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QRS波振幅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发表时间:2013-10-23T13:28:15.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付凯段晓静[导读] 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在CHF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甚至认为是CHF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付凯段晓静(水钢总医院心内科贵州六盘水 553028)【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回顾了60例(心衰组)不同程度的CHF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的HRV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心衰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SDNNinde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相关。

结论 HRV 有助于判定心功能不全程度和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的关系,HRV分析可作为CHF者病情和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08-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病因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

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在CHF 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甚至认为是CHF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它含有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调节的信息,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的重要指标,是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影响的一种手段,可作为一项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调控的无创性指标。

现已证实: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和/或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时HRV增高,反之相反。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水钢总医院收集的60例CHF患者(心衰组)(排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及其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疾病者)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所做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题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题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题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题心脏起搏器植入与除颤治疗1.感知安全界限是多少。

(A)a)。

2.0b)。

1.0c)。

3.0d)。

5.02.起搏器置入时,对心房P波振幅的要求是多少。

(C)a)。

1.5mVb)。

1.0mVc)。

2.5mVd)。

2.0mV3.起搏器置入时,对心室R波振幅的要求是多少。

(B)a)。

3.5mVb)。

5.0mVc)。

6.5mVd)。

8.0mV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交叉感知。

(D)a) 感知T波b) 感知极化电位c) 感知肌电位d) 双腔起搏器中感知另一个通道的刺激信号5.以下关于PMT哪一个是正确的。

(B)a) 任何起搏器都可能发生PMTb) PMT是双腔起搏器特有的并发症c) 药物是最常用终止发作的方法d) 传导阻滞的患者不会发生PMT6.安全起搏是为了避免以下哪种情况。

(A)a) 心室交叉感知b) 心房交叉感知c) 电池电量下降d) 电磁干扰7.安全起搏时AV间期通常设置值是多少。

(B)a) 依心率情况而定b) 110-120msc) 120-130msd) 130-150ms8.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鉴别电极导线断裂和绝缘层破裂。

(C)a) 起搏功能障碍b) 感知功能障碍c) 电极导线阻抗改变d) 起搏方式改变9.以下哪种方法可以避免肌电干扰。

(A)a) 使用双极感知b) 使用双极起搏c) 使用单极感知d) 使用双极起搏10.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感染多由以下何种细菌引起。

(A)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草绿色链球菌c) 表皮葡萄球菌d) 绿脓杆菌11.起搏器植入术后后期感染多由以下何种细菌引起。

(C)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草绿色链球菌c) 表皮葡萄球菌d) 绿脓杆菌12.以下哪个不能被作为频率适应性起搏的感知器。

(D)a) 体动感知器b) 加速度感知器c) 经胸阻抗感知器d) 中心静脉压感知器13.以下哪个不是起搏器随访的目的。

(D)a) 了解起搏器工作状况b) 发现起搏系统故障和功能异常c) 个体化起搏参数,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d) 参加临床实验的要求14.以下哪些检查不被用于起搏随访。

心率变异性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心 功 能 I级 组 I
心率变异性 ( V)是反映神经 体 程 连 续 每 5 分 钟 R 问 期 的标 准 差 21 H V 时 域 法指 标 HR R . R
液对窦房结的调节功能, 即反映 自主神 ( D N) ( 全 程 每连 续 5mi R 间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S AN ;3 ) nR 经系统的活性及其平衡协 调关 系。 究 期 标准 差 的平 均 值 (DN ) ( 全 程 相 ( ,.5 ; 心 功 能 I 、V级 组 S N、 研 S NI; ) 4 O0 ) II I DN
支配 心 脏 的 自主 神经 包 括 交感 神 经 使用 S S 3 P S 1. 件 进 和迷走神经, 0软 主要起着维持心脏正常节
2 6例 。按 N YHA 心 功 能 标 准 : I 5 行 处理 。计 量 资料 以均 数± I级 0 标准 差 表 示 , 律 和 心 功 能 的 作用 。 定量 描 述 心 率 变 化
关性 , 并逐渐受到临床 医师 的关注 。现 占总 R 问 期 数 的 百分 比 (NN5 ) 所 22 H V 频域 分 析 法 指 标 R P 0。 . R
心 功 能 不
对 16例 心 功 能不 全 患 者 及 6 4 8例 正 常 有 检 查 者 检 查 当时 均 为 窦 性 心律 , 且 全 各 组 的 L 、 并 F HF及 L / F均 低 于对 照 FH
・ 28 ・ 0
Mo e P at aMeiie Mac 0 0 Vo.2 No3 dm rci l dcn , rh2 1, 1 , . c 2
心率变异性在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 中的临床意义
何 海 英 , 飞 鸥 周
【 摘要】 目的 在已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 评估心率变异性( R ) H V 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2 h 4 动态心电图

