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评价分类标准
顶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篇)
顶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到超前管理,防患于未然,杜绝井下顶板事故的发生,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制度:一、顶板隐患的排查1、为有效排查和控制顶板事故隐患,成立顶板管理小组负责日常顶板隐患排查治理及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顶板管理”专项检查等活动。
2、每周由顶板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井下各采掘地点的顶板隐患进行排查,并将隐患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处室及工区,要求有关单位对排查的隐患进行治理落实。
3、每季度由顶板管理小组在全矿组织一次“顶板管理”专项检查,并监督“顶板管理”专项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顶板隐患的整改1、顶板管理小组是顶板隐患整改落实的监督单位,由顶板管理小组制定出顶板隐患的治理措施,并做好隐患项目整改的日常管理工作。
2、有关单位区队长是隐患项目整改的具体责任人,排查出的顶板隐患由区队长负责组织整改,并要求相关管理处室进行巡回检查验收,确保整改质量。
3、排查出的顶板隐患,由班组长负责现场组织整改,安全员现场督促落实,对所整改的隐患要有安全员记录。
三、相关考核制度对排查出的顶板隐患未及时进行整改治理的,要对相关工区予以考核:日常顶板管理工作中排查出的隐患未及时整改的考核整改负责人____元/条,在每季度“顶板管理”专项检查中排查出的隐患未及时整改的考核整改负责人____元/条。
附:顶板管理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1、排查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面撤除以及工作面过断层、或邻近层煤柱、过破碎带、过老巷、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2、排查回采面支护材料数量、质量存在的隐患情况。
3、排查掘进工作面掘进遇断层、围岩破碎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情况。
4、排查掘进工作面的贯通处顶板、瓦斯、水害、通风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情况。
5、排查井下巷道有无严重失修。
顶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是指针对煤矿、隧道、地铁等工程中存在的顶板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提高地下室顶板防水卷材一次施工合格率
3、目前水平及历史最好水平
(经调查,上述7个项目为 同一个班组进行施工,该防水班组为公司长 期战略合作伙伴,且该班组在其它项目施工时曾经达到更高水平)。
表5-1 地下室顶板防水卷材一次施工合格率历史最好水平调查表
序号
名
称
抽检点数
一次施工合
合格率
最高水平
目标可行
(%)
90.4 92.0
(个)
1 2 目前水平 历史最好水平
末端 序 号 因素 1 作业人员技能 2 3 4 5
不足 卷材搭接缝及 收头质量不合 格 搭接缝宽度不 够 细部结构做法 不正确 结构裂缝未处 理
确认 内容
作业人员技能水平是 否符合规范要求 卷材搭接缝及收头质 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搭接宽度允许偏差是 否在规范要求 细部做法是否符合规 范要求 结构是否存在裂缝, 结构渗漏是否已达设 计要求
序号
1 2 3 4 5 合计
制表:李伟靖
项目名称
地下室顶板结构渗漏 卷材黏结不牢 卷材起鼓 防水层破损 其他 130
点 55 43 14 13 5
不合格率(%) 42.3 33.1 10.8 10.0 3.8 合计
日期: 2014.06.12
3、确定主要症结
根据上表,统计各不合格点的频数,做出排列图
20140620以质为名筑就长久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负责人完成日期作业人员技能不足作业人员技能水平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验卷材搭接缝及收头质量不合卷材搭接缝及收头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验卷材搭接缝及收头一次验收合格率90每50m抽查一处每处5m且不少于3处搭接宽度允许偏差是否在规范要求现场测细部结构做法不正确细部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验细部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无渗漏合格率100李伟靖10月1日前结构是否存在裂缝结构渗漏是否已达设计要求现场验原材料是否经检验合格后使用现场验1材料进场报验手续
关于煤层顶板划分中岩性及厚度取值的探讨
关于煤层顶板划分中岩性及厚度取值的探讨王海军【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地质勘探报告、矿井生产报告中煤层顶板岩性、厚度取值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各类煤层顶板的定义,探讨目前顶板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各类顶板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而规范统一对顶板的划分.该方法和定义对勘探阶段、生产矿井阶段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控制具有指导意义.%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lithology and thickness of coal seam roof values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port,mine production at present,through analys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al seam roof,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al seam roof were discussed,and the reasons were also studied.The solution was proposed,all kinds of roof were redefined,whose purpose was to unify the division of coal seam roof.The results show it has more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valuate stability of the mine coal seam roof and roadway drivage and roof support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类型划分;稳定性评价【作者】王海军【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7.2;P618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虽有好转,但百万吨死亡人数仍居世界首位。
顶板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泉店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神火集团技术管理规范》及公司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回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为确保本制度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组长:曹广远副组长:贺东利刘清华王凯刘超伍庆风崔忠张辉成员:安委会成员领导组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科室井下工程技术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1、生产科负责组织顶板隐患排查,汇总排查结果,建立顶板管理巷修台账,安排、协调顶板隐患整改处理,落实隐患闭合等,全面负责矿井的顶板管理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编制切实可行的巷修计划并监督落实。
