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抗菌药
阿莫西林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15 诊断 依据 .
发 病 前 有 明确 用 药 史 , 型 的 临 典
均年龄 4 6岁。既往健康无慢性病 1 6例, 既往有高 血压病 3 ( 中高血压肾病 2 , 例 其 例 起病前血肌酐 值分别为 12 m l , 6 m l ) 起病时尿糖阳 4  ̄ o L2 1 o L , / 0x /
碍的一种较佳选择 ,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ml2 0 ,5 8 :0 6 ,0 86 ( ) 16 .
阿莫 西林导致急性 问质性 肾炎临床分析
彭淑娟 邵 维斌 夏 春英 荀 康
阿莫西林 ( MO 是 带有 氨基侧链 的青霉素 , A ) 可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 的活性 , 使细菌 的 细胞壁缺损 , 菌体膨胀裂解。药物可进入脑脊液 ,
例, 无尿 4例, 一过性皮疹 3例, 关节痛 3例 , 尿糖 阳性合并空腹血糖升高 1 , 例 B超检查双肾体积增 大 6例。急性肾损伤 达 到急性 肾衰竭( R ) A F 诊 断标准 1 例 , 4 达到急性 肾衰竭透析标准 , 需透析治
疗 8例 。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2 例患者 中男 7例 , 1 O 女 3例; 平
20 2 (9 14~16 09,7 4 ):0 0.
2 BisesG Vald rHed es l J, i e ieLP, ma ,ta. en n ib ts Ka lA e 1Ag iga dda ee :
总之 , 脑心通胶囊联合前列 地尔对改善糖尿 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前列地尔注射 液是将前列腺素 E封人脂微球 中, 减少 了在体 内 灭活并显著减少静脉炎 的发生率 及其他副作用 ;
于其廉价 、 高效 、 抗菌谱广 , 受到临床青睐。门诊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对策研究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对策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且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时不良反应较多,真确把握其临床用药对策可以更好的规范临床应用。
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一些在结构上与青霉素类似,因此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发热、关节疼痛、血管炎等表现。
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肝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严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3.肾功能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尿路梗阻等。
这些不良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尤为严重。
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5.其他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痫样发作)、耳鸣、听力减退等。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对策1.临床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当严格遵守指征,不滥用或乱用。
对于无需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应当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2.避免过敏史患者使用对于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及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不得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3.避免联合应用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肾脏毒性,因此应当避免联合应用。
4.监测肝肾功能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期间,应当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注意剂量调整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剂量,避免造成肾功能异常。
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范本模板】
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克林霉素是由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被氯取代演变而成,但其抗菌活性是林可霉素的4~8倍,胃肠道吸收更加完全.克林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调理作用,有增强多型核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菌功能,改变细菌表面活性和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等,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伪膜性肠炎。
本文重点介绍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
一、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1。
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时变态反应中对机体损害最大的一个,一般在静脉用药后3~5 min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大汗、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紫绀。
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故患者特别是有过敏史的患者用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报道1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并发右下肺炎的患儿,因静脉滴注0。
9%氯化钠溶液200 mL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患儿出现腹痛哭闹,面红,立即停止药品输入,更换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0。
1%肾上腺素0。
5 mg,并给予吸氧。
继而患儿口唇发绀,呼吸心跳停止,继续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
2。
克林霉素致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
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致最严重的并发症。
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约2%~20%,常见于用药后的4~9h,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
