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归纳与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l、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②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4.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注意:纬线是一个圆圈。

)
纬度:人们为区别各条纬线。

给它们标定了度数,就是纬度。

规定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叫南纬,用字母S表示,各有90°。

5、纬度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纬线的特征:
a: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b: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向两极越短。

c: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

d:表示方式:xx°N(北纬),在北半球;xx°S(南纬),在南半球。

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导语】学习高一物需要讲求方法和技能,更要学会对高一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及强化复习。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运动描写一、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形: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形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视不计的情形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二、参考系和坐标系1.参考系:在描写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视察结果可能不同.(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形简单为原则;一样情形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个肯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四、位置、位移和路程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写.2.位移:描写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五、速度与速率1.速度:位移与产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产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六、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写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产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3.公式:a==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6.知道:要注意区分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大小即,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七.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分?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能够说是描写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速度的变化量是描写速度改变多少的,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定联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产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写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产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定联系.。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大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大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大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易燃易爆试剂应单独保存,防置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SO42-。

8、Cl-检验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蒸馏是分离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见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和冷凝器。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CB误差分析法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一样)②偏大偏小看公式:CB=mB/V4、稀释或浓缩定律C浓B?V浓体=C稀B?V稀体5、CB、ω、S之间换算式:CB=(1000ρω)/M;ω=S/(100+S)6、CB配制一般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重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重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重点整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其实八年级上册的生物课本非常有趣,例如在第一章,我们通过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动物,那么这部分的知识点你都记熟了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篇一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等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螅3、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4、外部形态:有触手,用于探寻和捕食猎物。

5、身体:辐射对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几个对称的两部分)6、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有刺细胞。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6、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二、扁形动物1、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血虫、血吸虫、绦虫。

2、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3、生活环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4、外部形态: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

5、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发达,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绕虫、钩虫、丝虫、线虫。

2、代表动物:蛔虫3、生活环境: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较细,体表有角质层。

5、内部结构: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6、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和虫卵有关系(1)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虫卵的蔬菜。

(3)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7、蛔虫病的预防(1)首先注意个人卫生,(2)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整理其实呢,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整理,欢迎参阅呀!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能够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相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因为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2.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因为发生*性形变(即是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性形变。

3、方向:*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形变恢复方向相同),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

*力是法向力,力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

具体说来:(*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簧两端的*力方向,与*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其*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对*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接触时*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6)球与球相接触的*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的*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个点跟绳是不同的。

高一生物所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一生物所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一生物所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一生物必修一每章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高等数学》笔记-知识归纳整理

《高等数学》笔记-知识归纳整理

- 1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第一节 函数1.区间(interval):介于某两个实数之间的全体实数构成区间.这两个实数叫做区间的端点..,,b a R b a <∈∀且}{b x a x <<开区间),(b a 记作}{b x a x ≤≤闭区间],[b a 记作ox a bo xab}{b x a x <≤}{b x a x ≤<左闭右开区间左开右闭区间),[b a 记作],(b a 记作}{),[x a x a ≤=+∞}{),(b x x b <=-∞o x aoxb注:两端点间的距离称为区间的长度.无穷区间2 邻域.0,>δδ且是两个实数与设a ,叫做这邻域的中心点a .叫做这邻域的半径δ.}{),(δδδ+<<-=a x a x a U xaδ-a δ+a δδ,}{邻域的称为点数集δδa a x x <-记作二、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函——信函单值对应多值函数不是函数自变量因变量对应法则(())x )(0x f f xyDW------函数的定义域D 和函数的对应规律f 函数的值域称为派生要素。

2. 函数的两个要素w={y │y=f(x), x ∈D}xaδ- a δ+ a δδ,邻域 的去心的 点 δa) , ( δ a U记作 .}0{),(δδ<-<=a x x a U知识归纳整理- 2 -❖定义域的求法❖在实际问题中,定义域由实际问题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即使实际问题故意义的取值范围)。

如时光、长度、分量必须大等于0 。

❖对于数学式子表达的函数,如果给出了取值范围就不必再求。

否则,则是使解析式故意义的x的集合(使对应的函数值唯一确定)。

1. 在分式中,分母应不为0;2. 在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3. 在对数式中,真数不能为0和负数;▪ 4. 在反三角函数式中,要符合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5. 若函数表达式中含有分式、根式、对数式、反三角函数式等,则应取各部分定义域的交集。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那么:同号相加,到一样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像等。

4、麦哲伦经过的大洋西班牙---大西洋---南美南端---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

2.一年中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最低。

一年中夏至昼长、冬至昼短。

四4、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第三节地图1 地图: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⑴比例尺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较简略c表示方法:文字式: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线段式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山地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33%、丘陵10%、高原26%、平原12%、盆地19%五种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整理与归纳讲义沪教版-优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整理与归纳讲义沪教版-优秀

