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者:杨金玲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4期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在学校《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策略研究》的大课题下,我继续将《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为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现将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收获总结如下:一、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在这一点上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
从内容上看,我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
二、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继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自习、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背诵古诗,新书推荐,心得交流,在班上举行了两次读书汇报交流活动,举行了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进行了手抄报比赛,并把优秀作品展示到班级的板报上,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
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1. 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侧重于“读”的训练,倾向于“读”后的交流。
本学期我讲的一节公开课《鲸》就是我的平日课堂的写照。
2. 注重课外阅读,丰富知识。
本学期我班上了两节读书汇报交流课,积极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3. 注重读与写的统一。
本学期第五单元“父母的爱”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上的非常成功。
四、努力方向虽然这学期我并没有真正的做出或做到什么,但是我明白了以下几点,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地桥梁架起读与写地桥梁江苏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 姜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语文教学地重点是训练学生地听、说、读、写能力,阅读与作文地结合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地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实际接触中掌握锤炼语言地技巧.架起读与写地桥梁,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读写结合需要热情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任何知识,首先要学生乐学,如果没有这样地兴趣,再多地知识也学不进去,再好地老师也无能为力.习作,是学生表达自我地一种方式,是把自己地经历、体验用自己地语言表达出来地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地语文教学侧重于标点符号、文章结构、表达方式地训练,经常忽视学生地写作心理,甚至视学生地写作心理于不顾.完成习作,这是教师对学生地要求,甚至于是必须执行地命令,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愿意,是否有表达地需求.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写作方法指导应以学生地兴趣为基础.学生对写作没有了热情,就不会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而是胡编乱造敷衍老师.脱离了学生地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地心理需求,习作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二、读写结合需要情境如何将读与写地桥梁架设得更完美,更自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老师必须引领学生找到一条实实在在地路径,使学生既了解写作地方法,又能有意识地运用.创设习作情境是行之有效地方法.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广玉兰》地第三段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广玉兰花地形态,学生在我地层层引导下,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得进.我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地步骤:先介绍广玉兰花地颜色和质感,让学生思考、感悟并习得文中地“纯白色”“青绿色”“冰雕玉琢”“柔韧弹性”等精妙地词语;接着介绍广玉兰花地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地、刚刚绽放地、盛开着地、开过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心平气和地读,并展开丰富地想象,读出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学生徜徉在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语言地精妙.通过对语言文字地理解和感悟,学生将自己内化地语言和写作方法表达了出来,运用语言地水平得到了提高.二是记得住.阅读地基础是学习、内化与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地黄金时段,语言积累是这段时间最为重要地事情,是为后面地习作打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关于花地颜色、质感、形态地段落,积累丰富地语言文字材料,存储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地头脑中形成一个良好地语言反应机制,能灵活运用在相似地主题中.三是用得上.学会运用是阅读教学地关键,是学生理解和内化语言地延续,是一种语言实践,是对学生地综合考查.在展开教学环节之后,我安排了描写花地小练笔.小练笔,为学生刚刚储备地知识搭建了一个实践平台,学生有效运用所学地知识,从而达到内化和吸收.事实上,学生地片段练习已有一定地水准,在我预设地情境中,他们不仅模仿了作者地写法,还加入了自己地想象和阅读积累.如:“丁香花地花蕊若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地,它地花蕊很细小,夹在花瓣之中,就像一个害羞地花仙子整天躲在闺房里.”“有些花瓣已经落到地上,花虽‘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其香如『故.”三、读写结合需要迁移从读到写是一种飞跃,多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写.迁移能使已有地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熟练运用.除了语言、结构、写作方法等因素外,迁移也是读与写地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呢?在《广玉兰》地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写广玉兰花地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地花.关于花地片段地描写正是读与写地迁移点,学生学得认真,写得自然,得心应手.四、进行多次训练读与写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读是写地前提,写是读地体现.多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写作,多写能促使学生读更多地书.多读和多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地途径.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多读和多写?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地引导,让学生赏析或者吟诵名篇美文,摘录好词佳句,做好读书笔记;利用习作课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地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地写作意图,然后对学生地习作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从而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其次,以片段练习为主,文章不要太长,应以小练笔为宜,多给学生提供练笔地机会.一种写作方法是需要经过长期地练习才能内化为学生地写作技能地.