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的针灸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合穴位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05例临床观察

壮医药线点灸合穴位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05例临床观察

肱 骨外 上髁 炎 ,又称肱 骨外 上髁 综合 征 ,或 “ 网球肘 ” ,多发 于 中年 。临床上 表现 为肱 骨外 上 髁 及肱桡 关节 附 近疼痛 , 其在 前臂 旋转 、腕 关节 尤 主动背伸 时 疼痛更 为 明显 ,同 时 ,沿伸 腕 肌 向下 放 射 ,握物无 力 ,手掌 向下 不能 负重 平举 。笔者 自 20 o5年 4月 ̄ 08年 4月 采用 壮 医药线 点灸 合 20 穴 位封 闭治疗 肱骨 外上 髁炎 15例 ,取 得 了显著 0 的疗 效 ,现报 告如 下 。
壮 医药线点灸合穴位 封 闭治疗肱 骨外上髁炎 15 临床 观察 0例
韦 麟
都安 5 00 370 广西 都 安 县 人 民 医院 ,广 西
【 关键 词】 :壮 医药线点灸 穴位封 闭 肱骨外上髁炎 【 中图分类号 】R 9 .;R 8 21 8 6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8 2 0 6 — 1 0 7 8 1 2 0 )1- 0 7 0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肱 骨 外 上 髁 炎 病 人 15例 ,其 中男 3 0 9 例 ,女 6 6例 。年 龄 2 ~ 8岁 ,平 均 年 龄 3 26 9岁 。
例 ( 76 %)患 者 ,总有效 率 为 10 占 .2 0 %。
4 典型 病例
黄X ,男 ,4 O岁 ,农 民 ,右 臂 长 期 提 重 物 , 肘 关 节 疼 痛半 年 加重 两 周 ,以肘 后外 侧 疼 痛 为重 , 得 热 则 舒 ,得 寒 则 重 ,提 物 时患 侧 疼 痛 加 重 ,无 法 做 投 掷 运 动 ,抗 阻 力 伸腕 时疼 痛 明显 ,肱 骨 外 上 髁 压 痛 明显 ,诊 断 为右肱 骨外 上 髁 炎 ( 网球 肘) , 患 者 曾 经 痛 点 多 次 封 闭及 针 灸 治 疗 ,效 果 不 显 , 笔 者 采 用 上 法 壮 医 药 线 点灸 1 疗 程 ,穴 位 封 闭 个 治 疗 2次 ,诸 症 消失而 愈 ,随访两 年未 复发 。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1. 中医外治方法中医外治方法包括推拿、针灸、拔罐等。

其中推拿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揉捏患处,可以改善肌肉紧张和痛觉敏感性,缓解疼痛和炎症。

针灸是将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刺激有益的生理反应,以调整身体的平衡。

拔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在患处贴上吸力罐,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2. 中医外治的疗效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对中医外治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一项针对40例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4周的针灸治疗,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推拿和常规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结果显示推拿治疗组疼痛和炎症缓解的效果更好。

中医外治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的机制研究主要涉及炎症因子、血液循环和神经调控等方面。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下降,表明针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另一项研究发现,推拿治疗能够增加患处的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还有研究发现,针灸和拔罐等中医外治方法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调节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4. 中医外治的优势和局限性中医外治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不过,中医外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治疗效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配合。

对于复杂的病例,中医外治可能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表明,中医外治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对中医外治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中医外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传统医学的针刺加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传统医学的针刺加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手法操作技巧
滚法
用手掌或指间关节在患处进行滚 动按摩,力度适中,频率均匀, 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松
弛。
揉法
用拇指或掌根在患处进行旋转揉动 ,力度柔和深透,可以促进局部气 血流通和炎症消散。
弹拨法
用拇指或食指在患处进行弹拨按摩 ,力度适中,频率快而短促,可以 刺激局部神经和肌肉,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和禁忌
治疗过程
采用针刺加手法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针刺选穴除局部阿是穴外,还增加了肘 髎、手三里等穴位。手法治疗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了关节松动术和肌肉拉伸等。
治疗效果
经过6周的治疗,患者左肘关节外侧疼痛显著缓解,活动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 高。
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一名60岁女性,因双肘关节外侧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严重就诊,诊断为重度肱 骨外上髁炎。

