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和著名的工商业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嘉庚精神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和著名的工商业巨子,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他一生忠贞爱国,倾资兴学,兴办了著名的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
陈嘉庚在对教育问题长期的思考和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中国,大学精神先天不足,在大学发展的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学精神失落的现象,陈嘉庚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提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嘉庚的童年是在国弱民穷、屡遭外侵的动荡时代中度过的。
在南洋经商的父亲陈杞柏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人生机遇的平台——经商。
当陈嘉庚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以后,千方百计、竭进全力创办教育,用教育拯救祖国和推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陈嘉庚把“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作为改变贫穷,富国强民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以此感召千千万万的华侨,投入到兴学报国的伟大行列中。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嘉庚先生说过: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因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应适应社会需求。
而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校长和教师的选聘。
并且应该着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于教育是立国之本,陈嘉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其倾资兴学的前提。
他认为“夫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
“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陈嘉庚下定决心办教育。
其决心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不计成败,实事求是,以文化为基础,有进尺无退寸,抱定破釜沉舟之志也”。
为了改变“国弱民贫”的状况,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经困难,未一日忘怀”。
同时,他对科学的认识也非常深刻,他曾明确指出:“何谓根本?科学是也。
今日之世界,科学强盛之世界也。
科学之发源,乃在专门大学。
”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使陈嘉庚认识到培养人才和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也坚定了他办学的信念。
而针对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陈嘉庚则重教育,根基在于他教育兴国的动机,因此他办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国家与社会的迫切需要。
他看到我国海岸线长,但水产、航海落后,航海权均被洋人掌握,“其耻辱为如何?故今后我国欲振兴航海,巩固海权,一洗久积之国耻”,
必须“积极培育青年,培成航海人才”。
为此,他在1920年创办了集美水产科,1925年又增设航海科,培养渔业航海人才。
陈嘉庚认为,我国商业不振,主要原因是由于不懂得商业原理与知识,缺乏现代经营思想和方式,故1920年又开办商科。
1913年当陈嘉庚先生创办小学时,第一道难关就是师资奇缺,因此他创办师范,培养师资。
陈嘉庚就是这样有针对性地根据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开办各类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
1921年的厦门大学大纲中也明确说明:本大学以研究学术、培植人才并指导社会为目的。
从中可以看出,陈嘉庚办学,始终是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和社会紧密结合、立足于为国家与社会服务的。
针对于校长和教师的选聘,陈嘉庚认为办学质量是学校的根本,他说:“学校得失者,率别质量。
要保证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关键在于慎选教师和校长”。
对于校长,他认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校长必须品学兼优,还要有管理学校的经验和能力。
校长一经选定,就给予职、责、权,完全信任,放手让校长统掌校政,决不挚肘。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后,19年没回厦大,学校教学管理、学术研究都由校长一手操办。
在集美学校,陈嘉庚经慎重考虑,延聘叶渊为集美学校校长后,即“校中一切信任办理,余绝不于预”。
对于师资,陈嘉庚同样重视,他认为学校能否办出成绩,“第一当问教师有人否”。
同时,他实行民主办学,在学校设立各种会议制和委员会,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陈嘉庚管理学校的办法,和我们今天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办学是大体一致的。
针对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陈嘉庚就明确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明确主张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他指出,学校教育“不但要教其识字而已,其他如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需要注意,与正课相辅并行”,反对让学生死读书。
陈嘉庚重视学生德育,认为“教育不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应养成德性,裨益社会”,甚至更进一步认为,“为人有道德毅力,便是世间上第一难得的奇才”;他重视智育,十分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他重视体育和课外活动,认为“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仔肩”。
关于德智体并育,陈嘉庚在其办学实践中是贯穿始终的,这也是和当今的教育理念完全相通的。
陈嘉庚的办学首先是在家乡集美陆续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包括男小、女小、男中、女中和男师范、幼师、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多所专科学校。
此外,还附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和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后来定名“集美学村”。
其后,又在厦门创办了厦门大学。
陈嘉庚先生当年创办的集美学村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举。
办教育可以说是让人摆脱精神方面的“贫困”,这同摆脱物质方面的贫困一样重要。
关于办学的动机与目的,
陈嘉庚自己说得很清楚:“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
……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迫.难逃天演之淘汰。
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
”又说:“复以平昔服膺社会主义,欲为公众服务,亦以办学为宜。
”有人批评他为“教育救国论”者,他对友好解释道:“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
联想到现在的某些“大款”手里有钱以后,就吃喝玩乐、一掷千金,更显出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和远见卓识。
陈嘉庚对捐资办公益的热心家勒碑留名,对自己却不居功、不务名。
他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建了多少高楼大厦,没有一所刻上他的名字或以他的名字命名。
1923年集美学校师生和校友为了庆贺他的50寿辰和表彰他的兴学业绩,募捐筹建“介眉亭”。
他拒绝了,认为“建亭祝寿是沽名钓誉”,“决不接受”。
陈嘉庚在海外的经济事业曾有过辉煌的成功,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他的经济事业从1926年起开始走下坡,到1928年,整个资产损失过半,而后在垄断资本集团的打击下,他的企业被迫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而最终于1934年底收盘,宣告破产。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乃至以后的三年里,厦门大学的经费仍然依靠陈嘉庚先生的支持。
就创办和维持厦门大学整整16年这件事来看,他是竭尽全力、超负荷地坚持过来的。
陈嘉庚当年强调教育,实际上也就包括强调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他认为“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口绌……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这显然代表了那一时代最富有远见的中国进步人士的先进思想。
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陈嘉庚先生是我们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范。
感受陈嘉庚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为古老的中华民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