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脑器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
![脑器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69da3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a.png)
脑器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另一种叫法为脑器质性精神病,由于大多数人们对于精神类疾病均知之甚少,所以此种疾病也鲜少被日常提及,很多人可能都未曾听过,但是这却是精神疾病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是由于脑部出现了肿瘤或者血管疾病、变性等导致,脑部遭受外伤也有可能会引发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日常会存在意识模糊和精神恍惚的表现,这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完全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目前我国针对精神类疾病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此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并未探寻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法保障治疗效果,因此患者的治疗态度也会受此影响,普遍积极性不高。
从治疗经验来看,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高也是对于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的因素之一。
为改善当下的治疗现状,应该从周全的护理措施入手,为患者提供积极护理干预,努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充分发挥临床治疗效果。
1安全方面的护理内容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安全问题。
在患者刚刚进入医院之初就应该要做好安全相关检查,提醒患者及其家属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并将归属于危险物品之内的常见物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譬如小刀、玻璃、剪刀等,同时进行常规流程检查,避免患者出现私藏的情况。
遇到不配合的患者或者家属,应该先向其解释清楚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和意义,努力取得患者的配合,如果沟通无果则可以适当采取强制措施。
除了刚入院时需要对于患者所携带的日常物品进行检查之外,此后每日早晨和晚间在护理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切实将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在每一处。
护理人员一定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几位亲近家属在合理沟通的情况下协调看护时间,确保患者全天都有家属陪伴在侧。
如果患者由于受到刺激或病情波动而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的进行处理,首先,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4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4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87369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2.png)
4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症状。
护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关怀和爱心。
在工作中,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护理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性特点。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杂,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性特点,根据其不同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有些患者可能对疼痛和不适更为敏感,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交流需要细心和耐心,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情感。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语速和语音的清晰度,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语言。
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波动大,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幻觉等情绪和行为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4.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护理人员需要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感。
可以在病房内加入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自然声音,让患者感到放松和安心。
5.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和作息。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息和起居规律较容易紊乱,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和作息,提倡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可以定时进行心理护理活动,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6.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治疗任务。
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工作。
7.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常会感到孤独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陪伴他们进行康复锻炼,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576fcab14e852458fb57a6.png)
(五)护理评价
1.患者的意识障碍是否减轻或消除。 2.患者的睡眠和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3.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4.患者有无自伤、伤人或外逃现象。
(四)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癫痫俗称“羊癫风”,是一种以反复慢性发作性的短暂性脑功 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 ,以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 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
