数量不足。

我们的实地访谈还发现,医院急诊科人员数量不足。

一些医院的急诊科只有1-2名医生值班,并且大多数都是住院医生。

这导致了医生工作量过大和服务质量下降。

4. 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不足。

除了人力资源短缺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医院的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也存在不足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差,120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现场,而当地卫生所又缺乏必要的药品和设备,这使得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调研分析1. 普通市民对于院前急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可能与我国目前对于院前急救知识普及不够有关。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于院前急救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2. 120急救中心应急反应速度不够快这一问题涉及到医疗资源配置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于120急救中心的投入力度,提高其设备和人员数量,并且加强与医院急诊科的协作。

3. 医院急诊科人员数量不足问题需要政府和医院共同解决。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目的:探讨我院院前急救现状与对策;方法:根据我院院前目前急救状况分析提出对策,其中强调急救知识的普及在院前急救中重要性;结果:在事发第一现场能采取有效的初步急救,争取抢救黄金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同时根据现状提出对策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标签: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对策探讨;普及急救知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197-01在現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不断提高,公众对急救需求日益增多.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疾病谱也在改变,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趋于年轻化,车祸不断增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增多,在事发第一现场如能采取有效的初步急救,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1]。

因此院前急救在病员治疗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缩短病员在院时间,也可以提高病员后期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

我院是一家三甲医院,根据我院院前急救状况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两年来院前急救出诊量,经统计有15000次,平均日出诊量20次,根据病情统计,下级医院病员转运平均6次/ 日(其中适合转院病员约2次);非急救范畴病员3次/日;到达现场无病员或多医疗救护2次/日;根据出车时间(救护车往返时间)统计,忽略现场救护时间平均超过1.5小时达15次/日(其中包括3小时以上甚至5小时)。

1.2 方法:根据目前我院院前急救现状进行问题分析。

1.2.1 病员转运:我院将对下级医院病员的转运纳入了院前急救范围。

下级医院病员的转运是我院出诊量的主要部分,转运这类病员所需时间少者2小时,多者5小时,甚至超过5小时,这类病员要么不属于急救范畴(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术后恢复期、慢性病治疗效果不满意),要么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失血性休克、脑卒中急性期、呼吸循环衰竭)。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道门诊,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城市中心区域,急救中心的建设较为完善,配备了先进的急救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急救病人进行救治。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支由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组成的院前急救队伍,他们可以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其次,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的配置不足,导致急救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一些社会急救意识薄弱,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不够,导致在急救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的配置水平,确保院前急救体系的全面覆盖。

其次,我们将加强对社会的急救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急救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

最后,我们将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急救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应对各种急救情况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医院的衔接,建立起完善的急救转运网络,确保急救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总的来说,我所在地区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在急救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现状与需求

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现状与需求

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现状与需求近年来,我国院前急救事业飞速发展,但暴露出了一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与人们生活的发展。

要想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提高效率,就必须详实掌握居民院前急救服务现状及需求的具体情况。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全省11个地市居民作为样本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掌握了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服务现状及需求的客观数据,为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提供了直接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取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嘉兴、湖州、丽水、台州、衢州与舟山共11个地级市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每个地市分别随机选取一个地市主城区街道(社区)、一个县/县级市城区街道(社区)与一个县级农村。

每个街道(社区/农村)以居民户为调查单元,分别选取50户,每户选取一位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地市分别有150名居民参加调查,合计1650人。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自主设计《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表》,并在杭州城区进行小范围预调查,根据回馈结果优化调查表。

完成调查表设计后每个地市选取2名,共22名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员。

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集中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调查上岗证。

按照上述人群分层方法,采取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开展调查。

调查内容分院前急救服务现状与需求两部分,院前急救服务内容包括:120急救反应时间、调度员服务、医务人员技术与态度、急救服务收费、患者转送原则的执行等。

急救需求内容包括:居民急救技术掌握情况及获取途径、心理辅导需求、急救人员职称需求、急救收费要求等。

1.3 统计学方法调查完成后,根据被调查者的信息资料以5%的比例进行随机电话回访,核实调查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剔除不合格调查问卷。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并纳入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650份,回收合格问卷1542份,有效率为93.5%。

院前急救质量整改措施

院前急救质量整改措施

院前急救质量整改措施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突发病症或意外伤害时,由医疗机构外的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急救。

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服务,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和提高。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接受定期的培训。

