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敦振《人才测评》教学大纲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6634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5.png)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第一章:人才测评概述1.1 人才测评的定义与意义1.2 人才测评的发展与现状1.3 人才测评的目的与作用1.4 人才测评的主要类型与方法第二章: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2.1 心理测量学基础2.2 人才测评的标准与指标体系2.3 人才测评的数学模型与统计分析2.4 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章:人才测评的工具与技术3.1 纸笔测验的设计与实施3.2 计算机化测验的开发与应用3.3 面试与评价中心技术3.4 素质测评与评价方法第四章:人才测评的流程与实施4.1 测评项目的筹备与策划4.2 测评工具的选择与培训4.3 测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4.4 测评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第五章:人才测评的应用领域5.1 教育与培训领域5.2 企业与组织管理领域5.3 人力资源选拔与配置领域5.4 社会评价与政策研究领域第六章:人才测评应用案例分析6.1 教育行业人才测评案例6.2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测评案例6.3 公务员选拔与任用测评案例6.4 人才测评案例的启示与总结第七章:国际人才测评发展趋势7.1 国外人才测评的发展概况7.2 国际知名人才测评工具介绍7.3 国际人才测评的主要特点与趋势7.4 我国与国际人才测评的差距与启示第八章:我国人才测评政策法规解读8.1 我国人才测评相关政策法规概述8.2 人才测评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与要求8.3 人才测评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8.4 人才测评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发展方向第九章:人才测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人才测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9.2 人才测评中的伦理困境与应对策略9.3 人才测评相关法律法规解析9.4 人才测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防范与处理第十章:人才测评的未来发展10.1 新时代人才测评的需求与挑战10.2 人才测评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0.3 人才测评领域的拓展与应用10.4 人才测评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11.1 人才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1.2 人才测评在员工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11.3 人才测评在员工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11.4 人才测评在员工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第十二章:人才测评与职业规划12.1 职业规划与人才测评的关系12.2 职业兴趣测评与职业选择12.3 职业能力测评与职业发展12.4 个人职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十三章:人才测评与教育评估13.1 人才测评在教育评估中的作用13.2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教育改革13.3 教育成果评价与教育质量提升13.4 人才测评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人才测评与社会组织14.1 人才测评在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作用14.2 社会组织人才选拔与测评方法14.3 社会组织人才培训与发展测评14.4 社会组织人才测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人才测评的挑战与展望15.1 人才测评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5.2 人才测评技术的创新与突破15.3 人才测评领域的拓展与深化15.4 人才测评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人才测评教案》课件,共包含十五个章节,全面介绍了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
《人员素质测评》教学大纲
![《人员素质测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f0da30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d.png)
《人员素质测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员素质测评英文名称:Evaluation of Peoples Quality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执笔人:XXX审定人:XXX,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人员素质测评是通过对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外显行为的了解与分析,把握其内在素质的活动。
它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基础,成为企事业与政府机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工具。
通过人员测评,可以正确认识求职者的特长素质,一般素质与不良素质,选拔与录用到真正合乎职位要求的职员;根据对每个职员素质测评的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根据工作行为与素质的测评结果,可以为职员的绩效管理、调动晋升、技能鉴定等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并能在课堂及讨论课上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本课程教改要求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合,经由过程课堂练训练及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认识他人的素质测评方法,并努力发明机会,使学生走出课堂,能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糊口及将来的就业和工作联系起来,以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教学目标:应该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结构与素质的特性;职员素质测评概念及其各类类型的特性与操纵;职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有效施展的条件因素。
教学重点: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目的作用和类型。
教学难点:素质的结构,素质测评的原理,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中如何发挥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素质1.素质的含义素质限定为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2.素质的特性①素质的原有基础作用性。
②素质的稳定性。
③素质的可塑性。
④素质的差同性。
⑤素质的表出性。
⑥素质的内在性。
⑦素质的综合性。
⑧素质的可分化性。
3.素质的构成:身材素质,常识素质,心理素质二、素质形成的决定因素素质形成决定于两个基本因素——遗传和环境。
《人才素质测评》 教学大纲
![《人才素质测评》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a5b3adf46527d3250ce027.png)
《人才素质测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人才素质测评课程英文名称:Talent Quality Assessment 建议最低学分:2学分建议开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二、课程基本性质1.“人才素质测评”的课程定位作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选修课程之一,“人才素质测评”是一门基础课程,如果从管理咨询实践以及我国领导人关于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的要求来看,该课程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强、实践性新的特点,它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带有分析工具等手段,在公共管理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
