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州区石港中学高考语文 滕王阁诗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通州区石港中学高考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 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 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 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 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 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 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 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借以表白心情。
湖月 (镜湖)
魂飞剡溪
渌水 (剡溪)
清猿啼
夸张
凄清幽静 心驰神往
梦游之景 (一)
云梯 :青云 海日:半壁见
夸张、比喻
著屐登山
天鸡 :空中闻 叠岩:万转不定 壮美雄奇 流连忘返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 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 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 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 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 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 夸张 衬托
意境(天姥): 峻拔雄伟
横:遮断
拔:超过
感情:
东南:向东南。名→状。 热情向往
内 容
事件
意境特点
瀛洲 烟涛微茫 梦 难求
游
向天横
之 天姥 拔五岳
峻 拔
由 可睹 掩赤城
倾天台
雄 伟
表现手法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对比 夸张 衬托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写作思路
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
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滕王阁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x
16
2.诗的第二句“佩玉鸣鸾罢歌舞”中的“罢”是什么意思?这句 诗想说明一种什么情况? 答案 “罢”是停止的意思。这一句重在说明当年的繁华热闹已 经消失了。
专题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滕王阁
1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2
文题解读
3
一、诗人名片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才华早露, 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 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被沛王李贤征为王 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 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 遇赦除名。其父亦被连累,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令。上元二年(675)秋, 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 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 后四句抒情,抒发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含蓄蕴藉、哀婉低沉。 特别是最后一句,体现得最为鲜明。朗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感情基调 以及韵脚字的低沉柔和。
8
众人惊呆了,本来就对王勃惊人的创作速度闻所未闻,而略有疑 问,如今见吴公子背了下来,便都将目光集中到王勃身上,看他如何 收场。谁知,王勃只是淡淡一笑,问道:“吴公子,既然你说这赋是 你所作,那么序后尚有一首七言古诗,你能否背诵出来呢?”吴公子 当然没法再背出来,因为这诗还在王勃的肚子里呢!于是,王勃又握 笔挥毫,即席写下了这首《滕王阁》诗。自此之后,《滕王阁序并诗》 被大家广为传唱。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 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
0002页 0037页 0081页 0209页 0270页 0286页 0319页 0436页 0492页 0503页 0554页 0574页 0626页 0645页 0693页 0695页 0737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滕王阁 王勃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送魏万之京 李颀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客至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白居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安定城楼 李商隐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_教学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王 勃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蓬 莱 阁 滕 王 阁
岳 阳 楼
黄 鹤 楼
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黄 鹤 楼
唐 鹤昔 楼人 崔 。已 乘 灏 黄 《 鹤 黄 去 鹤 , 楼 此 》 地 空 余 黄
·
滕王阁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 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楼阁面临 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与黄鹤楼、 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在历史上迭 废迭兴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 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 距唐代遗址百余米。
1、 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 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 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 亦称“初唐四杰”。 3、初中我们学过王勃的诗《杜少府之任蜀州》。 4、王勃的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5、本文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 “天才”之作。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更为论者所激赏。
四、概括本文对偶的形式并举例。
以四字、六字句居多,除七字句外,全部 对偶。有两种形式:
1、词组对偶:一句中自成对偶,如:“襟 三江而带五湖”。
2、句子对偶,又有四思对四四、六六对六 六、四六对四六三种形式。
小 结
一、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系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 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名 句 欣 赏
高中语文专题一滕王阁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3.名句积累 (1)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
(2)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重点突破 “佩玉鸣鸾”一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具有怎样的 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 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 场面十分豪华。该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对 现实的描写,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繁华过后的 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文本赏读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 “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 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 ,却不知道王勃的 《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 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
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 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
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
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
2.文题背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秋,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两句运用 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 (1)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 再的感慨。(2)“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 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关于《滕王阁》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请结 合本诗和《滕王阁序》中的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第十二专题 课件
宝马雕车香满路 游玩的人,熙熙攘 攘,比肩接踵,骏 马、彩车来来往往, 路上弥漫着一种让人 兴奋不已的香味。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凤箫声声,歌声阵阵, 月儿西沉,天色渐亮, 舞彩灯的人兴味盎然, 还在舞个不停。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些姑娘,肌肤如雪,身段婀娜,走 起路来,似弱柳扶风,头上戴的、身 上穿的,华美无比;她的笑容是那么 迷人,声音是那么悦耳,她款款而 去,只留下令人迷惘的心醉的淡淡的 幽香。
4.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 她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盛妆的贵族女子和“那人”。 群女像:追寻热闹,追求虚荣; “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用盛妆艳服的丽人来反衬孤高脱俗的美人。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 有怀抱。”,这首词中 寄寓了诗人自己什么样 的“怀抱”?
