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触角作用”观测实验
蚂蚁的生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蚂蚁的社会结构、行为特点和生存方式,从而认识蚂蚁这一生物的独特之处。
二、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蚂蚁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记录其生活习性。
2. 实验法: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探究蚂蚁的生存策略。
三、实验材料1. 蚂蚁窝:在校园或其他自然环境中寻找蚂蚁窝。
2. 实验器具:放大镜、透明容器、土壤、食物(如面包屑、糖等)。
3. 记录工具:笔记本、笔。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蚂蚁窝:找到蚂蚁窝后,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出入情况,记录蚂蚁的数量、体型、颜色等特征。
2. 观察蚂蚁活动:在蚂蚁窝附近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发现、取食食物,记录蚂蚁的行为特点。
3. 实验一: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土壤,再覆盖一层细沙。
(2)将蚂蚁窝附近的土壤挖取一些放入容器中,使蚂蚁能找到食物。
(3)在土壤中放置食物,观察蚂蚁如何取食,记录其行为。
4. 实验二:探究蚂蚁的生存策略。
(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土壤,再覆盖一层细沙。
(2)将蚂蚁窝附近的土壤挖取一些放入容器中,使蚂蚁能找到食物。
(3)观察蚂蚁如何应对外界威胁,如鸟类、昆虫等,记录其生存策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蚂蚁体型较小,呈黑色或棕色,有触角、足和腹部。
蚂蚁善于挖掘地道,构建巢穴,以适应地下生活。
2. 实验一结果:蚂蚁能迅速发现食物,并利用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取食。
3. 实验二结果:蚂蚁在遇到外界威胁时,会迅速撤退,躲避危险。
在巢穴附近,蚂蚁会相互合作,共同防御入侵者。
六、实验结论1. 蚂蚁具有高度的社会结构,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
2. 蚂蚁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触觉,能迅速发现食物和危险。
3. 蚂蚁善于挖掘地道,构建巢穴,适应地下生活。
4. 蚂蚁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繁衍。
七、实验拓展1. 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生活习性,比较其差异。
2. 研究蚂蚁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
红蚂蚁法布尔实验过程
石灰石、白云石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酸溶样法)一、方法提要:试样经盐酸溶解,氨水中和,盐酸酸化,用三乙醇胺掩敝Mn+2等离子,在PH=12滴定钙,在PH=10滴定钙镁含量。
二、试剂1、盐酸2、盐酸1:13、氨水1:15、三乙醇胺1:36、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20%7、氯化镁1%8、EDTA0.02M(详见炉渣分析)9、氨性缓冲液(PH=10):取67.5克氯化铵溶于约300毫升水中,再加入570毫升浓氨水稀释至一升。
10、Cu——EDTA指示剂,取100毫升0.02M的硫酸铜溶液,加10滴PAN,用0.02M的EDTA滴至紫红色消失,呈兰绿色,精确调整终点可按测定MgO的方法,以水40毫升,如10毫水氨性缓冲液,以本溶液一滴管及PAN4-6滴,用0.02MEDTA一滴应使溶液由桃黄色变为变黄色。
2克CuSO4+200mlH2O+2.8gEDTA+400mlH2O11、钙试剂:1克钙试剂与99克烘干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硫酸钾均可),共同研细,存于干燥的瓶中。
12、PAN:0.1%即1—(2—吡啶偶氮)—2—萘酚的无水乙醇溶液。
三、分析方法称取试样0.2克,置于200毫升烧杯中,用少量的水润湿加入15毫升的浓盐酸,低温加热溶解(如果试样难溶再加入3毫升硝酸蒸干,冷却加10毫升盐酸(浓)加热溶解至5-8毫升为止。
在溶样时做好过滤的准备工作。
加入热水,冲洗表面皿,加水至70毫升左右,用1︰1的氨水中合到有氢氧化物沉淀,至有氨味时,加热至沸后过滤,过滤时需用热水冲洗杯壁,滤液用250毫升容量瓶,冷却后稀释至刻度线。
氧化镁、氧化钙合量的测定:另吸取滤液25毫升于250毫升锥瓶中,加1:3的三乙醇胺10毫升,氨性缓冲液10毫升,Cu——EDTA一滴管,PAN指示剂6滴,用0.02MEDTA滴定至亮黄色为终点。
(消耗量为V2)。
吸取滤液25毫升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1︰3三乙醇胺10毫升,氢氧化钠10ml,氯化镁5ml,钙试剂少量,用0.02MEDTA滴定至纯兰色为终点。
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没有触角的蚂蚁,了解昆虫触角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模仿能力。
[活动准备]
小蚂蚁若干、放大镜、纸盒、白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童话剧情景表演《没有触角的小蚂蚁》
教师带幼儿上前扶起正在哭的小蚂蚁:“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哭着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我出来找吃的,怎么也找不到,走路也弄不清方向,我又累又饿,还撞了一身的伤。
我想回去,可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家。
”
探究的问题: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二、幼儿讨论。
(1)没有触角就不漂亮了。
(2)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家了。
(3)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吃的。
试一试。
放在桌上两只蚂蚁,一只有触角,一只没有触角,观察蚂蚁的行动。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并用彩色笔记录蚂蚁所走的线路。