公共管理学科中的人才资源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
“人才素质测评”属于基于理论基础之上的技术层面的课程。
它有自己的测评和评价手段,并通过各种方法以及工具、软件等恰当形式来完成和实现它技术层面应有的作用。
比如,通过学习人才素质测评,MPA学生应对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各种方法、品德、知识与能力的具体测评技术,人员测评与选拔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等有所掌握。
因此,该课程旨在阐释人才测评与选拔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测评的方法和手段有更为精确的理解和应用,致力于培养MPA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测评技能。
为此,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人才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的讲授。
2.“人才素质测评”的课程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的人员测评与选拔对MPA学生的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才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战略资源,只有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评价新机制,才能高效的选拔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客观评价人才以及开发人才,才能推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现。
人才评价活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凡是存在人才选拔与考核的需要的地方都有人才评价活动。
基于人事管理并有文字记载的人才评价工作,我国西周以前就存在了。
但是科学的人才评价,则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才出现的,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是现代人才评价的基础和前身。
国内外的人才素质测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期,大约在公元前165年以前,二是初创期,大约在公元前165年至公元627年,主要以中国的汉代的察举制度、三国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与隋代的科举制度为代表,三是成熟期,大约是公元627年至公元1940年,主要以中国唐代的科举制度为代表,四是改革发展期,时间是1940年以来,主要以西方心里测验、面试与评价中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代表,以评价的专业化、多元化与广泛应用为标志。
《人才测评》考试大纲
![《人才测评》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f19e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1.png)
《人才测评》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人才测评二、课程学时: 54 学时三、课程学分: 3 学分四、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五、考试方式:考查(方案设计+答辩)六、综合成绩构成:形成性评价占 40%,方案设计占 30%,答辩占 30%七、考试基本题型及分数分布:九、课程性质:人才测评是通过对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外显行为的了解与分析,把握其内在素质的活动。
它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基础,成为企事业与政府机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工具,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人才测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从事人才测评工作打下基础。
十、考核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考核内容素质与人才测评的含义。
(二)考核要求1、了解:素质的含义、素质的特性、素质的构成: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
2、理解:素质形成的决定因素——遗传和环境;理解人才测评主要功用:评定、诊断反馈、预测。
3、掌握:人才测评的含义,人才测评的主要类型:选拔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考核性素质测评。
(三)本章在考查中所占的比例: 5%第二章人才测评历史与发展(一)考核内容第三章人才测评的原理(一)考核内容西方及中国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
(二)考核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人才测评的认知与方法,中国古代测评认知、测评内容、测评指标、测评技术;了解早期的心理测验;了解西方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发展阶段。
2、理解:人才测评发展的历史时代背景3、掌握:人才测评发展的阶段性事件和人物。
(三)本章在考查中所占的比例: 5%第三章人才测评的原理(一)考核内容理解并掌握人才测评存在的理论原理。
(二)考核要求1、了解: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原理2、理解:素质的特性、岗位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量化原理。
3、掌握:人才测评可行性的技术原理:效度、信度、数理统计--- 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置信检验等。
(三)本章在考查中所占的比例: 5%第四章素质测评指标及指标体系(一)考核内容素质测评指标及指标体系。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fc4cd376eeaeaad1f33004.png)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学时:72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
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测量的误差来源和数学模型、测量工具的性能指标等原理,以及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
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几种能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等,达到能独立选择和操作的人力测评工具,并能作出简单有效的解释。
前导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后续课程:员工培训实务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原理和工具的使用两大部分。
在有关原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测量的误差来源和数学模型、测量工具的性能指标等等。
在有关工具的使用的教学中着重介绍各种工具的功能、性能和使用的原则与方法。
三、教学条件实训室和常用测量工具,机房和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人力测评原理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上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操作,但测评工作的重点不在操作,而另一方面,对测评结果的解释和使用,严重依赖于对它的思想基础、技术方法基础和测评特点的掌握,所以这是教学的真正难点和重点。
为了便于对有关原理的理解,最好结合实际测量工具的编制和使用来进行。
六、考核形式及评分方法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结合实际操作,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法。
评分方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自行拟定。
