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研究

合集下载

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对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进行探讨。

一、肝癌的全球分布情况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各地存在巨大的差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的肝癌发病率最高,其中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的肝癌发病率尤为突出。

而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肝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与地理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二、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的人群,其肝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促进癌变的发生。

2. 酗酒者:长期酗酒者容易发生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病,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3. 接触致癌物质:与某些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物质等,容易导致肝癌的发生。

4. 高脂饮食:长期高脂饮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肝癌病例的人群,其肝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增高,说明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肝癌的调查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癌的发病情况,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健康档案、医疗机构报告等方式,了解肝癌的发病率、发展趋势、高风险人群等信息。

2.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分析,找出与肝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3. 分子生物学研究: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与肝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或表达异常,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肝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癌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1. 早期筛查技术:肝癌早期发现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目前,肝癌的早期筛查技术主要包括肝癌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和影像学检查等。

(完整版)浅析我国居民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对策

(完整版)浅析我国居民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对策

浅析我国居民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对策现在,中国面临着与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相似的健康问题;不良饮食和癌症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健康状况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改善,预期寿命增长,儿童死亡率降低,结核病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发病率下降。

然而,伴随着这些成就而来的是,非传染性疾病和诸如吸烟、高血压等风险因子的增长,让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6月8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相关分析研究的部分结果。

此项研究由比尔盖茨基金支持。

研究数据来自于2010年的一项全球疾病、损伤及风险因子研究(GBD 2010),这是由IHME领导全球研究员共同开展的一个合作性项目。

论文将中国与G20发展中国家其他的成员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国在卫生健康方面发生的快速改变,指出在某些方面它现在看起来更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例如,2010年,中国的过早死亡率只略高于美国,而低于所有G20中的新兴经济体,导致了人口年龄的改变。

回首1990年,中国的健康状况与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和伊拉克相似。

在1990年,导致中国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下呼吸道感染、中风、先天异常和新生儿脑病。

到2010年,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情况发生了改变。

造成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为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腰痛和道路交通伤害。

尽管中国的妇女是世界上吸烟率最低的人群,中国的男性却是最高的人群之一,吸烟率达到52%,暴露于二手烟的几率高达72%.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杨功焕(Gonghuan Yang)博士说:"香烟是中国三大风险因子之一,自1990年以来由于吸烟导致的死亡增长了近30%.渐进性的香烟管控措施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健康工作。

"除了吸烟,饮食风险和高血压是2010年中国另外的两个主要风险因子,随后是环境空气污染和家庭空气污染。

从国内外疾病负担比较看我国疾病流行新趋势

从国内外疾病负担比较看我国疾病流行新趋势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99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61期)10 W einstein M C and Stason WB,Foundati on of Co st-effectiveness A nalysis fo r H ealth and M edical P ratices.N Engl J M ed1977;296:716-2111 E isenberg JM,C linical Econom ics:A Guide to Econom ics A nalysis of C linical P ractice.JAM A 1989;262(20):2879-8612 To rrance G W,Siegel JE and L uce BR,F ram ing and D esigning the Co st-Effectiveness A nalysis. Co st-Effectiveness in H ealth and M edicine.O 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1996(Edit by Go ld M R,Siegel JE, R ussell LB and W einstein M C)13 刘兴柱等,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海南出版公司199714 王燕,医疗服务病种成本测算方法的研究,研究生论文,山东医科大学199715 曹建文,上海市不同级别医院部分医疗项目标准成本研究,研究生论文,上海医科大学1997.(下略)从国内外疾病负担比较看我国疾病流行新趋势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210029) 贾恩志 综述 徐耀初 审校内容摘要 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是虽然感染性疾病已经下降,构成比降低,但是并未得到根本控制。

同时,慢性病意外伤害所导致的卫生问题上升,构成双重挑战。

过去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虽然已经下降,但是依然占据相当比例,而由于人口老龄化,某些危险因素上升,慢性病、意外伤害也严重威协着我国人民的健康。

招生导师简介

招生导师简介

招生导师简介一、个人简介王丽敏,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危险因素监测室主任,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委会。

2009年之前,在高校从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教学工作,从事慢性病和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承担了多项糖尿病、高血压、伤害等方面的省部级课题。

2009年调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工作,负责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成功组织实施了2010-2013年覆盖全国的四次中国成人居民和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现场调查和技术指导工作,2015年负责组织实施了全国302个地区开展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

作为现场调查的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卫生行业公益专项、横向合作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科题。

掌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调查的全球进展和技术要求,积累了丰富的大型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和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经验。

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等十部报告,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健康中国2030等多部国家慢性病相关报告撰写和政策制定,发表论文80余篇。

