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doc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6首)
“离歌” ,《骊歌》,离别之歌,渲染了 依依惜别之情,言简意丰。 第二句点“秋”,也只用“微霜”一词透 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的凄冷,游子旅程的 艰辛,就都包含其中。。“初渡河”,把霜拟 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他令我们 立即联想到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的情境。
中间两联对仗极工。秋夜微霜,挚 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 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 正题,照应第一句。 “不堪”、“况是” 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 意深。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 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 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 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 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诗的标题为《望月怀远》,哪些内容是 写望月的,哪些是写怀远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尾联用什么手法表达出怎样的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 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诗歌特点
李颀诗擅七言边塞诗与送别诗,风格豪放慷 慨悲凉。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长于炼句。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 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 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 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 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 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 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导引】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学习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能结合本专题诗歌,深入阐述“盛唐气象”的内涵。
2、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能结合有关思考题,深入认识本专题所选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同步教学(唐诗宋词选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唐诗宋词选读
(7)行① _②__走 三_一_马 人_种_行 川._体_行 ,._裁_奉 必__送 有__出我__师师_西焉征__动__动__词__词__,__行,__古__走__代____诗____歌____的______ ③行.将为人所并 _副__词__,_将__,将__要________
这是一幅多么幽静、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 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 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 残月如钩,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 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例句:(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4)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 知秋思落谁家?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例句:(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 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 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 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
(2)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讲义
多元文化的融合
盛唐诗汲取了多元文化的精华,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彰 显出包容性和创新性。
对外文化交流
盛唐诗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 重要角色,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
文化交流的意义
盛唐诗的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中 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06
盛唐诗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杜甫及其作品
杜甫的诗歌风格
以沉郁顿挫、雄浑豪放为特点,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现出深沉 的思想和感情。
重要作品
《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等。
白居易及其作品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以平易通俗、明快流畅为特点,强调诗歌的抒情和叙事功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 义。
重要作品
《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琵琶行》、《长恨歌》等。
盛唐诗的地位与影响
地位
盛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
影响
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范本和研究 对象。盛唐诗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有着重 要的贡献。
02
盛唐诗的主要类型
山水田园诗
代表诗人
王维、孟浩然
内容特点
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心境 与物境的融合。
对后世的启示
1
盛唐诗的繁荣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与启 示,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2
盛唐诗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诗歌 创作提供了灵感与范本。
3
盛唐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影响了后世诗歌 的思想主题、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01
盛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成为现代社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讲义
盛唐诗中的豪放风格
豪放风格的内涵
豪放风格是指作品气势磅礴、雄健有力,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盛唐诗中,豪放风格主要表现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 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讲义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盛唐诗概述 • 盛唐诗的声律之美 • 盛唐诗的风骨之韵 • 盛唐诗的艺术成就 • 盛唐诗的文化影响 • 盛唐诗的传承与弘扬
01
盛唐诗概述
盛唐诗的背景与特点
1 2
社会背景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诗歌创作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
文化氛围
盛唐时期文化氛围浓厚,开放包容,为诗歌创 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意境深远
盛唐诗注重表现情感与思考,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创造出深邃的 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盛唐诗的叙事与抒情
叙事能力突出
盛唐诗在叙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通过生动的情节描写和个性鲜明的人物 塑造,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抒情真挚
盛唐诗以情动人,通过对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情感的深入描绘,抒发出真挚 感人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盛唐诗的传播和推广,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了解和认识中 国文化和价值观念。
盛唐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06
盛唐诗的传承与弘扬
保护和传承盛唐诗的意义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讲义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讲义xx年xx月xx日•盛唐诗概况•盛唐诗的声律之美•盛唐诗的风骨展现目录•盛唐诗的艺术成就•盛唐诗的传承与影响•盛唐诗的经典之作赏析01盛唐诗概况1 2 3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治经济繁荣盛唐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各种思想、艺术流派相互交融,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文化交流频繁盛唐时期,诗人地位显著提高,成为人们敬仰和效仿的对象,进一步推动了诗歌的发展。