2、生产科负责矿井巷道支护设计、顶板支护管理及矿压数据收集管理工作;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实际,指导相关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3、地测科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作为设计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4、通风科负责排查主要通风类巷道是否满足风速要求.5、安检科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6、综采队负责采煤工作面机巷、采煤工作面、风巷顶板排查及日常维护工作.7、掘进队负责责任区内顶板巡查和巷修工作,并负责所施工巷道在移交前所有的顶板管理和巷修工作。
8、机运单位负责对责任范围内的巷道进行日常顶板排查,并进行“敲帮问顶", 处理好顶板危(wei)险源,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隐患及时上报生产科进行协调处理,对于能够及时处理的隐患,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管辖该区域的单位进行及时处理,如不处理造成事故的,责任全部由管辖该区域的单位承担。
(附件 1:敲帮问顶记录表)(1)岩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①迎头割岩 (放炮) 后必须采用前探梁或者带柱鞋点柱作为暂时支护,施工锚杆、安装锚杆时必须在暂时支护下进行。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4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黄陇侏罗纪煤田李家河勘查区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评价
黄陇侏罗纪煤田李家河勘查区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评价田拴来【摘要】李家河勘查区煤层埋深较大,顶底板岩性松软,抗压强度不大,在矿井建设和生产阶段易出现顶底板事故,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在分析勘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主采煤层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依据划分方案对顶底板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勘查区2煤伪顶与直接顶普遍发育,其岩性多为炭碳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等抗压强度相对较小的岩石,属于不稳定的顶板;3煤伪顶零星分布,厚度较小,为碳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勘查区局部地段煤层直接与砂岩老顶接触,抗压强度相对较大,属于稳定性较差的顶板;勘查区2煤和3煤伪底均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呈孤岛状零散分布,直接底砂泥岩及铝质泥岩普遍发育,抗压强度相对较大,属于稳定性较差的底板.【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02【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煤矿开采;深埋煤层;发育特征;抗压强度;力学性质【作者】田拴来【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0 引言煤层顶底板稳定性是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近90%的矿井地质灾害来自于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是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基本条件,是矿井综采工作面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
李家河勘查区是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宝鸡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由国投陕西李家河矿业有限公司进行勘探工作的。
勘查区煤层埋藏较深,无生产矿井及小窑开采。
勘查区南部的戚家坡煤矿,邻近甘肃省境内的净石沟煤矿、新安煤矿、新窑煤矿、大柳煤矿等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均有煤层顶底板事故的报道。
因此,研究勘查区主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对于未来煤矿建设和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质背景李家河勘查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西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宝鸡市陇县李家河镇。
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
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顶板平整度是指顶板表面的平整程度,是评价顶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顶板平整度的好坏对于建筑物的外观美观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制定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是必要的。
1.规范要求的制定依据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的制定应该基于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行业标准。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和材料的特点,确保规范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规范要求的分类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度和垂直度两个方面。
水平度是指顶板表面水平方向的平整程度,垂直度是指顶板表面垂直方向的平整程度。
这两个方面都是评价顶板平整度的重要指标。
3.规范要求的具体数值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施工材料的特点,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的具体数值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顶板水平度的要求可能是在不超过1‰的范围内;而在商业建筑中,由于对顶板质量的要求更高,可能要求顶板水平度在不超过0.5‰的范围内。
4.规范要求的测量方法顶板平整度的测量一般可以采用水平仪或其它专用仪器进行。
测量时应选择较平整的顶板表面进行测量,避免局部凸起或凹陷的部位干扰测量结果。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测量仪器的水平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规范要求的检验方法为了确保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的实施效果,应该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
检验时可以选择多个不同位置的顶板表面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平均值和偏差值。
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顶板,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6.规范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为了保证顶板平整度规范要求的落实,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施工单位应对顶板的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符合规范要求。
相关建筑监督机构也应加强对顶板平整度的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7.规范要求的重要性顶板平整度在建筑物外观美观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规范要求,可以提高顶板的施工质量,降低顶板的变形和开裂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采矿学-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知识分享