03 手法治疗原理及 操作技巧
手通过手法作用于局部,可以舒缓紧张 的肌肉和筋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 舒筋活络的效果。
通过手法调整关节的位置和状态,可 以改善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促进关 节的自我修复。
消肿止痛
手法治疗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和淋 巴回流,有助于消除炎症和水肿,缓 解疼痛。
髁炎。
02 03
治疗过程
采用针刺加手法治疗,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针刺选穴以局部阿是穴 为主,配合远端穴位如合谷、曲池等。手法治疗包括推拿、按摩、拔罐 等,以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治疗效果
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右肘关节外侧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改善,生活 质量提高。
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一名50岁男性,因左肘关节外侧疼痛伴活动受限就诊,诊断为中度肱骨外上髁炎 。
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情和身体状况。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劳,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伸腕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

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组织部分撕裂、损伤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持续疼痛,在前臂提物及做旋转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外上髁局部压痛明显。

【肱骨外上髁解剖】肱骨外上髁未包于关节囊内,其前外侧有一浅层压迹,为前臂伸肌总腱的起始部。

其前方上部为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起始部,下部为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指伸肌、小指伸肌腱的起始部、肱骨外上髁的下部、桡侧副韧带的起始部,并与桡侧腕短伸肌腱起始腱的纤维交织在一起。

【诊断要点】1、症状: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疼痛,向前臂和上臂反射,持物无力。

2、体征:肱骨外上髁指伸肌腱及腕伸肌腱起点处局限性压痛,局部不红肿,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通常正常,偶可显示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病案分享】2018年6月,吴某某,男,53岁,因“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半年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活动时疼痛加重,腕背伸时可诱发疼痛,未进行相关系统治疗,遂前来就诊。

查体:右肘关节外侧压痛(+),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

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肘劳-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病机:由于长期慢性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颈筋瘀阻从而“不通则痛”,造成局部疼痛或功能障碍或气血亏虚,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取穴:手三里(患侧)方义:《灵枢·终始》:“在筋守筋”原则,“岐黄针疗法”治疗以局部及邻近取穴为主,疏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

根据该病的临床主要表现,可辩证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通常发生在从事运动和重复性肩部活动的人群中。

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僵硬和力量下降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肩关节运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主要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腰肾虚弱和风湿痹证等,因此中医治疗在缓解疼痛、消肿、促进血液循环和调整身体状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内服和外用等。

其中,针灸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肩部疼痛和僵硬。

一些常用针灸穴位包括肩井穴、肩外俞穴、大椎穴、颈后穴等。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简便的治疗手段,可通过推拿和按摩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推、捏、按、拉等。

中药内服和外用也是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在环境和直接作用于局部肿痛部位,达到缓解疼痛和消肿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配方包括桑叶夏枯草汤、当归羊肉汤、芍药地黄汤等。

应该指出的是,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和疗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不同的人体内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注意锻炼和饮食习惯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验证,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

肱骨外上髁炎的针灸治疗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的针灸治疗进展
1.2 扬刺:扬刺为十二刺之一,即先在穴位正中刺一针,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刺宜浮浅,不可过深,使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叫“局部五针法”,与齐刺同属多针同刺法。杨子英[4]取天应穴、肘髎,采用扬刺法加用G8605-1型电针治疗仪,治疗100例,痊愈9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潘宁[5] 治疗78例,采用阿是穴扬刺法,并于阿是穴正中1针针柄上置艾条温灸;设对照组42例,采用针刺阿是穴、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合谷等穴。结果治疗组痊愈61例(78%),显效12例(16%),好转4例(5%),无效1例(1%);对照组痊愈20例(48%),显效8例(19%),好转9例(21%),无效5例(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别显著(P<0.01)。
2.4 水针:“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或痛点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如采用麻醉性药物(如普鲁卡因等)进行阻断性注射则称“封闭疗法”。沈武俊[20]采用小针刀式局部封闭疗法,即在病变点先剥离炎性粘连再注射药物的治法,并和传统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式局部封闭疗法组(治疗组)40例,传统局部封闭疗法组(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75%,两组比效有显著的差异(P<0.05)。宋玉文等[21]在其发现的新穴—网球肘穴(肱骨下端1/4、曲池穴上约3寸处)用当归注射液和利多卡因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针刺网球肘穴。结果:治疗组138例,治愈118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1例,治愈5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
1.4 对刺:程翠萍等[7]采用上下对刺针法为主治疗36例。患者取坐位,患肢掌心向内侧屈肘90度,前臂2/3置于桌面,肘部悬空,直刺肘髎穴,得气后在肘下部用毫针直刺小海穴,提插捻转至患者诉有针感上下贯通感,随后配合针刺外关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结果治愈27例,显效9例。