要想达到更好地效果,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时间和精力,赞扬学生地点滴进步,鼓励学生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第三,读与写之间地迁移,教师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独立思考,努力创新.加上了独特地想法和情感体验地作文才是有鲜活地生命力地作文.总之,在习作教学地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地作用,敢于放手,把握好指导地尺度,激发学生表达地欲望,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在习作修改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扩展习作课地舞台,培养学生地写作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地喜悦.(责编莫彩凤)。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发布时间:2021-07-30T11:06:24.2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作者:杨彩茹[导读] 杜甫奏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杨彩茹濮阳市第三小学河南濮阳 457000杜甫奏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前提,写作才能水到渠成。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本语言内化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架起一道由读到写的桥梁,把文本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运用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不断阅读、积累、内化,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一、进行语言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可见,加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积累才能更好的运用语言,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一)在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使平面的文字立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文字中的情感。
教学中应该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真正做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从而积累语言。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老师可以采取巧妙的方法,使学生百读不厌。
比如,同桌赛读,同桌两人在同一标准下比赛,看谁朗读用的时间短;五分快读,在确保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比一比谁在同一段时间内读的遍数读;小组“开火车”读,在小组内,每人一段接龙读下去,看谁读的流利。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读书热情,初步积累语言。
同时,老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赏读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融入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在讲故事中积累语言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把书面语言通过自己的理解内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篇文章,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赏读……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篇幅较长的适合讲故事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故事。
如在教学《羿射九日》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展开想象,来讲故事,这样的训练能使生动感人的故事更加形象,也利于语言内化,从而丰富了语言积累。
用片段作文教学搭建起一座衔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桥梁[共5篇]
用片段作文教学搭建起一座衔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桥梁[共5篇]第一篇:用片段作文教学搭建起一座衔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桥梁踏着片段作文教学从阅读走向写作叶圣陶先生说:“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一样长,才能支撑一个人正常行走。
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将二者割裂开来,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深入挖掘理解文本,写作就是布臵作文,然后评讲。
而现在的高中新教材也分设”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个板块,似要让他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其次,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面临一种困境:我们作文教学是无序的,盲目的,高耗低效的。
课堂上常讲的是干巴巴的,枯燥的理论,老师讲的两口白沫,但收效甚微,我们好像缺乏经典的写作的范本。
其实不是,我们有范本,就是我们的阅读教材,但我们却割断了二者千丝万缕的血脉,忽略阅读教学中写作迁移的训练。
我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和分,我们完全何以做到在读中悟写,在读中练笔,以读促写。
而片段作文教学是最有效的能从阅读教学走进写作教学的一座桥梁。
除此以外,如果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学期6次左右的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运用片段作文写作这种省事省力低耗高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拿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例,列举一下我以阅读教学文本为写作教学的典型范例开展的片段作文教学。
(必修一侧重记叙文写作训练)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3.大堰河——我的保姆片段作文训练重点:赏析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
题目设计:仿用诗中的排比句,写出你的某个亲人触动你心灵的细节。
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片段作文训练重点:欣赏文中的场面描写,注意描写的角度题目设计:一辆车突然自燃,进行场面描写。
6.鸿门宴片段作文训练重点:欣赏情节的三起五落。
题目设计:续写故事,忌平铺直叙,要写出波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措施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措施探讨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需要紧密地连接起来。
阅读的过程应当是渗透写作精神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应当是将阅读的精髓融入到纸面上的过程。
因此良好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能够真正的将二者连接起来的。
通过二者的有机联合往往能够产生更为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的将阅读与写作的规律参透,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实践规律的找寻和发挥,以更好的在实践上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真正的联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措施阅读与写作教学最为重要的实际上就是如何真正的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规律性在实践中更加彰显,从而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小学语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阅读与写作教学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也在于其能够真正的实现二者的优势结合,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展现出良好的生命力,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必须也应当注重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实践基础(一)阅读与写作在精神上和实质内容上都不可分离。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往往来说,阅读的时候就能够给予写作更多的灵感,而写作的时候也往往是回顾阅读内容的时候。