慢性心衰患者心率震荡现象与心衰程度的关系

慢性心衰患者心率震荡现象与心衰程度的关系

能 平衡及 稳定性 的新 技 术 , 有无 创 、 单 等 特点 , 具 简
近 年来 在 心 肌 梗 死 和 慢 性 心 衰 预 后 的 预 测 方 面 HR T引起 了越来 越 多 的重 视 。T T O、 S作 为 H T的 R
后 的预测价值 方 面提供 了一 定 证 据 。但是 , 因样 本 量偏小 , 本研 究结 果有 待大 样 本 临床 研 究 进 一步 证
11 临床资 料 .
心内科门诊及入住心血管 内科 的 C F患者 10例 , H 1 男6 5例 、 4 女 5例 , 龄 (5 2 年 5 .8±1.8 岁 ; 中缺 2 1) 其 血性心脏病 4 例 、 5 扩张型心肌病 2 例、 8 瓣膜性心脏
病2 0例 、 高血压 性心 脏病 1 。按 照 N H 7例 Y A分级 , 10例 患 者分为 : 1 心功 能 Ⅱ级 3 3例 ( A组 ) Ⅲ级 3 、 7 例( B组 ) Ⅳ级 4 、 0例 ( C组 ) 。病 例人 选标 准 : 本 基 心律 为窦性 心律 且 伴 室 性 期前 收缩 ,4hHoe 记 2 lr t 录 出现 >5次 有效 的室 性期 前 收 缩 ; 心衰 原 因 均为 器 质性 心脏 病 。 排 除标 准 : 续 心 房 颤 动 、 房 扑 持 心
6 3 :5 -6 . ( ) 2 62 1
常用参数 , 为预 测 心 脏性 死 亡 的 独立 因素 。分 别将
T O和 T s的中性值定义为 0 2 sR 和 5m / R间期。T O
> 0表 示 室性 期 前 收缩 后 初 始 阶段 窦 性 心率 减 速 。 T 0时表示 室性期 前收 缩后初 始 阶段窦性 心率加 O< 速 。当 T 2 5ms R间期 时 , S> . /R 表示 窦性心 率存 在 减 速现象 , T 而 S<2 5m/ R 问期 时 , 示 室性 期 . sR 表 前收缩后 窦性 心率 不存在 减速 现象 。 B型脑钠 肽 ( N ) 一 种 心脏 神 经 激 素 , 要 BP是 主 由心室 肌合 成和 分 泌 , 反 映心 室 的功 能 。心 功 能 可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Ⅱ 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明显的气 促、疲乏或心悸
Ⅲ 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可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引起显 著的气促、疲乏、心悸
Ⅳ 休息时也有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会引起不适。如无需静 脉给药,可在室内或床边活动者为IVa级;不能下床并需 静脉给药支持者为IVb级
室不同,心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较大的个体差 异,代偿良好的心衰患者可以无症状和体征。对特 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询问患者3代家族史以 帮助确定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隅1(I,C)。 体格检查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判断液体潴留 的严重程度,注意有无近期体重增加、颈静脉充盈、 外周水肿、端坐呼吸等(I,B)。颈静脉压升高和
肺部疾病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பைடு நூலகம்
肺原性心脏病,肺血管疾病
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异常,传导系统异常
病程或治疗而发生的变化。
心衰的诊断和评估
心衰的诊断和评估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慢性心衰
诊断流程见图1。首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 图、胸片判断有无心衰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利钠肽 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明确是否存在心衰(诊断标准见 表1),再进一步确定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最后,还 需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以及是否存在并发 症及合并症。全面准确的诊断是心衰患者有效治
表2心力衰竭的病因
病因分类
具体病因或疾病
0肌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
0肌梗死(心肌瘢痕、心肌顿抑或冬眠),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内皮功能障碍
心脏毒性损伤
心脏毒性药物 药物滥用
抗肿瘤药(如蒽环类、曲妥珠单抗),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麻醉药 酒精、可卡因、安非他命、合成代谢类固醇等