三、说一说我的发现。
(1)这一只没有触角的蚂蚁老是转圈圈,东倒西歪的。
(2)这一只没有触角的蚂蚁到处乱跑,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往那儿去了。
(3)有触角的蚂蚁跑得好快哟。
游戏:模仿小蚂蚁找食物。
幼儿戴上触角的头饰扮演蚂蚁,从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后搬回家中,用触角告知同伴去搬运粮食。
科学动物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的觅食行为特点;2. 探究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3. 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蚂蚁(种类不限,数量若干)2. 实验器材:培养皿、透明胶带、食物(如糖水、肉末等)、放大镜、尺子、计时器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蚂蚁觅食行为:将蚂蚁放入培养皿中,观察蚂蚁在培养皿内的活动情况,记录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
2. 探究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培养皿内放置食物,用透明胶带将食物与培养皿边缘粘合,防止蚂蚁爬出。
观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如触角、身体弯曲等,分析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
3. 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结合观察结果,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如蚂蚁在生态平衡、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蚂蚁放入培养皿中;2. 观察蚂蚁在培养皿内的活动情况,记录蚂蚁觅食行为的特点;3. 在培养皿内放置食物,用透明胶带将食物与培养皿边缘粘合;4. 观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分析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5. 分析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6.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蚂蚁在培养皿内表现出明显的觅食行为,如爬行、触角接触、身体弯曲等。
蚂蚁觅食过程中,触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触角感知食物的气味,从而确定食物的位置。
2. 信息传递方式:在实验过程中,蚂蚁通过触角感知食物的气味,并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
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它会通过触角与其他蚂蚁接触,将信息传递给它们,从而引导其他蚂蚁前往食物所在地。
3. 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蚂蚁在生态平衡、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力;同时,蚂蚁还能够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六、实验结论1. 蚂蚁的觅食行为具有明显的特点,如触角感知、身体弯曲等;2. 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是通过触角;3. 蚂蚁觅食行为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如生态平衡、土壤改良等。
小学观察蚂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开展了这次观察蚂蚁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2.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3. 掌握蚂蚁的社交行为;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材料1. 蚂蚁若干;2. 镜子;3. 玻璃瓶;4. 纱布;5. 食物(如面包屑、饼干碎等);6. 记录本;7. 彩色笔。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1)将蚂蚁放在镜子上,观察其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2)记录蚂蚁的体型、颜色、触角、足等特征。
2. 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1)在玻璃瓶中放入食物;(2)将蚂蚁放入瓶子中,观察其觅食过程;(3)记录蚂蚁觅食的时间、路线、数量等。
3. 观察蚂蚁的社交行为(1)将多只蚂蚁放入瓶子中,观察它们的互动;(2)记录蚂蚁的群体行为,如搬运食物、分工合作等。
4. 实验总结(1)将观察到的蚂蚁特征、觅食行为、社交行为等记录在记录本上;(2)用彩色笔将记录的内容绘制成图表,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头部有触角和眼睛,胸部有六条腿,腹部较小。
蚂蚁的体型细长,颜色多为黑色或棕色,触角细长,足部发达。
2. 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中发现,蚂蚁觅食时具有明显的路线,会沿着一定的方向寻找食物。
蚂蚁觅食速度较快,每次搬运的食物数量不多,但能迅速找到食物并带回巢穴。
3. 蚂蚁的社交行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蚂蚁具有明显的群体行为。
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时,其他蚂蚁会迅速加入搬运队伍,共同完成任务。
蚂蚁之间通过触角进行信息交流,表现出良好的分工合作精神。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蚂蚁的形态结构特点、觅食行为和社交行为。
蚂蚁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本次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有关蚂蚁观察实验报告范文观察蚂蚁的结论
有关蚂蚁观察实验报告范文观察蚂蚁的结论—关于蚂蚁的观察实验报告(初稿)一、问题的产生我家住在七楼。
