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6(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第3课_《_宋明理学》课件(新人教必修3)

第3课_《_宋明理学》课件(新人教必修3)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 么是"不备" 要么是"不明" 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 一步了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 展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 展演变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重挑 依然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 战,依然有所发展;②隋唐时期 进入更辉煌 的时期;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 的时期;③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 走向成熟; 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 心学" 走向成熟;④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 心学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 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 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礼 的思想,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唐朝:统治者(李姓,初期以信奉道教为主)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
上佛强儒弱,故韩愈提倡复兴儒学,以强固儒家的正 统地位,但他未找到正确途径,企图通过排斥佛老来 扶树儒学,这与他自幼受儒家熏陶,对佛教陌生有关, 表现了儒佛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柳宗元主张儒佛融合, 存其异而求其同,他对佛学和百家有深厚学识。身处 逆境之后,更以佛学为精神依托,不赞成韩愈排佛, 并探索儒佛会通的途径,为儒学通过吸收佛学而发展 的新出路,提供了启示,代表了儒学和中国文化前进 的主流,但他未能形成专论予以说明。李翱避免了韩 柳各自的不足,创造性地从哲学理论上援佛入儒,创 造性地从哲学理论上援佛入儒,……他们三人各从不 同的角度,为宋代理学的兴起,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 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 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 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 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 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 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 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 民的一种精神工具。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其道则一而已。小 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 理。”(《小学集解》)
“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 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 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之道。”(《大学章句序》)
5、程朱理学思想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2、隋唐时期 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隋唐时期三教并行的原因
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 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 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 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3.主要思想:
二 哲学观 (核心) 伦理观 程 朱 熹 天理 ”是宇宙万 “_____ 物的本原,主张先有 理后有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三纲五常 是人 天理就是_________, 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 强调“___________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 ___________, 学之真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
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
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 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四 通处。 ——《二程遗书》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心外无物 ①哲学观:宣扬“_________”“心外无理”。 致良知 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文化教育 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_ 了深远影响。
【易错辨析】三教合一≠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 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一、判断正误 1.为应对佛教、道教对儒学的挑战,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 提示: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 ,率先提出复兴
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天体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 教科书。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色,直到江户时代,一直是重要的统 治工具。
资料卡:日本的 旧文明皆由中国 传入,五十年前 维新诸豪杰,沉 醉于中国哲学大 家王阳明的‘知 行合一’说。
第7页,共18页。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资料卡: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 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 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守仁的“阳明心 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 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 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 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 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 (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1)思想:魏晋以来,儒学面临佛教和道教挑战,出现危机。
(2)政治:国家分裂与战乱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北宋重
文轻武,形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控制。
“格物致知”
二程 后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道德联系起来
理本论一派,以程朱为代表;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 “存天理,灭 “格物致知” 资料卡: 学者指出:“随着封建秩序的巩固,对学术的社会需要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学,尤其是朱子学作为从伦理上维护封建社会
第8页,共18页。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心”是宇宙万物本原, 将人心与伦 穷理只需反省
陆九渊 “心”即“理”。(宇宙即 理道德想联 内心(发明本
(主唯)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系
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就是 致良知、知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性这自就足是著,向名之的求“理龙于场事悟物道误”也。”王 理。认,不为存“在成于圣外的部道事德物法”则,王、存原在守仁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2.明朝: ⑴代表: 王阳。明
针对“格物致知”
⑵思想:
①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 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
②提出“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学说
疑难解惑 “致良知”
含义:“致”就是达到; “良知” 即本 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 。 “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
第三幕:寻理学之果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 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 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 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 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问题探究三: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 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疑难解惑
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支 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强调自我主动,鼓 励奋发立志。
史料再现: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知识小结
陆 内容 王 心 学
影响
三 陆王心学
①哲学观:“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②方法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 “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
魏晋南北朝 佛教 、 1 .背景: __________ 时期开始,儒学面临 ________ 道教迅速传播的挑战。 2 .含义:以儒学为主,儒学、佛教、道教思想彼此 融合。 温馨指引:三教合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 化和儒学的包容性。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2.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提示: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理”是世界万物的 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要 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其基本特 点是把“天理”和“人欲”相对立,把儒学哲学化、理 性化、思辨化。
栏 目 链 接
三、陆王心学
答案:D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 家思想的权威性产生怀疑;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 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栏 目 链 接
二、程朱理学
理 1 . 理 学 的 概 念 : 以 ________ 为核心,融合了 ________ 佛道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的新儒学体系。
栏 目 链 接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现迁移能力。根据信息 “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说明材料强调通 过观察体会的作用,这与程朱理学主张的格物致知一致, 故选C项。 答案:C
二、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方法点拨: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是儒家思想 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自我完善,因此,评价宋明理学的历 史影响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从肯定积极作用 和指明消极作用,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共38张PPT)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宋明理学?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课堂活动2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