1)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1600 ~2600 40
Ф1250 60 35
900
➢特点:短托梁加内伸缩 梁及侧护板。
(3125~4025) 3125~3550 290~330 (1605)1175~2075(2105)
➢优点:控顶距小,稳定
1450
性好,运输系统及工作
面端头维护简单,便于
10
管理。 ➢缺点:断面小、煤尘大、
确定放煤步距原则:顶煤充分破碎,提高 采出率,减少煤矸混杂。
2、放煤步距影响因素 :
顶煤厚度;松散程度;放煤口的位置;顶 煤可放性;顶煤冒落时的垮落角;直接 顶厚度。
当前,生产实践中 截一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小) 截两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 截三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
放煤口间距
先放 1#、3#、5#、放顶煤,见矸关口, 留较大脊背煤;
滞后一定距离放 2#、4#、6#、放出留下 脊背煤中的一个椭球体。
优点: 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放顶效果好; 丢煤少,少出矸 。 适用:广泛采用。
1 23 4 56 7
4、采放比
采放比:是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机机采高度 (或爆破高度)与顶煤的高度比。
松动椭球体参数:
松动椭球体高度为H H =(2.2 2.6)h
H h
z
4 3
2
1y
2、顶煤放出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顶煤放出的形态、纯煤放出量、煤岩 分界线主要受顶煤的垮落角、放煤口到顶 煤垮落的水平距离、顶煤的厚度和放出体 轴偏听偏角四个因素的制约。在这四个因 素的制约下,放出体固定帮的方向发生偏 转,形成偏转椭球缺。如图7-10
x
z
4 3
H h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顶板是矿井工作面上方的岩层,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和正常生产。
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总体要求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是保证矿井顶板的安全稳定,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的正常生产。
三、管理机构和责任1. 矿长承担整个矿山顶板分级管理的责任,负责制定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2. 矿井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3.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顶板分级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四、分级标准顶板分级标准是基于矿层的稳定性,以及采矿方法、工作面长度、支护形式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划分。
1.一级顶板:采用机械化支护方式,矿层稳定性较好,无任何禁止性限制;2.二级顶板:采用钢架支护方式,矿层较稳定,工作面长度不超过500米,需要限定顶底板的最大跨度;3.三级顶板:采用木架支护或类似支护方式,矿层稳定性一般,工作面长度不超过300米,需要限制工作面的推进速度;4.四级顶板:采用木架支护或类似支护方式,矿层稳定性较差,工作面长度不超过200米,需要限制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顶底板的跨度以及火炮爆破等作业;5.五级顶板:矿层极不稳定,需要采用封闭式支护方式,工作面长度不超过100米,需要限定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顶底板的跨度以及火炮爆破等作业。
五、管理措施为了确保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下管理措施应得到遵守和执行:1. 建立健全顶板分级管理档案,记录每个工作面的顶板分级情况和采取的支护措施;2. 每个工作面在进行顶板支护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和评估,确定应采取的支护措施和工作面的分级;3. 严格按照工作面分级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和限制措施;4. 定期对工作面进行巡视和检查,以确保支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工作面的稳定性;5. 在采取顶板爆破作业时,需严格按照相应分级管理要求,制定详细的爆破方案并执行;6. 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工作面,应立即停工,并进行紧急处理和整改;7. 定期组织顶板分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分析实践经验,推广先进做法。
采煤顶板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顶板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防止顶板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煤矿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煤矿企业及其采煤作业。
第三条采煤顶板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顶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第四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顶板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本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章顶板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企业顶板管理的全面工作。
第六条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制定和修订顶板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二)组织编制顶板管理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制定顶板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四)组织进行顶板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安全隐患;(五)组织培训顶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六)组织研究和推广顶板管理先进技术。
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顶板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顶板管理工作。
第八条顶板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制度;(二)编制顶板管理计划和统计报表;(三)组织顶板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四)组织顶板灾害事故的调查处理;(五)组织顶板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九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顶板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顶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顶板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一)监督检查顶板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二)对顶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三)对违反顶板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第三章顶板管理技术要求第十一条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制定顶板管理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顶板管理技术要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顶板类型和结构分析;(二)顶板稳定性评价;(三)顶板支护设计;(四)顶板监测与预警;(五)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煤矿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煤矿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乔宇钢【摘要】根据顶板自然条件,结合监测的技术因素,建立了煤矿生产中顶板的稳定性状况的评价模型,模型划分为3层,并包含了开采深度、煤层强度、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等10个影响因素,可为顶板事故的隐患查找、状况评价和事故预警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陕西煤炭》【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4页(P86-88,97)【关键词】顶板;地质构造;评价【作者】乔宇钢【作者单位】同煤集团安全监管五人小组管理部地煤分部,山西大同037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7.20 引言矿井的生产受到顶板、瓦斯、火灾和水害等灾害的影响,其中煤层顶板稳定性状态会直接影响矿井规模、采掘形式、井巷和采区方式以及支护方式。
