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
2.微生物的特点
掌握微生物的特点之间的互相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微生物的特点之间的互相联系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
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
教材处理
1.根据教材绪论中微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调整,教材上的内容较为平面化,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为目的分散成十二个“三字经”式的特点,同时加入大量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数据,引导学生既对微生物有全面的认识,又能培养其严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案例或科研数据解释说明
3.该特点存在的意义
4.该特点与前所述哪些特点互有因果关系
5.考核微生物特点的掌握情况
总结与拓展
拓展知识学料。
2.在课程教学平台上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统计、点评
2.根据统计确定重点解决问题:如何用数据及具体实例对微生物的相应特点进行解释说明
(15min)
以最新科研数据对微生物的各项特点进行解释说明;如何理解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与拓展
(5min)
课后巩固与提高
课前知识准备: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及对各项特点进行阐释
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1.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分点介绍
个体小、结构简、食谱广、胃口大
分布广、抗性强、繁殖快、变异易
种类多、易培养、起源早、发现晚
参考书目
《普通微生物学》 杨清香主编
其他资源
(网易公开课)武汉大学公开课:微生物的世界
(中国大学MOOC)华中农业大学公开课:微生物学
(中国大学MOOC)北京师范大学公开课: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的特点
能力目标:理解微生物各个特点间的内在联系
素质目标:培养个人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思考题 (2)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 思考题
1.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 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2.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回答不全面)
3.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 长?为什么? 4.采取什么方法能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 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
如果实验一出现原养型菌株,实验二没有出现,则表明该遗传过 程是转化,因为胞外游离的DNA分子可通过滤膜(实验一会出现 原养型菌株),但会被DNA酶降解(实验二不会出现原养型菌 株)。 如果实验一没有出现原养型菌株,而实验二出现原养型菌株,表 明该遗传过程是接合,因为实验一阻止了细胞间的接触,但噬菌 体可通过滤膜,所以会出现原养型菌株,实验二则有细胞间的接 触,所以出现原养型菌株。
20
通过涂布平板法将发酵菌体悬液均匀涂布在培
养基上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生长 成菌落。 (1)如果含有溶源性菌,由于在溶源菌细胞 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自发裂解(最好用
紫外诱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入侵
溶源菌菌落周围的发酵菌菌苔,于是会形成一
个许多噬菌斑。
(2)如果没有溶源性菌,那么就不会有噬菌 斑的形成。
5.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
的优点是什么?
12
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有 快 相等 主动运输 有 快 由稀至浓 特异性 基团转位 有 快 由稀至浓 特异性
特异载体蛋白 无 运输速度 胞内外浓度 运输特异性 慢 相等
物质运输方向 由浓至稀 由浓至稀 无特异性 特异性
微生物学思考题生命科学学院杨娇艳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其它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2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阐明基因和酶关系及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阐明遗传的物质基础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杨清香主编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杨清香主编目录绪论 (2)第一章 (4)第二章 (10)第三章 (13)第四章 (18)第五章 (21)第六章 (29)第七章 (36)第八章 (41)*第九章 (44)*第十章 (48)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类群?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如何?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楚,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通常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胞(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纤维藻类和原生动物;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在六界系统中微生物占有四界,既有原核微生物,又有真核生物,还有非细胞生物(病毒)。
在三域学说中古菌域、细菌域的所有生物都属于微生物,而真核生物域中的原生动物、真菌等也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分布于三域中。
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物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微生物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小体积大面积系统,赋予微生物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面。