按常理,这么高的楼层蚂蚁是爬不上来的。
几年来在家中也看不到蚂蚁。
可近几天,家中厨房的案台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蚂蚁。
这些蚂蚁比平常我在楼下看到的蚂蚁要小得多。
长不及芝麻,身子细得如头发丝,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腿。
只感觉它们好象在案台上慢慢地向前“飘”。
这些蚂蚁分成了三拨。
一拨排成直线向前“飘”着。
一拨围着一粒小肉粒团团转。
一拨围着几粒米饭。
我赶忙拿来镊子将爬满蚂蚁的肉粒轻轻地放入酒杯里。
可不一会,酒杯里的蚂蚁都逃之夭夭了。
于是,我又将几粒米饭上的蚂蚁装进了透明的药瓶里,拧上盖子。
但过不了多长时间,瓶里的蚂蚁不翼而飞。
死不见尸,活不见“蚁”。
难道它们一个个是魔术师“刘谦”?带着好奇心,我和班上的同学准备了放大镜、玻璃杯、糖块、米饭、樟脑丸等开始了对野外蚂蚁的观察、实验活动。
二、观察、研究的课题及方法1、预备知识a、蚂蚁的外形: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蚂蚁身体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有6只足。
红色和黄色的居多。
再上网一搜我们知道了:蚂蚁胸翅较硬,易破碎、体薄,有弹性。
躯干胸部明显,单胸腹节与后胸相结合而伸长。
1~2腹节与腹部、腹柄相连,腰极细,腹柄为1节或2节,每节有背瘤或鳞片。
腹柄后节为膨大的腹部,由7~8节组成,其中有摩擦发音器。
b、蚂蚁的分工: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
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
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c、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课堂实验教案:通过实验探究蚂蚁触角的功能
课堂实验教案:通过实验探究蚂蚁触角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蚂蚁触角的功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触角的功能和作用。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蚂蚁触角的作用,了解触角在蚂蚁身上的位置,并结合实验来探究蚂蚁触角的功能。
2.学生如何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如何准确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具准备1.显微镜2.几只蚂蚁3.棉签4.有机酸5.眼镜布6.实验报告表格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通过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你们有去过公园或者自然景区,有没有看花丛里或草丛中的蚂蚁,它们是如何感应到前方障碍的呢?蚂蚁的触角真的和大家想象中酒杯的触感一样吗?2.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PPT的展示,介绍蚂蚁的触角、感觉器官分布的情况等。
3.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显微镜和棉签,把蚂蚁固定在托盘上。
步骤2:将显微镜对准蚂蚁触角,用棉签在触角顶部轻微触碰。
步骤3:观察蚂蚁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4:用有机酸沾取棉签,在蚂蚁触角同样的位置上轻轻触碰触角。
步骤5:观察蚂蚁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分析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蚂蚁的触角是它通讯和感知环境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通过触角,蚂蚁可以感知到环境中的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验证了蚂蚁的触角能够感知到化学刺激。
5.小结环节通过实验及分析的环节后,教师从概括性的角度介绍蚂蚁触角的作用以及触角如何感应前方的障碍。
六、教学反思在实验操作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触角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相关图表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时,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上应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本次实验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于蚂蚁触角的认知,也明白了利用实验探究事物的科学性。
实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感性思考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科学的知识。
中班科学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的教案
中班科学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的教案教案:中班科学蚂蚁的触角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了解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模型展示蚂蚁的触角。
2.放大镜或显微镜。
3.幼儿文具和材料:纸、铅笔、颜色笔。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昆虫,并鼓励他们说出观察到的昆虫的特点。
-提问:蚂蚁有没有触角?触角有什么作用?2.学习展示(10分钟):-准备图片或模型展示蚂蚁的触角,教师解释触角的作用。
-向幼儿介绍触角的定义和功能:触角是昆虫头部上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昆虫感知和触摸周围的环境。
3.观察实践(25分钟):-分发放大镜或显微镜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触角的细节和结构。
-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触角并描述其形状、长度和数量等特征。
