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我国低碳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低碳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续发展 , 节能减排是一种重要 的方式和手段 。0 0年 6月 8日, 21 为贯彻落实《 国务 院关 于加快发展旅 游业的意见 》 国务院关 和《 十一 五” 节能减 排 目标 的通 主) 排放 , 以低碳 旅游资源 、 低碳旅游设施 、 汇旅游体验 环境 、 碳 于进一步 加大工作 力度 确保实 现“ , 国家旅 游局制定 低 碳 旅 游 消 费 为 主要 实 现 途 径 的旅 游 发 展 新 方 式 。 删 碳 旅 游 知 》 进一步提 高旅游行业节 能减排工作水平 , 低 关 。《 是 一种可 以获得更 高的旅游体验质量 和更大 的旅 游经济 、 社会 了《 于进 一步推进旅游 行业节能减排 工作 的指导意见 》 关 指 旅游 和环境效益 的可持续 旅游发展新方式 。 低碳旅游 发展的核心理 于进 一步 推进旅游 行业节 能减 排工作 的指导 意见》 出 , 据测算 , 全国 1 . 4万家星级饭店全 念 是旅 游发展 以更少 的碳 排放量来获 得更大 的旅 游经济效益 、 业是 与环 境密四 相关的行业 。 年用 电 1 4 度 , 7亿 全年用水 92 吨。 .亿 五星级 饭店每平方米建筑 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 。 面积综合 能耗 平均值为 6 . 08 7千克标准煤 ,四星级饭店每 平方 二、 低碳 旅 游经 济 发展 模 式探 析
我 国低 碳 旅 游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研 究
尹奇凤
( 宜宾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 院, 四川 宜宾 6 4 0 ) 40 0
【 摘 要 】 低碳 经济是为 了应对全球 气候 变化和生态环境 恶化而产生 的新概念 。 随着低碳理念 的传播 , 低碳旅游经
济 成为 了旅游经济发展 的方 向。 文章从低碳旅 游经济的概念和 内涵入 手 , 出 了我 国低碳 旅游经济 的发展模式 , 提 并进而提 出 了我国实施低碳旅游 经济发展模式 的政策对 策。

翁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精品

翁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精品

翁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目录第一部分翁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绪论 (2)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2)1、规划范围 (2)2、规划期限 (2)二、规划依据 (2)三、技术框架 (2)第二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3)一、翁源概况 (3)1、地理区位 (3)2、自然环境 (3)3、人文社会 (3)4、社会经济发展 (4)二、翁源旅游发展现状 (4)三、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4)1、优势条件(Strength) (4)2、劣势条件(Weakness) (5)3、机遇(Opportunity) (6)4、挑战(Threat) (7)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 (9)一、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数量结构 (9)1、地文景观 (10)2、水域风光 (11)3、生物景观 (11)4、遗址遗迹 (11)5、建筑与设施 (12)6、旅游商品 (14)7、人文活动 (15)8、小结 (15)二、旅游资源类型特征 (16)三、旅游资源分布格局和空间结构特征 (16)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6)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6)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6)五、主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分析 ...................................................................................................................................... 17第四章旅游市场背景分析 . (18)一、韶关旅游接待情况分析 (18)二、韶关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情况 (18)三、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18)1、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18)2、旅游市场的性别、年龄结构 (18)3、旅游市场的行为结构 (19)四、主要旅游市场分析 (19)1、珠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特征 (19)2、广州 (20)3、深圳 (22)第五章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23)一、指导思想 (23)二、旅游发展战略 (23)1、产业联合 (23)2、区域整合 (23)3、环境优化 (23)4、形象先导 (23)5、市场投资主导 (23)6、科教兴旅 (24)三、战略品牌目标 (24)1、成为广东生态农业旅游第一县 (24)2、成为广东四季花果旅游世界 (24)3、广东青少年修学旅游示范基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1、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各旅游企业凭借旅游吸引物,以相关的旅游设施为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的,以满足其旅游需要的一系列商品和劳务。

