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公共治理知识点总结

公共治理知识点总结

公共治理知识点总结

一、公共治理的概念

公共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合作解决公共事务的过程和实践。它不仅仅指政

府及其机构的行为,还包括社会组织、市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公共治理是一个

基于协作、合作和共享的过程,旨在通过多元化参与来解决公共问题。

二、公共治理的特点

1. 多元化参与:公共治理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参与和协作,实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复杂性: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政府可以独立解决的,需要各方共同合作来解决。

3. 透明度:公共治理注重信息的公开和透明,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政府和其他利益相

关者的行为。

4. 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公共治理追求更为灵活和适应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更加注

重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民意。

5. 治理目标多元化:公共治理旨在实现社会公正、思想多元、社区和谐、环境可持续等多

种目标。

三、公共治理的模式

1.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在公共事务的解决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各界会参与其中,但具体实

施还是由政府来完成。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政治体制相对集中的国家。

2. 社区自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自己来管理社区事务,政府只是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指导。这种模式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合作治理模式:政府、市民、社会团体等各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协作解决公共问题,政府

在其中起到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这种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问题的综

合解决。

四、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

1. 政府公共管理理论: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由原先强调政府职能的管理理论发展而来,其核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治理创新成为了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一、治理创新的理论

治理创新是一种基于创新理念和策略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治理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治理理论。网络治理是一种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治理模式,强调各方参与、协商与合作,以解决公共问题。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其次是公众参与理论。公众参与是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增加公民对政策决策的参与度,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公众参与理论强调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责任,通过广泛收集民众意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是创新治理理论。创新治理是指通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治理的方式和效果的提升。创新治理理论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不断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还有政策网络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为治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为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提供了科学支持。

二、治理创新的实践

治理创新的实践需要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进行。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政府服务和

决策全面电子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政府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分发信息,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满意度。

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研究

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研究

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研究

社会治理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协同合作、关系提升、公共管理等

途径,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治理是一个与政治生态、文化机制、制度构建等因素相互作用、不断演进的过程。建构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不仅可以指导

实践,也有助于对复杂现实进行分析。

一、社会治理理论框架

社会治理理论框架可以从政府行为、自发秩序、治理机制、利

益博弈等角度进行创新,指导政策动态调整、社会规则的构建与

实践推行。在推动多元社会治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中,强调围绕协

同治理、互动合作、公共参与、权力监督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系

统性建构,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其中,侧重于制度架构设

计与治理模式建构是两条不容忽视的发展路径。

1. 制度架构设计

其中,包括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社会机制、文化价值观等制

度层面的设计。制度是规范与促进人们行为方式的基本规则和制

度安排,是支撑治理模式原则性的关键支架。在设计制度时,不

仅需考虑国家层面的规范与战略性指导,还应重视地区特点、文

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变革背景下

的治理制度,需要提供开放、公平、公正等基本要素,以及规范

化的、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2. 治理模式建构

治理模式建构包含着对治理生态、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

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及对关键领域需求进行解决的可行性探讨和

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治理模式建构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理论创

新研究技术,通过理论创新、经验借鉴等方式来推进模式设计的

创新和实践的探索,以期为社会治理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和指引。

二、社会治理现象的实践研究

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指的是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运用管理方法、实践、理念和政策等手段,

有序地维护和实施社会共同利益的理论,它的核心宗旨是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公共治理是指社会成员形成整体利益时,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所采用的体系性政策、管

理方法和实践,旨在发挥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建立有序的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公共治理

理论专注于构建公众参与和共同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促进政府治理和公众参与,最终实现民主治理、公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政治目标。

首先,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的有效全局性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它

特别强调政府要在全局水平实现有效管理,通过参与、联合和协调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一种互助互惠、团结共享的全局治理。它重要的内容包括政府参与、公众参与、民主性、科学性、安全性、合作性和协调性。其次,政府是公众治理的主体,它要设计、实施、检查和监督公共政策,有效地开展整体治理。政府应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经济行为的

