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5年、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教师2、隐性课程3、班级授课制4、德育二、简述题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5、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教师是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有意无意地获得的经验。
3、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定的学生,有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4、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简述题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能规范人的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潜能发挥,提升个体价值。
学校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的明确规定;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道德课程;渗透在学科教育中的道德影响;校内外组织及其活动。
5、简述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2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A.《孟子·尽心上》B. 《学记》C. 《中庸》D. 《说文解字》2、()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1.教育学开展的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性。
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为统治阶级效劳,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容封闭。
教育方法机械。
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根本属性有哪些"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涵的不同理解.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容有哪些"人的开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开展即:一方面,人的开展方向是全面开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开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开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中主要表达在德智体三个根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开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涵及其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
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导言:
小学教育学是培养孩子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它涉及诸多教育
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广大小学
教育学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份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小学教育的特
点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够帮助教育从业者和教
育学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小学教育学知识。
一、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1. 教育学的定义与作用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方
法的研究,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
作用是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小学教育学研究内容包括小学教育的宗旨与任务、小学教育的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的教育管理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其中,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它还可以引导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
1.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阶段,旨在普及基本文化知识,因此小学教育具有普及性的特点。
2. 小学教育的综合性。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背景的学科。
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是培养、发展和改善人的潜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复习和回顾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活动,通过它个体在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同时,实现个体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参与。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是培养、发展和改善人的潜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最终结果。
一般来说,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层面。
个体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社会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满足、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教育目标。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案例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教育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界刺激对行为的条件反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教师的指导和控制,认为教学应当以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教育学概论讲义(二)
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论的学科。
本文将在《教育学概论讲义(二)》中,继续探讨教育学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教育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正文:一、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1.教育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主要教育哲学学派及其观点a.人本主义教育哲学b.实用主义教育哲学c.理性主义教育哲学d.唯物主义教育哲学e.主体主义教育哲学二、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利益相关者1.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a.实证研究方法b.理论研究方法c.本体论研究方法2.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与分类a.教师和学生b.家长和社会c.政府和组织三、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1.教育目标的概念和分类a.个体发展目标b.社会发展目标2.教育评价的意义和方法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综合评价方法四、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1.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技术因素2.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策略a.课程改革b.教学方法改革c.教师培训改革d.教育管理改革五、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a.发展心理学理论b.学习理论c.认知心理学理论d.社会情感心理学理论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a.教学设计与安排b.学生评价与辅导c.班级管理与建设总结:通过对教育学概论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哲学的各个学派观点,使我们从哲学角度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同时,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具体地研究教育问题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则指导着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加明确和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改进教育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将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未来的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2.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关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七、教育评估与监控1.教育评估的概念与类型:理解教育评估的含义、目的、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评估的方法与过程:掌握常用的教育评估方法、步骤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助教育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还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对于教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实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3. 原则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指导。
4. 预测性: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当前的教育问题和现象,还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
二、教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应当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育方法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1. 小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启蒙。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填空题)1、我国的小学教育殷商时代可能已经产生,西周时“学在官府” 。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所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2、世界上最早的小学是产生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建于公元前 2500 年左右。
3、近代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 16 世纪的德国。
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建设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
5、我国自办的近代小学开端与 1878 年 (清光绪四年) ,其标志是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其课程有算术、礼仪、游戏、技艺等,教学法以俗话译文言。
公立小学正式成立于 1897 年,是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
6、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是在 1902 年,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它们又被成为壬“寅学制” 。
7、 1944 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构成连续的普通教育学校体系。
8、 1986 年 7 月 1 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教育政策四大法规:1、《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尊重儿童四大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合法权益有:优先生存权、全面收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4、《小学管理规程》是规范小学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行政规章,对小学入学以及学籍、教育教学、人事、行政、校舍、设备经费、卫生保健安全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简答题)答: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小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
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第一章:两种教育价值观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形态: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育第二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史: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著作)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第三章: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环境因素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3、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③教育因素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有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④主观能动性1、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2、其形成与社会环境、个体需要等有关3、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个体实践)第四章:①教育的人口功能: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质量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②教育的文化功能: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着教育内容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观念教育手段③教育与经济: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内容和学科设置3.经济发展制约教育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的滞后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保守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封闭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第五章: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课程的需要从复习资料中掌握一些复习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 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三章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教育学本《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