2、旅游消费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消费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方法和形式。

3、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4、旅游市场绝对占有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旅游经营者所接待的旅游人数的绝对量与同期该旅游市场总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的比率。

5、旅游需求:旅游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

6、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产品价格品变动反应程度。

7、旅游市场:是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8、旅游产品的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在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过程中,功能各异的旅游产品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9、旅游经济增长:旅游经济增长也就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经济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规模上的扩大。

当前,国际通行的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率。

10、旅游经济活动:旅游经济活动是在旅游活动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萌生的,是在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运动中完成的。

绪论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其供求关系(3)旅游市场及其开拓策略(4)旅游消费及其合理化(5)旅游收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总结: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的内容是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各个主要环节及相互关系。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坚持系统分析的方法(3)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坚持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方法(5)坚持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第一章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经济1、旅游经济和活动:旅游经济活动是在旅游活动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萌生的,是在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运动中完成的。

旅游地理学PPT——第10章 旅游区划

旅游地理学PPT——第10章 旅游区划
• 3.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包括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一带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沙漠 地区。本带还是中国北方民族:蒙.回.哈.维.等等居住的地区,丰 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辽阔的草原风光,美丽阿尔太山,天山,壁 画无不让人神往!
•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
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 往往有较大的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 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因此,旅游区之间可以相连,也 可以不相连。
第二节 区划案例
一、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 区划。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 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 同的区划方案。
3.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的层次之分, 各个层次的旅游区组合成为一个完善的旅游区系统。
4.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外及旅游区经营管理都达到 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 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旅游区由于加入了人的干 预,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 因此从整体上达到了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 用,实现综合最优化。
三亚旅游区
南山海上观音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金玉观世音
金玉观世音圣像高 3.8 米 ,由观音 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须弥底 座四部分组成。共动用黄金 100 多 公斤、南非钻石 400 粒、翠玉 100 多公斤、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 松石,珍珠等奇珍异宝数千粒。其总 价值人民币 1.92 亿元。
二、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 1、区划原则 • 阎守邕将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为三级:一级、
二级、三级区。
• 五个原则: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

10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

10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CHAPTER 10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Tourism一、可持续旅游:一种发展哲学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第一次引起公众的注意是自1980年3月一份题为《世界保护战略》的刊出而起(IUCN, 1980)。

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号召则在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提出(WCED, 1987)。

(一)可持续旅游概念之形成“可持续旅游”又译为“永续旅游”。

1993年,一本名为《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的刊物在英国诞生,标志着持续发展思潮已在旅游研究领域形成规模(谢彦君,1994)。

目前对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概念,但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全球持续发展大会(Globe’90国际大会)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1994)会议上,形成了一个《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

该次会议文件对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所作的表述较为全面,它提出了可持续旅游应符合以下5个目标(Var, 1991):(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1991年9月20多名国际上知名的生态旅游研究者聚会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着重探讨了生态旅游问题。

自此以后可持续旅游的理念逐渐流行,有关论著也随着出现(Nelson, Butler and Wall, 1993; Stabler, 1997; Wahab and Pigram, 1997; Hunter, 1997; Hall and Lew, 1998)。

1996年9月,为了响应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行动计划,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旅行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于1997年6月在联合国大会第九次特别会议上发布。

旅游经济学部分书目目录

旅游经济学部分书目目录

作者:刘晓鹰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4-1 字数:367000 页数: 236 开本: 16开I S B N : 9787030213709 包装:平装定价:36.00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旅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论和方法。

现代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是本书的重要特点。

全书共11章,包括四大部分: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市场及其供给关系;旅游经济的管理与决策;旅游经济学的展望。