生产力和创新力,提高公共治理的效率。

最后,公共治理理论的实践可追溯到从政府到普罗大众的两大领域。首先,全面政府

改革成为当今治理的热门话题,政府改革可以在政府运营和管理流程以及组织内部构建等

方面得到充分实施。改革旨在多部门协同,改进政府实施情况,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实现

事务公开、参与式政府和效率政府等政府改革目标,实现社会有序管理和共享经济社会利益。另外,将公众作为主体把握治理准则,把以敏锐的眼光看到公共问题,以及用积极的

态度处理问题的进程,有效地发挥政府治理和公众参与的动力,逐步建立公共治理体制,

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治理失败 。
论 的产生 印证 了这一点 。治理 理 论 的反 向保护 就
公共 治理理 论所关 注 的主要 问题 是 : 如何 在 是发 挥社会 机 制 的作 用 对 于 市场 机 制 的超越 , “ 且 日益多样 化 的政府 组 织 形 式 下 保护 公 共 利 益 , 如 这种 超越不 单 纯是 针 对 市 场 机制 , 是对 于 两 种 而
收稿 日期 :0 0— 6— 9 2 1 0 2
基金项 目:0 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20 地方治理转型的域外经验 与我 国地方 治理改革”(9 Z 0 9) 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重 0 BZ 3 , 点 研究 基 地 重 大 项 目“ 方 与 基 层 治 理 转 型 的 国 际经 验 及 对 中 国 乡村 治 理 的启 示 ” 20 JD 114) 地 (0 7J 8 0 5 作者简介 : 张江涛(9 5一) 男 , 18 , 山东滨州人, 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华

会 所提 出的定 义应 该 算 是 其 中 比较权 威 的 , 它认
定 的作用 。但 作 为 一 个 自发运 作 的机 制 , 场 市
为 :治理 是各种公 共 的或私 人 的个 人 和机构 管理 机制 带有利 益性 和排 他 性 竞 争 的特 点 , 能 有 效 “ 不 其共 同事 物的诸 多方式 的总 和 。它是 使相 互 冲 突 解 决外 部 性 、 共 物 品和 垄 断 等 问 题 , 于 公 益 公 对 的或 不 同的利益 得 以调 和并且 采取 联 合行 动 的持 性 、 排他 性 的公 共 事 务 就会 出 现 “ 场 失 灵 ” 非 市 。

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引言

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一直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的重点

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变化,社

会组织不断壮大,对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

旨在探索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

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其理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民主治理理论

民主治理理论认为,民主治理是一个政府和民间、政治和经济、全社会和个人之间权力关系重新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

间组织和公民参与进来后,才让政府成为服务于公民的组织,而

不是仅仅被选举出来的权力中心。因此,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根

本就是公民参与,通过公民的参与,才能真正地实现民主治理。

2.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可以实现公共管理的

多元化、专业化、透明化和有效性。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可以弥补

政府的不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让社会组

织通过参与治理,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

公信力。

3. 民间外交理论

民间外交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是民间外交一个主要的

方式。通过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可以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

互惠互利与共赢。同时,也可以增进不同国家社会组织之间的沟

通与协作。

三、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实践

1. 外交领域

我国的民间外交,长期以来就是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来进行的,社会组织作为民间外交最主要的参与者,在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推动民间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侨商协会、中国妇

女发展基金会等,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开展教育交流、援助人道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中,“公共治理”一词广受关注,它一直被视为是衡量一个政府的管理质量的核心概念。然而,公共治理理论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旨在解释公共治理理论的

主要内容。

首先,公共治理理论是一种研究公共行政机构如何运作的社会学理论。它提供了一种概念来理解和分析公共机构如何实现其职能和目标,评估公共机构的效率和有效性,推动公共政策的变革,处理公共事务的决策和问题,以及其他相关主题。它还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公共政策和行政实践,以及这些国家的公共政策的同质性和发展趋势。

