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说明-心理学导论2015-2016

课程说明-心理学导论2015-2016
课程说明-心理学导论2015-2016

心理学导论(SOCI120004.02)课程大纲

2014-2015秋季学期

课程摘要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过程的科学,其总体目标是能更好地描述、理解和预测人类的行为及心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健康和福祉。心理学导论是一门面向复旦大学全校本科生开放的心理学基础课程,课程对学生的学科背景无任何要求,欢迎任何有兴趣更多了解科学心理学,并有意愿将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思维方式、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之中的学生来选读这门课程。

本课程将介绍当今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概貌和重要研究/应用领域的现状,讲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推理基础,经典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进展将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的每一讲将介绍一个特定的心理学研究/应用领域,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和知觉、意识、学习、记忆、认知和智力、人类发展、动机、情绪与应激、人格、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治疗、社会心理学。除了课堂讲授外,本课程还将使用课外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及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课程的评分由平时作业(一次书面作业,15%),期中小组报告(研究设计报告,30%),期末闭卷考试(四择一单项选择题100道,50%)以及心理学实验参与(2次,10%)组成。

本课程衷心欢迎对自己有好奇心、头脑开放,愿意主动学习(且每周除上课外愿意花费3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加入这一心理学探索之旅。

◆授课教师

高隽,理学博士,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讲师

联系方式:

公共问答开放时间:周五13点- 14点(其他时间请邮件预约)

办公地点:文科楼1101

◆授课时间与地点

周五3-6节(9:55 ~ 12:30)

H222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1、Benjamin B. Lahey著,吴庆麟等译. 心理学导论(第九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1、Phillp G. Zimbardo,Robert L. Johnson,Ann L. Weber.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

版.

2、特里·F·小约翰编,吴国宏、李超白、林婧婧译. 心理学经

典读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3、罗杰·霍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五版). 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阅读文献: 1、每次课程必读课外阅读文献1篇(发至学生邮箱)

2、每次课程推荐课外阅读文献1-2篇(elearning平台下载)

本课程作为一门导论课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对心理学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课程希望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活动,课外阅读以及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达成与本课程相适应的、由美国心理学会提倡的5个学习目标(APA guidelines for the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major-version 2.0,2013):

●心理学的知识基础:Students are expected demonstrat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major concept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historical trend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to discuss how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apply to behavioral phenomena. ●科学探究和批判思维能力: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some basic skills and concepts in

interpreting behavior, studying research, and applying research design principles to drawing conclusions about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在多样化的世界中承担伦理和社会责任: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formal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professional ethics in psychology and begin to embrace the values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positive outcomes in work settings and in building a society

responsive to multicultural and global concerns

●沟通: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be able to write a cogent scientific argument, present

information us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engage in discussion of psychological concepts,

explain the ideas of others, and express their own ideas with clarity

●生涯发展: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pply psychology-specific content and skills, effective

self-reflection, project-management skills, teamwork skills, and career preparation to develop work habits and ethics to succeed in academic settings

课程要求

●作业

1、课程平时作业

(1)以心理学在增进你的自我理解/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上给你带来什么启示为主题论述课程感想和启发,体裁和字数不限,不建议超过2000字

2、小组期中报告

以4-6人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心理学领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研究计划,基本要求包括:

a)选择一个特定的心理学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b)撰写一篇研究计划,内容包括: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问题提出,

研究计划,研究结果假设,参考文献

3、心理学实验参与

参与心理学实验2次

●考试

期末考试为闭卷的四择一单项选择题100道,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根据每一讲内容的重要程度,每一讲的内容占整个考试的比例在6%~8%之间。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在考试前两周会发放复习提纲供学生参考。

●课堂行为规范

希望参加课程的学生能遵守以下的行为规范:(1)请准时出席每次课程,课程不设点名环节,但如有必要缺席,请提前发邮件告知授课教师或助教,以示尊重;(2)请尽量带着兴趣和开放的头脑来上课,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提问,以及充分利用教师开放时间都是良好的学习行为,值得鼓励;(3)请在行为上尊重老师、助教和其他同学。

