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哲学分析
十首富有哲理的古诗词
十首富含哲理的中国古代诗词富有哲理的古诗词有很多,以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为核心。
这种诗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和议论,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蕴含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达到以诗言理、以理入诗的效果。
是一种具有深刻哲理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形式,它既是诗人表达哲学观点的方式,也是读者领悟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十首具有哲理的古诗词推荐: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哲理:通过对月光与故乡的思念,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家园、本源的永恒追寻。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鼓励人们要有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视野决定境界,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哲理: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万木逢春,表达了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阐述了观察事物应当全面、客观,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同时暗示了认识自我和真理需要跳出既定视角的道理。
5.《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和阻碍所迷惑,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6.《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哲理:揭示历史变迁的无情,英雄人物的功过是非终将被时间冲刷,唯有大自然永恒不变。
7.《游山西村》-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哲理: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困境中往往隐藏生机,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保持信心和乐观,并赞美了淳朴的民风和乡村生活的坚韧。
诗词与人生中国古代诗词的人生哲学解析
诗词与人生中国古代诗词的人生哲学解析诗词与人生——中国古代诗词的人生哲学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更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对于人们理解和感悟自己的人生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以几首经典古诗为例,解析其中的人生哲学。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写景方式开篇,以观赏名胜鹳雀楼为背景,但其中蕴含着更深的人生哲学。
作者通过描述白日西斜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向上攀登的渴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深意在于勉励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完美。
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寄托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追求的理解与呼唤。
诗中李白以诗人的个人情感为切入点,透过赏月发人深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人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求。
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水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登高的场景,同时也传递出了深沉的人生哲理。
诗人激情豪放的文笔探索了人生中的艰难困苦,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凸显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透过杜甫的境遇,人们可以对自己的人生与处境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四、《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出发点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却又涵盖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通过表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意象,崔颢道出了人生无常的真实,没有人能够永恒地居于高位。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哲学诗歌篇一: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一、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D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古诗和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古诗和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接下来,我将从古诗和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高中政治课程进行总结。
首先,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人才华的结晶。
高中政治课程中涵盖了很多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诗人的作品。
这些古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写景描写的诗歌,通过慢慢的思考,使读者意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伟大。
这首诗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珍惜眼前的美好。
同时,古诗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既描写了美丽的月夜景色,也表达了杜甫对兄弟之情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表达深厚亲情的同时,也对兄弟间的感情表达出思索和理解。
古诗中的深刻思想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苏轼的《赤壁赋》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为背景,写出了珍惜和平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其次,哲学思想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世界观也有着重要的启迪。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和合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思想注重反思和超越。
老子的《道德经》中强调了无为而治和真空无物的思想,让人们深思生活的意义和人们的行为。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注重互利互惠的实践。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强调了非攻的原则,并倡导互相救助和互利的行为,对当代社会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和利己主义。
韩非子的《韩非子》中提出了严刑峻法和以法治国等观点,强调了法治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古诗中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是从古代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观念出发,对社会、人性、机遇、困境等方面做出的一些深层次思考和理性探究。
这些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述,更是蕴含了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义。
首先,古诗中往往利用寓意、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透彻地阐述了人性本性和社会现实。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人都会有死亡,但是留下真诚的心灵照亮历史和人生的真谛。
仲尼的《论语》中也有“吾日三省吾身”之句,提出了自我反思,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思想。
这些深刻的寓意和思想,无一不反映出古代文化对生命、人性、道德、知识等方面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对当代人们的人生指导和启示有很大帮助。
其次,古诗中的披情入理,往往通过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表达,透彻地阐述人性普遍的情感需求。
例如,《长恨歌》将唐太宗的感情故事融入其中,以极其美丽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代入性别和阶层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生活和爱情的美好,给予人们真情的感受和启示。
杜甫的《春望》更是充满了诗人对亲友离散的惆怅,通过对“绿肥红瘦”等景象的描述,表达出他对亲友之情的关注和挂念,流露出他对人性充满感情和同情心。
这些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生命感,也是我们抒发情感、培养人际关系的良好途径。
最后,古诗中的知人论世不仅着眼于社会现实,更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比如,韩愈的《进学解》就是一篇揭示了古代读书人向往升官发财和智慧的文章,代表着古代哲学和思维的特点。
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遗产的传承和注脚。
这些古诗文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远,也是我们后人所必须珍惜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古诗中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是一种体现古代文化传统,反映人性、社会现实和文化精神的途径,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意义,为我们把握人生、理解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古代的诗词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这些古诗词中所体现的哲学观念在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 自然哲学古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凝练了他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他们把自然的变化、规律和万物的生命力糅合在诗句之中,反映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恢宏;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述的月光美景,寄托了对大自然的怀抱。
2. 人生哲学古人对人生的思考与体悟也贯穿于诗词作品中。
他们通过描绘人生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方面来展现人生的真谛。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时光的观点;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则传达了人生无常、自然规律的哲理。
