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2024年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带目录)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带目录)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概述院前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对突发疾病、伤害或其他危急情况下的患者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院前急救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伤亡和残疾,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急救站、救护车及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
二、组织架构1.院前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监督和管理院前急救工作,确保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急救医疗机构:负责组织急救医疗队伍,开展院前急救工作,提供急救医疗服务。
3.救护车: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救护人员,负责快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和转送患者。
4.医务人员:具备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实施现场急救和转送过程中的医疗救治。
三、预警机制1.监测与预警:通过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可能引发院前急救需求的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2.信息报告: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上级报告,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和救护车。
3.预警级别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应急响应1.现场评估: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和现场环境,确定急救措施和转送方案。
2.现场急救:根据患者病情和现场条件,采取止血、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等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
3.转送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资源,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转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信息沟通:在急救过程中,及时与医疗机构、家属等相关方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救治情况。
五、应急终止1.现场救治结束:当患者病情稳定或救治任务完成后,终止现场救治。
2.转送完成:患者安全到达医疗机构后,终止转送任务。
3.信息归档:将急救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询和分析。
六、培训与演练1.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或者危机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流程。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急救人员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措施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
二、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目的1. 提供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 保障患者在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伤亡和病情恶化。
三、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步骤1. 发现突发事件并报警在发现突发事件时,急救人员应即将报警,并提供准确的事发地点和事件描述,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派遣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到达现场并评估患者状况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然后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呼吸、循环、意识等方面,以确定患者是否处于紧急情况。
3. 进行院前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状况评估结果,急救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院前急救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住手,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患者浮现大面积出血,应迅速止血等。
4. 与医院联系并准备转运在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同时,急救人员应与相关医院联系,告知患者的状况,并准备转运患者。
同时,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5. 院前急救结束和交接当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后,急救人员应进行院前急救的结束和交接工作。
包括填写相关的急救记录表格,向医院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状况和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等。
四、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注意事项1. 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保持镇静,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措施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变动或者省略环节。
2. 急救人员应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急救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3. 急救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保持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后,由医疗急救人员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治。
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确保院前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和成功率。
2. 原则:a. 人员安全第一原则:在进行院前急救工作时,院前急救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放在首位,确保他们不会因此受到伤害。
b. 快速反应原则:院前急救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并尽快到达事发现场,进行急救措施。
c. 紧急救治原则:院前急救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紧急救治,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d. 协同合作原则:院前急救人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三、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内容1. 应急组织机构:a. 应急指挥部:设立院前急救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指导院前急救工作。
b. 应急队伍:建立院前急救队伍,包括医疗急救人员、驾驶员等,确保队伍人员素质过硬。
c. 应急装备:配备必要的院前急救装备,包括急救箱、呼吸器、心电监护仪等,确保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果。
2. 应急流程:a. 应急通知:当接到院前急救任务时,应急指挥部将立即通知院前急救队伍,告知事发地点和患者情况。
b. 出发前准备:院前急救人员在接到通知后,需迅速整理急救装备,核实患者信息,并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c. 到达事发现场:院前急救人员需迅速驾驶急救车辆到达事发现场,同时与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了解最新的情况。
d. 急救措施:院前急救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e. 送往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人员在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后,将患者迅速送往医疗机构,交接给后续医疗人员进行进一步治疗。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预先安排的措施和步骤。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标准格式。
二、目的制定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标准格式,旨在保障患者在突发状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减少伤亡和病情恶化的可能性。
三、流程概述1. 接到急救呼叫:急救中心接到急救呼叫后,应迅速派遣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然后进行现场评估,判断患者病情和伤势严重程度。