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与实证分析两大块,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旅游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证部分则以大量具体详实的案例,针对当前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书系四川省旅游类系列精品教材,由四川省教育厅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众多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及中青年学者合作编著。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教材,也可作为中专、高等职业教育或自学考试教材,还可作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第三章旅游产品与开发第四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第五章旅游市场第六章旅游消费及价格第七章旅游收入与分配第八章旅游投资及效益研究第九章旅游企业的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第十章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第十一章旅游产业及其增长与发展后记书名:旅游经济学ISBN:730007229 作者:Adrian Bull(亚德里恩﹒布尔) 出版社:郑州大学(原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定价:24 页数:336 出版日期:2006-5-1 版次: 1 开本:特16开包装:平装简介在世界范围内,旅游正在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众化的旅游保持着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继石油、汽车和房地产业之后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短短20多年间,我国已从一个世界排名第41位的旅游小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排名第6位的旅游大国,并正逐渐向世界旅游一流强国迈进。

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强化

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强化

pu s t.Th ti o s y,t e d v lpme to o rs e o o n vt by s ul e c a g d fo te ta i a st a h e eo n ftu im c n my i e ia l ho d b h n e r m h r d — to lp te n o ina atr f“n umb re p n i g de eo me t t t n f“q aiy e c e y e eo me t e —x a d n v l p n ” o he o e o u lt — f inc d v l p n ”. i Th s a t l t d e h o lms o “n i ri e su is t e pr be f c umb re p n i g d v lpme t p ten,p o o e h y t e ・x a d n e eo n ” a tr r p s s t e wa o ta se o“q aiy e c e c e eo me t o e,a d c ncu e h tt e i l e c fd fe e td v lp r n fr t u lt — f in y d v lp n ” n i n o l d st a h nf n e o ifr n e eo - u
( 经济 ) 长 的协 调机制 , 分 为政 府 主导 型 和市场 成 可
主导型 。本文所 论 旅游 经 济增 长模 式 , 是指 决 定旅
2 当前 中国旅 游 经 济 发展 模 式 考 察
中国旅游 业起 步较 晚 , 发展 迅 速 , 18 但 自 9 5年
除 9 9年 、0 3年外 ) 中国旅游 业 每年 都保 20 , 游经济增 长 的各 种 因素的结 合方式 和实现 旅游经 济 以来 ( 1 8 增长 的主要途径 , 般 分 为数 量 扩展 型 发 展模 式 和 持 了两位 数 的高速 增 长 , 一 不仅 在 国内各 行 业 中处 于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填空、计算题、案例分析、补题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填空、计算题、案例分析、补题目)