其次,公共治理理论的本质是以政府为中心的、政府-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它将政府视为一个最优化管理的组织,承认政府必须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并通过对社会参与者的合作来实现其目标。同时,它也承认政府需要更大规模、更细致的协商,以弥补内部失衡管理的缺陷,并确保公共政策的公正和可持续。

此外,公共治理理论还强调公共行政的再构建,它推进了公共机构从一种被动的、垂直管理模式向更具透明性、对政府行为负责的融合式管理的发展,它侧重关注社会组织的参与、政策协议和利益平衡,以及有效的信息传播和决策机制改善。

最后,公共治理理论还考虑到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公共政策集成的挑战,它致力于提高公共机构融合全球性治理的能力,使其能够对

全球变化的影响作出及时的响应,从而在展现更高效的公共治理机制。

综上所述,公共治理理论是一种研究公共行政机构如何实现其职能和目标的社会学理论,它以政府为中心,重新定位政府-社会关系,推进公共行政的再构建,改善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并考虑到全球环境变化对公共政策集成带来的挑战。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具有理解和实施公共政策的重要意义,必将在未来持续受到关注和推动。

(完整版)公共治理理论

(完整版)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产生背景

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危机,

推动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的范围日趋扩展规

模不断扩大,公共行政获得了相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地位。

3、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5、西方学者的努力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治理的含义

1、治理的基本含义:

“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它特别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

2、罗茨(R.Rhodes)关于治理的六种不同定义:

a.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它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

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b.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

行的组织体制;

c.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

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

d.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

服务体系;

e.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

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f.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

上的社会协调网络。

3、格里•斯托克(GerryStoker)关于治理的五种观点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一、本文概述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体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它是理解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集体行动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然后分析了集体行动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以及集体行动的协调与合作等方面。本文总结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公共治理理论的启示和贡献,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通过深入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集体行动问题,为公共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起源于曼瑟尔·奥尔森的经典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它深入剖析了为何个体理性在集体行动中可能导致非理性的结果。奥尔森指出,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即使这样的行动对整个群体是有益的。然而,当每个个体都抱持这种“搭便车”的心态时,即使每个个体都明白集

体行动的好处,也可能无人愿意首先采取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期待他人先行付出,自己则坐享其成。

这种“搭便车”的心态在公共治理领域尤为显著。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希望其他方首先行动,以观察其效果后再决定自己的策略。这种等待和观望的态度可能导致公共政策的执行滞后,甚至失败。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还强调了组织在促进集体行动中的重要性。奥尔森认为,除非有一个能够强制或激励个体行动的组织或机制,否则集体行动往往难以实现。这一观点在公共治理中同样适用,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以促进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成为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议题。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改革是任何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历史问题,也是深化国家内部改革的中心问题。随着社会变革发展,各国都在面临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压力。在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加强权力监督和公共服务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

1、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首选理论。它主要关注经济制度中的交易费用问题,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市场和政府,以减少公共决策的代价。因此,它呼吁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管理机制,保护产权,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针对公共管理与政策制定的研究。这一理论强调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对比,认为只能在一个有效的制度设计下,政府和市场的对比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制度的性质需控制政府过多介入市场、市场因失败产生影响等问题。

3、全球治理理论

全球治理理论强调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相依存。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政府、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竞争和协作,通过合作来实现全球共同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1、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权和反腐

分权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改革应重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比较,强调政府的权力固化是解决公共治理难题的关键。反腐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方面,其目的是建设廉洁政府,构建公正、效率、透明、负责的政府。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最新资料推荐------------------------------------------------------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世纪之交的新浪潮一. 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二. 公共治理实践的展开:

民主管理的新愿景三. 公共治理范式的传播:

中国公共管理的新世纪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一)公共管理的崭新范式:

公共治理理论的勃兴 1. 从 20 世纪的公共行政新浪潮到 21 世纪的公共治理新浪潮 (1) 1887 年 W 威尔逊发表《行政研究》,开始了 20 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公共行政新浪潮。

其结果,通过政治和行政二分,一方面,针对立法权偏重的国会政府格局, 健全了以总统制和文官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制;另一方面,在学术上也让现代行政学研究从政治学中脱颖而出,成为 20 世纪的一门显学。