顶板灾害的发生受到自然、技术、管理等3方面的影响。
为了避免矿井顶板事故的发生和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顶板灾害事故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建立评价体系是有必要的。
1 顶板稳定性分析1.1 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在顶板稳定性研究分析基础上,通常通过岩石力学、矿压理论、结构力学以及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建立力学模拟模型,通过理论计算来分析这类问题。
此外,也可以通过矿井的岩体结构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井巷顶板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性来压步距、井巷顶板变形量以及变形速度等因素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在研究煤层顶板稳定性的问题上,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应考虑到煤层顶板的自然条件,即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强度、地质构造状况、水文水害情况以及煤层顶板破碎情况等特征。
另一方面也应注意通过煤层顶板监测数据所反应出的顶板状况,如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顶板变形速度和顶板变形量等。
1.2 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深方面:不同埋藏深度的煤层所引发的构造力学压力不同,浅层煤层开采所受到压力主要来自于重力因素,而深度煤层所受到构造应力相对较为明显,也是支护所受主要的地压形式。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技术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问题
研究意义
开展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研 究,对于提高煤炭开采效率、保障安 全生产、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坚硬 顶板控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
国内外研究现状
01
国外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采煤方法、采高、推进速度等是影响坚硬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例如,采用长壁采煤法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坚硬顶板的悬露面积逐渐增大,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冒落现象。同时,采高的增加也会加剧坚硬顶板的破断和 冒落风险。
03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 技术方法
强制放顶技术
技术原理
通过人工强制方法,将采煤工作面的坚硬顶板断裂,使顶板在一定 范围内垮落,以减小工作面顶板悬露面积,减轻顶板压力。
实例二
采煤工作面概况
介绍该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开采方法、顶板岩性等基本情况。
控制技术应用过程
详细描述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包括技术选择、参数 设计、施工流程等。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控制技术前后的顶板冒落情况、采煤效率、安全 隐患等指标,评估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
实例三
创新背景
分析传统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的局限性, 提出创新实践的必要性。
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控制技术方法进行组合应用 。例如,可以先采用高压注水软 化技术降低顶板的强度和硬度, 然后再采用强制放顶技术或深孔 预裂爆破技术使顶板垮落。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的采煤工 作面坚硬顶板控制,可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调整控制方案。
04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 技术应用实例
评价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三图双预测法”
评价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三图-双预测法”摘要:针对我国煤矿日益严重的顶板涌(突)水问题,提出了解决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定量评价的“三图-双预测法”,并在开滦荆各庄矿和东欢坨矿得到成功的应用.在对荆各庄矿煤9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开采顶板冒落的安全性进行分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提出了煤9顶板冒落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的划分方案.最后运用国际先进的VisualModflow专业软件对即将回采的2099,2393两工作面的工程涌水量和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采前预疏放方案进行了动态预测.关键词:“三图-双预测法”;顶板涌(突)水条件;工程涌水量预测;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分类号:TD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9993(2000)01-0060-06“Threemaps-twopredictions”methodtoevaluate waterburstingcoditionsonroofcoalWUQiang,HUANGXiao-ling,DONGDong-lin(BeijingCampus,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YINZuo-ru,LIJian-min,HONGYi-qing,ZHANGHou-jun (KailuanMiningBureau,Tangshan063018,China)Abstract:Inthelightofmoreandmoreseriouswaterburstingproblemsonroofofcoallayer s,anewmethodwhichiscalledas“threemaps-twopredictions”isputforwardfir stly.Themethodhasbeensuccessfullyappliedtosolvetheroofwaterburstingpr oblemsatJinggezhuangandDonghuantuoCoalMineinKailuan.Onbasisofdivisi onresearchsforaquiferwater-enrichmentandinbreakinsafetyofcoalseamNo. 