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各相关测验工具的手册和其它心理测量学教材。
人才测评教学大纲
![人才测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c43e6f27d3240c8447efb9.png)
《人才测评》教学大纲行健文理学院管理学部李金德英文课程名:Statistics for Psychology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心理测量、人力资源管理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人才测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人才测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员的素质做出测评。
具体要求:1.了解人才测评的发展简史;2.掌握人才测评的基础理论;3.掌握人才测评标准的建立方法;4.掌握人才测评的操作流程;5.掌握心理测验、笔试、面试、评价中心记住、多源反馈调查技术和履历分析等人才测评方法的实施步骤。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部分人才测评概述第一章总论 2课时第一节人才测评的演变与发展第二节人才测评的功能、作用与原则第三节人才测评原理第二章人才才测评基础理论 4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二节组织管理基础理论第三节测量学基础理论第四节统计学基础理论第三章人才测评标准 4课时第一节人才标准概述第二节人才标准的内容第三节如何建立人才标准第四节六大类社会核心人才标准第二部分人才测评操作实务第一章人才测评操作流程概述 2课时第一节测评准备阶段第二节测评实施阶段第三节测评应用阶段第二章心理测验 6课时第一节心理测验方法简介第二节心理测验在人力资源测评中的应用第三节人才测评中心理测验的组织实施第三章笔试 3课时第一节笔试方法简介第二节笔试考察内容和形式第三节笔试组织实施第四章面试 3课时第一节面试方法概述第二节面试的操作流程第三节面试人员的要求第四节常见误差及其控制方法第五章评价中心技术 5课时第一节评价中心概述第二节文件筐测验第三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第四节管理游戏第五节角色扮演第六章多源反馈调查技术 5课时第一节多源反馈调查简介第二节多源反馈调查的理论基础第三节评价者特性分析第四节多元反馈调查的目的第五节评估模型确定与题目开发第六节多源反馈调查组织实施第七节多源反馈调查组织实施第七章履历分析 3课时第一节履历分析法简介第二节履历分析法的操作与实施三、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和课堂讨论和课堂互动。
《人员选聘与素质测评》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人员选聘与素质测评》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c30c90d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2.png)
人员选聘与素质测评(Personnel sele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课程代码:08410096学分:3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2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6 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统计学、社会心理学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肖鸣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人员选聘与素质测评》是面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和技能准备,它建立在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考察、解决和处理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应用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人员选聘与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能灵活运用各种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客观分析测评结果。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1.毕业要求1-1:2.毕业要求……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课程内容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2.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3.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4.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二)教学要求1.掌握素质的概念和特征;2.了解素质的构成;3.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测评的特点;4.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素质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测评的特点2. 难点:掌握各种类型测评的特点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课程内容1.胜任力研究起源与发展2.胜任力理论比较3.胜任力理论的价值与应用(二)教学要求1.理解胜任力的内涵2.掌握常用胜任力模型(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理解胜任力的内涵,掌握常用胜任力模型2.难点是掌握常用胜任力模型。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fd0da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c.png)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第一章:人才测评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人才测评的定义、类型及重要性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理解人才测评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人才测评的定义和类型人才测评的基本流程:测评需求分析、测评设计、测评实施、测评数据处理、测评结果分析人才测评的方法:心理测验、笔试、面试、评价中心、360度反馈等人才测评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招聘选拔、绩效管理、培训发展、人才储备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某企业的人才测评实践小组讨论:人才测评的定义和类型流程图:展示人才测评的基本流程视频观看:人才测评方法的介绍小组练习:设计一个简单的人才测评方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人才测评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设计的人才测评方案第二章:人才测评的设计与实施2.1 课程目标:掌握人才测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了解人才测评试题的编制技巧熟悉人才测评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人才测评的设计原则:公平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人才测评试题的编制技巧:题目类型、难度、区分度、试题内容人才测评的实施流程:测评环境布置、测评指导、测评实施、测评时间控制人才测评的注意事项:测评场所的选择、测评材料的准备、测评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原则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试题编制的技巧角色扮演:模拟测评实施过程小组练习:设计一份人才测评试题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人才测评设计与实施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设计的人才测评试题和实施流程第三章:人才测评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1 课程目标:了解人才测评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人才测评结果分析的技巧3.2 