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课件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课件

词语理解与运用
总结
词语理解与运用是语文能力的关键,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至关重要。
描述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古诗词默写与赏析
总结
古诗词默写与赏析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
描述
学生需要准确记忆古诗词的内容,能够正确默写。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古诗词 的意境、意象和表达技巧,能够进行赏析和评价。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模拟试题与解析
04
历年中考真题解析
总结词: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对近五年来的中考语文真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题目的考察点、解 题思路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了解中考的命题趋势和答题技巧。
模拟试题练习
总结词:实战演练
详细描述:提供多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配有答案及解析,方便学 生自我检测和纠正。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 件课件
目录
• 基础知识复习 • 阅读理解 • 写作训练 • 模拟试题与解析 • 备考建议与指导
基础知识复习
01
字音、字形
总结
字音、字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对于阅读、写作和表达都有重要 影响。
描述
学生需要准确掌握常见的字音、 字形,能够准确识别和书写。对 于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形近字, 应特别注意区分。
效果。
实践应用法
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 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 到实际中,加深理解和
记忆。
多感官学习法
利用听觉、视觉、触觉 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共34张PPT)
记叙文专题复习 (一)
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 读中所占的份额较大(11-13分), 所考察的知识点及相关能力也比较 集中。
(2)中考选题全部出自课外选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储备:
•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线索 • 记叙的顺序 • 记叙的人称
• 表达方式 • 描写方法 • 修辞方法 • 写作手法 • 语言特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要点概括类 ①摘抄法:抓文段的中心句。
②组合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 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概括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 联合段意
(4)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概括 ,概括时应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答题格式:
1、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 理,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
2、抓住……人物的……进行描写,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 质,刻画了……的人形象)。
• 解答“归纳人物性格”题,需要注意:
• 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全面完整。
• 一定要结合具体事情,不可架空分 析。
基本格式
回答清楚(……时间、……地 点)……人,做……事+结果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二: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类型:(1) 人(2) 物(3) 事(4)时 (5)地 (6) 情
找线索的方法: ①看标题; ②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
词语、事物;
③开头; (4)寻抒情、议论句 (5)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义]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义]ppt课件

富是指
,而实际上是指 _ __
2、揣摩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 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 “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3、在第三段选文中,“我和母亲瞬间明白了”什么?
完整版ppt课件
26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
此句反映了“我”对男孩子伤害小鸟的恶劣行 为的痛恨和愤怒,以及我对小鸟的同情和怜悯。
完整版ppt课件
32
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06安徽<<晨>> 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
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 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 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完整版ppt课件
33
四 联系作者的感情倾向
完整版ppt课件
34
(黄冈市课改区2006中考试题《水塘边的鸟窝》
• (3)“闷葫芦”用的是比喻方法,指老师不发语,不 吱声(令“我”猜不透),
• (4)“竹筒终于把豆子倒完了” 用的也是比喻方法, 这里指“我”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蝴蝶的知识 全说了出来。
完整版ppt课件
11
(2)双关句的理解:同时具有表面和内里 两层意思。
• 例:A、 “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
完整版ppt课件
23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的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 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 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 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 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ppt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专项ppt课件

开头
引出文章主题,交代背景,为 下文做铺垫。
主体
详细叙述事件或故事情节,包 括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留 下深刻印象。
记叙文主题思想把握
抓住文章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是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句子

分析文章标题
标题往往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通 过分析标题可以推测出文章的中心 思想。
科学常识
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有助于理解文章中涉及的 科学原理和概念。
06
模拟题解析与实战演练
典型题目解析与讨论
阅读理解题
0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理解题目,详细解析答题思路和方法,
强调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等关键能力。
语言表达题
02
针对语言表达类题目,分析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注重词汇积
累、语法运用和表达逻辑。
阅读理解重要性
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对 于提高语文成绩和未来的学习、 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阅读理解基本原则
01
02
03
忠于原文原则
阅读理解应以文本为依据 ,忠实于原文,不偏离主 题。
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把 握文章主旨和结构,不局 限于个别词句。
推理原则
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 理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 结论。
说明文结构特点分析
标题
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开头
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常用引用、描 写等方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主体
结尾
详细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 作用等,常采用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发出号召或提出希 望等。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讲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讲本课件
2.道理论据。(1)类型:①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②民间 的谚语和俗语;③科学上的公理和规律等。(2)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补写论据“四要”: 1.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 表述。 2.要真实,材料虚假、张冠李戴或断章取义的,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 3.要典型,示例要有代表性,名言、格言要有权威性。 4.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类别 总分式
并列式 递进式
解释说明
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先提出中心
总分 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如《怀疑
与学问》
分总
先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然后引用各种名人事 迹或格言警句分析问题,最后强化论点
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通常在开头(或讲故事,或引用,
或开门见山)交代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举 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 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属于举例论证
《敬业与乐业》在说到职 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 喻,属于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说”“俗话 说”、格言警句、 名人名言等
“相反”“反之 ”“但是”等文字 ;反义词;有正面 和反面两方面的内 容
【答题模板】 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 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 (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 课文,梳理文章的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利用思维惯性,误导学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 2.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3.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扩大或缩小论证范围。 4.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 点、范围、大小、已然、未然、必然等。 5.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方法指导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本论部分分为两大类:总—分—总和总—分。 如何概括论证思路: (1)提出论点。明确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阐释或证明论点。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得出结论。 (4)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答题格式:用……方法提出中心论点(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用…… 论证方法)证明……观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
(3)综合分论点法。一篇议论文有时会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 和证明中心论点。我们可以抓住分论点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明确中心 论点。
考点2 词语理解(11年4考)
考向1:词语指代(2015A)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 (“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方法指导
(1)判断论证方法。 (2)分析作用。
方法指导
论证方法
辨析
作用
举例论证
【15A、13B】
有典型、代表性 的事例或事实
举了……的例子,具体详细地论证 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趣味 性)
用(某某资料/史籍/名言/俗语等)充
引用(道理) 论证
真理、原理、定 律、公式、名言 警句等
分论证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 采)※引用名言警句、权威数据(说服 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
考点1 中心论点
考向1:辨析论点(2015A)
1.(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课件熟读四 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精品PPT(共51张PPT)