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疗效观察

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疗效观察

2012年第17期*广西北海合浦县中医院(536100)2012年6月20日收稿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085-02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疗效观察蒋文英*摘要: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取火针法疗。

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37%,优于对照组的84.38%(P <0.01)。

结论: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

关键词:火针;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准计算方法,显效为体重减轻5kg 以上,有效为体重减轻2kg 以上,无效为体重无变化[1]。

2结果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3典型病例陈某,男,8岁,2012年2月5日初诊。

诊见:患儿身高120cm ,体重35kg ,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细。

家长代诉患儿曾5岁时在祖父母看护下暴饮暴食半年后发胖,不喜运动,常疲乏无力。

否认家族肥胖史及其他相关疾病史。

诊为小儿单纯性肥胖(中度)。

辨证分型为脾虚不运。

予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取穴为:捏脊及摩腹揉脐,梁丘(双)和公孙(双),足三里(双)。

并嘱其吃饭时细嚼慢咽,每日早晚各运动30分钟。

嘱家长多鼓励患儿坚持治疗,勿急于求成。

一疗程后患儿减体重4kg ,第二疗程后减5kg ,患儿精神体力俱佳,快乐自信。

4体会中医认为小儿单纯性肥胖病因与饮食、情志、禀赋等有关,病位以脾为主,推拿以捏脊和摩腹揉脐共同健脾助运,针刺以梁丘和公孙为主穴以抑制食欲,减少摄入。

患儿多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湿浊停聚,故加足三里以健脾利湿。

其过食肥甘厚味者,湿热蕴结,炼液为痰,致痰浊內盛,故加丰隆以清热化痰。

而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必脾病及肾,脾肾阳虚,故加阴陵泉以温阳健脾。

亦有情绪郁闷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精微瘀积,气滞血瘀,故加章门以行气活血,疏肝健脾。

针灸科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针灸科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 X 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证候诊断1.瘀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痛增,夜间加重。

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辨证配穴:瘀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 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提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

每天治疗1次。

肱骨外上髁炎中西医保守治疗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西医保守治疗进展

后 、屈腕 等剧烈运动或从 事相关工作 [ 4 ] ,使经络 受伤 、淤 血 内
环状 韧带损 伤学说认 为 因病变 肘部其 桡骨小头 发育过 小, 与尺骨不对称 ,反复旋转所 引起 的局部包绕桡骨 小头的环状韧 停 、气血 不容,肘部经脉气血 不通 ,不通则痛 。 近 年来 ,随 着人 们健 康 意识 和生 活水 平 的提高 ,参 与羽 带 损 伤 。 毛 球、 网球等 运动 的人 越来 越 多,其 中大 部分 人是 没有 经过 对 本病 的认 识 还有 其它 学说 ,桡神 经分 支 受累 学说 ㈣ ; 肉芽组 织增 生 累及腱 膜 学说 【 1 】 ;肌腱 末端 囊肿 炎症 学说 【 】 。 专 业 学 习和 训 练 的 ,技 术 动 作 不规 范 ,另 外 随着 No t e b o o k 、 颈神 经根的病变 也可能是造成 肱骨外上髁 疼痛 的一个原 因 [ 1 6 l , i P h o n e 、i P a d等 掌上数码设 备的普及 ,肱骨 外上髁炎 的发病率 有逐 年增高的趋势 ,严重 者甚至影响患肢功 能。因其容易反复 解剖学研 究提示桡神经发 出分支支配肘 关节外侧 。从辣根过氧 发作 , 目前病 因病机有不 同理论 ,治疗方法颇 多 ,但要完全达 化物酶 ( HR P)逆 行踪及 电生理检查 的结果提 示肘关节外侧的 到阻断其病 变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一 次性根 治,防止 其复发 则是 困难 的 。 神经支 配或肘外侧深部感 觉支 配来 自颈 5 胸1 神经根 ,而且 以 本 文通过检索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即中国知网 ( C NK I ) 、中国生 颈 7 为主 。 物医学文献 数据库 ( C B M) 、中文科技期刊 数据库 即维普期刊 2治疗 数据库 ( V I P) 、 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 ( wF ) , 检索策 略为 ( “ 肱 2 . 1封 闭治疗 封 闭注射治疗是 目前肱骨 外上 髁炎常用的治疗手段 ,其 中 骨 外上髁炎 ”OR “ 网球肘 ” )A ND ( “ 病因 ”OR “ 治疗 ” ) 。从 目前病 因病理 的研 究进展 ,就 当前采取 的各种保守治疗手段进 又 以局部类 固醇注射治疗为 多见。在病侧肱骨外上髁局部先找 准 压痛最 明显的部位 ,常 规消毒 。药物用 1 % 普鲁卡 因2毫升 行综述 ,以期对 临床 治疗该病起到指 导作 用 。 1病因病理 ’