教学内容:人才测评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人才测评结果分析的技巧:结果呈现、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因素分析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数据处理在人才测评中的重要性数据分析软件演示:展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小组练习: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的人才测评数据分析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人才测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理解程度第四章:人才测评在招聘选拔中的应用4.1 课程目标:了解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流程熟悉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结果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作用:筛选合适候选人、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风险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方法:心理测验、笔试、面试、评价中心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流程:测评需求分析、测评设计、测评实施、测评数据处理、测评结果分析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结果的应用:候选人筛选、岗位匹配、招聘决策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实践应用小组练习:设计一个招聘选拔中的人才测评方案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招聘选拔中人才测评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设计的人才测评方案的合理性第五章:人才测评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5.1 课程目标:了解绩效管理中人才测评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绩效管理中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流程熟悉绩效管理中人才测评结果的应用5.2 教学内容:绩效管理中人才测评的作用:评价员工绩效、发现员工潜力、提供培训发展依据绩效管理中人才第六章:人才测评在培训与发展中的应用6.1 课程目标:理解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如何根据人才测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6.2 教学内容: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目的:确定培训需求、评估培训效果、个性化培训计划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方法:能力测试、态度调查、需求分析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步骤:测评设计、测评实施、测评数据收集与分析、测评结果应用结合测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测评结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重要性案例分析:依据人才测评结果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角色扮演:模拟进行培训与发展中的人才测评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培训与发展中人才测评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制定培训计划的合理性第七章:人才测评在人才储备与管理中的应用7.1 课程目标:掌握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会运用人才测评识别潜在人才了解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流程7.2 教学内容: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作用:发掘潜力人才、建立人才库、促进人才成长运用人才测评识别潜在人才:潜能评估、能力测试、潜力分析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方法:综合评价、360度反馈、潜力评估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流程:测评设计、测评实施、测评数据处理、测评结果分析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重要性案例分析:运用人才测评识别潜在人才的实践案例小组练习:设计一个人才储备与管理中的人才测评方案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人才储备与管理中人才测评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设计的人才测评方案的可行性第八章: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8.1 课程目标:熟悉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方法了解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8.2 教学内容: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种类:心理测试、能力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特点:科学性、客观性、标准化、计算机化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方法:在线测评、移动测评、云测评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企业招聘、教育培训、职业规划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案例分析: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小组练习:设计一个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方案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设计的人才测评技术应用方案的合理性第九章:人才测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课程目标:理解人才测评伦理的重要性掌握人才测评法律问题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在人才测评中遵守伦理与法律规范9.2 教学内容:人才测评伦理的重要性:保护个人隐私、公平公正、防止歧视人才测评法律问题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隐私保护、平等就业机会如何在人才测评中遵守伦理与法律规范:制定明确的测评标准、公平对待候选人、确保数据安全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人才测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意义案例分析:人才测评中违反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实例角色扮演:模拟进行人才测评时遵守伦理与法律规范的场景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同学们对人才测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理解程度练习反馈:评估同学们对遵守伦理与法律规范的掌握情况第十章:人才测评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目标:了解人才测评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应对人才测评的未来挑战10.2 教学内容:人才测评行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数据驱动、智能化新技术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线评估应对人才测评未来挑战的策略:持续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人才测评的定义和类型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理解人才测评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是掌握整个教案的基础。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a1ea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0.png)