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 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不同流俗,志怀高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遍又一遍 地寻找那个意中人,却怎么也看不 到她,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无意 中一回头,发现她竟然在灯火稀疏 的暗处悄然独立。
1.上片中词人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
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玉龙 形的灯。 这里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 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 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 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元宵之夜张灯结 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3.“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 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滕王阁序》(王勃)课件(共54张PPT)
2.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D.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C
高山流水 清云之志 白首之心 俊采星弛
指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胜友如云
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据) (过) 天高地迥(远)
序:
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 字,如鲁迅的《<呐喊>自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 祝愿,劝勉之意,如柳宗元《送薛存义 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 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 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本文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1、翼轸(zhĕn)2、瓯( ōu )越3、棨戟 ( Qĭ jĭ )4、懿( yì) 5、襜(chān) 6、潦( lăo ) 7、俨(yán)骖騑 ( Cān fēi ) 8、鹤汀(tīng)凫(fú ) zhŭ) 9、闼( tà ) 10、甍(méng) 渚( chuán 11、纡( yū)12、遄( )13、睢 ( suī )园 14、睇眄(Dì miăn )15、命 运多舛( chuăn )16、叨(tāo )陪鲤对 17、胜筵( yán )18、梓(zĭ )泽
• 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 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第一板块
楼与文人
文人:风景名胜的形象大使; 诗文:历史遗迹的绝版广告词。
醉翁亭 鹳 鹊 楼
黄 鹤 楼
岳阳楼
滕 王 阁
古 今 才 一 瞬 , 问 江 上 才 人 , 阁
中 帝 子 , 比 当 年 风 景 如 何 。
江苏省通州区石港中学高考语文 滕王阁诗名师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5.赏析 “槛外长江空自流”
• 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和感慨。 在雕梁画栋盛极而衰,朝云暮雨空自寂寞 的变化中,王勃表白了自己的胸怀:“阁 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问世 间,何为永恒?哪里才是人生中,真正的 归宿呢?只剩下了长江奔流,一直在感叹 着人世间的兴衰吧!
•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 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 哪些?
愁 是 洲 树 悠 返 楼 去楼 。 ? 。 , 。 , 。 ,》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
—
秋落
水霞
王 勃 《 滕 王 阁
共与 长孤 天鹜 一齐 色飞 。,
序
》
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六岁便善写文 章。人称神童。据说 约十 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 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 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 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 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 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 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 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 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 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滕三
王
阁大
岳
名
阳 楼
楼
黄鹤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 三大名楼,有联赞曰: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 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 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高祖的儿 子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 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 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 名。
名师精编--《滕王阁》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诗词选读】
三、名句默写 ①画栋朝飞南浦云, _________________ 珠帘暮卷西山雨 。《滕王 阁》 ②_________________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 阁》 青枫浦上不胜愁 。《滕 ③白云一片去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 王阁》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王勃(649—676),汉族,唐代诗人。字子安, 杨炯 、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_______ 卢照邻 、__________ 骆宾王 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 ________ 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 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 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 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耻县令、六 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 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 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666年(乾封初)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 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672年(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 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 交趾令。675年(上元二年)或676年(上元三年), 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 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
二、词语释义 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①滟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 遍生花草的原野。 雪珠,小冰粒。 ③霰:_________________ 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④青枫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月光移动。 ⑤月徘徊:____________ 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⑥玉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之唐诗系列ppt 苏教版精品课件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诗文解释】
•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 • 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
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 • 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 •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 • 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 李白清俊飘逸的诗风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李白那 种酷爱自由、放浪不羁的独特性格,常常在诗中表 现出来。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
中唐:风格多元,流派纷呈
• 唐代中期,诗歌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 的不同流派。
• 韩愈、孟郊、贾岛追求诗歌的怪奇之美,重主观,
并大胆以散文句式入诗;
唐诗概论
《唐诗宋词选读》解说
《唐诗宋词选读》共12个专题, 6 个
唐诗专题,6个宋词专题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6个 唐诗 专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是按照唐诗发展脉络编排的
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复古之中的革新
• 隋及初唐时期,齐梁形式主义诗风虽然还占统治 地位,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已开始对它表示反对,到了陈子昂,更大力 扫荡齐梁诗风,标榜“风雅比兴”、“汉魏风骨” 的传统,在复古之中实现诗风的革新。