他们应该熟悉各种急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

另外,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及时传递信息。

其次,要加强院前急救设备的配置和维护。

院前急救车应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等,以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的情况。

第三,要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质量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院前急救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评估内容包括急救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等,以此来监测和改善院前急救的质量。

对于评估结果不达标的地区或机构,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其急救服务水平。

最后,要加强院前急救与医院救治的衔接。

院前急救人员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与接收患者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衔接。

急救人员应向医院提供患者的病历、急救措施、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医院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同时,医院应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反馈,将急救人员纳入到医院救治团队中,共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努力。

总之,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加强院前急救设备的配置和维护、建立院前急救质量评估机制以及加强院前急救与医院救治的衔接,我们相信可以提高我国院前急救质量,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院前急救体系也跟着发展,但由于缺乏人员、设备、财政等方面的投入,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持续的挑战。

一、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划分:从宏观上看,虽然一些大型医院开设了急诊部门,但总体上大多数医院缺乏全面的院前急救体系。

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受到财政、地理位置等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由于资源的限制,使得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微观上看,尽管一些地区的医院为急救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急救服务,但大多数医院仍然缺乏完善和专业的急救服务,并且缺乏专业的急救人员。

二、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由于院前急救体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也积极推动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

首先,国家给予急救机构财政补贴,以支持其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其次,国家鼓励急诊机构开展远程急救,并将其实施过程由急诊机构协助完成,以此扩大急诊机构的服务范围,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专业的紧急护理。

同时,国家还鼓励急救机构开展专业教育,促进急救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以及技术的发展。

三、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院前急救体系的发展,需要社会全社会的努力,每个人应当为此付出自己的力量。

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区域急救体系,促进急救机构的发展;其次,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再次,要为急救机构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以便购置更多的急救设备;最后,应加大对急救机构的政策支持,改善急救服务,提高急救效率。

四、总结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家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在建设院前急救体系上,各级政府应给予更大的支持,例如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急救管理,提高对急救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等。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进,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院前急救总结

院前急救总结

院前急救总结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事故和突发疾病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为病患提供及时的救治,还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院前急救进行总结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院前急救的定义和目标。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由非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护行为。

其目标是尽早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和初步治疗,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急救设备和资源的不足。

在大多数地区,急救车辆和医疗器械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

其次是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水平。

虽然我国已经加大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或者个体急救人员的水平不够理想的情况。

最后是急救意识和技能普及率低。

许多普通民众对于急救知识和技能了解的不足,导致在突发状况下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救济。

二、问题分析毫无疑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首先,我们应当加大对急救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医疗器械的更新和配备。

其次,要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民众的急救宣传和培训,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三、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首先,针对急救设备和资源的不足,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急救车辆和医疗器械的配备数量,确保其可及性。

其次,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应当建立全面的培训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实战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

最后,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可以通过组织急救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经验总结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院前急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急救设备和资源的改善,加强了患者的抢救能力;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标准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技能和责任心;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具备了及时救助他人的能力。

中型医院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策略

中型医院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策略

中型医院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策略院前急救是一项新的学科,其工作模式及方法尚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阶段,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急救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之一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准确、合理、快捷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就我院(20XX年7月-20XX年7月)共接受120指派出诊3676趟次,笔者在此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1存在的问题1.1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为准则在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各异,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的模式,也没有完全统一的院前急救质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院前急救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1.2急诊医务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缺乏全面、系统、正规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训1.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做得不够好1.4院前急救出诊车组人员配置未做到节省人力资源1.5交接班时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有时不到位影响救治质量,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6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问题特别我院为二级医院在同一专科同时两趟次出诊时需住院部医师参与时,医师及时到岗的问题存在急诊科护士多次电话催促,不能迅速出诊1.7工资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因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流动大,培养一位成熟的急诊科护士不久又会流失,难以保证急救护理质量1.8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易受暴力威胁和病人家属辱骂,受暴力(不法之徒,醉酒,打架斗殴,精神病患者,以及流氓、地痞、犯罪分子)威胁占XX%1.9出诊欠费问题院前急救作为一种有偿的医疗服务,正常收费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欠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困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

