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打包】冀教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汇总) 教学设计全集全册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學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轮子分几种?各有哪些作用?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二)新课教學◆活动1:研究斜面的作用1.识图思考。
看P14上面插图:工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用了什么工具?2.假设。
提问: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有什么不同?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①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②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③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3.验证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提示:①实验因素的控制: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能变。
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
②实验记录表是帮助学生从实验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材料,教學中要指导学生填好、用好记录表。
4.记录。
5.分析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研究结论和自己的假设一致吗?6.结论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要把物体匀速推上斜面,则作用在斜面上的动力等于物体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这就是斜面原理。
板书设计:第四课斜坡的科学1.实验验证的注意点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能变。
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
2.结论①斜面的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就越省力。
②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要把物体匀速推上斜面,则作用在斜面上的动力等于物体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这就是斜面原理。
第二课时教學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的所学知识提问:什么样的斜面最省力?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斜面。
(二)新课教學◆活动2:把斜面“卷”起来1.照P16图作实验,看一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左图:蚂蚁沿着斜面长度与高度比为2:1的斜面向上爬。
右图:蚂蚁沿着卷在铅笔上的斜面向上爬,这个是斜面的变形,叫螺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兴趣与好奇心。
本教案是针对小学五年级下册冀人版科学全册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科学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五年级下册冀人版科学全册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动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健康与保健、物体的运动和能量转化等。
2. 过程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难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启发式教育的实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学生教材、教师讲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科学图片、PPT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应准备好实验台和教学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与本课相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扩展背景知识(10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 知识讲解(25分钟)依次讲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注重讲解清楚概念、原理和实验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4. 实验展示(15分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讨论和练习(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布置练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实例和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 总结概括(5分钟)由学生带领其他同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概念梳理和归纳。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1.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2.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第2课《天气和气候》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特点。
2. 学习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了解气象灾害及预防。
第3课《生物与非生物》1. 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
2. 学习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第4课《生物的多样性》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 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第5课《生态系统》1. 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学习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3. 学生对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
2. 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气象工具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如科学知识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学习第1课《我们的地球》。
2. 第3-4周:学习第2课《天气和气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 拔图钉比赛: 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 方法:手拔 磁铁吸出来 用小铁片撬 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 械感觉很轻松,省力。) 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 新授 1.简单机械的应用 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 将油桶送上台阶 将桶盖打开 将泥桶送上房檐 将谷物磨碎 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 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 2.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 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3.动物的省力“工具” 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 多。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啄木鸟:杠杠、斜面 蜘蛛、蚂蚁:杠杆 虎:斜面 课后小结:
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2、交流。 3、分小组研究吊车上的一种“轮子”。 (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教师指导。 (2)交流研究计划。 (3)分组实施研究。 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并给自己研究的“轮子”取一个名字。 4、交流研究结果。 5、活动:到底谁的力气大。 第三课时 五、研究另一种“轮子”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看看齿轮有什么作 用。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研究计划,并制定出本小组的研究计划。 3、发放材料,分组开展研究活动。 4、交流研究结果。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种新“轮子”。 板书设计:
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5、分析整理。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三、把斜面“卷”起来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图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物:准备一些植物和动物模型,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
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和动物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教师讲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3.实物观察教师展示植物和动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它们的特点。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护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措施,并与全班分享。
5.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植物和动物的认识。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并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保护意识: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意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三态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1.2 物质的性质介绍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如溶解、蒸发、燃烧等。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动、拉扯、挤压等。
2.2 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第三章:运动与力3.1 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匀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3.2 力与运动的关系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推动物体使其加速或减速。
第四章:声音与光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情况。
4.2 光的性质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5.1 地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形的分布。
5.2 宇宙的认识介绍宇宙的概念,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星座,了解宇宙的奥秘。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6.1 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2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7.1 植物的生长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叶生长等。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要物质科学: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密度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感受物质世界的奥秘,培养对物质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生物科学: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其适应性。
内容涵盖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生长过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地球科学: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壳运动、天气变化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科学探究技能: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观察、实验、记录、推理、交流等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与社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包括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1. 介绍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情况,包括教材版本、适用年级、主要内容等本册科学教材以“探究自然,理解生活”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科学:介绍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浮沉等。
生命科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种类与习性、人体的奥秘等。
