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灾害系统研究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标题: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手册第一章:灾害分类与预警机制1.1 自然灾害分类- 地震- 台风- 暴雨洪水- 雷电- 干旱- 雪灾- 龙卷风- 山火- 寒潮- 高温热浪- 地质灾害1.2 灾害预警机制- 国家级灾害预警- 地方级灾害预警- 移动电话短信预警- 大喇叭预警- 电视、广播预警- 互联网平台预警第二章:地震防灾减灾自救知识2.1 地震的形成和发生原因2.2 地震预警系统与监测设备2.3 地震前的预防措施2.4 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措施2.5 地震后的处理和恢复工作第三章:台风防灾减灾自救知识3.1 台风的形成和发生原因3.2 台风的预警制度和级别3.3 台风来临前的应急措施3.4 台风期间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撤离3.5 台风过后的安全饮水和疾病预防第四章:洪水防灾减灾自救知识4.1 暴雨洪水的形成和发生原因4.2 洪水的预警与监测4.3 洪水来临前的防护措施4.4 洪水期间的自救和求助技能4.5 洪水过后的清理和重建工作第五章:其他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自救知识5.1 雷电的防范和避雷知识5.2 干旱期间的节水和精准灌溉5.3 雪灾的预防和保护措施5.4 山火的防范和逃生技巧5.5 寒潮和高温热浪期间的防护与救助5.6 地质灾害的预警与应对措施第六章:应急装备与物资储备6.1 家庭应急物品清单6.2 食品与水源的储备6.3 灾害应急工具和装备6.4 应急通讯设备和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第七章:灾后心理援助与社区重建7.1 灾后心理应对及自我疏导7.2 灾后心理援助的机构和资源7.3 社区灾后重建的流程和步骤7.4 社区力量的整合与合作第八章: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与培训8.1 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的开展8.2 灾害防治的培训与培养8.3 防灾减灾自救知识的社会化传播8.4 科技与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结语:防灾减灾自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近三百年来黑河上中游自然灾害状况分析
• 黑河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省 祁连县大部分和甘肃省肃 南县部分地区 • 中游地区包括甘肃省的山 丹、民乐、张掖、临泽、 高台等县(市) • 下游地区包括甘肃省金塔 县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 治区额济纳旗
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 今日欧亚大陆桥之要地,农牧 业开发历史悠久,享有“金张 掖”之美誉。
上游 降水量(mm) 350 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 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 被较好,黑河产流区
甘肃全省春、夏亢旱, 设筹赈处募款赈济。 是年全省大旱,中部及 甘肃,宁夏,海 东南各县大饥。春夏亢 甘肃通志稿(民 东 旱,自陇东南迄于河西, 国二十五年) 被灾五十余县。
• 1877-1878年发生惨绝人寰的“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即是以干旱灾害为主体, 丁戊奇荒 由随之而起的蝗患、疾疫、狼灾、鼠灾等多种灾害组成的灾害系统。光 绪五年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在甘肃阶州(今武都)发生的里氏8级、 级 烈度为11度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一时间山飞石走,地裂山涌,城垣 倾纪,房屋倒塌。 • 1909年,甘肃全省受灾之严重,甚至出现了剥取草根树皮为食的现象。 • 民国15至18年(1926-1929年) , 连年大旱, 尤其是民国17年和18年, 甘肃 、青海旱情最重。多地出现了人相食 的现象,《申报》中记载,甘肃 灾民绝食后,多以婴儿烹食充饥,各县儿童不敢出户;有个慈善机构每 天收容灾童200名,以防止其被烹食。
3.1.2 黑河上中游干旱记录
1662年至1949年的287年间,黑河上中游共发生了77次干旱灾害 ,其中上游西宁发生了21次,中游张掖29次,山丹19次,民乐21次, 临泽5次,高台11次。 可以明显地看出,黑河中游发生干旱灾害的次数明显高于
上游,约占全部灾害的77%。特别是,张掖、山丹、民乐等县(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
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最新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差,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
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
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
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
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
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第一章: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1.1 自然灾害的定义1.2 自然灾害的分类1.3 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第二章: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影响因素2.1 自然灾害的成因2.2 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2.3 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范第三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1 自然灾害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3.2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 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3.4 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的应对与恢复4.1 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4.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4.3 自然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第五章: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5.1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5.2 我国自然灾害的应对政策与实践5.3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第六章:自然灾害案例分析6.1 地震案例:1999年中国台湾集安地震6.2 洪水案例: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6.3 台风案例:2013年菲律宾海燕台风第七章:自然灾害的防范与减少7.1 地震防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2 洪水防范:洪水预警与防洪工程7.3 台风防范:台风预警与防台风措施第八章: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8.1 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地震前兆观测与数值模拟8.2 洪水防控技术: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与减灾中的应用8.3 台风路径预测技术:气象卫星与大数据分析第九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9.