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理功能受损的程度: 2.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程 度: 3.评估患者的家庭功能及其他资源:
(三)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1.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2)麻痹性痴呆: 2.诊断: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颅内感染的证据, 且临床表现与病程和颅内感染相关,应排除其他器质性精神障 碍. 3.治疗:对散发性脑炎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降低颅内压、 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等 .
三、诊断与治疗
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凭借精神症状, 结合病史、病程特征等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为:1、2 、3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治性病因。 (二)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 对缓解病情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其他治疗 包括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
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病因及类型 2. 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征、 常见临床综合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3. 熟悉临床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相关护 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一节 述 一概 、概 念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脑部疾病或躯 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包括由脑部疾患引起的脑器质性精神 障碍和由躯体疾患引起的躯体疾病所 致的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27cc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0.png)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
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适当的药物 治疗方案。
用药原则
按照医嘱准确使用药物,并注意 剂量和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支 持
通过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适应和应对 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计划和预后 评估
1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
2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康复计划的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3
预后评估
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展,评估其预后情况。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评估方史、症状、行为等信息。
2
体格检查
包括生理指标、神经系统、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检查。
3
辅助检查
如血液化验、脑电图、神经影像学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原 则
• 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 保持规律的日常护理活动和生活方式。 • 保持适宜的社交互动和心理支持。 • 积极引导和支持其参与康复活动。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定义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器质性病理、病变或药物所致的一类精神症状和行为 障碍,包括认知功能损害和情绪行为异常。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认知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语、迷茫等。
情绪异常
如抑郁、焦虑、易激动、冲动行为等。
行为改变
如言语和运动减少、失控、逃避、疑神疑鬼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https://img.taocdn.com/s3/m/3e3ebd513c1ec5da50e27039.png)
• 1.相关因素①病理生理方面有,一机体摄取营养能力障碍,如肠道吸收障碍;机体 摄取食物困难如脑血管意外病人;因咀嚼或吞咽困难、不思饮食、获取食物困难的病人。 ②情境方面:缺乏营养知识、不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情绪紧张、心情抑郁而厌食;有偏 食习惯或与个人宗教信仰、种族饮食型态有关。③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因缺齿、味觉改 变或得不到所需食物等。 2.预期目标 病人将能从口摄入足够的营养,或增加摄入营养物的品种和数量;病人 表现为在得到治疗、护理帮助后,按时获得食物。 3.护理措施 ①评估相关因素:如牙齿疾病、嗅觉或味觉的改变、疲劳、疼痛、痛 苦或不愉快的心情等不良刺激;不能获得足够营养的各种原因。②尽可能减少或排除发 病及诱发因素:喂食吞咽困难病人前,仔细评估病人反应是否灵敏、有无控制口腔活 动的能力、是否存在咳嗽和呕吐反射、能否吞咽唾液。备好吸引装置,病人采取坐姿, 从小量食物开始,并在继续喂食之前检查病人口腔是否已排空。注意将干的食物浸透 使之变软后再食用。帮助病人进食前使之获得休息,防止产生不愉快事件。③一般性 护理措施:做好进食前后病人口腔卫生;鼓励病人与其他人共餐,提供愉快、舒适、优 美的进餐环境;允许病人选择个人嗜好食物,帮助代购或准备食物;进食后让病人坐姿 10~15分钟。对于不能进食或不宜进食的病人,采用鼻饲或其他途径保证摄入足够营 养。治疗处于影响营养摄入的相关疾病。④健康教育和指导:告诉病人及照顾者人体 所需营养的品种和数量,在进食和喂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让病人知道发病因素及有关 治疗处理方法。 4.评价 通过护理措施后,病人不能得到足够营养时,则需再评估相关因素和修定 护理措施。
•
④混浊状态。主要特征为意识清晰程度 显著降低,感知阈值升高,精神活动全面 减弱;患者情感迟钝,言语减少、行动缓 慢,联想困难,常有定向障碍;吐词含糊, 或有持续言语。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进入 昏睡或昏迷状态。 • 急性器质性精神综合征可见于颅内或全 身感染,中毒,颅脑损伤,颅内占位病变, 颅内压增高,癫痫,心、肺、肝、肾功能 不全,维生素B族等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 内分泌障碍,酒或药物突然停用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b305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a.png)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成因
01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 脑外伤、脑炎等
