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增值,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为此,可以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还可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企业合理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产权关系不清晰。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存在漏洞,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导致产权纠纷频发,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可以通过清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加强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还存在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导致经营状况不佳。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四,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还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人才流动性低、人才培养不足、人才使用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强化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还存在着监管不力的问题。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权界定不清、决策层权责不统一、内外环境不稳定等。

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权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导致企业治理混乱,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2:对策:a:明确产权划分: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归属,确保产权的明确性。

b:加强监管:加强对产权归属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治理的稳定性。

c: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决策层的权责,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效果。

三、决策层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后,由于缺乏统一决策层,导致企业决策不够集中,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2:对策:a:明确权责边界:通过明确决策层的权责边界,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和全面授权。

b: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c:强化决策执行力: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四、内外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受到市场竞争、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着不稳定的内外环境,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

2:对策:a: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b: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c: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的能力。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权:指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

2:公司治理:指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3:决策层:指企业内部决策权的集中机构,如董事会、高级管理团队等。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好意见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好意见和建议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好意见和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我国的国资国企改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好意见和建议:一、加强国资监管,提高经营效率。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效益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因此,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推进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应该落实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应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控制,让企业更加自由地选择生产经营方向和方式。

三、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其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应该得到提高。

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国有企业是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应该推行激励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国有企业。

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总之,只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监管,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才能让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有企业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拟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方案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1.产权分离问题在国营企业改制过程中,本质上是把国营企业向法人制转变。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权由国家所有,管理权却被移交给了董事会。

这种模式的安排导致了产权分离的问题。

产权分离的后果是,企业经营决策与所有权分离,产权会变得虚无缥缈,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势必会打折,公司治理也同样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树立“股权束缚”观念,通过股权的设置,下达股权的投票表决再回归到所有权,尽可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维系股东的所有合法权益。

2.资产负债矛盾突出问题资产负债矛盾突出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

年初,在多项数据公开申报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利润全面下降,负债同比增长,固定资产利用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老毛病”仍然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下,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推动企业进行扩张,这一方法的致命弱点就在于,若是产能无法得到快速的扩张,企业会因此面临着沉重负债的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的重组和再造,在整体解决资产负债风险的基础上,同时推进产能的加速扩张,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用市场化的方式加速削减企业负债,同时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盈利。

3.主营业务经营效益不高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益,毕竟现代市场是基于效益和比较竞争的。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安心经营的问题在于拥有从安全稳定转向开放竞争的思维方式,行业开放来了,那么如何把握机会、追求利润就是首要任务。

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式进行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对国企改制看法及建议

对国企改制看法及建议

对国企改制看法及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尤其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型企业的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也逐渐扩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和建议。

对国有企业改革正视其问题随着人们对国有企业批评声音的增加,中国政府也正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改革国有企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去除“顶层设计”思维,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从改革企业制度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力量,改善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而且,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改革措施可能会比较慢,但是只有慢慢地实现这些措施,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真正健康发展。

关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成立经济共同体要想让国有企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我们要关心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对于那些效益很差的企业,我们要尽快采取行动,使其重振雄风。

这涉及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举措和国企管理层的改善。

另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还要建立起经济共同体,把企业参与到协同的合作中来。

尤其是对于那些核心技术效益较高的企业,应该鼓励它们组建企业联盟,有利于企业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让市场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作用市场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重要力量。

改革国有企业,不能只让政府来干预,同时应该坚持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的力度,让市场经济更加自由,企业更加灵活,使得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

国企改制要注意社会稳定改制国有企业不仅要关心它们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到社会稳定的问题。

国有企业处于社会重要的地位,如果改革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不稳定的社会情况,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论文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论文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引言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制国有企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改制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市场竞争性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市场竞争,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可以激发其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资本运作的需求:改制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和股权运作,提高企业资本利用效率和企业效益。

•提升经营效率: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非常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面临一些问题:1. 内部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制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改革,包括体制机制改革、人员职能调整等。

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人员流失等问题。

2. 资产重组问题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到资产的重组和整合,而这通常需要进行繁琐的审批程序和政策调整。