二、主要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三、代表性科研项目1.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02005)排名第三2.复杂系统下二型糖尿病防治与管理的动态经济学评价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3202),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二。

3.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动态监测与社区综合防治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2007),排名第十位。

四、代表性论文、成果(2011年以来)1.Limin Wang, Pei Gao, Mei Zhang, et al.Qian Deng,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Diabetes and Prediabetes.JAMA. 2017;317(24):2515-2523.2.Yichong Li, Xiaoqi Feng,Mei Zhang,Maigeng Zhou, Ning Wang , Limin Wang.(通讯作者)Clustering of cardiovascular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and blood pressure among peoplediagnosed with hypertensio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in China..J Clin EndocrinolMetab.2016 Nov 29.3.Lu J, Wang L(并列第一), Li M, Xu Y, Jiang Y, Wang W, Li J, Mi S, Zhang M, Li Y, Wang T,Xu M, Zhao Z, Dai M, Lai S, Zhao W, Wang L(王临虹), Bi Y1, Ning G; 2010 China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Group.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Adults in China- The 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6Nov 29.4.Ding L, Xu Y, Wang L, Xu M, Jiang Y, Zhang M, Li Y, Lu J, Wang T, Dai M, Zhang D, WangW, Zhao W, Wang L(王临虹), Bi Y, Ning G; 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urveillance Group.The cardiometabolic risk profile of Chinese adults with diabetes: A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urvey.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6 Oct 26.5.Wang L, Mo N, Pang R, et al. Should quality goals be defined for multicenter laboratorytesting Lessons learned from a pilot survey on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 for diabetes IntJ Qual Health Care. 2016 Jan 206.Xu Y,Wang L(并列第一作者)He J,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adults. JAMA. 2013 Sep 4;310(9):948-59.7.Yufang Bi, Limin Wang,(并列第一作者)Yu Xu ,et al.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urveillance in Migrant Workers Study Group‡Diabetes-relate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internal migrantworkers in China: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6 Feb;4(2):125-358.Wen-lan Dong, Yi-chong Li, Zhuo-qun Wang, Ying-ying Jiang, Fan Mao, Li Qi, Jian-qunDong and Li-min Wang.(通讯作者). Self-rated health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China, 2010.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2016,14(1):59.Xiao D, Pengpeng Y, Yichong L, Leilei D, Limin W, Shults RA, Roehler DR, Yee SL.Prevalence of Drink-driving Among Adults in China: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in 2010. Traffic Inj Prev. 2016 Mar 30.10.Li Y, Feng X, Zhang M, Zhou M, Wang N, Wang L(通讯作者). Clustering of cardiovascularbehavioral risk factors and blood pressure among people diagnosed with hypertensio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in China. Sci Rep. 2016 Jun 9;6:27627.11.Yinjun Zhao, Bowei Kang, Yawen Liu, Yichong Li, Guoqing Shi, Tao Shen, Yong Jiang, MeiZhang,Maigeng Zhou, Limin Wang. (通讯作者)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and Its Impact on MedicalCost: Observations from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 PLOS ONE. November 2014, 9.12.Zhou M, Liu Y, Wang L, et al.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Chinesemen. Environ Pollut. 2014 Mar;186:1-6.13.Zhang Q, Li Z, Wang C, Shen T, Yang Y, Chotivichien S, Wang L.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for periodontitis among adults in China, 2010. Glob Health Action. 2014 Jul 8;7:24503.14.Li Y, Wang L, Jiang Y, Zhang M, Wang L. Risk factors for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in women in China: surveillance efforts.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3 Sep 1;91(9):650-60 15.Li Yichong ,Wang Limin, at el.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Findings from 2010 China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Heart.2012,98(Suppl 2):E134.16.李纯, 王丽敏, 王丽敏(通讯作者). 中国2013年成年人二手烟暴露水平及相关危害认知情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38(5):572-576.17.陈志华, 张梅, 王丽敏(通讯作者). 流动人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及防控现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12):27-31.18.李婧辰, 张梅, 王丽敏(通讯作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12):22-26.19.张梅, 王丽敏.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12):1-5.20.李雁楠, 李镒冲, 王丽敏(通讯作者).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9):1311-1317.21.王良友, 刘令初, 王丽敏(通讯作者). 浙江省台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 24(9):678-680.22.曾新颖, 张梅, 王丽敏(通讯作者). 中国2011年城乡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现状及其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5):612-617.23.王丽敏, 王临虹. 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有效改善血压和血糖控制效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9):1187-1190.24.齐士格, 王志会, 王丽敏(通讯作者). 2013年中国老年人睡眠时间分布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6):109-114.25.张梅, 黄正京, 李镒冲,王丽敏. 中国35岁及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5):689-693.26.邓茜, 王丽敏(通讯作者), 张梅. 中国成年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2):243-247.27.邓茜, 张梅, 王丽敏(通讯作者). 全国疾病监测点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9):1191-1195.28.赵振平, 艾红辉, 李镒冲,王丽敏. 1990与2013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归因于低骨密度的疾病负担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9):782-787.29.邓茜,王丽敏(通讯作者),张梅.中国成年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43-247.30.姜博,李镒冲,张梅,黄正京,刘艳,王丽敏(通讯作者).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门诊及药店购药费用的影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48-253.31.李镒冲,赵寅君,王丽敏,等.考虑多阶段抽样设计的误差估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3):425-429.32.李镒冲,于石成,赵寅君,姜勇,王丽敏,张梅,蒋炜,包鹤龄,周脉耕,姜博.基于设计和基于模型方法在复杂抽样数据统计描述中的模拟比较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1):50-55.33.