近五年不同针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近况

近五年不同针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近况

近五年不同针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研究近况
廖国平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4(023)002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廖国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奥斯迪康骨医院康复理疗科,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3
【相关文献】
1.电热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疗效观察 [J], 白妍; 王梅
2.针刀结合“颈肩肘同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 [J], 何庆生
3.雷火神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 [J], 陈世萍;王海梁;王敏
4.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J], 刘军;苏佰芳;孔刚;孙封峰
5."肘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 [J], 程连顺;张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ICD-10编码:M77.12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协作组制定的“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湿热内蕴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协作组制定的“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2.肱骨外上髁骨质破坏、骨感染或局部皮肤炎症、破损及对中药过敏者,不进入本路径。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肘关节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凝血酶原、血糖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通络宣痹。

(2)湿热内蕴证:清热除湿。

(3)气血亏虚证:补气补血,养血荣筋。

2.特色疗法(1)推拿(2)针灸(3)外治法(4)针刀治疗(5)局部封闭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无肱骨外上髁疼痛,肘关节旋转自如。

2.没有需要继续门诊随访治疗的合并症及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摘要】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药治疗在肱骨外上髁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常用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未来,中医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但也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治疗效果。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中西医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药治疗、病因病机、理论基础、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优势、局限性、前景展望、建议、中医药1. 引言1.1 肱骨外上髁炎的定义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周围炎症性疾病,又称为网球肘。

该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压痛和运动受限,常见于网球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和高尔夫球运动员等频繁使用上肢的运动员。

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慢性过度使用上肢臂部引起的肌腱和肌肉疲劳、损伤有关,也与体液代谢紊乱、气血失和、痰浊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主要是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寒湿痰浊等病因导致的肌经受阻、运动受限所致。

中医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疏风散寒等,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川pep、木瓜酶等。

中医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方法,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恢复肌肉和肌腱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1.2 中医药治疗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作用1. 调理气血:中医药强调肱骨外上髁炎是气滞、血瘀、瘀热等病理变化所致,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清热化瘀,可有效改善局部炎症症状,促进病变吸收消退。

2. 活血化瘀:中医药认为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主要是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疼痛,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3. 调节脏腑:肱骨外上髁炎虽然表现在肘关节附近,但中医认为是全身气血不和导致的,中药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可以从整体上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手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2例

手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2例

足 跟 痛 多 为 足 跟 部 软 组织 损伤 或骨 质 增 生 所 致 。 中医 认
重要性 , 年体弱或久病 初愈者 , 减少 站立和行走 时间 , 老 要 避 免 过 多 负 重 , 受 风 寒 , 跟 下 垫 以海 绵 垫 , 免 足部 外 伤 。 忌 足 避 [ 参 考 文 献 】
足少 阴经 一 内一 外 、 表 一 里 , 溪 与 膀 胱 经 仆 参 穴 相 配 , 一 太 又 同属 近 端 取 穴 , 疏 通 局 部 气 血 , 同维 持 足 部 的 正 常 功 能 活 能 共
[ ] 林 求 城 .中西 医 结 合 诊 疗 手 册 [ .福 州 : 建 科 学 技 术出 版 2 M] 福
社 ,9 9 2 5 1 8 :2
动 。《 光 赋 》 “ 灵 有 后跟 痛在 仆 参 求 ” 《 灸 大 成 》 “ 参 主 ;针 日 仆
治足跟痛不得履地” 《 病 穴法歌》 “ 足酸 麻补 太溪 , ;杂 云 两 仆
参 内庭 盘 根 楚 ” 大杼 属膀 胱 经 穴 , 为 骨 会 , 治 疗 一 切 骨 。 又 可 病, 与局 部 之 仆 参 穴 相 配 , 上 配 伍 , 以 疏 通 膀 胱 经 气 。 下 可
久 而 发 生 右 足跟 疼 痛 , 经休 息 后 疼 痛 减 轻 。此 后 一 行 走 过 久 ,
就 出 现 右 足跟 疼 痛 , 经任 何 治 疗 来 诊 。查 : 足 跟 部 不 红 不 未 右
肿 , 跟后部压痛 , 足 x线 拍 片 检 查 足 跟 部 骨 质 未 见 任 何 异 常 。 经 针 刺 大杼 、 溪 、 参 穴 , 穴 选 悬 钟 、 溜 、 溪 、 陵 泉 , 太 仆 配 复 太 阳 中 药熏 蒸 外 用 治 疗 1周 , 跟 部 疼 痛 基 本 消 失 , 巩 固 疗 效 继 足 为 续 治疗 3次 , 痛 完全 消 失 。 疼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的研究进展李俊毅1,孔 赏1,马虎升2 【摘 要】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常采用保守疗法治疗,中医外治法有多重优势,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途径及方法对提高本病的诊疗效率有重要意义。