地球科学:介绍地球的结构、地球的演变以及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此外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简述科学课程在五年级阶段的重要性,以及本册教材在全年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简述科学课程在五年级阶段的重要性,以及本册教材在全年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段落五年级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与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怎样才能省力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研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单位和换算。
-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标准测量单位进行换算。
- 教学难点:理解测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掌握较复杂的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单元极简主义- 教学目标:了解极简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培养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极简主义的基本原则;培养整理、清理物品的意识。
- 教学难点:运用极简主义的原则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第三单元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特点;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分类的原理;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关系。
第四单元火的产生与利用- 教学目标:掌握火的产生和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火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
- 教学重点:研究摩擦、碰撞等引起火的产生的实验;了解火的利用和危险。
- 教学难点:理解火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火的安全使用和防范措施。
第五单元空气与水-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认识空气和水的一些特性。
- 教学重点:研究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了解水和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掌握水和空气的污染防治方法。
第六单元能量与能源- 教学目标:认识能量和能源的概念;了解能量和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 教学重点:研究能量和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单位;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掌握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利用。
第七单元种子的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形成和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掌握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意义。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教学设计1、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
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
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二)学习新课1、建立“杠杆”的概念(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 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4)教者把准备好的12根木棍,发给各实验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来一次,都来感受下下先搬后撬的亲身体验。
(5)建立“杠杆”的概念我们刚才用来撬移钢筋混凝土块用的木棍,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常常会先在木棍下垫上砖块、石块、铁块之类的能够支撑木棍用的物体,再用木棍来撬重物。
这时的木棍已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它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6)讲解: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1)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a. 提问:运用杠杆作工具时有什么作用? B. 学生举例c. 学生比较:动手搬、抬和用木棍撬移混凝土块的两种不同效果,并交流操作实践中的体会。
d. 名人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一个人把地球撬动”。
e. 归纳得出结论:杠杆有省力作用。
(2)实验认识,用杠杆作工具时,还有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a. 提问:是不是一旦应用了杠杆就能省力?b. 学生用杠杆尺实验研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体与材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物体。
2. 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特性,能够举例说明不同材料的使用场景。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基本特征2. 材料的分类及特性3. 材料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物体的基本特征2. 材料的特性及运用四、教学难点1. 材料的特性及运用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了解不同材料的运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材料的认识和运用。
第二章: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能够辨别力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四、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运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力的认识和运用。
第三章:热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热现象的表现。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能够运用热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3. 热现象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2. 热传递的原理四、教学难点1. 热传递的原理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热现象的表现,了解热传递的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热现象的认识和运用。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能够运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Unit 1 知水真知水(总计三课时)课时1:水的作用•主题:探究水的作用和重要性•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作用和重要性–能够描述水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PPT幻灯片(包含图片和相关内容)•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干旱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关于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激发兴趣:播放一个有关水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兴趣。
3.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解释水在植物生长、生物体内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实验活动:安排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一小片草地经过浇水后会变得绿色,进一步理解水的作用。
5.总结回顾: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并总结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展示给全班。
•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课后习题。
课时2:水的三态•主题:探究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能够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实验器材:水、玻璃杯、冰块、火•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水都有哪些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
2.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水的三态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4.拓展学习:播放一个有关实际应用的短视频,如水的汽化过程在热水器中的应用。
5.总结回顾:学生回答几个与水的三态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课后习题。
课时3:水的净化•主题:了解水的净化与节约•教学目标:–了解饮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净化方法–能够描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实验器材:水、杂质模型(例如黏土、纸屑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当前环境中水的净化和节约问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介绍饮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净化方法,并简述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课题:《探索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传播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1.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直尺、铅笔。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激光笔,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激光笔有什么特点吗?”3.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传播。
”二、探究光的传播1.教师出示透明塑料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透明塑料板有什么特点吗?”3.教师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透明塑料板上,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5.教师将白纸放在透明塑料板后面,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三、实验探究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板,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2.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四、巩固知识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3.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关于光的传播的现象?”5.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教学评价:1.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
3.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传播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教学重点1的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实验发现,光在透明塑料板和白纸上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那么你们认为,光在其他均匀介质中,比如水中,也会沿直线传播吗?”学生A:“我觉得会,因为光在空气和塑料板中都是直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内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科学现象。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时: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2课时:身边的材料第3课时:常见的能量形式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4课时:植物的生长第5课时:植物的繁殖第6课时:植物的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时: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2课时:身边的材料第3课时:常见的能量形式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4课时:植物的生长第5课时:植物的繁殖第6课时:植物的变化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7课时:地球的结构第8课时:地球的运动第9课时:宇宙的奥秘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第10课时:人体的结构第11课时:人体的生理功能第12课时:人体的健康第五单元:简单的机械第13课时:力的作用第14课时:杠杆原理第15课时:滑轮与轮轴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视频播放、PPT演示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1.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目标: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
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
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2、掰手腕比赛: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幺能赢?