●课程评分及要求

平时作业1次15% ?请均提交纸版,打印或手写均可

?如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请在最后提

交期限一周前说明,如无故迟交,

每迟交一周,扣10%的分数期中小组报告30% ?小组成员不能都由同一个学院的学

生组成,以体现多样性

?每组只需提交一份最终书面报告

?欢迎和授课老师讨论选题

?研究设计应和报告应符合学术规

范,如发现抄袭内容超过全文30%,

以0分处理

心理学实验参与 2次5% 每次?在整个学期中,授课教师会提供多

次实验参与机会,供选择;学生也

可自行报名参加其他心理学相关研

?参加完研究后,请让研究者开具一

份实验参与证明,并将证明提交给

助教

?如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参加实验者,

请和授课教师商议提交额外作业一

份,以获得相应学分

闭卷考试45% ?请遵守考试规范,如觉得期末考试

非常困难,可事先与授课教师商议

对策

总评100% ?本课程的成绩将按照教务处规定,A

和A-不会超过30%。本课程没有凡

85分及以上均给A的做法,请谅解?请及时向助教查询平时的成绩,以免因登记有误或遗漏而影响最后成

课程内容安排

1 绪论

2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行为的生物基础

4 感觉与知觉

5 意识

6 学习

7 记忆

8 认知智力

9 发展心理学

10 动机期中报告

11 情绪与压力

12 人格

13 心理障碍

14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二次作业

15 社会心理学专题

16 闭卷考试

2015-01-12 18:30-20:30

成功心理学第5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动)分析

湖南工程学院校选课程 成功心理学 主讲教师包卫副教授

目录 ?前言:认识篇-成功心理学导论?第一讲:正心篇-观念决定成功?第二讲:壮志篇-意志胜过智慧?第三讲:崇德篇-品德就是力量?第四讲:强能篇-效能无往不胜?第五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结论:法则篇-成功存在规律

第五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 一、思想与行动:心动更要行动 二、做人与做事:学会为人处世 三、生存与适应:珍爱生命价值 四、创新与超越:追求卓越人生 行动是成功的捷径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故事:生活中的三件事 ?宋朝有一著名禅师,门下有一弟子,参禅修道多年,仍然无法开悟,认为自己所学不多。一天晚上,这位弟子诚恳地向师傅请教,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请师傅帮帮他。 ?师傅说:“我非常乐意帮助,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只能自己亲自去做!” ?该弟子忙问是哪三件事。 ?师傅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吃的喝的不能填饱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弟子听后,有些明白,他感到自我的力量。 ?因此,“师傅引过门,修行在自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功,首先始于自觉自愿(心动),其次成于行动(心动不如行动)。?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也属于有明确目的并积极行动的人。你不愿意成功,谁也拿你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谁也帮不了你。 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一、思想与行动 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有位才有为