《人才测评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才测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人才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才测评概述:介绍人才测评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人才测评方法:介绍心理测试、面试、评价中心等测评方法。
3. 人才测评技巧:介绍测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 人才测评工具:介绍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及其应用。
5. 自我评估与人才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才测评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4. 练习:提供相关的练习题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5. 总结: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2. 案例:收集相关的人才测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练习题:编写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 人才测评工具:提供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供学生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4. 自我评估报告:评估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未来发展建议的合理性。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人才测评案例,涉及不同行业和岗位。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案例,如测评方法、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见解,促进思维碰撞。
七、实战演练1. 模拟测评:设置模拟测评场景,让学生扮演测评师或被测评者的角色,进行实战演练。
2. 互评与反馈: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
《人才测评》第1章 人才测评概述
![《人才测评》第1章 人才测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1cf5a20f61fb7360b4c65d8.png)
人才测评
第二节 人才测评发展状况
人才测评自古已有,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蕴 含了大量的人才测评思想。而西方的学者则 将人才测评发展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人才 测评的概念源于对人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测 量,随着测评工作更加专业化,人才测评方 法和人才测评工具等不断被丰富,使得对人 才的测评更加客观准确。目前,人才测评已 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20
人才测评
第一节 人才测评基本理论
•3.开发性测评
•开发性测评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开发性测评带有调 查性,主要了解被试者总体素质结构中,哪些是优势 素质,哪些是短缺素质,哪些是显性素质,哪些是潜 在素质,哪些素质具有开发价值等。第二,开发性测 评一般是与素质潜能开发或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相配合 而进行的,是为人才开发服务的。第三,开发性测评 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测评激励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 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而不在于评定有无哪种素质 或哪种素质好与不好。
18
人才测评
第一节 人才测评基本理论
•2.配置性测评
•配置性测评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 备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测评目的的针对性。配
置性测评的目的是根据所配置的(工作)职位要求,寻找合适的申请者。如 针对甲、乙两职位的测评过程必定有所区别,针对甲职位的配置性测评结果 也不能运用到乙职位的人事配置上去。第二,测评标准的客观性。配置性测 评的标准,必须以职位的客观要求为标准,不能主观随意制定。第三,测评 的严格性。严格性既体现在测评的标准上,又体现在测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中。例如,飞行员的驾驶工作,绝不能因为找不到合格的人员而降低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标准越高越好,让一个大学毕业生从事门卫工作的业绩,远 远不如高中毕业生。第四,测评的准备性。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的开端性上。依据配置性测评结果所做的人事配置,只是保证工作效率的一 种必要条件,是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准19备。随着工作要求与人员素质的变化 ,配置之后还要进行适当的调配,不要“一配定终身”。
孙敦振《人才测评》教学大纲
![孙敦振《人才测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b25ddfd15abe23482f4d3c.png)
《人才测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学分:3 总学时:49理论学时:37 实践学时:12 主撰人:孙敦振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人才测评》是人力资源专业方向课程之一,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倾向、工作技能,还有发展潜力、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才测评作为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术,其实施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及其在整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绩效。
人才测评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人才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是我系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才测评对于中国及世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专业人才的测评研究,明确人才测评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问;培养和提高人才测评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人才测评工作水平及成效。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人才测评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与形成对人才的分析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1、《人才素质测评》,刘锦山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4月;2、《人才心里测评》,爱德华·霍夫曼著,曾飚艾晔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2月;3、《专业人才测评》,刘锦山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4月;4、《人员测评技巧》,谌新民、刘善敏编著,广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9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12学时。
1、学时分配2、实践学时分配及内容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前提下开设。
作为一门专业方向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应该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基础以及对社会、企业的概况基本了解。
人员测评教学大纲
![人员测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a68b0a79563c1ec5da7118.png)