1、《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 长期性
B. 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3、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网络教育
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成绩评定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讲授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的运行规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C B C B
二、名词解释
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2、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
三、简述题。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
2.知识识记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礼记·大学》: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第一部专著,主要说明大学教育:[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32年,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1693)一书中,第一次在西方教育史上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3.简述杜威及其教育贡献: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思潮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1916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创立现代教育“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阐明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而使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杜威主义,开启了注重经验与实践价值的现代教育新时代,成为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标志性人物和思想旗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1.名词解释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简述(1)教育的特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
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
这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教育培养人的过程不能无视或违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9篇】1、儿童进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进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养为根底的。
㈡儿童的进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㈢实现进展是儿童的权利㈣把握儿童进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①儿童进展不是简洁的“变化”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
②儿童的进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
③儿童的进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承受教育的过程。
2、儿童进展的特点:挨次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协调性。
3、教育过程中敬重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必需遵循的原则:①要敬重儿童的感受②要敬重儿童的选择③要敬重儿童的制造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七章篇二1、教学的定义: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同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把握肯定的学问技能,同时,身心获得肯定的进展,形成肯定的思想品德。
2、教学的任务:①学习根底文化科学学问②培育各种根本力量③养成和进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熟悉活动,教学活动听从人类熟悉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熟悉所提醒的各种熟悉特征,但是,教学又不是简洁地听从一般熟悉规律,作为人类熟悉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别的熟悉活动,具有自己的特别性。
①教学熟悉是学生的熟悉②教学熟悉是间接的熟悉③教学的熟悉是有领导的熟悉④教学熟悉是教育性的熟悉。
4、理解每一教学原则的定义及应用⑴直观性教学原则:指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运用:①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②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③在直观的根底上提高学生的熟悉⑵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到达所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
运用:①确立学生的积极思维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③建立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
⑶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展。
运用:①根据教学大纲的挨次教学②教学必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③依据详细状况进展调整⑷稳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展特地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学问坚固地把握和保存。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3.目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4.*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其实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5.**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6.**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7.**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教育对社会民主的推进主要表现在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的品德得以建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完整版)教育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殊性?《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我国学者广义: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地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什么是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比较:一、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二、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学校教育:是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二者复杂关系:首先,两者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两者的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的关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此外,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教育者是他认识、施加影响的对象。
复合主体的内部又呈现出互为主客体和条件的复杂关系。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全面的内部关系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而不能只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并把它凝固化、绝对化。
复合主体论和教育活动内部的多层复合主客体关系,十九及哦啊与活动内部的要素关系性质而言,他还不足以揭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为动态和内在的关系性质。
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教育者和学习者等方面内容。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基础学科。
它以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的研究,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学习者等。
教育学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教育学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伦理方面的研究。
到了近代以后,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教育学阶段传统教育学阶段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和教育伦理方面的研究。
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古代教育家的思想对传统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科学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阶段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逐渐形成了科学体系,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实证研究。
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3. 应用教育阶段应用教育阶段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的研究开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4. 软科学教育阶段软科学教育阶段是教育学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开始注重对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教育学基本理论: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小学教育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我们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培养,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然而,由于学科众多和知识点繁杂,时不时地回顾和巩固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为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一份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帮助他们回忆和加强对小学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
2.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介绍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如比较教育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社会性原理、主客观统一原理、因材施教原理等。
三、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1. 小学教育学概述:了解小学教育学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让学生和家长对小学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儿童发展心理学: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 小学教学法:介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学教学法,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课程设计与评价:讲解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各种工具和标准。
四、小学教育学实践指导1. 课堂管理和教育心理学:介绍教育学中的课堂管理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如何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
2. 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多媒体教学、网上学习资源的运用等。
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强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五、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学生在小学教育学上的差异,深入理解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案例。
2. 教学策略与实施:提供小学教育学案例,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策略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六、小学教育学的未来发展1. 当前小学教育学的挑战:分析当前小学教育学面临的挑战,如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学生压力增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2、隐性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德育
二、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5、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是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有意无意地获得的经验。
3、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定的学生,有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4、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能规范人的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潜能发挥,提升个体价值。
学校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