因此,大量的积累阅读就能够进行良好的写作,而大量的写作就能够调动起其之前的阅读的积累。
比如,笔者在课堂上拟题:抓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一些特点,用一段或几段文字对其进行细致描写。
孩子们认真审题后,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用心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动植物。
这些动植物在孩子们惟妙惟肖地描写中跃然纸上,仿佛就出现在读者眼前......因此,在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将阅读与写作如何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阅读与写作应当注重到阅读服务于写作中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尽管阅读与写作具有某种程度的桥梁关系,但是应当注意到,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
良好的阅读才能够真正的激发起学生有质量的写作。
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有质量的阅读才能够激发起良好的写作来,因此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种阅读服务于写作的教学理念,写作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量,以及阅读的质量如何。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阅读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
阅读为写作做出典范和创作的模本,有助于积淀语言材料,开阔写作视野,拓宽写作的手法;写作也成为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升华的结果,也是学习并使用技能、模仿并创新的试验田。
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本人就尝试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能,让读与写紧密结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阅读途径的枷锁,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法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下面,介绍几种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以作探讨:1.“好书大家读,美文共欣赏”的推介活动作家介绍、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名家点评、精彩语段摘评、我之所见、总结报告。
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2.开展“设计读书剪报,记录我的体会”主题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整理,这正如胃肠消化一样,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揣摩、比较和思考一系列手脚并用的练习(历练)起到内化作用,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融化,沉淀在自己知与行的图式中,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与行为习惯。
”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随笔或笔记式的深度开发与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发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课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新闻速报”“早间30分”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小学低年级写话能力培养: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摘要]写话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训练方式。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阅读,培养写话的兴趣;关注生活,积累写话的素材;说写结合,练习写话基本功。
[关键词]小学生;写话能力;阅读[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9-0109-01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训练方式,重点是让学生喜欢自由表达。
阅读是表达的基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提到了“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做到读有所用,读写结合。
一、注重阅读,培养写话的兴趣书面语言是通过语言文字和符号表述的,与口头语言相比要严格得多。
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虽然篇幅有限,甚至有时只有一句话,但一字一词,连词成句或者连句成段,都必须通过思考先组织语言,再用文字写下来,表达自己要想表达的意思。
同时句子必须前后通顺、完整、连贯。
这样的任务对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学生容易对写话产生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会影响学生的表达水平。
我们知道,只有学生喜欢写,才能写得好;只有乐于表达,才能表达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了阅读的积累,写作才能有话可说。
仅靠课内的阅读教学对写话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应家校结合,引导和激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一)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形成阅读氛围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班里,也有利于不同种类图书的分享和交流,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学生自制借阅卡,踊跃借阅,每位学生都能在图书角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班级里形成了利用课余时间看书阅读的良好氛围。
更为可喜的是,学生读有所用,在写话作品中出现了不少好词佳句。
如,“小绵羊的毛看起来卷卷的,摸起来软软的,小绵羊穿上一定很暖和”。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发布时间:2021-06-10T04:55:46.57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7期作者:方鹏[导读]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彼此联系较十分密切。
语文是一门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门学科,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板桥镇洪武小学 655602摘要: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彼此联系较十分密切。
语文是一门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门学科,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六年级这个相对学生来说较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教师一定要注重构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为学生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生涯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写作;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引言:现如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也愈加重视起来。