思想 脑袋决定口袋 在口袋里的,无一不是先在脑袋里

环境心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课程概要: 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本课程将讨论环境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在建筑、规划和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尽管在某些问题上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持续了数十年。早期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更重视个体过程,而不是人-环境过程,幸运的是六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改变了此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课程内容 1.环境心理学导论:初学者研究问题的导引 环境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对人、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观点与学术脉络 2. 环境知觉/空间认知:我们如何了解和建构这个世界 注意到的环境、环境信息的解释与组织、认知地图、空间指认与距离认知 3. 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人对周遭环境的反应 对环境的色彩、声、光、热、微气候以及人们对其的反应 4.城市的公共认知:城市环境公共意象的若干专题 城市意象、易识别的环境与景观、社会性意象、环境审美 5.空间行为学:人们如何共享空间 拥挤、私密性、领域性和个人空间 6.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法、用后评价研究和论文写作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之辨、量化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用后评价研究的设计和论文写作 7.住宅与社区中的环境心理: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的研究与实践三十年:“可防卫空间”理论以来的建筑设计与社区防范 9.城市开敞空间中的环境行为 10.不同的环境与各种群体的环境 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女性与环境/办公室、校园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 第五章感觉 一、感觉 感觉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不仅反映失误的外部属性,还反映机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状况(即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特点:1.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胳臂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是客观内在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分类(按照刺激来源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 二、感觉测量: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是感受系统基本指标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的变化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能察觉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小刺激量,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各有不同 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S=1/R 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种同类刺激物之间的小差别小可觉差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也成反比:K=△I/I(韦伯定律) 三、三种定律: (1)韦伯定律:德国心理学/生物学家韦伯 1.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 2.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制度的范围 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的强度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I/I (K为常数,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来刺激量) (△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 K值不同韦伯分数不同,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1-社会心理学导论资料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思考: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举例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事件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VS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生物自然属性、社会制约性 社会心理学: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西方学者 心理学家:奥尔伯特(美)认为社会心理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影响。 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 社会学家:斯特克(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理论 ?(二)中国学者 ?孙本文(社会心理学第一人):社会心理学应以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的立场来说,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社会立场来说,研究的是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吴江霖(1982) ?胡寄南(1991) ?不同的定义从侧面反应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复杂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分为: 1、个体社会心理 2、群体社会心理 3、应用社会心理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被试”的定义:被安排或被选定接受实验和调查的人或动物。(本课以后提到的被试,若无特别说明,则指人类被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调查法 4 个案研究法 5 跨文化研究法 (一)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VS非参与观察法(一般观察法) ?观察法: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非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 ?单向玻璃、摄像机等 (二)实验法 ?四个相关定义 变量:与研究有关的、可测评的可变因素或 条件。 自变量:实验中主试可以操纵和控制器变化的 变量。 因变量: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 测量出的因素。 无关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对被试的反映有一定影 响的变量。 想一想 ?社会心理学家想研究,当6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时,男人和女人,哪个会感到更不舒服??什么是自变量? ?什么是因变量? ?班杜拉关于儿童侵犯的研究。 实验法的分类 ?1、实验室实验法 特点:严格控制较多的外部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从而 确定因果关系。 优点:能控制实验变量,可以随机安排被试 缺点:与现实相去甚远、难以消除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2、自然实验法(如研究温度对司机按喇叭的影响) 特点:介于观察法与实验室实验法之间,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 况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优点:减少人为性 缺点:控制不严、费时 ?3、现场实验法 特点:对环境加以控制。把现场当实验室。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社会化:社会化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发展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反映个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社会动机: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 相符行为: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相一致,或群体中一部分的行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一致的现象,它主要包括从众,众从和顺从。 人际交往: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利他行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所许可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 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交互作用,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其表现形式有流行、暗示、舆论、流言等。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1.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 2.研究结果中涉及研究者个人的材料必须保密 3.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撰写研究报告 1.题目。体现研究报告的主题,一般在题目中点明题意 2.研究的目的、意义。要讲清楚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揭示出研究该课 题的背景,即介绍过去有关类似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意见分歧等。 3.研究方法。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采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讲清楚。 4.研究结果与分析。报告以图表形式把数据展示出来后,要结合典型事例做些 简要分析和说明,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并使二者融为一体。 5.结论建议。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应简要的总结研究课题的意义、研究 方法及其结果,从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者的观点 6.参考文献。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应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曾阅读过的参考 文献。 撰写要点 1.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2.应着重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3.讨论与分析客观实在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1.1859年德国的M·拉扎鲁斯和H·施坦塔尔两人合作创办的《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为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的前奏。 2.1857年,德国学者A·舍夫勒在其著作《社会躯体的结构及其生活》一书中,以社会心理、社会形态与社会生理的排列来解释社会的性质,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里学一词 3.1908年,罗斯侧重于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心理学导论》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了 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早期孕育。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基本特征是根据权威的思辨 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的社会行为。代表人物: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本性,然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2.初创阶段。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该阶段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也被称为“社会经验论阶段”。 代表人物:(三大直接理论)

课程说明-心理学导论2015-2016

心理学导论(SOCI120004.02)课程大纲 2014-2015秋季学期 课程摘要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过程的科学,其总体目标是能更好地描述、理解和预测人类的行为及心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健康和福祉。心理学导论是一门面向复旦大学全校本科生开放的心理学基础课程,课程对学生的学科背景无任何要求,欢迎任何有兴趣更多了解科学心理学,并有意愿将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思维方式、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之中的学生来选读这门课程。 本课程将介绍当今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概貌和重要研究/应用领域的现状,讲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推理基础,经典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进展将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的每一讲将介绍一个特定的心理学研究/应用领域,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和知觉、意识、学习、记忆、认知和智力、人类发展、动机、情绪与应激、人格、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治疗、社会心理学。除了课堂讲授外,本课程还将使用课外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及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课程的评分由平时作业(一次书面作业,15%),期中小组报告(研究设计报告,30%),期末闭卷考试(四择一单项选择题100道,50%)以及心理学实验参与(2次,10%)组成。 本课程衷心欢迎对自己有好奇心、头脑开放,愿意主动学习(且每周除上课外愿意花费3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加入这一心理学探索之旅。

