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3-10-2)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一框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一框](https://img.taocdn.com/s3/m/d04096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8.png)
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学习目标]1.知道辩证的否定的内涵。
2.理解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学会运用辩证否定观看问题。
3.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是“扬弃”。
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背景材料王澍,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他表示:“自己的建筑实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当代建筑中,但传承传统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集中在创造性的传承上”。
他认为“传统不会说话,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创造性的方式与传统对话,形成一种传承关系”。
专家称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真正的当代中国建筑风格,因为作品中的建筑物包含令人赞叹的原创性,既着眼于未来,又继承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探究王澍的“创造性的传承”方式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答案:①王澍认为传承传统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集中在创造性的传承上,他的建筑作品既着眼于未来,又继承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辩证否定的观点,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也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②王澍强调创造性的传承,其作品中包含令人赞叹的原创性,也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知识升华全面准确理解辩证否定观(1)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被肯定着。
当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
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
高中政治选修3 学习笔记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高中政治选修3 学习笔记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3c519e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7.png)
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课时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标要求]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把握整体性地思维与动态性地思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公共参与:能够进行整体性的辩证思维和动态性思维,进一步形成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的能力。
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1.形而上学思维(1)含义: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____________思维。
(2)局限性:完全切断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2.辩证思维(1)必要性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着的。
人们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
②事物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结合的方式存在,由多要素构成,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属性。
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____________,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____________。
(2)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________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想一想:①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辩证思维?a.指鹿为马b.守株待兔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的思维方式是哪一种?(3)发展①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②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思维)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________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65f73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2.png)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矛盾的基本属性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5.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7.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起影响作用。
8.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9.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1.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4)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2.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
13.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14.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
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第二框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课件部编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第二框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课件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1fc836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a.png)
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 联系 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我
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二、正确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应注意的问题
(1)要把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起来,准确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 关系。辩证的分析是揭示事物整体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 合,因此,我们必须在对事物进行精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而 分析又是在综合指导下进行的,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当我们在 对事物的部分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时刻记住这个部分是同整体 相联系的部分,必须在其所属整体观点指导下来分析这个部分。 同时,我们在对事物进行综合的时候,也不能把综合理解为各个 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必须在了解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 基础上来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
(3)不同的综合方法。 ①科学研究中的综合: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 和 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 认识,从 整体上 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 的 普遍规律 。
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 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分析与综合相互依存:分析是综合的 基础 ,综合是分析 的 先导 ;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 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 辅相成的 对立统一 的关系。 (2)分析与综合相互渗透: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 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 综合 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 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1.分析 (1)必要性: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 有机整体 的方式存在和发 展的。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 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 要素 从对象整 体中抽取出来。 (2)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 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 若干阶段 ,分别 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义4
![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义4](https://img.taocdn.com/s3/m/ed539189f121dd36a32d82a8.png)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提示错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辩证联系。
( )提示错误。
不能把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提示错误。
尽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2.思考: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各有何侧重?提示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探究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探究导引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212e3dab4431b90d6c85c7ea.png)
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看问题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特征 含义
表现
联系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 客观 固有的, 性 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 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与实践的关系来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说,可以分为自 在事物的联系和
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提示] 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判断: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提示] 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 起决定作用。
4.正确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方法 P58-59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 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 能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 P54-56
不存在孤立的 事物
特征 含义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普遍 性
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 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
联系
表现
方法论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 看问题,反: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提示] 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 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 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19版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飞扬之旗)
![19版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飞扬之旗)](https://img.taocdn.com/s3/m/c78891ca5ef7ba0d4a733b45.png)
建成智完成了78 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
新
A 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
一步完善。这表明
(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浏阳蒸菜产业的发展在于创新,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请运用辩证 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浏阳蒸菜产业是如何获得成功的。(10分)
浏阳蒸菜产业的发展在于创新,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请运用辩证 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浏阳蒸菜产业是如何获得成功的。(10分)
①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分)
2010年,浏阳提出“挖掘和包装浏阳蒸菜,做大做强浏阳餐饮品牌”的思路。浏水蒸 香老板重新定位销售方式,瞄准了可以带走、方便即食的蒸菜半成品,客户拿回家一蒸就 能做出一道菜,跳出了传统蒸菜店门口摆蒸笼的模式。2016年年底推出两款浏阳蒸菜年夜 欢聚宴套餐,每个套餐10个浏阳特色菜品,腊味、火焙鱼、粉皮羊肉、肉丸等,都是传统 浏阳菜的代表。3天就到达了将近120万元的销量。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 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12分)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 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12分)