9inJinggezhuangCoalMine,thefinalcomprehensivedivisionprogramofwater burstingconditionsispresentedthroughoverlappingofmultiplesourcegeo-inf ormation.Finally,bothwaterburstinginflowsofminingfaces2099and2393and beforehanddewateringprogramforthewater-fillingaquiferarepredictedbyuti lizingadvancedprofessionalsoftwareVisualModflow.Keywords:“theremaps-twopredictions”;waterburstingconditionincoalroof;prediction ofengineeringinflow;overlappingofmultiplesourcegeo-information▲煤层底板突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华北型煤田煤炭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水患,其顶板水问题可用留设有效防水煤柱措施加以解决.但是,随着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开采,顶板冒落沟通上覆含水层而导致顶板涌(突)水灾害发生或恶化工作面生产环境的实例日益增多,例如开滦矿务局目前近一半的生产矿井遭受顶板水害的严重威胁.以荆各庄矿为例,该矿自1979年正式投产以来,共发生了3次大的突水事故,均为煤9顶板突水,突水水源是煤9上覆的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其最大突水量高达44m3/min,造成工作面整体被淹,生产被迫终止.另外,根据目前矿井涌水量实测资料统计,荆各庄矿煤5顶板砂岩裂隙水占矿井总涌水量的50%左右,即将开采的2099和2393工作面正位于断层带附近,故上覆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很大.因此,如何解决煤9回采的顶板涌(突)水条件定量评价问题,对扭转荆各庄矿目前煤炭生产的被动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煤层[换行]顶板涌(突)水灾害定量评价的“三图-双预测法”,即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图、顶板冒落安全性分区图、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及回采工作面整体和分段工程涌水量预测、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采前预疏放方案预测.其中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由富水性和冒落安全性分区图复合叠加而成.1矿井水文地质背景根据对荆各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系统综合分析认为,与煤9顶板突水关系密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孔隙含水层,它们分别是煤9顶板突水的直接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在两含水层之间存在一粉粘土弱透水层.荆各庄井田东部和东南部以F1~F3断层组为界,其余部分以隐伏露头为界.由于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含水层覆盖于整个井田之上,因此该含水层的边界条件属于二类流量边界;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四周均为隔水边界,在垂向上通过窄条状隐伏露头内边界接受上部含水层补给;底卵底部粘土层为一弱透水层,它的外边界均作为隔水边界,该层在矿区东南部不发育,致使底卵含水层几乎与基岩含水层直接接触,而在西北部发育较厚,底卵含水层与砂岩裂隙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弱.2煤9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研究针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各种勘探资料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和在观测精度上的不真实性,笔者运用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1],尽可能多地挖掘了荆各庄矿自建矿以来的所有勘探资料,对各种水文地质物理场的地学信息进行了系统综合叠加处理,信息源之间相互对比印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第四系底部卵砾石孔隙含水层本含水层为煤9顶板突水的间接充水水源,根据现有资料对含水层厚度和渗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1)含水层厚度本充水含水层位于冲积层下部,厚度随整个冲积层的沉积厚度变化而变化,具有北薄南厚的特点,大、小极值分别为1.12和53.10m,茅草营以北不足10m,向南最厚达53.10m.(2)渗流场特征根据底卵含水层抽水试验结果可知,其渗透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井田南部大约为4m/d,而在井田北部可达32m/d,说明该含水层北部渗透性大于南部;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93~2.25L/(s.m),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综上可知,底卵含水层北部渗透性较好,南部却较差,而富水性从西向东逐渐增强,在东南部达到最佳.2.2煤5顶板砂岩裂隙充水含水层通过对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岩相变化、构造场、水化学场、抽水试验场、突水事件渗流场和钻孔冲洗液消耗量变化等6个方面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煤5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的划分方案.(1)岩性岩相变化特征在分析岩性岩相变化时,主要考虑了充水含水层厚度和脆性岩(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塑性岩(以泥、页岩为主)所占的比例.该含水层中间厚、两边薄,在向斜轴附近较厚,大约为170m.从轴线向东西两侧逐渐变薄,西部坡度较大,厚度变化明显,在边缘地带为30m左右,东部坡度较小,厚度变化缓慢,在荆1和湾水3号钻孔附近略有波状起伏,在东部边缘大约也为30m.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厚度变化趋势与整个盆状向斜相符.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脆性岩厚度远大于塑性岩,其厚度为2.65~185.1m,平均为80.81m;而塑性岩厚度为0.025~66.07m,平均12.73m.脆性岩与塑性岩比值变化较大,荆26孔最小,为0.42,荆27孔最大,为152.03,在轴线以东,比值相对较小,一般为0.42~30,而在轴线西部,比值较大,多为30~150.(2)构造场特征荆各庄矿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发育.落差大于3~5m的断层共有50多条,走向主要为NEE向,其次为NW向,近似呈直角.因受来自南西和北西2个方向挤压力的作用,井田内节理裂隙以NEE向最为发育,其次为NNW(NNE)和NW向.在井田中部,地层产状平缓,节理面较陡,大部分在70°以上,有的甚至直立,而在边部,节理产状较缓.(3)水化学场特征根据钻孔水样六大常规离子的水质分析结果,井田东部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故可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水流系统.井田西部各钻孔的阴阳离子含量有所不同,这需要结合其它物理场信息进一步细化.(4)抽水试验场特征荆各庄矿煤5顶板砂岩含水层的单孔抽水试验资料显示,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为0.206~1.942L/(s.m),平均0.974L/(s.m),渗透系数为1.586~8.945m/d,平均4.617m/d.二者的变化趋势为:单位涌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变大,在湾水1号孔处达到最大,为 1.942L/(s[换行].m),表明含水层西部富水性差,东部富水性强,且由西向东均匀增大.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湾37号孔最大,为8.945m/d,其变化趋势与单位涌水量相同,由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东部渗透性强于西部.但单位涌水量的最大点与渗透系数最大点却不重合,说明富水性最强的地段,其渗透性不一定最好,因此,仅据渗透系数不能说明含水层的出水能力.