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肉搜索”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界限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界限

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界限人肉搜索,俗称“肉搜”,指的是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利用大量个人信息追踪、侵入他人隐私,甚至实施人身攻击的行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肉搜索行为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中的问题之一,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人身攻击的行为需严格遵守法律界限,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浅议人肉搜索的法律界限。

人肉搜索行为应当尊重他人隐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篇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个人的姓名、肖像、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特别是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获取、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

在进行人肉搜索时,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得搜集、传播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违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人肉搜索行为应当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以任何方式在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人肉搜索行为中,可能涉及到转载、传播他人原创作品的情况,如果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就擅自传播他人作品,将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进行人肉搜索时,应当尊重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得未经许可传播他人的作品。

人肉搜索行为应当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防范信息泄露、滥用和非法获取等行为。

而人肉搜索行为往往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搜集和传播,如果未经授权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将违反网络安全法规,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在进行人肉搜索时,需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规,不得非法获取、传播他人的个人信息。

人肉搜索行为中的人身攻击应当受到法律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侮辱他人、诽谤他人等行为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而在人肉搜索中,如果借助搜集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他人等行为,将受到刑法的限制,可能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人肉搜索的法律后果(3篇)

被人肉搜索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被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被人肉搜索的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被人肉搜索的法律后果1. 侵犯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被人肉搜索的行为,通常涉及非法获取、使用、传播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了隐私权。

2. 侵犯名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被人肉搜索过程中,如果涉及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则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3. 侵犯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规定:“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被人肉搜索过程中,如果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进行侮辱、诽谤等行为,则可能构成肖像侵权。

4. 侵犯网络安全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不得利用网络从事侮辱、诽谤、恐吓等活动。

”被人肉搜索过程中,如果涉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将受到网络安全法的处罚。

5.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被人肉搜索过程中,如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

三、应对策略1. 收集证据在被人肉搜索后,首先要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被侵犯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证据,以及被侵犯后的损失证据。

2. 寻求法律援助针对被人肉搜索的法律后果,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为维权提供法律支持。

3. 依法维权根据收集的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人肉搜索怎么搜索_论“人肉搜索”侵权责任1

人肉搜索怎么搜索_论“人肉搜索”侵权责任1

结语
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人肉搜索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个人的网络隐私权,不能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这样一来,就能让人肉搜索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最终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③电子商务中获取他人隐私。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对互联网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但由于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不规范性,使得公民的隐私受到一定的侵害。商家经常跟踪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其相关购物习惯,经济状况等信息,再经过后台数据库进行加工,筛选出有商业价值的材料并加以利用。
网络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为隐私权是保护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重在保护个人的精神权利。自然人在上网时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的物质性被隐去,且多使用虚构名称,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及肖像权已经不是保护网络自然人的重心所在,因此隐私权保护被提到一个首要的高度。
网络隐私权的客体包括个人信息资料、个人网上活动,关键是个人资料的保护问题。其内容具有真实性和不公开性。例如虽然自然人的虚拟网络名称不具有受隐私权保护的意义,但若非法获取其注册的真实姓名,则属于侵权行为。
【关键词】人肉搜索;责任构成;法律责任
一、“人肉搜索”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1、侵权主体鉴于网络侵权行为的复杂性,侵权主体复杂且隐蔽,在“人肉搜索”中涉及的侵权主体主要包括:信息发布者、“人肉搜索”发起人、网络服务提供商、普通网民。
2、侵权行为行为人实施的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是侵权行为成立的客观要件之一。此处的违法是指:(1)该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2)该行为浸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权益;(3)该行为符合法律所规定的侵权情形;(4)该行为违反了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
1、对隐私权的侵犯
(1)网络隐私权的含义及其特征

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群体性地搜集、曝光和扩散他人的个人信息、隐私和负面信息的行为。

以下是对“人肉搜索”现象的一些看法:
1.违法和不道德:在许多情况下,人肉搜索往往违反了当事
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和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

它可能导致
个人受到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以及在线骚扰和迫害等
不良后果,涉及到他们的个人和家庭安全。

2.盲目正义:人肉搜索往往是出于一种追求正义的心态,希
望揭露和制裁严重违法或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

然而,由
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和短视性,人们可能对所得到的信
息进行错误解读和主观扭曲,从而可能导致个人或团体受
到无辜的诋毁和损害。

3.法律和规范的缺失:在很多情况下,人肉搜索行为缺乏适
当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这使得行为参与者可以在没有责任
和处罚的情况下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和权益,加剧社会的
不稳定和不公平。