《人员测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经管系课程编码: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教材:《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萧呜政编著,中国劳动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雇员流动管理》,谢晋宇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赵曙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企业的劳动经济学》,滕井得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力资源测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掌握一般测评各种技术。
人力资源测评是以心理测量学、行为科学和统计学的理论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越来越成为当今国家公务员的选拔与企业人员招聘及培养中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的任务与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人员测评的原理和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的方法;(2)学会人员测评的三种手段: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的应用;(3)能对测评质量进行检测和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报告,为今后就业应聘和就业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人员测评基本概念(2学时)1、了解素质概念及其特性、构成;2、了解绩效概念及考评;3、理解人员素质测评概念及主要类型和功用。
(二)人员测评基本理论(4学时)1、掌握测评的理论基础:职位类别差异和个体差异2、掌握测评的量化基础:量化的形式3、掌握人员分析内容和方法(三)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4学时)1、了解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2、了解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3、了解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4、了解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2学时)1、了解心理测验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及测验的种类与形式2、掌握知识测评3、理解技能测评4、理解品德测评5、了解其它素质测评方法(五)面试及其应用(4学时)1、了解面试的概念和发展及面试的特点2、掌握理论基础3、掌握方法技巧4、掌握面试设计与实施(六)评价中心技术(4学时)1、了解评价中心的概念和历史及主要特点2、掌握评价主要形式3、掌握评价方法设计与应用(七)其它测评方法(2学时)1、了解书面信息分析2、了解操作能力测试3、了解绩效考评4、了解物理测试的实施方法(八)人员测评的组织与实施(4学时)1、理解人员测评组织与实施中的概念,主体和客体2、掌握测评的流程与步骤3、理解测评实施的基本原则4、掌握测评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与分析5、理解测评方法选择应注意的问题6、掌握测评中的心理干扰及对策(九)测评质量检测(2学时)1、掌握测评质量检测方法:效度2、掌握测评质量检测方法:信度3、掌握测评质量检测方法:项目分析4、了解其他指标的检测方法(十)结果分析与报告(2学时)1、掌握对测评结果分析的方法2、掌握对测评结果报告的方法四、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企业人员测评案例分析,讨论教学(2学时)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启发、案例教学等课堂授课方法,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才测评技术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人才测评技术教学大纲培训讲学](https://img.taocdn.com/s3/m/88cd9f722b160b4e767fcfd4.png)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测评》课程教学大纲前言部分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类型: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性质: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它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高效、科学的用人需求,和个体了解自己、寻求人职最佳匹配、规划个人事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方法之上引入了更加客观、公正的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对人稳定的素质特点实现区分,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人员素质测评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能独立选择和操作常用的能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人力测评工具,并能作出简单有效的解释。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本课程分为原理和工具的使用两大部分。
在有关原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测量的误差来源、测量工具的性能指标等等。
在有关工具的使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测评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人才测评》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和统计学功底,能将《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知识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教师最好结合实际测评工具的使用来进行。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宾的教学条件,如实训室和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机房和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七、考核方法:本课程为考查课,学期总成绩为100分。
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作业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的方法。
评分方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平时作业与实际操作的内容和形式自行拟定。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是该专业的技能性课程。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是它的前导课程。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的教材1、《人员素质测评》,萧鸣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人员素质测评备课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员素质测评备课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4a31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c.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讲素质测评导论及原理、测评标准体系构建教材第1、4、6章合并素质,现代汉语解释为人或事物本来的特点或性质。
从心理学角度讲,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
本书的界定: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素质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工作潜力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到决定性作用。
具体分析:1、任何一个个体的成就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优良的素质。
