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单元测试(《唐诗宋词选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单元测试(《唐诗宋词选读》)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单元测试(《唐诗宋词选读》)说明:本试卷分名句赏析和阅读鉴赏两部分,共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题(8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不堪应手增,还寝梦佳期。

B、关城树色崔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C、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2、名句默写(5分)(1)鸿雁不堪愁里听,。

(2),清泉石上流。

(3),往来成古今。

(4)大漠穷秋塞草腓,。

(5)轮台九月风夜吼,。

二、名句鉴赏(24分)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为我们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5、从描写角度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三句诗。

答:。

6、从表现手法和表情达意两方面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两句诗。

答:。

7、从表现手法和创设意境两方面赏析《山居秋暝》的颔联和颈联。

答:。

8、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最后一句“还寝梦佳期”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

三、阅读鉴赏(88分)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③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④。

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又北雁南飞之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径大庾岭时所作。

②[阳月]阴历十月。

③[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④[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0、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宿建德江[注]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课件:《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课件:《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盛唐诗的总体特征
•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 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 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 歌。
•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 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 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 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 唐诗歌到达高潮的标志。
问题2: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 情人怨恨着这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 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 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 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 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 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 么深沉的感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 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 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 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 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 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 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 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空想月光能 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 伴。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问题1:诗歌首联与题目有何联系?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摹的画面,并将 句中“生”字,同张若虚“海上同潮生” 诗句中的“生”字进行比较,说明它的 妙处。
“海上生,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 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浑厚而自然 的语言描画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 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 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深奥莫窥,遥远 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 尽思念。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打包15套) 苏教版3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打包15套) 苏教版3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欢写信,只是今天书信似乎早已被人遗忘,那些旧的记忆,被尘埃轻轻覆盖,曾经的笔端洇湿了笔锋,告慰着那时的心绪。现在读来,仿佛嗅到时光深处的香气,一朵墨色小花晕染了眼角,眉梢,是飞扬的青春,无知年少的轻狂,这份带不走的青涩,美丽而忧伤。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最后的几年光景几乎是在医院渡过,然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毎一刻都是温暖美好的。四年前,母亲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生命就是如此脆弱,逝去和別离,陈旧的情绪某年某月的那一刻如水泻闸。水在流,云在走,聚散终有时,不贪恋一生,有你的这一程就是幸运。那是地久天长的在我的血液中渗透,永远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命里。 时光就是这么不经用,很快自己做了母亲,我才深深的知道,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不因万物毁灭而更改。只想守护血浓于水的旧时光,即便峥嵘岁月将容颜划伤,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时的时光无限温柔,当清水载着陈旧的往事,站在时光这头,看时光那头,一切变得分明。执笔书写,旧时光的春去秋来,欢喜也好,忧伤也好,时间窖藏,流光曼卷里所有的宠爱,疼惜,活色生香的脑海存在。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导语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在唐诗的初、盛、中、 晚四个阶段中较短。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 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 言的。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 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 心和铮铮铁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气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 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 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古诗与律诗的截然划 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辽阔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作者即景生情,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引起两地相思之苦。

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更能表现作者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从而深化中心。

1.答案:C“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

(望月:即是遥望月亮,又可理解在满月之际农历十五)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答案:触景生情(即景生情)。

①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普照天下,为“怀远”营造了气氛;由雄浑壮阔之景,引发思亲怀远之情。

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和我望同这轮明月吧! ②这样写由“壮”景转入“怀远”浑然天成,雄浑阔大深邃,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虚实结合。

①望月是实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怀远的内容是虚写。

遥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吧;②借助想象补充现实,虚实互补,深化怀远的深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3.整首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3.答案: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①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天涯”照应“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

②颔联:承接首联,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15套)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15套)

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
答案
(2)诗歌颈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案
“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
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
得更加真切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
答案
(3)试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
诗“语淡”,但“味终不薄”。尤其读尾联,通过重读“尚”、“泪” 字及拖长音节来读出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感伤自己无法建功立业之情。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今天的一切很快又 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时光永远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 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答案
4.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呢? 答案 当诗人慨叹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一平常而残酷的真
理,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 没无闻,读着“尚在”的“羊公碑”,不免悲从中来,“泪沾襟”了。
答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重音、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 /在,读罢//泪 //沾襟。 . .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演练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 蹉跎..(cuōtuó)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 胜.迹(shènɡ)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 伫.立(chù)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 颀.长(xīn)绝域苍茫.(mánɡ)解析:选B。

