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保藏历史_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_孔维丽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菌种是主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食用菌生产首要的生产资料。
一个优良的菌种被选育出来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才不至于降低生产性能,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
因此,菌种保藏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菌种保藏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
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1、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
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
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
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
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保藏。
2、液体石蜡保藏法。
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
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养2-3天,证明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
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保藏的斜面试管中。
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保藏。
保藏时间在一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3、沙土管保藏法。
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流水的pH达到中性,烘干备用。
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呈中性,沉淀后弃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及未来展望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及未来展望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在经济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并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的改进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综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菌种培养技术的改进1. 培养基配方优化菌种的培养基是菌种培养的基础,培养基的配方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菌种的生长繁殖和产量。
传统菌种培养中常用的基础培养基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米糠培养基等,但这些基础培养基的成分比例存在不足之处。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菌种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培养基的配方,通过添加特定营养成分或调整比例,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培养条件的优化除了培养基的优化,培养条件的调控对菌种的生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菌种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通过改进培养环境,如利用温室技术调控温度和湿度、利用LED光源进行光照调节等,可以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3.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菌种的分离和筛选是培养菌种的前提和基础。
传统的分离和筛选方法往往耗时且效率低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分离和筛选菌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如利用PCR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菌种分类和筛选等,能够大幅提高分离和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菌种保存技术的改进1. 冷冻保存技术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技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下保存,能够有效地降低菌种的新陈代谢率,延长其保存时间。
随着低温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实现极低温度下的菌种保存,如液氮冷冻技术、超低温冷冻技术等。
2. 干燥保存技术干燥保存是一种将菌种经过处理后完全干燥保存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菌种的代谢和繁殖。
传统的干燥保存方法主要是晒干和烘干,但这些方法存在工艺耗时、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
现代技术为干燥保存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利用喷雾干燥技术、真空干燥技术等,能够提高保存效果和降低保存成本。
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 保鲜技 术概况
野 生食用 菌保鲜 重点是 在从 采到 销 的过 程 中防
深受人们的喜爱 。
止生理病害 和降低 生理活性 , 减少 因生 理活动导致 的 失水 、 褐变 、 组织结 构软化 , 以达 到保 持野生食用 菌 的
21 0 2年 2月
Fo e ac n ee p et odRs rh dDvl m n e A o
食品研究与开发
专 题论述
一
2
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罗晓莉 , 朱立 , 张微 思 , 郭永红
( 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 菌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02 ) 523
摘 要: 综述野生食 用菌保鲜技术的研究概 况, 出保鲜关键 环节和发展趋势 , 提 以期为今后更深入 的研 究提供借鉴与
参考。
关键 词 : 生食 用 菌 ; 鲜 技 术 ; 野 保 发展 趋 势
Re e r h S at sa e eo m e tTr nd o e e v to c o o y o i i eFun i s a c t u nd D v l p n e n Pr s r a in Te hn l g fW l Edbl d g L a -l, UO Xio i ZHU , Li ZHANG e—s,GUO n — o g W i i Yo g h n
Y n a , h a u nn C i ) n
Ab t a t sr c :Th sa tcer ve d t er s a c tt so l db ef n ip e e v to e h o o y,p o o e h i ril e iwe h e e r h sau fwi e il u g r s r ain tc n lg d rp s d t e k yo rs r ai na d d v lp n e d,wh c l p o i erfr n efrt ef rh rsu yi h t r . e fp e e v t n e e o me t r n o t ihwi r vd ee e c o t e t d nt ef u e l h u u K e r : l d bef n i r s r aintc n lg ;d v l p e t rn y wo ds wi e il u g ;p e e t e h o o d v o y e eo m n e d t