有资料表明,欠费在院前急救中占到XX%,甚至XX%。

许多人认为院前急救应免费,收取车费以外的费用是无道理的。

还有的主要是被害者确实经济困难或被救者是受害者而无法缴费1.10无主病人的救治困难问题也困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以为是患者但却不是患者或不属于急救对象,大多为乞丐、盲流、缺吃少穿者,在对他们有病无病,病轻病重方面不仅仅是医疗技术问题,还可能涉及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2]1.11医护配合在急诊急救中急诊病情变化不一致,医生口头医嘱的执行与漏记,存在的相互指责引发矛盾;医护彼此不信任,沟通不良等问题产生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急救护理质量和带来压力2干预措施2.1我国院前急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急救模式各异,目前我国没有统一规范行为准则,这是宏观问题,须国家尽早制订。

急救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完整版

急救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完整版

急救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XXX急救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XXX急救中心于XX年XX月底建成并运行,承担XXX30万人民的急救工作,运行近4年来,共开展院前急救4000多人次,得到了全县人民的信任及好评,但是在建设发展中也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使急诊科与医院的规模相适应,需要我们在急诊科管理、功能拓展、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

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浅谈医院急诊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急诊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定位模糊国内调查表明,77%的医院急诊科为独立科室,并配有观察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ICU)以及必要的设备,说明急诊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逐渐为医院所接受。

目前本院急诊科由于受编制、人员,体制限制,急诊科仅开展院前急救,病人在现场给于有效救治后,转入相关临床科室,部分较轻症病人强烈要求暂在急诊观察室治疗,但限于本科室人员较少,无法同时开展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工作。

2.医师队伍不稳定从业务开展角度看,目前国内急诊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内科为主型:急诊科固定医师为内科医师,主要处理属于内科系统的急症。

②外科为主型:急诊固定医师为外科医师,主要完成外科系统常见的急症救治。

③内外科均衡型:急诊医生能完成内、外科常见急症救治,但其他专业患者仍需专科医生来完成。

但我院急诊科固定医师多数为内科医师,而且人员少,很难应对大批医疗抢救工作。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急诊科的管理与其发展相比,相对滞后。

在人员管理上,涉及科室多、专业多,难以做到全面管理;在流程管理上,不够方便、快捷;在业务管理上,做不到科学设置;在质量管理上,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检查考核科室没有明确指标。

由于以上弊端,医生各扫门前雪,不愿多承担一点风险和责任,救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急救设备老化,抢救技术操作不熟练,急诊科实际成为“转运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行政 人 员 ,急救 医生 、急救车辆 设备均 依托 医院 。 ( 二 ) 政 府投 入 不 足


全市 院前 急救 体 系建 设现 状及 调查 方 法
部 分 经 费 由 网络 医 院 承 担 。 市财 政 对 急 救 专 用 经 费 补 偿 较 少 ,急 救 设 备 的 添 置 及 日常 运 行 主 要 由院 前 急 救
中心,但均无归属于中心的急救医生。以嘉兴市急救 中心
中 t h ,( 急救站 )的建设、急救点的设置 、急救网络医院的 为例,人员编制数 l 5 人,但实有员工 9 2 人,其中编制 内 条件及急救信息化建设等建设 内容。提 出了 2 0 1 0 年底前 人员只有 1 3 人,中心无专属急救医生,由各急救网络医院 完成市本级、各县 ( 市 )的急救机构设置规划 ,并启动建 派驻 随车 医生共 3 3 名参 与院前 急救工作 ,值班 人员实 行 2 4 设县 ( 市)急救站 ( 分中心)及各急救点。2 0 1 1 年底前完 小时上班,休息 2 4小时的工作制度,工作时间相当长。而 成 市本级 急救中心、各县 ( 市 )急救站 ( 分 中心 )及各 其 他相 同规 模 的城 市 , 比如 湖 州 的急救 中 心正 式编 制 内员 急救点的机构建设, 按要求配齐人员和设备的建设 目标。 工为 6 O 人 。嘉 兴其 他指挥 型 急救 中心 ( 站 )只有 负责 调度 目前 , 本市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离此 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 一 ) 现状 嘉 兴 市 急 救 中 心 下 属 的五 个 区县 市 分 中 心 ,分 别 是
收 费与当地医院补偿 。各网络医院不仅承担各 自派驻的 急救 医生与驾驶 员工 资福利待遇 ,还承担部分车辆及设
海 盐、嘉善、平湖、海 宁和桐 乡急救分 中心 。 目前全 市 备 的运 行 、 维 修 费用 。 以嘉 兴 市 急 救 中心 为 例 ,2 0 0 8年 6个急 救中心 ( 站 )相对独 立,除嘉兴市 急救 中心 与海 起各 网络 医院驾驶 员统 一由急救 中心管理 ,但他们 的工
资 源 ,为 广大 人 民群 众提 供 方便 快捷 、优 质 高效 、功 能完 善 的院 前 医疗 急 救 服 务 , 己成 为 当 前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之