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洪水、地震、台风风险评估9.2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规避、减轻、转移与接受9.3 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完善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第十章:社区与家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10.1 社区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10.2 家庭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家庭防灾减灾实用指南10.3 校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演练第十一章:国际自然灾害响应与救助11.1 国际灾害响应机制:联合国与国际Red Cross 的角色11.2 国际灾害救助实践:案例分析与人道主义援助11.3 跨国灾害救援合作: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合作框架第十二章:自然灾害后的心理辅导与康复12.1 灾害心理创伤: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2.2 心理康复工作:重建灾民心灵家园的策略与方法12.3 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社区与政府在灾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管理13.1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灾害管理:理念与实践的结合13.2 生态补偿机制:自然灾害预防与生态环境修复13.3 低碳发展:减少自然灾害风险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第十四章:自然灾害教育与公众参与14.1 自然灾害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宣传的重要性14.2 公众参与灾害管理:提高社区灾害防范能力的途径14.3 灾害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第十五章:未来挑战与前景展望15.1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未来灾害风险的预测与挑战15.2 科技进步与灾害管理:新技术在灾害防范与应对中的应用15.3 灾害管理策略:构建更加有效的灾害管理体系与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的重点在于全面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与影响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应对与恢复、案例分析、防范与减少、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风险评估与管理、防范教育以及国际响应与救助等方面。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5002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概论等二、课程简介《自然灾害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灾害相伴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不仅没有减少,各种灾害反而日趋严重。
目前人类面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成灾机制复杂各异,防灾减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鉴于此,为培养能有效防御各种灾害,普及灾害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减灾技能的合格人才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论述了灾害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了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灾害学研究理论体系,并对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现代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全部课程教学共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灾害概述等内容。
第二部分讲述主要灾害及灾害链、灾害区域分异。
第三部分介绍灾害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灾害应急管理。
第四部分讲述了高新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减灾系统工程与措施。
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disaster. The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its disaster mechanism is complex,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also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effective defens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 populariz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nhance ability of disaster reduction, we set up the curriculum.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disaster theory, principle, method.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ipline 's new prog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research theory system, and the natural law of region difference and system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contemporary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ent of system description. All curriculum schedu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tastrophology and subject system, disasters overview, etc.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ain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measur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自然灾害学研究灾害问题的新兴学科。
[新教材地理]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雨
2.雨水花园有哪些作用?、
水
●增加湿度、调节气温,为鸟类、昆虫、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地。
花
●为人类活动提供休闲观赏景观,保护排水管道,降解污染。
园
●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如在山城雨水花园可缓解水土流失,在干旱区雨水花园可抑制沙尘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资料2 雨水花园 1.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2.雨水花园有哪些作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1.从对雨水下渗、净 化、蓄积、利用等方 面,说明雨水花园的 作用。
雨水花园通过滞留 雨水和地表径流实现 增加下渗,通过植物 吸收、土壤和其它填 充物过滤与吸附、微 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 净化雨水,通过植物 吸收、土壤蓄积作用 实现涵养水,通过浇 灌植被、弥补公共用 水等实现雨水资源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
D 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地表径流集
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智能预防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智能预防研究第一章:概述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这些灾害对人类和海洋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减少这些灾害对人类和海洋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日益重要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研究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智能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的危害、风险评估方法和智能预防技术。
第二章: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是天然的自然现象,其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灾害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1)地震地震是一种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地震中,地震烈度和震源深度是影响人类和海洋的因素。
通常,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影响越严重。