单纯性腹泻与PMC出现与否并不相关,前者通常短暂,及时停药一般可自愈。
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所致,其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为0。
01%~10%,据流行病学调查,298例患者应用克林霉素后,3。
4%的患者发生腹泻,无一例诊断为伪膜性肠炎,而另一报道表明,应用克林霉素的患者10%发生PMC,口服引起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比注射给药高3~4倍,而且老年及危重患者中常见。
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22例临床分析
量 无 相关 性 ,而 与机 体 对药 物 的敏 感 性有 关联 ,再 次 接触 相 同药 物或 同类 药 物 可再 次 发生 本病 。 另外 ,。 肾脏本 身 的 生理特 点也导致 药物性 肾损 害 的发 生 。 如 :。 肾脏 血流量 丰富 ,有丰 富的毛细 血管 网 ,因此通过 肾脏 滤 过 的药 物量 大 ,药物 与 肾脏 的 接触 面 积也 大 ,逆 流 倍 增机 制使 肾髓质 和乳头部 浓度增 高 ; 尿液 P H 的改变导 致 易在 肾小管 腔 中析 出结 晶和沉 淀 药物 ;肾脏含 有 各种 丰 富 的酶 可 被药 物结 合 而 灭活 ; 尿 液浓 缩 时药 物在 肾脏浓 度 增 高等 … 。 急性 间质性 。 肾炎的 临床 表现及 实验 室检 查 : 全 身过 敏 、 药 疹 、发热 以及 外 周 血嗜 酸性 粒 细胞 增 多 ,有 时 可见 关 节 痛及 淋 巴结肿 大 ,实 验室 检查尿 化验 出现无 菌性 白细胞 尿 、 血 尿 、蛋 白尿 ,蛋 白量 较 少 ,但 当 非 甾 体抗 炎 药 引 起 的 , 可 出现大 量 的蛋 白尿 ,有 时会 引起 肾病综 合征 。肾性糖 尿 、 低 比重 尿 ,也 可 出 现 血肌 酐 进 行 性 升 高 ,伴 或 不伴 少 尿 , 双 肾 B超示双 肾大小正 常或偏 大。 所 以药 物 所致 的急性 间质 性 肾炎 临 床表 现 不 特异 ,当 出现 以下情况 时高 度怀 疑本病 : 可 疑用药 史 ; 表 现 为发热 、 皮 疹 、外周 血 嗜酸 性 粒细 胞增 高 等 ,少数 可 出现 关 节痛 及 淋 巴结肿大 。 有文献 报道 , 药物 致急性 间质性 肾炎中 , 出现典 型的 “ 发 热 、皮 疹 、关 节 痛 ”三联 症 只 占 5 %l 2 ; 尿检 可 见无 菌性 白
2021内科主治医师(肾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3)
2021内科主治医师(肾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3)一、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红细胞管型见于()。
A.急性肾盂肾炎B.急进性肾炎C.肾淀粉样变性D.肾病综合征E.急性肾衰竭2、大量的白蛋白尿说明是()。
A.肾结构分解增加B.肾小球滤过膜改变C.肾小管对蛋白回收障碍D.溢出性蛋白尿E.功能性蛋白尿3、以下是肾活检的相对禁忌证病例的是()。
A.活动性肾盂肾炎B.小肾C.精神病D.持续肾小球源性血尿E.孤立肾4、肾盂肾炎血行感染最先侵犯的部分是()。
A.近端肾小管B.肾盂C.远端肾小管D.肾皮质E.肾乳头5、男,36岁,浮肿、少尿1个月,鼻出血3天,查体贫血貌,BP:160/90mmHg,Hb 80g/L,尿蛋白(++),尿潜血(++),尿RBC 6~8个/HP,血肌酐846μmol/L,B超左肾9.1cm×4.1cm×4.2cm,右肾8.6cm×4.3cm×4.1cm。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进性肾炎B.慢性肾炎急性发作C.急性肾功能衰竭D.慢性肾功能衰竭E.高血压肾动脉硬化6、使用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保钾利尿剂宜持续应用B.轻者宜选用噻嗪类或袢利尿剂间隙应用C.有肾功能不全时应选用袢利尿剂D.噻嗪类利尿剂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E.袢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多由利尿作用所致7、肾病综合征患者,下列通常不出现肾功能损害的病理类型是()。
A.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B.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C.膜性肾病D.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8、女性,13岁,上呼吸道感染后2天出现颜面及下肢明显浮肿,血压正常,尿常规蛋白(++++),定量为5.0g/D,尿红细胞0~2个/HP,肾功能正常,血清白蛋白30g/L,血清胆固醇6.0mmol/L,血C3正常,尿圆盘电泳示中分子蛋白尿(分子量在白蛋白附近)。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通过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点、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
【关键词】喹诺酮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以4-喹诺酮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种感染的常用药物。
1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1],为杀菌剂,杀菌浓度与抑菌浓度相同或为抑菌浓度的2-4倍,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DNA的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真核细胞不含NDA回旋酶,故对细菌作用选择性高。
虽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但同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2 分类喹诺酮类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2]。
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弱,口服难吸收,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现已被淘汰。
第二代以吡哌酸为代表,抗菌谱由革兰阴性菌扩大到部分革兰阳性菌,虽抗菌活性有了提高,但血浆浓度低,仅限于治疗肠道和尿道感染,现已很少应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母核6位碳上引入了氟原子,在侧链上引入哌嗪环或甲基噁唑换,使血浆浓度提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延长,抗菌谱扩大到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使氟喹诺酮类药物成为近年临床应用热点。
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保留了第三代的特点,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作用显著强于第三代。
临床疗效甚至超过了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 临床应用3.1泌尿生殖道感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肠杆菌科(敏感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上、下尿路感染。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一、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1、过敏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其它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2、赫氏反应:赫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3、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