体现心衰的指标

体现心衰的指标

体现心衰的指标心衰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心脏的肌肉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心衰有许多类型,按照症状的不同分为慢性心衰(CHF)和急性心衰(AHF)两种,而这两种心衰的指标也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慢性心衰的指标有:心功能分级(也称为NYHA分级)、动脉压、收缩压(SBP)、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变化、心肌酶变化等。

其中,心功能分级是最常用的指标,可以根据心衰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将其分为I、II、III和IV级,可以有效更新患者的病情,以及监测治疗的效果。

此外,急性心衰的指标也有:收缩压、心率、肺动脉压、心电图异常以及临床症状等。

不同于慢性心衰,急性心衰病人出现突发性不良反应时,若不及时处理,将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急性心衰的病人,医生会更多的关注心率和收缩压的变化,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而且应关注病人的临床症状,如胸痛等。

总结起来,心衰的指标包括:慢性心衰的心功能分级、动脉压、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变化和心肌酶变化,急性心衰的收缩压、心率、肺动脉压、心电图异常以及临床症状等。

心衰的指标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判断病情,还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衰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至200万的心衰患者,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改善医疗资源,以更加严密的监测以及科学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寿命。

此外,有关心衰的指标还可以为心衰患者设计个性化的饮食营养、心脏保健以及药物治疗,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

心衰的指标不仅对于心衰患者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其他心衰患者也许也可以有所借鉴,这也是必须重视的。

只要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测心衰的指标,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心衰的发病,从而减少患者出现严重状况的风险。

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有效应用心衰的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的心力衰竭的多项超声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整体的心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从而分析探究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门诊体检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研究对象都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多项超声指数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的心功能分级得出结论。

此外,还对患者全血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测定,将BNP的测定结果和心衰超声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心功能分级的的增高而增高;心衰超声指数与BNP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随着BNP的增高而增高。

结论:心衰超声指数是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直观反映,其不仅操作简便、结果客观、同时还可将结果量化,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心衰超声指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68-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2例、女性54例,年龄45~93岁,平均(67.4±11.6)岁。

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冠心病21例,肥厚型心肌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32例,心脏瓣膜病16例,其他类型心脏病20例。

心功能分级I级11例、II级31例,III级38例,IV级46例。

选取同期正常门诊体检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43~89岁,平均(62.4±10.3)岁。

此组受试对象在临床上均无心衰的表现,体检结果显示均无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

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功能分级间的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邵尤北;洪明【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合并QRS波群时限延长(≥120m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约占此类患者的25%-36%,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约占4%-6%[1].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关系,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QRS波时限还是临床上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参考指标.【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1(046)009【总页数】3页(P869-870,873)【关键词】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QRS波【作者】邵尤北;洪明【作者单位】360001,南昌,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360001,南昌,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合并QRS波群时限延长(≥120ms)。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约占此类患者的25%-36%,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约占4%-6%[1]。

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关系,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QRS波时限还是临床上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参考指标。

1 QRS波增宽的电生理意义目前认为,电不同步与左室机械不同步密切相关。

目前多数学者将QRS波起点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的时间与到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点的时间的差值>40ms定义为室间机械不同步(IVD),QRS波起点到左室各节段射血期S波起点的时间最大差值大50ms定义为左室内机械不同步。

在一项对99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电-机械不同步研究中发现,QRS时限增宽与不增宽的患者相比,QRS波起始点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与到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的差值明显增高(42.5±22.3 与26.8±21ms,P<0.01),室间机械不同步(IVD>40ms)发生率明显增加(59.5%与 14.3%, P<0.01)。

医学课件:心力衰竭心电图

医学课件:心力衰竭心电图

心脏重塑与心力衰竭
心脏重塑
心脏重塑是指心脏在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和功能变化,包括心肌肥厚、心室扩 大、心腔变形等。心脏重塑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
能严重受损。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重塑的发生和发展会导致心室扩大、心肌肥厚和心腔变形等改变,进 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和损伤心肌细胞。因此,抑制心脏重塑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
医学课件:心力衰竭心电图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心力衰竭心电图概述 • 心力衰竭心电图的病理生理机
制 • 心力衰竭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 心力衰竭心电图的治疗策略 • 心力衰竭心电图的预防与康复
01
心力衰竭心电图概述
心力衰竭心电图的定义
心力衰竭心电图是指由于心脏功能衰 竭导致的心电图变化。当心脏无法正 常泵血时,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会受 到影响,进而反映在心电图上。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心脏移植和机械循环支持 等。
心脏移植:通过将供体心脏移植到受体内,改善患者心功能。
机械循环支持:通过使用机械装置辅助心脏工作,减轻心脏负担,为患者争取康复时间。
05
心力衰竭心电图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异常
心脏瓣膜病与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心脏瓣膜的狭 窄或关闭不全引起的,可引起心
电图的异常表现。
心力衰竭通常是由长期心脏疾病 或高血压等引起的,心电图表现 可能包括左心室肥厚和ST-T改
变等。
心脏瓣膜病通常伴随有心脏杂音 和心功能的下降,而心力衰竭则 不一定出现心脏杂音,但一定会