因此,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难以预防和控制的灾害之一。
(2)台风台风是一种由海洋环境引起的自然灾害。
它由低气压、热带海洋表面温暖的水面和逆时针旋转的风组成。
在自然环境影响下,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和风力可以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对人类和海洋造成重大危害。
(3)洪水洪水是由降雨或融化的雪在短时间内超过河流的水容量,引起江河湖泊水位上升并出现漫水情况的自然现象。
洪水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海洋的伤害都非常大。
(4)火山火山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物质冷却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可以对大气和水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产生大量的灰烬和有毒气体,对人类和海洋造成危害。
第三章: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对人类和海洋产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可以对生命、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
以下将介绍灾害对人类和海洋的主要危害:(1)对人类的危害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人类生命、财产和文化遗产的损失。
在地震和火山灾害中,可能会导致建筑倒塌,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风暴中,可能会破坏建筑物、竹草墙和其他基础设施。
此外,大洪水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农业、林业和饮用水源受到严重影响。
(2)对海洋的危害海洋是自然灾害的最重要受害者。
在台风和洪水中,风暴潮可能会对海岸线、港口和码头造成严重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总论-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动物的分布与特点- 生物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措施- 水问题的产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与防治- 水灾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火灾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灾害应对与救援措施第五章全球气候与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层次- 全球气候的分区与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气候预测与预报方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第七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第八章我国的产业格局和问题- 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中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九章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世界农业发展格局与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第十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第三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第十一章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和差异-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实施和问题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五章 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 (2)
第七章消防安全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正确使用火炉和燃气灶的方法。
2.能说出遇到火灾的扑救办法和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和逃生的办法。
3.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学习重点:目标1和2学习难点:目标3学习过程:三、教师谈话导入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方便,但如果我们使用不慎,它就会给我们造成灾难,带来无尽的伤害。
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火,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安全。
四、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四)自学交流《火与火灾》部分。
5. 自学课本48---50页。
6. 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7. 抽组展示组内收获,其他组补充。
8. 教师强调《记一记》部分。
(五)自学交流《火灾的扑救》部分。
1.自学课本51--52页。
2.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3.抽组展示组内收获,其他组补充。
4.教师强调《记一记》部分。
(六)自学交流《发生火灾如何自救和逃生》部分。
1.自学课本52--54页。
2.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3.抽组展示组内收获,其他组补充。
4.学生练习《学一学》部分。
三、教师总结。
时时处处要注意安全,校内校外要预防隐患。
第八章面对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在地震到来时,如何避震,如何自救,如何逃生。
2.风暴来临时,应该如何做。
3.理解洪水常识,现状。
知道如何救生。
4.了解森林大火资料。
遇到森林大火如何逃生。
教学内容:1.地震2.风暴3.洪水4.森林(草原)大火教学过程:一、地震1.图示地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2.了解地震知识,震来时有什么样的现象。
3.生谈:(1)地震来的时候,我们都能怎么做?(2)室内避震的方法。
(3)室外避震的方法。
(4)野外避震的方法。
4、师总结。
二、风暴1.视频,影片关于风暴的一段视频。
让学生直接感受风暴的威力。
2.谈谈你的感受。
生谈。
3.风暴来临之时,我们都应该如果处理,如何躲避。
(1)风暴来临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发生龙卷风时,应怎样做?(3)风暴来时,如果来不及躲入室内,应该怎样做?4.演练地震到来时,不同场景应该怎样做?生小组讨论设计,分组表演。
新课标高中地理目录
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图例选修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附录:活动星图选修2 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本书相关网站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本册书体例本书相关网站选修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本册书图例本书相关网站后记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本书相关网站选修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本书相关网站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本书相关网站后记。
高二上学期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学期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高二上学期地理课程涵盖了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观察、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等方法来探索地球上的现象和规律。
第二章:地球的形状与地图的绘制本章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图的制作方法。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物体,地球的形状对地图的绘制有重要影响。
为了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准确地呈现在平面地图上,人们采用了投影的方法。
第三章: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本章主要介绍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包括地震、洪水、飓风等。