-让幼儿尝试用纸和铅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蚂蚁触角,鼓励他们进行表达和交流。
4.实践探索(30分钟):-让幼儿动手制作和设计一个蚂蚁模型,加上触角。
-引导幼儿发现触角的作用:触角可以帮助蚂蚁感知食物、找寻方向和传递信息等。
-安排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实践触角的作用,比如模拟触角食物、识别触角的形状、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5.总结归纳(10分钟):-让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引导他们总结触角的作用。
-教师总结并强调幼儿所得到的结论。
四、延伸活动:1.阅读有关昆虫和蚂蚁的图书,提供更多关于昆虫触角的知识。
2.模拟观察其他昆虫的触角,比较不同昆虫的触角特点和作用。
3.制作昆虫触角的相册或海报,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4.加强观察技能的训练,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昆虫和其它动物。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教学活动,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了解蚂蚁的触角的作用,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幼儿还通过实际操作制作了自己的蚂蚁模型,并进行了多种活动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对蚂蚁触角腊质化学物实验
对蚂蚁触角腊质化学物实验
蚂蚁的触角是彼此间联系沟涌的工具。
两只蚂蚁在互相碰触角的时候,触角末端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传送给对方,这种化学物质对蚂
蚁的神经发生刺激,使蚂蚁知道该做什么。
蚂蚁的触角是它生活中最重要的器官,它起着比眼睛等其他任何
器官都要重要的作用。
它的两根触角,就像电视机的两根天线,时刻不停地接受外界信息。
工蚁的视力一般很差,当它们在觅食的路一上相遇时,用触角彼此抚摸头部,靠触觉而相互辨识的。
蚂蚁是根据自己蚁群的特殊气味来辨识同伙的,如有外来蚁侵入,它们就群起而攻之,直到把外来者咬死为止。
如果将蚂蚁的触角切除后,失去嗅觉器官,那么即使同伙蚁群相遇时,也会彼此猛扑,打得你死我活的。
触角结构和机能的统一及其在昆虫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感受机能的高效性,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
向生物体索取工程设计兰图,进行工程模拟,使人工技术系统获得生物系统的机能、从而建成某些仿生装置,为人类服务。
实验步骤:
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
实验现象:
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们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
继续实验:
将蚂蚁的触角剪去,看看它们是否还能区别出那是糖,那是木屑。
实验分析:
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要爱惜实验蚂蚁,只取一只剪去触角。
2、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蚂蚁放生。
中班科学:探索蚂蚁触角的奥秘教案
中班科学:探索蚂蚁触角的奥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蚂蚁的触角,并了解触角在蚂蚁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蚂蚁在有香味的环境中的反应;3.能够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PPT2.蚂蚁模型3.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棉花球、气味物品(例如清洁剂、香水、食物等)4.教学素材:蚂蚁的图片、视频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昨天学习的蚂蚁的知识,问一下学生蚂蚁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蚂蚁的触角和我们人类的手的作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情境演示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探索蚂蚁触角的奥秘”,并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展示蚂蚁的触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探究触角的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
3.实验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将棉花球浸泡在气味物品中一段时间,将气味物品取出,将棉花球放到透明玻璃杯中,并将蚂蚁放入玻璃杯中。
观察蚂蚁对气味物品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蚂蚁是如何感知气味的。
4.探究环节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蚂蚁的触角在感知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探究蚂蚁触角的更多奥秘。
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蚂蚁在不同香味下的反应,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蚂蚁模型,探究蚂蚁的触角形状、长度等对其生活的影响。
5.总结回顾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回顾本次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以及自己探究的经验和方法。
可以通过PPT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四、延伸拓展:1.让学生通过观察蚂蚁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探究蚂蚁以何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协作。