3. 快速初步处理:根据现场评估结果,急救人员应快速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止血、固定骨折、清理呼吸道等。
4. 呼叫医疗支援:急救人员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应立即呼叫医疗支援,将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情况告知医院,以便医院提前做好准备。
5. 进行院前急救:急救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伤势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院前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氧气给予等。
6. 运送患者: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如果需要转运,应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7. 报告医院:急救人员在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后,应及时向医院报告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情况,以便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四、具体步骤1. 接到急救呼叫- 急救中心接到急救呼叫后,应迅速获取呼叫者提供的信息,包括事发地点、患者症状、伤势情况等。
- 急救中心应核实呼叫者提供的信息,并记录相关信息。
- 急救中心应迅速派遣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到达现场-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如佩戴防护装备、评估现场安全状况等。
- 急救人员应进行现场评估,判断患者病情和伤势严重程度,以确定后续急救措施。
- 急救人员应与现场目击者、家属等沟通,获取更多的病情和伤势信息。
3. 快速初步处理- 急救人员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快速进行初步处理,以控制伤势、减轻病情。
常见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引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所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活动。
院前急救的快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列举了常见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以供参考。
二、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1. 心跳呼吸骤停(1)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情况。
(2)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4)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
2. 呼吸困难(1)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判断呼吸困难的原因。
(2)若为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若为哮喘发作,给予支气管扩张剂。
(3)若为呼吸道异物,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4)若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3. 创伤出血(1)迅速评估患者伤情,判断出血原因。
(2)对出血伤口进行临时性止血,如使用止血带、指压法等。
(3)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相应的伤口处理,如包扎、缝合等。
(4)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必要的骨折固定和搬运。
4. 烧伤(1)迅速评估烧伤程度,给予适当降温处理。
(2)对烧伤伤口进行清洗,避免感染。
(3)给予抗感染药物和止痛药物。
(4)根据烧伤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5. 中暑(1)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2)给予患者适量饮水,补充电解质。
(3)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4)对重症中暑患者,进行降温处理。
三、总结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急救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急救知识普及,共同提高急救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引言概述: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的急救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正确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提高急救效率,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五个部分。
一、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装备1.1 急救人员的培训:急救人员应接受系统的急救培训,包括基本急救技能、心肺复苏等。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急症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及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急救人员的装备:急救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装备,如急救箱、呼吸器、除颤器等。
这些装备应保持完好,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
1.3 急救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急救人员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团队合作,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二、急救现场的评估和处理2.1 现场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方面。
这可以帮助急救人员判断患者的急救优先级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现场处理:根据现场评估的结果,急救人员应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止血、保护呼吸道通畅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现场其他人员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现场记录与报告:急救人员在现场进行急救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急救措施和效果等。
这些记录可以为后续的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三、院前急救的交通和转运3.1 交通安排:院前急救需要确保急救车辆的快速到达现场,因此需要合理安排交通路线和通行权限。
急救车辆应享有优先通行权,以减少因交通堵塞而延误急救时间。
3.2 转运准备: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转运准备工作。
这包括稳定患者的伤情、固定伤口、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出现进一步的伤害。
3.3 转运方式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救需求,急救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由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急救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
二、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步骤1. 接到急救呼叫当急救中心接到急救呼叫后,急救人员应迅速反应,确认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地址,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伤情以及联系方式等。
2.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急救人员在出发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穿戴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 检查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能够满足急救需求。
-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 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并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急救人员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口腔内异物、采取头后仰法等。
- 控制出血,如使用止血带、进行直接压迫等。
- 给予氧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或给药。
4. 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情,急救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创伤急救:对于创伤患者,进行止血、固定骨折、清创等处理。
- 中毒急救:对于中毒患者,进行洗胃、给予解毒剂等处理。
- 窒息急救:对于窒息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气管切开等处理。