了解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对于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地理学科的分支与发展趋势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分支领域及其发展趋势。
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如地质、气候、动植物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人口、城市、经济等。
地理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也不断发展,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划本章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划分和特征。
根据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成过程和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如高山地带、平原地带、河流湖泊地带等。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气候和植被等特征。
第六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章主要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人类活动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地理要素之一,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地理环境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如气候、地形和资源等因素。
第七章:城市与乡村本章主要介绍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和联系。
自然灾害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相比其他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它适合人类居住?(1)首先,地球距日距离适中,不太近,也不太远。
这样就有利于接受适中的光照,给植物提供太阳能,让其自如利用进行光合作用。
而且太阳能够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此外,太阳辐射还能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运动的主要动力。
所以,地球距离太阳适中的距离,使地球得到稳定的太阳光照,是适合人类居住的重要条件。
而其他的星球,距日距离不是太远,就是太近。
(2)其次,宇宙上的行星运动都有相同的特点: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并且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也就形成了地球安全的空间运动轨道,有利人类生存。
这是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外部条件。
而地球自身也拥有优越的、其他星球不具备的生命存在条件。
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生命的活动需要的能量是通过新陈代谢供给的,而过冷或过热的环境都不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也就不利于生命的正常活动。
所以,适宜的温度是生命活动必需的。
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大气层保护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地球上有合适的大气和重要的大气层保护。
它可以挡住来自宇宙空间强烈的紫外线,让地球上的生命免遭伤害;它可以挡住大部分撞向地球的陨石,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它可以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均匀散发,避免了地球温度的剧烈变化(3)生命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有充足的水分,也为生命提供了适合生存的条件。
(4)地球是太阳中唯一具有板块构造的行星。
正是板块构造把构成生命基础的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送进行星内部,然后再回到地表。
(5)地球是唯一拥有一个氧气占五分之一的大气圈的行星。
这种氧气是由单细胞生物在漫长的历程中产生的,他反过来刺激了多细胞生物的演化。
2、什么力量驱使地球内部产生高温,地球通过什么方式和外部进行热量交换?原因:地球内部最高的温度在地核中,温度产生的原因是万有引力的作用,使地球内部物质挤压,压缩后产生的高温。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以及地球转动和其他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
初一地理七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七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
地球由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组成,其中大气的厚度约为700公里,植被覆盖着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而陆地和海洋大致各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地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星球,其自转和公转造成了四季的变化以及气候的差异。
地球上的气候是地理环境的复杂体现,气候是指一定地球表面上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
地球上的地理实体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低洼地带和高原山脉,其海拔从地表以上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
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其中的海水大多位于深度在200至10000米之间的大洋之中。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现象的工具。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地图图面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而地图的导航是一种根据地图上的标志找到地图上所标识的位置的方法。
第二章中国地理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中国地理上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其地形地貌呈现出东部平原地带、中部丘陵地带以及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带的特点。
中国的气候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等。
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和居住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理上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以及吉林长白山到海河口的松花江。
而中国的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还有许多特殊的地理景观,如喀斯特地貌和戈壁沙漠。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人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也是地球上唯一有才智和创造力的物种。
人类的才智和创造力造就了文明和城市。
城市是人类居住、交流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和繁荣的象征。
城市的规划和布局对城市环境和居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的规划包括了城市的用地、道路、绿化和建筑等方面,其中的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对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关于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第一章: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地震防灾减灾能力,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的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差,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人们有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本章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二章: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传播是地震预警系统的核心基础。