第一章旅游规划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传统模式旅游发展变通模式旅游发展意向模式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旅游资源开发2.保护性开发3.开发性保护德尔菲法旅游地旅游区旅游景观第四章旅游市场1.客源市场调查2.客源市场间接调查3.客源市场直接调查4.一级客源市场5.二级客源市场6.核心客源市场7.机会客源市场8.客源市场定位9.旅游合理容量10.旅游者心理容量11.旅游生态环境容量12.13.旅游感知环境容量14.旅游经济环境容量15.旅游社会容量16.17.第六章旅游总体规划1.旅游总体规划2.跨区域旅游规划环自然景点式布局旅游区性质功能分区旅游地形象定位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重新定位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1.旅游环境一级保护地带游憩缓冲区第九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1.旅游交通2.旅游外部交通3.旅游内部交通4.旅游中继交通5.第十章旅游设施规划1.旅游设施2.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康体游憩第十一——十二章1.旅游开发管理2.旅游规划管理3.旅游规划实施4.5.旅游规划图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战略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变通模式)(意向模式)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类型有(客源市场调查主要包括(客源市区域普查)(路线考察)(重点考察)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有(地域性)(特色性)(复杂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有(特色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衡量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依据是(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的市场因素)旅游资源开发包括的三层含义是(从无到有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尚未利用的现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已利用的旅游资源)第四章旅游市场场环境调查)(客源市场需求调查)(旅游地基本情况调查)(客源市场竞争调查)客源市场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客源市场直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客源市场调查法中,调查法主要有(访谈法)(电话法)(邮寄法)(留置问卷法)(网上调查法)在旅游规划中,按重要程度高低将客源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第六章旅游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要求,旅游总体规划分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期规划)根据规划的空间要求,旅游总体规划分为(跨区域旅游规划)(国家级旅游规划)(区域级旅游规划)(地区级旅游规划)旅游地性质确定和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旅游地的旅游功能)(旅游地的等级类型)在旅游保护区中,按景观资源的价值、环境氛围等因素划分的三级保护地带,按其重要程度依次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区)旅游区区位选择一般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交通格局)(资源组合)(经济因素)(社会特征)(环境生态)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常用方法有(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广告效果)(时代特征)确定主题口号的基本原则是(地方特征)(行业特征)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按照旅游环境内容分类,旅游环境可划分为(旅游自然环境)(旅游人文环境)(旅游资源)按照旅游环境空间尺度分类,旅游环境可划分为(旅游点环境)(旅游区环境)(区域旅游环境)(地区旅游环境)按照环境质量评价的时段可将旅游环境评价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旅游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治理通常采用的手段有(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宣传和教育手段)确定保护区性质时,按照保护内容可分为(自然资源保护区)(人文景观保护区)(植物生态保护区)(环境质量保护区)(少数民族保护区)第九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基本要求是(便利)(快捷)(安全、舒适)(服务项目的多样性)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有(价格和费用)(距离)(家庭(或个人)收入)(旅行经验)旅游地内部交通的主要功能有(纽带功能)(向导功能)(限定功能)(程序功能)旅游地内部道路网布局的原则主要有(要体现总体规划思想)(要成环成串网布置)(要因山就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要有二个以上出入口)旅游地内部道路的主要类型有(车行道)(步行道)(梯道)(专用道)旅行社的基本任务有(制作旅游产品)(外联促销、组织客源)(组织旅行游览)第十章旅游设施规划旅游商品的主要类型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简答题《旅游规划》题库——简答题第一章绪论简述旅游规划的概念及其你对概念的理解。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篇发展形势 4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5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 19第二篇总体要求 26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27第四章“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 30第三篇市场开发 34第五章拓展消费需求,全面发展国内旅游 36第六章提升发展质量,积极发展入境旅游 44第七章加强服务引导,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48第四篇产业促进 52第八章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企业竞争力 54第九章满足消费需求,完善产品体系 58第十章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 63第十一章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69第十二章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3第十三章深化开放程度,推进国际化发展 86第十四章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 91第五篇支撑保障 95第十五章深化旅游行政管理改革 96第十六章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 101第十七章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08第十八章建设旅游公共保障体系 118第十九章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12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

两大战略基点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重点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依据。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10章 旅游投资《旅游经济学》PPT课件

第10章     旅游投资《旅游经济学》PPT课件
第10章 旅游投资
10.1 旅游投资与资金筹措 10.1.1 旅游投资与旅游投资项目 旅游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旅游市场发展的状况,
国家或企业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其发展的项目中,以满 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并获得一定的旅游收益。
□ 旅游建设项目的类型。 1)依照旅游项目的建设性质划分 新建旅游项目 改扩建旅游项目 恢复建设旅游项目 2)依照旅游建设项目的内容划分
10.3.3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 □ 项目投资的风险分类 1)依照项目风险的阶段性划分 项目开发阶段风险 项目试生产阶段风险 项目生产经营阶段风险 2)依照项目的表现形式划分 完全风险 生产风险 市场风险 金融风险 政治风险 环境保护风险等。
不同方案的收益值,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计算出来,但 对各方案可能出现的概率却难以估计。
3)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又称为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
10.3.2 旅游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1)还本期法 t=C/I
式中:t为投资还本期;C为项目投资额;I为投资项目的年均预期收益
2)净现值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中N:PNVPV为1净 CK现tt值 ;CC为项目投资额;Ct为投资项目在未来t年内的现金收
入;K为资金成本率。
3)内部投资回收率法
Ct C 0
1 Rt
式中:Ct为投资项目在未来t年的净现值收益总和;C为项目投资额;R为按 投资项目数值计算的内部投资回收率。
4)利润指数法
式中PI:PI为1利CK润tt 指数C ;Ct为投资项目在未来t年内净现值收益总和;K为资金
成本率;C为投资总额。
旅游景点项目、饭店宾馆项目、旅游交通项目、旅游娱乐 项目、旅游教育项目、旅游购物品项目以及其他项目。

