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诗歌的艺术手法
• 6、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 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 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 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 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 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 相映成趣。
• 10、白描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 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 11、细描 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 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 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 个小景,上阕白描罗列几样景物,下阕细描 写敲门动作,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 趣的美感。
• 2、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 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 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 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 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 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 抒情言志的对象。
• 7.设问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 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 考。 •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 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 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 打感叹号。
• 用典 •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 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使 立论有根据,委婉含蓄,简洁典雅。
• 以乐景写哀情(以乐衬哀) 属反衬手法 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 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 绪。 •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 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 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 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 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 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反衬是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 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 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 鸣。”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第四句 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 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衬静,愈见其静,以 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 更幽”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进而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诗歌鉴赏(难点)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做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镜” ,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 雨后池上 三、四两句则用“忽起” “垂杨舞”及垂杨叶 刘攽 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全诗以动衬静,动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 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 (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
景与情的关系 1、乐景写乐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作者通过对春天清幽美好景色的描写和微风 细雨中鱼和燕子的欢跃、轻盈之姿的刻画, 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态和热 爱春天的感情。
2、哀景写哀情
4、虚实结合
所见所闻是实,想象回忆是虚。
虚景包括:
神仙鬼怪世界
梦中之境
已逝之境
未来之境
……
诗歌中的“虚”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 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 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 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 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 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 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别后的情景:一 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 弯残月高挂柳梢,更增漂泊的孤独、寂寞、惆怅。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5全国卷Ⅲ)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 、修辞手法
表 达
2、表达方式(抒情、
技 描写) 巧
3 、其他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托物言志 3、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 借古抒怀 、伤今怀古)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5、用典抒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 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
简要赏析。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 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 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 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诗歌专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
诗歌专题之修辞手法一、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借代、互文、通感、反复、比拟、排比二、实例分析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作用:使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刻画了某物/某人的……(特征)。
表达了……情感。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本诗前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的?答:①运用夸张的手法,②极力描绘了黄河滚滚东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的壮美景象,③表达了对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向往赞美之情。
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又暗含悲愤之情。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shān )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问: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①主要运用对偶,比喻及夸张的手法。
②“秋月”句对“春花”句,“人情”句对“风景”句等为对偶;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为比喻;“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 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
• • • •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2.寓情于景 3 .触景生情 4.情景交融 5.以景结情
• 正-- 1.借景抒情
• 反-- 6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1、借景抒情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法)
四、借古抒情
借古讽(喻、鉴、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古人、古迹、古事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 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 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 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 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 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诗歌抒情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 联 (句 )。 (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的? (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 情感。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 描写之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完整版)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三、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诗歌鉴赏之艺术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叙述: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早年抗金的往事,与现在形成对比。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抒情: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歌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袒露胸怀,不加掩饰地抒发 自己的某种情感,这种方式 比较直观。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诗人将某种情感融汇 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间接而含蓄使抽象的感客观化、具 体化、形象化,做到情景交融,使 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托物言志:诗人使借助于某物的 某种特性,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 和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 的色彩。
2、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 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3、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 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 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4、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
5、白描: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 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6、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 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 更生动感人
四、 超尘脱俗 1、寄情山水的悠闲; 2、退隐田园的淡远。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爱恨情长的形象。
答题模式
1、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4、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
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 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 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 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建功报国:
1、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 情;
2、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 闷;
3、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 愤;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5、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 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 主人下马客在船 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 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
笔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笔下则 变得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贺铸 笔下,则化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用事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3、 陶者 对比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 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一声长叹。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 情态度,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间不用比喻词。典型的形式是 暗喻 “甲是乙”,常用“是”“成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徐志摩
了”“变成”“成为”“等于” 《再别康桥》)
等连接。
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
借喻
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 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
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
比拟的作用:能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可使读者不仅对所 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 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比拟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赏析。
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