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中学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对于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要从小学阶段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语文学习。
本文对于小学语文阶段如何构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进行了研究和谈论。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便会投入很多的兴趣和热情。
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给予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并且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最大化的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总是被动学习,而非是学生自身主动的接受学习,这也是诸多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因素。
在现阶段的新课改的教育改革下,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新型教育理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的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学生投入课堂中。
在阅读过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观后感等,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小训练中提升自己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阅读教学692016·2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陆德凤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是课堂练笔,适当的课堂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
一、练在情深意浓处,积淀情感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通过感人的故事抒发真情,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深意浓之处练笔,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内心感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黄鹤楼送别》这首诗语言质朴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厚的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深刻理解诗中渗透的情感。
然后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笔。
教师这样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诗人站在江边时,内心深处都在想什么?他又想对孟浩然表达什么呢?”然后首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形成文字,讨论交流。
这样的课堂练笔就是情感激荡的过程,在情感的宣泄中,整个语文课堂也变得灵动起来,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这些共鸣也许就是一时的灵感闪现,因此在练笔时要做到敏锐及时,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进行练笔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二、练在想象补白处,拓展思维中国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也是这样。
文本中的留白,可以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
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文本中的训练切入点进行课堂练笔,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首先播放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将学生吸引到文本学习中去。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解读文本,然后指导学生练笔:“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的具体情景,写一写关于嫦娥和逢蒙之间的对话,至少写出三组这样的对话。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每到习作课,总会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课太难教了!真的是学生不会写作文?习作课太难教吗?笔者认为未然,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语文教师错把教语文当成教课文,把书教死了。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孤立地放到作文课上,而忽略了学生最宝贵的习作资源::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源,导致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两相分离,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说白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表达和运用。
因此,要把习作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当中,在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才能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架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在阅读课中积累习作语言课文是学生学习、获取习作语言的最好的资源,如果把作文教学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必须扎根于阅读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
试想,从习作最小单位::字词起,哪一样不是在阅读中学会的?至于如何造句、写段、谋篇等有关作文的基本知识,也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才定下来的,这些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无疑是学生积累语言习作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要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品赏词句,遣词造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如三年级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奔流不息、璀璨无比、光彩夺目等等,明确本文的内容价值取向后,我把训练学生运用积累本文词语作文主要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后,接下来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词语的环节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学生幻灯片播放乐东县的旅游风景、夜景、文化广场、商场等图片。
如何架设阅读与写作的联通桥
阅读 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 的写 作能力 。在这方 面 ,笔者 的
做 法 主 要 有 四 :即 “ 一 说 一 写 一 评 ” 。① 适 当介 绍 一 些 读
课 外名著给学 生 ,引导他们 去读 ,并要求 读后作些摘 录。 ②让学 生读后再 组织他们说说 某些作 品中精 彩 、感人 的情 节或 片断 。③让 学生把 自己感 受最深 的一 点写 出来 ,如 写 读后 感 、读 书笔 记之类 。④ 在课堂上 ,教 师要摘其优 劣简
谈 到 读 ,许 多 人 往 往 都 只 注 重 课 内 阅读 ,而 要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写 作 能 力 ,课 外 阅 读 也 是 相 当 重 要 的 。 且 不 说
许多名人 回顾 自己青少 年时的收获 ,大多都得益 于课 外的 阅读 ,光从 写作界 的例子来看也是举 不胜举 。古往 今来 ,
霉祚 免
E { W : RR C i IJ l ' R S AR : 嚣 《 E 辩
如 何 架 设 国 疆 与写 作 的联 通桥
江 苏 金坛 市 河 滨 小 学 陈小 梅
写作 是一种创造性 活动 ,笔者认 为 ,若要有 效地提高
学 生 的 写 作 能 力 ,主 要 应 向 范 文 学 习 ,向 范 文 借 鉴 ,并 从
素 养 等在 内 的 诸 多 知 识 的积 累 、提 高 过 程 。 在 整 个 阅 读 过
程 中 ,都要指导学 生调动情 绪 ,并保证 意志力 的参 与和心