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课件熟读四 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精品PPT(共51张PPT)

(13)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 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 的小抽屉。
(14)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 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 开来。
3.认真揣摩文章,指出文章的线索。(2分) 【考点三:理清文章线索】明线:儿子去部队锻炼成长的经历。暗线: 母亲对儿子的情感变化。 4.(真题) “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4分) 【考点四:概括内容,梳理情节】①以前肥胖、懒惰,现在高大、结实, 吃苦耐劳。②原来性格叛逆,与父母对立,现在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孝顺谦和。③之前任性、蛮横,现在明事理,守规矩,关爱他人。④入 伍前成绩平平、得过且过,现在主动学习、努力进取、表现突出、事业 有成。(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5.本文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考点五:分析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在文学作品的叙事过程中,第 二人称的使用还是比较少见的。用第二人称有这样几个好处:①可以快 速让读者融入到角色中去;②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③让读者 一看就立马有一种和作者直接对话的感觉,读起来更为亲切,同时也会 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18)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 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19)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 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 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20)“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21)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 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 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
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描写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件/人物的…… 性格(或心情或
感情),表达了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12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二:描写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汤汁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 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 把嗓子齁得生疼;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
的含义
16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答案:“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1分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1分)。
17
方法大本营:
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含义+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意+词语 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挑逗”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示“嘻戏”之意。形象的写出了 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
方法大本营:
示例5、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
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 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 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 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 露出羡慕之情。
题目: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4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苦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 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1分)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作 语言标志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换句话说……
诠 作用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特征 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并逐一说明。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首先……
语言标志

