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4966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6.png)
3. 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4.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理论分析化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热情。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布置讨论任务:“请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 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的疑问。
(四)总结归纳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知识点。
2. 强调物质构成的奥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知识点,涉及学科为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3c51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5.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构成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2.知道原子是非常微小且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3.能够通过电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来描述和区分不同元素。
4.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原子间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二、教学内容1.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复习。
2.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复习。
3.原子核的结构和质子、中子的复习。
4.元素周期表的复习。
5.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复习。
6.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的复习。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阐述。
2.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展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质构成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
3.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原子和分子的复习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示各自的理解。
2.观察实验: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引出分子的概念。
3.讲解:教师讲解分子的概念和组成原理,并通过实例巩固学生的理解。
4.小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复习元素、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第二课时: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的复习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模型,引导学生回忆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搭建原子模型并观察电子排布的方式,加深对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理解。
3.讲解:教师讲解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4.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复习1.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回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规则。
2.讲解: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的原则,并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2367c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c.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掌握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质,如铁、砖块、空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
2.1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教师讲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原子、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2.2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教师讲解常见的基本物质种类和特性,包括金属、非金属和水等。
通
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并能够将其归类和描述。
3.实验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3.1实验一: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学生将金属导线分别与两个灯泡连接起来,然后将导线的另一端分别
与不同的物质接触,观察灯泡的亮度和闪烁情况,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3.2实验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取一些水,然后将不同物质加入水中进行搅拌,观察物质是否溶解,并用透明塑料杯盛装物质溶液,观察溶液的性质和颜色变化。
4.实验总结和讨论(20分钟)
5.拓展延伸(10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d6434a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c.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化学反应;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和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实验材料:玻璃容器、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物质的构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结合示范实验进行说明。
示范实验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3. 学生探究与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实验或讨论,以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化学反应。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总结。
4. 合作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通过合作分享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5. 归纳总结与板书(10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将重点知识点以清晰简洁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
6. 课堂练习与巩固(15分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以及一道应用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来延伸课堂。
如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或者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 副本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3cd2bdd50508763231121285.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本单元学生通过6课时的新课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物质由元素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稀有气体、金属、金刚石等由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等物质由离子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更微小粒子构成,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分层排布,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知道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等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
但由于缺乏总体上加深认识和理解,缺乏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运用,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因此,需要作单元整理、归纳等复习。
2.功能与地位:本单元所学习的有关物质构成奥秘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能从本质上理解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化学知识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课使所学习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化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物质组成元素、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和理解。
(2)进一步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及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结构,理解原子不显电性和离子带电的原因是粒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目的不同。
(3)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联系的观念,理解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和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在反应中化学性质活泼是由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
(4)进一步巩固和熟练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有关元素的信息,用于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单元知识的整理复习,学习比较、归纳等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2)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进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强化用元素观、微粒观统领化学知识的学习的意识和观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bb397a4431b90d6d85c708.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认识化学元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物质组成的表示。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根)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一.物质的多样性你能将出中所学过的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吗?请你完成下列物质分类草图,并将初中已经学过的空气、氦气、氧气、水、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碳酸、煤、石油、铁、铝、生铁、钢、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纯碱等物质列入各自所属的类别。
物质二.物质的微粒性思考:1.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哪些?水、氧气、汞、氦气、氯化钠分别是由什么粒子构成?2. 分子与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试以水通电分解为例说明。
3.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4. 三类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各有什么特点?这种不同对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5.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有何异同?分别以Mg和Mg、Cl和Cl为例加以说明。
6. 你能绘制出合适的表示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草图吗?请试试看。
三.认识化学元素思考:1. 你能将人类目前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进行简单分类吗?2. 下列物质:①氦气②水③铁④烧碱⑤氢气⑥乙醇,其中那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什么不同?3. 下图所示,“○”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下面的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有何不同?4.小结:从宏观角度讲,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等粒子构成的。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思考:1.元素X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元素Y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最有可能是()A.XYB.X2YC.XY2D.Y2X2.某种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4D.+53.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151d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f.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以及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化合价的运用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难点:
1、分子特征的探究,认识元素周期表。
2、化合价的灵活运用和商品标签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知识整理(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为辅)。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答的准!