食用菌保鲜综述(论文)
食用菌保鲜综述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己成为当今世界食用菌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维生素、抗生素、核苷酸等多种物质,另外它不含任何淀粉,脂肪含量极小,它不仅鲜美味香,营养丰富,而且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被人们誉为“卫生食品”“现代保健食品”,目前正在发展成为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一菌物性食品。
但常由于保鲜技术不过关,致使其品质、色泽、风味在短时间内骤变,通常只能存放1-2天, 使得很多新鲜蘑菇不得不烘干存放,远不如鲜菇鲜美,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故研究食用菌的贮藏保鲜有着重要的意义。
姬菇,又名玉蕈,蟹味菇,因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闻似松茸,食似海鲜”,因而又名海鲜菇。
日本人称之为松茸菇。
真姬菇口感很好,味鲜嫩,脆而柔滑,因其久煮不易变形变味,不但适于炒食、烧汤,还特别适合作火锅菜和加工成小包装食品。
鲜菇不易碎、不易变色变质、耐贮存,适于市场鲜销。
真姬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氮墓酸和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食品。
姬菇是世界上比较大的商业化生产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比较大的出口创汇的罐藏食用菌品种。
但采后姬茹的后熟过程影响了其商品质量和货架寿命,给生产和贮运造成很大损失和制约,保鲜问题更成为长期困扰菇农的焦点。
我国系统地研究食用菌保鲜课题是近几十年的事,中科院植物所、浙农大园艺系等单位均做过探索,迄今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已涉及颇广,然而,对于姬菇而言,因引种栽培时间不长,其保鲜技术的研究缺乏报道;同时因其贮藏特性、采后处理方式与平菇、蘑菇等食用菌存在差别,因而更具特殊性。
长期以来,姬菇保鲜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与方法。
当前姬菇保鲜研究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实际上解决保“鲜”的问题,例如现有一些保鲜液在保鲜时,需要加入很多的盐,即使有的不加盐进行腌渍,也要将菇通过保鲜液将其浸泡再用容器密封,这样虽然把菇保藏下来了,但实际上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鲜菇了。
食用菌种质资源菌种保藏方法研究进展
2 . 1 . 4 盐水保藏法
食盐溶液具有高渗透性 , 对 杂 菌 孢 子 的
萌 发具 有 较 强 的 抑 制 和 杀 灭 作 用 , 从 而 减 少 或 避 免 保 藏 期 间 专ຫໍສະໝຸດ 题 综 述 张 fu 《
噍 阍苗
2 0 1 3 ( 4 )・
食 用 菌 种 质 资 源 菌 种 保 藏 方 法 研 究 进 展
冯 云利 郭 相 邰丽梅 马 明 桂 明英
( 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云南昆明 6 5 0 2 2 1 )
摘
要 对 食 用 菌 菌 种 保 藏 的 目的 意 义 以 及 食 用 菌 菌 种 几 种
题 的 缓 解 。
1 5 ~ 2 5  ̄ C, 可 以保 藏 菌 种 5 年… 。该 方 法 的优 点 是 成 本 较 低 , 保 藏时间较长 , 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 ; 缺点是转接培养较慢 , 往 往需要 转接培 养 2 - 3 次, 才 能 除 去 菌 丝 体 上 的液 体 石 蜡 , 使 菌 种恢 复 正 常 生 长 。 2 . 1 . 3 蒸馏水保藏 法 蒸 馏 水 保 藏 方 法 适 用 于 绝 大 多 数 食
2 . 1 . 2 液体石蜡 常温保 藏法
此 法 亦 称 矿 物 油 保 藏 法 。先
将 化学纯石蜡 油( 无色 、 透明 的黏稠液体 ) 装 于 角瓶 中 , 塞
上 棉塞并 用牛皮纸 包裹 , 放人 高压锅 中灭菌 3 0mi n , 然 后 置 于4 O ℃ 的恒 温箱 中 , 让水分 蒸发至完全 透明后备 用 , 使 用 前 先将 石 蜡 油 做 无 菌 检 查 。在 无 菌 条 件 下 , 用 无 菌 吸 管 将 无 菌 石 蜡 油 注 入 已长 好 的 斜 面 试 管 中 , 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 1 c m 为宜 , 目的是 使 菌 种 与 空 气 隔 绝 , 阻 止水 分 蒸 发 , 降低 细胞 的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及展望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及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食用菌的消费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在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的培养和保存技术一直是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对当前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改进发展。
一、菌种培养技术综述菌种培养是食用菌类栽培的起点,良好的菌种质量对后续的栽培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常用的菌种培养技术主要包括液体菌种培养和固体菌种培养两种。
1. 液体菌种培养液体菌种培养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能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菌丝的生长。
同时,液体菌种培养还可以利用生物发酵设备进行规模化培养,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的风险,需要加强无菌操作和培养基的消毒措施。
2. 固体菌种培养固体菌种培养常使用培养基包埋法,在含有适宜饲养物质的培养基上接种菌种,使其在培养基上快速生长。
固体菌种培养技术相对简单,且污染风险较低,因此在实际栽培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固体菌种培养的效率和产量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二、菌种保存技术改进综述菌种保存是保证菌株质量和供应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的菌种保存技术包括冷冻保存、干燥保存和液氮冷冻保存等。
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迅速冷冻至低温状态,利用低温可以有效延缓菌种代谢活动,避免菌株的老化和变异。
冷冻保存技术简单易行,受到广泛应用。
但冷冻保存需要依赖冷冻设备,并且保存时的温度和速度控制非常重要。
2.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完全或部分脱水,使其在干燥状态下存放。
这种保存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菌株发霉和细菌感染,但是对于某些菌种而言,干燥保存可能会对存活率和活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液氮冷冻保存液氮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迅速冷冻至极低温下,可以极大地降低菌株的代谢活动,以及减缓菌株的老化和变异。
该保存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株,但需要注意保存容器的材质选择和液氮的使用安全。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