二 、 院前急救 体 系建 设存在 的问题
( 一 ) 人 员编 制 过少 目前嘉 兴市 急救 中心 和海 盐急 救 中心 ,虽然是 独立 型

也 是 医疗 卫 生事 业 深 化 改革 的迫切 需求 Ⅲ。
2 0 1 0年 1 0 月嘉 兴市政府 下发 了 《 嘉兴 市人 民政府
办 公 室 关 于 印 发 嘉 兴 市 加 强 急 救 体 系 建 设 实 施 意 见 的通
知》 ( 嘉政办发 ( 2 0 1 0 )1 2 4号), “ 意见 ”规定了急救
金 保 障 、运行 高效 的现 代 院前 急 救 体 系。
关键词 :嘉兴 市
院前急救
现状与对策
院 前 医 疗 急 救 是 医 疗 卫 生 事业 和 社会 保 障体 系 的重
( 二 ) 调查 法
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医
疗 急救 工 作开 展 的 情况 ,反 映 了一个 地 区公共 事业 管 理 的
无 抢 救 设备 配 置 , 独 立型 配 置达 不 到标 准 。 根 据 卫生 部 《 急
作者简介 :徐 军 ( 1 9 8 1 一),男 ,民族 :汉 ,籍贯 :浙 江嘉兴 ,学历 : 本科 ,职称 : 政 工师 .
杨晔红 ( 1 9 7 7 一),男,民族 :汉 ,籍贯 :嘉兴海盐 ,学历 :本科 ,职称 :副主任护师
总第 5 7 6期
第 l 3期
2 0 1 5年 5月 上 句 出 版
嘉兴市院前急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徐 军 ,杨 晔 红
嘉兴 3 1 4 0 0 0 ) ( 嘉兴 市第二 医院 ,浙江
摘要 :通过 对 目前嘉兴市院前急救体 系现状进行分析研 究,结合现今普通 患者对 院前急救的需求,借鉴 国 内外先进 经验 ,提 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努力建立一个适合嘉兴本地状 况,全社会参与,协调统一、资
每年 的工资福利 以 1 0万计 ,市本级 网络医院支付随车医
生费用 3 3 0 万 元 ,两项 相 加 各 网络 医 院共 承担 4 5 0 万元。
救站 ( 分 中心 )为基础 ,各急救 点为基 点,急救 网络医
院 为依 托 的全 市急 救体 系 ,急救 网络覆 盖 全 市 。
救护 车辆和 急救设备达不到标准 。指挥 型急救 中心
1 8 5・
卫 生 与 医 疗 管 理
救 中心基本标准 》和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 于印发
浙 江 省 院 前 医疗 急 救 救 护 车 管 理 办 法 的通 知 》 ( 浙 政 办
采用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实地检查等形式,主要 考察 以下几方面 的内容 :急救 网络的现状与运行情况 ,
能力、公共卫生水平和公共福利等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经 依法 申领执业许可证的情况, 出车医务人员的从业资格 , 济的快速发展 ,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 ,人们对健康保障 急救医疗安全制度及其执行情况,急救车辆及其 他医疗 的要求不断提 高,如何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院前医疗急救 器 械 的装 备现 状 。
盐 急 救 中 心是 独 立 型 的 外 , 嘉 善 、平 湖 、海 宁 、桐 乡 均 为指 挥 型 ,全 市共 设 置 急 救 点 3 4个 ,其 中嘉 兴 市 急 救 中 心 设 急救 点 1 3点 ,急 救 半 径 城 市 小于 4公 里 ,农 村 小 于 1 5 公 里 。全 市 已 建 立 以市 急 救 中 心为 龙 头 ,县 ( 市 ) 急 资福 利 仍 由医 院 承 担 ,2 0 1 4 各 网络 医 院 帮 急 救 中心 承 担 费用 1 0 8 . 2 6万 元 ,不 包 括 随 车 医生 工 资 。如 果 随车 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