03
感染性疾病:如艾滋 病、梅毒等
05
遗传因素:如家族史、 基因突变等
02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04
药物滥用:如酒精、 毒品等
06
环境因素:如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等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刺激患者
02
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活动,增强自信心
03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04 监督患者按时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05
定期带患者进行复诊,了解病情变化
06
学习相关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医院护理
住院环境:保 持安静、整洁、 舒适,避免刺 激
心理护理:关 心患者,倾听 患者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
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02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
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思维
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
压力和问题的能力。
03 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
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自
信心和自尊心。
04 心理治疗可以与药物治
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
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康复治疗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1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等受损 2 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抑郁等 3 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自杀等行为 4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谵妄等 5 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 6 躯体症状:头痛、头晕、失眠、乏力等
器质性精神障碍 的治疗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课件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98d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4.png)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器质性精神障碍概述 •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原则 • 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与家庭
支持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器质性精神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中脑部疾病包括脑外伤、脑肿瘤、脑炎等,躯体疾病包括躯体 感染、内分泌疾病等。
家庭支持与护理
家属培训
向家属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 高其对患者的照顾能力和心理支
持水平。
家庭环境调整
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 适当调整,如改善居住条件、调整 家居布置等,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 生活。
定期随访
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家庭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
04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与家庭支持
康复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理疏导
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善其行 为和情绪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 患者排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积 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技能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日常生活 技能、社交技能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 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 应能力。
鼓励表达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予倾听和理解 ,促进情感宣泄。
生活护理
80%
保持生活规律
协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07、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07、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cb8c0427d3240c8547ef25.png)
人格改变:初期为原有性格缺陷的日益显露,以后不修边幅 、举止轻浮,本能活动亢进。心境紊乱:焦虑、抑郁、易激 惹、欣快
其他精神行为症状:
心境紊乱:焦虑、抑郁、易激惹、欣快
妄想:片断的
行为紊乱:缺乏目的性,刻板或作态,收敛行为,懒散
第四章 器质性 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与功能性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掌握
1.常见综合症:谵妄、痴呆的概念、主要 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识别。
2.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护理原则。 3.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熟悉
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及发 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后。
人格改变 脑外伤后精神性症状 脑震荡后综合征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
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 主要脑实质的病理改变 临床特点:进行性智能损害和人格改变,伴有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和躯体机能的衰退, 最后导致痴呆和全身性麻痹。
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 选择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剂量达到脑脊液有
效浓度。