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解析:选C。

旋:时间副词,不久,随即。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D.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解析:选A。

人事,古义,人情事理,世间的事情;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等工作,也指人际关系。

4.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王维: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孟浩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 试题,打包15套) 4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 试题,打包15套) 4

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
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 并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
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 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
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15套)5

【高中语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ppt7(课件+试题,15套)5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该诗可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答案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西域环境的险恶,表现行军的艰苦。 第二部分(七至九句):写敌人侵犯,封常清出征。 第三部分(十至十五句):描绘封常清冒雪出征,一路不畏苦寒的情景。 第四部分(最后三句):表现对封常清出师必胜的信心。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该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声调
激越豪壮,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特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 △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 △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专题二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岑参 ( 约 715 ~ 770) ,江陵 ( 今属湖北 ) 人。他二十岁后有十
年时间,出入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
曹参军,后官至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自天宝
八年始,岑参两度出塞,经历了长达 6年的边塞生活,历
△ △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该诗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勇敢、坚毅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测试题 2019.9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绘了壮丽秋景,回忆了峥嵘岁月,表现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全词格调昂扬豪迈。

B.老舍,现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所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语言,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C.荀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人性本恶,要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所以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名篇《劝学》,题目的意思就是劝告人们努力学习,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D.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江南的冬景》风格舒缓清丽,抓住冬雨.冬雪.冬草等典型景物,真切地写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的情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

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

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

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

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

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

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滕王阁序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滕王阁序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滕王阁序测试题 2019.91,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②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③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④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⑤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⑥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⑦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A.③②⑦①④⑤⑥B.②⑦⑤⑥①④③C.③②⑦⑤⑥①④D.②③⑦⑤⑥①④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边还有序幕,后边还有尾声。

B.散文“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十分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有丰富充实的内容。

C.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但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说明事物,有时也采用描写的方法。

D.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可分为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两种。

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àn)宜行事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2018·湖北)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导引】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学习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能结合本专题诗歌,深入阐述“盛唐气象”的内涵。

2、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能结合有关思考题,深入认识本专题所选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知能提升检测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知能提升检测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4502004】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答案】 C2.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答案】 C3.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把这句诗扩展为一段场景描写,要抓住浣女们无忧无虑、欢快嬉笑的特点,展开想象,切忌单纯翻译诗句。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4.从①~⑥的诗句中选取4句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的四个空白处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导学号:44502005】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雪酷寒;这里有的慷慨悲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极度愤慨……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②“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李判官赴碛西行军》)③“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⑤“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A.⑤②③④B.②①③⑤C.③②④⑥D.④③①⑥【解析】根据诗句可知①抒发慷慨悲壮的豪情,②描写出征行人匆匆的情状,③渲染衬托雪域的酷寒,④描述北方广阔草原上的雄奇景观,⑤叙述送别的场面,⑥抒发思乡的愁绪。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1300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1300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测试题 2019.9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B.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当前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C.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省采取平行志愿投档,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

D.通过广东粤通公司出口烟花爆竹储存爆炸事故,反映出烟花爆竹在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和安全监管中存在重大隐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3,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盛唐答案

盛唐答案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教学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专题总论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田园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边塞诗: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

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山居秋暝.(mínɡ)B. 浣.女(huàn) 喟.叹(kuì) 胜.迹(shènɡ)金伐鼓(chuānɡ)C. 瀚.海(hàn) 蓟.北(qì) 伫.立(chù)幕中草檄.(xí)D. 胡骑.(jì) 胆慑.(shè) 颀.长(xīn)绝域苍茫.(mánɡ)解析:选B。

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解析:选C。

旋:时间副词,不久,随即。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D.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解析:选A。

人事,古义,人情事理,世间的事情;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等工作,也指人际关系。

4.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王维: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孟浩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王昌龄之岭南孟浩然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内容赏析】这首是王昌龄被贬岭南时的送别诗。

诗从洞庭秋意写起,给人以萧瑟之感。

接着用羊祜、贾谊作喻,赞叹王昌龄的政绩和才华,对王昌龄远谪未开化的岭南,深表同情和忧虑。

最后写二人友情之深,现在要天各一方,预想以后相思时只能以“望斗牛”来解。

全诗语调低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

孟浩然把王昌龄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

诗中说:“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乡情。

《望月怀远》[识作者]为李、杜开先的诗人——张九龄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

任职时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刚正不阿,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贬为荆州刺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