4、二重感染: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二重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地尼等1、过敏反应: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安、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等。
2、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头孢菌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部分头孢菌素尚能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
3、双硫仑样反应:使用含有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数日之后,如果饮用酒精类饮料,有时会出现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压和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拉氧头孢等均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中头孢哌酮的报告最多,而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无甲硫四唑侧链,所以这类头孢菌素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5、头孢类抗生素脑病:头孢类抗生素的一种并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疗程过长时,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快速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细胞功能,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欣快、幻觉、知觉障碍、反射亢进,甚至抽搐、昏睡、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诸慧,肖忠革,金剑,金芝贵】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效果佳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的2007年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在14 000余例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道中,抗菌药物占据首位,而其中又以喹诺酮类药物为主,共2 880例。
本文对喹诺酮类药物所产生的ADR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综述如下。
1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 1 消化系统通常情况下,此类ADR为可逆、易耐受。
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食欲减退, 发生率为1%~5%。
田春华等[ 1 ]曾报道环丙沙星引起了胰腺炎。
1. 2 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发生率为1%~2% ,失眠、烦躁不安等。
失眠多见于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较大剂量服用时,但可逆不影响治疗。
严重时可发生精神症状,如视听异常、惊厥、抽搐、癫痫和锥体外系症状等,发生率约为1. 8% ,临床上女性比男性发生率要高, 45岁以下患者的发生率要高于45岁以上者[ 2 ] 。
因此当患者为女性或45岁以下时应注意观察用药期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表现。
1. 3 软骨和肌腱反应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喹诺酮类药物可致负重大关节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在对大鼠的动物实验中,骨关节受损以萘啶酸(最强)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对肌腱也有所损伤,王浴生等[ 3 ]曾经报道,1名17岁纤维囊肿患者服用培氟沙星800mg/d,连续3个月,发生关节痛。
另外,从1997 ~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得到的与肌腱损伤有关的喹诺酮类药物的ADR报告共794例,其中258例为肌腱炎, 262例为肌腱断裂,其余274例为其他肌腱损伤。
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浅析
1 . 3 注意事项
1 - 3 . 1 导致 A I N的 药 物 种 类 繁 多 ,可 以一 种 药 也 可 以 多 种 药 物 混 合 应 用 致 病 ,主 要 致 病 药 物 包 括 抗 生 素 、 N S A I D s 、抗 惊 厥 药 、利尿 剂 、治疗 溃疡药 物 等 。而其 随着 时代 的变 迁 ,致 病药 物 的种类 呈 多 样化 趋 势 ,从 而使 临床 特征差 异增 大 ,不 断增加 了诊 断的复 杂性 。 1 . 3 . 2 药 物 性 急 性 间 质性 肾 炎 临 床 症 状 缺 乏 特 殊 性 。 临床 表现 大部 分 出现 在 2 ~3周 以后 ,潜伏 期最 长一般 为 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l 3 卷第 3 期
・
1 6 9
临床研究 ・
急性 间质 性 肾炎 患者 的临床治疗浅析
(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 团总医院,黑 龙江 鸡西 1 5 8 1 0 0 )
韩 亚峰 ,李雯雯
摘要 :目的 探讨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 。结论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 抑制 剂。 关键字 :肾 内科 ;急性间质性 肾炎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 9 2 . 3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8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3 . 1 2 0
个月。
1 . 2 治疗原 则
1 . 2 . 1 尽 可 能 去 除诱 发 因 素 ,停 用 致 病药 物 或 可 疑 致
病 药 物。
1 . 2 . 2 充 分 的 支持 治 疗 ,包括 维 持 水 、电解 质 和 酸 碱 平 衡 ,注意 调 节 血 容量 以保证 足够 的 尿量 ,同 时避 免 水 负 荷 过 多。掌 握 肾替 代治疗 时机 的选择 。 1 . 2 . 3 合 理使 用糖皮 质激 素和其 他免疫 抑制 剂 。
19.泌尿系统疾病练习题