刘勇,王丽敏(通讯作者),彭永祥,等.多中心血糖检测电子化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 ,36(5):506—509.34.邓茜,王丽敏(通讯作者),陈晓荣,等.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BMI 及肥胖的关系研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46-50.35.李镒冲,刘世炜,王丽敏,等.1990年与2010年中国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4):303-308.36.邓茜,陶然,王丽敏(通讯作者),黄正京,张梅,赵寅君. 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及肥胖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6):405-408.37.马吉祥,王丽敏.《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 ~2020)》解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6(3):9-11.38.丛舒,方利文,冯雅靖,包鹤龄,王丽敏,王临虹.我国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5,31(5):435-438.39.王丽敏,邓茜,王黎君.我国慢性病综合监测回顾与展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6(3):1-4.40.王春晓,张麒,阳扬,王丽敏,李志新.中国成年及老年人预防性口腔卫生行为状况.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129-132.41.李剑虹,王丽敏(通讯作者),黄正京,等.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9):977-980.42.邓茜,姜勇,王丽敏(通讯作者).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5):557—561.43.张梅,姜勇,李镒冲,王丽敏,赵文华.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4):365-369.44.王临虹,王丽敏.流动人口慢性病防制的关键是监测与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7(2):1184-1185.45.黄正京,王丽敏(通讯作者),张梅,等.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吸烟状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192-1197.46.李镒冲,张梅,姜勇,邓茜,赵寅君,黄正京,曾新颖,王丽敏(通讯作者).中国2012年1 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饮酒现状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186-1191.47.尹香君,王丽敏,李镒冲,等.中国20 1 2年1 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红肉摄人情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202-1207.48.赵寅君,张梅,王丽敏,等.中国2012年1 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身体活动和静态时间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208-1211.49.张梅,王临虹,邓茜,赵寅君,黄正京,李镒冲,姜勇,王丽敏.中国20 1 2年1 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人状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1198-1201.50.徐建伟,颜流霞,陈晓荣,蔡小宁,姜勇,王丽敏,马吉祥. 2010年我国成年人减盐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5):350-354.51.颜流霞,徐建伟,张梅,陈晓荣,姜勇,王丽敏,马吉祥.2010年我国家庭人均自报食盐消费情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4,30(5):387-389.52.徐建伟,颜流霞,张梅,陈晓荣,姜勇,王丽敏,马吉祥.2010年我国居民家庭限盐勺和控油壶普及情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4,30(5):390-392.53.张梅,陈晓荣,王志会,王丽敏,姜勇.2010年中国老年人业余锻炼及静态行为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 ,35(3):242—245.54.钱岩,王贝贝,黄楠,赵秀阁,段小丽,姜勇,王丽敏,郭静.我国成人电脑和手机辐射暴露时间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74-977.55.刘平,王贝贝,赵秀阁,段小丽,黄楠,陈奕汀,王丽敏.我国成人呼吸量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53-956.56.赵秀阁,段小丽,王贝贝,姜勇,王丽敏,李天昕,郭静.我国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41-944.57.王贝贝,王宗爽,赵秀阁,黄楠,王丽敏,陈奕汀,段小丽.我国成人交通出行方式及时间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49-952.58.王贝贝,王宗爽,赵秀阁,黄楠,段小丽,姜勇,王丽敏.我国成人室内外活动时间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45-948.59.王贝贝,曹素珍,赵秀阁,黄楠,段小丽,陈奕汀,姜勇,王丽敏.我国成人土壤暴露相关行为模式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71-974.60.赵秀阁,王贝贝,陈奕汀,曹素珍,郑婵娟,黄楠,姜勇,王丽敏,段小丽.我国成人洗澡相关暴露活动模式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57-961.61.郑婵娟,赵秀阁,黄楠,王贝贝,陈奕汀,曹素珍,王丽敏,段小丽.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67-970.62.赵秀阁,曹素珍,王贝贝,黄楠,段小丽,陈奕汀,王丽敏.我国成人游泳相关暴露活动模式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11):962-966.63.王丽敏,尹锡玲.饮酒与农业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7):659-661.64.曾新颖,王丽敏,王临虹,等.中国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现状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1):1014-1019.65.邓茜,王志会,王丽敏,等.中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状况的现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9):811-815.66.姜勇,张梅,李镒冲,李晓燕,王丽敏,赵文华.中国老年人中心型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9):816-820.67.齐士格,王临虹,王丽敏,等.女医师自诉颈肩痛及其影响因素.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30(4):251-254.68.姜勇,张梅,李镒冲,李晓燕,王丽敏,赵文华. 2010年我国成人体重自测及体重知晓情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3,29(6):485-488.69.姜勇,张梅,李镒冲,李晓燕,王丽敏,赵文华.2010年我国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及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3):288-291.70.王志会,王临虹,齐士格,李镒冲,王丽敏.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自报失牙状况调查.中国卫生统计,2013,30(5):693-696.71.董文兰,李镒冲,王丽敏,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2):1137-1141.72.齐士格,李晓燕,王临虹,王丽敏.我国女医师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1):33-36.73.李晓燕,王临虹,齐士格,王丽敏.中国女医师业余休闲锻炼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3):182-184.74.王志会,王临虹,李镒冲,齐士格,王丽敏.中国老年居民运动障碍与便秘和睡眠障碍的关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9):806-810.75.王志会,王临虹,齐士格,李镒冲,王丽敏.中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睡眠障碍和嗅觉异常状况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7):786-789.76.陈晓荣,姜勇,王丽敏,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业余锻炼和业余静态行为情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399-403.77.李镒冲,王丽敏(通讯作者),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78.李剑虹,王丽敏,李镒冲,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14-418.79.张梅,王丽敏,李镒冲,等. 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4-408.80.王志会,王临虹,李镒冲,张梅,胡楠,王丽敏.2010年中国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状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0):922-926.81.李剑虹,王丽敏,米生权,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和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687-691.82.李剑虹,米生权,李镒冲,张梅,毕宇芳,姜勇,王丽敏,宁光,赵文华.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7):607-612.83.殷鹏,张梅,李镒冲,陈晓荣,王丽敏,姜勇,包鹤龄,赵文华.2010年我国成年人主要食物摄人状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692-696.84.殷鹏,姜勇,张梅,李镒冲,王丽敏,赵文华.蔬菜水果食用频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07-710.85.殷鹏,张梅,李镒冲,姜勇,王丽敏,赵文华.中国15~69 岁居民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3):224-225.86.殷鹏,张梅,李镒冲,姜勇,王丽敏,赵文华. 中国15~69 岁居民睡眠状况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2):152-153.。