5. 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在急救处理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并将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疗机构,以便医疗机构做好接诊准备。
6. 患者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情况,急救人员可以决定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为了应对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行动指南。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标准格式。
二、院前急救流程1. 接到急救电话急救电话接警员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迅速记录报警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并将信息传达给急救人员。
2. 出发前准备急救人员在出发前需准备相关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设备完好且药品有效。
同时,核实患者所在位置及交通情况,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
3. 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评估现场是否存在危(wei)险因素。
然后,迅速接近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和意识状态。
4. 评估患者病情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病情评估。
通过问询患者或者旁观者了解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5. 采取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急救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呼吸难点的患者,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气管插管;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可进行心肺复苏等。
6. 病情稳定后处理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急救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与医疗机构联系,做好转运准备。
7. 报告与交接急救人员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后,应向医护人员详细报告患者的病情、急救过程和所采取的措施。
同时,将急救记录交接给医护人员,确保信息的连续性。
三、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要求1. 急救人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院前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
2. 急救设备和药品应保持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3. 急救人员在现场操作时,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进一步危害患者和自己。
4. 急救人员应与患者和旁观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情信息,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指导。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通过院前急救措施迅速采取救治行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该预案旨在规范院前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急救救治。
二、院前急救流程1. 发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当发现有人突然晕倒、呼吸困难、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等急危重症状时,应立即判断是否需要院前急救,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描述、具体地址等。
并按照接线员的指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急救人员出发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中心会立即派遣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前往现场。
急救人员需迅速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检查急救车的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全,并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4. 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然后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伤势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5. 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程度,急救人员会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6. 运送患者在急救处理完毕后,急救人员会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稳定,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7. 急救记录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急救处理措施和药物使用情况等。
记录应准确、清晰,并与医疗机构进行及时沟通,以便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后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8. 急救后续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至医疗机构后,应将患者的急救记录交接给医护人员,并向医护人员详细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急救处理情况。
同时,急救人员还需对急救车辆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
三、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重要性1. 时间关键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院前急救的及时性至关重要。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套行动方案,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的急救过程,包括现场急救和转运急救。
本文将详细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中的院前急救部分。
二、院前急救流程1. 现场急救(1)接到报警:当接到急救电话或报警时,急救人员应迅速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事发地点、病人症状、联系人信息等。
(2)装备准备:急救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等,确保自身安全。
(3)现场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评估病人的意识、呼吸、循环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4)急救措施:根据病人的症状和评估结果,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CPR(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5)与医院联系:急救人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告知病情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 转运急救(1)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现场条件,急救人员应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2)稳定病情: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继续对病人进行监护和治疗,确保病情稳定。
(3)与医院沟通:急救人员应与接收医院保持沟通,告知病情变化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4)安全转运:急救人员应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包括固定病人、保持通畅的呼吸道等。
(5)交接病人:到达医院后,急救人员应与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病人交接,并提供详细的急救记录和病情描述。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应急预案急救流程中的院前急救部分,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某天,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报警电话,称有人在公园晕倒。
急救人员迅速记录了报警人的联系方式和事发地点,并穿戴好防护装备,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躺在地上,意识不清,呼吸困难。
他们立即进行现场评估,发现病人的心跳微弱,没有呼吸。
急救人员立即开始进行CPR,并同时联系医院,告知病情和预计到达时间。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患者的伤亡,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
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演练,确保医护人员掌握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2. 应急预案的装备和设施。