泌尿系统疾病练习题(全科医师、护理人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参考资料)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A1/A2型题32.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大肠杆菌B.副大肠杆菌C.变形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肠链球菌答案:A33. 关于尿路感染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包括下列哪项A.急性膀胱炎B.急性肾盂肾炎C.慢性肾盂肾炎D.无症状细菌尿E.前列腺炎答案: E34.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B.导尿、膀胱镜检查C.妊娠、性生活损伤和月经期D.青年男性E.糖尿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重症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答案:D35.诊断尿路感染下列哪项最有意义A.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B.尿频、尿急、尿痛C.清洁中段尿白细胞> 5 个/HPD.尿培养菌落计数≥ 105 个/mlE.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答案:D36.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为A.由尿路黏膜上行感染B.由盆腔炎症引起感染C.淋巴道感染D.直接感染E.血行感染答案:A37.诊断肾盂肾炎最有意义的是哪项A.尿急、尿频、尿痛B.腰痛、尿中白细胞增多C.发热、寒战、尿白细胞增多、尿沉渣有白细胞管型D.发热、寒战、腰痛E.尿急、尿频、尿白细胞增多答案:C38. 尿细菌定量培养时,发生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近7天内使用过抗菌药物B.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C.消毒药混入尿标本中D.病灶和尿路不相通E.取清晨第一次尿作为送检标本答案: E39.下列哪项内容有助于鉴别肾盂肾炎和膀胱炎A.尿中WBC++/HPB.尿路刺激征C.腰痛明显D.尿中有白细胞管型E.尿WBC +/ HP,RBC 5个~10个/HP答案:D40.急性肾盂肾炎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口服环丙沙星3天B.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唑7天C.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2周D.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进行治疗E.应用中药治疗答案:C41. 除下列哪项外尿路感染患者应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A.男性性泌尿系感染或反复发作患者B.高烧不退,出现少尿或无尿C.原有肾盂肾炎症状加重,并有明显的单侧腰痛和压痛D.出现突然寒战、高热及休克者E.尿急、尿频、尿白细胞增多答案:E42. 关于预防尿路感染的健康指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坚持每天多饮水,以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B.经常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减少尿道口的感染机会。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引起的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
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前言
这里添加标题 案例三:
➢患者:男,68岁,因血肌酐升高2年,水肿、纳差、尿少1月入院,诊断为肾性贫 血、肾性骨病。进行血透后因“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 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25g,q12h,ivdrip,用药第6天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
➢案例分析: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的血小板下降,停药后血小板回复正常。
环素可致良性颅压增高症;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致惊厥和诱发癫痫;林可霉 素的肢体瘫痪不良反应。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血液系统损害 ➢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可影响血细胞生成,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
板减少及全血系统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霉素类易影响粒白细胞生成,严重可致全血降低而引起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利奈唑胺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等。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药物过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 ➢全身过敏性反应:以药物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发生时必须就地抢救,保持呼吸
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局部过敏反应:如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消化道过敏反
应;皮肤过敏反应。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
限2倍;或ALT/ALP升高倍数比值在2-5之间
抗菌药物的肾毒性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的肾毒性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抗菌药物的肾毒性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来源 (2)作者 (2)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2)1 抗菌药物肾毒性的临床表现 (3)2抗菌药物肾毒性的产生机制 (3)2.1 氨基糖苷类 (4)2.2 β-内酰胺类 (6)2.3 多肽类 (7)2.4 其他典型肾毒性药物 (8)3抗菌药物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9)3.1 年龄 (10)3.2 剂量 (10)3.3 给药频率 (11)3.4 基础疾病情况 (11)3.5 药物相互作用 (12)4展望 (12)参考文献 (13)来源中国抗生素杂志作者肖贵英邓阳曾白霜郭思维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市第三医院长沙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所摘要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以“肾毒性”问题尤为突出,不容忽视。
本文归纳了抗菌药物肾毒性的临床表现、毒性机制和危险因素,以期为抗菌药物所致肾毒性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抗菌药物;肾毒性;机制;危险因素正文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相关肾毒性的报道越来越多。
早期文献表明,在药物所致的肾损伤中,抗菌药物占比高达36%[1-2]。