(2) 1989 年世界银行发布治理危机报告,开始了 21 世纪全球性的公共治理新浪潮。

其现状, Google 英文检索:

governance 达 385, 000, 000 条;百度中文检索:治理有 12, 700, 000条(06/3/5) 。

表现出全球性的治理热潮和中文世界治理的兴起。

2. 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

1 / 12

治理的内涵的根本性改变(1)西文世界 governance 的简要考察 governance 源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操舵,意指控制、操纵、统治,分别以 governance指与其相应的方式,以 government 指与其相应的机构。

论全球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论全球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论全球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全球公共治理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

进行治理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全球公共利益、促进全球公

正与公平,同时尊重各国主权和文化多样性。全球公共治理的理

论与实践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全球公共治理的理论问题

全球公共治理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公共治理的原则和理念等。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中存在着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代表性和参与度不平衡,缺乏有效的制衡和

纠错机制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平衡发展的全球治理

体系,充分发挥各国的作用和贡献。

在公共治理的原则和理念方面,全球公共治理需要彰显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加强国际合作,避免单边主义

和强权政治的影响。同时,摒弃过度的市场化、赢家通吃的零和

竞争思维,建立以人类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全球治理范式。

二、全球公共治理的实践问题

全球公共治理的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全球经济、全球环境等方面。在全球安全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打击跨国犯罪,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共同的安全认知和应对手段。

在全球经济方面,需要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均衡与可持续性,建立公正合理的贸易体系,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实现全球共同繁荣。

在全球环境方面,需要控制全球温度上升,推动各国共同实现低碳经济和碳中和,遏制环境污染,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这些都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有效推动跨国治理。

三、发展中国家与全球公共治理的问题

在全球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言权不足、影响力不仅、既得利益受损等多种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更加平等、合理地反映各国利益。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地方政府治理概述

地方政府治理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机构、政策和程序来实现

公共权力的行使和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它

是政府用来管理本地区的政策和流程。地方政府治理不仅涉及政

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包括政府、民间社会及市场之间的政策互

动过程。

地方政府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

利益的存在,地方政府治理常常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提高地

方政府治理水平,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是建设和谐社

会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地方政府治理的实践研究

地方政府治理实践是指地方政府在日常工作中的治理实践活动。在我国的地方政府治理实践中,存在着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

多种方面的问题。

经济领域中,地方政府常常面临着“GDP崇拜”和国有企业优先

的问题,这导致了财政投入的不平衡和发展模式的单一化。

在政治领域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权力垄断、缺乏民主参与、

负责任的原则和道德居功的现象。

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治理生态

环境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度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章:地方政府治理的理论探讨

在理论层面上,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主要分为制度和治理两个

角度。制度角度主要关注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和法律制度,而治

理角度主要关注地方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协

调社会关系、公共参与和知情权等方面。

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概念包括公共管理、政策执行、产业政策、社会参与、问责制、行政复议等。这些理论概念都对地方政府治

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天津市考研公共管理复习资料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

天津市考研公共管理复习资料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

天津市考研公共管理复习资料政府治理理论

与实践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政府治理紧密相关。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复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探讨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在该地区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政府治理理论概述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和方式。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通过参与、合作和协调等手段,与其他行为主体一起,共同解决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目标。政府治理理论包括公共参与、网络治理、新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

第二部分:天津市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

在天津市的政府治理实践中,政府高度重视公众参与。例如,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政府积极开展公众听证会和座谈会,邀请市民就相关议题发表意见,以实现公众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目的。这种公共参与的方式,使得政府与市民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减少了政策执行的阻力。

此外,天津市政府在网络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立政府官方网站,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市民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政府工作和政策,并通过在线留言与政府沟通。这种网络治

理的方式,使得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化,也能够更好地回应市民的需求。

此外,天津市政府还引入了新公共管理理念。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办学,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发展,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质量。这种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方式,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对于日益增多的

公共需求已不能完全胜任,新时代对于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公共管理需要注重创新,不断推

