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1476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2.png)
1八年级下册复习专项七 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1)(1)渔人甚异渔人甚异.之(惊异惊异,,诧异。
对……感到惊异诧异。
对……感到惊异) )(2)(2)率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妻子儿女) )(3)(3)余人各复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至其家((邀请邀请) )(4)(4)尝贻尝贻.余核舟一余核舟一((赠)(5)(5)盖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挑选) )(6)(6)怒怒.而飞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7)(7)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盘旋飞翔) )(8)(8)请循请循.其本其本((追溯追溯) )(9)(9)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困.(困惑困惑) )(10)(10)不独亲不独亲.其亲其亲((以……为亲以……为亲) )(11)(11)高者挂罥高者挂罥..长林梢长林梢((挂着挂着,,挂住挂住) )(12)(12)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需求谋求、需求) )2.2.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
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
(1)(1)见渔人见渔人见渔人,,乃.大惊大惊((于是于是,,就)(2)(2)悉悉.如外人如外人((全,都)(3)(3)欲穷其欲穷其.林(那)(4)(4)不足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对)(5)(5)高可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大约大约) )(6)(6)潭中鱼可潭中鱼可.百许头百许头((大约大约) )(7)(7)以以.其境过清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不可久居((因为因为) )(8)(8)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全,,肯定肯定((是这样是这样)] )](9)(9)其其.视下也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亦若是则已矣((代大鹏代大鹏) )(10)(10)一食或一食或.尽粟一石尽粟一石((有时有时) )(11)(11)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尚且) )(12)(12)鸣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不能通其意((助词助词,,无意义无意义) )二、选择题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A.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 )B.B.斗斗.折蛇行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北斗星那样) )C.C.而计其长曾不盈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D.D.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道理道理) )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B.C.D.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C )A.A.闻之闻之.,欣然规往B.B.闭之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C.鹏之鹏之.徙于南冥也D.D.执策而临之执策而临之.4.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A.率率/妻子邑人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B.以其境以其境以其境//过清C.C.佛印佛印佛印//绝类弥勒绝类弥勒,,袒胸袒胸//露乳D.D.是是/故谋闭而不兴5.5.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D )A.A.复前行复前行复前行,,欲穷.其林B.B.凄凄.神寒骨C.C.中峨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D.鹏之徙鹏之徙.于南冥也三、翻译句子1.1.土地平旷土地平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8c624964bcf84b8d57b04.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复习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 2.芳草鲜美..: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仿佛..若有光: 6.才.通人:7.屋舍俨然..;. 8.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 10.悉.如外人:11.黄发垂髫....: 12.乃.大惊:13.便要.还家14.咸.来问讯:15.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6.遂.与外人间隔.. :. 17.乃.不知有汉;18.无论..魏晋; 19.为.具言所闻: 20.延.至其家: 21.此中人语.云:22.不足.为外人道也: 23.便扶向..路:24.处处志.之: 25.及.郡下:26.诣.太守: 27.欣然规.往:28.未果.;. 29.寻.病终:30.无问津.者:第10课小石潭记1.心乐.之; 2.水尤.清冽:3.蒙络摇缀....: 4.可.百许.头:5.日光下澈.:. 6.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9.斗.折蛇.行: 10.犬牙..差互:11.悄怆..幽邃.:. 12.隶.而从者:第11课核舟记1.奇巧..人: 2.为.宫室:3.罔不因...势象.形: 4.尝贻.余核舟一:5.八分有奇.:. 6.箬篷..覆之: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石青..糁之:9.中峨.冠而多髯者: 10.如有所语.:11.其两膝相比.者: 12.绝类.弥勒:13.矫.首昂视: 14.神情与苏、黄不属.:.15.诎.右臂支船: 16.珠可历历..数也:17.左手倚一衡.木: 18.若.听茶声然.:.19.其船背稍夷.:. 20.钩画了了..21.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第12课《诗经》二首1.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4.左右流.之5.寤寐..思服. 6.悠.哉悠哉7.琴瑟友.之 8.左右芼.之9.钟鼓乐.之 10.蒹葭苍苍..:11.溯洄从...之 12.溯游..从之13.蒹葭萋萋.. 14.白露未晞.15.道阻.且跻. 16.在水之湄.17.蒹葭采采.. 18.白露未已..19.在水之涘. 20.道阻且右.第21课《庄子》二则1.北冥.有鱼 2.怒.而飞3.志.怪者也 4.去.以六月息.者也5.抟扶摇...而上者 6.野马..也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其.视下也9.亦若是.则已矣 10.全.矣 11.请循.其本第22课《礼记》二则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5.学.学半 6.讲信修.睦7.选贤与能... 8.不独亲.其亲.9.盗窃乱贼..而不作.10.矜、寡、孤、独、废疾者...........11.男有分. 12.女有归.第23课马说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3.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5.才美不外见.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策.之不以.其道. 8.食.之不能尽其材.9.执策而临.之 10.其.真无马邪第24课唐诗二首1.卷我屋上三重..茅 2.高者挂罥长..林梢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唇焦口燥呼.不得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昏黑7.长夜沾湿何由彻...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9.两鬓苍苍..十指黑 10.卖炭得钱何所营.11.翩翩..两骑来是谁12.回.车叱.牛牵向北13.宫使驱将惜不得....14.系.向牛头充炭直.1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9课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期末专项训练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期末专项训练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2151c4a300a6c30d229f24.png)
专项训练8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内容比较[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节选自康与之《昨梦录》)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老人肯相引.至此引:带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前行,欲穷其林。
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这个人想要来(你们这里),能不能容留他?3.【甲】【乙】两文都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甲】文按空间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
4.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所写的农耕生活的共同点。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
【参考译文】【乙】老人带领姓杨的人进入一个大山洞。
(这里)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居住。
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来(你们这里),能不能容留他?”回答说:“您既然愿意带领他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绵、麻枲这类东西,都不私自据为己有,与众人分享,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课内外文言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课内外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531b61ed630b1c58eeb501.png)