(2)吸收多,转化快;大肠杆菌每小时可分解其自重1000到10000倍的乳糖;乳酸细菌每小时可产生自重1000倍的乳糖。
(3)生长旺,繁殖快;E.coli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细胞分裂一次仅15分钟左右。
(4)适应强,易变异;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100℃的高温下正常生长,嗜盐菌可以在32%的盐水中正常活动。
(5)种类多,分布广。
人类已描述过的生物总数约200万种。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其中已记载过的微生物有20万种。
微生物因体积小、重量轻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以致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可随遇而安。
3、试述微生物学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及主要标志、重要人物。
4、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案要点:(1)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2)利用酵母菌细胞制剂进行酒精发酵研究,不但阐明了生物体内糖的复杂转化过程,且为近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酶学奠定了基础;(3)比德尔(Beadle)用脉胞菌进行突变试验,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开创了生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用微生物证实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露、中心法则的确定、基因对酶的调节控制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都与微生物学有密切关系;(6)遗传工程的主角:①作为遗传工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天依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为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几乎都是微生物;②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用于切割DNA取得所需基因的“手术刀”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来自微生物;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④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技术;(7)微生物技术向微生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
菌剂对鸡粪 ̄生物炭堆肥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LI Ming ̄jun 1 ꎬ YANG Qing ̄xiang 1ꎬ2
(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ꎬ Henan Normal Universityꎬ Xinxiang 453007ꎬ Chinaꎻ 2.Henan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icrobial Ecology
表明ꎬ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分别为对照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门( 相对丰度>80 00%) 、真菌
门( 相对丰度>59 00%) ꎬ但在堆肥堆制过程中ꎬ处理组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在堆制第 53 d 取代厚壁菌门( Fir ̄
micutes) 成为绝对优势菌门( 相对丰度 66 40%) ꎬ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的相对丰度在堆制第30 ~ 53 d 明显高于对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ost
sp BAꎬ Bacillus subtilis K1ꎬ Bacillus magaterium J2 and
Trichoderma sp M1 in the composting of chicken manure-
biocharꎬ the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physico ̄
the controlꎬ the tota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ammonium nitrogen content decreased by 76 30 g / kg and 37 83 mg / kgꎬ
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工艺优化及微生物预测
以做到 完全 量 化 , 算 机 进 行 控 制 , 产 工 艺 成 熟 , 计 生
产 品质 量稳 定 。同 时 , 拥有 完 善 的加工 设 备 , 于 实 便 现 工 业 化 生 产 , 品 生 产 周 期 短 , 费 量 呈 上 升 趋 产 消 势 … 。而 国内对 发 酵 香 肠 的研 究 相 对 比较 落 后 , 没 有搞 清楚 发 酵 香 肠 的菌 相 变 化 规 律 以及 作 用 机 理 ,
的香 肠 定 义 参 考分 数 为 5分 , 一 个 样 品 的 最 低 值 每 为 1分 , 高值 为 9分 J 最 。
1 6 数 据分析 .
建立 MR 、 A和 P A培 养基 上微 生 物生 长 的 S MS C
数 学模 型 , 以考 察供 试环境 因素 对 乳 酸菌 、 菌 和菌 球 落 总数 的影 响。其数 学模 型 为 :
亚 硝 酸 钠
糖 三 磷 酸 盐
Vc
按 实验 设 计
0 2 .
0 O .8
新鲜无骨猪瘦 肉和后背脂 肪( 0 3 7 :0)
腌制 4 ℃
的形 式 报告 。
1 5 感 官评 定 .
J 混合成分 与发酵剂 l
填 充 于 天然 肠 衣 发 酵 (2C, , H:0~ 5 ) 2  ̄ 3天 R 9 9 %
g. 0 /0 g肉 1
0. 8 O
O. 1
实验安排 , 湿度为 8 %。水分活度采用凉干的方法用 水分活 0
度仪测定 。
0 O .8
0. 1
O. 8 0
1O .
1 4 微 生物分 析 .
盐
按 实验设计
0. 1 0 0
不 同 的菌 群分 别采 用不 同 的选 择性 培 养 基 进行 分 离和 计 数 。采 用 稀 释 平 板 法 , MR 于 S培 养 基 上 3 ℃ ,8 定乳 酸细 菌 ; C 0 4 h测 P A培养 基上 3 ℃ ,8 0 4 h测 定 细菌 总数 ; S 培养基 上 3 0 ,8— 2 定 微球 MA 0( 4 7 h测 2 菌 和葡 萄球 菌 。各 微 生物 的测 定 数 据均 以 1 f/ 0 cu g
杨树菇产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与纯化
颜色 供试品
1 倍乙酸乙酯 萃取 l 倍乙酸乙酯 5 萃取2 倍乙酸乙酯 萃取
.
有机相 水相
抑菌圈直径 TⅡ 2 /r I 7 l 2 0
有 水 有 相发 机 相 机水 酵譬 相 相 液
表 1 乙 酸 乙酯 萃 取 发 酵 液试 验 结 果
11 培 养基 .2 .
