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经纬网 教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经纬网是地理坐标系统的基础,是研究地球表面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经纬网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定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2.学会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3.能够解释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

2.经纬网在定位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纬网图、地球仪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进而引入经纬网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通过经纬网图和地球仪,展示经纬网的分布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经纬网定位的练习。

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要求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实例中物体的位置。

4.巩固(5分钟)讲解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等。

引导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纬网在地理定位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经纬网定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完成。

9.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内容包括经纬网的概念、构成、作用以及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高中地理 世界区域 第1节 地 球-经纬网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世界区域 第1节 地 球-经纬网教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中地理世界区域第1节地球-经纬网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纬网的概念(3)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划分(4)南纬度与北纬度,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划分(5)高、中、低纬度的划分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判定任何一地的经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度位置和判断所在半球位置。

(2)能够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正确判定一个地区所跨经纬度范围。

(3)能够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大致距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经纬网的应用【教学方法、手段】读图、填图训练,多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经纬网的绘制方法和测量技巧。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经纬网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通过对经纬网的讨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2)经纬网的绘制方法和测量技巧。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引出经纬网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经纬网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作用。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经纬网的绘制方法和测量技巧,以及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经纬网的绘制方法和测量技巧。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本次的教学内容是经纬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如何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

一、知识目标1. 理解经纬网的概念,知道经纬线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2. 掌握如何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

3. 了解经纬网在航海、航空、军事、旅游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经纬网的概念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2. 如何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

2. 如何将经纬网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包含经纬网的世界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并解释经纬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开始思考经纬网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经纬网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地理定位和测量中的作用。

3. 示范操作:在地图上找到指定经纬度的位置,并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的演示。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经纬网的使用方法。

4. 合作探究: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配发一幅地图。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使用经纬网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需要找到的地理点,让学生通过经纬网来确定其位置。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经纬网的作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航海、航空、军事、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并就此展开讨论。

6.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使用经纬网在不同的地图上进行地理定位和测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较难的示例题,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课堂作业1. 小组讨论:讨论经纬网在航海、航空、军事、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并写出一份应用实例报告。

2. 阅读练习:阅读相关资料,写出对经纬网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经纬网经线:(定义)纬线:(定义)作用:- 地理定位和测量- 在航海、航空、军事、旅游等领域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合作探究和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经纬网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

经纬网活动课教案

经纬网活动课教案
通过视频资料,结合课本5—7页内容,
比较经线、纬线有关特点,
归纳简辨法“横纬竖经”,
总结经纬度变化规律,
完成表格内容。
在世界地图中判读:
纬线:纬度值为
0°、23.5°、66.5°、90°,
经线:经度为
0°、180°、20°W、160°E
1.经纬网定位:
①判读南北纬,东西经
②看点,读经纬度
③知经纬度,找点
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之 经纬网(复习课)
授课教师




知识与技能
归纳经纬线的有关特点,判读经纬网,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采用师生活动,探究式运用相关材料,分析、综合,在情景参与体验中获得基础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找同学,学生定位)
2.寻找半球位置
找到中心点,十字定位法,找到各方位(同学座位演示)。
完成综合练习题
区分并实记经线、纬线特点
进一步熟记特殊经纬线的地理意义
从实践中,从趣味活动中熟练辨认经纬网,判读经纬度,并能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辨别方向,强化学生方向感
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性与竞争性
过手落实本节课知识点,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总结,扎实基础。
课堂小结:我们共同探讨了经纬线特点、经纬网定位和方向判读,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经纬网
一、归纳经纬线特点
二、了解特殊经纬线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四、经纬网判读方向
课后反思:
培养学生参与和相互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对前后地理知识及时归纳、整理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教学设计)

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教学设计)

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①、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②、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三、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

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讲授新课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

每4--6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发挥本校小组教学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1.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5.什么叫纬度?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经纬网初中教案

经纬网初中教案

经纬网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纬网的定义、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经纬度的划分规则及其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经纬网的定义及其作用。