医疗机构应配备完善的院前急救装备和设施,包括急救箱、呼吸机、除颤器等设备,以及应急车辆和通讯设备。
3. 应急预案的组织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组织管理体系,明确院前急救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及时、高效进行。
4. 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院前急救事件,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处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
五、应急预案的宣传。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院前急救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院前急救工作,共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六、应急预案的总结。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和质量。
七、应急预案的监督。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监督机制,加强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以上为医疗机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院前急救是对突发疾病和伤害的现场救治,它能在重要的时刻挽救生命。
而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对于急救人员来说,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效率和成功率。
急救预案一、心脏骤停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进行无创呼吸,压迫胸部心脏按摩,并通知120救护车前来救治;2.若标志着心脏骤停的原因不明,进行常规急诊检查;3.搭建好一套专门的急救工具箱,放置常见的急救药物、器械等。
二、中毒急救1.立即停止不良行为行为的发生;2.催吐或予以人工呼吸;3.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同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开展诊断并进行治疗。
三、烫伤急救1.用冷水洗创口(温度不要超过30℃),洗创口的时间为至少15分钟;2.用冰块、凉毛巾、毛巾捆绑等方法降低创面温度;3.对烧伤部位包扎,避免细菌感染。
四、创伤急救1.对于大型出血,立刻压迫创面并进行包扎;2.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处理,如果需要,进行血液输注等医疗操作。
以上所述的场景和急救措施,每一个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实践过急救知识后,我们能够在关键的时刻挽救生命。
度过难关的同时要树立信心,相信只有充分准备和把握救治时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特殊应用场合一、儿童急救在面对儿童急救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使用单手按压而非双手,以避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最适合的剂量;3.对于需要使用自行呼吸器和心肺复苏器具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对儿童身体的包扎方式,避免对孩子造成额外的疼痛和不适。
二、高空坠落急救在高空坠落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坠落高度很高,坠落者可能已经昏迷或者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此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为坠落者进行心肺复苏,再考虑其他的紧急治疗;2.如果坠落者受到了严重的创伤,需要在救援前对创面进行包扎和压迫止血,以避免过多失血;3.高空坠落的处理过程可能会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急救人员进入困难、救援工具无法使用等,因此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做好应急准备。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护人员抵达医院之前对急救病人进行的紧急救治工作。
由于院前急救的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对急救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制定。
医院应当建立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预案内容应包括急救设备的准备、急救人员的培训、急救流程的规范等方面。
2. 急救设备的准备。
医院应当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除颤器、氧气瓶等。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急救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当对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基本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训练等。
同时,要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应对能力。
4. 急救流程的规范。
医院应当建立院前急救的标准流程,包括现场急救、病人转运等环节。
对于不同种类的急救病人,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救治。
5.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活动,让医护人员熟悉预案内容,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的执行。
1. 当发生院前急救情况时,医院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急救工作。
2. 急救人员要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对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
3. 在急救过程中,要随时与医院的急救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及时报告急救情况,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四、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医院应当定期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上就是关于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医院的院前急救工作有所帮助。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或者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预先安排的措施和步骤。
院前急救是指在病患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对其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突发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在病患到达医院之前对其进行急救的流程。
二、流程概述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报警、初步评估、院前急救、转运。
1. 报警在发现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时,急救人员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或者相关应急电话,向相关部门报警并说明情况。
报警时应提供详细的地址、联系方式和病情描述,以便相关部门迅速响应。
2. 初步评估急救人员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前往现场进行初步评估。
初步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认病患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循环状态和其他明显的生命体征。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病患是否需要院前急救。
3. 院前急救如果病患被判定需要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应即将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清理呼吸道、赋予氧气等。
急救人员应根据病患的病情和急救知识,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尽可能地保护病患的生命和健康。
4. 转运院前急救完成后,急救人员应将病患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继续对病患进行监护,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三、注意事项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安全第一急救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在处理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时,可能存在危(wei)险因素,急救人员需要做好自我保护,确保自身的安全。
2. 快速响应急救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前往现场进行急救。
时间对于急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急救人员需要尽快到达现场,并开始急救措施。