曾 经 指 出 , “ 学 的第 一 个 要 素 是 语 言 。 ” 只 有 将 在 阅读 文 中 所 学 到 的 知 识 积 累起 来 ,才 能 做 到 厚 积 而 薄 发 。 “ 书 读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语文个性化教学学习体会卫东学校王艳梅上学时就对写作感到头疼,每次写作文时都会想尽办法,翻找作文书,绞尽脑汁拼凑文章。
毕业后来到学校校长安排我教语文,我一听就发憷,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文采有限,不敢担此重任。
总觉得语文老师应该出口成章,字字富有文采。
后来硬着头皮接了任务,也只能全力以赴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所占分值最大,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我该什么做呢?后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反复探讨,我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阅读教学是关键,写作教学是终极目标,但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处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我在教学中,狠抓阅读教学,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想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也疲惫地感到积累的语言材料在写作中用不上。
真可惜那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那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那奇特感人的风物风情,那精辟智慧的人生妙论,读时令人舌底生津,荡气回肠,用时搜肠刮肚,难觅难寻,这是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后来经老教师指点这才知道是我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这两座相离不远的桥连接起来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无疑是最省事省力而又高效的“天桥”。
一、抓住机会,仿写优美语段。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时,我就提出仿写要求,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处于高潮阶段,正是仿写的好机会,这时候只有让他写出来,他才能获得释放的轻松,面对自己的“大作”产生成就感,反之则不吐不快!例如《下棋》中“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系关键词:阅读写作桥梁联系宋朝有个学者叫刘彝,在谈治学体会时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行万里路”就是观察和调查;“读万卷书”就指的是阅读。
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作方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因此,在初中阶段强调阅读,重视阅读教学,其意义也就在此。
初中阶段,学生在课内外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已逐渐积累了不少语言知识。
随着学生书本知识的增长,此时的语文教学就迫切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这里的“学以致用”,主要是指如何使阅读与写作实践挂起勾来。
即怎样才能为阅读和写作架起一座桥梁,使读与写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下面本人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
一、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进入初中后,学生已经较多地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这些文章是以不同的体裁编入课本中的各个单元,它们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随时让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为阅读而阅读,而应从阅读中吸取经验,注意积累知识,搜寻材料,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应从主题思想的概括、布局谋篇的分析、写作特色的欣赏、字词句的把握上教给学生方法,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融会贯通,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从各个方面加以对照反省,使学生在回顾自己的习作中明辨得失,在反思中求取进步。
经过由读到写,由口动到手动这一搭桥铺路的过程,这座读与写之间的彩桥就会逐步架成,“学以致用”的效果也自然会渐渐增强。
二、从文章的美感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录进初中课本的好些文章,都是名家之名篇,这类文章对读者不仅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读后能给人一种深深的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审美愉悦。
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最新文档资料
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本人认为小练笔就是一座在吸收中进行倾吐的平台。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安排多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文取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本文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讲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找到练笔引爆点,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①发挥想象,空白补写。
②情感共鸣,感悟拓写。
③有特点的句、段?仿写。
④词句优美处创写。
一、发挥想象,空白补写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在遣词造句、谋局布篇时,将内容与思想内化在文本中,但往往言不尽意,留给读者许多的空白点。
文章自身的这些“留白”,给了我们想象创造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空白补写,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小女孩对洋娃娃“一直盼望”的迫切心情,我设计了这样的随文小练笔:“是啊,小女孩多么希望有个洋娃娃,像亲人一样陪在身边。
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希望洋娃娃可以();晚上,面对黑漆漆的屋子,她盼着洋娃娃可以();甚至连做梦呀,她都梦着洋娃娃()。
”通过随文练笔填补空白,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小女孩就是那样,从白天到夜晚,从清醒到梦中,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通过想象补写,小女孩对洋娃娃的那种渴望,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乐于动笔。
三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描述,如:《卢沟桥的狮子》对狮子形态各异的生动描写;《五彩池》中大大小小水池的不同形状;《海底世界》对海底动物发出了各种有趣的声音的描写等。
这些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点,富有趣味性,最后都使用了省略号,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连接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促使学生描绘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在体验趣味性中实现了“乐于表达”的目标。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园丁沙龙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徐少华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阅读与写作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实现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桥梁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对知识的吸收,写作是将头脑中的知识做输出,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而通过写作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化吸收。