官方答案: 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 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 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 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 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 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 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 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 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 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复习课:3、2辩证法(第三单元)- 发展
![复习课:3、2辩证法(第三单元)- 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06ac3d0722192e4536f629.png)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古语没有体现善与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排除②;善、恶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相应的质变,④表
述错误。 “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本身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
①当选;善积成名、恶积灭身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③正确。
测
书 P254 典例4 (2015· 山东卷,43)公 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 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 人就热心搭把手 …… 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 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 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 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 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 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 要意义。
何人都可在家里打印枪支,又让人忧心忡忡。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 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化而变化 A.①②
【解析】
②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 ③事物的价值随条件的变 D.②③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的统一 B.①③ C.②④
①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
测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 • 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 ②同时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测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 (1)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企 业从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出发,顺应个性化、 多样化消费的发展潮流,有利于企业提供适销 对路的产品。 •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 有指导作用。企业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不断满足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利于企业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 办事。企业从群众需求出发,创新供给,有利 于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挖掘市场潜力,激活消 费需求,推动企业发展。
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d761ce6e27d3240c8447ef25.png)
4.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 ,没有斗争性就 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 展;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 和发展。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政治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有矛盾;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即 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 。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 。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政治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答案】 ①相互对立 ②相互统一 ③对立统一 ④斗 争性 ⑤同一性 ⑥相反相成 ⑦相互排斥 ⑧相互对立 ⑨相互分离 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 前提 制约 事事 时时 普遍性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政治
第三单元 第九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对 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 造条件;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②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 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 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 方法。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政治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思路点拨】 “孝”要因人而异,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孝”——共性,排除① ②,故选C。 【答案】 C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讲-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讲-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e91f1ca1c7aa00b42acb6f.png)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故②的 说法错误;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 能起决定作用,故④错误。
答案: B
考题3 (2009·全国卷Ⅱ)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 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基础知识]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要明确二者是证统一的 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 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其意是指任何“个别” 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 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 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 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 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因此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
![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https://img.taocdn.com/s3/m/94b08a4dcf84b9d528ea7aab.png)
(联系6、发展 、矛盾 + 创新 ) 联系 、发展4、矛盾7 创新2) 条原理) (共19条原理) 条原理
•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 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 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 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 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 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 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 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 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 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 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 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 打一”
条原理)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条原理
•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点掌握】 点掌握】 •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 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 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 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 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 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 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 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 观念。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总结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509ccc9ec3d5bbfd0a745a.png)
发 展
矛
盾
对立 形 而 上 学
孤
立
静
止
片
面
二、练一练: 1、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 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 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 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想一想: 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首当其冲,为此我国大力推广节 能灯以代替白炽灯,因为同样亮度的节能灯耗电只是白炽 灯的1/5,但是1只节能灯所含的汞,在废弃后渗入地下将 会污染1800吨水。我国正在使用的节能灯已高达2亿只以 上,潜在的污染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在人大会议上出现了 要求立即建立节能灯回收机制,防止汞污染的提案。用矛 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原理评价上述现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招办负责人举例称,此次面试题目既包含 全球十分关注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也包含 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还有经济 方面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社会 责任感。形式上,笔试侧重考查学生单学 科知识基础,面试更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 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和修养等 。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 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aeb5240767f5acfa0c7cd09.png)
√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串讲
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 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重难突破
辨析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分析>> 从根本上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作用。
提升能力 山东省诸城市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取得良好成 (1)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效,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体做法是: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山东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体现了 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务等原则,把全市 1 200多个村规 联系的观点。 划为 208个农村社区,在社区中选择一个交通便利、基础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 较好的村庄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通过设立卫生服务 把全市1 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把各类公共服务 站、警务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及土地流转服务中 资源整合进社区,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心等“一揽子”服务机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进 (3)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村入户,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初步打破了 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诸城市借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公共产品服务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推动了社区内村 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并加强了社区内村庄间的联 庄的融合聚集,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系。 (4)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 材料中诸城市以社区服务重建乡村的做法是如何体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诸城市通过对乡村及公共服务的优化 现联系观点的?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_第八课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_第八课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051529b52acfc789ebc9e9.png)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八课⎪⎪目题(一)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辨析: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2.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辨析: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2)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典例应用](福建高考)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解答漫画类选择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