有的抗菌药物在一定的剂量下造成的肾功能异常,停药后可恢复,但有的抗菌药物副作用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性肾衰,需其他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本文旨在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所致肾毒性的主要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及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菌药物所致肾毒性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抗菌药物肾毒性的临床表现现临床将药物引起的肾毒性定义为:(1)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绝对值连续2次比用药前基线水平增加≥0.5 mg/dL或增长率≥50%,或连续2 d计算出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 比其基线值降低≥25%;(2) 无肾病史;(3)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伤[3]。
抗菌药物的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症状可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升高、肌酐清除率的下降,之后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进而可发展成为氮质血症,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详见表1。
2021内科主治医师(肾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6)
2021内科主治医师(肾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6)一、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电镜表现包括()。
A.脏层、壁层细胞足突均不融合B.脏层细胞足突融合C.脏层、壁层细胞足突融合D.壁层细胞足突融合E.以上均不是2、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的并发症不包括下列哪项?()A.肾栓塞B.动脉撕裂C.肾动脉血栓成D.肾动脉痉挛E.肾静脉血栓3、关于GooD pAsturE综合征,哪个不正确?()A.有肺出血B.有肾小球肾炎C.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D.肾脏受累均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因此预后差E.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ANCA可同时阳性4、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原因不包括()。
A.有效血容量不足B.肾间质弥漫重度水肿C.重症感染D.应用肾毒性药物E.适当扩容、利尿5、男性,13岁,咽痛、发热20余天,眼睑水肿伴肉眼血尿1周。
入院后查血HGB 102g/L,其贫血的原因最可能为()。
A.骨髓受抑制B.缺铁C.血液稀释D.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E.红细胞寿命缩短6、下述哪项是尿毒症病人最早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A.胃肠道表现B.呼吸系统表现C.心血管系统表现D.精神神经系统表现E.代谢性酸中毒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A.尿管型数B.尿红细胞数C.尿白细胞数D.尿蛋白量E.尿比重低且固定于1.0108、患者,男性,75岁。
确诊糖尿病肾病3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
血压90/50mmHg,双肺底较多湿啰音,心率160次/min,心律不齐,双下肢水肿。
血尿素氮35mmol/L,肌酐1210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9mmol/L。
此时最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A.积极补充血容量B.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C.血液滤过D.腹膜透析/血液透析E.强心、利尿、扩血管9、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一般发生于()。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 氨基糖苷类、 多粘菌素类、林可霉素及四环素偶可引起神 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大剂量快速静注或胸、 腹腔内局部应用可引起四肢软弱、呼吸抑制、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其他 长期应用氯霉素、乙胺丁醇有引 起视神经炎的可能。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 类、异烟肼、呋喃类及磺胺类药可引起周围 神经炎,普鲁卡因青霉素、氯霉素、环丝氨 酸、异烟肼等可引起精神症状。
3.皮疹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皮 疹,但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氨苄西 林等引起者多见。皮疹可为荨麻疹、斑丘疹、 猩红热样或湿疹样皮疹,严重者可表现为出 血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 性皮炎等。初次用药者可在用药后7 10天 性皮炎等。初次用药者可在用药后7~10天 出现,再次接触者则可于数小时至1~2天 内发生,停药后多于1 内发生,停药后多于1~3天内消退。青霉素 或链霉素生产车间的工人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静脉快速滴注万古霉素可引起组胺释放,产 生“红人综合征”。四环素类可引起光过敏 性皮炎。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重要 手段。这类药物的应用使许多严重感染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的预后大有改观,使感染性疾病的病死 率显著下降。但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引起 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临 床应对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充分 重视。
一 变态反应 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能引起变态反应,其 临床表现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 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溶血性贫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剥脱性皮炎等。 1.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 克最常见,其发生率为4 10万~15/10万, 克最常见,其发生率为4/10万~15/10万, 病死率约为5%~10%。链霉素、磺胺类、 病死率约为5%~10%。链霉素、磺胺类、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 利福平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变态