辽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

辽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

辽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吕波王辉何悦周仲鸿(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选取2009年、2014年、2018年截面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地理数学方法,研究辽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

研究表明:(1)2009—2018年辽宁各地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由弱联系性向强联系性转变,同时关联较为紧密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由单极结构向多极结构演变。

(2)2009—2018年辽宁各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其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网络结构也由不均衡向均衡的方向发展。

(3)2009—2018年10年间核心区与边缘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辽宁旅游经济极化现象减弱,旅游经济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4)辽宁旅游经济发展可分为组团发展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轴线发展模式。

关键词: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社会网络分析;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647(2021)03-0057-05 DOI:10.13999/ki.tjllysj.2021.03.009—、弓I言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带动地区各行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商业、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和农林业等。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一个地区来说,实施产业政策、发展旅游业,对带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旅游收入是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旅游收入角度着手分析城市间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是学术界亟须关注的问题,对打破现阶段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瓶颈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旅游经济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学者主要从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山比旅游经济增长⑶⑷、旅游经济发展[5][6]等方面入手。

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旅游经济积极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旅游经济与地区发展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城市间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演变趋势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

旅游经济学(专)教学大纲

旅游经济学(专)教学大纲

旅游经济学(专)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是广播电视大学开办二十年后又一新的办学形式,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和探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服务的。

本课程以西方经济学及经济数学等相关基础学科为理论基奠,系统介绍了旅游经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各阶段的不同特征,旨在使学员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并熟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旅游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人才。

二、本课程的任务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决策思路,为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相关学员提供理论依据。

三、教学对象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从事旅游经济、酒店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四、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有关内容知道是什么,对其中关系到旅游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创立、人物、事件要把握;能够正确加以表述;掌握:要求学员对有关内容能够理解为什么,把握决策思路;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有关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正准确地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专科)、经济数学基础。

后续课程: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六、教学环节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

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重点讲授或专题形式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

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3,边际消费倾向: 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支出。
4,旅游收入漏损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劳务,支付国外贷款利息等原因而导致的外汇流失现象。
1、旅游活动: 是一种以游客为主体,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了游客的流动来实现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R=TS-TC-T TR=R+I+D
R旅游企业的营业利润 TR旅游经营总利润 T税金 I投资净收益 D营业外收支净额 TS旅游企业经营总收入 TC经营成本
34、提高旅游宏观效益的途径:
转变观念,强化对旅游综合效益的认识
明确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
加强科学规划,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需求规律: 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会上升。表示这种规律的图形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2,旅游消费 : 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而产生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属于满足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消费。
11、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旅游效益)旅游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包括: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旅游企业的经营收入:旅游企业通过提供和出售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实现的收入,即TS
1、产业革命如何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①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②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
2、 企业领域: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和选择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经,以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政府领域: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如发放旅游消费券