•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已完成五七言律体定型,对 后代诗歌发展影响深远。陈子昂和张若虚在艺术 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即将到来的信息。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两句,意境高远。抒写自秦汉以 来边塞战争连续不断、无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能 够引起人们无限的沉思。而三、四两句表达了士兵们 共同的愿望: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巩固,使 他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
江苏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滕王阁导获奖学案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独家特滕王阁课时安排1课时供】高中语文滕王阁导获奖学案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主备人王瑞张聪使用人王瑞使用日期或周次目标、任务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重点、难点、建议1、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导学案学习过程要求、指导二次备课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诵读、知人论世、发现技巧手法特色严格指导预习、整理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分组合作,分任务进行整理2、集中汇总知识整理独立完成,分组时初步校对、交流老师有针对性指导,分组要有层次性江苏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滕王阁导获奖学案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过程:〔一〕朗诵诗歌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
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
— 范 仲 淹 《 岳 阳 楼 记 》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
烟日芳晴白黄此昔 波 暮 草 川 云 鹤 地 人崔 江 乡 萋 历 千 一 空 已灏 上 关 萋 历 载 去 余 乘《 使 何 鹦 汉 空 不 黄 黄黄 人 处 鹉 阳 悠 复 鹤 鹤鹤 愁 是 洲 树 悠 返 楼 去楼 。 ? 。 , 。 , 。 ,》
—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鹜 一齐 色飞 。,
—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六岁便善写文
章。人称神童。据说 约十 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 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 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 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 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 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 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 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2.第二句诗人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 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 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 惘。
3、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1)、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 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2)、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 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 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3)、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 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 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 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 繁华难再的感慨。 •(4)、“飞”“卷”化静为动,赋予 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 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 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 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 王 阁 诗
1.诗歌第一句作用,一个“临”字写出 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
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临”即 面临,正对着,“临”字点出了滕王阁 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 可以俯视。 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 “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 “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5.赏析 “槛外长江空自流”
• 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和感慨。 在雕梁画栋盛极而衰,朝云暮雨空自寂寞 的变化中,王勃表白了自己的胸怀:“阁 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问世 间,何为永恒?哪里才是人生中,真正的 归宿呢?只剩下了长江奔流,一直在感叹 着人世间的兴衰吧!
•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 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 哪些?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 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 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所谓“画栋朝飞南浦 云”是:只能与朝飞南 . 浦之云为伴. “朝”和“暮”是对举, 修辞上叫互文,所以理 解的时候不要拆开来. 理解为:画栋和珠帘每 它表明了昔日热 天早晨和傍晚只能有 闹的滕王阁今日 飞往南浦的云和西山 的冷落和寂寞 雨为伴.
4.赏析第五、六句,指出颈联中属于时间的词语。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 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 的漫长。 “物换”、“星移”、“几度秋”,时 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 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 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 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滕 王 阁
三 大 名 楼
岳 阳 楼
黄鹤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 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 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 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高祖的 儿子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 名楼之首,现楼高 25 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 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 著名。
• 总结: • 全诗围绕时空两方面来写,表达了繁华 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也委婉地流露 出时不我待,想要急切建功立业的愿望。
【诗文解释】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 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 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 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 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 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 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 空自流淌不息。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王杨卢骆”)
• 文学故事: •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 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 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 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 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 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 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 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 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 ——《唐摭言》(卷五)
属于空间的有高阁、江渚、画栋、珠帘、云、雨、 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架空的感觉。
诗人前四句先从空间上形象的描写了 滕王阁的冷落与寂寞,但是诗人尚感 意犹未,继续从时间上强调其冷落 的久远,“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 移几度秋”,日悠悠和几度秋,都强调 了时间流逝之久.因此就很自然的想 到修建此阁滕王,他哪里去了呢?此处 只剩下栏杆外的赣江水永不停息的流 淌了.又由时间转换空间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