食用菌菌种保藏食用菌菌种是从事科研和生产的重要资源,它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
人们希望一个具有优良性状的茵种能通过保藏,使它的性状保持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
目前对菌种资源采用的保藏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本法是将要保蘸的菌种密封在有保护剂的安领里,经控制速度预凉,再置于-150~-196℃液态氯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其原理是采用超低温手段,使生物的代谢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此条件下保藏,能保持其性状基本上不发生变异。
二、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本法是一种经典的简易保藏方法,目前应用较多。
因为它简单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并能随时观察所保藏菌种的情况,因此,短时间保藏绝种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移植转管1次,一般4~6个月,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来确定。
除草菇菌种外,其他的食用茵菌种部可采用此法保藏。
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
温度太高,霉菌容易在棉塞上生长,通过棉花纤维进人管内。
所以,有条件的单位可用螺旋塞或硅氧海绵塞代替棉塞,既可减少污染的危险,又可防止培养基干燥。
若用棉塞,可用于硫酸纸、牛皮纸包扎好,也能适当起到减少污染、减慢培养基干燥的作用。
同时菌种的移植转管次数不宜太多。
用于保藏的培养基中琼脂数量可适当增加,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二、液体石蜡保藏法本法是把液体石蜡灌注在菌种(菌丝体菌种)斜面上来保藏菌种。
它使菌种与空气隔绝,抑制细胞代谢,同时防止培养基中水分的蒸发,可延长保藏时间。
(一)培养基选用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二)液体石蜡处理选用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不霉变,比重为0.865~0.890)。
分装于三角瓶中,装至瓶体的l/3处,塞好棉塞,在0.098兆帕(1千克/厘米“)的压力下灭菌30分钟,连续进行2~3次。
放于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
食用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第40卷 第13期 包 装 工 程2019年7月PACKAGING ENGINEERING ·1·收稿日期:2019-02-27基金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60110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400200) 作者简介:任浩(1992—),男,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生,主攻食用菌保鲜技术。
通信作者:孙炳新(1981—),男,博士,沈阳农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包装与货架寿命。
食用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任浩,于官楚,孙炳新,秦苏怡,姜凤利,辛广(沈阳农业大学,沈阳 110866)摘要:目的 通过介绍国内外保鲜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为食用菌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分析影响食用菌品质下降的因素,包括呼吸作用、水分含量、相对湿度、温度、微生物和气体环境等,并总结多种食用菌的保鲜技术,包括真空预冷、气调保鲜、减压贮藏、超高压处理、辐照处理、保鲜剂、电解水和臭氧处理等。
结论 食用菌贮藏与保鲜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品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随着保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将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食用菌;贮藏;影响因素;保鲜技术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19)13-0001-11 DOI :10.19554/ki.1001-3563.2019.13.001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ungiREN Hao , YU Guan-chu , SUN Bing-xin , QIN Su-yi , JIANG Feng-li , XIN Guang(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ungi by introducing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ungi.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line in quality of edible fungi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respiration, moisture content, relative humidity, temperature, microorganism and gas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various edible fungi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vacuum pre-cooling, modified atmosphere preservation,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storage, ultra-high pressure treatment, irradiation treatment, preservative, electrolyzed water and ozone treatment. Edible fungus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can better protect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extend shelf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it will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KEY WORDS: edible fungi; storage; influential factors; preservation techniques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与功能性成分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欢[1]。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保健功能。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并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液体氮冷冻保存法液体氮冷冻保存法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
液体氮的温度极低,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胞活动,从而保护菌种的生命力。
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
在保存过程中,首先将菌种培养基中的菌株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其转移到液体氮中迅速冷冻。
保存期限可以达到数年甚至更长。