2. 经纬度的划分规则及其表示方法。

3.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1. 经纬度的换算和计算。

2.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经纬网图示。

3. 经纬度计算示例。

4. 实际地理位置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纬线和经线。

2.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线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经纬网的定义: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用于表示地球表面任何一个位置的地理坐标。

2. 讲解经纬度的划分规则: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分别划分为180度;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北向南分别划分为90度。

3. 介绍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用E(东经)或W(西经)表示,纬度用N(北纬)或S (南纬)表示。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示例:如何用经纬网表示北京(39°54′N,116°23′E)和纽约(40°42′N,74°00′W)的地理位置?2.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图示,查找指定地点的经纬度。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际地理位置,用经纬网表示出来。

2. 各组汇报成果,互相交流心得。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讲解经纬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定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地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经纬网的定义、构成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觉得经纬网有趣吗?为什么?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绘制一幅经纬网图,标注出自己家和学校的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结构以及经纬网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的认识。

他们对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学会使用经纬网阅读地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

2.教学难点:经纬网地图的阅读和理解,地球仪的制作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教具,以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动画,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3.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和操作。

4.经纬网: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经纬网阅读地图。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3. 能够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2. 难点: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发学生对地球表面位置的思考。

提问:如何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2. 新课呈现
讲解经纬网的概念: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网络。

介绍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环绕地球。

讲解经纬度的划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分为东经和西经;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分为北纬和南纬。

演示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用度数和符号表示经纬度。

引导学生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3. 课堂总结
总结经纬网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强调经纬网在确定地球位置上的重要性。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一些著名城市的经纬度,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确定自己家乡的位置。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了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能够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地球空间位置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

经纬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掌握经纬度的测量方法和表示方式;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4.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

二、教学内容1. 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经纬网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网格状结构,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

经线是连接地球两极的线,也称为子午线,从东向西依次编号为0°至180°E和0°至180°W。

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线,也称为纬圈,从南向北依次编号为0°至90°S和0°至90°N。

经纬网的交点称为地理位置点,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2. 经纬度的测量方法和表示方式经纬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使用GPS时,需要将接收器放置在开阔的地方,等待接收卫星信号,然后通过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当前位置的经纬度。

经纬度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度分秒表示法,另一种是小数表示法。

度分秒表示法将经度和纬度分别表示为度、分、秒的形式,例如116°23’45’‘E,39°54’12’’N。

小数表示法将经度和纬度分别表示为小数形式,例如116.396°E,39.903°N。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一周时间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一年时间为365.25天。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是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4. 利用经纬网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利用经纬网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是地理学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构成了一种网格状结构,可以用来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例如北京的经度为116.397°E,纬度为39.908°N。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讲授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演示经纬度的测量方法和表示方式;3.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4.实践利用经纬网进行地图阅读和定位。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其次,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有些困惑。因此,我计划在这一环节中,更多地使用图表和示意图,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经纬度的概念。
此外,我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计划在这一环节中,更多地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并实践如何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答案:例如,给出经纬度(30°N,120°E)和(30°N,130°E),学生需要通过经纬网计算这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4.题型四:经纬网路径规划
题目:给出起点和终点,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规划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
答案:例如,给出起点经纬度(20°N,100°E)和终点经纬度(40°N,120°E),学生需要通过经纬网规划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并计算路径的长度或所需时间。
2.题型二:经纬网方向判断
题目:给出一个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判断该位置的方位。
答案:例如,给出经纬度(40°N,70°W),学生需要通过经纬网判断这个位置相对于参考点(如原点或已知的特定地点)的方向。
3.题型三:经纬网距离计算
题目:给出两个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使用经纬网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5.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空间观念。
教学反思与改进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首先,我在导入环节的提问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经纬网的实际应用还不够了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情境,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经纬网的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经纬网定位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经纬网定位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经纬网定位【教学目标】1.掌握经纬线的判读技巧。