诗人的地位提升主题广泛盛唐诗歌主题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形式规范化盛唐诗歌在形式上逐渐规范化,形成了格律严谨的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等技巧,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深刻。
意境深远盛唐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和体验,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盛唐诗歌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典范和榜样,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对后世诗歌的影响盛唐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对后世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盛唐诗的影响02盛唐诗的声律之美1对仗工整23盛唐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注重运用对仗工整的技巧,使诗歌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对称。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词语、句子进行巧妙地排列组合,以达到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目的。
盛唐诗歌中的对仗工整,不仅使诗歌在形式上美观大方,而且使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
平仄协调01平仄是盛唐诗歌中重要的声律要素之一,通过平仄的交替使用,使诗歌在音韵上抑扬顿挫、起伏有致。
02平仄是指音节的声调,平指平直、稳重,仄指曲折、变化。
盛唐诗歌中,平仄的运用非常讲究,每种类型的诗歌都有不同的平仄规律。
03通过平仄协调的运用,盛唐诗歌在音韵上形成了和谐、优美的节奏感,为诗歌的表达增添了韵律美。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02
声律与风骨
声律的内涵与表现
声律的内涵
声律是指诗歌的音韵、节奏和声调,是诗歌艺术形式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唐代,诗歌的声律主要表现为平仄和韵律的规 则。
声律的表现
在盛唐诗歌中,声律表现为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作品,通过平仄和韵律的巧妙运 用,营造出优美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 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2
目 录
• 盛唐诗概况 • 声律与风骨 • 盛唐诗的教学设计 • 盛唐诗的鉴赏与实践 • 盛唐诗的创作与创新
01
盛唐诗概况
盛唐诗的背景与特点
背景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 良好的社会环境。
风骨的内涵与表现
风骨的内涵
风骨是指诗歌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和格调,是诗歌内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盛 唐诗歌中,风骨主要表现为雄浑豪放、清新自然、高远旷达等风格特点。
风骨的表现
在盛唐诗歌中,风骨通过具体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来体现,如李白的《将进 酒》等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骨 。
盛唐诗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诗歌 的内涵。
品味语言
把握结构
盛唐诗的语言优美、精炼,通过品味诗歌 的语言,可以感受其音韵、节奏和表达的 意境。
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其起承转合,可以 帮助理解诗人如何组织思想和情感。
鉴赏实践与案例
案例一
《登高》:通过对杜甫《登高》一诗的 鉴赏,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理解诗 人通过描绘壮观的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感 慨。
讲授法
教师讲授盛唐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声律风骨兼备 的盛唐诗望月怀远
•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 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 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 名句,说说大家喜欢的原因。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 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 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 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 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 的缠绵。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 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 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这一句其情美妙。
诗题《 望月怀远 》,由此看全诗着 眼于那两个字?将什么作为了抒情对 象? 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 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 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 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 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 抒情的? 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声律风骨兼备 的盛唐诗
•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 •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的昂扬 雄浑、阔大恢宏的特征。 •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 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优秀实用
人
物
A、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 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 重叙事的诗歌) A、景色:整体意象(山川草 木等客观景物)(写景抒情 诗) B、事物:某个具体意象(咏 物诗)
诗 歌 形 象
形
象
景 物 形 象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动作、心理等) 2、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背景、注解)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 2、《送魏万之京》:首联塑造了什么样的 人物形象? • 明确:(1)第一步骤:首联塑造了即将离 别的游子形象; • (2)第二步骤:昨夜,游子刚刚渡河与诗 人相聚,今晨,清霜布地,游子低吟着离 歌,与诗人道别,准备冲寒上路; • (3)第三步骤:首联采用倒置手法,突出 “离别”,既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 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 3、《与诸子登岘山》: 诗歌塑造了怎样 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明确:(1)第一步骤:诗歌塑造了政治失 意的诗人形象; • (2)第二步骤:诗人登上岘山,见到羊公 碑,用羊祜的名垂千古,与山俱传与自己 无所作为,死后湮灭无闻相对比,突出自 己政治的失意; • (3)第三步骤:抒发了未能建功立业,无 所作为的遗憾之情。
• • • • •
(二)考查方向: 1、对诗歌意象的整合 2、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附:常见意境 1、宏阔类——苍凉、苍茫、悲凉、苍劲、雄浑、莽苍、 辽阔、高远、壮阔、深远、悲壮、深邃 • 2、清冷类——暗淡、渺茫、寥落、萧疏、凄寂、萧条、 荒凉、荒芜、冷寂、孤寂、空寂、幽僻、清冷 • 3、细腻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 朦胧、空灵、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安谧、 美好、淡雅、幽远 • 4、繁复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高昂、开朗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4
名家赏析P5-1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
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
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
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
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
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
14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 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 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 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 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 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15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
18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从哪些写景角度来 描绘的?体现了诗作怎样的特色?