2.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有关蚂蚁的手工创作,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蚂蚁的感觉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实验、情境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蚂蚁触角的作用和其在感知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需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从而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观察昆虫触角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触角的结构和功能。
2. 探讨昆虫触角在昆虫生活中的作用。
3. 比较不同昆虫触角的形态和功能差异。
二、实验材料1. 昆虫:蟋蟀、蝴蝶、蚂蚁、苍蝇、白蚁、土蜂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镊子、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触角的结构:使用显微镜、解剖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触角的形态、长度、分支等特征。
2. 观察昆虫触角的功能:通过实验模拟昆虫生活场景,观察昆虫触角在觅食、交配、防御等方面的作用。
3. 比较不同昆虫触角的形态和功能差异:对实验观察到的昆虫触角进行分类,比较不同昆虫触角的形态和功能差异。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触角的结构(1)取一只蟋蟀,用解剖镜观察其触角的形态,记录长度、分支等特征。
(2)取一只蝴蝶,用显微镜观察其触角的形态,记录长度、分支等特征。
(3)取一只蚂蚁,用放大镜观察其触角的形态,记录长度、分支等特征。
(4)取一只苍蝇,用显微镜观察其触角的形态,记录长度、分支等特征。
(5)取一只白蚁,用放大镜观察其触角的形态,记录长度、分支等特征。
(6)取一只土蜂,用显微镜观察其触角的形态,记录长度、分支等特征。
2. 观察昆虫触角的功能(1)模拟昆虫觅食场景:在载玻片上放置食物,观察昆虫如何利用触角寻找食物。
(2)模拟昆虫交配场景:观察昆虫如何利用触角进行交配。
(3)模拟昆虫防御场景:观察昆虫如何利用触角进行防御。
3. 比较不同昆虫触角的形态和功能差异(1)将观察到的昆虫触角按照形态和功能进行分类。
(2)比较不同昆虫触角的形态和功能差异,分析其适应性和进化趋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昆虫触角的结构:蟋蟀的触角短而粗,蝴蝶的触角细长而弯曲,蚂蚁的触角细长而分支,苍蝇的触角细长而分叉,白蚁的触角细长而念珠状,土蜂的触角细长而分支。
(2)昆虫触角的功能:蟋蟀的触角在觅食时用于感受振动,蝴蝶的触角在交配时用于识别配偶,蚂蚁的触角在觅食、防御时用于感知气味,苍蝇的触角在觅食时用于感受气味,白蚁的触角在觅食、防御时用于感知气味,土蜂的触角在觅食、防御时用于感知气味。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蚂蚁的触角》
《蚂蚁的触角》课时:2课时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认识蚂蚁的触角。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蚂蚁的触角,了解其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2.设计实验,验证蚂蚁触角的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蚂蚁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认识的蚂蚁特点。
二、主题活动1.教师讲解蚂蚁的触角,引导幼儿了解触角的作用。
2.分组讨论:蚂蚁的触角有哪些作用?三、观察活动1.教师分发蚂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触角。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蚂蚁触角的特点。
四、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蚂蚁触角功能的实验。
2.实验一:将蚂蚁触角遮住,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
3.实验二:将蚂蚁触角剪掉,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蚂蚁的触角,谁能告诉我蚂蚁触角的作用?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二、主题活动1.教师讲解蚂蚁触角与人类感官的相似之处。
2.分组讨论:蚂蚁触角与人类感官的优缺点。
三、观察活动1.教师分发蚂蚁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蚂蚁触角的形态。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蚂蚁触角的特点。
四、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蚂蚁触角功能的拓展实验。
2.实验一:将蚂蚁触角与人类感官进行对比实验。
3.实验二:设计一个蚂蚁触角功能的新实验。
2.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六、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蚂蚁触角主题绘画活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作品中的蚂蚁触角特点。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对蚂蚁触角的认识程度,了解幼儿对实验的参与度。
2.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出示蚂蚁模型:“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呀?你们知道蚂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幼儿回答:“蚂蚁很小,蚂蚁会搬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蚂蚁的触角的功能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3. 提供幼儿自主探索和互动的机会。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蚂蚁的图片。
2. 虚拟实验活动,如使用小型显微镜放大观察。