3. 沟通协作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包括与报警部门、医院等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与目的。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急危重症状或意外伤害后,由专业急救人员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本预案旨在明确院前急救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员分工和应急措施,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1. 应急指挥部,由医院急诊科主任担任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统一协调院前急救工作,指导应急队伍的组织和调度。
2. 应急队伍,由急救科、急诊科、护理部和医务处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其中,急救科医生和护士为主力,急诊科医生提供支持,护理部和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
3. 值班制度,应急队伍需24小时轮班值守,以确保随时能够响应院前急救需求。
三、工作流程。
1. 接警与调度。
a. 接警,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急救科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并与急诊科医生进行沟通,确定是否需要院前急救。
b. 调度,急救科医生将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调度至患者所在地点。
2. 现场急救。
a. 到达现场,急救车辆迅速赶到患者所在地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评估,确保安全。
b. 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c. 通知医疗机构,同时与医疗机构联系,告知患者病情和所需急救措施,以便医疗机构提前做好准备。
3. 运送与转诊。
a. 运送,医护人员将患者稳定后,将其转移至急救车辆,进行安全有效的运送。
b. 转诊,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机构的特点,医护人员决定将患者转诊至哪家医疗机构,并与该机构联系,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四、应急措施。
1.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装备保障,确保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
3. 信息共享,建立院前急救信息共享平台,将患者病情和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多方合作,与公安、交通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高院前急救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
定本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队伍组建,院前急救应急队伍由医护人员组成,包括急
救医生、护士和急救志愿者。
在发生急救情况时,应急队伍成员应
立即响应并组织急救工作。
2. 急救装备准备,院前急救应急队伍应随身携带急救包,内含
常用的急救药品、救护用具和急救设备。
保证在发生急救情况时能
够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3. 应急通讯保障,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成员应随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够及时接到急救信息并进行应急处置。
4. 应急处置流程,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成员在接到急救信息后,
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急救处置。
在急救过程中,应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
5. 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队伍成员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
1. 当接到院前急救信息时,应急队伍成员应立即响应并前往现场进行急救处置。
2. 在急救过程中,应急队伍成员应保持冷静,按照标准的急救流程进行操作。
3. 在急救完成后,应急队伍成员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应急预案总结。
本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提高急救工作的应急能力,确保患者在发生急救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全体院前
急救应急队伍成员能够严格执行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因急救不及时而造
成的伤亡,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二、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院前急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心肺复苏等急救情况。
三、应急流程。
1. 接到急救求助电话后,急救人员立即核实患者的基本情况和
急救地址,同时派遣急救车前往现场。
2. 急救人员在前往现场的途中,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及时了
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3. 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立即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包括但不限
于止血、心肺复苏、氧气吸入等。
4. 将患者稳定后,将其迅速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四、应急设备。
1. 急救车辆,配备有急救设备、药品和医护人员,确保能够在
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2. 急救箱,包括常用的急救药品、止血带、呼吸器等设备,以
备不时之需。
五、应急培训。
1. 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2. 建立院前急救队伍,确保有足够的急救人员能够随时出动。
六、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其他事项。
1. 保持急救设备的完好性,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以上应急预案经过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讨论和审定,将于颁布后立即执行。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院前急救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伤亡,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
a. 发生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
b. 医院内部或外部接到急救求助电话或求助信息。
c. 医院内部发现急救情况需要立即处理。
2. 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a. 接到求助电话或信息后,医院立即启动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b. 医院急救人员立即组织急救装备,准备出发。
c. 急救人员在出发前与急救中心、急救车司机等进行沟通,确保急救过程中的信息畅通。
3. 应急预案的执行流程。
a. 急救人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b. 在急救过程中,及时与急救中心沟通,获取专业指导。
c. 如有必要,急救人员及时联系急救车,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4. 应急预案的结束程序。
a. 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后,急救人员与医院内部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和记录。
b. 急救人员对急救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向医院领导汇报情况。
5. 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a. 定期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b. 急救人员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供医院领导参考。
三、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a. 定期对医院内部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和水平。
b. 对急救人员进行定期的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责任。
a. 医院领导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执行负有最终责任,需对急救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指导。
b. 急救人员需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应急预案的监督和检查。
a. 医院内部设立急救工作监督检查机构,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b. 对急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及时整改和改进。
六、其他事项。
a. 医院内部设立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紧急联系电话,供患者及时求助。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对急救病人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的急救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时常常需要进行院前急救。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