一个渗透系数较大的含水层,如果其厚度非常小,它的出水能力也是有限的.虽然湾37孔处渗透系数很大,但含水层的厚度较小,约为30m,因而它的富水性不是最强.(5)突水事件渗流场特征根据对1096和1093工作面两次突水全过程资料的系统分析认为,荆各庄井田东部富水性明显强于西部,并且在整个突水过程中,沿主渗透方向观测孔的水位变化幅度最大.这与前面各物理场分析结论相符.(6)冲洗液消耗量变化特征对所有勘探钻孔柱状图的分析表明,几乎所有钻孔通过本层时均有冲洗液消耗,消耗量大于5m3/h的钻孔占总数的58%,而且漏水严重的钻孔均分布在井田东部,这说明井田东部裂隙较为发育,其富水性较好.另外在井田西南的向斜轴附近,冲洗液消耗量也相当大,呈纺锤型,冲洗液消耗量大于15m3/h,说明此区富水性也较好.综合上述各物理场的水文地质特征,经过多源地学信息相互验证,复合叠加,确定了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的划分方案(见图1).整个井田共分为5个区,富水性由强到弱依次为A,B,C,D,E.A区内又以FE9断层为界分为两个区,A-1区的富水性强于A-2区.图1煤5顶板砂岩裂隙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Fig.1Water-richdivisionmapforsandstoneaquiferoncoalseamNo.53煤9开采顶板冒落安全性分区研究按照“上三带”理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煤层开采顶板涌(突)水灾害发生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区均采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2].但由于这些经验公式在考虑覆岩段的地层岩性组合和空间分布位置等方面较粗糙,实际应用误差较大.为此,笔者从覆岩段岩性岩相的变化入手,在系统查阅整理了144个勘探钻孔柱状图的基础上,对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合理的岩性岩相变化校正,效果较好.3.1煤9至煤5之间的覆岩段岩性岩相变化分析煤9与上覆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仅存在7.52~76.44m的覆岩段,主要以粉砂岩、砂岩和粘土岩为主,呈中间厚、两边薄的趋势,最厚处分布在荆21、荆19和湾39号钻孔附近,厚度大于70m,向两侧逐渐变薄,东部变化较缓,西部变化较快,到达边缘处为20m 左右.覆岩段中塑性岩大部分位于煤9顶板或与砂岩互层.由于塑性岩厚度较小,在煤9顶板发生冒落时,位于煤9顶的塑性岩基本处于冒落带,起不到隔水作用.与砂岩互层的塑性岩石虽然有一定的隔水作用,但因厚度有限,其隔水作用不会太大.3.2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在开滦矿区,所采煤层均为缓倾斜煤层(0~35°),上覆岩石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中硬型岩石,因而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即式中,Hl为导水裂隙带高度;Mi为煤层累计厚度;n为开采分层数.3.3煤9顶板开采冒落安全性分区若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小于煤9至煤5之间覆岩段厚度,则顶板冒落时,煤5顶板裂隙水一般不会泄入巷道;反之,则会发生涌(突)水灾害.因此,将覆岩段厚度减去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即可确定冒落[换行]安全区与非安全区的界限.但由于影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因素很多,除采厚外,开采方法、覆岩段岩性岩相变化及地质构造等均是其控制因素.因此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确定了煤9顶板冒落安全性分区方案(见图2).图2煤9开采顶板冒落安全性分区Fig.2DivisionmapofcavinginsafetyforminingcoalseamNo.9整个井田分为A,B,C,D,E5个区域.最安全的区域是A区,该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小于覆岩段厚度,E区最危险,其导水裂隙带高度远大于覆岩厚度.4煤9开采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研究开采深部煤层导致顶板涌(突)水灾害发生,其充分必要条件是煤层回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沟通了上覆充水含水层,且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回采工作面对应位置的富水性较强.根据上述煤9开采顶板冒落安全性分区和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的研究成果,笔者复合叠加两个分区所有地学信息,提出了煤9开采顶板涌(突)水条件定量评价的综合分区划分方案(见图3).整个井田以向斜轴为界,分为A和B两大区.其中A区突水危险性小,因为该区上覆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差,即使煤层开采顶板冒落至上覆含水层,也不会诱发大的涌(突)水灾害;B区则突水危险性较大,因为该区上覆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好,而且在该区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均大于覆岩段厚度.A区可进一步细分为2个子区,B区可细分为4个子区,其突水危险性由小到大依次为A-1区→A-2区→B-1区→B-2区→B-3区→B-4区.图3煤9开采顶板冒落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Fig.3Syntheticdivisionmapofcavinginwater- burstingconditionforminingcoalseamNo.95煤9回采工作面顶板工程涌(突)水量动态预测根据煤9顶板涌(突)水量预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应用国际上先进的VisualModflow专业软件系统建立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3],并利用1393工作面突水资料进行了模型识别,其拟合结果见图4和图5.图4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时段观测孔水位与计算水位对比Fig.4Comparisonmapbetweenobservationlevel andcalculationleveloffourthtermin sandstoneaquiferoncoalseamNo.5图5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观测孔的水位拟合Fig.5Waterlevelfittingmapforobservation holesinsandstoneaquiferoncoalseamNo.5应用VisualModflow先进的ZoneBudget功能,根据相邻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对即将回采的2099和2393工作面的工程涌水量进行了随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以周期来压步距为单位)的动态预测.随2099工作面的推进,其涌水量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 1.685~1.592m3/min (见图6(a)).2393工作面涌水量则随其推进逐渐增大,由1.125m3/min 增加到2.17m3/min(见图6(b)).[换行]图6回采工作面工程涌水量动态变化曲线Fig.6Dynamicvariationcurvesofengineeringinflowsinminingface(a)2099回采工作面;(b)2393回采工作面6煤9顶板砂岩充水含水层采前预疏放渗流场预测上述2个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其涌水量比较大.因此,从荆各庄矿目前工作面的排水能力和提高及排水效益角度考虑,笔者对煤9顶板砂岩裂隙充水含水层进行了回采前预先疏放的预测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煤9回采的2099和2393两工作面又进行了涌水量的二次动态预测,结果其预测涌水量大幅度减少.这些结论为荆各庄矿最终制定合理的防治水决策方案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7结论与建议(1)“三图-双预测法”从对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定性综合分析,到回采工作面工程涌(突)水量和采前预疏放量的定量模拟预测,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煤层回采导致的顶板涌(突)水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煤层回采形成的顶板导水裂隙带沟通了上覆直接充水含水层,并且含水层在回采工作面冒落范围对应的部位富水性较强.