该漫画的大概意思是满树叶子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剩下一片叶子,人们才知道珍惜,这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答案为B。
[答案] B目题(二)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什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19届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讲义
![2019届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8d6fd53a45177232e60a23d.png)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试要求]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c);系统的基本特征(a);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b)目题(一)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有何关系?(1)区别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联系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F)点拨: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F)点拨: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全面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①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有三种情形[典例应用](2016·浙江10月选考)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功能,这让调酒变得如同点击按钮一样简单。
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B.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C.认识的顺序是从单个事物开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D.若干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会产生新的功能[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3-9-2)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3-9-2)](https://img.taocdn.com/s3/m/d2eedbc008a1284ac8504345.png)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标要求】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习重点】准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分析法【自主学习】。
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简要叙述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提示:区别和联系)2.简要叙述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3. 方法论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和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如何理解?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这一方法论对应的世界观是什么?2.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两分法 B.两点论C.一点论 D.一分为二2.(2008江苏卷)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
父道上:“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事物的性质主要由()A.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B.主要矛盾规定的C.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规定的4.所谓主要矛盾,是指()A.急需解决的矛盾 B.新出现的矛盾 C.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5.(上海卷)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三 辩证法的发展观(飞扬之旗)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三 辩证法的发展观(飞扬之旗)](https://img.taocdn.com/s3/m/0f9521b0fd0a79563c1e7267.png)
9.下面名言与漫画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B.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D.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礼记·大学》)
特别提示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具有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实质)
*(3)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原因) (4)发展的状态是量变、质变的统一。(状态) (5)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路) (6)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7)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方法论)
(8)发展是“扬弃”,是对旧事物辩证的否定。
对点 精练
[2011· 北京卷]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 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 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 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 上述事实表明(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 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 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 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 “国 富民强”。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 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 “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如何实现“民富”? (12分) 答: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经 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民富”。(4分) ②量 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并抓 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民富是个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优化分配 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 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4分)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 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对未来要充满信心,也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实现民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在 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健全各类公共 设施等方面努力实现“民富”,对未来充满信心。(4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da0823240c844768eaeeb5.png)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开展的观点。
A2.联系的含义 A就是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B〔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⑴整体与局部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开展的全过程;局部是事物的局部和开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局部,具有局部所不具备的功能;局部在事物的存在和开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局部服从和效劳于整体。
⑵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离开了局部,整体就不复存在;局部是整体中的局部,离开了整体,局部就不成其为局部。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局部,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课标要求】
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识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学习重点】
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人类思维和文化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勇于。
“科学的本质就是。
科学技术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实现的。
2.创新更新了人们的和,提高了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推动了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和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的不同性质和的不同内容。
实践基础上的和理论指导下的,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和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和
不断更新和提高。
2.如何认识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总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的源泉。
【达标检测】
1.(09江苏卷)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
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有利于()
①推动科技的发展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③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
不断更新和提高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
这表明人类思维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科技创新 B.文化创新 C.实践创新 D.制度创新
4.袁隆平说,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在知识、经验和思索之后,由外界诱发的创造性思维。
他说培养灵感有四个字,即:“知识”+“汗水”。
这说明()
①认识不仅来源于客观,也来源于主观②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以实践为基础
③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知识越多,灵感越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突破“自花授粉作物不能杂交”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杂交获得优质水稻品种,为我国水稻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 上述材料说明()
A.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C.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D.
创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6. 上述材料也说明要创新就必须()
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③敢于提出新思路,确立新观念④否定一切现成的理论和看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深圳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平台,面临的任务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在实践方面进行大力度的先行探索,对于理论创新突破的要求也显得格外迫切。
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俄关系是()
①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最终源泉②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先导
③理论创新对实践探索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④理论创新是实践探索的目的和归宿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8.一头小象被绳子拴住,它拼命挣扎也无法挣脱,几经反复,终于放弃。
若干年后,它长成一头强壮的大象,力气虽足以挣脱绳索,但它已没有了这种冲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经验是靠不住的,依赖经验必然失败B.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C.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D.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9.“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
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D.鼓励人们要敢于改变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10.WindowsXP成功普及后,微软的步伐并没有停息。
WindowsXP--Vista市场遇冷后,
微软便迅速开发了WindowsXP7。
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微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启示我们()
①要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要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创新是永无止境的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
11. 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
江泽民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创新是如何推动人类思维发展的?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如何形成的?12.在《科技新时代》杂志公布的“百家科技成果”评选获奖成果中,我们看到了像纸一样薄的电视机,带着你飞上百米高空的喷气背包,无人驾驶的汽车,能再生的器官......这些人们梦想了数十年的事情,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据此,有人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请你应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知识结构】
学习
中的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