UMA、BNP、hsCRP及UACR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UMA、BNP、hsCRP及UACR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UMA、BNP、hsCRP及UACR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王淑婵;冯书锐【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比肌酐比率(UACR)在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联合检测UMA、BNP、hs-CRP 及UACR水平,比较两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死亡8例、3例中途退出。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UMA、BNP和hs-CRP水平分别为(32.1±16.5) mg/L、(399.8±187.6) pg/mL和(31.5±18.9) 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3±5.4) mg/L、(59.3±16.7) pg/mL和(5.0±2.4) m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MA、BNP及hs-CRP水平分别为(15.1±3.0) mg/L、(258.7±122.0) pg/mL、(14.5±5.4) m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NYHA分级的UA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1,P<0.05),且UACR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1)。

结论 UMA、BNP、hs-CRP及UACR联合检测对CHF的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urine micro albu-min (U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UACR)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ignificances of the level of UMA, BNP and hs-CRP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tud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 Results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re are eight cases of death and three cases of midways withdraw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level of UMA [(32.1±16.5) mg/L], BNP [(399.8±187.6) pg/mL] and hs-CRP [(31.5±18.9) m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1.3±5.4) mg/L, (59.3±16.7) pg/mL, (5.0±2.4) mg/L, respectively] (t=7.68, 11.79, 8.93, P<0.01). The level of UMA [(15.1±3.0) mg/L], BNP [(258.7±122.0) pg/mL] and hs-CRP [(14.5 ± 5.4) mg/L]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ACR levels among different NYHA grades(F=128.71, P<0.05);UACR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de of cardiac function (r=0.71, P<0.01). Conclusion Combined detection of UMA, BNP, hs-CRP and UACR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5【总页数】3页(P2432-2434)【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比肌酐比率;慢性心衰【作者】王淑婵;冯书锐【作者单位】海南省中医院检验科,海南海口 570203;海南省中医院检验科,海南海口 570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共同终末阶段,同时也是临床上导致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一种最为主要的原因[1],如何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一直研究的热点。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03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治 疗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01
02
03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 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降 低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非药物治疗
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植 入式心脏除颤器、机械通 气等,通过非药物手段改 善心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等,降低心脏负 担,改善心功能。
02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 断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临床综 合征。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的病程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 左心、右心或全心功能不全,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和 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测预后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 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 中的应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超声心动图简介 •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超声心动图简介
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具有方向性、穿 透性和反射性。在医学诊断中,通过 高频超声波的反射和传播特性,可以 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将探头插入食管内,更接近心脏,能 够获取更清晰的图像,主要用于复杂 心脏疾病的诊断。