4.需要加强隐私保护和法律监管:人肉搜索现象凸显了当前
网络环境下对个人隐私保护和法律监管的重要性。

相关的
法律法规需要明确规定和约束人肉搜索的行为,并确保对
违法行为的追责和处罚。

同时,需要加强社会对个人信息
保护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对隐私权的重视和尊重。

综上所述,尽管人肉搜索可能是出于某种意义上的正义追求,但其行为往往涉及到对他人隐私和权益的侵犯,应引起重视和警惕。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摘要】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平台,利用群众力量来查找、搜集一个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并展开针对性的追踪或调查。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肉搜索现象日益普遍,但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讨论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时,我们需要重视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平衡道德职责和道德风险,避免滥用和侵犯他人权益。

也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强调监管和自律的重要性。

人肉搜索需要遵守基本伦理原则,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是预防滥用的关键,科技发展也需要受到伦理底线的约束。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和社会秩序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人肉搜索,伦理问题,隐私权,个人信息安全,道德风险,滥用风险,公共利益,监管,自律,基本伦理原则,公众参与,科技发展,道德底线。

1. 引言1.1 什么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手段,利用公开信息和个人信息搜索引擎等方式,对某个特定人物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追踪,以获取其个人信息、隐私信息或涉及他人隐私信息,并对其进行言论、行为和生活的公开批评和谴责的行为。

人肉搜索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侦探活动,但不同之处在于其传播方式更为广泛和敏感,容易引发争议和社会舆论。

人肉搜索的兴起和影响可以追溯到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社交媒体和信息平台的普及,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人肉搜索因为其速度快、力度大的特点,能够对不法行为或社会不公进行曝光和抨击,有时也能够帮助寻找失踪人员或揭露丑闻,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人肉搜索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伦理问题和风险,如滥用个人信息、侵犯隐私权、引发网络暴力等。

有必要对人肉搜索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其伦理问题及原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1.2 人肉搜索的兴起和影响人肉搜索的出现和扩散,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人肉搜索可以帮助揭露一些不法行为、揭开一些真相,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应如何应对校园网络人肉搜索问题

学生应如何应对校园网络人肉搜索问题

学生应如何应对校园网络人肉搜索问题如何应对校园网络人肉搜索问题在当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方便。

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也为一些不良行为提供了温床,其中之一就是网络人肉搜索。

学生作为校园网络的用户,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本文将就学生如何应对校园网络人肉搜索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首先,学生应该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在网络上故意暴露个人隐私。

在社交媒体以及校园论坛等地方,不随意透露个人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

同时,学生还应该警惕恶意链接和骗子网站,避免被网络欺诈行为所伤害。

二、合理规划社交媒体使用其次,学生应该合理规划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并加强对隐私设置的关注。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置适当的权限,控制朋友圈的可见范围,避免个人信息被恶意传播和利用。

此外,学生还应该慎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相信网友所传递的信息,避免受到不实言论的侵害。

三、学会正确应对网络暴力面对网络人肉搜索带来的网络暴力行为,学生应该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措施。

首先,可以尝试与参与网络暴力行为者沟通,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期达到理性对话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果无法解决,可以向相关平台或学校进行举报和投诉,寻求帮助。

此外,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要的是要明确知道,虚拟世界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网络暴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社会观点。

四、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行为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观念。

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孩子多谈论网络关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应对网络人肉搜索的现象。

总结而言,学生应该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合理规划社交媒体使用,学会正确应对网络暴力,并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来化解校园网络人肉搜索问题,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障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人肉搜索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大量群众的努力,获取某一个人的社会信息以及其它相关信息的一种行为。

虽然人肉搜索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起到查找失踪人员、揭露犯罪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人肉搜索会对受搜索者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原则。

首先,人肉搜索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

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分享他们的信息、照片、地理位置等等。

当然,使用这些平台的人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获得一定的保护和隐私,而人肉搜索往往会侵犯这些人的隐私权,因为在搜索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个人的手机号码、地址、照片,及甚至是个人的生日等个人隐私信息,这些信息会被不特定的人观看,对受搜索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伤害。

其次,人肉搜索可能造成恶意谩骂,导致个人声誉受损,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伦理问题。

由于人肉搜索的结果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因此谩骂可能会发生在错误认定者身上,这会导致这些人的声誉受到损害,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家庭及社会生活,并且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不满情绪和负面舆论。

最后,人肉搜索可能会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考虑的伦理问题。

一些情况下,人肉搜索的流程是繁琐复杂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与受搜索者有不良关系的人员。