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促进公共管理现代化建设。

一、公共管理理论创新

公共管理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基础,要点在于理论创新和

方法创新两方面。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和施

行中的人的参与,具体而言,可以体现在:1、强调政府角色转变。在新时代,政府的作用不再是不断地向民众强调自己的权力,而

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开展工作;2、强化制度设计。政策制度的设计

要符合社会发展、民生实际需求;3、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公共

管理的主题是公共问题的治理和解决,而不是政府独自拟定解决

方案;4、营造公共管理舆论氛围。宣传教育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

中之重,在宣传舆论的作用下,可以调动广大社会力量,最终实

现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

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

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不能脱离实践,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是理论

创新的重要体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充分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具

体而言,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公共管理的受众是社会公众,因此公

共管理的发展也需要紧扣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民心中求的正义和公平得以实现。

2、推进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机构调整、管理创新和基层组织建设等等。其中,管理创新是特别重要的,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脉络、主要成就和未来展望。

在理论创新方面,本文将梳理和总结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阐述这些理论在指导社会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还将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与时俱进,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在制度创新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成果。包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制度创新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实践创新方面,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展示新时代中国

社会治理在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包括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智慧化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如何有效应对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进行总结和展望。在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未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和路径。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这一理论创新,既是对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提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世纪之交的新浪潮

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二.公共治理实践的展开:民主管理的新愿景

三.公共治理范式的传播:中国公共管理的新世纪

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一)公共管理的崭新范式:公共治理理论的勃兴

1.从20世纪的公共行政新浪潮到21世纪的公共治理新浪潮

(1)1887年W·威尔逊发表《行政研究》,开始了20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公共行政新浪潮。其结果,通过“政治和行政二分”,一方面,针对立法权偏重的“国会政府”格局,健全了以总统制和文官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制;另一方面,在学术上也让现代行政学研究从政治学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的一门显学。

(2)1989年世界银行发布“治理危机”报告,开始了21世纪全球性的公共治理新浪潮。其现状,Google英文检索:governance达385,000,000条;百度中文检索:治理有12,700,000条(06/3/5)。表现出全球性的治理热潮和中文世界治理的兴起。

2.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治理的内涵的根本性改变

(1)西文世界governance的简要考察

governance源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操舵”,意指控制、操纵、统治,分别以governance 指与其相应的方式,以government指与其相应的机构。

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下,统治的主体是单一的、排他的,统治的方式是集中的、垄断的。虽然现代政治实现了竞争性和多元化的民主制度建设,但是现代政府管理依然遵循陈旧的单一、集权和垄断的方式。

美国学者V.Ostrom从1960年代起,批判了单中心、集权化的官僚行政管理,并以复合共和制为基础,论证了多中心治理的新模式。1990年代,这种多元共治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同,导致遍及世界的从公司、社区、城市、区域到全球的治理浪潮。Governance的内涵就此发生了从“单一统治”到“多元共治”的根本转变。

(2)中文世界“治理”的简要考察

上古汉语一般为单音节词,把治和理分别使用。治,用作统治、整治、秩序化、安定之义。中古后,双音节词渐兴,治与理合用为治理,意即通过统治和管理使社会秩序化而安定。如张居正《答耿楚侗书》:“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可见,中文“治理”和西文governance 的传统含义大致相同。

2000年俞可平等介绍和研究治理问题,“治理”的词义才发生从政府“单一统治”而转向社会“共同治理”的变化。

(3)治道、管制、管治、治理,还是共治:关于governance汉语译名的讨论

目前,governance的中文对译情况有些混乱,前后有“治道”、“管制”、“管治”和“治理”等几种译名。

较早有刘军宁、毛寿龙的“治道”之译,这个对译与governance偏于方法的字面意义相合,但除了在有形上传统的政治学界有人使用外,未能在应用主导的行政学界得到推广。