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3 检查方法 .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测 量体表心 电图,专人 手
工 在 十 二 导 联 中最 宽 的 Q S综 合 波 进 行 Q S时 限 的测 量 ,每 R R
例测量 3个 Q , P S波群时 限 ,取 平均值 。患者在 人院后 2 h内 4 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 ( 惠普 H 50 )超 声检查测定左 心房 P一 5 O 内径 ( A ) L D 、左室舒 张末期 内径 ( V D ) L E d 、左室 射血分 数
性。
力衰竭治疗建议》 。排 除标 准 : ( )有典 型的 C F症状 与 1 H 体征 ,但超声 心动 图 L E 5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V F> 0 2 者 ;( )风湿性瓣膜 性心脏病患者 ; ( )永久心脏起 搏器置 3 4
作 者单位 :4 0 0 12 5湖南省 长沙市 ,湖南 航天医院 ( 祁巍 ) ;兵 团 农~师 医院 ( 罗仁 )
( )人院诊断为 C 2 HF的 患 者 ;( ) C F诊 断标 准 及 心 功 能 不 3 H 全 的程 度 判 断标 准 ,依 据 20 0 2年 中 国 制 定 的 《 性 收缩 性 心 慢
10 组 19例 ,其 中男 13例 ,女 5 2 ms 7 2 6例 ;平 均年龄 ( 5 8 6 .2 ± . 6 。两 组 患者 的性别 、年龄 、心 力衰 竭病 程 具有 均衡 73 )
例诊 断为 C F患者的病历资料 ,收集其心 电图和超 声心动图数 据;根据 Q S问期 分为 Q S<10 s H R R 2 m 组和 Q s 2 m R ≥10 s 组。各 3 。比较 两组 患者心功能 N H O例 Y A分级、左心房内径 ( D) A L 、左心 室射 血分数 ( V F 、左心室舒张末 内径 LE) (V D ) L E d 。结果 Q S<10 s R 2 m 组与 Q S 10 组心功能 N H I R  ̄ 2 ms > Y AI级和1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 义 ( 00 ) V级 P< . 5 , 心功能 N H I Y AI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0 ) R 10 s L E I P> . 5 。Q S< 2 m 组 V F均值 高于 Q S 10 组 ,L E d均值 R  ̄ 2 ms > V D 小于 Q S 2 m R ≥10 s组,两组 比较 差异 均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00 ) . 5 。结 论 心 电 图 Q S波群 时 限延 长 的 C F患者 R H L E d明显增 大,L F显著 降低 ,并与 N H V D VE Y A心功 能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心 电图 Q S波群时限可反映心功能不全 R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其中,P波和QRS波形是心电图中重要的特征波形,它们的形态和时间间隔可以提供有关心脏传导系统的信息,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波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P波是心房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形式,代表心房的兴奋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呈现幅度逐渐增加、呈尖峰状或圆顶状的波形,持续时间一般为0.08秒或更短。

P波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心房肌的病变、传导障碍或其他疾病有关。

当P波呈现异常形态时,可以提示存在心房肌的病变。

比如,P波振幅增高可能与右心房扩大有关,而P波振幅降低则可能与心房肌纤维化造成的传导延迟有关。

此外,P波终末部的形态改变可能与心房肌缺血、心房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P波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房肌的状况,并帮助诊断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QRS波形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QRS波形是心室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形式,代表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形应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持续时间通常为0.08秒至0.1秒。

QRS波形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心室肌的病变、心室内传导障碍或其他疾病有关。

当QRS波形发生异常时,可以提示存在心室肌的病变。

比如,QRS波的振幅增高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而QRS波的振幅降低则可能与心室肌萎缩、纤维化或传导延迟有关。

此外,QRS波的宽度增加可能与心室内传导阻滞有关,如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

因此,通过分析QRS波形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室肌的状况,并帮助诊断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除了形态和振幅变化,P波和QR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正常情况下,P波与QR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在0.12秒至0.2秒之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45期213投稿邮箱:sjzxyx88@·医学影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观察乔艳玲(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0 引言病患出现心脏供血不足,进而无法满足机体组织器官代谢需求就会引起各类心脏疾病,称之为慢性心力衰竭,其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病患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且经常在患病期间会合并系列神经变化、内分泌代谢变化等。

研究表明,当前全世界约有10%的老年人会受到心力衰竭病症的困扰。

1 资料和方法1.1 此次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2年之内在医院内接受治疗的85名慢性心力衰竭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其心电图临床变化特征进行记录、对比和分析。

85名病患中包含男50名,女35名;年龄在55-86岁,平均69.2岁;85名病患均与心力衰竭诊断规范相符;包含原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0名,高血压性心脏病22名,心肌病13名;按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包括Ⅰ级16名,Ⅱ级20名,Ⅲ级30名,Ⅳ级19名。

85名病患的吸烟、性别、个人资料、病程等无明显差异,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1]。

1.2 方法。

①治疗方法:给予85名心力衰竭病患常规抗心衰治疗指导,针对原发病情况的不同给予病患呼吸氧气、休息、限制盐,以及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

②心电图检查及心功能指标:所有85名心力衰竭病患入院后一天之内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制造GEVividPro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进行操作,探头频率设置2.5 MH ;之后嘱咐病患取左侧躺位,心脏超声医师对病患的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指标进行测量。