3. 触角模型或绘制的触角示意图。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在户外活动中是否见过蚂蚁,有什么特点,可以使用图片展示帮助幼儿回忆。
正文:1. 展示一张蚂蚁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各个部分,特别是蚂蚁的触角。
2. 鼓励幼儿猜测蚂蚁触角的作用,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蚂蚁有这样的触角。
3. 展示触角模型或绘制的触角示意图,讲解蚂蚁触角的结构和功能。
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
4. 进行虚拟实验活动,使用小型显微镜放大观察蚂蚁的触角细节,让幼儿亲自参与并观察。
5.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测,例如蚂蚁的触角有多少个,触角的长度是否一样等等。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6. 继续展示更多关于蚂蚁触角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思考。
7. 引导幼儿总结蚂蚁触角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展示和总结:1.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讨论蚂蚁触角的作用。
2. 结合在课堂活动中的观察结果,总结蚂蚁触角的功能和作用。
3. 引导幼儿思考其他昆虫是否也有触角,触角的功能是否一样。
拓展活动:1. 观察其他昆虫的触角,比较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结构。
2. 进行简单的触角实验,如使用双眼镜或放大镜观察不同物体对昆虫触角的刺激反应。
3. 制作蚂蚁头部和触角的手工模型,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触角结构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小班学习科学知识时,需要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例如使用图片和互动实验等。
此外,通过引导幼儿探索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并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学前教案:探索蚂蚁触角的奥秘
学前教案:探索蚂蚁触角的奥秘探索蚂蚁触角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2.认识蚂蚁触角的作用,探索它们的奥秘;3.学会制作简单的蚂蚁模型,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二、教学准备教师:装有小蚂蚁、显微镜等实验工具,制作好的蚂蚁模型。
学生:纸板、剪刀、彩笔等制作材料。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到校园里的草丛或花坛观察蚂蚁。
可以请学生观察蚂蚁头部的触角,并问他们这些触角的作用是什么,并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2.讲解蚂蚁触角的作用蚂蚁头部的触角是蚂蚁的感觉器官,它们能够感觉到食物、气味、声音等事物。
从不同的方向摆动触角,便能够探索周围的环境,找到食物、家园以及同伴。
3.制作蚂蚁模型教师可以利用纸板等制作简单的蚂蚁模型,让学生根据模型涂上颜色,弯曲“触角”部分,并尝试制作不同朝向的触角。
4.观察蚂蚁触角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显微镜,观察真实的蚂蚁触角,并让学生模拟蚂蚁触角的运动,在不同的方向上探索周围的环境。
5.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讨论在完成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心得,并总结蚂蚁触角的作用及探索奥秘。
四、教学扩展1.进一步了解蚂蚁,学习蚂蚁的习性和生活习惯,并将此次实验延伸到蚂蚁集群中蚂蚁之间的沟通。
2.通过制作蚂蚁模型,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3.可以请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研究小昆虫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加深对动物的认知。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探究蚂蚁触角的奥秘。
2.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蚂蚁模型,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3.学生参与讨论和总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
蚂蚁的触角观察实验
蚂蚁的触角观察实验【研究的问题】“什么动物一天下来是最忙的?”“是蚂蚁。
”它们整天忙忙碌碌地爬,有时它们成群结队地寻找食物,有时单独行动,远离了蚁穴,蚂蚁会不会迷路呢?为什么爬路来触角总是晃来晃去,我特别想知道蚂蚁触角的作用。
【研究的过程】我捉了10只蚂蚁观察,我拿起放大镜,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触角的柄节特别长,其它部位都差不多,它们拥有着长长的毛绒绒的细腿,那细腿伸是自身的身高好几倍。
我把糖放在大约5米的地方,一只蚂蚁发现了糖,便往回走,碰见另一只蚂蚁,它们的触角晃动的很厉害,不一会儿,大队兵马就随着路线去搬东西。
蚂蚁碰见伙伴,为什么直摇触角呢?通过触角的摆动又怎么传递信息呢?我带着问题去问在旁看书的哥哥,哥哥笑嘻嘻地回答道:“蚂蚁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释放出不同的物质,它的触角上有嗅觉器官,只有通过不断地摆动触角才能问到附近的气味。
也可以说它们用气味来交流。
”原来蚂蚁寻找食物时,触角摆来摆去,是感受空气中食物的气味。
常听哥哥提起,蚂蚁的认路本领很强,让它离蚁穴几十米,它也可以迅速回家,那蚂蚁认路时需不需要触角呢?我又捉了几只正在回家的蚂蚁,取出了两只,我把其中一只蚂蚁的触角拔掉,失去触角的蚂蚁,就像一名高度近视的人,失去眼镜一般,盲目地在地上乱串,而拥有着触角的蚂蚁,一直摆动着触角,往蚁穴方向走去,好像有人指引着它回家道路。
我轻轻地把没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蚁穴一点点的地方,那只蚂蚁还是四处乱串还是找不着家,我又把拥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蚁穴近20米的地方,它的触角疯狂的摆动,终于找到蚁穴的方向,爬了回去。