中国癌谱

中国癌谱

中国癌谱作者:张耀兰李方军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4年第02期当中国人均GDP跨越6000美元大关时,中国人越来越谈癌色变。

据权威部门统计,自2007年开始,恶性肿瘤已连续6年成为北京市首位死因。

这其中又以肺癌为“众癌之首”。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介绍,肺癌从1990年代中叶起,就成为中国发病率第一的癌症,而且其死亡率还在以每年4.45%的速度上升。

穷癌与富癌此消彼长在医学界,癌症经常被简单分为两类:穷癌和富癌。

前者是指由于营养缺乏,食物粗糙、卫生条件差等引起,如目前已得到公认的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癌、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由于卫生条件差或感染引起的宫颈癌以及由食物过烫或粗糙对食管造成伤害发炎进而引发的食管癌等;后者则是由于饮食高油高盐、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辐射等引起,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

在《中国肿瘤死亡报告——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一书中可发现,不看绝对数值,去除老龄化影响,从单个癌症的中标率(即将原数值按照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做调整)变化曲线分析,中国的富癌死亡率从1990年代至21世纪初呈明显上升趋势,穷癌则相应呈现出下降趋势。

经济水平不同的城乡区域以及中国东西部区域的癌症死亡率呈现出一定地域特点。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显示,肺癌在中国城市地区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一,为40.98/10万,占整体死亡率的27.29%。

农村地区位居死亡率第一的是肝癌,为26.93/10万,占整体死亡率的20.94%。

一些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高速的经济发展对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人民生活卫生水平在提高,医疗条件在改善,癌症的治疗水平在进步。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原本低发的癌症逐年增加。

