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版第一二章重点及部分重点问答题(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三版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练习题及答案

王凤彬《管理学》第三版自我测试与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

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觅他处购货。

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 )。

A.重效率、轻效果B.轻效率性、重有效性C.重效果、轻效率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2.洛克希德导弹公司的管理者常在政府宣布与该公司签订大笔军火合同之前就已开始招聘人员。

这是一种( )。

A.前馈控制行动B.反馈控制行动C.同步控制行动D.无效的管理行动3.在以下情况下,管理的幅度可以加宽的是( )。

A.组织各项工作的过程普遍得到标准化B.工作的相互依赖程度高,经常需要跨部门协调C.组织环境很不稳定,时常出现新情况D.下属的工作单位在地理位置上相当分散4.在某小企业的一次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生产经理说:“听着,如果我们不进行生产,什么也不会发生。

”“你错了。

”研究开发部门的经理反驳,“如果我们不进行设计,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你们说些什么呀?”营销经理反问道,“如果不是我们把产品卖出去,那才是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呢!”最后,一位会计师气愤地说:“你们生产、设计或推销什么都无关紧要,如果不是我们对结果作了记录,谁会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段对话最可能在()的组织中出现。

A.职能结构B.简单结构C.事业部结构D.矩阵结构5.在会议进行中,管理者不希望下属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干扰会议的进程,于是,在有人举手要发言时便无视他们的举动,只顾自己把话讲完。

这种影响下属行为的方式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自然消退D.惩戒6.在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他前些年炮兵生涯中超群的炮击本领。

鏖战终于打胜了,在庆功会上这位一心等待着褒奖的炮兵连长不曾料想竟得到了撤职的处分。

对这件事的最合理解释是( )。

A.该军领导因不了解炮兵连长的表现而错误地处分了他B.炮兵连长过分邀功自傲,激怒了该军领导C.炮兵连长的英勇战斗行动不符合军事指挥官的职责要求D.炮兵连长没有成功地培养出杰出的炮手7.某家用电器制造商以往从未向美国大型百货店提供过产品,最近却与西尔斯百货公司签订了一份3年期合同,将其洗衣机产品40%的生产量集中出售给西尔斯公司。

管理学(第三版)+戴淑芬)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戴淑芬)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管理概述一、判断题对对错错错错对错对错错对错错错二、简答题1.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供应商,用户。

4.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

要做某事的能力。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

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

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7.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都有效果。

效率和效果哪一个重要,要看具体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

8.一般说来,应该是从基层管理者做起;随着管理层次的变化(从基层到高层),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降低,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全书分章节复习重点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全书分章节复习重点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的定义:1 福莱特: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 罗宾斯和库尔塔: “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完成工作的过程。

”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3 本书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 企业家角色 2 冲突管理者 3 资源分配者4 谈判者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1 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 3 概念技能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的科学管理制度 3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1)管理成为一种职业2)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用人员掌握了管理权,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 欧文的人事管理5 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贡献1 )对工作方法的研究2 )对报酬制度的研究工人收入分为①固定工资②利润③奖金)6亨利. 汤的收益分享制度1)每个职工享有“保证工资” 2)每个部门按科学的方法制定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3)定额应在3~5 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7 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以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的同时又要经受管理活动的检验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 2 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 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组织管理理论:1 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planning)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

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

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基础《管理学》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邢以群.编著每章课后思考练习题解答.共16章齐全.实用.权威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什么?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学者们对管理有各种说法,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还认识不清?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

多答案的回答可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或事物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学者们对于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

3.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的?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4.为什么需要管理?可不可以不要管理?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

5.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由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时间、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是短缺的,管理的必要性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欲望(目标) ,就会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管理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管理学以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6.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一定的投入取得的产出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如果对于一定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就提高了效率;由于资源短缺,因此就必然关心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有效的管理也就必然与资源成本的最小化有关。

另一方面,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更多或更高的目标,因此,光是效率高是不够的,管理还要讲求效益。