由于资产重组涉及到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所以往往面临复杂的政策和利益博弈。

3. 经济效益问题虽然改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的改制效果并不理想。

这主要是因为改制过程中,企业经营者和政府部门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一些矛盾,从而影响到改制的效果。

针对问题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内部管理改革改制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内部管理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管理混乱、人员流失等问题。

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培训等方式,招揽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

2. 加强资产重组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加强对资产重组的规范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责任。

国有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效率低下、资产流失、员工福利不均等,这些问题亟待采取改革措施来加以解决。

近年来,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但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议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对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国有企业要实行股权激励制度。

传统上,国有企业的员工薪酬往往是固定的,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创造力和责任心不强。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

通过给予员工股权或股权期权的方式,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和利润,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从而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国有企业要实行市场化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在过去长期以来受制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往往是按照政府指令来进行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缺少市场竞争机制。

这样一来,很难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性,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为了让国有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让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国有企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腐败问题,业务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强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以确保企业运行的规范有序和效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在结构组成和素质水平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来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国企改革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新时期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建议。

问题1. 市场化进程缓慢虽然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企改革的进展不够迅速。

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前期改革缺乏力度,改革效果受到了限制。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较低,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内部改革的难度大。

国企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管人选的选拔方式也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内部协调难度大,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 国企改革面临保障问题国企改革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保障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目的性强,国企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政策不完善。

当前国企改革涉及面广,政策多,但相互之间缺乏整合,导致国企改革实施往往困难重重。

•盲目压缩人员。

为了改善国企的经营效率,有些企业采取了大规模的裁员措施,但是对企业和员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策谈判难度大。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与一部分管理者的政策谈判成为了难点。

3. 私有化进程缓慢按照计划,国企改革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私有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国企拖延出售。

国企私有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些国企拖延将自己出售给私人企业。

•社会信任度不高。

对于私人企业而言,由于之前的一些烂尾楼等事故事件,造成了对于私有化的不信任感。

意见建议1. 加快市场化进程为了加快市场化进程,改革国企合理分配一个专业的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来进行改革。

此外,也可以对国有企业的薪资体系、设备升级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了更好的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加强一下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企改革法规条例。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重组的基本情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东北三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强力推进国企改革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全面突破。

三省国有企业完成改制9000家左右,改制面达90%以上。

通过改革,原国有中小企业国有股基本退出,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

国有资本逐步向能源、装备、石化等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中,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过于分散的状况明显改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初步解决。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灵活处置债务、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近3000户国有企业卸掉了冗员包袱,183万人实施了并轨;向地方政府移交中小学621所,移交率超过95%;完成辅业改制574户,改制面达99.4%;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债务493亿元,盘活呆滞资产近200亿元。

四是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普遍提高,与相比,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资产从690.7亿元增加到78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11.7亿元增加到273.4亿元,实现利润从-9.1亿元增加到8.1亿元,上交税金从12亿元增加到27.2亿元。

改革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

辽宁已改制的55户大型国有企业新增资本金166亿元,规划项目投资额1900亿元,目前已投入837亿元。

吉林完成改制的816户工业企业,引进新项目189个,协议金额181.6亿元,已到位140亿元。

此外,国有经济的有序退出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还为非国有企业的成长释放出巨大空间,从而加速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国有企业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资本经营0引言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确保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本文尝试性的探讨了一点对策及建议。

1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1高值低估有的国企通过“暗箱操作”以超低价购得原有企业或拍下国企,达到转卖中渔利的目的,国企在他们手里成了牟取暴利的珍稀品。

1.2投机取巧1.2.1假破产,在当地政府要求下,法院短时内宣告国企“破产”,暗地里把国企掏空后。

1.2.2洗钱,很多国企将资产委托给券商后,券商又悄无声息地将资产全都返还给了公司管理者个人,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企业却垮了。

1.2.3钻空子,有些人利用我国法律法规不够严密的空档,挪用、侵吞自己保管的财物。

1.3逃避债务事端1.3.1利用企业分离赖债某些国企为了达到赖债的目的,重新设立或与他人组建一个新的公司,将其全部或大部分资产转移到新公司。

当原企业债权人要求新公司清偿原企业拖欠债务时,新公司又往往以本公司与原企业均为相互独立的企业法人,新公司不负代偿责任为由赖账。

1.3.2通过出售资产逃债一些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国企及其主管部门,不经企业债权人同意,就将企业整体或大部分优良资产名卖实送、低价甚至零价出售给他人。

