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维也纳
有关贝多芬的作文素材_作文
有关贝多芬的作文素材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
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1792年,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合唱》;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
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
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
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
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
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贝多芬是德国著名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1]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贝多芬的一生是怎样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也是命运多舛的一生,从后世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虽然拥有上天赐予的天赋,也拥有超越常人的音乐才华,却遭受到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病魔的侵扰,从他39岁听力衰退开始,贝多芬在命运转折点就已经出现了。
后世人形容贝多芬的一生总是离不开坚韧,悲惨这几个词语,的确,这位享誉世界的古典音乐大师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财富,这些财富不只局限于音乐方面的成就,虽然他的第九部交响乐足以流传千古,但是他对待疾病的态度,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后人应该学习的,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虽然在他出名后受到了很多王公最贵族的接见,但是在他创作的前半部分一直是靠朋友的接济,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所以贝多芬是一个没有爱情的人,他也没有子女,没有亲情慰藉这位音乐大师受伤的心灵,只有创作才能带给他灵感,才能带给她快乐。
音乐家介绍
居塞比·威尔第 (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训练,缺乏音乐才能。他回到布塞托,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
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
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
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
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
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吉亚卡摩·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
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
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诞生于德国波恩。
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
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曲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曲
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成立于1842年。
该乐团曾多次演出许多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
以下是几首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曲:
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被誉为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乐曲中包含了贝多芬名言“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非常具有感染力。
2. 小红唇华尔兹
《小红唇华尔兹》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欢快、轻松的曲调和跳跃的旋律而闻名,常用于婚礼、舞会和庆典等场合。
3. 莫扎特《安魂曲》
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一首宗教音乐,它具有悲伤、安静的氛围,旋律优美,令人感到内心的慰藉。
4.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被誉为是交响乐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强有力的开头和充满热情的乐章而著称。
在演出中,它常常被用作演出的压轴曲目,令人感受到巨大的魅力。
5. 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是一首娓娓道来的华尔兹,带有轻松愉悦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被认为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经典乐曲给人们带来了深厚的感受,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更加给这些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
(人物简介)贝多芬
【人物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827年),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
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两首弥撒曲,还有不胜列举的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深深影响了后来作曲家的风格,例如: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等已是家喻户晓。
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1732-1809)
• 两次旅行伦敦创作出12部交响曲,统称为 《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惊愕 交响曲》《军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 《鼓声隆隆》 • 晚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 婚姻家庭:理发师的女儿 • 性格:幽默、慷慨、宽厚、勤奋、成功而 不自满
莫扎特(1756-1791)音乐神童
莫扎特(1756-1791)
• 维也纳时期(1781-1791):为音乐家的 “自由身”付出很大代价,夜以继日的工 作,26岁时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与年仅19 岁的康斯坦采· 韦伯结婚,生活更加贫困。 • 1791年7月创作《安魂曲》,未完成病逝, 草草埋葬在贫民公墓典 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魔笛》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作品
生 平 一 少年时期(1756-1771 15岁): 出生地:奥地利萨尔茨堡,父 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师,卓越的 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 同时也是莫扎特姐弟的音乐教 师。 旅行演出(6岁-15岁):声望传遍 欧洲各大城市,结识了许多良 师益友。7岁在巴黎获得神童称 号,8岁在伦敦结识了号称伦敦 巴赫的约翰· 克里斯蒂安· 巴赫, 14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获波隆 那院士称号
维也纳古典乐派
重要音乐家: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海顿(1732-1809)交响曲之父
生 平 • 出身:出生在奥匈边境的洛劳 村的车轮匠的家庭兄弟12人, 排行第二,家境贫寒。 • 青少年时期:从小接触奥地利 民间音乐,5岁学习音乐基础, 8岁进教堂唱诗班,17岁因变声 被除名生活无着落。之后靠演 奏教学维持生计。师从波波拉、 结识格鲁克。23岁在孚伦贝尔 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 发表第一批四重奏12首,27岁 任波西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乐 长,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It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the French rondo, containing major and minor sections, and concluding with a da capo.
音乐赏析: 066 土耳其进行曲 (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音乐赏析: Sonata in C, 1st movement,
音乐赏析: Sonata in A, 1st movement, k.331
In Parisian style, this Mozart's Sonata in A, K. 331 begins with a theme and variations movement.
The theme and variations opening movement replaces the Allegro which usually opens a traditional Sonata. Except for minor variations, the theme remains constant through the movement, resulting in an expressive melodic line.