第三版管理学部分重点笔记

第三版管理学部分重点笔记
2、组织结构: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
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3、组织计划的原则:①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统一指挥原则;③控制幅度原则;
④权责对等原则;⑤柔性经济原则
第二节
1、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①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②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③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b、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励力):M=V*E;
其中M:激励力 V:效价 E:期望值
c、期望理论基础:自我利益
d、期望理论的核心:双向期望
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有: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当代管理理论:①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②核心资源: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分权的定义: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7、授权的定义:指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一节
1、领导的定义: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第三节
1、领导情景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①人际角色:代表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③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邢以群管理学第3版知识点课后答案

邢以群管理学第3版知识点课后答案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一、管理及其功能1.管理的定义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识是不同的,如表1-1所示。

表1-1 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协调是指使多个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目标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抉择,对资源的协调主要表现为计划,对任务的协调主要表现为分工,对思想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对行为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和奖惩,对活动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检查和监督。

3.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图1-1所示。

一方面,人生而有欲,而且人的欲望还会随着当前欲望的满足而不断产生出新的欲望;另一方面,世界上又不存在任何可以不劳而获的东西。

图1-1 管理产生的原因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协调的方法手段协调的方法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以实现自己尽可能多的欲望战争通过掠夺他人的资源来增加自己的资源.从而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与改变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实现靠自己的力量所无法实现的欲望贸易通过用自己剩余的资源与他人交换稀缺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4.管理的实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如图1-2所示。

正确对待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明确界定特殊情况的范围和酌情处理的原则。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如表1-3所示。

表1-3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正确态度在一般情况下,照章办理;在特殊情况下,酌情处理。

特殊范围违反规章的目的与确立规章的目的一致(目标一致):或已有的规章制度已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规章失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版(周三多)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版(周三多)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巴纳德 B.西蒙 C.卡斯特 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A.保健 B.激励 C.X理论 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A.统一指挥 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 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A.德鲁克 B.马斯洛 C.麦格雷戈 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和。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管理的挑战1.1 复习笔记一、组织与管理组织是利用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生产出成果的一个系统(见图1-1)。

图1-1 组织系统1.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必要性(1)组织是当今社会中各机构的最普遍的形式。

正是由于组织具有这种主导地位的优势,所以了解组织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当今的社会是组织社会,管理使组织成员更具有生产性。

组织管理的改进,不仅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每个人。

(3)管理对每个人都有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变革等挑战,未来组织的成功取决于管理者有效的管理。

管理将有助于你洞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部运作的情况。

2.管理的概述(1)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与他人及通过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的过程: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是确切知道要干什么,并使人们用最好、最经济的办法去干”;②孔茨提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③有的学者认为,“管理是提高效率的一整套现代的方法”。

(2)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对组织的人力、资金、物质及信息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组织的目标(见图1-2)。

图1-2 管理概念示意①“有效地”指的是既要注意效率,又要注重效果;②效率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表明了投入和产出间的关系;③管理还涉及怎样使活动得以完成,即需寻求效果(有效的成果);④效率涉及手段,而效果涉及目的(见图1-3)。

图1-3 管理寻求效率与效果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包括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见图1-4)。

图1-4 管理职能(1)计划工作①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能,它领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并为它们奠定了基础。

计划工作通过下列过程达到上述目的:a.决定需要什么资源;b.明确组织所需人员的类型和数量;c.提出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d.确定比照标准,使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对进展加以衡量,并对照标准,必要时可采取纠偏措施。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打印版)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打印版)
b) 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 差异;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化组织模式: 1) 国际组织模式:利用现有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2) 多国组织模式:设在多个国家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位来运营 3) 全球组织模式:将全球视为单一的市场,公司总部统一经营 4) 跨国组织模式:专业化工厂符合本地反应的要求,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林德尔·厄威克和切斯特· Z. 巴纳德等。 a. 法约尔的贡献( “ 5+6+14”):
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 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
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第 3 章 全球化与管理
5、作为全球化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 作为一名全球化管理者,首先需要理解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即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以及理解这些环 境对管理的影响。其次,需要理解与掌握一些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1)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
3
a) 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 b) 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 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c) 文化环境: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 导向或短期导向。 任务环境: 供应商、销售商、顾客、竞争对手、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2)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a) 国际商务知识 b) 文化适应能力 c) 视角转换能力 d) 创新能力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及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笔记及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知识重点第一章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知识重点第一章