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
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死后不久,成为 “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 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 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学 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 方哲学。
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 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他于 1148年中进士, 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等职。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 年),立于朝者四十日” ,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 十年)在福建讲学。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理多学,的然方后法脱论然自有贯 通处。怎么才能通达 一事“不理穷,”则?阙了一事道 理 一; 物不—格格,物则致阙知了一。物道理。
程颐像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
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 (2)“存天理,灭人欲”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三、影响
材 消料极一::①用饿三死纲事五小常,维失系节封事建大专。制—统—治(。宋)程颐
材料二:②天束理缚存了则人人们欲的亡思,想人(欲尊胜卑则等天级理观灭念。、重男轻
女、重礼轻法等)。
——(宋)朱熹
材 不人料利死三于于:中③法国上封,的以建犹近理社有代责会怜化其后之。下期者,,,而阻死在碍于下了理之近,罪代其,自谁人然怜人科之不学?胜的…指发…数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二、派别
2、陆王心学
(2)明中期““致王阳”明就”是主张达:到; “良知” 材料一:万事即万本物心之,理不是外人于所吾心固。有物的理善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性理,,就无是物理“矣理。”“心。外无“物致”良“心外无 理”。 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深入认识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8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8张PPT)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
图1
图2
陆王心学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阳明 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 问王阳明。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 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 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 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 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 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 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请思考:这类浸润了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 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 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 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 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 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 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 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 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 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 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 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程朱理学
阅读课本P.13,归纳程朱理学的 主要思想。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 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 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 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共6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共65张PPT)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创立者):
⑴代表:陆九渊 。
⑵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
①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 就得天理。
针对“格物致知”
阳明格竹
王守仁一开始 对格物致知深信不 疑。有一次,王守 仁在院中面对翠竹, 想格出理来,可他 穷格了七天七夜也 没有得到其理, 反 而大病一场。从此, 他就开始怀疑程朱 理学,并在流放贵 州时“顿悟”。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派的 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孟 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易错提示: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 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虽然发生 动摇,但并未失去。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
传播。
2.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优质PPT课件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 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 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 ①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本原,提出
“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即是真理” 。
• ②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 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 ⑴背景: • ①明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危机;②继承发
理”。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第十三页,共47页。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把握“理”?
格物致知
第十四页,共47页。
(3)二程的观点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第二页,共47页。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 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 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 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 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
向戏剧性的高潮。
第三页,共47页。
• 根据上述史料,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理 学




流陆
派王














第二十页,共47页。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世界” 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材,料在二当时引风吹起旗强动烈,的一反位响僧并人深说是旗 动刻,影另响一了后位世说的是思风想动体,系陆。九渊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 旗动,是仁者心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共1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共16张PPT)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5:44:4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第3课 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 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2)朱熹的主要主张: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 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 欲”。(性本善,习相远)
(3)认识论方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影响:
A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B 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
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见资料:深度拓展一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地 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道德约束: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和谐意识:
忧患意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消极:
A实质,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和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B用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压抑人们思想行为,“存天理,灭人 欲”为统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提供了依据 C其带来的等级尊卑、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观 念长期影响后世 3、 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 粗存精,去伪存真。
③认识论方面,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 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 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 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 人死于法, 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后世六七百 材料一: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材料一 :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犹有怜之者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 ②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 材料二: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材料二: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欲求 ──鲁迅 鲁迅 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 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重礼轻法的观 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应该加以屏弃。 念、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应该加以屏弃。 积极影响:
科 学 或 可 取 的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宋明理 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 学和不正确的?