因此,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然而,对我国当前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同学阅读量的提升并没有引发写作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学生在阅读中并未深入理解文章,也没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为此,本文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展开讨论,以期研究出促进二者结合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作为学生词汇、语句积累的重要方式,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实现写作素材库的丰富,可以有效改善写作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积累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批注、记录的习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深入理解和分析,进而使得学生将积累的素材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山雨》开展教学,先让同学对于《山雨》一文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同时关注重点段落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手法的素材积累,同时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然后联想自己曾参观过的风景名胜,整理自己的感受,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并且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不断从实践中感悟,一些至理名言至今犹在耳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矛盾的“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大量阅读,能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还能够给学生心中植下一颗爱写作的种子,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推动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笔者就此做一浅谈。
一、“四到”架起桥梁基础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基本阅读要求,成为贯穿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旨,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个人终身阅读的“标配”。
同时,也为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打好第一层地基。
从初次接触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熟悉里面的生字词,这一点可以先粗读后详读,粗读过程实际上就是知道文本的大概表述意思,并将其中的生字词勾画出来,通过字典等工具将这一阶段的“绊脚石”搬走。
之后,可先静心默读,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不能缺少。
有的教师急于要引导走入到对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的解读和品析之中,但是需要给学生一个与阅读对象对话的过程和时间,这一时间,是帮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达成阅读的视觉交合,心灵契合,情感融合。
先行梳理自我对整个文章的印象,从而感受其中印象深刻的词句、段落抑或是细节描写。
而在此时,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方面体现出学生自我解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疑问有待教师解答。
通过教师出让一部分的阅读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去感知文本,并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而学生先建立起整个文本的基础框架,教师再一一指导,从中进一步感受文字美、语言美、艺术美,获得更多读书乐趣,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得到熏陶和启迪。
二、多元打通阅读文脉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引导,这是一个多元的策略实施,而不仅仅是就阅读进行阅读的浅层指导。
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不丰富,甚至可以说,还不知道如何从阅读中寻找到一条主线,再以此为中心,对细枝末节进行精心解读,从中咀嚼出意蕴,而这一欣赏品味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契合点。
为阅读和写作架起桥梁
为阅读和写作架起桥梁作者:陈英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2年第06期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项重要技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表达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只有架起沟通的桥梁,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但现实情况是:升学的压力、繁重的课业、急功近利的题海战术,严重挤压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课外书读得少得可怜,以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割裂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读与写之间的通道便完全堵塞。
学生写作文自然发憷,常常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那么,如何架起读写的桥梁,让学生喜于读书,乐于作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点:一、激阅读兴趣,引作文活水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生活物品与场景展示、角色扮演和多媒体再现等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使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者,从阅读课文变为经历生活,从感受人物情感变为自我真情流露,变接受纯粹的说教为主动体验人生哲理。
教师还要经常从报纸杂志上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又文质兼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从构思、立意、选材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认真阅读分析,充分体会美文魅力,发现阅读的乐趣。
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才能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界,自觉地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读中悟写,读中练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的确,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新课标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随机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架起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桥梁
架起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桥梁【摘要】架起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桥梁,汉语涵养丰厚,韵味别致,语言形式丰富多变,表达意境深远绵长。
只有让学生仔细的阅读,才能品尝语言本身固有的魅力。
因此,在读写结合中,读是写的基础。
读,要读出感情,要读出氛围,读得身临其境,读得由此及彼,放飞心灵,使学生装满一肚子的话语直到不吐不快。
至此,写作方能水道渠成。
【关键词】理解;感悟;思想启迪;个性化为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正确表情达意,在教学时教师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要利用现在的文本资源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