地震波分为压力波(P波)和剪切波(S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而S波传播速度较慢。
根据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发生。
第三章:地震预警系统的传感器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安装一系列地震传感器来感知地震波,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心处理单元。
地震传感器通常采用加速度计、速度计和位移计等设备,用于监测地震波的振动情况。
传感器的选取和部署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第四章:地震波数据处理与分析地震波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地震预警系统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时序分析、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等方法,可以识别地震波信号并计算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
同时,需要开展大量的地震波数据分析工作,以积累更多的地震样本数据,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第五章: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策略地震预警系统需要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准确判断地震的规模和强度,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灾害易感度,制定相应的预警策略。
预警策略包括预警级别划分、预警时间预估和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
如何正确预测地震的强度和到达时间,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第六章: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用于地震灾害警报、地铁和高铁线路停运、核电站的紧急关闭等方面。
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灾害预警系统相结合,共同构建全面的灾害预警系统,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七章:地震预警系统的挑战与展望地震预警系统在研究与实现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如何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何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等问题。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设计并实现一套高效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章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概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一种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系统,旨在及早发现、及时预警、迅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自然灾害,以减少灾害损失和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该系统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子系统、灾害信息管理子系统、应急响应与指挥子系统以及灾后重建与评估子系统。
第三章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子系统设计与实现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子系统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通过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地质、气象、水文等的变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该子系统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精准的灾害预警信息。
在实现上,该子系统需要建立灾害监测网络,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并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
第四章灾害信息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灾害信息管理子系统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负责对灾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和分发。
该子系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并支持多种灾害信息的输入和查询方式。
在实现上,该子系统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高效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流程,以及便于用户使用的界面。
第五章应急响应与指挥子系统设计与实现应急响应与指挥子系统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灾情的实时监控和灾区人员的救援、疏散、医疗、物资调度等措施,实现对灾害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指挥。
该子系统需要建立与各级政府、救援机构、医疗系统等的联动机制和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畅通和指挥的高效。
在实现上,该子系统需要考虑灾害情景模拟和智能决策支持,提高响应和指挥的效率和准确度。
地震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第一章介绍地震是一种非常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因此,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尺度以及分类入手,介绍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研究进展,为地震预测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第二章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产生,是地球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震造成的灾害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地震预测技术能够为社会提供预警机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广大民众,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
此外,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内部结构、动力学、物质运移等领域提供有益的资料,推进地球科学的发展。
第三章地震预测技术的尺度与分类尺度地震的尺度分为两种: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预测窗口时间长短不同,分为短期预测(数小时至数十天)、中期预测(数周至数月)和长期预测(数年至十几年)三个阶段。
空间尺度:包括全球、区域和局部三个尺度,预测范围由广到狭逐步缩小。
分类地震预测技术按照不同原理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地震地磁法预测技术这一技术是根据地震前地磁场突变的现象,结合地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来预测可能的地震活动。
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缺陷。
2. 地震电磁法预测技术这种方法利用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来识别地震活动的方法,主要包括电性变化、电磁波场、电离层等方法。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但精度低,不容易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确认。
3. 地震监测技术地震监测技术主要利用地震监测仪器记录地震的震动波形,通过分析波形参数来进行预测。
根据监测仪器的种类不同,地震监测技术可分为地震震级预测、地震位移预测等。
4. 地震地电法预测技术这种方法主要是研究地表电场的变化,根据地下岩石介电常数、电导率、极化效应等来预测可能的地震活动。
第五章承灾体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承灾体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承灾体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5.1脆弱性评价
的暴露度和敏感性,关注致灾因⼦和灾难后果。
缺陷:
1.承灾体扩⼤或削弱灾害破坏性的具体途径?
2.承灾体各组分或各⼦系统的哪些特性将会导致灾难后果出现明显的变化?
