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文档]《谈生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生命的本质,培育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2、品析、探究含蓄肤浅的语言一.导入课文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很多大师都曾为探究它的真谛历尽艰辛。

为捕获生命的踪迹,屈原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誓言;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画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

而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知我们,生命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思索: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鼓舞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熟悉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提醒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勉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探究1.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分别经受了怎样的历程?这个历程有什么特点?提示一江春水的东流历程聚拢力气——欢乐英勇地流走——生气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特点:向前、曲折、简单、多变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英勇欢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摆脱、直立——安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特点:发荣、滋长、繁盛、凋零小结: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他们都经受了渺小微弱到强强健大再到消亡的过程,其间顺当与曲折,欢乐与苦痛相伴相随。

2.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历程示意了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呢?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受种种磨难,其间有苦痛也有幸福,苦痛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奋斗不息的过程;生命存在欲生长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蓬勃生长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既然如此,我们应怎样对待我们的生命呢?在欢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苦痛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集体朗读文章第四小节3.争论:既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为什么又把它比做一棵小树?是不是简洁的重复?四.品尝语言美丽的语言如同一颗颗绚丽的珍宝,它使文章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1.示范:我最观赏的是这句话“他聚拢起很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陡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欢乐英勇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受的一切.“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精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聚拢、奔注、穿过、冲倒、挟卷、欢乐、英勇、享受,形象地描绘了一江春水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一江春水历程的简单,曲折,多变.2.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书上做批注3.全班沟通五.小结冰心用形象的比方,生动的语言,将生命过程比方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受,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 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 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命内涵。

这篇课文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对生命的问题会有更多的疑惑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帮助他们澄清观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帮助他们澄清观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谈生命》的文本。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素材:与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生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他们对生命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冰心《谈生命》教案篇1[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道出了她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文字精炼,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而本堂课学习对象是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七八年级学生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又没有九下的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厚实,并且作为刚进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多角度赏析,感受文章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一)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朗读法、激趣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研读法、积累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看一看,了解生命的历程: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即一个人从婴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生命有一种感知。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谈生命》的重点段落。

能够分析并描述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思考和讨论。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1.2 教学内容课文《谈生命》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讨论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谈生命》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一些深层次的观点和论据。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思考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考能力。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培养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步骤二:分析作者观点(15分钟)步骤三:小组讨论生命的意义(20分钟)步骤四: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25分钟)4.2 时间安排课时:4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写作表达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评估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5.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写作表达,得到教师的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扩展与延伸6.1 教学扩展通过阅读其他关于生命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拓展学生对生命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谈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知越来越深刻,生命科学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生命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生命现象,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在此,笔者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生命》模块,分享自己的一些生命教学设计经验。

一、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向往课堂内容。

考虑生命教学的特殊性,我选择了一些具有生命特征的图片和视频,比如不同种类的生物和其生命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开展一场“寻找生命”的游戏。

学生需要观察图片和视频,找出其中具有生命特点的信息,并在白板上进行填写。

二、知识讲解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成分是本部分的重点。

我倾向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故事性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生命的定义”、“细胞”、“生命的特点”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内容,我会适当地在讲解细胞构成和细胞器功能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多样性和演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操作生命科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我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类似于“活体薄片观察”、“显微镜使用”、“细胞染色体构成观察”等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四、案例分析生命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是生命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会让学生看一些已有研究的成果,比如两个物种间的共生关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爱好科学的探索精神。

五、知识检验针对学生对生命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笔者常常设计一些小测试及语音判定等形式的测试。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总之,科学教育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生命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2)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谈生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作文。

2. 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作品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拓展1.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

2. 生命的价值: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1.1.2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1.1.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1.2 解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1.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布局,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3.1.1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掌握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1.2 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解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1.3 课文的结构和布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掌握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4.1.2 能够解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1.3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布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和深刻的概念,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1.2 解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

5.1.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布局,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三个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四个细节及细节说明。

这些内容涵盖了课文的引入、知识点讲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与重点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后续章节将继续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写。

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或投影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6.1.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设计和课堂讲解。

6.1.3 参考资料和书籍,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6.2.1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课堂内容和做笔记。

有关于《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有关于《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有关于《谈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品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检查预习1、作者2、生字、生词挟(__é)卷芳馨(xīn)怡(yí)悦云翳(yì)巉(chán)岩荫庇(yìn bì)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带问题朗读: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看能否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②作者是如何谈生命的?)1、理清行文思路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述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理解。

2. 分析文章的论述方法和结构。

3. 讨论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4.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理解2.1 课文朗读1.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和表情。