综述近些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现状,并对现存治疗方法提出总结和展望,为肱骨外上髁炎诊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中药外治法;保守治疗;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9.12.020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肘外侧疼痛综合征”,是由肱骨外上髁附着肌腱及软组织慢性损伤而致,患者长期前臂旋前、屈肘,反复机械运动导致肌腱劳损,若迁延失治则出现局部粘连瘢痕形成,属于退行性、炎症性病变[1]。

本病临床表现为肘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肱骨外上髁是多个肌腱的附着点,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因此该区域容易受牵拉。

本病常发病于反复高强度作业的手工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本病属中医学“筋伤”“痹证”范畴,多由气血亏虚、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引起局部气血凝滞,筋脉受阻,病理因素为寒、瘀、湿,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优势显著,包括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外敷、中药熏洗、耳穴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等,因其费用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而应用广泛。

西药治疗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封闭注射等疗法,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中药保守治疗在本病中的优势日益凸显。

本文结合近5年的文献将肱骨外上髁炎中医外治疗法综述如下。

1 针 灸1.1 毫针刺法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多选用肘部和前臂穴位,即近处选穴,能够散瘀止痛,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消散局部瘀肿,抑制炎症反应。

依据选穴规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常用穴位为阿是穴、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肘髎、尺泽[2]。

刘国忠[3]用密集针毫针针刺法以痛点为中心直刺或斜刺20~100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针距0.3~2 cm,尽可能密集刺入,不行针,2~3 d1次,2~3次为1个疗程。

腕踝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5例临床观察

腕踝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5例临床观察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19ZSF490)。

作者简介:黄立(1986-),男,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运动医学临床研究。

E-mail:huang2005li2005@126 com通信作者:朱慧君(1988-),女,汉族,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

E-mail:roycezhu@126 com腕踝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5例临床观察黄 立 朱慧君 邓剑勇瑞金市人民医院,江西 瑞金 342500【摘 要】 目的:观察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外贴双氯芬酸钠贴;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2周后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

结果:两组治疗前VAS、Mayo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 0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应用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且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及关节局部止痛贴治疗。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腕踝针;埋针;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3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3-0106-04ClinicalObservationofWrist-ankleAcupunctureintheTreatmentof25PatientswithExternalHumeralEpicondylitisHUANGLi ZHUHuijun DENGJianyongRuijinpeople shospital,Ruijin342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ofWrist-ankleacupuncturebyimbeddinginthetreatmentofexternalhumer alepicondylitis.Methods50patientswithexternalhumeralepicondylitiswhomettheresearchcriteriawererandomlyselected.The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bytherandomnumbermethod,with25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oralcelecoxib,externalapplicationofdiclofenacsodiumforanalgesia;Theobservationgroup,Wrist-ankleacupunctureimbeddingmethodwasused.VASandMayoelbowfunctionscor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be foreand2weeksaftertreatment.ResultsVASandMayoscorebeforetreatment,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 05).VASscoresofthetwogroupswerereducedaftertreatment,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 05).TheMayoelbowjointfunctionscoreaftertreatmentwasimproved,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 05).ConclusionWrist-ankleacupuncturebyimbeddinginthetreatmentofexternalhumeralepicondylitiswaseffec tive,andbetterthanoralcelecoxibwithexternalapplicationofdiclofenacsodiumforanalgesia.Keywords:ExternalHumeralEpicondylitis;Wrist-ankleAcupuncture;ImbeddingNeedling;ClinicalEffect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因最早发现于网球运动员而得此名,后来研究发现,需要反复使用上肢活动的工作者亦常发此病。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进展

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进展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引起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肘部外侧疼痛,甚至造成臂腕功能障碍的劳损疾病[1]。

因打网球造成的患病率高,所以又叫“网球肘”。

这个病的发病缓慢,早期的患者肘部,外侧酸痛,活动首先,捏东西,拧毛巾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