3.政治经济在形成不同的承灾体暴露度及灾害后果的过程中,能够产⽣的影响?
特点:造成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是“⼈群对财产、权⼒、资源等获取的有限性”、“政治体制与经济系统意识形态的缺陷”,两者的共同组合和作⽤对社会产⽣动态压⼒,它是将
根本原因的影响转换成脆弱性的通道。
缺陷:
1.遗漏了对⾃然系统的分析,并将致灾因⼦与社会过程分离;
2.在致灾因⼦因果关系的分析⽅⾯明显不够;
3.对承灾体系统的反馈作⽤不够重视。
5.1.3脆弱性评价
脆弱性评价定义:⾯队⾃然灾害袭击时易以受灾的程度⼴义脆弱性:灾害系统的脆弱性
易于诱发灾害事件的孕灾环境(⾃然⼈⽂环境)
易于酿成灾情的承灾体系统(社会经济系统)
易于形成灾情的区域或时段
狭义脆弱性:承灾体脆弱性(经济-社会-⼈⽂-政治)5.1.4脆弱性评价的研究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分析
降水 地形 植被 径流 湖泊湿地
耕地 森林草场
临
正常雨量
界 值
正常流量
正常水位
矛 湖区湖岸变化 盾
坡地区水土流失
人口、财产 警戒 社会稳定性 水位
淹毁灾情
洪泛区
丘陵区
工
山地区
程
防洪工程 水保工程
不稳定性评价
风险评价 危险评价 脆弱-易损 性评价 环境安全评价
地震部门
农业部门
··· ··· ···
第二节、自然灾害系统分析
案例.洞庭湖地区洪水灾情与减灾
径流
降水 正常水位
降水
水 灾 问 题
径流
围 湖
泥沙
山地区 丘陵区 平原区
洞庭湖流域地貌分区模式
湖滩区 湖岸区
湖区
思 路(1)水情要素角度分析
区域状况 流域状况
水 情 降水与蒸发 分 析
地表径流
地下水位
致灾机制
西南和东南 横跨三大阶梯 阶梯交界处多 中下游地势地 东部临海
季风影响
山;迎风坡 平排水不畅
水
文
孕灾环境
降雨充沛 地形地貌 土壤地质 海洋灾害影响
灾
害
灾
致灾因子
暴雨
洪涝
风暴潮
情
严
重
承灾体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
经济核心地带
成灾机制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
串发灾害链 并发灾害链
案例
Ⅴ Ⅵ
Ⅳ Ⅲ
Ⅱ Ⅰ
台风-暴雨灾害链
跨堤坝 山崩
滑坡
洪水
泥石流
溢洪
渍涝
暴雨
大风 断电
结构 破坏
火灾
病虫害
水土 流失
大风
机械 故障
台风
风暴潮
巨浪
海水 污染
机械 故障
跨堤
D·灾情
人员伤亡、心理影响 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建筑物破损 生态环境破坏
案例
•1969, 8.29,
北京10个区县先后降雹, 大的似茶碗,4—5斤重,地面积 雹半尺厚,降雹的同时伴有大 风。 房山、门头沟、昌平、 延庆、海淀、朝阳、丰台、大 兴、通县、城区等十余个区县 不同程度遭危害。海淀、丰台、 等区县果树、蔬菜遭到严重损 害,减产50%以上,东西长安 街的路灯打坏三分之二,居民 住房玻璃打坏很多。
技术圈(建筑物、计算机网络系统、 运输系统)
B·承灾体
人口、经济 土地利用(城市、 厂矿、农田、 牧场、森林、 道路、机场、 港口等)
C· 致灾因子(Hazard)
马宗晋等分类(1994)
地震灾害 气象灾害(含洪水灾害) 农作物灾害 海洋灾害 森林生物灾害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致灾 圈层 划分
灾害链
6·灾害群聚、群发
灾害群聚:
灾害多度=单元灾种数/区域灾种总数, 单位: %
DD =n/ N
灾害群发:
灾害频度=单元灾害发生频次/时段灾害发生频次,单位: %
DF= f/ F
8 ·灾害信息( Disaster Information)
新闻部门
气象部门
保险部门
水利部门 海洋部门
灾害信息源
民政部门 林业部门
致灾机制
三大板块交 两大地震 两级阶梯的 西南和东南 高山冰川
地
界
带交汇处 交界;多山 季风影响
质
孕灾 环境
构造活跃
地形复杂地表不稳
暴雨
水源充足
灾 害
灾
致灾
情
因子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严
重
承灾体
开发山区 建筑物、人、财产 建设者的防范意识
生产活动增加 等趋于密集
和措施不到位
成灾机制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
3、 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 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