部编语文八下专项:课内外文言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
(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a30c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8.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
②传:轮流。
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郗公值永嘉丧乱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771553227916888486d7fc.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A卷(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与语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贮.藏(zhù)提.防(dī)空穴.来风(xuè)B. 褴.褛(lán)蓓蕾.(lěi)人才济.济(jǐ)C. 贸.然(mào)狭窄.(zǎi)相形见绌.(chù)D. 创.伤(chuàng)笨拙.(zhuō)一泻.千里(xi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苦脑矫健针砭时弊妄费心机B. 引伸谗言耀武扬威轻歌慢舞C. 羁绊简陋鬼鬼祟祟再接再厉D. 蹒跚坦诚屈指可数千均一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异想天开....,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B. 成都有锦里、宽窄巷子、太平巷里等著名景点,这些地方的建筑精致、小巧,鳞次栉比....。
C.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9月6日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视美方行动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D. 2018年《开学第一课》共分为四节课,令别为“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多角度诠释了对创造的理解,让观众获益匪浅....。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已超过1万余家,直接结算近60万人次。
B. 丰富心灵的方式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到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去游历,包括欣赏艺术作品等方面的体验。
C. 网购是当前最时尚的一种购物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一系列的交易活动。
D. 四川特色农业形成了“宜宾一泸州川西南早茶产业”“德阳一眉山泡菜产业”“成都蒲江一眉山丹棱柑桔产业”等产业集群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2e3546bd97f192279e96e.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3a6c3ddd3383c4bb4cd2e9.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6fa593f46527d3250ce06f.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咸来问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874e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b.png)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断句: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解释加点词语: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4)通人才:仅仅、只。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阡陌:田间小路。
8)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9)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0)悉如外人悉:全,都。
11)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
12)答之具:详细。
13)咸来问讯:全,都。
14)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5)皆叹惋:感叹。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18)及郡下:到。
19)诣太守:拜访。
20)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21)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22)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通假字解释: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古义解释:1)芳草鲜美:古义为新鲜美好,今义为味道好。
2)阡陌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运输事业。
3)率妻子XXX来此绝境:妻子]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XXX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为不值得,不必,XXX为不充足,不满。
活用现象: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不同句子中的意思:1)乃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3)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屋舍俨然:居住的房子。
4)志处处志:打算,计划。
3)为为坻(是)为屿成为)4)其其上下(它的)其上在它上面)5)佁然不动佁然(静止的样子)佁然不前不愿前进的样子)6)往来往来翕忽(来回跑动的样子) 往来穿梭来回走动)7)犬牙差互犬牙差互(错落有致的样子)石阶犬牙交错阶梯错落有致)8)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悄怆寂寞孤独忧伤)三、核舟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b49a963186bceb19e8bbb4.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骈死..于槽枥之间()(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cbfb54bceb19e8b8f6baf5.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文言知识(一)桃花源记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5)率妻子..妻子:古义: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6)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足..道也不足:古义:__________ ..为外人今义:________外人: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9)寻.病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 ____________屋舍.俨然 ______(2)出:不复出.焉 ______皆出.酒食 ______(3)志:处处志.之 ________寻向所志. ______(4)寻:寻.向所志 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他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缤纷:____________(3)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4)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6)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具.答之具:______(10)咸.来问讯咸:________(11)皆叹惋..叹惋:______(1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14)此中人语.云语:______(15)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16)及.郡下及:____(17)诣.太守诣:______(18)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1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与: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3)之: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4)其:欲穷其.林 __________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5)乃: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13724076eeaeaad0f33084.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一、桃花源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2)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3)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4)才.通人才:仅仅、只(5)豁然开朗..开朗:开阔敞亮(6)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7)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8)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9)鸡犬相闻..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0)悉.如外人悉:全,都(11)并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12)具.答之具:详细(13)咸.来问讯咸:全,都(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讯(15)皆叹惋..叹惋:感叹(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17)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18)及.郡下及:到(19)诣.太守诣:拜访(20)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21)寻.病终寻:随即,不久(22)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向)(3)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屋舍.俨然(居住的房子)(4)志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标记)(5)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终于)(6)其欲穷其.林(代词,这、那)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的)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们)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3987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5.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