目前,正负作用属于抗衡阶段。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的癌症种类构成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过渡的阶段,即从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多发到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发的阶段。

中国肝癌发病与死亡数据集

中国肝癌发病与死亡数据集
2. 来源于中国肿瘤登记的肝癌发病数据:我国 肝癌的发生主要与慢性 HBV 的感染有关,其发病的 地理分布与我国 HBV 流行情况基本一致。 肝母细 胞瘤为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 6 ~ 10 岁以下儿童,其发生与慢性 HBV 感染无关。 为 全面展示所有年龄组肝癌数据,我们摘录了 1988— 1992 年、 1993—1997 年、 1998—2002 年 以 北 京、 上 海、武汉为代表的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中的肝癌性别 年龄别发病率( 表 2 ~ 4);上述同一时期以河北磁 县、河南林州、江苏启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 长乐 6 个县市为代表的农村地区人口中的肝癌性别 年龄别发病率( 表 5 ~ 7)。 随着中国肿瘤登记处数 目的增多,肿瘤登记质量的提高,肿瘤登记覆盖人口 数的增加,数据具有了更好的代表性。 2003—2007 年 肝癌在全国、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性别年龄别发 病 率见表8 ,2008 年和2009 年 肝 癌 在 全 国 、城 市 地 区
一、相关名词 1. 年龄标化发病(死亡) 率:采用标准人口构成 标化的发病( 死亡) 率,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 法,本文中均采用直接法计算。 采用中国标准人口 构成标化的称为中国标化发病( 死亡) 率,简称中标 率;采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标化的称为世界标化发 病( 死亡) 率,简称世标率。 在 1982 年中国人口构 成中,0 ~ 34 岁各年龄组人群构成比高于 1985 年世 界人口构成及 Segi 世界人口构成,但 35 岁及以上 各年龄组人群构成比则低于上述两个世界人口构 成。 2.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 公布的区划代码划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 地级以 上城市定义为城市地区,县和县级市定义为农村地区。 二、中国肝癌发病数据 中国肝癌发病数据可以从中国肿瘤登记报告、 CI5 数据库和 GLOBOCAN 2012 数据库中获取。 ( 一) 来源于中国肿瘤登记报告的数据 1. 中国肿瘤登记及其数据评介:肿瘤登记是国 际公认的收集肿瘤信息的方法,在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资料收集过程中,唯有恶性肿瘤信息的收集采用 此方法。 1965 年,WHO 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

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强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高血压、肥胖、吸烟……这些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高润霖就曾结合《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发出提示: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

上述《报告》显示,199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从22.0%升至32.9%。

但与此对应,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超重与肥胖上升。

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2016年至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定增长,从29.9%增至34.1%,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高中阶段无变化。

我国肺癌流行趋势及疾病负担概况

我国肺癌流行趋势及疾病负担概况

我国肺癌流行趋势及疾病负担概况作者:刘永军杨婵婵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02期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同时概括其疾病负担研究情况。

[方法]检索《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版及2014版,查找有关肺癌的数据进行分析。

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阅读有关肺癌疾病负担的文献,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城市地区肺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上世纪90年代距今,肺癌死亡率上升幅度超过80%;国内研究或从经济负担或从流行病学负担方面阐述了肺癌给患者和社会造成的负担,不难发现,肺癌的疾病负担较重,普通群众难以承受。

[结论]肺癌不论对患者还是社会都是负担较重的一类疾病,目前应以预防控制为主,控烟、净化室内空气等措施以及加强筛查技术都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肺癌;死亡率;疾病负担;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212021 肺癌流行趋势1.1 全球癌症流行趋势世界癌症报告(GLOBOCAN)2012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范围内癌症新发病例1.41亿例,癌症死亡例数8200万。

其中,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其新发病例数达1800万例,占总癌症新发病例的129%,死亡例数达1600万例,占癌症总死亡例数的194%。

随后依次为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肝癌,上述6种癌症占2012全球癌症发病率的55%,在发达地区,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大肠癌4种癌症占总发病率的一半,而在欠发达地区,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大肠癌以及肝癌与子宫颈癌发病率达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54%)。

GLOBOCAN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男性和女性中根据新发病例数与死亡例数对15种最常见的癌症排名显示,虽然肺癌是全球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然而在发达地区(49万)其发病率在前列腺癌(75.9万)之后位列第二。

全球肝癌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肝癌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肝癌流行病学现状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90.6万例新发病例,发病率为9.5/10万,其中83万例死亡,死亡率为8.7/10万。