适时的写作是在学生需要静心思考之处,潜心体味之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
选择切合学生的习作内容,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优美文字,精彩再现就是让学生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优美的语句,在仿写习作中逐渐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仿写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
《孔子游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优美文字“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围绕中心句,运用排比和比喻手法写出了大自然与母亲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具有奉献精神。
表达了对大自然深深地热爱与赞美之情,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可以让学生仿造课文样子来写大自然与母亲,还有那些相像之处;有了课文范例,学生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二、震撼心灵,直抒胸怀有些文章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如《船长》一文,讲述的是“诺曼底”号轮船,在进行的过程中与船相撞。
在万分危机的时刻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自己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的下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顺利脱险。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传统的语文教学读写严重脱节,只为读而读,或只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
读写分离,既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有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大量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
只有吸收充分,表达才能丰盈。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开始尝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了适应改变教学中读写分离现状的需要,试图解决长期以来阅读研究与写作研究相互割裂的状态。
初中语文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特点之一就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每单元的阅读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有的阅读课后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设计有片段写作训练,而写作训练总是围绕本单元的“阅读”共性来安排内容,阅读成为写作的范文,阅读对于写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篇章结构来布局谋篇,使学生在写前“成竹在胸”,明白文章的骨架,减少学生习作的难度,使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同时我还注重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把阅读和写作变为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探索有效的“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探索了二十多年,真正把“读写结合”的教学经验上升到课题研究,深入的思索,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实践,现结合我的语文教学,谈谈具体做法:一、充分利用阅读文本进行写作指导,形成从模仿到创造的“读写链索”。
课程改革后,新教材选用的大都具有典范性强,文质兼美,贴近生活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盐城响水县实验小学苏佃民摘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如何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写话,学布局谋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至22课九篇课文时,围绕“阅读中培养孩子习作能力途径”,通过模仿练笔、想象写话、扩写缩写等一系列片段练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练笔桥梁“出口成章,挥笔成文”曾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理想目标。
“出口成章”重在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挥笔成文”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两者都要建立在孩子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及大量言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进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我们的阅读教材既是很好的阅读文本,也是孩子习作很好的模本,有利于孩子语言的规范、积累。
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追求眼前利益,想方设法把优美的文本转变成一个个知识点,完整的篇章割裂成一个个阅读理解题,舍本逐末,不注重整体感悟,不注重表达方式,更不注重语言规范与模仿。
孩子的习作能力一直停留在原有基础。
如何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写话,学布局谋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至22课九篇课文时,围绕“阅读中培养孩子习作能力途径”的课题研究,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做了一些尝试——学文与写话相结合。
学生在学完文本后,通过模仿练笔、想象写话、扩写缩写等一系列片段练习,写作能力显著增强。
下面就以的学生练笔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想法。
(选用例子皆为第九册14课至22课阅读文本,以点带面。
)一、学习写法,模仿练笔苏教版教材大都篇幅较短,文质兼美,构思巧妙,易于模仿,是小学生模仿练笔的好素材。
对文章的模仿练笔,主要侧重于片段模仿练习,这样短频快,方法灵活,收效显著。
1、总分总构段与详略得当写法迁移。
苏教版文本短小精炼,机构层次清晰,很多段落的构段方式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等方式,有利于孩子将片段写具体。
如18课《莫高窟》二三自然段,每段都是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述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使介绍的事物形象生动。
在片段描写中,还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描写事物的时候,切忌面面俱到,即做到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力争把最美感受最深的呈现给大家。
《莫高窟》的第三自然段,介绍壁画的宏伟瑰丽、内容丰富,作者先对壁画内容作简要介绍,再选择“飞天”这一典型内容作详细描写,最后写游人的感受。
所需描述事物虽多,但文字刻画却简,并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这样的片段,应及时引导孩子模仿写作,如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让学生在练笔中既学习了写法,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有一个孩子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灌河风光绮丽多资姿。
岸边杨柳依依,如婀娜多姿的花季少女;芦荡青翠欲滴,似无垠的绿色地毯;河面波光粼粼,浮光跃金。
最美的当然是夕阳西下时的壮观景象。
此时的夕阳多么像一个大红气球,被晚霞托在天边,飘飘悠悠,似乎风一吹就会被吹走似的。
夕阳的脸越来越红,象一个圆形的红色染盒,红颜料从染盒中溢处来,流到云彩中,把云彩染红了;流进了灌河,把灌河染红了;流入到我的心田,也把我给染红了。
”这样学文后仿写效果不是比学完课文后练习更来得有效与实在吗?2、环境渲染、侧面烘托写法的妙用。
在写人、叙事、状物的文本中,最常用的莫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穿插运用,人物形象、事物品质、场面描写因此而显得丰满厚实。