二、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通过将菌种冷冻至极低温,然后将冷冻的菌种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可将菌种冻结干燥,以减少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期限,并且可以保持菌株的较高存活率。
冷冻干燥的菌种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并可以迅速复苏。
三、蔗糖保藏技术蔗糖保藏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菌种保藏方法。
在该方法中,将已经生长饱满的菌丝体与等量的蔗糖混合均匀,然后置于低温储藏。
蔗糖作为保护剂,可以降低细胞的冻伤和变形风险,从而维持菌种活力。
该方法可适用于多种食用菌,保存要求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方便。
四、冷藏保存技术冷藏保存技术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通过将菌种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如4摄氏度左右,可以避免菌株的快速老化和失活。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冷食用菌,可以在冷藏状态下存储数周,适用于短期保存。
五、玻璃滴管冷藏保存法玻璃滴管冷藏保存法是一种适用于微生物保存的方法,在菌种的氧化发酵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使用玻璃滴管冷藏法来保存菌种。
将菌种悬浮溶液加入玻璃滴管中,使用适量的缓冲液封管,并放在低温环境中(通常是4摄氏度)冷藏保存。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长的存储期限。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谈食用菌菌种的保藏
谈食用菌菌种的保藏摘要对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方法及效果鉴定进行了介绍,以便为广大食用菌生产者的菌种保藏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菌种保藏;斜面菌种;非斜面固体菌种菌种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是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食用菌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菌种保藏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菌种不死亡、不被杂菌污染,更主要的是保持菌种遗传性状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变异。
一个优良的食用菌菌种被选育出来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才不至于降低生产性能,才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
因此,菌种保藏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适应群众性生产的需要,使优良高产菌株尽可能长时间地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并降低菌种的衰亡速度,防止杂菌污染,确保菌种的纯正,现对食用菌菌种的保藏做一简介,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实用效果好的菌种保藏方法。
1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意义及基本原理菌种保藏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菌种的生存,保持菌种在遗传、形态和生理上的稳定性。
对于生产用的商业品种,就是要保持其生产性状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保持菌种的物种独立性,即使其免受其他微生物的侵染,保持纯培养状态。
因此,它与新品种的选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目前国内菌种分散生产的情况下,菌种来源不清,菇农之间菌种误传,某些菇农和科研单位毫无根据地命名,使菌种出现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造成了菇农选择菌种的困难。
而菌种的保藏和管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缓解。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均是通过低温、干燥、缺氧和饥饿等手段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菌丝体的生理代谢。
首先要挑选优良纯菌种,包括菌丝体和它们的孢子;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食用菌作为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一直是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进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综述将介绍目前关于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的一些重要进展和改进方法。
一、菌种培养技术改进1. 培养基优化菌种培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进培养基配方,提高了培养基的养分含量和适宜性。
例如,添加有机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可以提高培养基的营养价值,增加菌种生长速度和菌丝体积。
此外,使用替代性碳源和改良性状的培养基也可以改善菌种的培养效果。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菌种生长和菌丝的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因此,精确控制菌种培养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菌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增加氧气供给氧气供给对菌种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菌种培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是关闭氧气供给的,这导致了菌种生长慢和产量低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改进方法,如通过增加曝气量、使用微孔滤片和改良培养器具等,有助于提高菌种培养的氧气供给,进而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二、菌种保存技术改进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目前最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降低低温环境下的代谢活性,延缓菌种的老化和退化进程,实现良好的保存效果。
然而,传统的冷冻保存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保存期限短、菌种存活率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使用特殊冷冻保护剂、优化冷冻参数和改良保存设备等,有效提高了冷冻保存的效果。
2.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另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该方法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然而,传统的干燥保存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保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干燥速率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菌种的死亡和变质。