这些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癌(HCC)的趋势,但也有显著的例外。

在泰国,HCC占肝癌的30%,自2000年以来,HCC的发病率急剧下降,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此外,在以前风险较低的国家,大多数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国家的发病率近年来已增加或稳定在较高水平。

肝癌的主要病因包括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过去十年中,肝病的负担和病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加上抗病毒治疗的广泛使用,已在全球范围内降低了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的负担。

自2014年以来,安全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已可用于HCV,同样可以显著降低肝细胞癌的风险。

然而,肝癌的病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推动了全球人均酒精消费量的增加,这可能增加了与酒精相关的肝癌的负担。

而在美国、欧洲和亚洲,NASH的患病率也与肥胖和糖尿病同步上升,导致与NASH相关的肝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也是一种常见的肝癌病因,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其与酒精性肝炎一样,主要与代谢相关。

这些因素导致肝癌的流行病学趋势发生了变化。

为了应对肝癌的流行病学变化,全球正在努力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肝癌。

例如,在疫苗接种方面,除了乙肝疫苗外,还有针对HCV的疫苗正在研发中。

此外,针对NASH的药物也在研发中,这些药物有望降低与NASH相关的肝癌发病率。

同时,全球也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宣传,如控制饮酒、健康饮食和增加运动等,以降低肝癌的风险。

然而,尽管有一些应对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肝癌的流行病学趋势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1990—2017年中国伤害负担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摘译)

1990—2017年中国伤害负担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摘译)

摘译作者简介:林泽婷(1995—),女,广东汕头,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伤害医学通讯作者:李丽萍,E-mail :************.cn1990—2017年中国伤害负担: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摘译)林泽婷,吕来文,黄晓晴摘译李丽萍*审校汕头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研究中心,汕头515041The Burden of Injury in China,1990—2017: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原作者:Duan Leilei,Ye Pengpeng,Juanita A Haagsma,Jin Ye,Wang Yuan,Er Yuliang,Deng Xiao,Gao Xin,Ji Cuirong,Wang Linhong,Marlena S Bannick,W Cli,Mountjoy-Venning,Caitlin N Hawley,Zichen Liu,Mari Smith,Spencer L James,Theo V os,Christopher J L Murray伤害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涉及各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社会呈现出城镇化、机动化和老龄化等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伤害已跃居人群致死原因第五位,仅排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肌梗死之后。

据估计,中国每年在伤害方面消耗的直接医疗费用约为650亿元人民币,每年造成的生产力损失达1260万年,超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传染性和肿瘤性疾病造成的损失。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BD )的目标是使用统一的测量框架,标准化的估算方法和透明的数据源采集、合并所有可用的流行病学数据,按不同因素例如时间、年龄、性别和地区等,分析各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导致的健康损失。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化 学 进 展PROGRESS IN CHEMISTRY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Contents1 Introduction2 Cancer statistics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曾红梅 陈万青*(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

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

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

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中图分类号: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 1416 ·化 学 进 展第25卷图 1 1989—2008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变化趋势Fig. 1 Trend analysis of cancer incidence in cancer registrations of China, 1989—2008 CR: crude incidence rate, ASR:age standardized rate by world populationprevention3.2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for cancer related agencies3.3 Cancer registry and surveillance3.4 Experiences of cancer control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3.5 Nationwide cancer control programs 4 Conclusion and outlook1 引言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癌症进行预防控制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Lancet:最新中国疾病负担报告

Lancet:最新中国疾病负担报告

Lancet:最新中国疾病负担报告6月24日,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等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完成的最新中国疾病负担结果。

报告显示,从1990年至2017年,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年龄校正的中风死亡率下降33.5%,年龄校正的慢阻肺死亡率降低68.6%。

1990~2017年,年龄校正的死亡率下降超过50%的疾病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慢阻肺、自杀、溺水、先天缺陷、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

但与之相比,年龄校正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20.6%,肺癌死亡率增加了12%,从1990年的第13位升至2017年的第3位。

目前,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国人死亡的前三位杀手,其次是肺癌、道路交通意外伤害、新生儿死亡、肝癌、糖尿病、颈部疼痛和抑郁障碍。

2017年,我国三大主要致残病因依次为骨骼肌肉疾病、精神疾病和感觉器官疾病(如听觉、视觉等丧失)。

作者认为,中国在减少多种疾病负担和伤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有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提高以及实行传染性疾病国家防控计划。

1990~2017年中国十大死因变化在2016年的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中,导致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疾病与2017年略有变化,依次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道路交通损伤害、肺癌、慢阻肺。

影响健康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和高盐饮食2017年,高血压、吸烟和高盐饮食是导致中国人群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三大危险因素。