这种情况下,不良关系的人员可能会通过搜索结果了解到受搜索者的住址、电话等相关信息,从而对受搜索者甚至他的家人造成侵害。

对于人肉搜索的操作,我们需要遵守一些伦理原则。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个人隐私,尽可能减少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的披露。

其次,我们应该确保搜索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避免谩骂与危害。

最后,我们应该尽可能遵守法律规定,规避人身安全问题。

当我们进行人肉搜索时,同时也应该尊重社会道德,关注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并充分尊重他人隐私。

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我方的观点是: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些定义:人肉搜索指利用人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一种机制。

人肉搜索有许多种业务,但是最引争议的是其中对人的搜索。

一直以来辩论赛的目的都是讨论有争议的问题。

因此本次辩题中的人肉搜索指的就应当是对人的搜索。

我们讨论的话题也应是人肉搜索人的利与弊。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1.人肉搜索对被搜索者信息的公布会直接损害他们的人身权益。

从06年的“踩猫事件”到之后的“钱军打人事件”,“Die豹事件”无一不伴随着个人信息的不合法公开。

而且不止是当事人的信息,就连他们的妻子、丈夫、父母、孩子的个人信息同样被公之于众,这就损害了他们的隐私权。

以及人肉搜索所引起的一系列“冤假错案”,同样使得无辜群众的名誉权,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网民对被搜索者指名道姓的谩骂,暴力词语铺天盖地,逐步演变为侮辱当事人的“网络暴力”行为。

我们不否认,在事件人物的搜索速度上人肉搜索的确有利,但它对人民的人身权益造成的危害明显要严重得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2.由于人肉搜索参与者的不受控制,人肉搜索会间接损害被搜索者的人身权益。

2013年底发生的“女生被疑偷衣服遭人肉搜索自杀身亡”的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人肉搜索这一网络应用的存在,因为少了约束,造成了太多的随意性。

泄一时之愤,却置人于死地。

当然自杀毕竟是极端行为,但也是人肉搜索最严重的影响。

除了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外,不少被人肉的人,家门口都被刷上了油漆,手机被打爆,甚至还曾收到过“我要弄死你全家”这样的威胁短信。

使网络暴力演变为现实暴力。

我们承认,人肉搜索的确有能力找出事件的真相,但是由于人肉搜索参与者的不受控制会对当事人及其周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伤害。

由此得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我们从不否认人肉搜索有其积极的一面,作为法治社会的公民,我们必须意识到人肉搜索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极大的侵害了一般群众的合法权益。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

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

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

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

互联网的人肉搜索功能对于互联网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互联网的人肉搜索功能对于互联网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互联网的人肉搜索功能对于互联网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们认为互联网的人肉搜索功能对于互联网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人肉搜索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获取信息。

在搜索引擎无法提供满足需求的结果时,人肉搜索可以提供更准确、更详细的信息,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人肉搜索可以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监督和打击。

通过人肉搜索,用户可以快速发现和举报涉嫌违法违规的信息,这对于网络环境的整体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人肉搜索可以促进社会互助和交流。

通过人肉搜索,用户可以得到其他用户的帮助和支持,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人肉搜索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的二辩,我将继续阐述人肉搜索对于互联网发展的利大于弊的观点。

首先,人肉搜索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网络上,有时候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会被泄露或者侵犯,而人肉搜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保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人肉搜索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通过人肉搜索,用户可以快速找到其他用户分享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播,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最后,人肉搜索可以促进网络空间的公正和正义。

通过人肉搜索,用户可以快速找到相关信息,揭露各种不公和不正义的现象,保护网络空间的公正和正义。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人肉搜索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的三辩,我将继续阐述人肉搜索对于互联网发展的利大于弊的观点。

首先,人肉搜索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社会。

通过人肉搜索,用户可以快速找到各种社会信息,了解社会状况和社会动态,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社会。

其次,人肉搜索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通过人肉搜索,用户可以快速找到其他用户分享的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相关原则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相关原则

人肉搜索的伦理问题及相关原则从2001年诞生至今,“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一直饱受争议。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现象,它在现实社会与网络中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它伸张过正义,为弱势群体带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希望,在网络社会中给弱势群体开辟了一条新的救济途径,同时它也侵犯过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给他人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一、“人肉搜索”的涵义及其类型。

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上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

可是,立即就有明眼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

自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肉搜索”诞生了。

“人肉搜索”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名词,通过“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张殊凡事件”,以及在08年轰动一时的“猥琐门”等一连串的事件,逐渐被人了解并引起社会多方的关注。