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急救行为,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伤亡。
三、应急预案。
1. 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装备。
所有院前急救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急救培训,包括基本的心肺复苏、止血和骨折固定等技能。
同时,院前急救人员必须配备完善的急救装备,包括急救箱、呼吸道管理器材、输液器材等。
2. 应急通讯系统。
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应急通讯系统,确保院前急救人员能够及时接收并响应急救呼叫。
同时,应建立与医院急救科的紧密联系,以便及时转运病人。
3. 应急处置流程。
制定院前急救的标准处置流程,包括现场评估、急救措施、病人转运等环节。
同时,规定院前急救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置方法,确保他们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4.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演练,模拟各种急救场景,检验院前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技能。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院前急救的应对能力。
5. 应急评估和改进。
建立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以上就是院前急救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预案,可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伤亡。
2024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概述•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通讯联络与信息报告程序•现场处置措施及方法•转运途中监护与治疗策略•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目录contents01应急预案概述定义与目的目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是指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为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定义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资源,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心脑血管疾病、创伤、中毒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
适用对象主要针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同时也包括参与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制定依据和原则制定依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以及医学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制定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救治、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的原则,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注重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0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应急指挥机构设置01设立院前急救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调度全院前急救应急工作。
02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
03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对救援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根据实际需要,可与其他医疗机构或救援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组建专业的院前急救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急救员等,确保现场救援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现场救援队伍组建010204各部门职责划分明确各部门在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医疗部门负责现场救治和转运工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保障。
护理部门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救治工作,照顾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绪。
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支持,确保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03建立完善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协同作战。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和反馈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建设,做好辖区内突发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最大限度维持急救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减轻患者痛苦。
逐步形成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院内综合技术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1.2编制依据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建设发展城市社区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和预案为依据。
1.3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与模式广义上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有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行为的总称,即伤员尚未到达医院前的救治。
狭义的院前急救专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因此,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1)接受呼救。
(2)安排、协调和实施院前急救。
(3)指挥大型灾难急救。
我院暂时院前急救模式主要:院前型: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不设床位,出诊时随车人员为急救医师。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本辖区居民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各种疾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各种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引起的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工作。
1.5工作原则(1)部门主导,积极参与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急诊科及相应职能、临床科室人员参与院前急救处理工作。
(2)快速反应,规范救治加强院前急救信息网络建设能够及时接收呼救,提高全院卫生专业人员对院前急救实践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接收、早救治;普及全院卫生人员的急救专业知识,加强依法监督,保证各类急救事件应急救治措施的规范有效。
(3)加强宣教,群转结合利用医院宣传力量建立志愿者队伍,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群众基本了解如何快速获得院前急救服务、做好获得急救服务的准备,如何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准确处理急诊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所救治的医院,使院前急救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2院前急救组织领导小组及职责2.1院前急救领导小组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与本院技术人员构成情况相结合,设立院前急救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领导院前急救领导组组长,相关业务院长任副组长,统筹安排全院急救力量;各职能及临床科室主任为院前急救领导小组组员,根据组长安排具体实施各项院前急救工作。
2.2院前急救领导小组职责(1)能力建设:负责本院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面对院前急救的救治能力。
(2)技术支撑:承担相关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技术方案应于现行的急救技术规范、方案保持一致;指导、协助各科室制定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分析辖区内各类院前急救事件的救治方式,提出改进意见;不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
(3)监督管理;根据院前急救相关管理制度与监督方案,对院前急救工作及相关科室进行长期管理,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与最大限度成功率,为院内救治做好准备工作。
3院前急救的队伍建设、调度及培训3.1队伍建设3.1.1调度员: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接听电话时能够快速将现场、地点询问清楚,必要时辨明谎报;熟练掌握本市的地理交通和地形地物,才能在指令中简洁、明确的表达现场地址,合理地调配急救资源。