当原企业债权人要求整体购买企业或购买大部分企业资产的买受人代替原企业清偿债务时,买受人以原企业自行清偿为由拒绝还债,达到逃债目的。

1.3.3利用破产保护废债某些国企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企业所在地法院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取回原企业转移、藏匿、假清偿的各种资产。

1.4地方政府干涉涉及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破产案件,往往都有行政干预。

有些企业已达到了破产的要求,而上级主管部门却不允许申请破产,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有企业的改制,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面对当前国有企业改制的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国有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1.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过度重视领导层,而忽视员工的问题。

决策层往往存在不合理的选人机制,导致任人唯亲、权力过大等问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积极的员工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国家资助和支持,而缺乏支持的企业部门,资金不足,人员匮乏、人力资源处于浪费状态。

2.企业运营效益不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没有政府补贴的状况下,市场化竞争成为必然的趋势。

但是,国有企业由于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不强。

由于行政机关的干预和较高的政策成本,国有企业不太容易进行市场营销和生产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使得国有企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3.国有资产流失速度过快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使得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使用,因此投资回报率低、流失速度较快。

二、解决方案:1.优化内部运营结构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改善人事制度,完善业绩评估机制,实施招聘定向战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治理体系改革,打造以权责一致的内部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2.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引入融资机构,创新产品和管理方法。

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打造国有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和推广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拓展、产品创新、资产运营等市场化手段,打通政府、企业和商业机构之间的榜样机制,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经济的结合。

3.健全国有资产保护机制现代企业要树立长远眼光,尤其是注重企业的责任意识。

要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在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加强与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大股东等相关主体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推进管理层绩效考核的现代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有效的操作规程,从政策、机构、技术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机制,从企业转型到产业转型再到社会转型,实现优质企业的长足发展。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地看法以及建议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地看法以及建议

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看法以及建议/h1一、国有企业改制:含义、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何为国有企业改制对国有企业改制有多种理解: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

改变企业形态即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如按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

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可有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

企业法律形式变化有时是企业股权变化的前提。

更广义的企业改制还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广泛变革,如改变经营者激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这些方面的变化未必是狭义的企业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业改制的诱因或结果或条件,与企业改制密切相关,是进行企业改制时,尤其是以激励效应为主要目标的改制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情况:主要推动因素和现状国有企业改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

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者多个方面。

十六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直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针日益明确。

中央的政治决策为有关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地方、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础。

十四大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则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改制逐步明确了相应规范。

地方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得较快。

这有两个背景:一是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二是地方希望政府投入很少,但有较大潜力的企业能更快发展。

为解困和发展,地方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企业改制。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沪深股市开张,及以后的海外上市,极大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

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因素。

对国企改制若干问题的建议

对国企改制若干问题的建议

对国企改制若干问题的建议一、指导思想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改制。

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及国家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战略,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案,按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原则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方案,按公平竞争、分类推进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配套改革和调整政策,创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条件。

二、尽快确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基本规划和政策凡是可以转为公司的企业,原则上股权都可以多元化。

国家必须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企业,应当是属于国家必须控制领域的公司,或是公司业务影响大,即使将来国家可不控股但为平稳过渡或多“看一看”。

在一定时期内也需控股的公司,国有企业股份可以出售给一般国民、私人企业或投资家(机构或个人)、外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

三、结合发展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大型企业或集团在确定改制方案时,有必要先对公司或集团的战略目标、业务前景及组织体制进行评估,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再推进改制。

国家及某些地方的大型国有企业,不少业务重复,又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水平之上的竞争,可以先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而后改制。

四、根据有利于发展、分类推进、公平竞争原则推进国企改制明确改制目标为出售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

我国企业改制的目标应是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如该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时,可优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制。

改制方式取决于改制企业的特征和需要,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宜采用公平拍卖或招标的方式,对无力偿债或难以审查的宜用清算改制方式,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应重视采取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改制方式。

改制政策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改制竞争性、减少不确定性,以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及以人为中心做好统筹协调。