3. 情感哲学古诗词中丰富的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通过抒发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等情感,古人用简练的语言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性。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传递了诗人思念之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追求真挚爱情的追求与坚持。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世界、人生、情感的独到见解,也启发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思索。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找到人生中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王之涣. (唐). 登鹳雀楼.- 杜牧. (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甫. (唐). 登高.- 白居易. (唐).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 (唐). 静夜思.- 苏轼. (宋). 江城子·密州出猎.。
哲学思辨的古诗
哲学思辨的古诗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传世的诗篇中,不乏蕴含着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这些诗作通过对自然、人生、宇宙等方面的描绘和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思考。
以下,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些充满哲学思辨的古诗世界。
一、自然与人生的对话古诗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描绘,而这些自然景象往往与诗人的人生感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学对话。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哲学思考。
这种将自然与人生紧密结合的写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富含哲学内涵。
二、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意义在古诗中,诗人们常常通过对宇宙的描绘来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代表。
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对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宇宙的广阔与复杂。
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认知的哲学思考,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宇宙的浩瀚与复杂时,往往会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法看清真相。
三、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追求古诗中也不乏对生命短暂和永恒追求的探讨。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便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诗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等句,描绘了生命的繁华与美丽,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对生命和永恒的哲学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四、超越现实的哲学追求在古诗中,诗人们也常常通过对现实的超越来追求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考。
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诗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种超越现实的哲学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读: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哲理分析: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滴、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面深感欣慰。
沉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现多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读: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哲理分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写真的梨花开的情景,因此强调的并不是想象中反映的是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强调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高考常见政治古诗词包含的哲理题目解法归纳
古诗词哲理赏析一、唯物论部分1.题木居士(唐韩愈)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此诗中“火透波穿”是指这块木头经过水与火的洗礼,“不计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是一块老木头。
接下来这句讲,它的根像佛头佛面,躯干呢像佛身,讲他是佛的化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偶然题作是佛的化身,便引来无数求福的人。
这首诗包含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
世上本无鬼神,上帝、鬼神观念只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已。
2.竹枝词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3.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两首诗说明,世界如此之大,风雨阴晴,花开花落,因时因地而已,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谒山(唐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5.日出入行(唐李白)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两首诗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时光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泛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亦含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读书功夫到家,则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7.龟虽寿(魏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此诗气势恢宏,说明人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部分8.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古诗词哲理赏析
古诗词哲理赏析一、唯物论部分1.题木居士(唐韩愈)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此诗中“火透波穿”是指这块木头经过水与火的洗礼,“不计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是一块老木头。
接下来这句讲,它的根像佛头佛面,躯干呢像佛身,讲他是佛的化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偶然题作是佛的化身,便引来无数求福的人。
这首诗包含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
世上本无鬼神,上帝、鬼神观念只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已。
2.竹枝词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3.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两首诗说明,世界如此之大,风雨阴晴,花开花落,因时因地而已,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谒山(唐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5.日出入行(唐李白)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两首诗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时光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泛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亦含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读书功夫到家,则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7.龟虽寿(魏曹操)神鬼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此诗气势恢宏,说明人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部分8.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关于哲学原理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原理: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人生应该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不要让金樽空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应该珍惜并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使失去一切,也可以重新开始。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慢·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首词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变化和无常,如果能够保持初见时的美好和纯净,那么很多悲伤和痛苦就可以避免。
同时也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需要接受并适应这种变化。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人们看问题时需要全面和客观,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同时,也表达了人们需要超越自身的局限和主观感受,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表达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这也是一种哲学原理,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这首诗表达了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和考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这也是一种哲学原理,即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古诗词中的作者都有哪些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古人通过诗词的表达,深思熟虑地探索着人生的哲学道路。
无论是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于命运的认知,还是对于孤独、欢乐、爱情等情感的领悟,古诗词中的作者们都给予了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下面将针对古诗词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来探讨作者们在其中所展现出的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1. 孟浩然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并以登高之行,寓意追求卓越的人生。