人文地理学-第10章旅游地理

人文地理学-第10章旅游地理

第4节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
一、旅游资源 二、世界旅游资源 三、世界主要的旅游地国家
一、旅游资源
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
1、概念
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
2、具备条件 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
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3、特点
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 文化价值,能够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
(一)旅游客源地
1、概念 产生旅游者的地域,也就是游客的来源地。
2、条件
(1)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 (2)旅游者具有可自由支配 的收入; (3)旅游者具有闲暇时间。
结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
的国家和地区,西欧、北美和日本,亚太地区是一 个新兴的重要客源地。
(二)旅游目的地
1、概念
(三)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 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 2. 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一) 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 (二) 示范效应 (三) 旅游和社会道德 (四) 旅游与宗教 (五) 旅游与语言 (六) 旅游与健康
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一)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
1. 游客 2. 时间、空间和交流 3. 文化经纪人
黄石国家公园
猛犸洞
安赫尔瀑布
东非大裂谷
尼亚加拉大瀑布
金门桥
迪士尼乐园.
旅游地
从目前我国旅游地的开发类型看,主要可以分 为以下六类:
1.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 3.历史文化名城与古迹 4.国家森林公园 5.国家旅游度假区 6.主题公园
都江堰
九寨沟风景1
九 寨 沟 风 景
2

(旅游行业)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

(旅游行业)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与课程任务旅游经济学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西方经济学及经济数学等相关基础学科为理论基奠,系统介绍旅游经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各阶段的不同特征,旨在使学员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并熟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教学和学习,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从事旅游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务的人才。

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旅游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旅游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和解决旅游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旅游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对象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从事旅游经济、酒店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专科)、经济数学基础。

后续课程: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四、教学环节与媒体使用本课程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以及网上IP课件多种形式。

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文字教材:主教材是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经济学》(2004年版),它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2.音像教材:10讲IP课件。

IP课件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主讲。

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重点讲授或专题形式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旅游管理考研习题集

旅游管理考研习题集

旅游管理考研习题集第一章导论1.旅游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简要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

3.旅游规划与开发包括哪三大结构体系?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简述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哪些异同点?2.简述旅游规划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进行分类?3.简述旅游规划包括哪些内容?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什么原则?5.试分析旅游规划对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影响。

第三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1.简述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2.增长极理论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有哪些启示?3.如何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4.简要阐述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5.试分析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联系。

第四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及趋势1.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新时期旅游规划与开发显示出了哪些趋势和特点?3.何谓都市旅游?在都市旅游规划中涉及的内容有哪些?4.何谓PPT,如何理解它的概念与内涵?5.试阐述会展旅游的规划体系。

第五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分类体系与评价1.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分类?2.旅游资源评价包括哪些内容?3.试分析比较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4.简要说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及其使用的方法。

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旅游市场调研包括哪些主要的步骤与方法?3.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战略的方式有哪些?4.试分析如何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来保证旅游规划与开发取得良好的效益?第七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1.简述旅游规划主题定位的概念与含义。

2.简要概括区域旅游形象的特征。

3.旅游功能分区需要遵循哪些原则?4.简要分析旅游规划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5.试分析在旅游线路规划中如何实现旅游者满足的最大化。

第八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项目创意设计1.简述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与选择—兼论四川旅游发展战略

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与选择—兼论四川旅游发展战略

选择 了具 有 自身特色 的 发展 模式 , 使旅 游 业 取得 了迅 猛 发 展。 云南 经济 总 体 上 落 后于 沿海 省 份 ,但 是 ,其 旅 游 业 确 立 为支 柱 产 业 后
短短 几年 间 的 异 军 突起 , 已 在 旅 游市 场 上 形 成 其 以 “ 族 文 化 ” 民
发 。包括 优 美 的 自 然 风 光 、 良好
假旅游 城 镇,成 为 世 界 旅 游 度 假
胜地 ; ( ) 历 史 文 化 观 光 型 二
他们把 建成 世 界 著 名 的 热 带 海 岛 度假 目的地 作 为 旅 游 发 展 目标 定
位,大打 “ 度假 牌 ” ,初 步 实现 了
意大 利 到 处 都 是 庄 严 肃 穆 、 精雕 细刻 、古 色斑 斓 的 历 史 文化 遗迹 ,形 成 了 梵 蒂 冈、 古 罗 马斗
兽场 、威尼 斯 等一 批 世 界 著 名 的 历史文 化 精品 ;法 国 巴 黎 的凯 旋 门、卢浮 宫 、凡 尔 赛 官 、 巴 黎 圣
的生 态环 境 ,发展 具 有 强 大 生 命 力的 自然生态旅游 产品 。
未来 2 0年 中.旅游 业 的发展 .无 论 是规 模 、速度 ,还 是 质 量 、水
【 收稿 01 7 f 日期 】2 0 一’ —1 费任缩量】陈键生 1
区,旅 游 业 发 展 都 将 是 其未 来相 当长时 期 的共 同 性选 择 。而 不 同
地 区选 择 何 种 发 展模 式 .将是 其
游产 品。因此 ,区域 旅游 的发 展 ,
如美 国 、法 国、西 班 牙 继 续 保 持 旅游业 强 劲发 展 势 头 的 同 时 ,新 兴 旅 游 国 家和地 区如 东 南 亚 、韩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摘要】: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提供了保证旅游发展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对策及步骤安排。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超前型与滞后型、延伸型与推进型、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等多种,且由于发展基础不同,国内外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较长时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