如,世界上较为著名的企业家与政治家,都具有喜欢冒险、精神饱满、乐观自信、健谈开朗、心雄志壮等共同的素质。
2、素质只是事业成功、发展顺利的静态条件,还需动态条件(素质功能的发挥及其制约)的保证。
3、素质与绩效、素质与发展都是互为表里的。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条件,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素质的特点1、原有基础重要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9、层次性与相对性核心素质基本素质(三)图1-1 P5(四)素质测评1、含义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例如,企业人员招聘录用,一般是采用情况登记,面试甚至试用的测评技术,收集应聘人员的行为事实,然后针对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作出有或无,多或少,高或低,优或劣以及可以录用与不便录用等一系列的综合判断2、作用①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③是人事决策的重要工具3、确保人才素质测评成功的关键要求①测评目的②测评指标及标准③测评方法④测评流程⑤测评数据整合⑥测评报告⑦测评结果反馈⑧测评结果应用⑨测评人员水平⑩领导者支持4、测评标准——实现3个匹配(人人匹配,人职匹配,人企匹配)教材第6章①合格标准②胜任力标准举例:参考书 P29 表2-4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包括种类和含义)1、选拔性素质测评2、配置性素质测评3、开发性素质测评4、诊断性素质测评5、考核性素质测评三、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教材第4章)(一)人事配置原型1、人员素质测评的一个简化原型:螺母螺栓相配套。
人才测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教材
![人才测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ef533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3.png)
1
pq St2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5、评分(píng fēn)者信度
R R2
W
1 K 2 N 3 N
12
[例]
被评者
一二三四五六
者 A评定 4 1 3 5 2 6 B234516
(píngK=3(评 定者数)
N=6(被评者数)
R 9 6 ... 18 10.5 6
第十四页,共42页。
人才(réncái)测评基本原理——冰山模型
表
象
的
行为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
潜
自我形象
在
的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例,客户满意 例,自信 例,灵活性 例,成就导向
第十五页,共42页。
人才测评(cè pínɡ)
的
原
理
人才测评的工作原理—潜在(qiánzài)特质理论模型
S1
1
第三十六页,共42页。
• 以常模来解释(jiěshì)测验分数
•1、百分等级分数
•低于该分数的常模参照
年龄 %
20
30
40
50
60
•人群的人数占整个常模 95 57 57 57 54 54
•群体的百分比。
90 56 55 54 52 52
75 54 52 50 48 46
50 50 48 47 42 37
三、效度的种类
1、内容效度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3、构想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四、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验本身的因素(题目、结构(jiégòu)) 2、实施 3、信度
第三十二页,共42页。
测评(cè pínɡ)效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测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学分:3 总学时:49理论学时:37 实践学时:12 主撰人:孙敦振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人才测评》是人力资源专业方向课程之一,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倾向、工作技能,还有发展潜力、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才测评作为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术,其实施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及其在整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绩效。
人才测评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人才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是我系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才测评对于中国及世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专业人才的测评研究,明确人才测评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问;培养和提高人才测评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人才测评工作水平及成效。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人才测评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与形成对人才的分析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1、《人才素质测评》,刘锦山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4月;2、《人才心里测评》,爱德华·霍夫曼著,曾飚艾晔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2月;3、《专业人才测评》,刘锦山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4月;4、《人员测评技巧》,谌新民、刘善敏编著,广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9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12学时。
1、学时分配2、实践学时分配及内容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前提下开设。
作为一门专业方向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应该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基础以及对社会、企业的概况基本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有领导科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实务等。
2、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1)讲授:这是传授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
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适当采多媒体教学,可减少课程理论化太强带来的缺点。
能开拓学生眼界,配合主教材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方式,即学生通过课余阅读教材、参考书,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又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作业:作业的形式以综合练习为主,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资料信息分析等内容。
(5)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使用的进度。
(6)社会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安排学生到当地企业进行实习并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
能增强学生对企业问题,尤其是人才测评问题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企业现实问题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和深广度第一章人才测评向我们走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人才测评的概念、性质、研究对象,我国人才测评沿革现状,西方人才测评理论。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我国人才测评的历史沿革了解:我国人才测评思想追溯,历史沿革。