他表达了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勇往直前、超越自我的态度。
这种对于追求进步的态度,也是对于人生奋斗和进步的哲学思考。
2.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通过描绘夜晚的安静与明亮,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篇,直击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故土、故乡的眷恋,凸显了人生中情感联系的重要性。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与孟浩然的《登鹳雀楼》相似,同样表达了对于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王之涣强调了人类不断进取、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人生才可能变得更加丰盛与精彩。
4.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华丽的辞藻和活泼的节奏,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
他通过描写世俗的繁华欢乐,寄托了对于生活快乐和享受的追求。
这种对于人生欢乐的体验,也是古代诗人们对于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
5.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以深沉的语言和景物描写,表达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常。
他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动荡和人生的起伏,反思人生的无常和无常。
诗中流露出一种对于命运的思考和对于人生的虚无感悟。
古诗词中的作者们,通过对于自然、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表达,将人生哲学融入其中。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哲学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哲学典故
1. 概述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课程中经常出现的古诗词中的一些哲学典故。
这些典故经常被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理解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
2. 哲学典故一:《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繁华盛景和人事变迁来传达人生无常的哲学思想。
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物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中的永恒之美的追求。
3. 哲学典故二:《静夜思》
《静夜思》是李白的名作,其简洁的诗句通过描绘作者在月下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人对故乡的思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引发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以及对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探索。
4. 哲学典故三:《登高》
《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和独立人格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充满坎坷和困难,需要坚持、奋斗和超越自我的哲学思想。
5. 哲学典故四:《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和对友人分别的感伤之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离别无常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有限性和生命真谛的思考,帮助人们珍惜当下并对离别保持理智思考。
6. 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哲学典故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这些典故告诉我们人生无常、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战胜困难等哲学思想,对学生的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
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美的艺术,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一、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古诗词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诞生于中国唐代,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古诗词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时局,其内涵逐渐丰富,每一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诸如《长恨歌》、《将进酒》等,它们都是历史留下的珍贵文化财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抒发了人们的情感,同时也激发了旷世文化的繁荣,成就了永恒的艺术之美。
二、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文化中独具的审美方式。
它以唯美主义为核心价值观,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最高层次。
古诗词充满了比喻、借代、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独特的语言符号表现出对自然、人类、社会的思考。
这些意象和比喻的应用,增强了读者的思维感知能力,激发了人们自然情感的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美学印象。
三、古诗词的哲学内涵古人在写作古诗词时,常常会融入哲学思想,使得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哲学思辨的表达。
比如“天道酬勤”、“士为知己者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这些诗句蕴含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过剖析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更能够指导我们在现实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古诗词的人文关怀古诗词的创作往往表达出艺术家对人类的深切关怀。
比如《江雪》描写的是孤独无助的情感世界,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同情和怜悯;《长恨歌》中的宝玉体现了作者对大家庭中居于次等地位的人的关注;《清明上河图》则以鲜明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生活的真相。
这些古诗词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了人文关怀,引起了读者对生命追求和社会和谐的思考。
结语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文化创造,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哲学思辨古诗及赏析
哲学思辨古诗及赏析1、《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2、《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
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3、《论诗三十首》(元好问)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
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
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4、《放言》(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
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
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
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
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古诗词中的哲学思想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深刻的思辨性和哲理性。
这些哲学思想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具体分析如下:1. 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事物的永恒运动:李白在《将进酒》中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事物的前进发展。
●历史的车轮: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说明了历史发展的不可阻挡。
●新事物的诞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阐明了新陈代谢是自然法则。
2. 实践与认识●实践的重要性: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检验真理的标准:王安石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全面与辩证的认识●多角度看问题:赵翼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说明观点和角度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全面认识: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激励人们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4.人生态度与哲学智慧●谨慎与理智:杜荀鹤的“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告诫人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谨慎。
●矛盾的普遍性:杨万里的“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揭示了矛盾的普遍存在。
5.主要矛盾的重要抓●关键环节: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强调解决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6.遵循客观规律●条件与时机:朱熹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揭示了办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7.人生价值与奉献精神●人生价值: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面对困难的豁达态度。
●奉献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调了为社会贡献的价值。
8.道德伦理与心灵修行●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道德原则。
●心灵修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达了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培养品德的思想。