人们对《军队交响曲》的理解是准确的,首演之后报纸上的评论说:“它描述的 是 战事的进展。人们的行进、炸药的隆隆声、震耳欲聋的进攻声、武器的铿锵声、 伤员的呻吟声,这些完全可以称之为战争的地狱般的呼啸声,逐渐达到一个极端 恐怖的高潮。如果说别人也能构思这一高潮的话,能写出来的唯有他一人而已, 至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人实现了这样的奇迹。” 海顿在伦敦取得的音乐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扎洛蒙的乐队,这支乐队的配置 比海顿指挥了近30年的埃斯特哈齐乐队强大得多,使他有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以驰骋他的乐思。但更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此时已从埃斯特哈齐家族 解脱出来,可以自由往来,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作演出。 海顿从1761年起受雇于匈牙利大公埃斯特哈齐家族,担任副乐长,后来是乐长。 这是一个类似常驻作曲家的职务,除了领导指挥乐队之外,还要按照主人的要求 为定期举行的音乐会作曲。埃斯特哈齐家族是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一个望族,祖 上立过卓著功勋,有大片册封的领地。埃斯特哈齐家族对艺术创作和收藏有浓厚 兴趣,他们的城堡埃斯特哈查的艺术品收藏极丰,有小凡尔塞宫之称。
贝多芬的资料简介
贝多芬的资料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贝多芬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的9首交响曲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晚期作品则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月光》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题目为《26. 月光曲》 )。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1827年贝多芬左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已完全丧失。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个人经历童年经历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
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答: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代表人物分别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1.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2.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被誉为”音乐的基督“。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他的作品里甚至预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来临。
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包括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3.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
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关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2
关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乐圣”贝多芬摘要:在上一阶段中,我们就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的生平以及歌剧作品特点进行了评析,在这一阶段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位代表人物,被称为乐圣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的生平与作品又有什么密切关系,同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他的音乐风格和莫扎特有何异同?关键词: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代表作品简介正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贝多芬的生平,无疑是曲折的,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
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
贝多芬一出生就开始了他与命运的抗争。
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赋,总是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四处炫耀。
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洋琴是一种形式和组织都类似于钢琴的乐器,是在钢琴出现之前的一种键盘乐器)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
维也纳古典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总结
• 1、市民音乐有了很大发展,歌剧院、音乐厅不断 涌现,酒馆、集市等公共场合的音乐活动频繁, 乐谱出版、乐器制造业日趋繁荣。 • 2、音乐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仆人”向“自 由音乐家”过渡。 • 3、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其特 征:创作上世俗因素为主体,主调音乐占绝对优 势,形式结构严谨匀称,乐思发展富于逻辑,音 乐中的矛盾冲突突出。产出了交响曲等重大音乐 体裁。 • 4、出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 三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4、维也纳晚期 • 虽有可观收入,他对生活不在行,常为穷 朋友解囊,厨娘的欺骗,侄子的不省心, 导致他生活很拮据。 • 经过四年痛苦缄默,他再次勇敢站起来, 有意与统治地位的崇尚表面浮华的庸俗趣 味相对抗。 • 《第九交响曲》获得空前成功。 • 成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好处,他 贫困交加如故。1827年,他去世时没有亲 人在他的身边。葬礼十分隆重,他的学生 、崇拜者以及两万名群众自发加入送葬行 列。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最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最贝多芬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1212月月1616日日1827古典乐派三杰之最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世古典乐派三杰之最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世界高峰他的音乐作品响彻全球故欧洲人界高峰他的音乐作品响彻全球故欧洲人称贝多芬为乐圣称其作品为圣经称贝多芬为乐圣称其作品为圣经
• (了 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 欢乐的精神历程。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 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 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