因此顶板涌(突)水条件分析不外乎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煤层回采顶板冒落安全性分析和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析.(3)运用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根据多个水文地质物理场的不同特征,相互对比验证,互相弥补不足,对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了系统综合分析.(4)尽管本文在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上未能彻底摆脱沿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经验公式的弊病,但通过对大量勘探钻孔柱状图岩性岩相变化特征的系统研究,对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结果进行了岩性校正,因而其计算结果相对比较符合实际.笔者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应力应变分层数值仿真模拟方法计算煤层顶板“上三带”的发育高度.(5)ZoneBudget是目前国际上通用专业软件系统VisualModflow 的一个独特功能,对预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回采工作面的整体和分段工程涌水量的动态预测具有一定优势.■作者简介:武强(195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矿井防治水、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华北型煤田矿井防治水决策系统》等专著3部,发表“GIS技术在预报煤层回采前方小构造的应用潜力”等论文60余篇. 作者单位: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黄晓玲(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董东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殷作如(开滦矿务局,河北唐山063018)李建民(开滦矿务局,河北唐山063018)洪益清(开滦矿务局,河北唐山063018)张厚军(开滦矿务局,河北唐山063018)参考文献:[1]武强.华北型煤田矿井防治水决策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2]赵全福主编.煤矿安全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3]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xxx有限公司xx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编制单位:xxx有限公司xx煤矿编制日期:2017年5月28日第一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时间..................................................................................................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构成..........................................................................................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第四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内容......................................................................................一、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二、风险辨识评估内容 ...................................................................................................第四章安全风险分析及辨识评估..............................................................................................一、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二、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三、矿井火灾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四、矿井瓦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五、矿井提升运输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六、矿井机电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七、矿井粉尘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第五章矿井重大安全风险评估结论..........................................................................................第六章矿井安全风险管控措施..................................................................................................xx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第一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时间矿井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时间从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0日。
顶板极差允许标准
顶板极差允许标准
顶板极差允许标准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对于顶板的尺寸差
异所允许的范围。
在实际生产中,顶板极差允许标准通常由设计规范或客户
要求确定。
具体的允许范围取决于产品的用途、制造工艺
和质量要求等因素。
一般来说,顶板极差允许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定义:
1. 尺寸范围:确定顶板尺寸的上限和下限。
例如,对于一
个长方形的顶板,可以规定其长度和宽度的最大和最小值。
2. 公差要求:确定顶板尺寸的允许偏差范围。
公差是指允
许的尺寸偏离标准尺寸的范围。
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使
用一系列的公差等级来定义允许的尺寸偏差。
3. 表面质量:确定顶板表面的允许缺陷范围。
例如,可以
规定允许的凹陷、凸起、划痕或其他表面缺陷的数量和尺寸。
4. 其他特殊要求: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可以定义其他需
要考虑的因素,如材料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品和行业对于顶板极差允许标准
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确定顶板极差允许标准
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具体要求和制造工艺,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优秀课件.ppt
二、对直接顶的分类
直接顶是支架直接维护的对象,支架通过 它对老顶进行控制。直接顶的完整程度直接影响 工作面安全和支护方式的选择。 影响直接顶完整性的两个因素:
• 岩层的力学性质:抗拉、抗压强度,弹模等 ①岩层内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原生裂隙、构
造裂隙、压裂裂隙。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优秀课件
•级 0.3<N≤3~5, L > 50m
来压强烈
N≤0.3 , L=25~50m
•级 N≤0.3 , L > 50m 来压极强烈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优秀课件
Pe= 241.3ln(L0)-15.5N+52.6m 式中, Pe,老顶初次来压当量;