(一)“人肉搜索”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把现实社会中搜寻信息的传统方式与现代网络搜索技术相结合,按照“提问———搜索———答案”的过程进行的信息搜寻活动。

具体说来,其过程是搜索发起者在网络上提出需要搜索的事项(问题),搜索参与者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寻找相关信息,并将其搜寻到的信息上传,彼此共享信息,最终汇总成为搜索发起者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问题答案)。

可见,“人肉搜索”是把现实社会中的“人找人”式的传统信息搜索方式和当前的网络搜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既具备人找人方式的信息准确性强的优点,又吸收了网络搜索范围大、信息更新迅速的特点。

正是由于“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事件的真相,还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到用传统网络搜索无法触及到的领域中的信息。

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的短语“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

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人肉搜索”具备以下特征:1.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

“人肉搜索”通过互联网作为平台,将传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找人方式发展到网民广泛参与的找人方式,使其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帮助搜索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在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或朋友,而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无论说何种语言,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人肉搜索当中,成为“人肉搜索”的主体。

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免费】

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免费】

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新型社会形态下隐私权的界定与保护一网络时代刚刚开始时,很多网民认为网络上的一切都是虚拟的,男人可以将自己变成女性去恶搞别人,穷人也可以当富豪去游戏交友。

如今,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

任何人只要在网络上提出想搞清某一问题的意愿,便可通过网民的集体搜索,了解问题的各种答案。

网络不再是单一的极度虚拟,而变成还原问题真相的重要手段。

人肉搜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出的网络名词,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

在人肉搜索的帖子中,不仅披露当事人的私生活,而且伴随对被搜索者的人格攻击,容易使公众联想到此种行为是否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对名誉权规定如下:“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名誉权是人格权中的一种,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从有关名誉权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使用“侮辱”、“诽谤”等语言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如果在人肉搜索的帖子中,留言者并没有过激的言语,只是对该行为进行正常的谴责,并不能看作是侵犯了被搜索者的名誉权。

如果网友通过公布被搜索者的个人信息,而使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该通过何种方法维权呢?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往往会从隐私权方面考虑。

二隐私和隐私权二者间存在区别。

在社会生活中,凡是不希望他人知晓的个人事项都属于隐私,但是只有受法律保护的隐私,公民才享有隐私权。

我国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首次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隐私权属于该法所称民事权益,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该法承担侵权责任。

针对“人肉搜索”的规制措施

针对“人肉搜索”的规制措施

针对“人肉搜索”的规制措施提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更使得信息的传播得以瞬间完成。

信息资料的快速传播虽然有助于信息的掌握,但大量的个人资料为公、私部门所收集、利用,这也容易使个人隐私遭受侵害,“人肉搜索”使公民的个人隐私很容易被侵犯,针对“人肉搜索”现象,我们有必要实行相应的措施进行规制。

关键词:“人肉搜索”;规制一、提高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很多网络隐私的泄露都是不法分子侵害计算机系统所造成的,因此网络用户有必要加强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

首先,计算机中存储重要资料时要尽量将重要资料和网络切断连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黑客”入侵所造成的信息危害。

其次,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并使用加密技术。

防火墙是用户系统的安全屏障,是确保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可以对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就能够过滤掉攻击系统的命令。

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需要的保护选项,禁止计算机对特殊网站的访问。

另外,在网吧等公共计算机上网时尽量避免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即使必须用到这些信息,在离开时也要清空相关的历史记录。

然而,计算机系统遭遇侵害并不是网络用户个人信息泄漏的唯一途径,在笔者看来,更多情况下,有些个人信息是网络用户自己主动上网发布的。

以被大学生群体广泛使用的人人网为例,为了与朋友联系的方便,一般情况下加入人人网的每个成员都先实名注册①,注册成功以后用户就可以使用人人网提供的功能,在页面上传自己的照片、日志等资料。

为了增加点击率,很多用户不断地更新自己的页面内容以引起朋友的注意。

但是,有些网民在注册时并没有意识到所填写各项信息的隐私权限设置,如果用户忽略了相关设置,那么只要在人人网主页的搜索引擎上输入该用户的名字,其个人页面就完全可以展现在搜索者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个人信息泄露的责任一定程度上归责于网站经营者没有在显著位置提示用户注意信息设置权限,但更大程度上恐怕是用户自身的疏忽大意所致。

防止网络人肉搜索的安全措施

防止网络人肉搜索的安全措施

防止网络人肉搜索的安全措施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肉搜索逐渐成为一种网络行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网络人肉搜索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止网络人肉搜索的安全措施。