2.2 课文理解1.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章:分析文章的论述方法和结构3.1 论述方法分析1. 学生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述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论述方法的作用。

3.2 文章结构分析1. 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

第四章:讨论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4.1 生命观念讨论1.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4.2 价值观培养1. 学生思考如何将作者的生命观念应用到生活中。

2.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5.1 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关于生命的短文写作作业。

2. 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写作能力。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第六章:生命的诞生与成长6.1 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

2. 分析文章中对生命成长的描述和比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1. 课文朗读和理解。

2. 分析文章的比喻和描述方法。

3. 讨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

4. 作业布置:画一幅关于生命成长的画。

第七章:生命的困境与挑战7.1 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2. 分析文章中对生命困境的描述和应对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1.2.3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解析2.1 课文朗读2.1.1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1.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课文解析2.2.1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2.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第三章:思考与讨论3.1 生命的意义3.1.1 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个人成长、为社会做贡献等。

3.1.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3.2 生命的价值3.2.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如关爱他人、追求梦想等。

3.2.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批判性思维训练4.1 文章评价4.1.1 让学生评价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

4.1.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4.2 改进建议4.2.1 让学生提出改进文章的建议,如增加论证、丰富内容等。

4.2.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5.1 综合测试5.1.1 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课文内容和思考题的测试卷。

5.1.2 老师批改测试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2.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第六章:延伸阅读与讨论6.1 延伸阅读6.1.1 给学生发放与《谈生命》主题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对生命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生命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悟?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初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轮回和新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孤独和陪伴。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讲解课文第六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感悟和启示。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写作训练1.以“生命的感悟”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对生命的认识有哪些新的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课文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学会欣赏课文的语言特色,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教九下《谈生命》教案(三篇教案)

人教九下《谈生命》教案(三篇教案)

9、谈生命(九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2.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多悟,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两句古诗中含有我国一位现代女作家的名字你知道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介绍。

出示课件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

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二、浏览全文,感知结构全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根据你的理解把本文分为四层,并说明理由。

三、质疑解难①:有同学问,冰心老人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一)、分角色诵读“一江春水”部分,边读边展开联想和想像:①一江春水有着怎样的历程?有着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②你从这些描写中联想到人的生命吗?③这些描写为什么能让你有这种联想?④仿写:一江春水还可能有怎样的经历?试依照“有时候……”再写几个句子,要求选用恰当的词语,感情色彩一致。

1、有时候,他会遇到雷雨的袭击,风暴撕扯着他,泥沙搅和着他。

他吓得心惊肉跳,风停了,雨住了,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澄清。

----陈正凤2、有时候,在生活的的道路上,有时阴云满天,有时也阳光灿烂。

极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适合学生思考人生和提升自我。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对于生命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3.培养思考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4.提升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理解。

2.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掌握。

3.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专业术语和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3.写作法: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谈生命》2.参考资料:有关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资料3.投影仪或白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并进行解释。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有关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谈生命》。

(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谈生命》。

(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

(2)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谈生命》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查找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迹、正确性和完整性。

(2)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谈生命》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谈生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拓展阅读:(1)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对生命主题的理解。

(2)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1)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谈生命》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生命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谈生命》的内容概述和主要观点。

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刻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写作法:通过写作,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

3.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谈生命》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冰心的图片和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

讨论平台:提供在线讨论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课文《谈生命》的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写作: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观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

4.2 教学活动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作者冰心的图片和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活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

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观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作者冰心的生与死的观点,以及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冰心的生与死观点,以及她对生命的态度。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2.3 课文讨论:讨论作者的观点对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1.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1.3 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段落。

2.1.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的观点对他们的启示。

2.1.5 总结:总结作者的观点,强调生命的珍贵和尊重。

2.2 教学方法2.2.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2.2 解析法:通过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2.2.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和感悟生命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3.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3.1.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

3.1.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3.2 教学反馈3.2.1 针对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3.2.2 针对学生理解度:解释和澄清作者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2.3 针对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文本:《谈生命》课文文本。

4.1.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4.1.3 讨论问题: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探索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的起源。

2.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探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取向。

3. 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强调对生命的尊重、珍惜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价值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尊重和珍惜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谈生命》相关章节。

2. 课件:生命的图片、案例、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生命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生命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生命的定义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生命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和特征,解释生命的本质。

2. 生命的基本特点:讲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等基本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生命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命现象。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谈生命》相关章节。

2. 课件:生命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生命现象的认知。

第三章: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谈生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谈生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谈生命》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脆弱,培养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脆弱,培养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关于生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授课:(1)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和价值。