宋明理学 有和 的和 , 和 的 宋明理学 有 , 传统的 宋明理学 和 的 宋明理学 和 作 和 , 种 取, 取,为理 的 , 不
B
B.明朝以后,程朱理学成为久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明朝以后, 明朝以后 C.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 朱熹编著的《 朱熹编著的 四书章句集注》 科书 D.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 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一、背景 二、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程 颢 程 朱 颐 熹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陆 九 渊
南宋人
王 悥 明
宋人
南宋人 理学
明 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一、背景 二、代表人物 三、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程朱理学 、 主要思想观点 万物的本原(世界观) 万物的本原(世界观) 求理的方法(认识论) 求理的方法(认识论)
不同点: 不同点:
(2)把握“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把握 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 把握“ 陆王心学提出, 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 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 圣贤。 圣贤。
观察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 。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D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背景: 一、背景:
1、佛教、道教 盛行 , 儒学发展受到 挑战 , 出现 危机 。 、佛教、 合一 ”和“三教 并行 2、出现“三教 、出现“ ”现 象 三教合一”的理解,正确的是( △对“三教合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道教和儒学融合到佛教之中,道教和儒学消亡 道教和儒学融合到佛教之中, 道教和儒学融合到佛教之中 B.佛教和儒学融合到道教之中,佛教和儒学消亡 佛教和儒学融合到道教之中, 佛教和儒学融合到道教之中 C.“三教合为儒”,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 “三教合为儒” 以儒学为主, 的理论, 的理论,佛教和道教依然存在 D.佛教和道教融合到儒学之中,佛教和道教消亡 佛教和道教融合到儒学之中, 佛教和道教融合到儒学之中
天理, “ 人伦 者, 天理也”格物致知 天理也” 二程 父子君臣 , 天下之定理” 天下之定理” ——探究 万物 , 得到理 “ 探究 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 朱熹 “存 天理 ,灭 人欲 ” 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等 目的在于 明道德之善
阅读“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回答“ △阅读“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回答“学思之 窗”提出的思考题: 提出的思考题:
程朱理学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官方哲学。 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 教科书。 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 (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 学”。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 护封建统治秩序, 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 作)
共同点:
影响: 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起了积极影响。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外在 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 内在的 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 心是“理”。
C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背景: 一、背景:
1、佛教、道教 盛行 , 儒学发展受到 挑战 , 出 、佛教、 现 危机 。 2、出现“三教 、出现“ 合一 ”和“三教 并行 ”现 象 3、儒家学者试图复兴 儒学 、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是(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是( ) A.韩愈 B.程颢 C.程颐 D.朱熹 韩愈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王心学影响:
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 明朝中期以后, 传播; 传播; 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 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礼 的思想,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A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必要性: ⑴必要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②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统; 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统;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小结: 小结:
宋明理学的影响:
理学一改前代学术思想研究的墨守成规, ( 1)理学一改前代学术思想研究的墨守成规,从个人的身心 修养来体现儒家学说的义理, 修养来体现儒家学说的义理,丰富了儒学的学术内容和文化 底蕴,使儒家思想重新占据正统的地位。 底蕴,使儒家思想重新占据正统的地位。 朱熹的学说在元朝以后成为儒学正宗,所编《 ( 2)朱熹的学说在元朝以后成为儒学正宗,所编《四书集 更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及标准, 注》,更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及标准,影响深远 理学提倡个人修养,讲求纲常伦理,提倡忠孝节义, ( 3)理学提倡个人修养,讲求纲常伦理,提倡忠孝节义,扭 唐末五代以来混乱的社会风气, 转了 唐末五代以来混乱的社会风气,推进了重视道德的社 会新风尚, 会新风尚,对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理学过分强调内心修养,导致很多士人空谈心性, ( 4)理学过分强调内心修养,导致很多士人空谈心性,回避 实务。而提倡的纲常伦理对社会发展也有着严重的束缚, 实务。而提倡的纲常伦理对社会发展也有着严重的束缚,尤 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 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更抑制了人们追求自由的 向往,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 向往,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
启发:学习也应该一个知识一个知识地把握, 启发:学习也应该一个知识一个知识地把握,
日积月累,融会贯通。 日积月累,融会贯通。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一、背景 二、代表人物 三、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程朱理学 、 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对宋明理学应 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应持何态度 ?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材料四: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 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 ; 材料四: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 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注重气节、品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注重气节、品德; 批判、继承、改造; 批判、继承、改造; (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诗说的是士大夫和知识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分子的使命要为真理,为学术,为天下担起重担。) 分子的使命要为真理,为学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为天下担起重担。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一、背景 二、代表人物 三、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程朱理学 、 2、陆王心学 、 主要思想观点 万物的本原(世界观) 求理的方法(认识论) 万物的本原(世界观) 求理的方法(认识论) 是本原, 陆九渊 心 是本原 心 就是理 反省 内心 , 不必 外求 王阳明 心外无 物 , 心外无 理 致 良知 , 知行 合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列举宋明理学的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南陵中学
张雁制作
2011年9月20日
一、背景: 背景: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读下面的诗: △读下面的诗: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