一、加强在线个人信息保护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不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还是其他网站上,我们都应该谨慎地管理个人信息的公开程度。

避免将过多的个人信息公开,特别是身份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敏感信息。

在填写各类表格时,可以选择不必要的信息项不填或使用“*”等符号代替,以减少泄露的可能性。

二、增强网络隐私意识其次,我们应该增强网络隐私意识。

要时刻警惕网络上的潜在威胁,避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

不要随意给予陌生人个人信息,也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附件。

在使用社交媒体时,要定期检查隐私设置,确保个人信息只对信任的人可见。

切记在公共场所使用公共网络时,避免进行过多的个人敏感信息操作。

三、合理使用社交媒体适度使用社交媒体也是防止网络人肉搜索的一种重要措施。

在发布个人信息或照片时,要慎重选择内容和对象,并考虑信息的长期影响。

在评论和转发他人内容时,要注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或陷入网络争端中。

此外,如果发现自己的信息被不当使用,要及时向社交媒体平台或相关机构举报,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四、防范网络欺诈和诈骗网络人肉搜索有时也伴随着网络欺诈和诈骗行为,如虚假招聘、谣言传播等。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我们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轻信他人提供的虚假信息和非官方渠道的求职机会。

同时,要学会鉴别谣言,积极传播正能量,为网络环境的净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加强法律保护意识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法律保护意识,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果个人信息泄露或遭受人肉搜索,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以保护自身权益。

此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人肉搜索的打击力度,从而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的力度。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九)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九)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人肉搜索行为逐渐成为网络上备受关注的现象。

网络追踪,也称为网络调查或网络猎手行为,是指通过互联网的各种资源和信息,对某个特定的人、事件或组织进行调查和搜集信息的行为。

然而,网络追踪行为常常存在一定的侵犯隐私和侵害个人权益的风险。

为了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护个人隐私。

首先,保护个人信息是预防网络人肉搜索行为的重要一环。

在使用网络时,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例如,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家庭成员、手机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以免被他人盗用或滥用。

此外,对于个人网上活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隐私保护措施,比如使用匿名方式浏览网页、关闭个人位置信息、设置密码保护等。

其次,加强个人网络素养也是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的重要手段。

要了解并熟悉网络世界的规则和风险,避免陷入互联网陷阱。

网络追踪往往依赖于人们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兴趣和敏感度,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传言或谣言,不随意参与和传播网络调查。

此外,政府和平台运营商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监管和管理,提供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和保障。

政府可以加大对网络人肉搜索行为的惩治力度,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追踪者进行处罚。

同时,平台运营商也应该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严格审核用户发布的内容,防止信息被滥用。

另外,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对待网络追踪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追踪,本质上是一种对信息的搜集行为,只要用于合法、公正的目的,他本身并不是一种不良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

对于追踪者,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使用网络追踪手段解决疑问,获取信息,但要求他们在行为中保护个人隐私,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

综上所述,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

保护个人信息,加强个人网络素养,政府和平台运营商加强监管和管理,以及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网络追踪行为,这些措施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的风险,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与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与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与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平台。

然而,与之同时,个人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个人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风险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个人隐私泄露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泄露风险。

个人隐私的泄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动泄露和被动泄露。

1.主动泄露个人隐私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更加愿意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他们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个人照片、工作经历、家庭情况等信息。

尽管这种主动泄露个人隐私来自个人的选择,但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滥用或用于“人肉搜索”,给个人带来麻烦和危险。

2.被动泄露个人隐私被动泄露个人隐私是指在网络使用和业务操作中,个人隐私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

例如,在网上购物时,个人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可能会被黑客窃取。

而一些网站或应用程序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可能会收集和出售个人信息,给用户隐私带来巨大威胁。

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旦个人隐私泄露,可能导致身份被盗用、个人财产损失,甚至给个人的声誉和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保护个人隐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干扰、破坏的能力。

在网络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着各种风险。

1.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合法的网站、电子邮件等方式,诱骗用户输入个人敏感信息,从而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一旦用户上当受骗,个人信息可能会被盗取,给用户造成财务损失。

2.网络病毒和恶意软件网络病毒和恶意软件是指那些能够植入电脑系统或移动设备中的恶意程序。

这些病毒和软件可能会窃取个人信息、控制设备、破坏系统等,对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3.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攻击网络系统获取他人信息的行为。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暴力破解密码、注入恶意代码等,来获取个人信息并进行非法操作,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五)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五)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之一就是网络人肉搜索行为。