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最外层电子等粒子种选择恰当的粒子填入下列空格处: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3)“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的本质区别;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赛一赛,看谁答的快!
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化学式为H3,在每个H3分子中有个氢,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
经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新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新](https://img.taocdn.com/s3/m/cb5b254ca1c7aa00b52acbad.png)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区分识别氧化物。
4、能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和物质的名称和符号(或化学式)。
5、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教学重点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区分识别氧化物。
教学难点能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和物质的名称和符号(或化学式)。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活动(一)微粒构成物质及微粒微观构成1、你还能记得原子、离子、元素、单质、化合物、核电荷数等这些概念吗?你可以给这些概念找个合适的地方吗?例1、【你的观点】2、原子的构成原子例2、在分子、原子、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 ____;②构成分子的微粒___ _;③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 ;④带负电荷的粒子___ ;⑤显中性的粒子________ ;⑥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 __。
3、学完本课题后,你对“分子、原子、元素、纯净物”四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认识?请在“□”中填写上述四个概念,并在“→”上表示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例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60 B.O2 C.H D.Cu4、原子、离子结构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中子数B.质子数C.核电核数D.电子数(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3)以上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归纳总结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由和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元素原子的或;③、确定某种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课时复习课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课时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dbb5d07f1922791688e8cf.png)
第2课时元素与离子知识梳理一、元素1.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的含义为:a. ;b. 。
但是,元素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a.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O,H,S,K等.b.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例如Cu、Ca、Mg 等。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组成宏观元索物质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构成构成微观原子分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构成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个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每个周期左边是金属元素(第1周期除外),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靠近右边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2)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族.(3)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二、离子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2.离子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经典例题例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 013、锶:0.013、锌:0.00162、钠:18.4、钙:4.69 。
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例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例3、2003年8月问,齐齐哈尔市发生了重大中毒事件,该字件的“肇事者”是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被称为“毒气之王”的“芥子气”。
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化学式为(C2H4Cl)2S。
下列有关二氯二乙硫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有机物B.由C、H、C1、S四种元素组成C.一个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D.分子中C、H、Cl、S的原子个数比为2:4:2:1例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C.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氯化钠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复习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ec1db4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8.png)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化学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学会用科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于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对于物质构成的深层次知识,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尚需巩固和提升。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基础题:针对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提高题:涉及物质的量、化学键等难点知识,设计计算题、分析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导入新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方面的教学: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强调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化学符号:教授化学符号的书写规则,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能够分析常见物质的构成及性质与化学键的关系。
5.通过对物质构成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分析等方面。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引导式教学策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58b9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2.png)
-归纳化学方程式书写、配平及物质量计算的规律和技巧。
-强调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以及物质量计算。
-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处理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模型等形象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微观粒子概念。
-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概念,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并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物质量?”