在肱骨的外上髁形成了限制性的疼痛。

压痛有时会放射到下面。

严重时要把关节伸直,伸展手臂关节,或是拿筷子的动作会引起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1.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还没找到,但是有很多学者进行分析,有的说的是神经卡压,有的说环状韧带损伤,有创伤炎症的机制,伸肌腱起止点的损伤,众说纷纭。

但是目前还是认为是伸肌腱附着点损伤造成的上海,影响局部变性反应,就是伸肌腱撕裂、变性,形成瘢痕化的结构,粘粘致使形成无菌的炎症反应等[2]。

肱骨外上髁炎相当于中医记载的“肘劳”、“肘痹”,属“筋骨病”范围,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所致, 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致血不荣筋, 筋骨失养而发病。

《济生方》曰:“皆因体虚, 腠理空疏,受风夯实而成痹也。

”其发病与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风、寒、痰、湿、瘀是诱发内外环境失衡的重要因素。

2.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还有体征来对肱骨外上髁炎有一个基本的诊断,前臂伸肌紧张试验和MIlls征是比较重要的检测方法,他的优势是因为这样子不需要做辅助检查,患者就诊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节省治疗的费用。

但是如果只通过体格检查的话,误诊的几率就会比较高,这几年,高频超声波被认为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辅助检查。

在判断腱损伤程度时,磁共振成像比较好。

3.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不会危及到患者什么,但是人体在感觉到疼痛时的感觉肯定不好,会间接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患者都是想要彻底根治这个疾病,目前为止的所有治疗方式都不能从根本问题解决肱骨外上髁炎。

为此,临床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治疗方式来改变现状。

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11-30T05:48:24.25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8月15期作者:于文静陈芳[导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于文静陈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某医院康复医学科符合要求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隔姜灸+浮针)和对照组中(隔姜灸)各自30例。

在治疗前后通过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法、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观察两组病人伸肌总腱厚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肢的各项疼痛得分均下降,各项功能得分均有所提升,并且实验组疼痛减轻显著,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有显著改善,而实验组的疗效则显著好于对照组,浮针疗法结合隔姜灸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恢复有着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浮针疗法;隔姜灸;肱骨外上髁炎;疼痛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和肱桡关节滑囊炎,是一种因为前臂的伸肌起点处受到多次反复牵拉受损从而导致肘关节外上髁处疼痛,进而影响手腕功能活动和肘关节活动的一种劳损性疾病[1]。

根据肱骨外上髁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发病率高达1%~3%[2],该病往往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肢的功能活动,而且该病往往难以治愈,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

一、研究现状该病往往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肢的功能活动,而且该病往往难以治愈,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针灸、体外冲击波、电刺激、手法、局部药物及血制品注射等,中医中治疗本病有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和中成药膏等方法。

近年来,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陈霞等人研究指出,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操作简单,经济廉价,效果明确,在临床应用广泛[3]。

