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3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5542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f.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理解物理课程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和力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受力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施加在不同物体上。
5. 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章声学1. 声的特性: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受。
2. 声音的参数:频率、振幅、波长等。
3. 声音的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回声和多次回声的原理。
5. 声音的利用:如声纳、听诊器等。
必修二第三章光学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镜面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偏离原路线。
5. 精密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等。
第四章电学1. 电荷与电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电场。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阻和电路图的基本元素。
3. 电阻和导体的特性:导线、电阻的材料和形状对电流的影响。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并联与串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性质。
必修三第五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物体的热学性质:热膨胀、比热容等特性。
3. 热传导:不同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4.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吸收、辐射和传播的特性。
5. 热功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热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光学1.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现象。
3.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原子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
4. 半导体和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和光电特性。
5.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的利用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物理高二选修一到三知识点
![物理高二选修一到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33dd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b.png)
物理高二选修一到三知识点选修一:力学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接触力、电磁力和重力等。
2.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作用力。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公式为F = G * (m1 * m2) / r^2 ,其中 G 是引力常量。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的合成可用向量相加的方法进行,分解则是将力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
选修二: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是物质固有属性,有正负之分,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影响区域,描述了电荷对其他电荷施加的力。
2.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电场强度是单位正电荷在某一点上的受力大小,可通过公式E = F / q 计算。
- 电势差是单位正电荷沿电场内某一路径移动所做的功,可通过公式 V = W / q 计算。
3. 电容和电容器- 电容是指电容器中储存电荷的能力,单位为法拉(F)。
- 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之间夹有绝缘介质组成,常见的有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
4. 电流和电阻-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
-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选修三:热学1. 热传导和热对流-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传向低温区的过程,常见的有导热。
-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不断对流运动传递的过程,常见的有对流换热。
2. 热辐射- 热辐射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射出的电磁波,不需要介质传递。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它指出热量与功是能量的两种形式。
4. 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量度,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05a6bb336c1eb91b375d6a.png)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高一物理(1-3章)知识点总结以及易错题总结
![高一物理(1-3章)知识点总结以及易错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79de1231126edb6f1a1094.png)
高一物理(1-3章)复习一、 力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都是不存在的)(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f f 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的作用效果: a. 使物体发生形变,b.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也能运动)。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1. 重力(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同时地球也是受力物体)大小: G=mg 方向: 竖直向下实质: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由于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的缘故,重力只是外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除南北两极外,重力大小不等于引力大小除南北两极和赤道一周外,重力的方向也不指向地心。
(B)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 →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小(变化万分之一)。
八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a62c0b83c4bb4cf7ecd144.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Km; m(dm, cm); mm; μm; nm。
(各单位之间是103进制,(m与dm、cm、mm之间是10进制除外)。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零刻线磨损的应从其它刻度线量起)。
(2)测量时视线应与所测量位置相平。
4、刻度尺读数的方法:可读的数值+ 估计值= 记录的数字。
5、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秒(s),其它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 = 60 min; 1min = 60s .6、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7、减少误差的方法有:(1)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8、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测量的错误可以消除,误差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9、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0、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11、月亮在云层中穿行,参照物是云。
12、速度单位的换算:(1)1m/s = 3.6km/h ; (2) 10m/s = 36km/h ; (3) 5 m/s = 18km/h ; (4) 15m/s = 54km/h ; (5) 2 m/s = 7.2km/h ; (6) 20m/s = 72km/h ;1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d4e6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b.png)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高一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f3b8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4.png)
高一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宇宙运行规律的核心学科。
高一物理一到三章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后续的学习内容和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力的作用与分解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大小和方向,单位是牛顿。
在物理中,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和弹力;非接触力是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和电磁力。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形状。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求解,即将力分解为沿着不同方向的力。
二、力的合成与平衡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将这些力按照大小和方向进行合成,得到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矢量和,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合成也可以应用于平衡问题。
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通过平衡条件,可以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确定未知的受力或力臂的数值。
三、质量与重力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的物理量,它表示物体对力的抵抗程度。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质量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与外力无关。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是质量和地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计算得到,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四、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通过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求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各种物理量。
例如,当已知速度和时间时,可以计算出位移;当已知位移和时间时,可以计算出速度。
五、力与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进行求解。