1.3 随访规范。

85名心力慢性衰竭病患接受治疗出院后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电话访问或是上访,记录疗后半年内85名病患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心力衰竭发作二次住院等情况[2]。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心力衰竭(心衰)的准确诊断和全面评估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评估目标包括:是否存在心衰、心衰的病因及诱因、严重程度和预后。

首先,应根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胸片判断心衰的可能性;然后,检测利钠肽和超声心动图明确心衰诊断及分类,再进一步检查确定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最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一、症状和体征全面而细致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是心衰诊断的基础,可提供病因线索、发现诱因、指导检查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是根据心衰症状制定的一个简单的心衰严重程度分类方法,可初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相应的死亡风险也增加。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四大方面:1、体循环淤血,包括全身下垂部位水肿、胸腹水、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其中肝颈静脉回流征对右心衰诊断较特异;2、肺循环淤血,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沬痰,双肺底干湿性啰音等,对心衰诊断具重要意义;3、心输出量不足,包括:乏力、腹胀、纳差、肢端发冷等;4、心脏的表现,包括:心慌、心率快、第三心音奔马律,心尖搏动弥散,后二者对心衰诊断具特异性。

病史采集主要包括既往心脏疾病史、心衰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累及心脏的全身疾病(如淀粉样变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结节病)、有无使用心脏毒性药物、药物依赖、近期有无病毒感染等,这对心衰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即可做出临床疑诊。

但对于老年人、肥胖和慢性肺疾病的患者,诊断的可靠性较差。

由于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二、心电图心衰患者一般均有心电图异常,完全正常的可能性极低,故心电图是心衰的首选评估措施。

心电图异常对心衰不具备确诊意义,但可提供病因线索及合并症诊断。

比如左室高电压提示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或者肥厚型心肌病。

右室高电压,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额面QRS-T_夹角、QRS_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心电图额面QRS-T_夹角、QRS_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心电图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许显芳,卢景华,祁琛虹,马晓燕,蒲英,肖萍,李顺琴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电科,西宁810000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161例CHF 患者为CHF 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组(57例)、Ⅲ级组(59例)、Ⅳ级组(45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

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血生化指标[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N 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 -proBNP );各组均接受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

出院后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 组35例、非MACE 组126例。

Pearson 相关法分析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与NYHA 分级、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CHF 患者发生MACE 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预测CHF 患者发生MACE 的价值。

结果 CHF 组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LVESD 、LVEDD 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LVEF 低于对照组(P <0.05)。

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LVESD 、LVEDD 逐渐升高,LVEF 逐渐降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CHF 组额面QRS -T 夹角、QRS 波时限与LVESD 、LVEDD 均呈正相关(P 均<0.05),与LVEF 均呈负相关(P 均<0.05)。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BNP及Ca-12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BNP及Ca-12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BNP及Ca-12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BNP及Ca-12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心功能分级、BNP和Ca-125的应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

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揭示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证型, 心功能分级, BNP, Ca-125, 相关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多个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通过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以及BNP和Ca-125的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建立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指标之间的关联,可以为多学科联合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和慢性器官充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以及BNP、Ca-125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诊疗提供依据,同时探讨BNP、Ca-125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心电图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与ST段压低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心电图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与ST段压低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心电图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与ST段压低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研究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检测R波振幅变化和ST段压低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两组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后的R波振幅变化以及ST段压低情况。

结果:冠心病患者ST段、△R、△RS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而冠心病组患者ST段、△R、△RST敏感性对比,△R、△RST相对于ST段敏感性更高,∑R阳性性对于ST标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冠心病ST阴性19例中有16例为△R阳性,占到84.2%。

结论:相对于ST标准而言,利用△R标准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更高,可有效减少假阴性率,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标签:冠心病;心电图运动试验;R波振幅变化;ST段压低;诊断价值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进行检测,对于判断患者的病变程度、临床治疗疗效及疾病预后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ECG检测阳性的标准是:①患者心电图在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后ST段下降(下垂型或水平型)0.2mV以上,或者出现U波倒置。