个人业主制企业(Sole Proprietorship)
个人业主制企业又叫单一业主制企业。 它可由投资者一个人经营,也可由投资 者家庭经营,其财产归个人或家庭所有。
这种企业,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 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即投
资者应以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投资者的其 他私人财产来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公司制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特征。股东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 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制企业 的债权人在公司资不抵债时,不能直接对股东个人提出偿债要求, 而只能对企业法人行使债权,公司也只以其全部资产来承担有限 偿债责任。这样股东最多只是损失其所认购的股份及未分配到手 的股利,不会损失其余私人财产,因而大大减少了出资者的风险, 也使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机会增大。
组织的环境
组织的环境一般可分为如下两大类: (1)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指对
某一特定社会中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 素,包括经济和技术的、政治和法律的、社会 和文化的、自然环境的等各方面要素。在大多 数情况下,一般环境是特定组织的管理者所无 法影响和控制的。 (2)具体环境,亦称微观环境或任务环境。指与组 织直接发生联系的那些环境要素,包括竞争对 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工会、 新闻媒介和其他利益团体(如消费者协会)等。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的普遍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1节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 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 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信息方面的角色(informational roles) 1.监听者 2.传播者 3.发言人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 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   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1、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不近把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视为非政府以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为非政府的一项责任。

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认同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擅于处置非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擅于处置管理者与通常员工及通常员工内部的关系。

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目的。

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具有自律的特征以非政府的价值观为犯罪行为导向。

2、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3、表述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企业目标:股东利润最大化――工业化初期股东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工业化中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工业化后期崇尚企业有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必须维护和加深社会福利――后工业化时期社会责任,逐渐从小变小小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明确而现实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展开全面评价,把道德因素去掉展开单一制的社会审计工作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使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而自主行事,上访等5、如何认知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就是什么?含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依据:适量的信息6、决策的过程包含哪些步骤,每一步骤必须特别注意什么问题?诊断问题(关键步骤)―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7、决策的影响因素存有哪些?环境因素(市场结构,环境稳定性等),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和急迫性),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看待风险的态度,个人价值观等)8、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入侵者研究,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决策?
• 决策概念 •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时机的过程。
如何理解决策?
1、决策主体是 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 一个主观的分析 判断过程
3、决策的目的是 解决问题/利用时机
文化 保障
物质 文化
形象化 动态化
员工 表现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在工作中对文化的遵循
核心 价值观
Hale Waihona Puke 制度化文化内核组织价值观;组织评判事物 和指导行为的根本理念、总 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由企业核 心力量决定的;私营或民营 企业是由老板决定的
四、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
以文化人 以人为本 文化主导 难以模仿
• 区分管理的职能。 • 区分管理者的三个层级,理解处于组织中不同层级
的管理者的责任
•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有效扮演这些角色 所需要的技能?
•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为什么需要管理
人的欲望
投入
资源
无限的
矛盾
有限的
协调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通过方案、组织、领导、控 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 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 第一,四大职能,共同劳动的需要。 第二,协调资源,通过指挥来协调劳动过程。 第三,目的。在指挥的控制下,实现管理者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选择价值标准---文化的核心内容
确定本质体系改造和提升的内容
确定制度文化改造的内容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如决策标准、人才选拔等〕 全员培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文化再塑的认同〕
制定实施的步骤和各部门的实施方法。 拟订考核方法和标准 〔包括量化、定性和典型三个方面〕 指令专门机构付诸实施 分阶段考核评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年终的整体工作评价之中, 在考核的根底之上,不断丰富开展企业文化。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一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
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密切关注组织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接触下属,利用个人关系网等方式来获取 信息。
②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 藏特定的信息。
图 1-3 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答:(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指中国古代在管理国家方面的思想。这些管理思想比较零星分散,可以归纳为组织、 经营、用人、理财和管物 5 个方面。 ①组织。中国关于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起源较早。《周礼》一书,相传是周公为周朝制定的一套官僚组织和 制度。自周朝以后,历代朝廷封官定职,都编有详细的职官表,层次分明,职责清楚。春秋时代孙武所著《孙子 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距今已 2500 年,是战略战术的杰作。这本书提到的军队编制,层次关系明晰,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答: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三大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如图 1-2 所示。
图 1-2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如 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 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者还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邢以群.编著每章课后思考练习题解答.共16章齐全.实用.权威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什么?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学者们对管理有各种说法,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还认识不清?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