七、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I)健康史及生理功能方面
1.健康史 2.生理功能
MMSE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P86 精神症状的评估
(II)心理功能方面
1.个性特征 2.压力反应
(III)社会功能方面
1.人际关系 2.支持系统
3.压力应对
(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慢性 /急性意识障碍 ---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所致脑组织损害有关。 2.有暴力行为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b5dd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1.png)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概述;有明确的生物学病因或发病与某种生物学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的精神障碍。
1.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变性或退化性疾病,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等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脑部存在肯定的病理性或损伤结核变化。
这种变化与精神异常之间因果关系,一般比较明显与肯定。
临床多见脑血管病变脑外引起的精神障碍,疗效欠佳。
2.躯体疾病所致的障碍:如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颅外感染性疾病等过程中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颅内只有一些程度较轻的非特异性病变如水肿、充血等。
这种精神异常是原发躯体疾病的症状之一。
通过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好转。
3.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与外源性物质中毒,成瘾或成瘾后戒断有关。
临床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吸毒),药物依赖。
二、器质性精神停滞的特点、临床特点。
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精神症状可能相同,也可以相同的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引发不同的症状。
从精神症状学的角度来说其临场表现基本为:意识障碍,痴呆,遗忘,精神病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症状,人格改变,依赖综合症与戒断综合症等,精神科临床,意识障碍以谵妄多见。
谵妄以意识障碍,显著的兴奋躁动。
感知觉障碍为三联征;一组器质性精神障碍症状群,是急性脑器性反应中最常见的表现。
症状特点:起病大多急性突然发生,少数患者有1-2天的前驱期,表现为怠倦,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谵妄患者特点是一天之内症状呈波动性表现为昼轻夜重式;落日效应以黄昏时病情为剧。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清晰度下降,还表现为对外界的感觉和注意减退。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定向障碍。
错觉中以错视最常见,其次为错听;幻觉以幻视最多见;定向障碍根据谵妄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时间→地点→人物→自我定向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f214f0aaea998fcd220e05.png)
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项目三 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项目四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 体疾病所致的其他精神障碍病人的 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共同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症状、护理要点、护理评估要点,与痴呆病人沟通原则。 理解: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护理,其他脑
精神检查:病人意识清楚,时间、地点定向力差,有被害妄想, 认为家里人与邻居合伙算计她。远事、近事及瞬时记忆均明显减退。 智能减退,计算力差,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均减 退。孤僻,疏懒,情感淡漠,无视他人的关心。缺乏自知力。头颅 CT示弥漫性脑萎缩,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心理测查MMSE:17 分;Hachinski缺血评分:1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项目一 概述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由脑部疾病引起的常称为脑器质性 精神障碍,包括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等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 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则称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感染、内脏器官疾病等。但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往往不能截然分开。
项目一 概述 案例导入1
梨某,女性,80岁,退休工人。2年前无诱因逐渐出现记忆力 减退,好忘事,丢三落四,经常张冠李戴,甚至说些无中生有的事, 同时表现脾气急躁,多疑,爱唠叨。近1年多来,症状明显加重, 自己放的东西找不到了,便认为是被别人偷走了。疑心也日益突出, 怀疑别人说她坏话,串通起来害她。病人变得越发固执、自私,难 与家人及周围人和睦相处。此外生活能力也日渐减退,无法进行买 东西、做饭等事情。近2周病情加重,说邻居家的东西是她的,为 此吵闹骂人,欲外出找邻居打架,故此住院治疗。病人生活无规律, 进食不定时,饥饱无度,大小便尚可自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fbd47ef524ccbff02184b9.png)
临床表现
治疗
➢认知功能缺损 ➢社会生活功能 减退 ➢行为精神症状
社会心理 治疗 药物治疗
(三)遗忘综合征
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 致的,以近事记忆障碍为 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和 智能障碍。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长期大 量饮酒 导致
• 病程以跳跃式加剧和不完全性缓解相交替的阶梯式进行为 特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常具有波动性
• 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为脑血管病继发的或后遗的脑 损害神经症状和体征
5.治疗
针对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的治疗。控制高血压 和其他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和肥 胖等。对符合外科手术指征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预防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十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学习目标:
1
2
3
4
掌握精神障 碍疾病的临 床表现及护 理程序。
熟悉精神障 碍疾病的概 念及预防。
熟悉功能性 了解器质性 精神障碍患 精神障碍的 者护理诊断 概念、病因、 及护理措施。发病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 精神障碍概念
脑器质性: 在脑部已发现的明显的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 改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二)血管性痴呆
1.概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由脑血管病变引 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旧称多发性 梗死性痴呆。
2.流行病学
血管性痴呆占老年痴呆的20%,多见于60岁以上 的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我国相关报道, 65岁以上男性发病率1.4%,女性为1.2%
3.病因和发病机制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74cd2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d.png)
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基本概念: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痴呆;谵妄、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谵妄、痴呆的临床表现谵妄、痴呆的病因与临床发病特点1、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脑部有明显病理改变的精神障碍。
器质性:指有明显病理改变,即有:组织形态或结构⽅⾯的改变。
例如:充⾎、⽔肿、变性、坏死、肿瘤、⾎管硬化、外伤等具有:躯体体征实验室阳性结果2、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脑部器质性疾病或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曾被称为“症状性精神病”)3、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阿尔茨海默病(AD):脑变性疾病(2)⾎管性痴呆(VD):脑⾎管硬(3)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脑炎、神经梅毒(4)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5)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6)癫痫性精神障碍4、常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炎、败⾎症、破伤风、伤寒、流感、狂⽝病、(2)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肺性脑病、肝性脑病、⼼源性脑病、肾性脑(3)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甲低、肾上腺⽪质亢、经前综合征、糖(4)免疫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5、常见的器质性综合征(1)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2)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3)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1)定义:是病因学上⽆特异性的急性认知损害综合征,其核⼼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可表现为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为、情绪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2)特点A是器质性疾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故也称之为“急性脑病综合征”B急性起病:多夜间发作,病情发展快,病程短暂C是内、外科急症:发⽣率⾼,病死可率达10%D发⽣的必备条件:⽣物学病因(前述⼆⼤类)E易感条件:年龄、物质依赖、过劳、环境病损:为弥漫性、⾮结构性病变,是可逆的(3)临床表现:A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神经症样症状:倦怠、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B三联征: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意识内容的改变);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关键症状是:意识障碍(⼏乎必有定向⼒障碍)C症状呈波动性:表现为昼轻夜重(⽇落效应),故患者⽩天嗜睡,夜晚失眠D意识障碍:清晰⽔平下降,同时意识内容改变定向障碍:严重度依次为:时间→地点→⼈物→⾃我(⾃我定向多保存)&E感知觉障碍:错视、幻视最常见(多带恐怖⾊彩)F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多以兴奋性增⾼为特征G思维障碍:思维不连贯、继发性妄想&H记忆障碍:病中经历⼤多不能回忆I情绪障碍:恐惧、焦虑、抑郁、愤怒、欣快J不⾃主运动:震颤、扑翼样运动K睡眠节律紊乱:⽩天嗜睡,夜晚失眠(昼轻夜重)(4)谵妄的治疗与预后A病因治疗:是避免脑永久性损害的关键B⽀持疗法:补充⽔电解质、营养、VitC对症治疗:⽤药控制兴奋等症状、降温(常⽤安定类等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的氟哌啶醇)D预后:病程短暂,及时治疗预后⼀般良好(5)谵妄的护理诊断A急性意识障碍、感知改变:幻觉、错觉、定向⼒障碍、营养失调:低于机体B有体液不平衡的危险、焦虑、恐惧、有受伤的危险、睡眠型态紊乱(6)谵妄的护理措施A优先满⾜⽣理、安全的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命体征、意识、瞳孔饮⾷护理:补充⽔、电解质和营养改善睡眠:按摩、交谈、提供良好环境⼀般不主张⽤镇静安眠药(因会影响病⽣活护理:指导协助或替代,防⽌并发症安全护理:急危症状的处理与护理,防⽌外伤或意外,必要时加⽤保护具症状护理:意识障碍、焦虑恐惧、妄想、定向⼒障碍、语⾔沟通障碍B其次满⾜⼼理社会需要⼼理上给予安慰与⽀持:减轻恐惧与焦虑态感知给予正确反应:告知是病态精⼼设置活动的环境:摆⽇历、钟、熟悉物件提供具体、明确的信息C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疾病知识、药疗知识、病情观察、康复知识(1)概念:痴呆是指已经获得的认知功能因器质性病损⽽出现继发性智能减退或缺损,伴有不同程度的⼈格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综合症中何种具有昼轻夜重的变化:()
A.谵妄综合征
B.痴呆综合征
C.遗忘综合征
D.脑衰弱综合征
E.以上都对
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出不知回家,常常是因为:()
A.行为紊乱
B.意志减退
C.意识障碍
D.记忆障碍
E.定向力障碍
3.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情感障碍B思维障碍C意识障碍D记忆障碍
4慢性脑病综合症一般不出现的精神障碍是()
A记忆障碍B思维障碍C人格障碍D意识障碍
5.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定向力障碍B情感淡漠C注意力集中困难D记忆力障碍
6.下列哪项不是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
A痴呆综合征 B谵妄综合征 C柯萨可夫综合征D紧张综合征
7.某患者“见到”床上有虫爬(幻视),要求护士清理,护士此时的正确做法是()
A帮助患者清除床上的虫B拒绝帮助或否认床上有虫 C告诉患者目前处于病态,医护人员会帮他D避开话题
8.痴呆患者的护理目标最优先考虑的是()
A维持最佳的功能状态B维持生命C保持足够的睡眠D保证足够的进食