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这个关系,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或物体的质量。
高一物理知识点1到3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1到3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803b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e.png)
高一物理知识点1到3章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
在高一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的轨迹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物体沿着弯曲的轨迹运动,例如圆周运动。
1.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可以使物体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1.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三个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ma,其中 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二章:动能和动量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动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1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2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根据动量定理,闭合系统中的总动量是守恒的。
2.3 碰撞碰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碰撞可以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动能守恒;在非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动能有损失。
第三章:振动和波动第三章介绍了振动和波动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1 振动振动是物体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振动的周期是完成一个完整运动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次数,振幅是振动的最大位移。
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e312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5.png)
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一. 物理一知识点1. 运动与力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运动,例如物体的平移、旋转等。
弹力:物体由于受到弹簧或弹性介质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大小与形变成正比。
受力分析:根据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学量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用箭头表示,大小等于起点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为直线的方向。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可分为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合力作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 物理二知识点1. 动能与功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机械动能和热能等。
功: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做的功,公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
2. 动量与冲量动量: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是矢量量。
冲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时间上的积分,公式为冲量 = 力×时间。
3. 万有引力与力矩万有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力矩:力对物体的旋转效果,公式为力矩 = 力 ×力臂。
三. 物理三知识点1. 静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由电荷引起的力场,具有正负两种性质。
电势:表示电场中一点的能量状态,电势的单位为伏特(V)。
2. 电流与电阻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公式为电流 = 电荷 / 时间。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3. 电路与电功率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回路。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转化的速率,公式为电功率 = 电流 ×电压。
以上为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三章)(可能是最全的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三章)(可能是最全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fc0ab8b0717fd5360cdc1e.png)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以视为质点
B.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时,不能将其看成质点
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D.研究“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的轨迹时,可以把“嫦娥二号”卫星视为质点
★★★2.时刻 时间间隔
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节课 40 min 指的是时间
A.三者路程相等
B.三者位移相等
C.B 物体一直加速到达 x0 处
D.C 物体一直匀速到达 x0 处
★★★★❹ v-t 图像
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4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第 1s 内和第 6s 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 1s 内和第 6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 6s 内的位移大于第 2s 内的位移
第二章:
★★★★★5.四个基本公式
❶ v=v0+at.
❷ x=v0t+12at2
❸ v2-v02=2ax
❹ x=2t *(v0+v)= v *t
★★★★★6.三个基本推导式(无论 v0 是否为 0 都适用)
v ❶等时间间隔问题
Δx=x2-x1=aT2.
❷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
t=
2
v
=v0+2 v.
★★★★★10.摩擦力
❶产生条件
❷静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
❸方向
❹是否存在摩擦力
❺易考: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以及有无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正方体物块 A 和 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以水平力 F 拉 B,而两物块均保持静止,则下列 判断不.正.确.的是( ) A.B 除受到力 F 外,还受 4 个力 B.A 和 B 之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C.B 与桌面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D.若撤去外力 F,则 A 和 B 之间,B 与水平面之间都不存在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8b1b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6.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一、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性质。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表示为F=ma。
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必然对它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两个力的合力等于零,则称这两个力构成力的平衡,能分解成两个相互抵消的分力。
4.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运动。
平衡:物体上受到的合力为零,不具有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上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但加速度为零。
加速度运动:物体上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且具有加速度。
5. 力的图示法通过绘制力的矢量图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 力的分类输入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二、运动学部分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直线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进行描述。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4.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5. 匀速直线运动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6. 加速度运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速度发生变化,称为加速度运动。
三、能量部分1. 功与能量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态、运动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与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3. 功与能量的转化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 牛顿定律与功率牛顿定律描述了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5.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aa9a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2.png)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掌
握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 运动的描述: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掌握如何选择参照物描述物
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的快慢:掌握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利用速度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4. 测量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用刻度尺和停表测
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
的传播需要介质,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知道影响音调、
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声的利用: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掌握超声波和次声
波的应用。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
1. 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熔化和凝固: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3. 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