◆授课教师 高隽,理学博士,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讲师 联系方式: 公共问答开放时间:周五13点- 14点(其他时间请邮件预约) 办公地点:文科楼1101 ◆授课时间与地点 周五3-6节(9:55 ~ 12:30) H222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1、Benjamin B. Lahey著,吴庆麟等译. 心理学导论(第九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1、Phillp G. Zimbardo,Robert L. Johnson,Ann L. Weber.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 版. 2、特里·F·小约翰编,吴国宏、李超白、林婧婧译. 心理学经 典读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3、罗杰·霍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五版). 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阅读文献: 1、每次课程必读课外阅读文献1篇(发至学生邮箱) 2、每次课程推荐课外阅读文献1-2篇(elearning平台下载)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 第七章记忆 一、记忆概述 健忘20秒: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H.M)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记的阶段。在记忆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的头脑中。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它可以是实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后一个阶段,相当于记忆中忆的阶段。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过程 从传统心理学来讲,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记忆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环节-对应心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记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也可以说编

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记忆的种类 1.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 按是否受意识控制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例如,很久以前你学习过俄语,现在要你写出俄语单词,你却一个也写不出来了,换句话说,你不能有意识地回忆它们。但是用别的方法却可以证明,你现在对那些单词仍然是有记忆的(朱滢,1993)。 (2)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 ①加工深度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②二者的保持时间不同:学习和测验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对外显记忆的影响越大,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显著;③记忆负荷量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对外显记忆而言,记忆的项目越多记忆的效果越不好,但对内隐记忆而言,记忆的效果并不受记忆项目数量的影响; ④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二者的影响不同:感觉通道的改变,如以听觉形式呈现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对内隐记忆影响显著而对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大;⑤干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外界无关信息的干扰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大,但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大。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2016.5 公选课《心理学导论》复习范围修改版

1.情境的含义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 2.灾难后压力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这种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1)对周围事物麻木不仁,对早先的活动缺乏兴趣,孤独,退隐,意志消沉;(2)在记忆中与睡梦里反复出现受灾时的场面;(3)焦虑,可能出现寝食难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过度的警觉。有些人因其他人死亡而自己却活着会产生罪疚感。灾难后压力障碍可以在灾难后立即形成,也可因某些较轻压力的触发而在数周或数月后产生。它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愈。这时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包括疲劳感增加、头痛、感冒等病症,以及由寝食难安而导致的体重下降。 3.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该系统分为4 个层次, 由小到大分别是: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4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分界的, 从微系统到宏系统, 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行为系统模型见图1[4, 5 ]。 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 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 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 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关系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对学生来说, 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布朗芬布伦纳强调, 为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 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 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 但儿童决定性的生物和社会的特性与其生理属性, 人格和能力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6 ]。 例如, 母亲给婴儿哺乳, 婴儿饥饿的时候会以哭泣来引起母亲的注意, 影响母亲的行为。如果母亲能及时给婴儿喂奶则会消除婴儿哭泣的行为。当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很好地建立并经常发生时, 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久的作用。但是当成人与儿童之间关系受到第三方影响时, 如果第三方的影响是积极的, 那么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会更进一步发展。相反, 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例如, 婚姻状态作为第三方影响着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当父母互相鼓励其在育儿中的角色时, 每个人都会更有效的担当家长的角色。相反, 婚姻冲突是与不能坚守的纪律和对儿童敌对的反应相联系的[7] 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 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 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 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 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儿童在家庭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与同学间的相处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儿童处于被溺爱的地位, 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总是优先, 那么一旦在学校中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则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 就不易于与同学建立和谐、亲密的友谊关系, 还会影响到教师对其指导教育的方式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第三课)