牛 肉 膏一 白胨 固体 培 养 基 : 肉膏 0 %, 蛋 牛 - 蛋 3
白胨 1 , a 1 .% , 脂 1 %, H 70 72 % N C 5 琼 0 . p . .。牛 肉膏 一 白胨 5 ~ 蛋 半 固体 培养 基 配 方 同 上 , 中 琼脂 加 量 为 O8 1 其 .%~ %。P A 液 D 体 培养 基 : 铃 薯 2%, 皮 5 , 糖 2 ,HP . , 马 0 麸 % 蔗 % K O 03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验 材 料 .
分 析柱 进行 检 测分 析 。 10 以 0%甲醇 为洗脱 剂 , 流速 O mU i, . 8 m n
柱 温 8 ℃。 0
111 供 试 菌种 ..
杨 树 菇 ( g oy e ̄g ra 、 黄 色 葡 萄 球 A r b c ei ) 金 t
性 的 减 弱 而减 弱 , 因此 , 性 炭 在 吸 附 了 乙酸 乙酯 萃 取 液 中的 活
色 素 后 只 吸 附 了很 少 量 的 抗 菌 活性 物 质 。 23 离 子 交 换 柱 层 析 . DEA S p aoeF s Fo 阴离 子 交 E— e h rs at lw
6 0
酸 乙酯 萃 取 时 , 部分 色 素 物质 也 同 时被 萃 取 进 入 了有 机相 , 一
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
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标有“ CT”的镜头是:A照相目镜B相差物镜C *合轴调焦望远镜D消色差物镜2. 下列各项通常不认为是微生物的是:A *藻类B原生动物C蘑菇D细菌3.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A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能力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4. 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试验证实了有机质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A厌氧试验B灭菌试验 C *曲颈瓶试验D菌种分离试验5. 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分离和确证了:A鼠疫杆菌 B *沙眼衣原体C结核杆菌D天花病毒6. 具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约占了:A 1/10B 2/3 C1/20 D *1/37. 在描述过的微生物中,已被人类利用的种数大约还未超过:A 0.1% B 1% C 5% D*10%二、判断题1. 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看不见的。
(X)周德庆P.10说:1985年以来,科学家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发现一种巨形共生细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 ,费氏刺尾鱼菌,细胞长度200-500 呵,体积是大肠杆菌的10 2 3 4 5 6 7 8倍。
1997年德国科学家在非洲西部大陆架土壤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namibiensis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细胞直径0.32-1.00mm ,肉眼可见。
)最小的细菌1998年发现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直径0.05 pm。
2.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如病毒等非细胞的生物。
(X)(应有真核微生物)3. 现在,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标有“CT”的镜头是:A 照相目镜 B 相差物镜 C *合轴调焦望远镜 D 消色差物镜2.下列各项通常不认为是微生物的是:A *藻类 B 原生动物 C 蘑菇D 细菌3.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A 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能力B 高效能量转化能力C *多种生化转化能力D 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4.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 )试验证实了有机质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A 厌氧试验 B 灭菌试验C *曲颈瓶试验 D 菌种分离试验5.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分离和确证了:A 鼠疫杆菌 B *沙眼衣原体 C 结核杆菌 D 天花病毒6.具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约占了:A 1/10 B 2/3 C1/20 D *1/37.在描述过的微生物中,已被人类利用的种数大约还未超过: A 0.1% B 1% C 5% D *10%二、判断题1.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看不见的。
(×)周德庆P.10说:1985年以来,科学家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内发现一种巨形共生细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费氏刺尾鱼菌,细胞长度200-500μm,体积是大肠杆菌的106倍。
1997年德国科学家在非洲西部大陆架土壤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细胞直径0.32-1.00mm,肉眼可见。
)最小的细菌1998年发现纳米细菌(nanobacteria)直径0.05μm。
2.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如病毒等非细胞的生物。
(×)(应有真核微生物)3.现在,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4.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巴斯德,他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列文胡克)三、填空题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为: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依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把它们分为原核、真核和非细胞3大类。
3.目前已经完成基因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和医用微生物。
4.通常把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以及非细胞类微生物等3大类。
5.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 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6.自然界各种微生物有其特定生态分布,细菌主要分布在水生性环境,酵母菌则以高糖偏酸等环境较为丰富。
7.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8.最早完成基因测序的大肠杆菌(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啤酒酵母(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詹氏甲烷球菌(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古生菌)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展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四、名词解释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3大类。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变异、代谢、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分子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7. 科赫法则: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而健康的动物没有;能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实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8.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也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