• (4)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 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的不谐和与调 性的不稳定等因素的范围逐渐扩大,力度 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重视发挥铜管 、木管的作用。这些手法造就了贝多芬音 乐强烈的感染力和鸿篇巨制的气魄。其音 乐中的革命性因素,自由冲动的戏剧效果 ,使他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同 时,他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路先锋,启 迪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6维也纳三杰——贝多芬
贝多芬介绍作品了解
教学难点
从贝多芬的音乐中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回顾所介绍的古典时期的特点
让学生再次复习
新课教学
1观看贝多芬介绍断片
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生于波恩(Bonn),1827年卒于维也纳。他出生于音乐世家,这个家族发源于安特渥普(Entwerpen),他的祖父曾做过波恩的管弦乐队指挥,他的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第一个影响贝多芬的先生是尼菲。尼菲是歌曲作家兼喜歌剧作家,担任波恩管弦乐队副指挥,他教贝多芬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并把童年的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介绍给社会,这些无疑地促动了贝多芬的成长。1792年,贝多芬经过再度学习,特别是在钢琴方面,决定完全致力于作曲
关于贝多芬的资料介绍有些多
学生聆听
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个初步了解理解。
2介绍贝多芬作品
1804年英雄交响曲
1805年歌剧费德里欧
1807年C短调第五交响曲
1808年田园交响曲
1823年D短调第九交响曲
3欣赏贝多芬《命运》
让学生聆听后写出心中感受
培养学生情感பைடு நூலகம்美能力
4配乐朗诵
学生朗诵自己所写的话和诗
背景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5课后反思
维也纳三杰——贝多芬
课题
维也纳三杰——贝多芬
授课教师
学年
高一年级
学生特点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水平: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培养学生边听音乐边实行联想和想象的水平,并通过想象来理性的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
2.过程与方法:
欣赏、分析、联想想象。
贝多芬全名是路德维希
贝多芬全名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他是德国作曲家、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著名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
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
因官至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
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古人评价他的书法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由于年代久远,难以认定王羲之有真迹流传下来,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都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tà)下来的。
墨迹摹本有《兰亭序》《奉橘帖》《丧乱帖》等,刻本有小楷《乐毅论》《黄庭经》,行书集字《圣教序》《金刚经》,草书《十七帖》等。
王羲之《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贝多芬的故事-清贫如洗_2
精心整理贝多芬的故事:清贫如洗贝多芬的故事:清贫如洗1824年5月7日,维也纳歌剧院里掌声如雷,一片沸腾,这里正在首次公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
当人声合唱的《欢乐颂》把音乐引入最后的高潮时,许多听众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辉照大地,我们怀着火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这些优美的词句久久回荡在音乐厅里。
个少年,他将使世界震惊。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他把自己关进旅馆,不出门,不会客,拼命练习钢琴。
一天,住在楼下的一个妇女突然高叫起来:“楼板滴水了,请楼上的人注意一点!”可是,水珠仍不停地往下掉。
这位妇女气势汹汹地去找店老板告状。
当他们走进贝多芬的房间时,不觉大吃一惊。
只见贝多芬在钢琴旁放了一盆冷水,每当他弹琴弹得手指发热时,就放在冷水里浸泡一会,甩去水珠再继续练。
水盆里的水这时几乎用完了,楼板上却是一片水汪汪。
几个月后,贝多芬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只得赶回了波恩。
在母亲去世后,父亲更加酗酒无度,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弟弟无人照料,贝多芬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使贝多芬几次身患重病,并染上天花。
这不但损害了他的健康,还破坏了他的面容。
少年时代的坎坷生活,并没有妨碍贝多芬音乐才1789”治下的国家里,出身贫贱的贝多芬,常常受到贵族豪门的冷眼和歧视。
性格倔强的贝多芬从不向达官贵人们低头。
正当贝多芬精力充沛,热情饱满地献身于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患有耳疾,贝多芬的听力逐渐衰退,50岁时成了聋子。
这对一个音乐家,简直比被判死刑还要痛苦!贝多芬在绝望之中想到过自杀,并写好了遗嘱,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是艺术,只有艺术挽留住了我。
在我尚未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贝多芬开始勇敢地向命运展开了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句话成为贝多芬的座右铭。
他比从前更加发奋和努力。
“一切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小议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古典时期的音乐史上,维也纳三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由于他们三人在音乐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他们被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们分别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在古典音乐史上,他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维也纳三杰的生平和音乐创作。
海顿(1732-1809)被誉为是交响乐之父,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同时也创作了60多首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1756-1791)则是音乐天才中的天才,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管弦乐和钢琴曲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1770-1827)则是古典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成就包括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歌剧等,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