其中,吸烟是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的最大危险因素,饮酒是第十大危险因素。

2017年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危险因素2017年,高血压导致250万中国人死亡,其中96%最终因心血管病死亡。

1990~2017年,在十大主要危险因素中,中国人群中所占比例变化最大的是超重和肥胖,增长了185%。

作者认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红肉摄入量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得更快,从2000年的每10万人4 206例增加到2017年的6 336例,增幅超过50%。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DOI:10.12449/JCH240414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刘珊山1a,2,于晓辉1a,秦建伟1b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a.消化内科, b.肝胆外科,兰州 7300502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通信作者:秦建伟,******************(ORCID:0000-0003-1028-5241)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未来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肝硬化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均有所上升,而死亡例数有所下降。

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2%(95%CI:−0.74%~−0.50%,t= 9.99,P<0.001)、0.44%(95%CI:−0.53%~−0.35%,t=13.18,P<0.001)和3.02%(95%CI:−3.12%~−2.93%,t=7.58,P< 0.001)。

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DALY率、YLL率和YLD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27%(95%CI:−3.37%~−3.18%,t=6.22,P<0.001)、3.32%(95%CI:−3.42%~−3.22%,t=9.31,P<0.001)和1.42%(95%CI:−1.49%~−1.34%,t=4.93,P<0.00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摘要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0 亿,其中脑卒中 1 300 万,冠心病 1 100 万,肺原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89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 2.45 亿。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为此,为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我们一方面仍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必须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等。

关键词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健康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社区防治;康复;基础研究;器械研发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 2019: an Updated Summary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 Shengshou, Email: huss@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AbstractWhil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has mad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in China, it is confronted with several new severe challenges. Th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CVD in China is continuously rising. It is estimated that about 330 million patients suffer from CV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trok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are 13 million, 11 million, 5 million, 8.9 million, 2.5 million, 2 million, 45.3 million and 245 million, respectively. CVD remained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2017, accounting for 45.91% and 43.56% of all deaths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d burden of CVD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issue in China, which should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urgently. Every resident in China should aware related health knowledge and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each individual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its own health. Efforts should be made on shifting focus from treatment to prevention – to put healthy lifestyle at the core, and intervene in health-influencing factors for full-lifecycle health, including health literacy, diet, physical activities, mental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etc.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pidemiology; 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 risk factors; prevalence; mortality; community-bas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habilitation; basic research; medical device development(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2020, 35: 83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0–2019年中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地域分析

1990–2019年中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地域分析

1990–2019年中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地域分析江国军;邱艳;任菁菁【期刊名称】《癌症》【年(卷),期】2022(41)7【摘要】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分析肺癌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对更好地防治肺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利用全球公开数据库及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的大数据,分析1990±2019年中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1990±2019年我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lost,YLLs)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在总人群、各年龄组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情况,以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算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标化率。

此外,分析不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分布情况。

结果2019年我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发病人数为83.29万例,较1990年增长224.09%;死亡人数为75.72万例,较1990年增长195.40%。

1990±2019年标化患病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s率、标化YLLs率、标化YLDs率均呈上升趋势。

并且,1990±2010年上升趋势明显,2010±2019年上升趋势趋于稳定甚至下降。

1990±2019年,男性的标化患病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s率、标化YLDs率、标化YLLs率均高于女性,2019年男性上述标化率依次为61.74/10万、58.10/10万、1203.79/10万、14.46/10万、1189.33/10万。

从年龄分布看,我国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s率、标化YLLs率及标化YLDs率随年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以老年及高龄群体最高。

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郑楠;唐均;任晓梅【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46)1【摘要】目的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国家制订精准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死亡、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2020至2030年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预测。

结果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卵巢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增幅最高(0.78%)。

2019年宫颈癌、子宫癌的高发年龄均为55~59岁,卵巢癌为70~74岁。

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各年龄段的DALY、YLL、YL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显示,2020至2030年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3种肿瘤的高发年龄段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1990至2019年中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疾病负担整体上升,2020年以后宫颈癌的疾病负担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防控工作。