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
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 í:急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亟以身蔽母蔽:遮蔽,遮挡B.不知所之之:去、往C.或语之曰或:有人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完成(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其父被掳去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_________(《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___(《狼》)D.其真不知马也___(《马说》)(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___(《曹刿论战》)B.环滁皆山也___ (《醉翁亭记》)C.贤能为之用___ (《隆中对》)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部编版八下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全册】
![部编版八下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4eb3296910ef12d2af9e7d7.png)
部编版八下全册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班级:姓名:说明:部编版八下全册文言文综合复习专题,精选全册文言文重点知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重点注释句子翻译等。
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无需重新排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略无: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亭:4.不见曦.月曦:5.至于夏水襄.陵襄:6.沿溯..阻绝沿:溯:7.素湍.绿潭湍:8.清荣峻茂.茂:9.林寒涧肃.肃:10.属引..凄异属:引:11.空谷传响.响:12.晓雾将歇.歇:13.夕日欲颓.颓:1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15.念.无与为乐者念:16.相与..步于中庭相与:17.盖.竹柏影也盖:1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19.从.流飘荡从:20.泉水激.石激:21.鸢飞戾.天者戾:22.经纶..世务者经纶:23.以顺为正.者正:24.父命.之命:25.与民由.之由:26.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28.百里奚举于市.市:29.空乏..其身空乏:30.人恒.过,然后能改恒:31.行拂乱..其所为拂:乱:32.衡于虑,而后作.作:3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3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敌:35.惩.山北之塞.惩:塞:36.出入之迂.也迂:37.毕.力平险毕:38.且焉置.土石置:39.荷.担者三夫荷:40.寒暑易节..易:节:41.固不可彻.彻:42.虽.我之死虽:43.何苦.而不平苦:44.惧其不已.已:45.一厝.朔东厝:46.无陇断..焉陇:断:47.上自劳.军劳:48.军.霸上军:49.介胄之士.不拜士:50.使人称谢.谢: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略无阙处() 2.蝉则千转不穷() 3.窥谷忘反() 4.往之女家()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 7.入则无法家拂士() 8.甚矣,汝之不惠() 9.军士吏被甲() 10.改容式车()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桃花源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2)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3)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4)才通人才:仅仅、只.(5)豁然开朗开朗:开阔敞亮..(6)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7)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8)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9)鸡犬相闻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0)悉如外人悉:全,都.(11)并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12)具答之具:详细.(13)咸来问讯咸:全,都.(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讯..(15)皆叹惋叹惋:感叹..(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17)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18)及郡下及:到.(19)诣太守诣:拜访.(20)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21)寻病终寻:随即,不久.(22)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3)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屋舍俨然(居住的房子) .(4)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标记) .(5)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终于) .(6)其欲穷其林(代词,这、那)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自己的) .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们)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二、小石潭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标四处)(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标三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竹林..(2)水尤清冽尤:格外.(3)为坻坻:水中高地.(4)为屿屿:小岛.(5)为嵁嵁:不平的岩石.(6)青树翠蔓翠蔓:翠绿的藤蔓..(7)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8)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9)犬牙差互差互:交错不齐..(10)悄怆幽邃悄怆:忧伤..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隶而从者(跟随) .(2)见下见小潭(出现) .明灭可见(看见) .(3)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4)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环如鸣珮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日光下澈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4)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6)凄神寒骨凄、寒: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7)心乐之乐: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苍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核舟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2)罔不因势象形象:模拟.(3)尝贻余核舟一贻:赠.(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余数.(5)如有所语语:说话.(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7)佛印绝类弥勒类:像.(8)其船背稍夷夷:平.(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糁: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涂上.(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5)而竖其左膝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果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四、《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2)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3)志怪者也志:记载.(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2)为其名为鲲(叫作) .化而为鸟(成为) .(3)其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4)而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种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2)固不知子矣固:本来.(3)全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4)请循其本循:追溯.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5)学学半学:同“敩”,教导.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