国内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方法研究现状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重点问题研究 06 参考内容
摘要
菌种保藏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 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方法的 研究成果,总结了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关键词:菌种保 藏;保藏材料;保藏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
谢谢观看
保藏方法:
1、冷库保藏:将菌种存放在低温冷库中,可有效降低菌种的代谢活性,延 长菌种保藏时间。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成本较高。
2、真空保藏:将菌种置于真空袋中,排除空气,可以延长保藏时间。优点 是保藏时间较长,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专用设备。
3、新型材料保藏:利用新型生物材料如脱氧剂、真空冷冻干燥剂等保藏菌 种,具有保藏时间较长、占用空间小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其次,微生物菌种保藏对于工业生产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生产抗 生素、抗菌素、氨基酸等药品和食品添加剂,需要用到特定的微生物菌种。而这 些菌种的保藏是保证这些工业生产能够稳定进行的重要前提。
此外,微生物菌种保藏对于医学领域也至关重要。很多致病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等都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而微生物菌种保藏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足够的病 原体,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一些新的保藏方法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
1、玻璃化保藏法:这种方法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一种玻璃态的介质中, 以减缓其新陈代谢速度,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这种介质通常是由高分子化合物 和低浓度乙醇组成。
2、慢速冷冻保藏法:这种方法是将微生物菌种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缓慢冷 冻,以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降低对细胞的损害。在解冻后,菌种的活性 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食用菌菌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食用菌菌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食用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等特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的增强,食用菌的种植、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一些珍稀濒危的菌种资源。
这些菌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种植面积小、野生资源稀少等因素,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的菌种资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首先,要加强对食用菌菌种资源的调查与监测。
通过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可以了解各种菌种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长环境等信息,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食用菌菌种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分析,掌握其遗传特征和基因信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其次,要建立食用菌菌种资源的保护机制。
建立食用菌菌种资源的保护机制,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广优良品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食用菌菌种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要加强对食用菌菌种资源的利用研究。
在保护食用菌菌种资源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其利用价值。
通过对各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调味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发掘其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保护和利用食用菌菌种资源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只有加强对食用菌菌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食用菌品种权保护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瓜菜2023,36(6):135-141收稿日期:2023-02-02;修回日期:2023-03-28基金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HARS-22-08-Z4);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201300110700);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1HYTP039)作者简介:张辉,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农业信息化研究。
E-mail :*********************通信作者:孔维丽,女,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研究。
E-mail :*********************食用菌是一种高等真菌,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价值高。
食用菌中蛋白含量远高于其他农产品,脂肪含量低、纤维含量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钙、钾、镁等矿物质[1-2]。
同时,食用菌含有维生素D 和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压、保肝、保肾等药用特性[2-5]。
我国作为食用菌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是全球食用菌食用和生产种类最多的国家,有60多种被用于生产[6-7],但食用菌种业的发展滞后于生产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8]。
食用菌种业高质量发展,品种权保护和菌种是保障。
我国食用菌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主栽品种中国产食用菌品种占比较低,工厂化生产中对国外菌种依赖度非常高。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也创制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但远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