同期有城市规划管理学界受港台同行的影响,对governance使用“管制”的中译。但“管制”一词在大陆被用作仅比“专政”轻一级的严酷监管之义,与governance的新义截然相反,造成极大的误会。后来又将“管制”调整为“管治”。

governance最普泛使用的对译是“治理”,但由于“治理”往往与政府单方面管理相混,比如常见的“政府治理”就是如此,我们认为“治理”的对译不能从这种含混中区隔出

governance的崭新内涵。建议以governance多元互动共同治理的内涵为准,用“共治”这个中文词来对译governance。

3.政治民主分权和行政垄断集权:现代行政的根本困境

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基本完成现代国家宪政制度的建设,实现了政治控制的分权化和政治选举的竞争化。但是,在行政执行和管理上,却走向一个相反的道路:行政的单一集权和排他垄断。

尽管W.威尔逊出于行政效率的提升和行政执行的稳定将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推动了行政管理以及行政学的独立发展,在政党分肥和国会偏重的格局中通过文官制度和总统制度的建设提升了行政权,从而平衡了三权分立体制,但威尔逊力图避免的德法传统的行政集权模式对美国民主宪政政体的侵害,从前门被抛弃之后,又从后门钻了进来。以至于1948年沃尔多有“行政国家”之叹,1971年奥斯特罗姆有“威尔逊范式”之讥。

现代行政的根本困境:垄断集权的行政方式和民主分权的政治制度的分歧,由此尖锐地展示出来。

4.共和宪政与公共治理:公共管理的范式创新

公共治理新范式是在接续着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扬弃了集权垄断的官僚弊病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公共管理的关键词从government偏重管理机构,到 governance偏重管理方法,实现了管理重心的转移和突破。

公共治理范式没有在先建立制度性构架的艰难烦琐的立法争吵中耗费时间,而是以逐渐成熟强大起来的公民社会为基础,以公民组织增强公共责任和参与公共管理的方式为契机,在地方公共事务中与政府方式和市场方式形成协调互动,完成了公共管理范式的革新。

Public governance以其“政府-社会-市场”的多元治理结构和互动治理方式,成为超越和替代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元管理范式和public management的二元管理范式的新一代多元管理范式,以解决行政垄断集权与政治民主分权的深刻矛盾,实现行政和管理的民主化。

(二)公共管理方式的运用与探索:从政府集中管理到社会共同治理

1.一元范式:从“政府垄断”的一元结构到“政府失灵”和“市场化改革”

传统的公共管理范式是政府垄断的集权式管理,政府是唯一的法定的权威管理主体。从控制社会暴力来看,政府的这种排他性是需要的,否则社会将会因为陷入丛林式的暴力对抗而瓦解。但是,将政府对暴力的排他式垄断扩张为对其他社会管理方式的垄断,并将这种垄断式的管理捆绑在暴力上使之成为全面的强制性管理,就使政府成为令人窒息的“利维坦”。

单一垄断管理的政府可能做好事,如“福利政府”的社会保障;但垄断的政府也会做坏事,如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所为;并且专权的政府做好事,也会因其无限制的方式导致巨额财政赤字,造成运转不可持续的“政府失灵”,如北欧福利政府。

于是,垄断政府的失败使其开始放权搞活,一元范式要寻求突破,探索第二条道路——市场化方式。

2.二元范式:从“政府-市场”的二元结构到“市场失灵”和“第三条道路”

干预型和福利型政府的失效,导致西方国家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拯救政府,构成“政府-市场”型二元模式。政府范围和作用缩减,让出原来的垄断领域,从全能型变成有限效能型;政府瘦身让政府也感到好处——运转更灵活了。市场化方式为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率的确起到明显作用。“政府-市场”二元结构中政府和市场各有边界和定位,各自发挥功能取长补短,形成平衡格局。

但这种平衡格局在市场的强势逻辑下很容易被打破。市场的威力开始被神化,正如政府的威力曾经被神化一样。市场有效的逻辑被偷换为市场全能的逻辑。市场化手段变成政府的目标。政府再造,造出一个“企业化政府”。政府按公司方式操作,为利润服务,赔本的买卖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