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强化感情。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使语句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Biblioteka 《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 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设问、反问、顶真、互 文、双关等。 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 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 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诗歌的艺术手法
•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 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 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 作赏析。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 表达方式(2)描写--动静结合 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 练习4 水面的平静。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 面的平静的。 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想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 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 进行赏析。 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 法。
《谢亭送别》唐代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 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 ③托物言志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 之切。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
其中,修辞手法是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象征、双关、设问、反问等手段,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将一个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情景,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形象化抽象的概念。
例如,XXX的《望洞庭》中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拟人是指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例如,XXX的《新晴》中将XXX“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XXX“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情景的描述,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夸张。
例如,XXX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XXX”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又如XXX的《秋浦歌》中,白发长达三千丈,表达了深重的愁思,引人深思。
借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
例如,XXX的《如梦令》中,“绿肥”“红瘦”指代绿叶、红花,形象生动。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以兰花象征高尚,都是常见的象征手法。
双关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
例如,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是双关修辞。
XXX的《竹枝词》中,“晴”与“情”同音,是谐音双关。
设问和反问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XXX的《双调,蟾宫曲》中设问“问人间谁是英雄?”,XXX的《叠题乌江亭》中反问“肯为君王卷土来?”都是生动的表现手法。
总之,修辞手法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1.直抒胸臆是指直接表达对人物和事件的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歌描写和抒情手法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 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 哀情 ,别具韵致。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 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 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 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
诗歌描写和抒情手法
1 表达方式
表 达
2 表现手法
技 巧
3 结构技巧
4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 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 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 回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 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 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 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 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 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 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 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 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 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 “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 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 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 敌保国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专题之修辞手法一、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夸、对偶、设问、反问、双关、借代、互文、通感、反复、比拟、排比二、实例分析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望洞庭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
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作用:使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刻画了某物/某人的……(特征)。
表达了……情感。
2、夸: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本诗前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的?答:①运用夸的手法,②极力描绘了黄河滚滚东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的壮美景象,③表达了对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向往赞美之情。
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又暗含悲愤之情。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3、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shān )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问: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①主要运用对偶,比喻及夸的手法。
②“秋月”句对“春花”句,“人情”句对“风景”句等为对偶;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为比喻;“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的方法。
③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同时亦暗含看破世俗的无奈。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4、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双调】蟾宫曲(蒙古族)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简析:①运用设问,②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再现了操、孔明等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③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大展经纶之宏愿。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6、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义。
七步诗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简析:①本诗运用双关和反问的手法。
②“同根生”既是指豆与豆萁是同根生,又是指植与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③末句反问收笔,表达了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
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7、比拟(拟人、拟物)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把乙事物的特征强加到甲事物上。
乙事物(拟体)并不出现。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问:本诗中间两联历来为人称道,试从艺术手法上分析其妙处。
答:①中间两联运用视嗅结合与拟人的手法。
②颔联运用视觉和嗅觉,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
颈联运用比拟及侧面衬托的手法,把霜禽、粉蝶人格化,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突出展示梅花的美。
③以梅的品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操与脱俗的志趣。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8、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从军行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问:本诗末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①本句运用借代。
②“红旗”代指军中队伍。
军中将士在冰天雪地中行军,步调一致,勇猛直上。
③表现了将士们一往无前的勇气。
又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操〈短歌行〉)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4、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作用:语言更简练、含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9、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情感,诗人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10、互文:上下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三、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作者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①采用拟人的手法。
②把柳条藤蔓,黄莺人格化,“系”字写出柳条藤蔓似乎不忍我离去而牵系挽留我的情态。
③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青玉案①贺铸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本词是作者晚年退居时所写。
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
问:本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①本词运用虚实结合,比喻(或博喻),借代,渲染等手法。
②上片写作者目送美人在横塘前匆匆离去,是实写;想象美人离去后的生活场景是虚写。
下片运用比喻,把“闲愁”比作烟草,柳絮河梅雨。
③作者将抽象的“愁”变得具体,表现了作者心的愁之深重。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白头,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本罢职,本诗写于离任途中。
问: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析。
答案:①颔联运用比喻和夸。
②将迅猛的海浪夸地比作疾行千里的万马,同时运用夸,意指风浪的气势能横压三江五湖。
③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猛之势,暗示生活环境的险恶。
诗歌专题——描写手法一、描写的定义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或环境具体地描绘出来。
描写手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容上分为人物,景象和物象。
二、实例分析1.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状,故称。
问: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答:①运用动作描写,用典,虚实结合和拟人的手法。
②前四句中“衔”“携归”“修”等动词,写出燕子惜春的形象。
“乌衣”“王堂前”化用禹锡《乌衣巷》的诗句。
上阕燕子衔泥,是实写,下阙想象王堂前燕子呢喃诉说,是虚写。
下阙“语呢喃,千般诉说”运用拟人,把燕子人格化,写出燕子苦闷无人知的形象。
③全曲表达了伤春惜春之感,同时暗含诗人对历史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手法答任意两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遣悲怀(其一)①元稹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本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氏所作,韦氏原为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便早逝了。
②公:东晋宰相安,最爱其侄女道韫。
这里以道韫比太子少保韦夏卿。
③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
问:全诗是如何刻画妻子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①本诗运用典故,动作心理描写,反衬,虚实结合等手法。
②首联用典,点明妻子身份,暗含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概括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同时领起下文。
中间两联“搜”“拔”是动作描写,刻画了妻子的贤惠体贴;“甘”字心理描写,写出了妻子的甘于贫苦;尾联极写今日之富贵以反衬过去的贫困,以突出诗人思念亡妻的无尽哀愁。
后三联虚实结合,回忆过去艰苦的生活,是虚写,尾联写出自己如今富贵之后对妻子日复一日的怀念与祭奠。
“复”字饱含了诗人无比沉痛、抱憾终三、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轼谪居(治所在今黄冈)已经三年。
问:词的上片写景。
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①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②前两句描写景物层次分明。
先由远到近:远景描写远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
后两句再由上而下: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照水红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同时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
词中写林、山、竹是静景,但用了动词“断”、“明”、“隐”,使这些景物顿时栩栩如生;动景是“乱蝉”、“翻空白鸟”。
写景视听结合,有声有色,相映成趣。
“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③为下文人物出场设置情境,同时衬托了诗人心百无聊赖,自寻安慰的心境。
(手法答任意两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答:①运用拟人和动静结合的手法,②“无语”将“数峰”赋予人的灵性,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两情和谐,长相默契。
显得形象生动;同时动静结合,以视觉写静景,“万壑”言群山峻岭,巍峨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