常用抗菌药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
常用抗菌药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常用抗菌药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具有广谱杀菌或抑制菌体生长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报告显示,一些常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肾脏损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但同时也对人体肾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主要机制包括:- 肾小管腔内药物浓度过高,直接对肾脏造成毒性作用;-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抗菌药物在肾小球内积聚;- 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损伤。
2. 万古霉素引起的肾脏损伤万古霉素是一种革兰阳性菌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然而,它也被发现与肾脏损伤有关。
主要机制包括:- 抗菌药物与脂质结合,形成复合物,附着在肾小球上,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引起细胞损伤;- 万古霉素还可能诱导肾小管坏死。
3. 磺胺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磺胺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嘧啶等。
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起到抗菌作用,但同时也会对肾脏造成不良反应。
主要机制包括:- 干扰尿液酸碱平衡,导致尿液酸化,增加尿酸结石形成的风险;- 诱导药物相关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激活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
4. 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是一类用于缓解炎症和疼痛的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虽然它们不是抗菌药物,但长期或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主要机制包括:-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缺血;- 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尿液浓缩功能受损;- 诱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
综上所述,常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肾脏损伤的机制包括肾小管直接毒性、滤过率降低、氧化应激、脂质结合、尿液酸碱平衡干扰、过敏反应等。
抗菌药物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的损伤,少数患者 的肾功能可受到影 响。祖 国医学常将本病归属 “ 石淋” 砂 淋” 血淋 ” 腰痛” 等范畴 ,认 为本病 的发 生主 、“ 、“ 、“ 要与湿热蓄积下焦和气火郁于下焦有关 。湿热之邪既可外 袭,也 可内生 。感于外者,多因下 阴不洁,秽浊 入侵 ; 生于 内者则因 恣食肥甘洒热 ,致湿热 蕴结下焦,尿液受其 煎熬 ,尿中杂质结成 砂石。而情志抑郁或恼怒伤肝,使 肝经气滞 ,郁 而化 火,气火郁
经验体会 Jn y niu 《 外医 研 第1卷第re( 第1  ̄)0  ̄6 ig a t i 中 学 究》 0 h y 总 6 22 月 9 1
抗菌药物致 急性 肾衰竭 的临床分 析
曾小飞①
【 摘要 】 目的 : 讨分析 临床使 用抗菌 药物导 致的急性肾衰竭 的因素,指导 合理 用药。 探 方法 : 回顾性 分析 近 3 年来使 用抗菌 药物治疗 导致 的肾 衰竭 患 者 的致 病原 因 、临 床 表现 及 病 理检 查 等 。 果 : 2 抗 菌 药物 导 致 的肾 衰竭 中,6 岁 以上 的患 者 9例 ,4 结 2 例 5 O岁以上 6 岁 以下 的患者 5 7 。少 尿型 肾衰 竭 1 例 ,非少尿 型 9例。引起 肾衰竭的主 要药 物为抗 生素、甘露 醇及化疗 药物 等 ; 例 3 临床病 理特 征为急性 肾小管 坏死 、急性间 质性 肾炎。 结论 : 给患者使 用有 潜在 肾毒性 药物 时,应 密切观 察检 测 肾脏 功 能并对药 物的剂 量、疗 程严 格控 制 ,在引起 肾衰竭 时应立 即停 药, 在 给予支 持治疗,严重 者进行 肾透析 治疗。
1 气滞血瘀者加元胡 1 ,香 附 8g 肾气不足者加黄芪 1 , 5g; 5g ; 5g 党参 1 ,取得很好 的临床疗效 。 5g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i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对急性间质性肾炎16例患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液透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尿蛋白阳性,并伴有贫血,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血清球蛋白升高;肾活检均有典型的ain改变;经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结果:经治疗全部病例均肾功能改善,3个月后尿检转阴,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正常。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肾活检;糖皮质激素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一临床病理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20%~50%的患者伴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变为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伴肾功能不全[1],起病急骤。
本文针对肾活检确诊的ain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以提高对ain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收集的16例急性闻质性肾炎:(ain)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66岁。
诊断标准:①近期有用药史或感染史;②有药物过敏表现(典型病例);③实验室检查发现尿检验异常;④肾小管及肾功能损害;⑤肾活检病理检查证实;⑥既往均无明确肾脏病病史。
16例发病原因中药物相关性11例,药物相关性病例用药后至发病时间199d。
感染、免疫性疾病及不明原因5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肾损伤。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13例,贫血2例,发热,15例,皮疹6例,关节痛4例,夜尿增多5例,少尿或无尿9例,全部病例尿渗透压降低。
双肾彩超检查:双肾体积增大3例,其他均正常。
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肌酐(scr)水平为(636士392)txmol/l,血尿素氮(bun其他还表现为腰痛、恶心呕吐、肉眼血尿等。