【总页数】8页(P25-32)【作者】郑楠;唐均;任晓梅【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相关文献】1.1990-2019年中国女性“两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2.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预测分析3.1990-2019年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状况及发病趋势预测4.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2019年中国高血压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5.1990—2019年中国和日本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的比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肝癌;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疾病负担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l2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3189)
Disease burden of liver Peng,Liu}running,Liu Division
cancer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in 1990 and 2013
cancer
increasing trend
had been
one
of the serious diseases that causing of liver
cancer
in China.In recent years.the disease burden
cancer
secondary
to
hepatitis B decreased but the disease burden of liver increased.Disease burden
cancer
among young adulus.When
comparing with the data in
seen
1 990.the standardized DALY rate showed declining仃end in all the age groups.with the most the 5一14 year group.The standardized DALY rate.secondary to hepatitis B had
Technology(2014FYl21100);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China f714031891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 年约有78万新发病例,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六位,
是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因。而我国每年肝癌约有新
2.疾病分类与编码:不同年代不同来源的死因 数据,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一9和ICD一10)对数据进行报告,这些不同的编 码数据会映射到GBD死因分类中。在GBD2013
发病例39万,肿瘤发病顺位排第五位,死亡顺位排 第二位…。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已表明,大约 有80%的肝癌与HBV感染和/或HCV感染有关。除 病毒感染外,酒精性肝疾病、吸烟、肥胖也可能与肝 癌的发生有关陋’。因此,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 来,中国人群肝癌已由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因下降为 第二位死因b1,但中国是肝炎大国,肝炎感染率的居
secondary to various kinds of liver
canc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Compared with l 990.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causes
cancer
appeared
as
40.80 million person
cancer
of DALY related to liver
cancer
was 1iver
secondary to
use.
hepatitis B,followed by liver
cancer
secondary to hepatitis C,liver
secondary
liver
to
hepatitis C became more serious and the standardized death rate increased bv l 06.1 8%.
together with the standardized DALY rate increased bv 91.68%in the past 23 years.Disease burden of
reduced by
25.00%,the DALY attributable to
cancer
1iver
cancer
increased bv
16.95%and the
cancer
standardized DALY rate attributable to liver
reduced bv 33.47%.The burden of liver

in
46.37%decrease in
an
the 5一14 year olds.The standardized DALY rate secondary to hepatitis C showed in all the age groups.Conclusions heavy disease burden Liver
JM,Qi JLl;Natio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t)ention.Belling
Corresponding author:Zhou Maigeng,Email:maigengzhou@126.com 【Abstract】0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ease burden of liver in 1990 and
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
通信作者:周脉耕,Email:maigengzhou@126.tom
DOI:1 0.3760/cma.j.issn.0254—6450.20 1 6.06.003
【摘要】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结果。方法利用2013年全
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中国人群肝癌的疾病负担现状,主要指标包括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同时,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并计 算2013年与1990年的变化幅度,描述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结果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死亡总 数约35.81万人,死亡率为25.85/10万,其中,继发于乙型肝炎(乙肝)的肝癌死亡约16.36万人(占 45.69%),继发于丙型肝炎(丙肝)的肝癌死亡约13.42万人(占37.48%);肝癌造成的DALY为
as
cancer
secondary to alcohol
other liver cancers,with related DALYs
4 652.0,3 394.3,964.3 and 592.1 thousands person years。
cancer
respectively.The disease burdens of liver

080.40万人年,按照DALY排序,第一位依然是继发于乙肝的肝癌,其次是继发于丙肝的肝癌、其
他肝癌、继发于酒精性肝病的肝癌,导致的DALY依次为465.20、339.43、96.43、59.21万人年,男性 人群继发于肝病的肝癌DALY均显著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肝癌标化死亡率下降25.00%,肝 癌DALY绝对值上升16.95%,肝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下降33.47%;其巾,继发于丙肝的肝癌疾 病负担13趋严重,23年来,其标化死亡率上升106.18%,标化DALY率上升91.68%。分年龄组来 看,青壮年和老年人群的肝癌疾病负担最为严重,与1990年相比,肝癌标化DALY率在各个年龄 段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是5~14岁,其中,继发于乙肝的肝癌DALY率在5。14岁年龄 段下降幅度为46.37%,而继发于丙肝的肝癌DALY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呈上升趋势。结论现阶 段肝癌依然是造成严重疾病负担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继发于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下降,但继 发于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显著上升,男性人群肝癌疾病负担显著高于女性,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迫在眉睫。
Wang Liiun,M凡
Jiangmei,Qi Jinlei,Zhou Maigeng
of
Vita2 Stat&tws and Death Surveillance.National Center and Prevention,Chinese P,Liu YN,Liu Center
for现ronic
on
secondary to hepatitis C significantly
liver
cancer
in male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s.showing that relate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imminently carried
600(accounting
万方数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6月第37卷第6期Chin
J Epidemiol,June 2016,V01.37,No.6
was 1 34 200(accounting for 37.48%)with DALY due to liver years.In 2013,the leading
cancer as
in China.Results
death rate was 163
In 2013.a total of 358 100 people died of liver cancer,with the crude 25.85/100 000.in China.Number of deaths due to liver cancer secondary to hepatitis B for 45.69%1.Number of deaths due to liver cancer secondary to hepatitis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