网球肘的成因及诊疗进展

网球肘的成因及诊疗进展

陆光平 LU Guang - ping
摘 要:“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以肘关节外侧疼痛为特征的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总腱附着 处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因网球运动员最易患此病而得名。“网球肘”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肘部隐隐的酸 痛感以及持拍击球时产生的强烈疼痛感。网球肘妨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比赛,严重者甚至影响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本文从病理特征、致病原因、致病机理、诊疗标准、诊疗措施、预防等方面对“网球肘” 这一职业病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该病的治疗、网球运动员的正确训练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网球肘;诊疗措施,预防 Abstract: Tennis elbow,the inflammation of shoulder bone outside epicondyle,is the chronic fascia inflammation of antebrachium extensor sinew adhesion position in the shoulder bone outside epicondyle,with the characteristic ache of elbow joint outside position. It is termed as “tennis elbow”due to the fact that tennis players are often subjected to this disease. The main characterization of tennis elbow is the soreness of elbow joint and intense soreness when beating tennis balls. Tennis elbow disturbs player’s daily life,training and match,even has austerely adverse effect on player’s vocation. Here,tennis elbow is detailed elucid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osogenesis,pathological mechanism,diagnosis and treat,treating measure and precaution,which may provide a clue to the treatment of tennis elbow and correct training for tennis players. Keywords: tennis elbow; diagnosis ; treatment,precaution 中图分类号:G845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 0256(2014)07 - 0118 - 4 doi:10. 3969 / j. issn. 1005 - 0256. 2014. 07. 0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毫针针刺
毫针针刺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被经常采用,由于采用的穴位不同和针刺手法各异,疗效也不一样,但通过有效针刺疗法,大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1 齐刺:齐刺法为一种较为独特的毫针刺法。即先在病变部位正中深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再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又称“三刺”。曹琚敏[1]采用齐刺结合按摩治疗4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杨志[2]采用平针齐刺法电针阿是穴,配合TDP 照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并设穴位注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67%,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舒洪文[3]采用齐刺法加红外线照射治疗81例,取阿是穴、曲池、手三里,痛点齐刺三针,曲池、手三里毫针直刺,针后局部加红外线照射。结果:治愈51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06%。
[主题词]肱骨外上髁炎/针灸疗法;综述
肱骨外上髁上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又称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综合征、肱关节外侧滑囊炎、肘外侧疼痛综合征、桡侧伸腕肌腱起点损伤等。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多见于木工、钳工、砖瓦工、网球运动员等特殊工种。本病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或涉及整个前臂,尤其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推等动作时疼痛更为剧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患者握力下降,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作伸腕抗阻时也感疼痛,密耳(Mill)氏征阳性。常见于成年男性,以右侧多见。本病针灸效果良好,今参考近10年来的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文献概述如下。
2.5 钩针:钩针因它有着不同弯曲的针头故名,能与病灶密切接触,通过推刮、弹拨、钩拉、按摩等作用使局部组组织炎性改变,挛缩拘急得以松解疏通,粘连增生得到刮除,病理状态下的组织结构获得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陈敏等[22]用钩针治疗53例,并与针刺组32例比较,钩针组以肱骨外侧压痛敏感点为施术部位,针刺组选穴为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常规针刺,经2个疗程治疗,结果钩针组治愈33例(62%),显效12例(23%),好转5例(9%),无效3例(3%),总有效率94%;针刺组治愈8例(25%),显效10例(31%),好转7例(22%),无效7例(22%),总有效率78%;治愈率和显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lt;0.01)。
1.4 对刺:程翠萍等[7]采用上下对刺针法为主治疗36例。患者取坐位,患肢掌心向内侧屈肘90度,前臂2/3置于桌面,肘部悬空,直刺肘髎穴,得气后在肘下部用毫针直刺小海穴,提插捻转至患者诉有针感上下贯通感,随后配合针刺外关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结果治愈27例,显效9例。
1.5 腹针:张海峰等[8]采用腹针治疗网球肘62例,穴位取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根据痛点位置选取滑肉门三角针刺;对照组取曲池、阿是穴(痛点)加温针,再用药饼灸2壮。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未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腹针组首次缓解率和平均治疗次数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的差异,好转率有显著的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
肱骨外上髁炎的针灸治疗进展
[摘要]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措施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针灸治疗本病的多种不同治法和疗效评价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 巨刺:巨刺又名“互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之意。《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王红娥等[6]取曲泉穴,健侧取穴,28号2寸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结果治愈24例,占80%;好转6例,占20%;有效率100%。曲泉穴为肝之合穴,肝主筋,藏血,主疏泄,刺其合穴,可以调畅经脉气血,舒筋活络利关节,从而达到“通则不痛”治疗效果。
1.2 扬刺:扬刺为十二刺之一,即先在穴位正中刺一针,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刺宜浮浅,不可过深,使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叫“局部五针法”,与齐刺同属多针同刺法。杨子英[4]取天应穴、肘髎,采用扬刺法加用G8605-1型电针治疗仪,治疗100例,痊愈9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潘宁[5] 治疗78例,采用阿是穴扬刺法,并于阿是穴正中1针针柄上置艾条温灸;设对照组42例,采用针刺阿是穴、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合谷等穴。结果治疗组痊愈61例(78%),显效12例(16%),好转4例(5%),无效1例(1%);对照组痊愈20例(48%),显效8例(19%),好转9例(21%),无效5例(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别显著(P&lt;0.01)。