第九章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提供了保证旅游发展基本目标实现的基本对策及步骤安排。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超前型与滞后型、延伸型与推进型、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等多种,且由于发展基础不同,国内外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

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较为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型模式,其提倡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基础上,尽量降低资源消耗,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第一节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一、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关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性的筹划和部署。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首要内容,是对发展一国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指导思想以及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分析。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2)旅游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每个阶段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战略目标的制定是根据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和标准,对发展战略起指导作用。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较长时期内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

在一个时期内,一般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确立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选择和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是制定正确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3)有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实现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政策主导——优惠政策能争取到是好事,但政 策主导的倾斜面和着力点应当是争取政策的公平, 即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管理主导——对旅游业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即 使是行业组织进行的行业管理,实质上也是政府管理 的一部分。所以管理主导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最直 接的体现。
(4)资金主导(导向)——政府投入在旅游投资中虽 是有限的,但运用得当可以发挥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 向使用,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杠杆效应。
业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发展国内旅游,最 终实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适度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发展 模式。 (2)特点
l 以先发展入境旅游来推动其他类型旅游的发展。 l 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但政府 的作用不可忽视。
材料
l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模式(简称“美国模式”)。 l 以西班牙为代表的旅游业发达国家模式(简称“西班牙模式”) l 以印度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模式(简称“印度模式”)。 l 以斐济为代表的岛国模式(简称“斐济模式”)。
(二)经济学角度的比较
1、市场主导下的延伸型模式和政府主导下的推进型 模式各自形成、发展的基础不同。 2、上述两种模式形成、发展的动力也不同。 3、上述两种模式具有不同的运行特点。
四、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判断中国旅游经济发模式的依据 (一)中国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 3、具有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4、具有优越的社会制度。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一)什么是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所 作的长期谋划和指导原则。 2、内容: (1)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3)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阶段) (4)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措施)。
3、层次——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 国家、地区和企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其中,全国战略 居统帅地位。
2、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1)坚持“三效”统一原则。 (2)加强全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教育。 (3)健全完善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总结
以上所述的政府主导战略、经济新增长点战略、旅游强国 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们互相融合和集中,构成了一个 “四位一体” 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
展规律,在以市场为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基础上,充分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促使旅游业更快发展的战略。 2、必要性 (1)旅游业自身的特点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型战略。 (2)旅游业的激烈竞争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型战略。 (3)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了政府主导战略的有效性。
3、内容
(1)观念主导——各级政府首先要树立自身在旅游 业发展中的主导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观
1、含义——指旅游业的发展要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 域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能用来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满足今后各代人需要的能力” 的发展观念。
2、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旅游业发展的特征 (1)政府主导下的循序渐进发展。 (2)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发展。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二)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基本特征: 1、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 2、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 3、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 4、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扩大出口创汇; 5、投资回收快,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旅游强国战略