②患者出现心绞痛、异常第四心音、二尖瓣关闭不全、低血压等症状。

③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过去ECG检验标准主要以ST段压低为主,近年来新提出了R 波振幅变化标准,为进一步探讨更加准确、有效的冠心病检测标准,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ECG后ST段压低、R波振幅变化的检测阳性率,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介于28-77岁,平均(43.1±3.4)岁。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唐毅;柳志红;黄智伟;王勇【摘要】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an evaluate the functions and reserve capacities of multiple organ systems, for example,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lung and skeletal muscle system, through measuring the body’s reaction to exercise. The test shows unique advantages, especially in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functional statu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introduce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jor indices of CPET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心肺运动试验通过测定机体对运动的反应,可以评估包括心血管、肺、骨骼肌等多系统的功能和储备,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状态及预后能够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重点阐述心肺运动试验主要指标的意义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92-195)【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作者】唐毅;柳志红;黄智伟;王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肺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肺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肺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肺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临床上,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等指标对左心衰竭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了客观有效的证据,但其多反映静息状态下心脏功能。

名词解释心电的振幅

名词解释心电的振幅

名词解释心电的振幅心电的振幅是指心电图上不同波形高度的变化程度。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肌肉在工作时产生的电信号来诊断心脏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它能够反映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心电图上,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这些波形反映了心脏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信号的变化。

而心电的振幅则是衡量这些波形高低的指标之一。

振幅的大小可以反映心肌细胞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从而判断心肌的收缩情况以及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心脏是人体的泵,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有节律的,通过心电信号的传导来实现。

心电信号由起搏细胞产生,在心脏内传导,最终触发心肌细胞的收缩动作。

心脏收缩时,心肌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将在心脏内部传导,由心房到达心室,形成P波。

P波的振幅反映了心房肌肉的收缩情况,振幅较大意味着心房收缩力较强。

然后,心脏开始收缩,心室肌肉产生的电信号将通过传导系统,形成QRS波群。

QRS波群的振幅则反映了心室肌肉的收缩情况,振幅较大表示心室的收缩力较强。

最后,心脏的舒张期开始,心室肌肉产生的电信号由T波表示。

T波的振幅反映了心室收缩后的舒张情况。

心电的振幅可以通过心电图的波形高度来进行测量。

在心电图上,有一个标准的测量尺,可以读取每一波形的振幅数值。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波形的振幅大小,就可以判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心电的振幅可以被用来评估心脏功能。

通常情况下,心脏收缩的振幅应较大,因为心脏在射血时需要产生足够的压力。

如果心电图上的振幅较小,可能意味着心脏收缩力减弱,可能是由于心肌病变、心脏缺血等引起。

同时,振幅的变化也可以用来监测心脏病的疗效。

例如,心脏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如果心电图上的波形振幅有所改善,那么可以判断治疗有效。

总结起来,心电的振幅是衡量心脏收缩和舒张情况的一种指标。

通过测量心电图上不同波形的振幅大小,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状况,评估心脏功能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3月 B 第 6 卷第 8 期Mar. B 2018 V ol. 6 No. 8心电图QRS波振幅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徐 芳1,李 勋2*(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肢体导联QRS波振幅的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心力衰竭(NYHA II-IV 级)的患者共46例,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出院前血清NT-proBNP浓度及其差值(ΔNT-proBNP)以及治疗前、出院前肢体导联QRS波振幅(QRSWA)及其差值(ΔQRSWA)进行比较,并分析NT-proBNP浓度与QRSWA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II 级组治疗前NT-proBNP及ΔNT-proBNP与III级组和IV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联合肢体导联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功能III级组I、II、AVL、AVR导联以及IV级组I导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4、0.008、0.044、0.038和0.046)。

出院时心衰患者 II和AVF导联以及∑QRSWA与NT-proBNP浓度呈负相关(II R =-0.352,P=0.016;A VF R=-0.333,P=0.024;∑QRSWA R=-0.348,P=0.018)。

结论 II、A VF导联的QRSWA以及∑QRSWA和NT-proBNP浓度均能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力衰竭;QRS;波振幅;联合肢体导联;QRS;振幅;脑钠肽前体【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66.0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心脏的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

检测血PRO-BNP浓度可以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2],有研究[3]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幅值变化,尤其综合波幅值变化(Δ∑QRSWA)与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02月收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NYHA II-IV 级)患者共46例,年龄53~88岁,平均年龄(76.61±8.18)岁;其中,男性23例,平均年龄(77.13±7.82)岁;女性23例,平均年龄(76.09±8.67)岁。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心功能II级组患者13例,心功能III级组患者19例,心功能Ⅳ级组患者14例。

其中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肌病患者各12例、21例和13例。

所有患者均按照心力衰竭指南给予规范治疗。

1.3 入选标准(1)有基础心脏疾病;(2)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3)至少具有 1 项或 1 项以上心血管异常的客观指标,包括心脏形态及心脏功能性指标。

