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
但或许能改变一个父母,改变一个孩子
-1-
我在厨房做饭,灶上烧着火,锅里翻炒着菜。
突然发现忘记剥蒜了。
又抽不开身。
就叫正在客厅玩乐高的儿子。
“儿子,过来。
”
“妈妈,怎么了?”
“帮妈妈剥一颗蒜。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回答的干脆利索,说完扭头就走。
我一时语塞。
不得已把炒了一半的菜关了火。
一边亲自剥蒜一边想,哪里出了问题呢?
记得上幼儿园,第一次吃奶黄包。
接他放学,递给我一个用涂满了水彩笔的纸包的鸡蛋大小的团子,神秘兮兮地说:“妈妈,给。
”
“这是什么?”
“打开看看。
”一脸的期待与兴奋。
在他手忙脚乱的帮助下,我们一起打开了团子。
看着印满了五彩水笔、被挤得变了形的半个馒头,我一脸困惑。
“妈妈,这是我给你留的。
老师说是奶黄包。
很好吃,很甜哦。
”
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打败了五彩水笔的颜色。
看着我吃完了馒头,哦不,奶黄包。
儿子满意地笑了。
幻想着胃和肠子会不会被涂上颜色,我恨不得把包子抠出来。
小情人还乐意在我蹲着摘菜或洗衣服的时候,说:“妈妈,闭上眼睛抬起屁股。
”然后,在我的屁股下面塞一个小板凳。
或者,在我生病的时候,给我喂饭,一边喂一边说:“乖,多吃点。
”
经典语录:“你是我们家的女王,我和爸爸都是为你服务的。
”
“妈妈,我把二十块零花钱都带上,和爸爸一起去给你捎衣服。
”
……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不愿意这么做了。
而是,我请他搬个凳子给我,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请他给我倒一杯水,他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请他把厨房的灯关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是我们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为了更好的分离,采取的一种策略。
但是,我是不是过于刻意,矫枉过正了呢?
-2-
想起了一件事。
尽管久远,但记忆犹新。
之前在医院上班,给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打吊针。
当时,儿童输液,都是在固定的操作台进行的,而不是推车到座位。
所以,打上针以后,就会出现一只手打着针,一只手拎着输液瓶的情况。
对成人来说,这样的操作并不难。
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尤其是生了病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有些难度了。
这种难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是情感上的。
陪男孩来输液的,是他的爸爸。
打上针,我把瓶子递给孩子的爸爸。
他没接,而是对男孩说:“自己拎着。
”
男孩说:“你帮我拎吧。
”
爸爸冷漠地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真的是一脸冷漠,绝不夸张。
男孩憋着一张快要哭了的脸,央求着:“爸爸,我打着针呢,拿不了……”
这是,边上排队的一个阿姨看不下去了。
说:“我来帮你拿吧。
”
爸爸可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挡住了阿姨伸过来的手,拿起了输液瓶,说了句:“我们家的事,要你管。
”转身就走。
“哎,你这人怎么这样?孩子是不是亲生的?”阿姨也是急红了脸。
男孩一脸无奈地看了看阿姨,然后低下头,默默地跟在爸爸后面。
当时,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因为病人实在太多,紧接着就是下一个输液了,也就没想太多。
今天,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儿子也说同样的话时,我的内心还是有点小小的失落。
-3-
儿子上一年级以后,我们对他的要求陡然增高。
例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放热水洗澡,自己洗袜子内裤……
而事实上,前六年,因为外婆在这边,都是外婆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上小学后,我们却要求儿子做前六年都不用做的“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太突然?
可是,我们只从主观上认为孩子该独立了,能够自己做些事情了,然后就自以为是的单方面执行了。
多么可笑,多么滑稽?!
就说儿子洗澡吧。
一次,他洗了很久都没有出来,我在卫生间门口,扯着嗓子喊:“怎么回事啊,这么长时间都洗不好?快点洗了出来,吃饭了。
”
又过了一会,儿子出来了。
虽然穿着衣服,还是感觉很冷的样子。
而当时是夏末,天气并没那么冷。
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没有热水,用冷水洗的澡。
我这才明白,他之所以在淋浴房那么久,是因为一直在放冷水。
后来,经我那么一吼,赶紧的就用冷水冲完出来。
我问,没有热水怎么不早说。
他说,你不是说了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还有一次,也是洗澡。
考虑到儿子身高。
平时洗完澡后,我和他爸爸都把花洒放在下面的水龙头上。
那次,他进了淋浴房后,过了一会,我从卫生间门口走过,发现他一跳一跳的,在够花洒。
原来他爸爸洗完澡后,顺手把花洒放在了他跳起来也够不着的架子上。
我们只会要求孩子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忘了告诉他,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寻求爸妈的帮助。
毕竟,群贤治平文化中心提醒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有感情的、生活在尘世间、能够互相帮助的人,而不是一个独立到可以一人存活的个体。
事实上,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立到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4-
很久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说一个女孩,独立有才华,考入名牌大学,去了外地上学。
后来,他爸爸得了癌症,家里一直瞒着她。
直到快要不行了,妈妈才打电话给她。
而她,在听说爸爸生病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居然是:“爸爸生病,你应该打电话给医生,打给我干嘛?”
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女孩的冷酷无情。
但是,别忘了,孩子对待父母的方式,是父母无形中教会的。
我爱我的孩子。
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但是,我更希望他成为一个能够寻求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的有温度的人。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