网络人肉搜索是指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来搜集、掌握、甚至曝光他人的真实身份、隐私等敏感信息。

这种行为虽然被部分人认为是一种“正义行为”,但却侵犯了个人隐私和人权,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加强防范。

首先,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可能面临泄露的风险。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增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只有人人都有防范的意识,才能减少网络人肉搜索行为的发生。

另外,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防范网络人肉搜索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信息的泄露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网络上留下的痕迹,谨慎使用个人信息,尽量避免将自己的真实身份暴露给不可信任的网站或平台。

在进行网购或注册各类账号时,应选择有信誉的网站,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填写。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VPN来隐藏自己的真实IP地址,增加被追踪的难度。

除了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也是防范网络人肉搜索的关键。

网络追踪的手段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网络安全技术来增强个人的网络安全。

比如,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来阻止非法入侵,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来修补漏洞,使用加密软件或应用程序来保护个人信息的传输。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例如,学习如何设计复杂的密码、学习如何分辨网络欺诈等。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避免网络人肉搜索带来的麻烦。

最后,加强监管措施也是防范网络人肉搜索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出台有关互联网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人肉搜索的打击力度。

社交媒体安全风险

社交媒体安全风险

社交媒体安全风险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增加,人们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的安全风险,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一、社交媒体的安全风险社交媒体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隐私泄露: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信息和照片可能导致隐私泄露。

黑客和骗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身份盗窃、欺诈行为等。

2. 虚假信息: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这可能误导人们的判断和行为。

3. 精神健康问题:高强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沉迷、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4. 网络欺凌:社交媒体上存在网络欺凌问题,包括言语攻击、人肉搜索等,这可能对个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社交伤害。

二、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措施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置强密码:为社交媒体账号设置强密码是保护账号安全的基本步骤。

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定期更换密码。

2. 控制个人信息的发布:谨慎地选择和发布个人信息和照片,避免过多披露个人隐私。

3. 隐私设置:合理设置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限制谁可以看到你的个人信息和动态。

4. 警惕钓鱼网站: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链接,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给不信任的网站。

5. 不轻信谣言:在社交媒体上,不要轻信谣言和虚假信息,要通过多个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6. 注意网络礼仪:尊重他人隐私,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避免参与网络欺凌行为。

7. 控制使用时间:适度使用社交媒体,避免过度使用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8. 定期更新安全软件:使用安全软件来保护个人设备的安全,定期更新软件以确保最新的安全补丁。

三、结语社交媒体的安全风险不可小觑,但只要我们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通过设置强密码、谨慎发布个人信息、合理设置隐私设置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安全地使用社交媒体,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同时也减少安全风险带来的潜在问题。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八)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八)

网络追踪如何防范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追踪和网络人肉搜索的现象越来越多见。

网络追踪指的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而网络人肉搜索则是指通过广泛的信息搜集和传播,对某个特定个体进行追踪、骚扰或者滥用的行为。

这些行为给个人的隐私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重大威胁。

为了避免这样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网络追踪和网络人肉搜索。

首先,加强个人隐私意识教育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人们应该了解到,在网络上泄露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个人和家庭造成隐私泄露、骚扰甚至经济损失。

同时,我们也要告诫人们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要求,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以免成为网络追踪和网络人肉搜索的受害者。

其次,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和网络运营商应该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监督,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和信息巡查,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追踪和人肉搜索的行为。

对于恶意传播他人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明确网络追踪和网络人肉搜索的界定,打击违法行为,保护人们的隐私权。

此外,技术手段也是防范网络追踪和网络人肉搜索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在个人使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时,应该关注和设置好隐私设置,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对外的可见度。

同时,人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匿名浏览器和加密软件来隐藏自己的真实IP地址和身份信息,增加自己在网络上的安全性。

除了个人和技术方面的防范措施,社会和媒体平台也有责任加强对网络追踪和人肉搜索的抵制。

媒体应该加强自律和职业道德,不参与和炒作网络追踪和人肉搜索事件,减少对个人隐私的曝光。

同时,社会应该提高对网络骚扰和滥用的谴责,呼吁所有参与者都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权,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防范网络追踪和网络人肉搜索行为需要个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人肉搜索”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摘要:“人肉搜索”作为后起的新兴的络技术手段,对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尽管“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络自身的特性、我国民素质不高、络基础管理不到位和立法滞后等。

应针对上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在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人肉搜索”的证明作用。

关键词:人肉搜索个人信息安全挑战对策根据CNNIC(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XX年底,中国民已达2.98亿人,较20XX年增长41.9A0,互联普及率达到22.6%。