2.3浮针: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针刺治疗方法。其以浮针为治疗工具,在病痛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痛点,在皮下疏松组织层行针,进针完毕疼痛减轻或消失,短时间内就迅速发挥效应。周从连[18] 采用浮针治疗43例,先在患者肱骨外上髁附近找准压痛点,在痛点周围6~8cm处找一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浮针与皮肤呈15~35度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针尖提至皮下疏松组织向痛点方向平刺,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左右摆动,使针体做扇形运动,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皮下软套管,留置24小时后拔出。结果治愈41例,占95.3%;好转2例,占4.7%;其中1次治愈者28例,2~4次治愈者13例。谢朝晖等[19]采用浮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62例,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率比较差异显著(P&lt;0.05)。
3 温灸疗法
温灸疗法在本病治疗中被广泛运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崔联民等[26]采用艾灸加外敷药物治疗50例,穴位取曲池、外关。取两支艾条同时点燃,一支温灸曲池穴,一支温灸外关穴,均同侧取穴。取中华跌打丸1丸用40%酒精调成糊状,敷在患侧肱骨外上髁上。结果经治1周治愈38例,10天后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李桂玲[27]采用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例 ,通过在局部施以隔姜灸法,直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作用,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取得较好的疗效。赵桂兰等[28]采用温针灸治疗50例,取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疼痛放射到肘内侧者加尺泽、少海,结果痊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李景进等[29]按压肘痛穴(定位于曲池穴与手三里之间,指总伸肌腱与肱桡肌腱之间),同时让病人自主行握拳活动,持续10分钟后放松,用毫针刺入得气后针尾加2cm长条艾灸。待艾条燃尽后起针,结果收到显著治疗效果。
2 特殊针刺
特殊针刺疗法在肱骨外上髁炎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许多久治不愈,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通过这些特殊针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1 小针刀: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铍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毛根永[12]用小针刀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43例采用局部封闭结合TDP辐射治疗,通过观察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樊粤光等[13]用小针刀疏通剥离疗法,配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50m
2.4 水针:“水针”又称“穴位注
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或痛点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如采用麻醉性药物(如普鲁卡因等)进行阻断性注射则称“封闭疗法”。沈武俊[20]采用小针刀式局部封闭疗法,即在病变点先剥离炎性粘连再注射药物的治法,并和传统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式局部封闭疗法组(治疗组)40例,传统局部封闭疗法组(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75%,两组比效有显著的差异(P&lt;0.05)。宋玉文等[21]在其发现的新穴—网球肘穴(肱骨下端1/4、曲池穴上约3寸处)用当归注射液和利多卡因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针刺网球肘穴。结果:治疗组138例,治愈118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1例,治愈5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
2.6 其它:原国成等[23]运用眼科尖刀(白内障刀)闭合性松解,治疗58例,治愈52例(90.0%),好转例2例(3.4%),无效4例(6.6%)。施锋等[24]采用粗银针围刺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处常规消毒,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痛点及其周围分别做皮内注射,形成直径0.5cm皮丘,将IV号银质针分别刺入皮丘,以痛点为中心,行直刺、斜刺,针距为0.5~1.0cm,一般10根左右。每根针尾套装一直径约1.5cm艾绒卷并点燃,待艾火熄灭自然冷却后起针,按压3分钟敷无菌纱布,一般治疗1次即可。结果治疗51例,治愈4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郭元琦等[25]采用羊肠线埋线治疗,取肱骨外上髁与曲池连线中点之压痛点、手三里为埋线点,埋线后涂以碘伏并TDP灯照射10分钟。针刺组取患侧压痛点、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配合TDP局部照射。两组均治40例,结果埋线组治愈34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针刺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愈
g、维生素B12500mg及川芎嗪40mg,共治疗104例。结果痊愈32例,好转72例,总有效率100%。王琪等[14]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方法是将3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97例,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对照Ⅰ组72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对照Ⅱ组123例,采用小针刀治疗。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2%、95.9%;对照Ⅰ组分别为48.6%、93.1%;对照Ⅱ组分别为78.9%、94.3%。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Ⅰ、Ⅱ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Ⅰ、Ⅱ组。复发率治疗组为3.7%,对照Ⅰ组为20.0%,对照Ⅱ组为5.2%,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
2.2 火针:是将毫针在火上烧红后刺入穴位或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历史悠久,早在《灵枢·经筋》篇就有记载“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顾生平[15]使用火针治疗120例,要求火针治疗时烧针须通红,切以“准”、“快”为原则,结果经1~2个疗程(6~12次)的治疗,痊愈92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周贤华[16]采用火针治疗31例,并随机设毫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毫针对症针刺,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lt;0 .0 5 ) ,治疗组疗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黄石玺[17]采用改良火针治疗30例,取穴:阿是穴(肱骨外上髁最痛处周围1~2cm)。用直径0.34mm、1寸长毫针3~5枚,在火焰上烧至通红,迅速刺入,深度0.2~0.5cm,不留针,在其周围同法连续进针3~5下。对照组26例,取穴:阿是穴(加灸)、曲池、手三里;针刺,以患者感觉酸胀(或胀痛)为度,留针30分钟。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5、8例(P&lt;0.01),有效4、13例,无效1、5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