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88e55eeb90d6c85ed3ac67b.png)
3.课堂上进行直观教学的图片、表格准备,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等。
4.实例准备,为了使内容讲解的条理性好,便于学生理解,需要多收集实例,做到内容讲解和实例相结合。
教
学
建
议
1.通过实例引题,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如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病症及其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等。介绍病例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4.教师归纳: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其作用机理如何?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结合本素材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5. 教师归纳:免疫学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1.知道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病的原因。
2.明白打预防针、注射免疫球蛋白、器官移植的道理。
PPT展示相关病人的画面
第三
2.回顾初中所学的免疫类型: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复习抗原和抗体的区别与联系。
3.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4.人体三道防线学习。
5.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习,这是重点,叙述清楚两种免疫的场所、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6. 结合实例分析免疫失调疾病。
4.在病毒感染中,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如何?
5.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免疫学的发展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1.通读教材,梳理出《免疫调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2.完成教师提出的问
题,其中特别注意免疫
细胞、白细胞、吞噬细
胞等细胞的关系。
PPT展示预习要思考的5个问题
交流
讨论
安排学生讨论导学案的基础学习交流
第一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def2e4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c.png)
《免疫调节》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免疫调节”,主要围绕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调节的生理过程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理解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入侵、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功能,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增强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准确性来评价学生对免疫系统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免疫系统工作原理图、撰写关于免疫系统的小论文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新冠疫苗接种),引起学生对免疫系统的关注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重点讲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以及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3.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免疫细胞在体外的反应过程,了解免疫系统的具体工作机制。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免疫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的疾病。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关于免疫系统知识的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免疫系统工作原理图、撰写关于免疫系统的小论文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f34dce650e52ea54189881.png)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知识目标】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建构概念图,进一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通过概括分析,总结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锻炼概括性思维;【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者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认同生命是物质性的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推进,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并合理利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景导入、问题驱动、建构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新课,课下收集生活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二)本节的知识结构: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三)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视频1:甲型H1N1流感的新闻视频。
【提出问题】1、甲型H1N1的症状是什么?2、感染后,神经系统能感觉到吗?能通过反射对病毒作出反应吗?3、感染后,能通过激素调节杀死病毒吗?板书“免疫调节”观看、思考思考讨论回顾旧知通过“情景导入”不仅引发学生的好奇,学生也在交流与思考中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进行打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图片展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起源: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观察、思考学生思考、总结指导学生思考、总结免疫细胞的产生、分化过程种类: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图片展示)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细胞产生(活化、增强各种免疫细胞作用)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观察、思考非特异性免疫【动画展示】展示有关人体一二道防线的图片和一些相关动画。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3ad8ccf0c22590102029dbc.png)
《第4节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科组陈敬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同情艾滋病患者。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5课时四、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
2.制作《免疫调节》的课件五、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本节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教学安排是两个半课时。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两道防线及其作用特点。
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三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
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
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异性免疫的整体性。
知识应用环节: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教学流程大致如下:七、板书设计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2、体液免疫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八、教后反思(1)整体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些偏多。
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a1a9f92482fb4daa58d4bf4.png)
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3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II学习重难点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III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
它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
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
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
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A、激活免疫系统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C、抑制术后感染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三、【能力提升】8、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 健康 B 生活BS疫苗 S病原体A 健康A 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免疫调节 教案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免疫调节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eb660eeefdc8d377ee320c.png)
第4节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结果: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
(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
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提示:A→③→a→ⅡA→②→c→ⅠB→①→b→Ⅲ五、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02eb7bd99e314332396893cf.png)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流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课前研究性学习
课堂交流讨论小结
建构调节网络概念
小结反馈
课后拓展
种荧光抗体与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作用?如何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疫十多年来,生了解现代科学研断发展和进步的。
小结反馈
调节网络
教学反思
1、整合科学史教育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都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2、教师对科学史素材的搜集、学习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
实现教学相长。
3、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很多,但也不能奢望每一次整合都达到多种教育功能,只要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都不妨试一试,因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路!。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ccdc47f0722192e4436f636.png)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82be8b3ef5335a8102d220ec.png)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3.能力方面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所了解,近年来媒体的宣传,也使得艾滋病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学生应该会对艾滋病的问题的讨论比较感兴趣。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节 免疫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4节 免疫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8133612e45c3b3567ec8bd0.png)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能力方面:尝试构建图解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免疫系统各组分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配合的整体观点二.教学重点:1。
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知识微观、抽象,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
这就给学生的记忆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设计采用构建图解模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先带着问题观察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免疫过程有直观动态的认识。
再分阶段讨论明确参加免疫过程的细胞和物质的作用。
然后画图解体现免疫过程。
全班讨论订正。
接着通过对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关系。
最后讨论特异性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由动到静、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制作图解模型,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订正能较好的把握知识,为进一步应用知识铺平道路。
五.教学媒体:课件(ppt文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动画)六.教学过程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示范教案新人教版本节主要学习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知识。
因此,分析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较好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
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列举生物间传递信息的实例,然后指出,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与物质、能量一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和深入研究。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b5f237a4941ea76e58fa0462.png)
高中生物 2.4 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4 免疫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③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④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学习重点: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看”自主预习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系统的组成,各组分的功能:①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后者根据成熟地方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道防线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三道防线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过敏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62bab7caaedd3382c4d3bf.png)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典型例题例1、用大剂量的X射线去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此时如果输给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将得到部分恢复,但与正常小鼠不同,不能产生游离抗体。
如果用X射线照射后,只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的小鼠产生抗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
分析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解析:该题解答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种类有几种?认真比较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二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该题中每个实验的条件和结果,找出其联系和不同点。
答案:胸腺产生的是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效应T细胞,进行细胞免疫,骨髓产生的是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例2、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不可能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
也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答案:D【目标检测】一、基础题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C、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E、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7.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8.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10.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拓展题11.下图表示动物细胞。
请据图回答:(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__细胞。
它是由________分化而来。
分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的顺序是_________。
(3)如果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调节血钾和血钠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调节这一过程的激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_______。
(4)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B 健康 B 生活BS疫苗 S病原体A 健康A A死亡(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0 DCAACCBBAB11、(1)效应B B细胞或记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2)球蛋白④⑤③①(3)③高尔基体肾上腺皮质醛固酮4)不行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12、(1)注入S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无抗体(2)体内无相应抗体死亡(3)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等;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本章小结〗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
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治疗措施一般包括:(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类抗体(IgE类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如下图)。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
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
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
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
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若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
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3、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疫苗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生物制品,它基本上是由微生物及其所含成分制成。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如小儿麻痹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
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会发生副作用,不是很令人满意。
(2)灭活的死疫苗。
这类疫苗已将病毒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比减毒活疫苗要差,而且要多次强化免疫,如钩端螺旋体疫苗即属此类。
(3)新型疫苗。
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它是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如现在我国应用的新型乙肝疫苗。
这种疫苗安全性很好,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但要多次强化才行。
因而,可以说传统使用的疫苗尚不足以满足人们提出的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高要求。
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研制和开发出了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和清除已被病毒感染细胞的两个方面产生防治效果。
基因疫苗不仅可用于防治病毒感染,还可用于防治肿瘤,其主要优点为可以诱导很有效的专一性T杀伤性细胞,后者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极高,不存在对人体的毒性,机体耐受性好。
因此,基因疫苗是未来疫苗研发的重点。
将疫苗基因转移到植物,如香蕉、马铃薯等,已经成功地生产出狂犬病疫苗等可食用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