3.1.2司机:方向感明确,对辖区地形地物熟悉,驾驶技术过关,做到驾驶技能稳、准、快。
在接到院前急救信息的详细地址,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
3.1.3急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经过专业培训有较强分析判断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全面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够简洁询问病史,快速查体,综合分析,正确判断,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危及生命的因素,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满足各类急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需要。
3.2院前急救队伍的调度健全调度制度,努力做到国际上普遍规定的受理呼救电话后1分钟内出车,严格值班制度;要做好随车记录制度,准确及时记录伤病人病情和院前急救情况及其疗效;定期检查车载药品,随时补充缺失药品;坚持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始终保持车辆的完好状态;建立通讯器材维修、保养制度,始终保持急救通讯指挥系统的灵敏有效。
按病情采取“直接转送、先救后送、边救边送、边送边联络”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转运途中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为实施院内救治争取时机。
3.3院前急救队伍的培训定期有领导小组选派急救经验丰富的医师对院前急救队伍人员进行包括急救技能、法律法规等各项业务培训,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专业考核,将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年度考核表。
4院前急救的终止(1)开展病人出诊、救治和转诊工作。
(2)院前急救出诊人员负责对急救情况按规定程序对出诊及患者情况进行报告、登记。
(3)检查车载药品、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补充完善。
急诊抢救预案一、准备阶段1、接到电话,值班医生、护士作好接诊准备的同时立即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及急诊室护士长;2、报告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保卫科等;3、必要时汇报院领导;4、由科主任牵头成立抢救指挥组;5、通知相关科室医师,调集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到急诊科集中;(一线:为在班急诊医生护士及工人;二线:增加输液室、内科观察室护士及相关科室医生;三线:调出班,请求病房工人增援)6、根据伤员人数及病情成立数个抢救小组,每组均有医生、护士、工人组成;7、划分抢救区,危重病人抢救区:急诊抢救室;急诊大厅:轻伤病人治疗区;成人输液室:轻伤病人观察区;8、通知手术室、供应室、药房、血库等做好准备;9、通知医院宣传部门,进行必需的摄影、摄像工作;二、预检分诊1、指定专人负责病人登记及统计;2、根据伤情进行预检分诊,并做好标记;红色为危重病人;绿色为轻伤病人;黑色为死亡病人;3、保卫部门协助维持秩序;三、抢救阶段1、对需紧急救治的病人进行抢救,如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2、出示特优卡,为危重病人提供优先检查、治疗、住院;3、完善各项记录;4、抢救完毕,由专人护送住院;需急诊手术者由医生护士护送至手术室;危重病人转重症监护病房;轻病人相对集中进行治疗;四、终末阶段1、于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2、抢救物品终末消毒处置;3、补充消耗物品;4、抢救仪器消毒后再次检查性能保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5、抢救室地面、空气消毒;6、进行抢救总结、讨论。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1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情况下临床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临床,制定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2编制依据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2《艾滋病防治条例》2.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组织及职责4.1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处主任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4.2职责4.2.1医务处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4.2.2医务处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3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4.2.4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5紧急用血管理预案5.1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5.2输血科在确认库存血液不足时,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5.3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唯一性病案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如患者昏迷),可在病案号的基础上加紧急入院号(如01号、02号……),避免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5.4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技术人员确认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5.5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能维持在10.66kPa(80mmHg)左右可暂不输血,因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止在伤口处形成的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被血流冲走。
5.6对于低血压急需手术的患者应尽快送手术室。
5.7特别紧急情况下,需要紧急同型输血时,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标明血液需求的紧急程度,并统一特定用语表达的含义:“火急”:10~15min以内;“紧急”:30min以内。
申请单连同血标本快速送达输血科。
血液输用后,经治科室应尽快到医务处审批补办相关手续。
5.8输血科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如病情“火急”且不知患者血型情况下,应在10~15min内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O型悬浮红细胞(O 型红细胞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并在血袋上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
此后,应尽快鉴定供、受者血型并根据临床输血需要,发出经交叉配血主侧相合的同型悬浮红细胞。
但在未知患者RhD血型的情况下,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或未成年女性不轻易发给RhD阳性O型红细胞。
病情“紧急”应在30min内完成正反定型及凝聚胺法主侧配血。
5.9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不能输注全血,只能输注红细胞。
红细胞只要求主侧配血相合,次侧配血不作要求。
输注前要与患者或其亲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说明利弊。
血浆和冷沉淀可以相容性输注。
5.10若已输入大量0型红细胞成分后,能否输注与患者同型的血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患者原ABO血型的红细胞与新采集的患者血标本血清相合时,可以输注与患者原血型同型的血液(在改输原同型的血液时,须更换输血器)。
若交叉配血试验由于ABO抗体所致不合时,则应继续输注0型红细胞。
5.11RhD阴性患者需要输注血浆和冷沉淀时,可按ABO同型或相容性输注,RhD血型可忽略,执行《RhD阴性及其他稀有血型的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5.12紧急情况下,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可输RhD阳性血,但必须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若有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
5.13患者为RhD阴性,体内虽未检测到抗-D,但患者是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包括未成年女性)应输RhD阴性血液;如一时找不到RhD阴性血液,不立即输血会危及患者生命,此时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并说明在紧急情况下输注的利与弊,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注明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第一,不会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第二,该类Rh阴性红细胞缺乏,不输Rh阳性红细胞危及生命,此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输注Rh阳性红细胞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第三,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未生育的女性);第四,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知情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