2.学会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置、定方向、定X围。

【教学重点】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定X围。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判读技巧训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里约热内卢的经纬度大约是23°N,43°W。

想一想我们能否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在课本底页的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标出里约热内卢具体在哪儿?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定X围1.学生学习任务:展示典型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例: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2.老师点拨:(1)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表示某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所以在书写时,后面的字母必须明确标记。

例:的经纬度(40°N,116°E)。

0°经线、180°经线、0°纬线除外。

(2)教师总结经纬网定位技巧: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技巧:A.先定方向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判断经线和纬线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哪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

纬度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C.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①说明判定方向:经度<20°东半球>160°西半球20°~160° 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②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X围内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习活动二学生合作完成课本P10页活动1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如下: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经纬网在地理、交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经纬网的绘制和定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

2.难点:经纬度的计算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纬网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经纬网的道具或软件,用于实操。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经纬网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对经纬网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讲解经纬度的计算和换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经纬网的绘制和定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课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地图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地理《经纬网》教学设计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地理《经纬网》教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经纬网【教学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定义,能够对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2.能熟练利用经纬网定地面上地理坐标和方向;3.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和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网定位过程形成地理逻辑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同学们,欢迎走进地理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经纬网。

说到经纬网,什么是经纬网?1.定义:在地球仪表面经线和纬线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这就是经纬网。

经纬网是什么线相互交织形成网络?(经线、纬线)什么是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什么是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经线的形状是(半圆);纬线的长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缩为一点),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行),经线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相交,交于两极);纬线有多少条?(无数条)经线有多少条?(无数条)无数条纬线和经线怎么来区别?标注度数,即为纬度和经度。

纬度的起始线是(赤道,规定为0°),赤道以北有(90°),以南有(90°),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向北的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向南的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北纬度数愈向北,度数愈(大);南纬愈向南,度数愈(大)。

南极点和北极点各为(90°);经度的起始线是(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向东的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的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度数愈向东,度数愈(大);西经愈向西,度数愈大;东西经多少度经线重合?(180°)。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示范教案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示范教案

《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缩小后的模型,认识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2.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的特征和经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3.观察地球仪,指出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2.掌握经线的主要特征以及经度的分布规律;3.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经线的主要特征;2.理解经度的含义、划分范围及变化规律。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在太空中,我们能看到地球的面貌,但苦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们如何看清地球的面貌呢?【讲授新课】很久以来,人们渴望能看到地球家园的全貌,希望能借助某种物体来研究地球,于是地球仪应运而生了。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活动探究1:快来猜一猜,看谁猜得快。

生:(可能的答案)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表示地理事物的方法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并回答:(1)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区别?生:(可能的答案)(1)区别:①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③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2)观察地球仪,看一看地球仪是如何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等的?活动探究2: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活动探究3:观察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网格线,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处?(承转)地球仪上有纬线和经线,它们纵横交错形成经纬网,用于标记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可用于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