理解:历史人才测评特征及弊端掌握:人才测评的概念,我国人才测评技术追溯。
2、西方人才测评理论了解:西方人才测评的理论渊源理解:个体差异的原理、个体差异的分布认定、个体差异的度量认定。
掌握:现代人才测评基本观念。
3、我国人才测评现状了解:我国人才测评的兴起回顾。
理解:我国人才测评的应用状况掌握:三个阶段:复苏阶段、初步应用阶段、繁荣发展阶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人才测评的概念,人才测评的技术追溯,西方人才测评理论。
2、教学难点:通过对西方人才测评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批判借鉴先进经验的能力。
第二章人才测评常用技法及测评信息处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人才测评的常见方法,评定的心理干扰及防范措施,人才测评的信息处理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人才测评的常见方法了解:人才测评的常见方法的种类。
理解:如何择优选材、科学的选择程序。
掌握:定性为主的直观鉴别法、定量为主的德才测评法、情景模拟法。
2、测评方法的选择注意要点了解:法律和社会背景、管理形式和人事政策理解:组织结构和技术、工作岗位测评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
掌握:劳资关系、评价人员。
3、评定的心里干扰及防范措施了解:对评定法认识的心理干扰。
理解:晕轮效应、社会回归效应、优先效应、近期效应、感情效应、权威效应、陈腐观念的影响。
掌握:排除心理干扰的措施。
4、人才测评信息技术了解:人才测评工作的现代化。
理解: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掌握: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技巧开发设计特点:系统性、复杂性、创新性、质量要求较高、产品的无形性);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技术性、适用性、经济性;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步骤: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安装运行5、人才测评信息的处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才测评的常见方法,测评方法的选择注意要点,评定的心里防范措施,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技巧。
2、教学难点:通过对测评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测评方法能力。
第三章人才德育测评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德育测评中的测量与评价,认识偏差对德育测评的影响(成见效应、首因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或刻板效应、宽大效应、投射效应),五种方法常采用的策略或方式,测验收集、量表信息收集、问卷收集的具体类型。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人才德育测评基础知识了解:德育测评基本概念,品质与品德的概念、行为的概念、思想品德及其测评的概念。
理解:德育测评的多方面分析。
掌握:德育测评中的测量与评价。
2、影响德育测评的五大因素了解:刺激及其反应对测评的影响、主考官主观因素对德育测评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德育测评的影响。
理解:被测者心理防卫对德育测评的影响。
掌握:认识偏差对德育测评的影响(成见效应、首因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或刻板效应、宽大效应、投射效应)。
3、德育测评五种方法了解:面谈法、观察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综合运用法的概念理解:五种方法的应用掌握:五种方法常采用的策略或方式4、如何搜索测评信息了解:测验收集、量表信息收集、问卷收集的含义掌握:测验收集、量表信息收集、问卷收集的具体类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德育测评中的测量与评价,影响德育测评的五大因素,德育测评五种方法,如何搜索测评信息。
2、教学难点:认识偏差对德育测评的影响(成见效应、首因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或刻板效应、宽大效应、投射效应)。
第四章心理测验运作方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心里测验的技法:霍兰德教育与就业指导测验、BEC职业兴趣测验、对气质的测评方法、对态度的测评方法(赛斯顿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利克特量表的编制方法)如何对价值观进行实质测评(斯普兰格六类型、格雷夫斯七等级型)。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心里素质及其标准化理解:知识测评、经验测评、能力测评、品德测评的标准界定。
掌握:素质结构的内容、知识测评的内容、经验测评的内容、能力测评的内容、品德测评的内容。
2、心里测验沿革及其表现形式了解:心理测验的起源与发展理解:心理测验的表现形式。
掌握:心理测验的含义、包含的五个因素。
3、心里测验的技法了解:智力、职业兴趣、气质、态度的主要内容。
理解:1、斯坦福—比内量表2、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掌握:霍兰德教育与就业指导测验、BEC职业兴趣测验、对气质的测评方法、对态度的测评方法(赛斯顿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利克特量表的编制方法)如何对价值观进行实质测评(斯普兰格六类型、格雷夫斯七等级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心里测验的技法:霍兰德教育与就业指导测验、BEC职业兴趣测验、对气质的测评方法、对态度的测评方法(赛斯顿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利克特量表的编制方法)如何对价值观进行实质测评(斯普兰格六类型、格雷夫斯七等级型)。
2、教学难点:通过本章学习,如何使学生对心里测验的技法熟练使用第五章性格测评操作技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声音识别法,笑容识别法,兴趣识别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性格测评方法之一----声音识别法了解:表情—性格之窗理解:内向型、外向型性格剖析掌握:从音色了解对方的心理与性格。
2、性格测评方法之二---笑容识别法理解:外向型人笑容透视、内向型人笑容透视。
掌握:笑容识别性格。
3、性格测评方法之三----兴趣识别法了解:内向型人会有哪些爱好、外向型人会有哪些爱好。
掌握:兴趣识别性格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识别法,笑容识别法,兴趣识别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性格测评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性格测评。
第六章人格测评工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人格测试常规技法,投射技术测验,评定量表法、情境测验、社会测量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人格测试基础知识了解:什么是人格、人格的主要特征。
理解:关于人格的几种主要理论、人格测验的类型划分2、人格测试常规技法理解:人格测验的局限性掌握:问卷调查法、投射技术测验、价值观念测验。
3、人格各要素测评理解: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社会化、成熟度、责任心价值观的测验,成就潜能和智能效率4、自陈式量表法运用技巧了解:自陈式量表题目形式、特点。
理解:常用的自陈式量表5、投射技术测验了解:投射技术的含义、五种类型掌握:墨迹测验法、主题统觉测验、其它投射测验(完成句子测验、绘图测验)。
6、卡氏16种人格测验了解:测验结构及方法、卡氏16量表的分数解释、计分、二元人格因素、16PF在人员选拔录用中的作用7、其它人格测量方法掌握:评定量表法、情境测验、社会测量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格测试常规技法,投射技术测验,评定量表法、情境测验、社会测量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人格测评的技巧。
第七章能力及能力倾向测评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现代人才测评基本观念,测验常规技法(纸笔测验、器具测验),文书能力测试、操作能力测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能力测评研究了解:能力及特点、分类,能力与智力、能力与能力倾向。
理解:能力测验的兴起及发展展望2、测验的指标理解:测评的效度认定、信度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