1.3实验室检查:1.4病理检查:16例患者均行肾活检,通过光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伴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抗生素引起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处理(1)停用有关抗生素:轻症病例停用致敏药物后,AIN即能自发缓解。
若需使用抗生素则应选择与这类药物无交叉反应的药物。
(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常获得利尿、肾功能改善及血肌酐下降至正常之疗效。
一般用药剂量为,泼尼松30~60mg/d,用药1个月左右,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有个别报道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急性肾衰缓解。
由于大多数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不用激素,单纯停药即能很快恢复,因此对激素应用要权衡利弊。
(3)使用细胞毒药物:有学者提出环磷酰胺或环孢素可用于治疗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病人,对激素没反应或肾活检显示轻度或无间质纤维化者,可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2周内加用环磷酰胺,如用药5~6周肾功能仍无改善,则停药;如肾功能有改善则继续用环磷酰胺1~2个月,时间不宜过长,累积量不超过6g。
(4)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和必要时作透析治疗:应用透析指征同一般急性肾衰:①无尿或少尿超过2天;②血清肌酐(Scr)442µmol/L;③BUN>21mmol/L;④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13mmoll="&q uot;>6.5mmol/L;⑧有肺水肿或脑水肿先兆。
通过透析可维持生命,从而赢得治疗时间。
2.抗生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治疗一般轻者只需停药及对症处理即可,停药后常在数周内康复;重者需要积极治疗。
(1)钙、镁、锌等两价阳离子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的肾毒性有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在庆大霉素所致的ATN上,使用钙剂后,病理及化验改变均明显减轻,提示Ca2具有防护作用。
(2)钙剂和维拉帕米(异搏定)合用:在使用庆大霉素同时,使用葡萄糖酸钙1g,3次/d,口服;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次/d,口服;对庆大肾毒性损害确有防护作用,钙剂防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肾小管细胞对庆大霉素的摄取;维拉帕米(异搏定)的防护作用可能与干扰庆大霉素和刷状缘膜的结合或影响细胞对其的吞饮过程有关。
皮肤科住院医师:泌尿外科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皮肤科住院医师:泌尿外科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患者,尿毒症后,下列哪项治疗使病情恶化()A.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及动物蛋白B.用肼苯达嗪降压后C.按正常量用土霉素D.血液透析E.大量(江南博哥)输血纠正贫血正确答案:E2、单选男,46岁。
自发性或运动后心慌、出汗、饥饿伴精神症状8个月,严重时曾发生昏迷,进糖水后清醒,发作时血糖1.8~2.2mmol/L。
身高172cm,体重91kg。
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B.肝功能C.头颅CTD.糖耐量试验E.血和尿皮质醇测定正确答案:A3、单选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脏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A.IgA沉积B.IgE沉积C.IgM沉积D.偶见IgG沉积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4、单选尿毒症患者,血压180/120mmHg,贫血外观,周身中度水肿,鼻出血,BUN50mmol/L,血钾6.17mmol/L,钙2.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在纠酸过程中突然手足搐搦,意识清楚,其原因可能是()A.酸中毒引起B.脑出血C.高血压引起D.尿毒症性脑病E.补碱引起正确答案:E5、单选男性,25岁,诊断左肾结核,右输尿管结石,直径0.8cm,静脉紧盂造影,左肾未显示,右肾轻度积水,结石下输尿管显示正常,肾功检查正常。
宜先行哪种治疗()A.引流右肾积水B.切除左肾C.急行右输尿管切开取石D.抗结核下,等待结石自然排出E.抗结核下,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正确答案:E6、单选男性,2岁,左侧阴囊生后空虚至今。
查体:患儿发育正常,左侧阴囊发育不佳,左阴囊内未触及睾丸,左腹股沟管内可触到睾丸发育不佳,如小指尖大小。
应采取什么方法手术()A.右睾丸切除术B.左睾丸牵引固定术C.左睾丸牵引固定术,如有斜疝行左斜疝修补术D.等待6~7岁仍不下,降至阴囊内再行手术E.药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正确答案:C7、单选男性,20岁,反复咯血1周,进行性少尿5天入院,血压160/100mmHg,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入院后病情继续恶化,血压升高加重,后出现恶心、呕吐,血尿素氮172mmol/L,诊断应考虑为()A.急性肾炎B.流行性出血热C.慢性肾炎急性发作D.过敏性紫癜肾炎E.急进型肾炎正确答案:E8、单选患者女性,16岁,流涕、咽痛1周,咳嗽、咳黄色黏痰1天。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抗菌药中毒性肾病(nephropathyduetopoisoningofantibiotic)是指由于应用有肾毒性或易引起肾损害的抗菌药而导致的肾脏疾病。
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是一组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上许多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其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肾毒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尿量和血压多正常,无或少量蛋白尿,如不高度警惕容易漏诊。
患者常有全身性过敏反应,而与药物剂量无关。
疾病概述抗菌药中毒性肾病(nephropathyduetopoisoningofantibiotic)是指由于应用有肾毒性或易引起肾损害的抗菌药而导致的肾脏疾病。
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是一组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上许多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其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肾毒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尿量和血压多正常,无或少量蛋白尿,如不高度警惕容易漏诊。
患者常有全身性过敏反应,而与药物剂量无关。