高中地理 经纬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中全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经纬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中全册地理教案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经纬网的判读方法,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
难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相对位置关系的判读。
3.养成识图习惯,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导入新课
学习经纬网基础知识
6、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寄来的一封信。杰克在信中开了一个小玩笑。邀请小明暑假期间到经度116°、纬度40°的地方参加地理夏令营活动。信中所定的地点在哪里?请帮助小明在地球仪上找一找这个地方,看看是否有什么差错。
(过渡):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经纬网有哪些用途呢?
课件播放: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返航、“和平号”空间站碎片入海、台风“桑美”位置
1、请同学们任意画出一组纬线和一组经线
2、在两组线上各取一点A和B
3、现在我将两组线组合到一起,请同学们看一看像什么?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经纬网
(板书:经纬网)
一名同学板书一组纬线和一组经线
说出A点的纬度值与B点的经度值:
观察并说出组合到一起的图像什么?(像一张网)
复习有关纬线和经线的知识,并为引出经纬网作铺垫
分组探究,说出这样的地点有四个,并进一步说出这四个地点分别为:(40°N,116°E)、(40°N,116°W)、(40°S,116°E)、(40°S,116°W)
观察课件内容,说出经纬网的实际用途:广泛并阐述经纬网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在简单的经纬网上标注指定点
2、请说出你是如何找到C点的。
3、总结:
○1断经纬:横纬竖经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经纬网定位置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经纬网定位置
【设计意图】:此部分旨在让学生学会简便的判断经纬度坐标的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度, 建立空间概念,突破难点,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知善学。 6、经纬网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经纬网定位置,而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这些经纬线,是我们为 了研究假想上去的,正是由于这些假想的现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利。经 纬网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航海、航空、军事已经气象观测方面。 【设计意图】:经纬网定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会影响 学生终身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时事热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 情,以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联系生活实际更体现了学生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一课程概念。
课堂练习 (难点巩
固)
任意一点位置
纬度 (先度数,在字母)
经度 (先度数,在字母)
经纬度位置
小结
同学们,地理课堂中的经纬网,看似与我们生活无关,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它正在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地理,服务生活,现代科技进步是飞速的,它的发展正在改变着 我们的生活。“科技可以使生活更美的”,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必须掌握现代科技。 同学们,“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祝福同学们的明天更美好。
1、介绍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纬交度点(。南纬或北纬) 2、如何判断经纬度位置
经度(东经或西经)
知识讲解 (难点突
破)
①方格状的经纬网:一纬一经定一点,找到零度好判断。 ②无 0 度线的经纬网:没有零度也不怕,度数规律找答案。 ③曲形经纬网:形变质不变,按照规律定位置 ④俯视经纬网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教 师讲解确定经纬度位置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经纬网。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实 物到图的反复转换练习,借助多媒体直观刺激视觉,学生能够学会写出经纬网的地理坐标。 3、经纬网——一张神奇的网

(完整word)经纬网及其应用教案

(完整word)经纬网及其应用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教案
第一节经纬网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记忆几条特殊的经纬线。

2。

理解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经纬网的判读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纬网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要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必须熟练掌握经纬网的相关知识,今天咱们来共同探讨经纬网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
一、基础知识整合
二、高考考点剖析
【典例剖析】 1.在下面A 、B 、C 、D 四幅图中,P 点的位置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 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 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 ,而不是
弧MQK ,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优秀教案

利用经纬网定位优秀教案
设计
意图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与领会方法和规律,真正地会用经纬网,从而提高探究和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在操作实践、讨论交流、合作互助、相互评价中,既可以取长补短,快速得出结论,也可提高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课堂中还在复习旧知和巩固新知环节中创设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
(1)经纬网虽然没学过,但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意义吗?(生说,课件展示)
(2)一个点的位置是怎样用经纬线确定的呢?小组讨论,发言代表可以举例子说明,也可以打比方。
(3)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南北纬、东西经的判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判读一个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先找出它所在的纬线,确定是北纬还是南纬并读出度数;再找出它的经线,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并读出度数;最后把这点所在的纬线和这点所在的经线写在一起,就是该点的经纬度位置了。
经纬网定位练习:方格状的经纬网;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弧形经纬网的认读。
(4)通过游戏进行知识迁移,强化难点。
①以教室的横竖排为网格状的经纬网,教师确定行列的经纬度数,然后教师随意点出某一学生,让其报出自己的经纬度位置,再由该学生确定下一名参与游戏的学生,这样依次报出各自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反复强化。
②给出三、四个点的位置,学生分组设计经纬网,要求经纬网中要含有重要的标志性经线或者纬线,再将各点标注在自绘的经纬网中,并说出各点的半球位置。
初中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课)第一节利用经纬网定位
句容市第二中学初一(8)班执教者梁霞
教案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课堂认真听讲就是抓住了学习的牛鼻子,你的成绩一定会很棒
一经纬网(教学案)
命制人:李清云毛江国命制时间:8月30 审核人:张晓鹏洪务珍
【课堂探究升华】
探究1 经纬网中判断方向
(1)看两点的纬度:同是北纬,大者在北,小者在南;
同是南纬,大者在南,小者在北;
若一地为北纬,另一地为南纬,则北纬的地点在北,南纬的地点在南。