中考邮件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
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B )
A、铁生锈
B、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C、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注意事项
发光、发热的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有沉淀生 成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出来的性质。
测定 方法
由人的感觉或仪器测定。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 能表现出来。
举例
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 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挥发性。
复习:开启化学之门
研 物质的变化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的组成结构: 组成与结构 决定 性质
识 化
化学

带 给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性质 决定 用途
1、科技发展 解决 健康问题
2、社会进步
地球 正面 临的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3、环境问题 问题 环境问题
方法—实验探究 常用仪器 基本操作
第一章 章节复习
实验操作复习:
常用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 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 体飞溅 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 热,用余热蒸发剩余液体 取用蒸发皿时一般用坩埚钳;加热 后的蒸发皿应垫石棉网放实验台上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1章归纳与整理.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1章归纳与整理.pptx

2. 26.5
25.5
胶头滴管
①②④
1000mL
温度
刻度线 搅拌和引流
容积
m
cB

nB V

M V
讨论1: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 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 的是() D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P1=P2 T1=T2 V1=V2

N1=N2 (n1=n1)
m1 m2 M1 M2
解: M

285.244 277.204

276.802 276.802

M
(
H2
)
8.442 2 42 0.402
讨论2:
A4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 2、配制步骤: 3、误差分析:
粒子数 N
物质的量浓度 c
饱和溶液中
ω =S/(100+S)×100%
若溶液饱和时
溶质的
质量分数ω
c= 1000ρ ω
M
3、相关数学式
n N (N 表示粒子数) NA
n m (m 表示物质质量) M
n V Vm
(V 表示气体体积)(标况:Vm 约为 22.4L / mol)
nB cB V[B(aq)] V[B(aq)] 表示含溶质B的溶液体积
Zx.xk
二、化学计量的应用 1、相关概念
n
mol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 量
NA mol-1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卵→胚泡(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胚胎→胎儿→分娩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1.青春期身体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3、青春期的卫生: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四、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能排泄废物4、有应激性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6、生长发育7、能繁殖8、遗传变异二、观察法 P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二、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本店铺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篇一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归纳与整理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归纳与整理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归纳与整理
哎呀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这可太有意思啦!
刚接触这第一章的时候,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里面的知识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等着我去挖掘。

你知道吗?物质的分类就像给不同的小伙伴分组一样。

纯净物就像是班级里那些性格单纯、特点鲜明的同学,而混合物呢,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热闹非凡的小伙伴凑在一起。

单质像是独树一帜的小英雄,化合物则像一个团结协作的小团队。

这难道不好玩吗?
再说说分散系。

胶体那部分简直让我大开眼界!胶体就好像是一群小精灵,它们在光的照耀下能展现出独特的丁达尔效应,那一道道明亮的光路,难道不像精灵们在跳舞时留下的美丽轨迹吗?
还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可让我费了不少脑筋。

电解质就像勇敢的战士,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冲锋陷阵,导电前行。

而非电解质呢,就像是胆小的旁观者,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候,同学们也都特别积极。

“老师,这个我不太懂!”“老师,那个能再解释一下吗?”大家七嘴八舌的,课堂可热闹啦!
我同桌还跟我打趣说:“这化学知识比迷宫还难走呢!”我就反驳他:“那咱们就当探险家,把这迷宫给走通!”
学完这一章,我算是明白了,化学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好玩的游乐项目。

虽然有时候会遇到难题,就像在游乐场里迷路一样,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总会找到出路,玩得开心!
总之,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虽然有挑战,但更多的是乐趣和惊喜。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探索后面的章节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归纳知识点是七年级学生学习人教版生物的方法和工具。

那么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
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二、反应热
1、燃烧热和中和热 C →CO2 燃烧热 H →H2O( l ) 在101 kPa时,1 mol S →SO2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反应热的 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 不同 的热量; 定义 点 反应物不同,燃烧热 不同。 反应物的量 生成物的量 相同 点 能量变化 H 1 mol可燃物 不定 放 热 反 应
△H = 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 E(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H= E(生成物总能量) - E(反应物总能量)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课后作业
1、复习本章知识,完成本章单元小结 2、创新设计P11~13填空及例题
H < 0(单位kJ/mol)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时放出的热 量; 强酸与强碱反应 的中和热都相同,均 约为57.3 kJ/mol 不定
1 mol H2O
2、反应热的计算
热化学程式的书写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2)根据反应热的含义计算 微观 宏观
第一章
归纳与整理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大于 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______反应 变化 物总键能 吸热反应 小于 生成物总键能________反应物 总键能
小于 大于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 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生成物 变化 生成物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 表现 △H﹤0或△H为“—” △H﹥0或△H为“+” 行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