(同学评判)
......。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本部分将对小学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介绍,包括其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目的和重要性:指导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
学标准: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学标准,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的统一性。
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帮助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做出科学的安排。
促进学科发展:教学大纲推动科学学科的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大纲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标明确:教学大纲为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帮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知识系统化:教学大纲将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的框架。
实践操作导向:教学大纲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提供教学依据: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依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更加明确、系统地研究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下面是具体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科学五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和重点概念。
理解和记忆课本中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相关现象。
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通过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培养出积极的研究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单元的主题、核心概念、研究要点和教学活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课后小记: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在学生的心目中阿基米德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此,他说的话应该是科学的、可信的。
但是抬地球的举动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种矛盾的心理,形成了学生急切地要探求结果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研究撬棍学问的兴趣,经过活动1、2、3的实验探究学习后,教材又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这个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为学生展开想像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课后小记: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轮子出发,在学生研究了杠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轮轴、滑轮及齿轮的作用。
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1帮助学生利用杠杆工作时省力的原理去分析轮轴工作时的省力原理;活动2在认识轮轴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变形”的轮子;活动3组织学生研究滑轮的种类和作用;活动4为学生提供了细致的研究齿轮的方案,学生则可以在方案的提示下独立进行研究。
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轮轴、滑轮及齿轮等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
斜面类的简单机械包括斜面、尖劈、螺旋几类,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机械中常用到的简单机械。
本课教材出示了斜面和螺旋的内容。
教材由四部分内容组成:认识斜面、研究斜面的作用、研究螺旋的作用、斜面类机械的应用。
课后小记: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组成。
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有关简单机械的认知,认识到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的机器,这些机器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小记:
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在学生的心目中阿基米德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此,他说的话应该是科学的、可信的。
但是抬地球的举动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种矛盾的心理,形成了学生急切地要探求结果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研究撬棍学问的兴趣,经过活动1、2、3的实验探究学习后,教材又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这个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为学生展开想像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课后小记:
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轮子出发,在学生研究了杠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轮轴、滑轮及齿轮的作用。
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1帮助学生利用杠杆工作时省力的原理去分析轮轴工作时的省力原理;活动2在认识轮轴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变形”的轮子;活动3组织学生研究滑轮的种类和作用;活动4为学生提供了细致的研究齿轮的方案,学生则可以在方案的提示下独立进行研究。
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轮轴、滑轮及齿轮等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
斜面类的简单机械包括斜面、尖劈、螺旋几类,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机械中常用到的简单机械。
本课教材出示了斜面和螺旋的内容。
教材由四部分内容组成:认识斜面、研究斜面的作用、研究螺旋的作用、斜面类机械的应用。
课后小记:
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组成。
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有关简单机械的认知,认识到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的机器,这些机器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课后小记:
“新生命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用图画的方式列举了各类常见动物如昆虫、水螅、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生殖方式,意在说明动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活动提供范例;第二,小鼠标简要介绍了生殖的概念和生殖的基本方式后,请学生以此为知识基础对教材所列举的动物生殖方式用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第三,由小鼠标进一步提出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对同属于卵生的四种动物的具体生殖过程做进一步的比较,找出差异;第四,组织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学生了解了植物自身有着多种生殖方式后,活动2首先介绍了人们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植物生殖。