至此,中国民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而且民以中青年为主,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社会力量。

“人肉搜索”一般指通过在络平台集合广大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的真相或者人物的真实身份,并对之进行络曝光。

其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使传统的络信息搜索变为人找人、人碰人、人查人的关系型络社区活动,使单一的查询过程变为一人提问,多人响应的“大海捞针”式搜索,其群众基础是民,必须要通过人来实现搜索。

“人肉搜索”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找人”,运作的形式是在论坛发帖,一旦有认识或者掌握相关信息的民浏览该帖,就可利用在上跟帖的形式,将该人的基本情况或活动信息公布于上。

民的数量巨大,跨越省界国界,通过“人肉搜索”,通常能获得关于被查找人的大量信息。

个人信息是经常使用和产生的各种关于个人的基本信息,一是个人基本资料。

即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职业、性别、家庭成员等;二是个人文件数据,即用户不愿被公开浏览、传递的私人文件,如照片、录像等;三是个人方式,即固定、手机号码、通信、e—mail等;四是个人计算机特征,如个人使用计算机IP、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版本等;五是个人财务账号,如电子交易账号、银账号等。

当前,个人信息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私人照片、生活录像等个人信息的泄漏,很可能导致大量深层信息被挖掘、曝光,引发更进一步的违法犯罪行为,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研究个人信息安全、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的站已经刻不容缓。

鉴于上述情况,研究“人肉搜索”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关系,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即发挥“人肉搜索”的有益功能,杜绝其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有效预防其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肉搜索”的威力表现在:对络上的一张照片,通过众多民的辨认、推断和查实,就能查找出照片中人物的姓名、身份、职业等详细的信息。

当然,这些详细信息很有可能被那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混淆是非,利用一些民的正义感报私仇或者陷害别人的工具。

一、从“人肉搜索”个案看个人信息安全“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人肉搜索’他,你很快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人肉搜索’他,他很快会失去一切。

”从这句话,我们看到了”人肉搜索”的巨大威力,威力的来源在于“人肉搜索”能获取个人的详细信息。

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肉搜索”被络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导演王竞拍摄了因“人肉搜索”引发惊悚悬疑的电影《无形杀》,将矛头对准“人肉搜索”。

像王竞导演这样的探索,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但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的层面上,应该更为广泛地向社会层面、法律层面、道德层面引申,才能真正起到趋利避害,保护个人基本信息安全的作用。

且先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1:20XX年4月,钱军酒后驾车撞倒年过六旬的欧阳某某,老人提出送其到医院,钱军拒绝并对老人进行殴打,还逼老人下跪。

该事件曝光后,友们发动“人肉搜索”,钱军的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被全部曝光,钱军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逮捕。

案例2:20XX年5月汶川地震后,即哀悼日的第三天,一名女子辱骂灾区人民的视频出现在络上。

亿万同胞的怒火被点燃,大家立刻进行“人肉搜索”,查出该女子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

公安局根据上提供的该女子的信息资料将其抓获。

案例3:20XX年11月,一位民在“天涯论坛”上发布了一则题为“两个无耻的小偷,我决不放过你们”的帖子,贴出的监控录像清晰地看到两名男子,其中一名男子用衣服做掩护进行盗窃,之后,两人立刻离开。

案例4:女白领姜岩注册博客,在博客中将丈夫王菲与一女性照片贴在博客中,认为二人有不正当关系。

姜岩的同学张乐奕得知姜岩死了的消息后,披露了王菲“婚外情”的行为以及相关信息,引发了民进一步搜寻王菲的相关信息。

“人肉搜索”使王菲的大部分信息被披露。

民在大旗等站上对王菲进行谩骂、攻击。

该案成为“人肉搜索”第一案。

最后,经法院审判,大旗赔偿王菲精神抚慰金3000元,张乐奕赔偿5000元。

案例5:家住北京市的赵女士与人进行房屋交易时发生纠纷,竟因此成为某站论坛上的“人肉搜索”对象,不仅被指借卖房子名义骗人钱财,还被公开了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

给赵女士生活带来众多困扰,每天上班胆战心惊。

从案例1至案例5可以看出,“人肉搜索”的善恶性质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起到了截然不同的社会作用。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这些案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人肉搜索”只是搜集个人的详细信息而已,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触犯相关法律。

有的人认为,“人肉搜索”刚开始时确实找到了一些应该找到的人,可是随着民们的滥用及不良企图,越来越多无辜的人受尽了折磨。

有的人则认为,如果是公众人物的信息被披露,一般不构成侵权,但因为“人肉搜索”多数针对一般老百姓,即使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很可能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民事侵权。