为什么没有触角的蚂蚁,就失去了认路本领?为什么拥有触角的蚂蚁,认路本领这么强?我翻阅了有关的书籍,原来蚂蚁走过的地方也会留下一种化学物质,蚂蚁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可以问道这个气味,就能让它轻松回家。
蚂蚁触角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蚂蚁触角的功能和作用;2. 探究蚂蚁触角在蚂蚁群体中的重要性;3. 分析蚂蚁触角在蚂蚁觅食、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1. 蚂蚁若干;2. 实验器材:剪刀、放大镜、白纸、木屑、糖、滴管、量杯等;3. 实验场地:实验室、室外环境。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蚂蚁触角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2. 实验法:设计不同实验,探究蚂蚁触角的功能和作用;3. 对比法: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蚂蚁触角的形态和结构,记录数据;2. 将蚂蚁分为两组,一组触角完整,另一组触角被剪去;3. 实验一:观察两组蚂蚁在木屑中的行为,记录数据;4. 实验二:观察两组蚂蚁在糖中的行为,记录数据;5. 实验三:观察触角完整的蚂蚁在木屑和糖中的行为,记录数据;6. 实验四:观察触角被剪去的蚂蚁在木屑和糖中的行为,记录数据;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蚂蚁触角呈长条状,表面有细小的绒毛,运动灵活;2. 实验一:触角完整的蚂蚁在木屑中能迅速找到食物,而触角被剪去的蚂蚁在木屑中找不到食物;3. 实验二:触角完整的蚂蚁在糖中能迅速找到食物,而触角被剪去的蚂蚁在糖中找不到食物;4. 实验三:触角完整的蚂蚁在木屑和糖中均能迅速找到食物;5. 实验四:触角被剪去的蚂蚁在木屑和糖中均找不到食物;6. 分析:蚂蚁触角在觅食、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触角能感知食物的气味,帮助蚂蚁找到食物;同时,触角也能感知同伴的存在,实现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
六、结论1. 蚂蚁触角在蚂蚁群体中具有重要作用;2. 触角能感知食物气味,帮助蚂蚁觅食;3. 触角能感知同伴的存在,实现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与已有知识相符,验证了蚂蚁触角在蚂蚁群体中的重要作用;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蚂蚁触角的保护,避免过度伤害;3.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研究蚂蚁触角的神经机制,为揭示蚂蚁触角的奥秘提供更多线索。
《蚂蚁的触角》观课报告
《蚂蚁的触角》观课报告蚂蚁的触角观课报告
介绍
本次观课报告主题为《蚂蚁的触角》,观看的是一段蚂蚁展示触角功能的视频片段。
本报告将对观察到的蚂蚁触角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描述和分析。
观察结果
观察视频中的蚂蚁,可以看到其触角长而细,呈分叉状。
蚂蚁在移动过程中,触角不断摆动,有时触角接触到周围的物体。
触角的功能
蚂蚁的触角在它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观察到的现象表明,触角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搜索食物:触角的细长形态可以帮助蚂蚁探测周围环境中的食物。
通过摆动触角并接触到食物,蚂蚁可以感知到食物的位置和气味。
2. 交流信息:蚂蚁通过触角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
触角的接触可以传递信息,如食物的位置、敌人的威胁等。
观察到的蚂蚁在接触时会有抖动的动作,可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
3. 探测环境:触角可以帮助蚂蚁感知周围的环境,如障碍物、地形等。
触角的摆动和接触可以提供关于环境的物理信息,帮助蚂蚁选择移动的路径。
结论
蚂蚁的触角是一种重要的感知器官,具有搜索食物、交流信息和探测环境的功能。
观察到的蚂蚁在使用触角时展示了灵活的动作和感知能力。
进一步研究蚂蚁触角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昆虫的感知机制和行为模式。
---
此次报告结束。
蚂蚁触角的作用
蚂蚁触角的作用目录一、论文摘要----------------------2页二、研究内容----------------------3页三、研究目的------------------ -4页四、研究时间---------------- --4页五、研究方法-------------------4页六、研究与分析--------————5页七、收获与体会----------------7页八、参考资料------------------8页一、论文摘要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
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
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种,而在我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
一蚁巢在1个地方可长年居住,甚至50多年。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工蚁体细小,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蚁要细看才易发现。
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
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
雄蚁体长约5.5毫米。
雌蚁体长约6.2毫米。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世代重叠,且下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小的时候和弟弟在姥姥家门口花坛里玩时,常常发现蚂蚁在花丛旁边走来走去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所以这些蚂蚁引起了我的注意。
夏天放假,我每天观察蚂蚁时都发现,蚂蚁在我起床以后,慢慢地去“工作”,下午大约到了五点半左右才“下班”。
每天蚂蚁都是这样做的。
可有一天,蚂蚁却反常了。
我起床时,他已经工作了很久了,把泥土筑在巢穴上,还有,蚂蚁的“地盘”也高了很多,都有我半个指头高了。
到了我该吃晚饭的时候了,它们还没下班。