4. 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1e93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1.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一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的门槛,通过学习必修一的各章知识点,学生将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所了解。
本文将逐一介绍每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内容。
1. 第一章:力和运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运动的描写。
力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原因,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或者改变形状。
而运动则可以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此外,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重力等概念也是本章重点内容。
2.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说明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和反作用力的产生。
这些定律经常应用于力的分析、物体的平衡以及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3. 第三章:机械能第三章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运用。
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是指物体的运动能力,而势能则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产生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转化等问题。
4. 第四章:作用和反作用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作用和反作用的概念和运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概念体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通过分析物体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力,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力学问题。
本章还涉及平衡条件、斜面运动、速度比较等内容。
5. 第五章:万有引力第五章介绍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和运用。
牛顿通过研究行星运动,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按照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广泛应用于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轨道计算等领域。
此外,本章还包括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地球引力加速度等内容。
通过对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对力和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机械能、作用和反作用、万有引力等重要概念有所掌握。
物理1——3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物理1——3章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848ad06f1aff00bed51ea4.png)
物理1——3章知识点复习提纲记忆、举例类知识点:1、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是_____的。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
速度的定义公式是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与时间成______。
4、1h=_____min=______s;1km=_______m;1m=_______mm=________nm5、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15℃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一般的,声音在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6、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影响因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7、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我们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需要_____热,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叫凝固,需要_____热,例如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汽化,需要___热。
汽化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液化,需要____热,液化的方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高一物理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二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2450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0.png)
高一物理第一二三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在高一物理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有大小和方向。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产生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力)。
-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 可以利用三角法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4.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第二章:运动的描写与测量第二章主要学习了对物体运动进行描写和测量的方法及相关知识。
1. 位移与位移矢量-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直线距离。
- 位移矢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2. 速度与速度矢量-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除以时间。
- 速度矢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3. 加速度与加速度矢量- 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改变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 加速度矢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4.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若物体匀速运动,则速度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 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速度和位移的方向相反。
第三章:力与运动第三章主要学习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力的性质对运动的影响。
1.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为一对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前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滑动时的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1-3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1-3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9ca23852ea551810a687bc.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九年级物理1到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到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6cf2d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b.png)
九年级物理1到三章知识点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许多关于力、电和光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九年级物理的1到三章的知识点。
一、第一章:力的作用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和形状。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1N等于1千克物体受到的力能将其加速1米/秒²。
3. 力的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位移、加速度或变形。
4. 弹簧弹力: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簧弹力,它遵循胡克定律。
5. 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6.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物体的力。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7. 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沿斜面滑动时,分解斜面的重力和垂直重力可以计算沿斜面的加速度。
8.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将继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9.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10.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施加在物体上的力都会有对等大小的作用力,且方向相反。
二、第二章:电的概念与电路基本知识1. 电的概念:电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它涉及带电粒子的运动。
2. 常见的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负电荷与正电荷之间相互吸引,而相同的电荷相互排斥。
3. 电流: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速率,单位是安培(A)。
4. 电路的构成:电路由导体、电源和负载组成。
导体是电流的路径,电源提供电流,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设备。
5.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电压相同;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流,电压分配。
6. 电阻:电阻是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8. 电功率:电功率是电能转化的速率,单位是瓦特(W),可以表示为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a5b94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e.png)
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知识点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
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了物理这门学科,一到三章也成为了初中物理学习的
重中之重,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
一、力的概念与测量
1. 机械力的概念