维也纳三杰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异同之处。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风格清新活泼,轻松愉快。
作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的音乐作品在古典时期就开始了对交响乐的探索和创新,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
他的钢琴奏鸣曲通常采用简洁明快的旋律,以及对旋律和和声的巧妙运用,整体风格明快活泼,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则更加多样化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横溢,他的钢琴奏鸣曲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从深情款款的悲怆旋律到欢快活泼的节奏,都能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找到。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还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和精细,他对旋律和和声的运用更加多样化和完美。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更具有冲击力和突破性。
贝多芬是古典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风格非常独特和富有个性。
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大胆突破和探索,以及对音乐结构的重新塑造和创新。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同时也展现出了对音乐形式和风格的完美掌握和创新。
文档: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材料〕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死于维也纳。
贝多芬生于波恩,其父是在科隆选帝侯宫廷中任职的歌手。
在希望他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天才并给全家带来好运的想法下,他父亲采取粗暴的手法,强迫他学习小提琴、钢琴和作曲,11岁时他成为宫廷管风琴手内弗的学生,这个人从不强迫他,却鼓励他发展他的作曲才能,实际上,他是贝多芬音乐上的父亲。
那一年贝多芬写了3首钢琴奏鸣曲,其次,内弗收留这个12岁的少年作他的助理管风琴师,让他挣些收入,直到14岁他一直上波恩的公立学校。
贝多芬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他想师从莫扎特,16岁时他曾与之会过面,但在他到维也纳数月前莫扎特已去世,因此海顿成为他的老师,教授他音乐理论。
贝多芬擅长即兴演奏任何作品的主题,即便是他已出版的作品。
维也纳贵族邀请他去他们漂亮的家中去演奏,约订他的作品。
在维也纳的10年间,他名声显赫,声震欧洲。
正当如日中天之际,阴影出现了。
1800年左右他的听力渐渐失去,他计划自杀,但强烈的浪漫精神使他抓住了命运之手,他转向自然以求安宁,始终用内心在倾听,没有停止创作。
在他全部失去听力之时,创作了许多他最好的作品。
贝多芬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792~1802年间他的作品主要遵循海顿和莫扎特的模式;1803~1816年标志着他进一步的创新、变化,他作品的表现幅度从细致和温和直至巨大的张力和力量,形成气质和速度的强烈对比;1817~1827年间,他已摆脱掉古典主义的僵化模式,创作了一系列规模庞大的表现个人感受的作品。
──[美]安妮·格雷著,李晓东、董晓航译《西方音乐史话》,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解读】唯一了解贝多芬的方法就是去熟悉他的交响曲,他的九部交响曲反映了他从早期到晚期的生命,它们是标准器乐曲的精髓,是世界上最悦耳、最深刻的音乐。
1802年到1804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准备献给让他寄予崇高理想的拿破仑,他的知心朋友辛德勒说:“他(贝多芬)热爱共和主义的原则……他是无限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拥护者……他希望大家都能够参与管理国家政府……他希望法国进行普选,但愿拿破仑·波拿巴能把它实现,并因此奠定人类幸福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与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关系十分微妙,贝多芬站在城外看城里,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当时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扎特。
自然,维也纳欢迎每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他凭借着自己的音乐造诣,很快获得了这座城市的肯定,就在他准备在这座城里闯出一片天时,不幸,他的母亲病危,还未到家,母亲就逝世了。
在自责与理想间挣扎,一面为了应付生计,不停地经历人情冷暖,一面又在梦想中挣扎,是啊,维也纳,那座给了他短暂光明的城市,如此真实,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他在这座城里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华,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
在这些作品中,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那段时期,街头巷尾,无人不知贝多芬的名字,整个上流社会,整个城市都为之癫狂,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一切就从那时起改变,他无法再忽略在这个封建顽固势力统治下的国家里,在旧贵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因为自己出身贫贱,而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应有的承认。
无论这座城怎样的崇尚音乐,但终是资产主义的社会,所以他此而遭到排斥,再次陷入贫困的悲惨境地贵族豪门的冷眼和歧视。
所以,他在其中痛苦彷徨,如同深陷沼泽,看不到出路,他看见了这个城市的冷漠,但贝多芬的心无时不充满热情,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
所以最终,他还是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
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再次赢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他又重新向这个城市证明了自己,一个不屈的灵魂,与整座城抗击,碰撞,让整个城里的人为之流泪,在经历了癫狂之后又一次看见了曙光,这一次,他仅仅抓住了自己的命运。
那是一个时而晴朗,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我去维也纳默默地寻找贝多芬。
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
虽然他从1792年11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在那生活了35年,乔迁过30个寓所。
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
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贝多芬于此在维也纳辞世。
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也许这也是他的悲哀吧,他能尽全力去与命运斗争,在经历苦难后终见云开,但惟独得不到亲情,但他最终还应是满足的吧,他葬在了维也纳,一个人的去世,是整座城的孤寂,这座城给予了他欣喜,满足,迷茫,痛苦,矛盾,碰撞,最终贝多芬还是永远的长眠于维纳斯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