同时,食用菌菌种品种我国食用菌品种权保护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张辉1,孔维丽2,闻亚美1,党帅1,王奇1,王敬文1,黄桃阁1,张玉亭2(1.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466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郑州450002)摘要:食用菌是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我国食用菌产量占全球总产的85%以上,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食用菌品种权保护和育种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食用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由于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减少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菌种保存是指将优质菌株保存并用于后续繁殖和培育的技术。
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干燥、低温贮藏和液体氮贮藏。
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在适当的添加防冻剂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如零下80℃的超低温冷冻机中保存。
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用干燥剂吸湿后放于真空或密闭容器中保存。
低温贮藏是通过将菌种培养物置于4℃~10℃的低温环境中,利用低温抑制菌落生长来保存。
液体氮贮藏是将培养物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并置于液氮罐中保存。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使其在长期保存中保持较高的活性。
除了菌种保存技术,菌种资源保护技术也非常重要。
由于采摘食用菌需要破坏菌丝体,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方法来保护野生菌株。
目前,常见的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包括建立菌库、菌株固定和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菌库是指将野生优良菌株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保护,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传代,以获得足够的菌株数量。
菌株固定是指通过培养基成分调整或添加特殊培养物质,使野生菌株保持其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记录采集的野生菌株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信息,以备将来重复采集。
菌种资源保护技术的目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摘的数量,避免过度采摘造成野生菌资源的枯竭。
同时,当培育食用菌时,应尽量使用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如在野生菌的栽培中加入野生菌株的子实体或菌丝体作为接种源来保持其遗传特性。
此外,采集时还应注意不要破坏菌丝体的基质环境,避免破坏野生菌株的自然生境。
总之,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保存和保护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并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资源,以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研究进展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藏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目前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总产值排位第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而菌种作为食用菌产业的基础生产材料,任何的退化变异都有可能给生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其次,不同遗传背景的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藏在现在和将来的食用菌选育种中至关重要;另外,一些珍稀的食用菌种类,如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和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由于过度采摘和自然生境的破坏而濒临灭绝,这些种质资源一旦从地球上消灭,就难以用任何现代技术重新创造出来,有必要尽快收集和保藏这些种质资源。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持菌种不死亡和不变异,保护和保持这些资源并满足当前和未来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需求。
有性生殖、准性生殖、基因突变和转座子等几方面原因都可能导致食用菌的遗传背景改变。
食用菌一般保藏菌丝体菌种,除了特殊用途,很少采用有性孢子的形式保藏,所以一般不考虑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遗传重组导致的变化。
准性生殖也是真菌进行遗传重组的一种方式[1],虽然目前还没有在食用菌中发现准性生殖现象,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准性生殖对食用菌菌种变化的影响。
突变伴随在DNA的复制过程中,具有自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只要有生长代谢,就可能有突变发生,食用菌平均每个细胞每次分裂发生突变几率为0.003左右[2]。
转座子在真菌中非常普遍[3],转座作用会导致基因重排、基因缺失和染色体畸形等遗传效应[4],不过真菌中的转座子多数处于平静状态,关于真菌转座子的激活和失活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逆境和甲基化有关。
综上所述,生长代谢是食用菌遗传背景改变的基础,因此现有的菌种保藏方法常采用控制温度、水活度、氧气和营养等因素的方法,降低或抑制食用菌的生长代谢达到菌种保藏的目的。
控制温度的保藏方法主要有继代培养保藏法(subculture)和液氮保藏法(cryopreservation),控制水活度的保藏方法主要有冷冻干燥保藏法(freeze-drying),控制氧气的保藏方法主要有矿油保藏法(storage under mineral oil)和蒸馏水保藏法(water storage)。
真菌菌种保藏机构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真菌菌种保藏机构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占萍;刘维达
【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9)006
【摘要】菌种保藏机构为保藏、鉴定和分散菌种的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最早的菌种保存机构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开始其他类似机构陆续问世.至今,全世界有近千个微生物保藏机构,规模不定,功能和性质各异.保藏菌株不仅限于纯培养物的妥善保存,还包括细胞系、杂交瘤、菌株DNA、RNA和蛋白质物质和信息的收集;建立国际统一的微生物标准,实现全球所有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是今后WFCC(国际微生物联盟)的努力方向.本文重点介绍真菌相关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前景.