“上通缉已经超出了道德谴责的范畴,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提出,“人肉搜索”泄露人民群众的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等详细信息,是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人民群众个人的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规范“人肉搜索”的行为列入刑法中。

就本文关注的范围,无论是否人刑,但其对个人基本信息安全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认为,通过“人肉搜索”获取信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段,应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成为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互联及公安络监察部门应该设立比较统一的“人肉搜索”发布、利用、管理的平台,有相关部门查验“人肉搜索”发布者的真实身份,统一发布并发动众多民参与,征集被搜索者相关方面的信息,形成搜索结果后由有关部门用于办案、诉讼、慈善等公益、合法用途,并合理把握个人详细信息的发布范围,有力地保护人民群众个人基本信息的安全。

二、“人肉搜索”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挑战现在,许多人了解信息很少通过读报、看电视,而是直接去新闻站、娱乐站去看,学习、查资料也不一定要去图书馆,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收获就不小,还有各类培训、会议等都可以通过络达到目的,省时、省力、省钱。

另外,还可以通过上商城购买所需商品,不仅价廉物美,而且还送货上门,方便快捷;缴纳水电费、费、煤气费不需要排队,只要鼠标一点就能轻松解决。

互联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飞速发展的互联业在给社会和人民群众创造效益、带来方便的同时,其系统的漏洞和络的开放性也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众多负面的影响,如信息的污染、病毒的侵袭、络的欺诈、黑客的攻击等问题,给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危害。

在大量“人肉搜索”的事件中,友们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就将当事人的真实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细节等个人详细信息公布于众,使当事人承受的精神压力从虚拟络社区转移到现实社会中,打破了原有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人肉搜索”对个人基本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络具有匿名性、随意性等特征络的匿名性、随意性等特征使违法代价过低,而维权的成本又太高,因而对一些人采取的极端的“人肉搜索”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遏制。

由于这些方面的因素,也使得民对自己言行的自律程度大大降低。

此外,又由于络本身的公开性和传播迅速等特点,个人隐私一旦通过络公布出去,其影响比现实侵权行为更大,后果比现实侵权行为更严重。

(二)民们的素质良莠不齐,侵害个人信息安全同其他络违法犯罪行为并存目前,我国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络的诈骗、卖淫、赌博、黑客的攻击、发布反动的言论攻击我国政府和政治制度、破坏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扰乱经济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也越来越猖獗,间谍软件、络病毒、垃圾邮件、“络钓鱼”等危害不断出现。

在当前情况下,民恶意利用“人肉搜索”或者被部分别有居心的人利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部分民受表面、恶意信息的左右,缺乏独立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经常盲目跟风,采取推波助澜等过激的行为。

利用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无时间、空间限制的,青少年互联犯罪、络国际犯罪越来越多,并且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均不利于及时控制,个人基本信息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

(三)我国络基础管理薄弱,一些商业站缺乏本身的职业道德,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管责任为了一味追求高的点击率,部分站着力于策划议题,认为越有争议越有“创意”,这些站用一些尽可能夸张的图片、惊心动魄的标题为主要手段,将本来新闻价值很小的事件进行炒作,让“人肉搜索”泛滥成灾。

由于有关部门对络的演变形势估计不足,缺乏前瞻性.导致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够,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目前还很薄弱。

(四)络相关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成为法律监管的真空目前,络的运行、管理和使用存在诸多法律空白和盲点。

我国的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对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但它涉及的面过于狭窄,适用性和操作性都不强,对惩治和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效果不是很好。

我国一直在努力改善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络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在法律规范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面对络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显得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也间接导致许多侵权的“人肉搜索”事件不能准确有效地追究行为人的责任,也不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人肉搜索”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策略个人基本信息如何才能安全?信息安全并不简单,安全威胁的El益复杂性却让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再是某个传统的单一安全产品所能解决的问题。

在信息安全这件事上,要做的远不止防病毒这么简单,可信才是安全的本质。

“人肉搜索”最初是从社会道德的需求出发,而后却发展成侵权“人肉搜索”事件,损害了社会公共道德;最初是以络舆论自由的起点出发,而后却侵害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安全,剥夺了现实中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注重对“人肉搜索”的管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一)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切实做到“以法治”相关部门应该在法律中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络服务提供者应该对其所提供的上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负全部责任;并且对其所提供的来自第三者的上信息内容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与义务,负责信息的审核及删除,对发布的信息负有相应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