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其中的病源微生物,又能保持食品的营养风味的消毒法.该法一般是将待消毒的液体食品置于62℃处理30min,然后迅速冷却。
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五、问答题1.请列举出两位你所知道的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有过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0年考研试题)答:【微生物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科学家(有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和弗莱明等)可选两位。
列出主要成就即可。
】(1)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
(2)科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法则—科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2.从微生物代谢特点来解释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原因。
(1999年厦门大学考研试题)答:【(1)微生物具备其他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如化能营养、厌氧生活、生物固氮、不释放氧的光合作用等,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微生物分布广泛,可以在许多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2)微生物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并具有诱导酶,决定微生物适应各种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其他生物更强,因而也是其分布广、数量大的原因。
(3)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使微生物能够在很短时间大量繁殖,即便变异率不高,仍能够产生大量变异后代,包括变异的代谢类型、生理类型和变异种,这是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相比,其独特的代谢特征决定了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1)微生物具备其他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如化能营养、厌氧生活、生物固氮、不释放氧的光合作用等,这些特征使微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甚至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也可以生存和繁殖,例如,在海底火山口超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存在;在热酸温泉中存在的嗜热嗜酸菌的发现等,因而具有更加广泛的分布。
(2)微生物具有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并具有诱导酶,该特点可以使微生物根据环境中物质和条件的不同快速调节细胞的代谢途径,产生更适应自身生存和繁殖的物质和代谢酶类,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仍具有足够的生存竞争优势,因而使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巨大的数量。
(3)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繁殖很快,短时间可以产生大量后代,因而在自然界数量巨大;同时单细胞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作用发生变异,变异的积累会导致新种的产生,因而微生物种类多;由于微生物具有快速的繁殖能力,即便在变异率不高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使生物不仅更能适应环境生存、增加分布,而且新种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试从微生物形态特征和代谢特点上来论述微生物的这些特点。
答: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包括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和生长周期短。
3大类微生物中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无细胞核,所以繁殖方式主要以二分裂为主,子代个体以对数的形式递增;而病毒属于非细胞类微生物,所以其个体微小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由于无细胞结构,所以自身不能进行繁殖,必须借助于宿主提供合成其自身核酸和蛋白质的所有原料;三类微生物中真核微生物虽然从进化地位上是最高的,但也是由简单多细胞构成,所以繁殖包括有姓和无性两个阶段。
4.简述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上的主要贡献。
(见1)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6.微生物的“生长旺盛,繁殖快”特征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答:微生物生“长旺盛,繁殖快”特性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学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间减少、效率提高、经费降低。
当然,若是一些危害人类、畜禽和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或者会使物品霉腐变质的有害微生物,它们的这一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因而必须认真对待。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面。
例如,用作发面剂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率虽为2小时分裂1次,但是在单灌发酵时,仍可约12小时“收获“1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其他如何生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同时还不受季节的限制。
它对缓解当前全球面临的人口剧增与粮食匮乏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假菌(卵菌):假菌就是说,过去人们把这一部分也误认为是真菌,所以在植物病害上都有,比如说霜霉病,这就是叫假菌,马铃薯的晚移病。
近几年由于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就把这些关系搞清楚了,它和真菌亲缘关系上比较远,所以它不属于真菌,跟真菌不是一个家族的。
卵菌纲Oomycetes鞭毛菌亚门的1纲。
因本纲真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得名。
营养体多为发达的菌丝体,少数菌丝体不发达或缺如。
无性繁殖多由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等长的双鞭毛,游动时茸鞭向前,尾鞭向后。
有的孢子囊萌发以芽管代替游动孢子,然后由芽管发育成菌丝体。
有性生殖时产生高度分化的异形配子囊:雌配子囊分化为球形或近球形的藏卵器,内含一至多个卵球;雄配子囊分化为棍棒形、亚球形或短柱形的雄器,与藏卵器接触交配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卵孢子。
性器官的形态建成非常复杂,可能受多种基因或分泌物控制,例如绵霉属在有性生殖期产生雄配子囊的菌丝,能分泌性激素A(又称成雄素),诱导雄性菌体形成雄器,并在雄器中产生雄配子。
性激素A已由J.D.毕洛克(1976)鉴定是一种甾体。
雄性开始发育时又分泌一种性激素B(又称成雌素),诱导雌菌体产生藏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