【总页数】4页(P355-358)
【作者】占萍;刘维达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南京210042;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南京21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9
【相关文献】
1.我国健康教育机构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J], 古秋娥
2.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网络信息 [J], 梅建凤;王普;陈虹
3.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 [J], 吴婧;李东明;G. S.deHoog;姚一建
4.黑龙江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现状及展望 [J], 于丽萍;王玉霞;甄涛;赵晓宇;于德水
5."市场"与"法治"重于"地位"和"形式"——对"建立社会公正地位的菌种保藏机构"的观点浅析 [J], 冀宏;秦艳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3629/ki.53-1054.2015.05.001食用菌菌种保藏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孔维丽,袁瑞奇,孔维威,张玉亭**,康源春,韩玉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从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历史出发,简要介绍食用菌菌种现状、保藏现状、保藏任务等,重点介绍了食用菌菌株不同保藏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食用菌;保藏;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15)05-0001-05Research Progress,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of Spawn Preseration of Edible FungusKONG Wei-li,YUAN Rui-qi,KONG Wei-wei,ZHANG Yu-ting,KANG Yuan-chun,HAN Yu-e(Institute of Plant Nutrition,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Abstract:Base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servation,the task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ungi were introduced.We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edible fungus strains in different preser -vation methods,for reader ’s reference.Key words:edible fungus;preservation;research advance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工作,最早的菌种保藏工作从1890年开始,但直到1906年,各国才相继建立了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的菌种保藏机构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1979年正式成立6个专业性保藏管理中心[1]。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种植和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重视对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藏工作。
1菌种保藏技术的发展历史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机构缘起欧洲,1890年捷克微生物学家Fran-tisek Kral 最早开始从事微生物菌种的公共性保藏[1]。
菌种保藏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的兴起建设阶段和发展壮大阶段。
20世纪初在巴黎、比利时、伦敦和日本等有关研究所相继建立了几个菌种保藏机构,延续至今的有1906年在荷兰建立的CBS (Centralbureau voor Schim-melcultures ),1925年在美国建立的ATCC (America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
我国的菌种保藏机构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1979年在原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菌种保藏会议,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基金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2013-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670);河南省自主创新基金(2013JC20);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20137914);河南省科研开放合作项目(14216000055)。
作者简介:孔维丽(197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保藏技术研究工作。
E-mail:kongweili2005@ **通信作者:张玉亭(1964-),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产业开发研究工作。
E-mail:kyc_2725@ 收稿日期:2015-07-15〈综述〉中国食用菌2015,34(5):1~5EDIBLE FUNGI OF CHINACN53-1054/Q ISSN 1003-8310员会,正式建立了6个专业性保藏管理中心[1]。
1963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icrobiology Societies)在渥太华召开国际菌种保藏会议,成立了“菌种保藏分会”(Section on Culture Collection)。
1970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国际微生物学会议上,将菌种保藏分会改组为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Culture Collections,简称WFCC),同时确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微生物系为世界资料中心。
WFCC成立之后,菌种保藏机构进入有序管理阶段,WFCC每3年~4年召开一次国际菌种保藏大会。
该组织目前拥有601个保藏单位成员,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2010年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国际菌种保藏会议分别在日本、德国、巴西召开。