机械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接触力和重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常用的力的测量仪器有弹簧测力计、量程表、
秤等。
3. 力的合成
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其效果等于所有力的合成。
多个力
可用“三角形法”和“平行四边形法”来求和。
4. 力的分解
单个力可分解为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垂直力和平行于物体表面的水平力。
二、质量和密度
1. 质量的概念和测量
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量叫做质量,其单位是千克,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天平、电子秤等。
2. 密度的概念和测量
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叫做密度,其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常用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三、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的概念和测量
物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其单位是米/秒。
常用的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2. 加速度的概念和测量
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叫做加速度,常用的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变化量。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一到三章的知识点,学好了这些知识,将会对学生未来的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要注意掌握好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安全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概念,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规律。
高一物理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高一物理一到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eb0b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4.png)
高一物理一到三单元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是常见的力的分类。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多个力的合力等于分力的矢量和。
- 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
3.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称为惯性定律。
4.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F=ma,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形成力的作用对。
二、力的作用力,功和能量1. 功和动能- 功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动能是物体运动的能力,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 功和功率- 功是力对物体进行的作用量,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功。
- 功率等于力的大小乘以速度。
4. 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斜面等是简单机械。
- 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运动规律1.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2. 合成运动- 多个运动独立同时进行时,它们的位移可以独立叠加。
3. 受力分析-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加速度。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结合物体的质量和外力的大小,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5. 自由落体-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是恒定的。
- 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这些是高一物理一到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对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填空复习之第一章《声现象》
1.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提出问题、、、
、、、。
2.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请举一例证明该规律:。
3.把叫声源,体、体和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4.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我们会发现,若再使瓶内充满空气,又会发现,这个现象说明
5.声音是一种波,叫做。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气v液v固。
6.声音具有能量,叫做声能,试举一例声能的应用,
7.用声呐(可以或不可以)测量地月距离,因为,而用可以测量。
8.声音的叫响度。
响度跟有关,越大,响度越大;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
和有关;响度的单位是,超过的声音影响会影响人的工作和学习,超过的声音会影响人的休息,超过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9.声音的叫音调。
音调与有关。
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单位是。
10.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和有关,弦越越越,弦的音调越高。
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是通过改变来改变音调的。
演奏管乐器时,通过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从而也改变了音调。
11.管乐器的音调与有关,越短,音调越高。
12.敲击装水的玻璃杯,水越多,音调越;吹奏敲击装水的玻璃杯,水越多,音调越;13.判断下列关于声音的词语,是声音的哪个特征:低声细语:脆如银铃:悦耳动听:声纹锁:请你说话声音高些:这首歌音太高:
14.物理学角度看,噪声的波形是,乐音的波形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响度的单位是,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为,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16.下列措施是从哪方面控制噪声的:
(1)高速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2)进入市区,禁止鸣号;
(3)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4)摩托车上装了消音器
17.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至,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18.频率大于的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和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超声波测速的原理是。
19.率小于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得,很容易饶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地震、核爆炸、火箭发射所产生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
次声波可以预报,检测。
知识点填空复习之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表示单位是;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作为0℃,以的温度作为100℃。
3、使用温度计时,①首先估计被测液体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然后观察温度计的和,
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体,③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接触。
视线要与;
4、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测量范围(量程)为。
人体正常的体温是。
体温计结构上的特点有:
(二)汽化和液化
1、叫汽化,需要(吸热or放热)。
汽化的方式有和。
2、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3、水沸腾实验,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温度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
可见沸腾需要。
液体沸腾条件①②。
4、叫液化,需要。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三)熔化和凝固
1、叫熔化,需要;叫凝固,需要
2、固体有两类,它们区别是晶体有,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⑴,⑵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或不相同),温度为0℃的水,有可能是_ ___态,______态或______。
3、利用冰可以保鲜和降温,原因是。
北方菜窖里放几桶水,原因是水凝固会。
4、质量相同的零摄氏度水和冰使物体冷却,效果好,原因是。
5、钢水变成钢锭是过程,这个过程要热,温度(变或不变)。
(四)升华和凝华:
1、叫升华;需要(吸热或放热);叫凝华,需要
2、干冰进入云层,就会,使空气温度(升高或下降),于是空中的水蒸气便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其它填物态变化)
3、雪后寒的原因是。
(五)水循环
1、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的转移。
物体吸热,能量(增加或减少),放热,能量。
2、(1)酒放在瓶子里逐渐减少(2)冰雪消融 (3)冬天,窗上的冰花。
(填物态变化)
3、开水倒入杯中,杯口冒"白气"、夏天剥开冰棍纸时也要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现象,但前者的"白气"是先______后_____形成的,后者的"白气"是___________形成的。
把烧红的铁棒浸入冷水中淬火,会发出"吱吱"声,并在水面上冒"白气",这是因水先后又________的结果。
常见的露,雾是_______现象,霜是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_____现象,运输中使食品降温,常用干冰的_______现象来吸热.用久后的灯泡内壁上会发黑,这是因钨丝先后形成的.。
(填物态变化)
知识点填空复习之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及 人眼看不见的光
1、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 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 的直线表示光的 和
(模型法)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利用了 的道理。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沿直线传播,遇到 的物体便在身后出现了影子。
③月食:当 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时。
日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 ,在2的位置看到 ,在3的位置看到 。
④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无关 ,像是 立的 像。
像放大缩小不一定,取决于 和 。
5、光速:不同介质中光速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大约为C= m/s= km/s 。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选用两根相同蜡烛或者棋子的目的: (2)茶色玻璃板的作用:
(3)如果玻璃板未能竖直放置会造成 :
(4)实验是在较亮还是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比较好:
5、球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