(2)探讨生命的价值和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氛围的互动性。

4.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评价: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当堂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案例,传授关于生命的知识。

2.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主思考、互相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举例: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板书: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口头提问、随堂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具:如PPT、视频等,用于形象展示关于生命的知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优质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优质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以生动的实例和深刻的哲理,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努力追求人生的真谛。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们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抽象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2.难点: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的诞生、大自然的景象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如“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进一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质量。

(2)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3)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人的生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3.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的培养。

3. 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朗读法: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5. 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需要分析】
1、学生特征分析:
这次借班上课的班级是初三(8)班,这是年级中比较优秀的班级,56名学生,语文整体程度较好,表现在课外读书较多,写作训练较多,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

由于是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

而且,他们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对于这道人生的“考题”应该能有更多的兴趣,更多的感悟,也有更多的话可说。

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个体了解不够充分,需要在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运用教学机智,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2、学习内容分析:
本文取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是冰心先生写于1947年的一篇散文。

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谐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

从语言上看,字、词、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达”尤其精彩,如果导引得当,学生必然学有所得。

从思想内容上看,文章谈的是“生命”话题,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初三学生,应该有体验、有兴趣,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许能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

本文的学习,可开掘处很多,但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的学习背景、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不宜一味求深求难。

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就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进行“心灵的自然沟通”,要给学生提供一块自由的空间,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考。

3、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学生的特征和文本的特点分析,本课学习的目标预定为:
⑴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与自己人生经验的对接,体验文章、词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生命的本质”有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⑵ 学生通过阅读、品评,咀嚼文章的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妙处,对文章语言的“形象美”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能进行模仿尝试。

⑶ 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质疑、批判,对文章进行创造性阅读,并能当众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教学实施预案】
1、课时:
教学用时1节。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要呈现预习成果,生成新的认知。

2、器材:
用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可替代黑板,不足之处是使用受其响应速度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技术性障碍。

使用器材的原则是当用则用,一切为了文本的学习,不旁逸斜出,喧宾夺主。

3、学法:
读、写、听、说交替,阅读、品味、体验结合,欣赏、研究、质疑并举。

4、设想:
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听──读──思。

进入文本学习环境。

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冰心的名言,导入本文学习。

入情入境,引发学生思索,引起学
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学习定位讨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引起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定向学习,明确学习任务。

三、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读懂生字词。

将自己预习的成果拿出来,与同学分享。

参与学生的讨论,点拨重点字词。

如果学生预习充分,可控制时间。

有些字词还可在下一个学习环节中解决。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点。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

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
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

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
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五、阅读三:涵泳文句,读出妙处方式同上,但重在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尊重学生的理解,适当点拨、纠正偏误。

让学生研究文章的写法,体会文章的“形象美”。

六、阅读四:联想想象,由读到写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写出自己对
生命的理解、体验。

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请学生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
生命的认识。

由欣赏到仿写,读写结合。

七、阅读五:质疑问难,读出问题学生对文章的词句、章法进行质疑,交流。

尽量让学生发问,让学生解答。

有些问题,可留在课后
探究。

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重在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养成和塑造。

八、阅
读六:背诵警句,积累巩固齐读文中警句,争取当堂成诵。

提示学生积累的意义。


是语言的积累,又是思想的升华。

九、阅读七:比较阅读,延伸课堂阅读──比较──
思考。

给出几篇(则)同题文章、文句,让学生比较阅读。

如时间紧,可放在网上,让学生课后阅读。

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
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

【教学反思】
这堂课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的预期设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涵泳文章、咀嚼文句,并将自己的体验感悟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有些学生文采斐然,令人赞叹!
2、学生了解了文章的读法,从咬文嚼字到寻章摘句,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课内阅读到课外延伸阅读,从读到写,对“生命像什么”这样的形象表达方式有认知,有体验,通过仿写有所得。

评课的教师都认为这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课。

3、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得以落实。

当然,这堂课也留有遗憾。

具体表现为:
1、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够(借班上课),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略嫌沉闷。

课堂上女生比男生活跃,在调动男生参与讨论方面做得不够。

我的调节课堂气氛之变术不够多,课堂上激烈的碰撞不够,思维的深度开掘不够。

2、虽然课前朗读比较充分,但课堂上朗读不够多,依然是诟病。

3、由于教学环节较多,这节课延长了6、7分钟。

【俞老师的点评】
优点:循循善诱的导入,自然和谐的链接,读写结合的互动,轻松活泼的氛围,随机、预设的融合,传统、探究的交汇,悟性开发的成果,水到渠成的创意。

不足:朗读、激情不到位,学生作品评点不到位,质疑不够充分,男生响应不够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