五幅: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第三幅“清泉石上流”,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 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 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 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教学目标:
1、读懂鉴赏诗歌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3、掌握形象意境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4、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
1、读懂鉴赏诗歌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例题归纳总结形象意境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体会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合作研讨、探究归纳、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一、专题总论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 ,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 ,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 ,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 ,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 ,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 ,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 ,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 ,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 ,风格众多 ,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 ,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 ,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 ,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 ,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歌颂从军报国 ,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二、形象意境类题型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 ,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
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 ,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
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三、预习《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
1、从技巧、语言和思想感情三个角度入手进行赏析,整理自己的质疑讨论的内容,准备课堂交流。
2、精选例题
(1)阅读《望月怀远》完成思考题:“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送魏万之京》完成思考题:诗歌二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堂互动
一、导入
二、研习文本(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
1、小组讨论形成主流意见
2、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3、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分析 ,矫正存在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
1、学生展示答案
2、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望月怀远》完成思考题:“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示例:“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二句 ,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 ,难以入眠 ,灭烛之后 ,披衣步出室外 ,独自对月凝思 ,不知过了多久 ,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塑造了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彻夜难眠的形象 ,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2)阅读《送魏万之京》完成思考题:诗歌二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示例:这两联为魏万设想了别后的羁旅之景:鸿雁悲鸣南飞 ,山中云雾缭绕 ,秋寒袭来 ,树色渐深 ,暮色降临 ,砧声起落;营造了萧瑟凄切的氛围 ,作者借此表达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四、归纳解题技巧
(一)形象类:
1、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关键词句(4)学会知人论世
2、答题模式
(1)概括形象特点(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二)意境类:
1、如何鉴赏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2)抓住什么意象 ,形成和谐画面
(3)分析诗歌情感(4)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2、答题模式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预习
一、预习《山居秋暝》《燕歌行》
1、从技巧、语言和思想感情三个角度入手进行赏析,整理自己的质疑讨论的内容,准备课堂交流。
2、精选例题
(1)阅读《山居秋暝》完成思考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2)阅读《燕歌行》完成思考题:作者在诗中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战争的哪几个场面?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课堂互动
一、回顾答题技巧
二、研习文本(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
1、小组讨论形成主流意见
2、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3、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分析 ,矫正存在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
1、学生展示答案
2、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山居秋暝》完成思考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示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空气清新。
皓月当空,在松林间投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
是山中秋天幽清明净的自然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2)阅读《燕歌行》完成思考题:作者在诗中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战争的哪几个场面?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示例:作者描写了受命出师、战败被围、戍边生活和沙场死战四个场面,主要表现了将士们为了保家为国勇敢杀敌不惜牺牲的形象 ,同时表现了某些将领的纵情声色、轻敌无能。
作者在诗中高度赞扬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同时又表达了对他们离家远戍的同情 ,还揭露了某些将领的腐败无能。
四、探究迁移
对比阅读《山居秋暝》和《燕歌行》,试分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不同风格。
1、题材:
山水田园诗: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抒发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 ,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及对官场的不满。
边塞诗:边地生活的艰辛 ,战争的酷烈场面 ,边塞风光 ,边疆地理 ,民族风情 ,表达建立军功的壮志、将士思家的情绪、怀才不遇的愤慨及对朝廷无能的批评。
2、感情基调:
山水田园诗:淡雅、悠闲、轻松、明朗
边塞诗:豪迈、慷慨、昂扬、深沉
3、意象的色调、节奏:
山水田园诗:意象的色调明亮清新 ,节奏轻快。
边塞诗:意象色调暗淡 ,节奏沉重。
4、表现手法
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白描、衬托。
边塞诗:直抒胸臆、议论抒情 ,夸张、对比。
5、语言特点
山水田园诗: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边塞诗:豪放刚健、悲凉慷慨。
6、意境和美学风格:
山水田园诗:淡雅、空灵、清新、静秀、优美。
边塞诗:雄浑、苍凉、悲壮、萧瑟、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