多答案的回答可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或事物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学者们对于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

3.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的?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4.为什么需要管理?可不可以不要管理?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

5.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由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时间、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是短缺的,管理的必要性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欲望(目标) ,就会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管理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管理学以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6.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一定的投入取得的产出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如果对于一定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就提高了效率;由于资源短缺,因此就必然关心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有效的管理也就必然与资源成本的最小化有关。

另一方面,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更多或更高的目标,因此,光是效率高是不够的,管理还要讲求效益。

所谓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的,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2、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种职能活动和管理层次中。

3、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出来;
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人、发言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西方管理理论产生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7、伦理道德的定义: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8、几种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力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推己及人道德观
(1)功利主义: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是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及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黑猫白猫的谚语)。

(2)权力至上: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3)公平公正: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4)社会契约: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5)推己及人:追求合作、双赢、和谐等结果,而不是经济利益。

9、道德管理的特征
(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利的一种手段,而且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做目的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动导向
10、道德发展阶段(三层次六阶段)
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影响,决策依据是本人利益
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影响,道德判断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原则层次:最高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善恶的伦理准则的影响,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11、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2、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3
14、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简答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决策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要是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有关决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
(2)行为决策理论
3、决策过程的步骤和每一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
过程: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1)诊断问题需要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和正确的解释;
(2)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需要明确所想要获得结果的质量和数量,这将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3)拟定方案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紧紧围绕目标的同时要尽可能多的提出方案,此外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4)筛选方案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预期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做最好选择;(5)执行方案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做保障,考虑到有可能损害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管理者要善于做思想工作,可能情况下还要有一定的补偿方案以化解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还需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以获得支持。

(6)评估效果需要将方案实际执行效果与设立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则需要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5、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决策模拟演练
(1)定性决策方法: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
(2)定量决策方法:确定性决策方法、不确定性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
(4)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
(3)决策模拟演练
1、控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的工作?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立目标、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1)确立标准: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标准是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的客观依据。

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重点和制定标准的方法
(2)衡量绩效: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有效控制:
(1)适时控制:预测偏差的产生,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及时纠偏。

(2)适度控制: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的关系,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基础上,以客观标准和检测手段制定出正确的措施,进行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企业要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使控制系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2、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诊断组织现状,发现变革征兆;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3、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阻力以及如何克服:
个人阻力(利益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团体阻力(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对策: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支持因素,削弱反对因素,推动变革深入进行;创新组织文化,并渗透到组织成员的行为中,使变革形成稳固的发展基础;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采用较周密的变革方案,从小范围逐渐扩大,主义调动管理层变革的积极性,尽可能削弱团体的抵触情绪,力争使变革目标与团体目标相一致,提高员工参与程度。

4、企业家作用和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首先是在企业家的倡导下形成的,只有当企业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作为自己行为的选择依据时,企业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

塑造途径:确立正确组织价值观;强化员工认同感;经过精心分析、全面归纳、提炼定格,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巩固落实,建立奖惩制度,领导者以身作则;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