其次……再次……、表序数的词。
别 作用 使事物关系、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特征 通过描绘事物形状、外貌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
方法指导
考向 2 信息筛选与概括 (2015·随州 19 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互联网+”的哪
随州设问 些方面内容?请分条列举。 (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19 题)“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 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 究意匠的。
全国设问 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 就是加工手段。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
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
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
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考点 1 信息提取、筛选与整合 考向 1 信息把握(辨析)
随州设问 (2015·随州 18 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方法 指导
[相关知识详见 P152“文体知识梳理”中的“五、说明文的语言特 点”]
专题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三——实用性阅
读与交流 [注:随州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
按对 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象分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精品课件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精品课件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 原因及要求。 B.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说明了光明中学初三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 响最大。 C.材料三表明,法国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一律禁止在校 内外使用手机。 D.从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 求更严格。
③在主题上,较集中。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如 2021 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则材料从“嫦娥 五号”“北斗系统”和“神舟飞船”三个角度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 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特点 ④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引导考生关注 社会热点,体现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联的特点。如 2021 年湖南湘潭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脱贫攻坚”、江苏“老人和数字化生活”、北 京“智慧城市”等。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类型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 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 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 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 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 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 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 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由材料一“教育部办 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通知》的具 体内容,材料二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图,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甚至在校外进行教 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材料四“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 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分析可知,四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小 学生手机的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来阐述的。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28、 29段写“我”对他的帮助改变了他。35 段“本来我 的车是不到马山的”说明“他”是专程送“我”的。 第三步,整理答案。从“去年夏天”“几个月前”可 知“我”帮助他的事件发生在“他”送“我”回马山 之前,将前面的分析按照此先后顺序概括出来即可。 第四步,结合原文和题干进行验证。
【答案及评分】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 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 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 “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 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 “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变式提问】1. 请概括故事情节。2. 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 的事件。
方法指导
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1. 结构:(1)开头: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照应标 题;③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④与下文形成鲜明对 比;⑤设置伏笔,照应后文;⑥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 ⑦开篇点明主旨;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 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发展等。比如: 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丰富文章内 涵;④照应前文;⑤具体展示、深化主题。(3)结尾: ①照应题目与前文;②升华或深化主题;③再次点明主题; ④强化作者感情。(结尾作用分析详见考点四)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①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 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 是主要内容。 ②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 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现代文阅读【第14课时】品味词句,赏析语言(23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现代文阅读【第14课时】品味词句,赏析语言(23页)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如何 审题
如何 答题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第14课时┃品味词句,赏析语言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 分)(★) 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把握信息的能力。阅读文章 过程中,要找出“他”“快乐”的相关信息。这个快乐,可以 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某种感受。因此,分析过程中,要抓 住“他”所做之事,要抓住“他”的神情态度,从而准确把握。 [答案] ①看麻雀嬉戏;②捉虫子喂鸡;③和外婆一起制作盐菜; ④果园繁花盛开时的温馨;⑤果实收获的甘甜;⑥外婆的慈爱。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 要点 分析 思路 题干中“联系语境”明确要求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能单纯地说词语的 一般意思,而应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联系语句的整体意思理解词语 的含义。 回答此题,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题目指定的语句,在了解语句内容的 基础上,明确加点词语修饰的中心词或陈述的对象,从而明确加点 词语在语句中新的意思,即含义。 阅读文章,找到语句的语境,如(1)所在的整个语句是“他端来小 凳依偎在外婆身边,将菜叶一片片扳下,浸没水中,青翠的颜色弥 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语句描述的是菜叶在水中的情景,而 “晕染”描绘的则是菜叶的“绿意”在水中的情景,“晕染”之前 是菜叶颜色的“弥散”,之后是“一片波光”,可见“晕染”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推测“晕染”的含义。 (1)(绿色)扩散,映绿了水。(2)忽隐忽现(忽明忽暗)。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2014·重庆 B 卷
第14课时┃品味词句,赏析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
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 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 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 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 出有意义的结论。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调 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点 清单
1. 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2. 理清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 .说明语段的作用。 6.开放性试题。 7.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热点)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特征
类型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技法: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了...... 的......(对象+内容)
类型2:说明对象的特征:
⑥ 技法:直接摘录原词、原句(筛选信息);概括归纳(分析文章结
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 说明更通俗易懂,或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 的......特征认识更准确具体。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生动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引用......来加以说明,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引用说明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 对象的作用。
5.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 欣赏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
,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 、数据、图表等),发
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 说明更有条理性。
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 科学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章的 趣味性。
作诠释 摹状貌 引材料
作比较 下定义 画图表
二步)引用史学家的考证,说明贵族到民间的饮食习俗(1
分);最后(第三步)总括因其风俗习惯造就了川菜的专门
人才及其烹饪技艺的长盛不衰(1分)。
考点(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种类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说明方法作用常用的答题格式
通过( )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现代文阅读专 题景阳小学 罗大秀
课标要求节选(2011年版)
2. 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
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了解常用的修辞方
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 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 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类型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相同:文意把握、词句理解、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不 同 点:近三年没考实用类文本,而今年 三类文本都必考;近三年阅读题型均为简答 题,而今年“方案”规定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题。(今年全卷选择题分值共45分)
时间紧、任务重,只有有的放矢,精讲 巧练,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享福与吃苦》 《草木结霜》
《没有风暴的海 洋是池塘》
体裁 试题考点
分值
散文
1.标题含义及作用 2.赏析句子
54
3.续写4.举例谈对XX句子的理解和认识 4 5
议论文 1.论证思路 2.论证方法及作用
53
3.简要概括某段列举的论据
4
小说 议论文 散文
议论文
1.结合全文分析人物形象 2.简要分析 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谈对主题的理解
1.论证思路 2.论证方法及作用 3.另选 一个事例论证作者的观点。
1.概括草的美好品质 2.赏析句子的表 达效果 3.文中多次将“草”与“人”对比的 作用 4.续写
1.概括中心论点 2.概述第二段的论证 思路 3.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谈对待困 难和挫折应持有的态度。
44 6
46 2
未见 标注
往今异同
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 特征/事理)。
用科学简明的语言对说明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 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 的......本质特征。
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一日了然。
类型2:考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技法:完成这类考题,需要知道说明文常用到的结构,分 析时要注意文章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例:18.本文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请对第四段的结构进行 简要分析。(4分)(2016年宜宾中考《川菜》)
答案解析:本段采用了
的结构(1分):首先(第一
步)总说川菜发展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1分);接着(第
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
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
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考点:文意把握、词句理解、要点概 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近三年宜宾中考阅读题回顾
年份 2017
2018
2019
文题 《回家的花朵菜,①段说明了
,②段
说明了川菜的发源和历史,③~⑤段说明了
,⑥段
说明了
。(3分)(2016年宜宾中考《川菜》)
答案解析:川菜的特点(“川菜的地位”也可给分) ;川菜发展的因
素(或条件、原因皆可,若答川菜的发展依赖于自然条件、风俗习
惯、外来经验,皆可);川菜的样式。
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