总之,通过对古诗词中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各个方面,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灵修养。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D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B、物质是不长久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规律是客观的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中国古代语言中的哲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 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成败在此一举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以上句子体现了什么哲学观捏????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引入:红楼漫谈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史湘云对翠缕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 邪, 或奇或怪, 千变万化, 都是阴阳顺逆. 多少一生下来, 人罕 见的就奇, 究竟理还是一样. " 翠缕听完问道:"这么说起来, 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 越 说越放屁.什么'都是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 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 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 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最后她做 了 个比喻,更为透彻:"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 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 覆下的便是阴."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江水绿如 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是风景 绮丽的江南春色,一是另具风貌 的秋江晚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 盾。
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可以相互 转化。
史湘云在这里所作的比喻是说阴阳同一,又阴 又阳才是道,阴阳结合才是 道,《红楼梦》又把不 二法门进一步泛化,推演到宇宙世界,以至物我无 . 分,天人无分,阴阳无分,直通易经哲学,那么这里 所表述的阴阳一体,阴阳合一,可以看做是曹雪 芹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中国语言中的哲学。
关于中国哲学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哲学的古诗词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深邃的思想中,还蕴藏在古诗词之中。
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哲学相关的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哲思。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述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哲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是一种对人生的期许,更是对哲学的思考——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除了《登鹳雀楼》,还有许多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古诗词。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和虚无的思考。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意境,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古诗词中也得到了体现。
如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
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强调了天道循环、自强不息的哲学观念。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共生。
除此之外,中国哲学中的“仁爱”思想在古诗词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哲学理念。
再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也体现了“仁爱”思想的延续和传承。
中国哲学的古诗词不仅具有优美的韵律和意境,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人生、自然、社会、友谊、生命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解读:国家每一代都有才华出众的人出现,他们都可以凭自己卓越的才能名扬数百年。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发展观点的体现。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读: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们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1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读: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与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读:其寓意在赞扬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哲理分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反映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13.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14.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读:君主就像船一样,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打翻船。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荀子把君王和老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船和水的关系,意在告诫统治者,要想坐稳江山,就要对老百姓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老百姓这片水才能承载君王这只船。
反之,横征暴敛,严刑峻法,鱼肉百姓,老百姓就会打翻君王这只船。
1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读:过去我看人,听了他们的言辞就相信了他们的行动;现在我看人,不仅听他们的言辞,也观察他们的行动。
哲理分析:“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解读:宇大得没边没沿,宙长得无始无终。
哲理分析: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读: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
哲理分析: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1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
而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
哲理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1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0.“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
解读: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
21.富润屋,德润身。
解读: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哲理分析:意识不仅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也对人自身具有调节作用。
错误的意识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表明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是有智慧的表现。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应当如此,对自己也应如此。
看待自己,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一样,都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读:事物的未来是由现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结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如果没有“远虑”,对坏的可能估计不足,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到时候真的出现了坏的结果,那就变成了“近忧”。
哲理分析: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
2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解读:在对弈中、战争中都会出现由于局部的失误而造成全局失利的情况。
哲理分析: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5.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解读:不会谋划全局的人,也就不会谋划一个部分或单位的发展。
哲理分析: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地位。
这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26.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解读: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
这句话体现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读:(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动,一去不复返。
哲理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
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解读:自然界生物的活动与环境之间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有规律的。
哲理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解读: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因为尧是圣人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灭亡。
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面两句名言揭示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30.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解读:专心致志地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哲理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当前,也要考察过去、预测未来。
31.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解读:(人们)只要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又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3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