2.教学内容:
-学生相互交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心得,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分析化学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实验数据异常等,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dac5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3.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3)掌握化学键的类型,理解其形成过程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物质构成原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
2.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类型、形成过程和作用。
4. 晶体结构:晶体的分类,晶体的空间结构及性质。
5.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质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与粒子的关系及性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3)化学键的类型、形成过程和作用。
(4)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5)物质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及性质差异。
(3)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与粒子、元素与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验法:进行晶体结构、物质变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构成的奥秘。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质与粒子、元素与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3. 实验观察:进行晶体结构、物质变化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9d7c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e.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从宏观角度认识“水”教师活动1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出示一瓶装有蒸馏水的试剂瓶,提问,引导,点拨,总结评价归纳学生活动1学习任务1:今天老师带来一瓶没有标签的蒸馏水,请帮助老师用水的化学式完成图1标签的书写。
问题1:由水的化学式可知水由什么组成?小组代表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归纳总结:1.物质由元素组成的;2.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生物体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空气中居前两位的元素:氮氧。
【练习1】【检测目标1】(1)二氧化碳由组成;过氧化氢由组成;高锰酸钾由组成。
(2)地壳中,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A. Fe3O4B. SiO2C. CaOD. Al2O3(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A. Na2CO3B. Mg(NO3)2C. Al(NO3)3D. Fe2(SO4)3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通过水的化学式的书写引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即从宏观上认识“水”,再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巩固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的目的。
环节二:从微观角度认识“水”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点拨分析相互评价归纳总结学生活动2学习任务1:将瓶中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若把蒸馏水放大200万倍,我们可以看到构成水的微粒。
如果用“○”代表一个水分子,请在图2中画出微观的水。
学习任务2:如果继续放大水分子,我们会发现一个水分子是如何构成的呢?如果用“○”代表一个氢原子,如果用“●”代表一个氧原子,请在图3中画出水分子(至少2个)。
学习任务3:将食盐放在水中,很快就消失了,食盐是怎么溶解的呢?请从微观角度描述食盐扩散过程,尝试在图4中画出该过程。
学习任务4:对比图 2 、图 3和图4,上述图中传递出哪些信息?提出问题点拨分析相互评价归纳总结点拨分析相互评价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回答:(1)水是水分子构成;(2)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3)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78492d90c69ec3d5bb75eb.png)
回顾元素符号的概念。举例说明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H2O和Ne
【学法指导】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每种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一种物质)。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若元素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此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4)(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指导学生完成原子结构的第一部分,辨析:原子是否是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不存在带电微粒?梳理质子、中子、电子的特点。强调原子间的等量关系。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
教
后
反
思
例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单位是克或千克
例5(20xx·泉州)元素周期表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右图所示
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知识复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故学生对本章知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投影展示】二、专题讨论【重点提炼】.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联系得电子得电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失电子失电子5.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的分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的倾向化学性质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性质稳定稳定6.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合价离子表示方法用+1,+2,-1,-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不省略)用+,2+,-,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略不写)实例Na、mg、Al、cl、oH、So4Na+、mg2+、Al3+、cl-、oH-、So42-联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通常数值相等,正负号书写位置不同7.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8.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这一规律,可以应用化合价解决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检验化学式的正误;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9.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比。
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三、典例分析【思路点拨】例1.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
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A.微粒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例2.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在容器外壁划一条线,然后向水中放人一块蔗糖,再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
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例3.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例4.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
新课标第一网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碳666氧88钠121氯787通过此表,可以总给出的规律有:(1),(2),(3),(4)。
例5.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
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请写出三点:;;。
例6.由Na2So4、Na2So3和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2%,则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3%B.32.6%c.46%D.无法确定四、牛刀小试【练习实践】.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带正电荷的微粒是;带负电荷的微粒是;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2.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一个H3+粒子中含有质子,个电子。
3.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这里的“铜”是指A.铜元素B.铜单质c.氧化铜D.铜原子4.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甲醛是由水分子和碳原子构成的c.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5.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Na+比Na多一个电子D.Na+最外层电子数为稳定结构6.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c.它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物D.它是一种单质7.在符号2H、2So2、2ca、2H2o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尽相同,其中“2”的意义表示分子个数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8.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食盐水;③水;④高锰酸钾;⑤洁净的空气;⑥液氧;⑦二氧化锰;⑧铁粉;⑨澄清石灰水;⑩碱式碳酸铜10种物质。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其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物质为;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纯净物为。
9.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所表示的含义2H;S2–;2ca2+;。
0.用化学符号表示:磷元素;2个硫原子;钠离子;n个镁离子。
1.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就趋于一致,而B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⑴;⑵。
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6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牛奶含钙丰富而又易吸收,且牛奶和钙的比例适中,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右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一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包装标签中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质量至少要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g。
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五、课堂小结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