1、含义——指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战略。这一战 略的核心是旅游发展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目标是大幅度持 续增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一)旅游学角度的比较 1、发达国家具有市场主导的延伸型发展模式形成、发展 的基础和条件。 2、发展中国家则只能首先形成和发展政府主导下的推进 型旅游发展模式。 3、因此从旅游学角度比较,上述两种不同模式在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必然表现为不同旅游类别(国内游、入境 游、出境游等)发展的先后顺序上的差异。
二、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整体特征
(一)以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先导,然后 向中心城市以外及中西部地区逐渐推进。
(二)旅游产品由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多种旅游产品推进。 (三)旅游形式由团队旅游为主向散客旅游居优势、团队旅游
与散客旅游相结合的方向演进。
(四)旅游设施建设以高等级为主,由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 最终形成以中等级为主体的高、中、低等级相结合的设施体系。
2、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质量战略、价格战略、品牌战略、 人才战略等。
3、可能性(实施的条件)
(1)过去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始终以超前于国民经济总 体增长速度的势头发展。今后较长时期内有望保持这一 势头。
(2)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已有巨大提高, 为旅游业进一步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中国拥有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潜力。 (4)中国已成为WTO成员国。 (5)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五)旅游产业一直得到政府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主要 进行微观支持与管理向主要进行宏观调控方向演进。
第二节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三种类型的旅游发展观 (一)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1、含义——指从经济或产业角度出发,国家或企业 将旅游发展的经济功能置于首位的发展观念。 2、经济动力型发展观指导下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定义——指以各个时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通过制定旅 游产业政策来实现其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2)主要发生的国家(地区) l 具有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历史传统的国家(地区)。 l 需要在短时期内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地区),
即所谓的“赶超型国家(地区)”。
(三)延伸型与推进型
1、延伸型模式 (1)定义
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国内旅游为前导,在国内 形成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最终实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 展的模式。 (2)特点
l 它的发展是由境内向境外延伸; l 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2、推进型模式
(1)定义 是指先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在由入境旅游形成旅游产
(二)决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开发潜力。 3、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 4、其他因素(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 策、市场需求、国际环境等等)。
三、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政府主导战略 1、含义——指各级政府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和旅游经济发
(1)旅游业的发展以入境国际旅游为主。 (2)政府主导下的超常规发展。 (3)外延型的数量扩张。
(二)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1、含义——指从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角度,既考虑旅游业发 展的经济功能,又考虑其社会功能的发展观。
2、双重动力型发展观指导下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的。 (2)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 (3)旅游业发展的规模较大,速度相对较低,但质量高、 效益好。
二、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
(一)超前型与滞后型
1、超前型模式 (1)定义——指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 体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 济中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和地区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2)必备条件
l 拥有足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l在境外存在对其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并有相应
必要的外部投资。 l 政府给予大力支持,这是采取这种模式的前
提条件。
2、滞后型模式
(1)定义 又称自然发展模式,它是指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旅游产业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2)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l 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l 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l 旅游需求与供给对称式发展。
1、定义 旅游经济模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
产业发展或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和相对稳定 性的各种经济形式、经营方式、调节机制、分配形式等的 总体理论抽象或概括,又可称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式。
2、决定不同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 (3)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或阶段。
第十章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 (一)经济模式定义 经济模式是指在经济发展或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 明特征和相对稳定性的各种经济形式、经营方式、调节机制、 分配形式等等的总体的理论抽象或理论概括。又可称经济发 展或运行的总体方式。
(二)旅游经济模式
4、措施
(1)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 (2)宏观管理法制化。 (3)行业管理规范化。 (4)经济运行有序化。 (5)旅游消费普遍化。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有三个要点:一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无论穷国、富国、穷人、富人,都有生存权和发展权); 二是要不危害后代人的满足,即达到代际之间的公平;三是 要使发展建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
1、市场主导型模式 (1)定义——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的
发展模式。 (2)特点 l 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行调节和自行均衡。 l 政府主要通过市场参数间接地调节旅游经济运行。 l 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市场的需求。
2、政府主导型模式
(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生活尚不富裕。 2、“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 了
旅游业发展。 3、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