五、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和配套调整有关政策最近有关部门陆续公布的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文件,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规范有积极意义,但是仍有些问题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执行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必须到产权市场“进场交易”的规定可有一定灵活性,合理把握经营者、职工和其它投资者在购买国有股权时一视同仁的要求,对企业职工购股问题,国家亦需出台有关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加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应当按统筹兼顾、公开竞争、分类推进及配套改革的原则推进国企改革。

目前需要尽快制定改制的基本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

应当在小型企业“进场交易”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对有长期重大贡献的经营者可以适当奖励股份;要调整政策允许金融支持改制,按统一规则和分级行使出资产权原则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国企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规范一、国有企业改制:含义、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何为国有企业改制对国有企业改制有多种理解: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

改变企业形态即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如按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

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可有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

企业法律形式变化有时是企业股权变化的前提。

更广义的企业改制还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广泛变革,如改变经营者激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这些方面的变化未必是狭义的企业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业改制的诱因或结果或条件,与企业改制密切相关,是进行企业改制时,尤其是以激励效应为主要目标的改制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情况:主要推动因素和现状国有企业改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

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者多个方面。

十六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直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针日益明确。

中央的政治决策为有关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地方、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础。

十四大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则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改制逐步明确了相应规范。

地方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得较快。

这有两个背景:一是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二是地方希望政府投入很少,但有较大潜力的企业能更快发展。

为解困和发展,地方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企业改制。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沪深股市开张,及以后的海外上市,极大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

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因素。

这个因素能起作用,与中国国有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机制的需求有关,亦与存在“内部人控制”、国企经营者长期责任重薪酬低、许多“新国有企业”国家投入很少等情况有关。

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已有很大进展:国有企业数量下降,但收入、资产收益上升,国有企业数80年代初有约30万户,现在只有约18万户(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已从1998年的6.5万户降到2002年的4.3万户;全国国有小型企业改制面已达80%(国资委有关专家估计);不少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改制和资产优化重组结合推进,企业制度和资产结构同时改善;与改制改组结合的职工分流稳健推进。

[!--empirenews.page--] (三)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和基本政策尚不够明确。

针对具体行业及地方,已有些政策出台。

但由于缺基本规模和政策,当改制及相应的并购重组涉及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关工作就难以推进。

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方向性的和结构性的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这些问题有的是法律规范问题,如按企业法登记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否要转为公司制企业,设计国有特殊公司的依据何在及其法律规范有何特点;有些是结构性问题,如国有独资大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及相应的关联交易、利益冲突等问题,在不动结构的情况下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简单地进行子公司经营者、员工持股等改制是否会带来集团业务难以整合的矛盾等。

改制程序和具体政策方面也有些问题。

近几年国有企业改制进展较快,但确实存在“自买自卖”、审计评估不实低估贱卖、“暗箱操作”等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有认识原因,如轻视改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以“运动”方式推进企业改制;亦有政策不系统配套的原因,国家及有关部门没有系统政策,仅凭分散的具体政策规范,指导作用有限;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

最近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解决了改制程序不规范的许多问题,但仍然存在需进一步明确、完善的问题。

二、若干看法及建议(一)指导思想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改制。

除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业务和财务与政府难以分开的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应变成公司制企业,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可以变成合作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股权多元化。

要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及国家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战略,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案。

按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原则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方案。

统筹兼顾首先是要处理好国有股东、收购者、债权人、经营者及职工的关系,其次是要处理好企业改制和企业长远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按公开竞争、分类推进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

配套改革和调整政策,创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条件。

(二)尽快确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基本规划和政策凡是可以转为公司的企业,原则上股权都可以多元化。

不宜股权多元化目前只能是国有独资公司的,一是需要国家直接控制业务的公司(如造币公司),这些公司业务特殊,且中国不具备相应业务外包的条件;二是基于重要性和财务原因需要国家直接控制的公司,如一些国防工业公司,这是因为其业务重要,目前财务尚不能独立,我国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国防科研、国防订货在内的管理体制。

一些持有较多不良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不具备股权多元化条件,但经过业务和资产结构调整,将来仍能股权多元化。

国家必须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企业,应当是属于国家必须控制领域的公司,或是公司业务影响大,即使将来国家可不控股但为平稳过渡或各“看一看”在一定时期内也需控股的公司。