这天晚上,我想了一整夜,都想不出蚂蚁为什么今天突然会反常。
小班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
小班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小班科学教案:蚂蚁的触角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观察、探究蚂蚁的触角,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感知机构,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蚂蚁的触角,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了解蚂蚁触角的结构和功能,启发幼儿思考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3. 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保护动物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准备:1. 蚂蚁标本或图片2. 放大镜3. 幻灯片或图片资料4. 白板和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张蚂蚁的图片或是实物标本来引起幼儿的注意。
让孩子们观察图片或标本,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它是哪里的一员呢?”引导幼儿回答“蚂蚁”并解释蚂蚁的基本特征。
2. 观察蚂蚁的触角(15分钟)将放大镜逐一分发给幼儿,并给每个孩子一只小塑料容器放置蚂蚁标本。
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触角,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例如:“触角是什么形状?有多长?”等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幼儿的问题,以备后续探究。
3. 探究触角的功能(2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张大蚂蚁,并分两根触角进行标号。
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幼儿猜测触角的作用,并记录在黑板上。
例如:“触角能帮助蚂蚁搜索食物。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触角的可感知范围和灵敏度,并展示触角的构造图或幻灯片资料,进一步解释触角的功能。
4. 触角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触角对蚂蚁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触角,蚂蚁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鼓励幼儿展开讨论,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蚂蚁为中心,画出与触角相关的分支,帮助幼儿整理和组织思考。
5.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结合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触角不同的动物还有哪些?”鼓励幼儿举例,并进行简短的描述。
为了加深幼儿对触角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更多关于动物触角的相关资料供幼儿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观察结果及分析
甘肃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蚂蚁的触角是用来辨别气味 和方向的。
我们的解释:
触角是蚂蚁的感觉器官,它上 面有许多特殊的细胞,这些细胞对 气味很敏感。
实验观察
甘肃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快乐蚂蚁队”观察过程
剪掉蚂蚁的触角后, 发现蚂蚁没有了方向感,到处乱窜
把两只大小不同蚂蚁放进撒有异味食用 作料的圈内,蚂蚁就在里面乱窜,小蚂蚁 怎么也跑不出去,大一点的蚂蚁来回窜 了很几次后终于跑出去了!
实验观察
甘肃崆峒红解放路小学四(4)班“快乐蚂蚁队”观察过程
我们的问题: 1.蚂蚁触角还有什么作用? 2.蚂蚁其它器官还有什么
特别作用?
实验观察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蚂蚁特别行动队”观察过程
视频 把蚂蚁放到用樟脑球画的圈内,蚂蚁就在圈内到处乱窜,就是跑不出圈,
后来在圈内到处“碰壁”后,还是跑出去了
实验观察结果及分析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蚂蚁特别行动队”观察分析
我们的发现:蚂蚁用触角来识别方向和辨别气味,并通过触 角和同伴沟通。 我们的解释:蚂蚁触角功能包括眼睛、嘴巴、鼻子的功能。 我们的问题:蚂蚁触角为什么具有这么多功能?
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
我们的发现: 1.蚂蚁触角是辨别气味和方向的工具。 2.蚂蚁之间是靠触角来进行交流沟通。
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蚂蚁触角为什么具有这么多功能?蚂蚁
“蚂蚁触角作用”观测实验
甘肃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 “快乐蚂蚁队”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三(3)班 “蚂蚁特别行动队”
实验准备及内容
实验准备:
1.白纸一张、剪刀一把 2.樟脑球一袋或者一瓶食用作料 3.分别捉几只大蚂蚁和几只小蚂蚁装在透明杯里
实验步骤及内容:
1.捉一只大蚂蚁并剪掉触角观察蚂蚁的行动 2.用樟脑球在纸上画一个圆圈,分别把大小不同的蚂蚁放 进圈内,观察蚂蚁的表现 3.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进用樟脑球画的圈内,观察蚂蚁的 表现。 4.共同讨论分析实验结论
的群居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作品制作信息
•制作:甘肃崆峒解放路小学四(4)班“快乐蚂蚁队”全体成 员合作完成 •组长:宋思宇 •PPT设计:宋思宇 马 涛 •图片收集:贾瑾雯 孙博 •图片来源:深圳和甘肃两个小队成员拍摄 •文字整理:杨潇 苏亚妮 •工具软件: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指导教师:杨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