然后用图示和文字简要介绍了扦插、压条、嫁接等生殖方法供学生选择学习。
接着,以扦插为例较为具体地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并提供了简要的记录表和后续的活动建议。
引领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活动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设计图表,统计全班同学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4个方面的特征;第二层,用统计图表分别统计与自己有1项或几项相似特征的同学数量;第三层,交流统计结果,初步发现规律;第四层,研究同种动植物的个体之间是否也存在着相似和差异的现象,在本环节中重点是寻找两代动物(植物)间的相似现象或特征。
课后小记:
教材从学生了解的克隆羊入手,通过活动“走近‘克隆’”及拓展活动“基因工程”来引领学生探讨与克隆有关的问题。
“走近‘克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收集、阅读并交流有关克隆的信息资料,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召开“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的讨论会,启发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课后小记:
首先向学生询问是否想过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此有哪些想,然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有代表性的有关生命起源观点的资料,请学生谈谈阅读后的想法,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时,指导学生填写表格,理解表格的设计意图,最后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课后小记:
模拟化石的形成”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由教材中戴博士帽的小鼠标直接告诉学生“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第二层,观察几种化石,尝试给化石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与同学交流,思考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第三层,做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
第四层,尝试让学生用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中化石形成的过程。
活动后的科学在线有助于学生理解化石的作用。
课后小记: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是否见过长颈鹿,古代的长颈鹿脖子并不是那么长,为什么现在的长颈鹿脖子很长。
学生谈过自己的初步想法后,再让他们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观
点进行解释。
教材中间的一段话是对自然选择的简要解释,教师可以此为基础,适当联系上一单元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鼓励学生分析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明确长颈鹿进化到现在的样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占陆地面积不足1/5的山脉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它们形成的时间各不相同。
接着,从观察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在外形上的区别人手,开始“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这一核心活动。
该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直接提出明确的探究任务,即观察比较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相关的想像和假设,将各种假设记录下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假设趋于合理。
第三,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某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明确探究的方向,教材提示学生,山脉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以此为基础,又为学生提供了两例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案,一是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一是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当然学生可以根据假设设计其他的研究方案,如酸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植物对岩石的作用等,在与教师商量后,完善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并记录研究的结果。
第四,用“科学在线”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风化作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探究活动结果进行比较科学的验证。
课后小记:
教材首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接提出了“你知道沙洲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一核心问题。
接着,在活动1“沙洲的形成”中让学生尝试探究这个问题。
该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和提示提出自己关于沙洲形成的猜想;第二,通过示意图和提示做模拟沙洲形成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预测改变注水量后可能发生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直观地记录实验前后的现象;第三,引导学生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通过小鼠标提示学生除了实验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后,要求学生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想像连续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
这个活动其实是一种将模拟实验现象与实际现象相对照的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程度。
课后小记:
“猜测钟乳石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思维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始终贯穿“猜测要有根据”的思路。
首先,让学生在小鼠标的提示下,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图片,猜测钟乳石的形成原因;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猜测,将自己的猜想内容及根据记录下来;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的更有道理。
教材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前一阶段的探究经历,概括出地壳运动、温度、风、流水、植物等多种自然力量都会对地表的变化产生影响。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通过“人类活动改变地表”、“辩论会”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帮助学生感悟到地表变化虽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过程,但科技高度发展的人类仍然会干预、影响、甚至改变这一自然过程,这些干预、影响和改变有些是对自然界基本无害的,有些则加速了地表变化的速度,形成对人类生存有威胁的自然灾害。
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不可能不对自然界产生影响,但人类的发展应该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材最后的“科学在线”以资料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地表变化(如“土地荒漠化”)带来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希望学生能进一步增强环境意识,积极行动,保护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