在规模很大、市场结构从长期看会是垄断或寡头(或巨头)控制型的、经济社会影响极大的产业,如汽车业、石油业、钢铁业、电信业、金融业、航空业、国防工业,至少在一定时期(如5~10年)或更长时间内会有一定数量的这样的企业。

以后可以进一步出售国有股份,还可以设黄金股作为特殊的安全闸门。

[!--empirenews.page--] 国有企业股份可以出售给一般国民、私人企业或投资家(机构或个人)、外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

出售股份时既要考虑出售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会造成外国资本及个别私人资本对行业的垄断或控制。

由于中国私人资本相对较弱,在同等条件下,可支持有条件的中国私人资本优先购股。

(三)结合发展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大型企业或集团在确定改制方案时有必要先对公司或集团的战略目标、业务前景及组织体制进行评估,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再推进改制。

国家及某些地方的大型国有企业,不少业务重合、事业重复,又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水平之上的竞争,可以先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而后改制。

整合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

但股东同一的企业,从法律上看亦可根据股东的安排直接合并或整合。

因为如果先改制形成多元股东结构后再合并或整合,成本可能显著上升。

但到底是否及如[1][2]下一页何整合,必须进行经济分析。

许多国有独资企业,其下有一家甚至多家上市公司,拥有的存续资产有优有劣。

形成这种结构,与我国采取优良资产上市、不好资产留给母公司的做法及利用母公司让政府和实体企业隔离、减少干预的想法有关。

这种结构,使国有独资的母公司很难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简单化地让上市或非上市的子公司引入新股东,则可能破坏集团内凝聚力和整合能力。

因此对这类集团,至少应评估是否有必要对主体业务资产及相应的子公司先进行适当整合,包括母子公司合并,而后引入新股东、实现母公司改制乃至上市的路径和方案。

TCL集团提出并得到批准的母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后吸收上市子公司的方案,就是改制与集团组织结构调整结合的一种做法。

这种做法从结构上消灭了上市公司与集团可能有不正常关联交易的根源,其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文件进行主辅分离改制,也是改制和企业业务、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做法,应积极推进。

这方面要注意的是,必须是真正的主辅分离,以防出现3~5年后需要再整合导致整合成本上升的问题。

(四)根据有利于发展、分类推进、公开竞争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本节参考了William.Mako和张春霖于2003年9月在世行中国蒙古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报告的观点。

)明确改制目标为出售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目标通常是多元的。

各国都依据本国情况确定改制目标的优先顺序。

我国企业改制的目标应是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如该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时,可优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

一些国家在绩优大型国有企业以IPO方式进行股权多元化时,实施让一般投资者获得较多股份、分享改革利益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制。

改制方式取决于改制企业的特征和需要。

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宜采用公开拍卖或招标的方式,对无力偿债或难以审查的宜用清算改制方式。

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应重视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改制方式。

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仅限于大型、运营良好的国有企业。

管理层或职工收购(MBO、EBO)改制主要适用于特别依赖经营者和职工技能的国有企业,及成长过程中国家投入较少的企业。

大型企业MBO特别要注意公开性、竞争性。

在中国的条件下,靠MBO进行大型企业改制比较困难。

大型企业,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所有和经营分离仍将是基本的结构,即大企业经营者获得股份总体地看数量比例小,是激励性的,而不是控制性的。

大型企业可以搞MBO,但不能将MBO作为大型企业改制的主体模式。

改制企业是否要改组也要分类考虑: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大型企业有必要进行改制前重组,但应充分考虑投资者意愿,减少随意性重组;中小企业按现状转制较合理,也易推进;以IPO方式改制企业一般必须实施改制前重组。

[!--empirenews.page--] 改制政策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改制竞争性、减少不确定性、以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及“人”为中心做好统筹协调。

提高改制过程的竞争性是保证改制公平性、有效性,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措施。

减少不确定性的工作,包括公开、明晰、透明改制的有关政策和程序,让潜在购买者获得企业信息、根据新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向潜在购买者提供尽职调查和协议机会,对潜在购买者进行资格认证等。

改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工、社区,处理好其间关系,尤其是经营者和职工问题,是改制工作健康推进的关键,统筹设计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