心理学导论第三课 上堂课我们探讨了大脑及其功能The last class we talked about the brain.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一些基础理论Now we're going to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some foundations. 所以在今天和星期一So today and Monday 我们将学习两大心理理论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two very big ideas 其代表人物分别是and these ideas are associated with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和Sigmund Freud and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 F. Skinner 这两个理论便是精神分析理论and are psychoanalysis 和行为主义理论and behaviorism.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精神分析理论And I want to talk about psychoanalysis today 下周再谈行为主义理论and behaviorism next week. 这些理论广阔的适用范围Now, one of these things-- one of the things 则是它们能够吸引大家关注的原因之一that makes these theories so interesting is their scope. 本课程中所学习的大部分理论Most of the work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大部分学术观点in this class-- 它们的应用范围都是狭隘的most of the ideas are narrow. 我们会谈到某人所提出的So,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omebody's idea 关于种族偏见的理论about racial prejudice, 但它却并不是语言获得的理论but that's not a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我们会讲到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理论We'll talk about theories of schizophrenia 但它们却并不能用来解释性吸引but they're not explanations of sexual attractiveness. 大多数理论的适用范围都是有所限定的Most theories are specialized theories, 但这两个理论则是大理论but these two views are grand theories. 它们试图对世间的一切做出解释They're theories of everything, 包括了日常生活encompassing just about everything that matters, day-to-day life, 儿童发展心理疾病child development, mental illness, 宗教战争及爱情religion, war, love. 弗洛伊德和斯金纳的理论解释了上述一切Freud and Skinner had explanations of all of these. 当然这里并不是历史课堂Now, this is not a history course. 给你们介绍这两位心理学泰斗I have zero interest in describing historical figures in psychology 并不只是想让大家了解心理学史just for the sake of telling you about the history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占总分300分的100分), 参考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11年之前的考纲上这一部分就叫做“普通心理学”,从11年的考纲开始,在之前普通心理学的后面加入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由此统称为“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90分) 我将心理学导论中除社会心理学之外的内容还是称作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其实《普通心理学》与《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重叠的,可是仍然有许多不同的细节。我曾经分析历年的心理学统考真题,我把真题上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找到它们在教材上的出处,我发现11年之前的真题中,普通心理学这一部分的选择题几乎全部能从《普通心理学》这本教材上找到出处,而11年和12年大变卦,几乎有一半的内容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而是来源于《心理学导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实在11年之前个别不是出自《普通心理学》的题目,也都来源于《心理学导论》。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命题的趋势是将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普通心理学》转移到《心理学导论》,我知道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是被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平心而论这本书也的确编得比《心理学导论》要好,可是按现在的趋势看,仅仅复习《普通心理学》这一本书真的不够。据传梁宁建是心理学统考命题组组长。《心理学导论》这本书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视。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17道单选,3道左右的多选,2 道简答,1道综合,分值在90分以上。可谓是统考中的绝对大头。真题对这一部分的考察很全面,所以上面提到的两本书, 只要是考纲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看,反复看。看知识点的时候一定注意细节,看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不然记忆会很困难。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到不用刻意去背,就凭看的变数都能将要点记下来的程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0分) 这一部分是从11年开始新增的,它在考纲上仅占心理学导论的一章的内容,可是却涵盖了几乎整个社会心理学教材整本书。我比较了几本社会心理学教材,发现只有金盛华编的那一本与考纲的内容交叉得最多,由于这一部分分值不大,而且内容太多,建议大家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去看更多的书了,就只看这一本吧! 这一部分内容在真题中包含2道单选,1道左右的多选,目前两年没有出现简答和综合题,不过12年真题比11年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上的考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不排除以后也有会出大题的可能。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多,分值小,所以建议大家以浏览的形式来复习,每一个考点只需要翻一翻,有时间的话就多翻翻,而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很有趣的一个分支,相信大家也会很有兴趣看的。 实验心理学(占60分) 这是心理学统考中权重第二的一科,而事实上60分的分值只是一个底线,真题中这一部分考察的具体分值经常会远远超过60分。而这一科却又是最难复习的一科,因为没有 一本教材能涵盖这一科40%的考点,如果想全面的复习考纲上的考点,至少要用到以下四本教材,按照这四本教材在真题中的重要程度排列: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 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在挑选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 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 埃及神仙发病期几乎在刚下缸几周内或换新环境时才会发生,不明原因有拒食、紧迫、缩尾缩鳍、鱼鳍有血丝、断尾断鳍、霉菌通常一发生后,什么灵丹妙药我看都没什么用了。准备捞鱼尸吧!那是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带原生虫[学名:肠管鞭毛虫]加上紧迫而并发霉菌感染的疾病,所以选购时非常的重要,觉得有问题的鱼最好不要捉,捞鱼也要很小心不要捞起来断尾断鳍就不好了。 埃及神仙鱼选购