4、承灾体:是指人类本身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
5、 灾情:是在一定的孕灾环境、承灾体条 件下,导致某个区域内,一定时期生命和财 产损失的情况。灾情是孕灾环境、承灾体、 致灾因子综合、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区域 灾情是地理科学研究灾害系统的重要内容。
森林覆盖率的临界值
支流兴修水利调节经径流量
思 路(3)灾害系统角度分析
孕灾环境——自然条件 致灾因子——不利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分析
承 灾 体——资源
自然资源 分析
灾情——经济
经济分析
减 灾——对策
资源保护与
改造分析
稳定性 脆弱性 风险一危险 易损性
生态—环境安全
自然条件 分析
自然资源 分析
经济分析
致灾机制
两大温度带 位于季风 地处蒙古高原
临近
蒸发强烈
气
过渡地区 气候区
的前缘Biblioteka 沙源地象孕灾 环境
水热条件不稳 定
冬季风通道
灾
植被盖度低
害
灾
致灾
情
因子
寒潮
干旱
沙尘暴
严
重
承灾体
主要农业区 政治、经济、文化中 商品粮基地 心人口、城市密集
过量抽取地下水 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成灾机制
华北地区气象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
思 路(2)动态角度分析体系
灾情
面积
历史面积 目前面积
支流汇入 蓄水量
年汇入水量 历史目前
临界值
洞 庭 湖
减灾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历史年最大降水量
周周围地形植被覆盖率及汇入洞庭湖泥沙含量
历史含沙量
迁出区域
目前含沙量
移民
迁入地区
最大移民数目
退还
经济损失对工业农业影响
退田最大临界值
增加周围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
致灾因子是对人 类及其经济社会、 自然资源造成损 害的自然异常变 化。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 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 地球表层环境。
孕灾环境
灾情:因灾导致的 生命、财产、资源 损失的情况。
致灾因子
承灾体
灾情
承灾体是灾害的承 受体,包括人在内 的物质文化环境、 自然资源。
灾情
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
第四章 自然灾害系统分析
第一节、自然灾害系统 第二节、自然灾害分析
第一节 灾害系统 (Disaster System)
灾害系统: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
1、 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承 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共同组成复杂特 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灾情是孕灾环 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2、 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 圈、物质文化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 系统。
可选库区 径流流域分布
降水季节变化 降水年变化
蒸发量
新建水库分洪能力
导致洪水的 临界水量
加高堤坝 提高蓄水量
减灾 措施
泥沙於积 径流名称 各径流注入水量
排出水量 季节和年际变化 季节和年际变化
各流域情况 分析汇总
改变 地表 植被 截流 径流
控 制 围 湖 造 田
控 制 注入 排出 径流 水量
造址 建水 库分 散洪 峰
自然灾害系统 各部分的关系
案例
A·孕灾环境
孕灾环境 结构
孕灾环境属性
地带性/非地带性 —基带/边缘带 波动性/突变性 —周期/准周期/随机 渐变性/趋向性 —梯度/累积
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等)
水 圈(地表水、地下水)
岩石圈(土壤、风化壳、地壳、地幔)
生物圈(植物、动物、微生物)
人类圈(种族、民族、宗教、穷人/富人、 疆域、生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