L0,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N=∑h/m,直接顶厚度与采高之比。 距,提高对机道上方顶板支撑力。 (2)在顶板局部冒顶情况下,可考虑不勾顶。 (3)移架时,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承载前移。 (4)挡矸性好,采空区矸石不可涌入回采空间。
缺点: 支架工作空间小,通风断面小,行人不便。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优秀课件
一、单铰式支架受力分析
MO 0
Ql cos a p cos (l l1 ) sin a P sin (l l1 ) cos a Qfl sin a
→ 外注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优秀课件
三、液压支架的分类 从支架结构及其支撑特点出发,我国将液
压支架分为三类: •支撑式:结构上没有掩护梁,对顶板的作用是 支撑。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优秀课件
支撑式支架支护性能: 支撑力大,作用点在支架中后部,切顶性能 好;对顶板重复支撑次数多,易把完整的顶 板压碎;抗水平载荷能力差,稳定性差;护 矸能力差,矸石易窜入工作空间;支架工作 空间和通风断面大。 适应于缓倾斜、顶板采场稳顶板定支护的方法薄优秀与课件中厚煤层。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是指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将顶板(即高层管理者)分为不同级别,实施不同级别的管理和领导。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益,确保企业的顶层决策能够有效地传导下去,并且能够及时地获取下层的执行情况和问题反馈。
在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中,一般将顶层管理者分为多个级别,每个级别负责一定的管理职责和决策权。
每个级别的管理者都有其独立的职责和权限,同时也与其他级别的管理者进行协作和配合,以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立管理层级: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需求,设立相应的管理层级,将顶层管理者进行分级。
2. 制定管理政策和流程:制定管理政策和流程,规定每个管理级别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各级管理者按照规定执行管理工作。
3. 建立协作机制: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形成上下协作和横向协作的工作模式,确保信息流通畅通,决策协调一致。
4.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其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其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
通过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实现顶层管理者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效地传导和执行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益,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21220冲击危险性评价
目录1、概述 (1)1.1 工作面位置、四邻关系情况 (1)1.2 煤层赋存情况 (1)1.3 煤层顶底板岩层结构特征 (3)1.4 水文地质情况 (3)1.5 地质构造 (3)1.6 21200工作面地表沉陷情况 (4)1.7 巷道支护及施工工艺 (4)2、冲击危险性程度评价 (6)2.1 按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 (6)2.2 冲击倾向性评价法 (7)2.3 综合指数法 (8)2.4 经验类比分析法 (9)3、结论 (11)21220工作面掘进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1、概述1.1 工作面位置、四邻关系情况21220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杨大池以北,陈家门西南,钱家沟以西,地表为东低西高的缓坡。
本工作面位于21盘区三条下山西翼,从上而下第十个工作面,上部为已采毕的21200工作面,下部为未开掘的21240工作面,西部与跃进井田相邻(对应跃进煤矿已采毕的23050工作面及正在回采的23070工作面,最小煤柱间距为102m)。
21220上巷自21200反风巷开口掘进,外错21200下巷8m布置,长度924m,方位307°,沿2-3煤底板掘进;21220下巷自21延深中部车场开口,长度901m,方位307°,沿2-3煤底板掘进。
工作面可采长度为739m,倾斜长265m,平均煤厚7.9m,可采储量202万吨,工作面对应地面标高+519~+586m,工作面标高-191.622~ -254.484m,工作面最大采深达815m(根据井上下对照图进行计算)。
(附图1:21220准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1.2 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段义马组2—3煤,煤层上半部以半亮型块状硬质煤为主,煤质较好。
下半部以半暗型煤为主,夹矸多煤质较差。
工作面煤层从煤轨向西至设计切眼,厚度逐渐变薄,且煤层中夹矸增多。
煤层结构复杂,全煤含矸3~8层。
单层厚0.03~0.8m。
煤层产状:走向105~135°,倾向SW,倾角:9~15°,一般1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标准
一、顶板安全评价按顶板安全管理的难易程度分类,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
1、掘进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巷道坡度20度以上、过断层破碎带、揭煤以及顶部为煤的半煤岩、采用非常规方法施工大断面硐室、综采面扩切巷、煤仓、交叉点(十字头)施工、冒顶处理等。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巷道坡度10—20度、煤巷施工断面≥13m2、顶底板松软破碎、构造比较复杂以及巷道开门、贯通、提(落)巷、开钻场、小水仓、工具室、碴硐、过老空老巷等。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不具备A类、B类作业特征的顶板安全管理类型。
2、采面顶板安全管理分类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综采面安装、工作面初采初放、采面回收期间、工作面过隐蔽工程期间,老塘悬顶面积超过10m2。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工作面在构造发育区回采,工作面过老空、老巷期间,帮顶松软破碎、煤层干燥、易片易冒,底板松软,10度以上的仰斜开采,采面坡度20度以上,周期来压明显段。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不符合A、B两种顶板管理类型特征的管理类型。
3、巷修、回收作业点顶板安全分类管理
A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构造复杂、交叉点、大断面(煤巷
断面13m2以上)、大坡度(200以上)、提巷、支架变形严重、冒顶处理、所有巷道回收等为A类。
B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顶底板比较松软破碎、煤壁松软易冒落、构造比较复杂、压力比较大、支架变形比较严重、扎杆、错巷扩修等为B类顶板。
C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巷道压力不大,顶板比较完整,支架变形不严重的。
二、各类顶板安全管理类型应采取的顶板管理办法:
A类: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技术措施,区队长(支书)及主管业务科室管理人员现场跟班,当班带班领导到作业地点巡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责任,及时处理。
B类:必须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现场跟班,业务主管部门每天必须有人巡查。
C类:按正常作业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作业规程管理的“十个环节”编制、审批、干部学习、工人学习、考试、补考、成绩登记、现场实施、定期复查、修改补充悬移支架支护工作面工程质量基本要求:“四直、二平、两间隙”,其中“四直”为支柱直、溜子直、托梁直、煤壁直;“二平”为溜子平、顶梁平(±30mm);“两间隙”为托梁与顶梁间隙≤30mm、支架与支架间隙30mm±20mm。
“三保一促”:保安全、保生存、保稳定、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