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幼鱼体质虚弱,常常生病。主要原因是舟车劳顿、环境拥挤、缺乏氧气、还有更严重的是因为原产地的渔民用毒鱼方式捉鱼,更危害幼鱼生命。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得小心才是,最好问一问老板鱼是那时候进来的,再观察看看一群鱼里头有没有生病的鱼(正常的埃及神仙不会缩鮨,而且十分贪吃)。一些小细节最好要十分留意,最好不要购买刚进口的幼鱼,建议你在水族馆进货一二星期后,鱼只稳定开始成群结队、觅食以后再仔细挑选,一次最好购足10只以上,会比较好养,毕竟埃及神仙是群居的鱼类。 挑鱼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境内的欧利那可河和哥伦比亚的RioOrinoco流域及其上游的支流RioAtabapo均有发现。埃及神仙鱼的寿命一般在4-5年就算长寿了,最长的埃及神仙鱼寿命可以有8年左右,人工饲养埃及神仙鱼只要科学饲养,

心理学导论课程简介

Guest Lecture 1 - Brain and Perception (Guest Lecture by Professor Marvin Chun) This lecture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brain function, using the specific example of how people recognize and discriminate faces. In addition to a basic summary of neuronal function and brain organization, we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methods that scientists use to elucidate brain function. These methods include psychophysics, single-cell electrophysiology,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and neuropsychology. Using these methods,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brain contains special mechanisms dedicated to face processing. Damage to these brain regions causes face blindness. Guest Lecture 2 - The Psychology, Biology, and Politics of Food (Guest Lecture by Professor Kelly Brownell) This lecture covers the reasons people eat what they do, the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dern food and agriculture approaches, and what might be done to improve diet in the U.S. and around the world. Several areas of emphasis are economic factors that drive food choices, how biology intersects with food marketing practices, and how the food industry figures in this picture. Novel approaches to changing nutrition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legal approaches is a key area of focus. Lecture 1 - Introduction Professor Paul Bloom welcomes students and presents the course a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human mind. Course readings and requirements are discussed. The five main branches of psychology are presented: neuroscience, which is a study of the mind by looking at the brain; developmental, which focuses on how people grow and learn; cognitive, which refers to the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mind; social, which studies how people interact; and clinical, which examines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illnesses. Lecture 2 - Foundations This Is Y our Brain This lectur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wo broad theories of how the mind relates to the body. Dualism is the ubiquitous and intuitive feeling that our conscious mind is separate from our physical bodies, whereas Materialism is the idea that all of our mental states are caused by physical states of the brain. This lecture reviews arguments explaining why materialism has become the predominant theory of mind in psychology. This discussion is follow ed by a basic overview of the neurophysiology of the brain. Lecture 3 - Foundations Freud This lectur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theories of Sigmund Freud, including a brief biographical description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The limitations of his theories of psychoanalysis are covered in detail, as well as the ways in which his conception of the unconscious mind still operate in mainstream psychology today. Lecture 4 - Foundations Skinner Professor Bloom open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value and evolutionary basis of unconscious processing. The rest of this lectur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theory of Behaviorism, particularly the work of prominent behaviorist, B. F. Skinner.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s well as reasons why behaviorism has been largely displaced as an adequate theory of human mental life. Lecture 5 -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by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This lecture explores issues and ideas related to the branch of psychology known a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t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Piaget who, interested in the emergence of knowledge in general, studied children and the way they learn about the world in order 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