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诗早年辞藻淡雅清丽,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他的五言古诗,以凝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

有《曲江集》。

[探背景]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罢后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刺史。

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

[巧识文]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表达了诗人对所怀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竟夕难眠,又觉得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

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

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该诗为怀人诗。

首联意境雄浑阔大,读时最好能读出这种意境。

后面几联语浅而情深,宜用深情语调款款读出。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衣,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寄远方的亲友,倒不如复回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1.“海上生明月”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此句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月与海潮共生的雄浑阔大的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颈联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

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3.尾联写“还寝梦佳期”有什么作用?【答案】寻梦之想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4.有人认为此诗“明月”贯穿全诗,是这首诗的“诗眼”,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送魏万之京》[识作者]唐代边塞诗人——李颀李颀(?-约753),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

偶尔出游东西两京,结交当代文士。

开元二十三年及进士第,不久任新乡尉。

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因而辞官归东川。

李颀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写有一些给他带来声誉的边塞诗,其中较著名的是《古从军行》。

代表李颀诗歌创作成熟风格的是七言歌行《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人。

其诗所写人物的狂傲精神,正是诗人自身心态的反映,与诗风的豪爽俊丽、雄健磊落高度吻合。

[探背景]魏万,号王屋山人。

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

他不但与李颀情意深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

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

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

[巧识文]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写出作者和魏万的深厚情谊。

首先说魏万的走,随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然后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到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最后勉励友人到长安后要有所作为,不要沉湎于欢娱之中。

语重心长,情深义重,催人向上。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首送别诗,首联以“微霜”意象透露离别的伤感,后两联推想别后情景,“愁”字及寒天萧瑟之景,很伤感。

尾联以长者口吻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秋夜微霜,挚友别离。

面对云山之景,也只有惆怅,前路茫茫,黯然神伤。

凉秋的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

人生也是这样啊!何不把握这宝贵的时光,成就一番事业?毕竟年华易老,时不我待。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怎样的季节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特征,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从表现手法和表情达意两方面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两句诗。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和化用的表现手法。

“树色催寒近”把树人格化了。

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飘零,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来了。

“砧声向晚多”化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意,想象魏万寄居长安夜不能寐,岁暮的一片砧声,搅起纷乱的乡愁。

“树色催寒近”和“砧声向晚多”相呼应,构成秋末到岁暮流动的时间意象,暗示出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深层意蕴。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与诸子登岘山》[识作者]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之人所倾慕。

孟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却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探背景]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在此山与友人置酒吟诗。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流泪”,诗人登上岘山,见到羊公碑,自然想到了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写了感时伤怀的主题。

[巧识文]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触景伤情的诗。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所以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重音、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表停顿时间更长些,“·”表重音)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

“伤”,奠定了该诗的情调。

虽说孟诗“语淡”,但“味终不薄”。

尤其读尾联,通过重读“尚”“泪”字及拖长音节来读出浓浓的感伤自己无法建功立业之情。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

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远在无情地流逝。

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1.这首诗是怎样将怀古伤今之情寓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的?结合全诗加以说明。

【答案】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

“读罢泪沾襟”,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2.《与诸子登岘山》中诗人为什么读罢羊公碑会泪沾襟?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追求?【答案】羊公在任时多有惠政,因而受到后人尊敬,而自己身为布衣,死后一定会湮没无闻,故而泪下沾襟。

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羊公那样,进入仕途,为国爱民,以便名留青史的理想追求。

《山居秋暝》[识作者]“诗佛”——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被称为“诗佛”。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官太乐丞,后犯禁,受牵连而贬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后任太子中允,又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都很有名,对音乐也很精通。

他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描绘田园山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著有《王右丞集》。

他又是杰出的画家,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探背景]王维年轻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

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倦情绪,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

[巧识文]这是一首山水名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王维的田园诗是属于“静”“净”的,这首诗就有静谧、明净的诗境,诗人沉浸于这美好的诗境中。

读时,可用轻快的语调,读出诗人喜爱、陶醉的感情。

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山居秋日的薄暮里,山雨初霁。

一轮皓月当空,青松静影斑驳,清泉流于石上,叮咚作响。

竹林喧笑,渔舟唱晚。

如此优美的景致,如此淳朴的民风,正是诗人理想的生活环境,又怎愿离去,忍受那官场的纷纷扰扰?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此联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