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是一组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临床上许多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其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肾毒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抗生素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两大类,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使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为了减少或避免肾毒性作用的发生,应提高对各类抗菌药的肾毒性作用的认识,并尽量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症状体征1.急性药物引起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但无特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尿量和血压多正常,无或少量蛋白尿,如不高度警惕容易漏诊。
患者常有全身性过敏反应,而与药物剂量无关。
(1)发热: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早期大多有发热,一般在用药后3~5天出现,据报道87%~100%患者有发热,近期有报道,发热一般在50%~64.3%患者中发生。
通常在应用抗生素及感染已控制后再出现第2个体温高峰。
(2)药疹:用药后出现药疹者占25%~50%,呈多形性、鲜红的痒疹或多形红斑或脱皮样皮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抗菌药
发表时间:2016-04-18T10:55:30.1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作者:张娟解海霞[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AIN)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尤以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引起的AIN多见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5年我院收治抗菌药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需使用激素和血液透析的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6~72岁,平均52岁。
16例患者均在运用上述药物后出现少尿型或非少尿型ARF,伴或不伴过敏体征。
其中少尿型ARF 15例,非少尿型ARF 1例。
1.2方法
16例立即停用上述药物,在透析的基础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其中3例重症患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3例肾活检证实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轻微受损,故肾检病理检查是确诊、鉴别诊断AIN的主要方法。
避免漏诊或误诊指导治疗。
2、结果
本组10例患者行血透治疗,排除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在此基础上运用强的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3例联合口服环磷酞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
阻止进一步的免疫损伤。
72小时内全部出现利尿和血肌酐下降。
经治疗肾功能改善,3个月后尿检转阴,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正常。
3、讨论
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AIN)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尤以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引起的AIN多见。
此外,抗病毒药、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引起AIN。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中草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报道。
AIN属于Ⅲ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肾间质中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导致迟发性超敏反应及T细胞直接介导的毒性作用。
另外,血液中IgE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速发型超敏反应也参与AIN致病作用。
AIN的诊断常依据临床表现如急性关节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皮疹、蛋白尿、血尿、脓尿、腰痛和肾衰。
AIN的临床过程和实验室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与剂量无关,往往存在合并用药。
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对AIN的确诊是必要的,但并不都是可行的,取决于患者的总体状况。
本组16例患者应用上述药物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状,6例患者有发热、9例药疹,15例有无菌性白细胞尿,13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14例有血尿,1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5例为少尿型ARF,l例为非少尿型ARF。
本组13例患者根据上述诊断标准而确诊,3例患者曾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IgA肾病。
尿沉渣常有颗粒管型和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尿中出现嗜酸性白细胞尤其是尿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大于尿自细胞总数的5%,是最佳的临床诊断依据。
一组随访9~30个月的回顾性研究也表明,激素治疗组较无激素组血肌酐水平下降快,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较明显。
临床表明肾损害的表现往往与原发病相混淆,常阗病情加重或常规检查而发现,这就不可避免地延误诊治。
一旦出现,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及时恰当治疗,常可痊愈。
文献报道,50%—70%的药源性ARF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死亡率仅6%-10%,仅20%发展为CRF。
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要有足够认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慎用肾毒性药物,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
参考文献:
[l]尹广,黎磊石,等.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1),13:73—74.[2]李晓玫.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内科杂志,2002:22(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