2013年第十三届国际菌种保藏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菌种保藏技术手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国内食用菌菌种保藏现状2.1国内食用菌菌种现状2.1.1种植品种多、范围广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食用菌种类繁多,野生食用菌数量超过2000种,驯化后的种类超过100种,商品化的种类超过60种。
从1980年开始食用菌种植走向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近30年大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不同特色区域:南方福建银耳、双孢蘑菇栽培,上海工厂化金针菇、真姬菇栽培,浙江香菇、双孢蘑菇等栽培;北方黑、吉、辽地区的黑木耳、滑子菇等栽培;中部地区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的平菇、双孢蘑菇、香菇、毛木耳等栽培。
中国食用菌种植规模和产量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据2012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资料介绍,中国食用菌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70%以上,排名世界第一。
2.1.2品种乱实际生产中由于手工栽培者的不规范引用、自繁、代繁、串种,导致品种随意冠名,国内很多地方出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菌种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2.1.3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各级政府、食用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食用菌生产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2006年,农业部颁布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范了食用菌菌种的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生产与流通、质量与监督等的要求与管理[2]。
在菌种保藏方面国内也逐步建立了知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中心:中国农业微生物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建立的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China Center for Mushroom Spawn Standards and Contorl,CCMSSC,挂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是农业部认定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菌物中心(福建农林大学)、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
2002年起省级的菌种保藏中心也开始逐步建立:2002年山东省成立了食用菌菌种保藏中心,2010年河南省成立了食用菌菌种保藏中心。
2.2菌种保藏的重要性2013年WFCC第十三届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说:“在微生物领域,不管是基础科研工作还是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都需要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活力,这只有专业的菌种保藏中心才能做到;同时,保藏中心还要保持公益性,保证这些人类共有的财产能为所有人共享。
此外,我们还要研究挖掘微生物的应用价值,让其不断“升值”,支撑起生物技术发展的源头。
”2.3菌种保藏的任务菌种保藏主要任务有4个方面:广泛收集在科学研究与生产中有价值的菌和菌株;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使菌种(株)不死,不污染,并尽可能少发生变异;编制菌种目录,为掌握和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3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研究进展食用菌菌种的保藏方式总体分为2种:菌丝保藏法和孢子保藏法。
菌丝保藏法在生产中最为常用,常见的有定期移植法、矿油封藏法、担子菌菌丝体液体保藏法、液态氮超低温冻结法、木屑保藏菌种、厩肥保藏蘑菇菌种、木块保藏法、枝条保藏法、甘油低温保藏法、麦粒保藏法。
孢子保藏法因其方法相对复杂在生产中受到局限。
孢子保藏法主要有沙土管法、L-干燥法、担孢子滤纸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法。
3.1定期移植法定期移植法也叫继代保藏法。
将保藏菌株接种于所要求的培养基上,在最适温度培养至成熟或产中国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34No.5 2孔维丽等:食用菌菌种保藏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生孢子时,置入5℃的冰箱(或冷库)保存。
在培养和保存的过程中,由于代谢产物的累积而改变了原菌的生活条件,结果菌落群体中的个体就不断衰老和死亡,因此每5天~15天或1个月~4个月重新移植一次,具体间隔时间因种而异。
定期移植法适用于所有的食用菌,也是国内外保藏机构最常使用的方法。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定期移植法培养易造成菌种退化,多用组织分离进行菌种复壮,保持原有的性状;而日本人认为从菇体中分离的菌株已不同于原菌株[4]。
日本使用定期移植法保藏菌株20多年尚未见到菌种退化现象。
肖奎等[5]利用ISSR分子技术实时监测、探索杏鲍菇继代保藏的极限时间,发现杏鲍菇4℃斜面保藏期限为180d,超过180d后杏鲍菇总产量和优菇率明显下降,因此杏鲍菇的保藏期限最好是3个月。
不同菇类是否有不同的保藏期限,值得探讨研究。
优点:适用于所有的食用菌,方法简单,设备价格低。
缺点:需要经常转扩,工作量大,在转扩过程中存在不同菌株易发生混乱的风险。
3.2矿油保藏法矿油保藏法是法国人Lumiere1914年发明,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4]。
荷兰的CBS、日本采用此法保藏菌株。
矿油保藏期限可在10年以上,一般为5年~7年。
李钟庆等[6]用矿油保藏44属63种181株菌株,保藏期5年~8年;只有灵芝属3株、草地蘑菇8株保存5年~6年后失去活力,其余均保持活力。
并对12株进行栽培试验,除假蜜环菌、香菇、银耳外,其余均保持形成子实体的性状。
方法是液体石蜡高压灭菌1.5h,40℃恒温箱蒸发水分备用;PDA斜面培养基长满试管后,加入灭过菌的液体石蜡,高出斜面1cm为宜,竖直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优点:操作简单,保存时间较长,省工,不需要设备。
缺点:菌种需要垂直放置,占地面积大,运输不便,时间较长时面塞易沾染灰尘,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