排除标准:(1)影响心电传导的疾病:心包积液等;(2)肝硬化腹水;(3)心脏传导障碍:如房室传导阻滞等;(4)重度贫血、败血症;(5)经适当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仍未达到临床稳定状态。

1.4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和出院前一天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采血2 mL,使用德国罗氏E-170检测仪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浓度;用纳龙心电图机记录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各导联中清楚的QRS波测量QRS波振幅(QRSWA),QRSWA 按 Stegel方法测量,将 R 波振幅的绝对值与S波和/或q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即为每个导联的 QRSWA。

分别计算各个肢体导联的QRS波振幅以及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振幅总和(6∑QRSWA),单位为mm。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两变量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1.1 不同心功能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浓度的比较治疗前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升高,心功能II级组与III级组和IV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9和0.028);心功能Ⅱ级组、III级组和Ⅳ级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浓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0.0001和0.001)。

血清ΔNT-proBNP 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增加,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3和0.028)(表1)。

经过规范化治疗后血清NT-proBNP浓度较治疗前下降的百分比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降低,心功能II级下降60.78%,III级组下降58.02%,IV级组下降54.46%。

2.2 不同心功能组治疗前后肢体导联QRSWA的比较心功能II、III级组治疗后QRSWA均较治疗前升高,心功能IV级组除导联II、AVF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其他导联均较治疗前升高;心功能II、III和IV级组各个肢体导联以及联合肢体导联QRSW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联合肢体导联(∑QRSWA)在心衰II-IV级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讯作者:李勋67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3月 B 第 6 卷第 8 期Mar. B 2018 V ol. 6 No. 8(P <0.001),能评估II-IV 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2。

表1 不同心功能级别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 浓度的比较(x ±s )治疗前NT-proBNP (pg/mL )治疗后NT-proBNP (pg/mL )治疗前后变化值(ΔNT-proBNP )心功能II 级组(n =13)5252.38±6477.811776.77±871.87#3192.23±5825.39心功能III 级组(n =19)10790.53±9610.3★4529.47±6179.88■6261.05±4713.96◇心功能IV 级组(n =14)11999.07±9502.29△5464.76±7543.03&6534.31±5749.88□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0.02,■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0.0001,&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0.001,★表示与心功能II 级组比较P =0.039,△表示与心功能II 级组比较P =0.023,◇表示与心功能II 级组比较P =0.028,□表示与心功能II 级组比较P =0.028。

表2 不同心功能级别组患者治疗前后QRSWA 的比较(x ±s )QRSWA (mm )I II III AVF AVL AVR联合导联II 级组治疗前7.08±3.408.12±4 6.38±3.45 6.23±3.56 5.31±2.357.23±2.8340.35±13.99治疗后8.00±3.349.31±4.647.31±2.687.33±4.12 5.85±2.267.85±3.84 83.15±26.73■差值0.92±1.84 1.27±2.520.92±2.530.85±2.340.54±1.050.62±2.1842.81±17.67III 级组治疗前5.63±3.516.42±2.75 6.16±2.24 5.53±2.29 4.58±2.52 5.37±2.7733.68±12.17治疗后 6.89±3.93★7.63±3.59&6.74±3.11 6.25±3.04 5.89±3.29★6.42±3.68★73.32±30.89■差值 1.32±1.92 1.21±1.780.63±2.450.84±1.86 1.32±2.56 1.05±2.1239.58±22.91IV 级组治疗前6.61±3.327.21±4.26 5.36±3.00 5.64±3.03 5.14±2.91 6.43±3.6936.39±14.49 治疗后7.64±3.48★7.07±4.35 5.93±3.56 5.57±3.08 5.79±3.44 6.57±3.97 70.32±29.93■差值1.03±1.76-0.14±1.950.57±1.91-0.07±2.100.57±1.220.14±1.6533.93±17.61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0.001,&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0.01,★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3 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 浓度与QRSWA 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 浓度与QRSWA 的相关性分析显示I I 导联为R =-0.352(P =0.016);AVF 导联为R =-0.333(P =0.024);联合肢体导联为R =-0.348(P =0.018)。

提示II 导联和AVF 导联及联合肢体导联QRSWA 与血清NT-proBNP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3 讨 论Ishikawa 等[4]发现高血压患者心电图上表现高电压,在病情进展至心力衰竭的过程中伴随着QRS 波振幅的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