(2)极点俯视图上:离北极点越近,越靠北;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
(注意:(1)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是正南、北关系。

(2)极点四周均为正南或正北方向。


(1)看两点的经度:
①同是东经,大者在东,小者在西;同是西经,大者在西,小者在东;
②若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则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辨别东西。

若两地经度之
和小于180°,则东者在东,西者在西;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东者在西,西者在东。

(2)看两点自转方向:确定出劣弧后,根据地球的自转,若由甲地向乙地转,则乙地在甲地的东方,甲地在乙地的西方。

(3)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洁的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如右图)。

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D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点在D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注意: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是正东、正西关系)
不同纬线和经线上的两点,用上述方法即可得出。

练习1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判断⑴—⑵题。

⑴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⑵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探究2判断两地间最短距离及走向
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

(1)若两地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同再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②在不同的半球:先确定过哪个极点的航线为劣弧,再讨论
(2)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不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而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例如,甲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如图一);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后向西北(如图二);
练习2 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当堂检测】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 .一直沿正东方向
B .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 .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 .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 .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3、①地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 地飞往A 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 为晨昏线,飞机从B 地起飞时,太阳正位于当地东方
地平线上。

回答4题。

4、从B 地到A 地飞行最近的路线,应该沿
A .BMA 线
B .BDA 线
C .BEA 线
D .BCA 线
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读图回答
5-6题
5、此圆弧的半径是
A .500km
B .800km
C .1000km
D .1300km
6、最接近圆心的城市是
A .西安
B .重庆
C .宜昌
D .武汉
人们根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把地球分为“陆半球”和
“水半球”,如右图,据此回答7-8

7、推测水半球的极点是
A .北极点
B .0°,47°13' N
C 、南极点
D .180°,47°13' S
8、赤道上位于陆半球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 .0°向西到20°W
B .20°W 向西到90°W
C 、90°W 向东至90°E
D .20°W 向东至90°E
9、右图中的圆表示地球,读图回答问题。

1)若线段PR 表示赤道,则线段MQ:
A 、肯定是纬线
B 、M 、Q 两点的纬度是70°
C 、肯定是经线
D 、P 点到M 点的最近距离约是1110千米
2)若线段P0为0°经线,则下列有关本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QO肯定是70°E线
B、Q点肯定在西半球上
C、线段MO肯定是110°E线
D、线段RO肯定是180°线
10、读右图,判断:
1)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
D点所在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
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
B、西经64°
C、西经116°
D、180°经线
2)从A经B再到C,运动的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3)从A点到C,是由A沿经线南下近些,还是由A经B
到C近些?为什么?
11、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
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绕经线圈绕飞地球一周。

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29°N)降落。

请回答:
1)内江市的经度为;
2)飞机飞行了约个小时;
3)飞机途经的国家有美国、、、和中国。

12、甲地(34°N,36°E)与乙地(29°N,48°E)之间
的直线距离大约为:
A、33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解析〗
①根据题意绘制经纬网图
②依据经纬线计算距离的基本原则,确定甲乙两地的经
度差为12°,则实际距离约为12×111≈1332≈1300㎞.
上述计算过程中有哪些忽略的因素?
如果以“勾股定理”解析,你能计算出来吗?
13、位于太平洋同一经线上的甲、乙、丙三船,
其纬度位置分别位于15°N、5°N和15°S,在不考虑洋流等因素的情况下,三船等速向东运行三个小时后停船,然后甲、丙两船分别沿经线方向等速作南北相向航行,那么:A、三船将相会于乙船的停泊处B、甲、乙两船将会同时相遇
C、乙、丙两船将会同时相遇
D、甲、丙两船将会同时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