苏教版选择的阅读文本大多在这一方面予以关注,例子不胜枚举。
19课《天火之谜》一文,文中人们对雷暴的害怕、别人的嘲笑以及实验时恶劣的天气等细节描写都侧面烘托了富兰克林的毫不畏惧、坚持实验、不怕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完课文,及时引导学生利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方法改写《雨中情》(环境烘托人物形象品质)《拔河比赛》(拉拉队的间接描写烘托场面描写)《野菊》(与其他花草对比反衬事物品质),通过改写,学生前后习作发生质的变化,在后来的习作中有意或无意的运用间接描写。
3、总结式结尾方式仿写。
有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虎头”“豹尾”,是说文章的开头结尾对一篇文章的优劣评价至关重要,而好的文章结尾更有画龙点睛之效。
16课《黄山奇松》最后一节:“黄山奇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有学生仿写《校园的花园》,结尾这样构段:“校园花池色彩缤纷,形态各异。
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黄的似金;有的状如鸡冠,有的形似卷发;有的含苞待放、娇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光彩夺目,有的已经凋谢、蓄精养神……这些花打扮着我们校园,让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学生模仿习作的语言虽然显得稚气,不够凝练,但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多么的让人欣喜。
4、细节描写的指导。
生活因细节而感动,文章因细节而精彩。
朱自清的《背影》,大家耳熟能详,文章抓住背影,透过服饰和体态描写,透过买橘子的动作,一个特写的镜头,父亲定格在了记忆中。
21课《诺贝尔》,文中写诺贝尔继续加紧实验,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一段。
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写的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读后及时引导孩子练笔,指导如何写具体人物的言行。
如请你描写触动你内心的一个细节,它也许来自一个瞬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微笑……请你用文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还有一些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巧妙的开头、过渡、结尾方法,写人叙事的方法等都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随时进行模仿练笔。
在阅读文本时模仿练笔,应以精彩片段模仿为主,少一些完整篇章练笔,追求短频快,切忌泛泛而谈,要学生养成“删繁就简”“言中有序、有物、有情”的良好习作习惯。
当然有时也可学习全文的写作特色,模仿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17课《黄果树瀑布》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利用人体眼耳手口脑等各种器官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景物方法,学习利用多种修辞将文章写生动。
学习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则应引导学生如何写说理性文章……这样学用结合,使学到的知识能够进—步得到巩固和升华,也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二、放飞思维,想象练笔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写想象作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1、想象文本“留白”补写。
课文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
教学时,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既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又可让学生模拟句式(表达方式),发挥想象,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①利用标点留白,拓展想象(写景状物类文章)。
《莫高窟》,描写飞天形象的还有很多,利用文中的省略号提示可以让学生补充其他形象,也可利用其他壁画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②抓住概括性语言,丰富想象。
(写人记事类文章)15课《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文章中大量写到恩科西的悲惨遭遇,很少写到恩科西如何与病魔作斗争的。
老师抓住中心句“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恩科西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描写艾滋病可怖的句子,想象恩科西与病魔斗争的情景写一段话。
③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启迪想象。
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当《国榷》被盗时,谈迁内心会怎样想。
2、想象关键词句扩写。
新课标中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抓关键词句已成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的不可或缺着落点。
我们语文老师平时最善于做得也是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但是却不善于抓住它的言语训练功能,把大好、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自己的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让学生抓住“一袭破衫”“终日奔波”“风沙”“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关键词想象情境,写一则谈迁发奋写史书的片段。
再如15课《艾滋病小斗士》中写“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让学生想象这场“轩然大波”,补写当时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这样的引导说话、写话,把听说读写有机整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巨大。
3、想象课文插图练写。
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课文中有许多插图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习作。
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想象小恩科西的内心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亲人告别的情景,写一段话。
不论是写景文章、叙事文章的插图,还是诗词插图都是一幅在学生想象中都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只要引导得法,就可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4、想象文本结尾续写。
续写文本既是对文本阅读的及时反馈,加深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内化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技能。
有些课文结尾比较含蓄,可以让学生续写明理。
学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就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要求学生按照父亲来信内容,在深入理解父亲的心愿基础上表达对父亲关爱的感激和不忘父望的励志笃行。
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信的格式。
这一类文本较多,如《爱之链》、一些寓言及成语故事等都续写的很好材料。
5、想象古诗意境改写。
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仿照曾学过文包诗格式的文体把诗改写成散文。
三、披文入境,体验练笔五六年级学生对已学的文本大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他们或喜欢、憎恶,或崇敬、向往、同情。
尤其是感情充沛,催人泪下的文章更易激起学生心中波澜,引起共鸣。
此时他们“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 语言会犹如泉涌活泼地流个不歇。
每到此时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动笔写写自己对人物风景的欣赏赞美。
学习《艾滋病的小斗士》一文,营造感人的送别情境写话。
“病魔已折磨他不足10千克,疼痛已扭曲他脸部歪斜变形。
他的养母流泪,关心他的媒体流泪,守候在病房外地少先队员流泪,可他忍着疼痛,微笑着迎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