9.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主要是()
A.记忆障碍的严重程度B.有无精神病性症状C.患者性别D.引起痴呆的原发疾病E.有无幻觉、妄想
1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外出不知归家,主要原因是()
A.行为紊乱B.意识清晰度下降C.思维紊乱 D.幻觉E.自知力障碍11.下列哪项不是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综合征()
A.痴呆综合征B.谵妄综合征C.遗忘综合征D.脑衰弱综合征E.紧张综合征
12精神活性物质是指()
A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但不易成瘾的物质B来自体内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C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D来自体内可影响精神活动,但不易成瘾的物质
13.戒断症状是指()
A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
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上、行为上、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求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之后,一旦停用所产生的症状
14.下列不属于酒瘾者特点的是()
A渴望饮酒或努力觅取酒B可以控制饮酒量
C多数曾多次试图戒酒而失败D常在清晨饮酒,或随身带酒频繁饮用
15.有关普通醉酒状态,下述正确的是()
A由一次过量饮酒后出现B只饮用少量的酒即出现醉酒状态C症状的轻重与患者的体质有关D多见于对酒精耐受性很低的人
16.不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谵妄的是()
A突然停饮酒后发生B有全身肌肉粗大震颤C有思维奔逸D有意识障碍
17.酒依赖者停饮后断症状中最严重的是()
A幻觉、妄想B共济失调C震颤、谵妄D恶心、呕吐
18.进行戒断治疗时,年老体弱者不适用()
A硬性戒断B递减戒药法C递减戒酒法D厌恶治疗
19.阿片类物质不包括()
A吗啡B海洛因C美沙酮D可卡因
20.下列不属于阿片类过量中毒三联症的是()
A针尖样瞳孔B肌松弛C呼吸抑制D昏迷
21.阿片类物质很易成瘾,吗啡30ng肌注连用多长时间便可成瘾()
A 1周
B 2周
C 3周
D 4周
22.戒断症状是指()
A.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
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行为、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求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后,一旦停用所产生的症状E.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
23.关于安全护理,错误的是()
A.药物不能由病人自己保管B.危险物品不能带入C.病室要上锁D.餐具使用不易碎的物品E.出院或者请假出院时要有家属陪伴
24.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
A.由脑部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
B.由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精神障碍
C.由
感染、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 D.由脑外伤引起的精神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措施是用于改善患者睡眠的科学方法()
A晚上入睡前用温热水泡脚B病室开暗灯C对兴奋躁动患者,可反复给安眠药物D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E对躯体不适者,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2.慢性脑病综合征包括()
A遗忘综合征B痴呆综合征C人格改变D谵妄综合征E意识障碍综合征3.谵妄状态时可表现为()
A意识障碍B幻觉、错觉C思维破裂D遗忘E精神运动性兴奋4.有关谵妄,下述错误的是()
A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意识障碍B急性、一过性的意志行为障碍C此时患者的感知能力可出现障碍D症状常昼重夜轻E谵妄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5.常见的引起谵妄的原因包括()
A中毒B戒断症状C代谢性脑病D各种全身性或颅内感染E癫
痫
6.与器质性精神障碍有关的护理诊断中,生理功能方面主要有()
A睡眠障碍B饮食障碍C体液平衡的潜在紊乱D排便障碍E性功能障碍
7.谵妄患者有睡眠障碍时,护士宜()
A给予少量的镇静安眠药B按摩等协助患者放松C保持环境清静,使之适宜入睡D尽可能不在晚上做治疗等E以上都不是8.与痴呆患者沟通的原则主要有()
A倾听B引导C利用非语言姿势D充分尊重对方E以上都不是
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的反应类型包括:()
A.否认
B.过分介入
C.生气
D.罪恶感
E.接纳
10.痴呆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
A.智能障碍
B.记忆减退
C.人格改变
D.意识障碍
E.理解判断能力减退
11.关于耐受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A有长期持续的使用某物质史B耐受性是不可逆的C若要达到预期的效应,则需要明显地增加该物质的剂量D若仅使用相同的剂量则效果明显降低E 改变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
12.药物依赖的常见症状有()
A耐受性增加B戒断症状C强烈的精神活动物质渴求D强制性觅药行为E精神发育迟滞
13.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
A酒类、阿片类B大麻C催眠药、抗焦虑药D可卡因、烟草E挥发性溶剂
14.对吸毒患者的社会心理干预包括()
A改变环境B断绝毒品来源C行为治疗D家庭治疗E个体或集体心理治疗
15.加强对酒瘾与药瘾患者的健康教育,下述正确的是()
A宣传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B不空腹饮酒,不喝闷酒C可以以酒代药避免酒瘾的发生D提高对有成瘾性的精神药物的警惕性E打击非法种植和贩运毒品的违法行为
16.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必须住院进行戒断治疗B住院时应严格防止将药物或酒带进医院C可以根治的话就不必考虑对症治疗D根据患者及家属要求不断调整治疗护
理E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7.成瘾者的护理目标,比较实际和正确的是()
A永远戒除,一次到位B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C让患者参与制定护理目标D制定目标时优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E给予心理支持
三、填空题
1、戒药治疗通常使用递减戒药法,包括、治疗。
2、出现不良药物反应时应及时补充和。
3、精神障碍护理措施包括。
4、慢性脑病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答案
一、单选
1-5 ADCDA 6-10 DCADE 11-15 ECDBA 16-20 CCDDB 21-24 BDCA
二、多选
1-5 ABDE.ABC.ABE.BCD.ABCDE 6-10 ACD.BCD.ABCD.ABCDE.ABCE
11-15 ACDE.ABCD.ABCDE.ABCDE.ABDE 16-17 CD.BCDE
三、填空
1、依赖药物的剂量递减替代药物的剂量递减
2、水分食盐
3、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
4、痴呆.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