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f1e910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8.png)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共管理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
现代公共管理不仅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实践经验。
本文将探讨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1.1 法治思想法治思想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要求国家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政府行为必须依法履行,而不是依据个人意愿和利益行使。
法治思想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滥用职权或任意行使权力。
1.2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论。
它认为政府的决策是集体行动的结果,由多个决策人员参与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在于了解和研究政策选择的背景和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制定公共政策和管理措施。
1.3 公共价值观念公共价值观念是指社会和政府认可的行为标准和原则。
公共管理必须基于公共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利益和切实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改变取决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等因素。
二、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2.1 市场化和民主化改革20世纪80年代,市场化和民主化改革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而民主化改革则增加了公共参与和民主制约。
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公共管理更加透明和有效。
2.2 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制度建设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监管制度等。
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程序、制度和管理工具等方面的规范化。
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实施,能够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和流程,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效率。
2.3 技术与信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技术与信息的应用成为现代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例如,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信息传递。
使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方式,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使公共管理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1e27eb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6.png)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公共管理在政府和社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括了从政府政策到公共服务项目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会介绍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并深入探讨其中的核心要素。
一、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方面,现代公共管理主要基于三个理论框架: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管治理论和公共价值观理论。
1.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权力分配和资源分配关系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有其天然局限性,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扮演平衡力量的角色。
2. 公共管治理论公共管治理论强调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利益协商和合作来解决公共问题。
公共管治理论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协调和媒介的角色,把资源和权利分配给不同的参与者,并确保参与者的公平和平等。
3. 公共价值观理论公共价值观理论是指政府应该遵循的一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和承诺。
公共价值观理论认为,政府的行动应该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些特定群体的利益。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实践应用在实践方面,现代公共管理主要包括了政策制定、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和行政监督等领域。
1.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的政策制定过程,政府能够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的政策。
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吸收各方意见,对政策的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成果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涉及政府的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设置等。
现代公共管理强调了灵活性和创新性,政府应当将组织管理逐渐转向以业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行动的核心,包括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
现代公共管理倡导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通过多样化的供给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4b87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7.png)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监督的过程,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关联,共同推动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下面将对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公共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强调效率、经济性和满足公众需求的原则。
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能性,强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强调民众参与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实践主要包括公共组织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等。
公共组织管理涉及公共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内部流程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能。
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公共机构的人员招聘、培训、激励、评价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效能。
预算与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旨在保障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合理使用。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影响与促进。
理论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路,帮助实践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为理论提供了实证和验证的基础,帮助理论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化。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促进是公共管理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然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践脱离理论的问题。
一些理论缺乏具体操作性和实践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一些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和基础,过于片面和局部,不能很好地推进公共管理的发展。
其次,公共管理的实践不同于市场管理和企业管理,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门类和领域的公共管理实践存在差异。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a3a0f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9.png)
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公共管理是指为实现公共利益,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手段进行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执行等活动,是一种涉及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公共资源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1. 社会政治学理论:现代公共管理建立在国家政权及其权力基础上。
将政治学理论应用到公共管理中,可以对公共管理的形式、分配、合法性及其与政治过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包括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
其中组织管理理论强调按照目标、职能、层次等特征进行组织,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手段来拓展管理效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激励、培养、利用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塑造高效、协调的组织文化。
3. 公共政策与决策理论:公共政策与决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强调权力分配及其背后的政治决策与政策制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决策和政策,加强社会公众对决策和政策的参与。
二、现代公共管理的实践探索1. 创新管理思维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公共管理在内容、形式、方式上都得到了新的拓展和更新。
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借鉴优秀的民间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先进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
比如,许多城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让公民可快速便捷地享受到更多的政府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
2. 参与共治与社会治理:现代公共管理强调非政府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参与与共治,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社区自治、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委的建设,通过扩大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实现有效公共服务的提供等目标。
3. 加强纪律规矩建设: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加强纪律规矩建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廉洁性。
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强化行政问责制度,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
三、现代公共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治理模式:公共管理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元化。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f7c67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e.png)
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治理创新成为了公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一、治理创新的理论治理创新是一种基于创新理念和策略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治理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治理理论。
网络治理是一种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治理模式,强调各方参与、协商与合作,以解决公共问题。
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其次是公众参与理论。
公众参与是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增加公民对政策决策的参与度,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公众参与理论强调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责任,通过广泛收集民众意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是创新治理理论。
创新治理是指通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公共治理的方式和效果的提升。
创新治理理论认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不断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还有政策网络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为治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为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提供了科学支持。
二、治理创新的实践治理创新的实践需要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进行。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电子政务的应用。
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政府服务和决策全面电子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政府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分发信息,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满意度。
其次是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度智能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环保、教育等公共服务,创建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1fdbd3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5.png)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指的是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通过协调、规划、执行等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行为与过程。
公共管理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投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1.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公共管理理论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初,当时的大学开始开设政治学专业,并围绕行政管理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理论。
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介入研究,出现了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等新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公共管理经验开始涌现。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市场机制应用到公共管理中,开创了公共管理新时代。
2. 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1)福泽克:他提出了行政管理理论,强调行政的目的就是推进国家发展,实现公共利益。
其中包括法律制定、预算编制、人事管理等方面。
(2)伍德罗·威尔逊:他是20世纪初行政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他以行政系统最高效率为目标,提出了行政机构分工、职权匹配等一系列具体规则,确保行政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实现其目的。
(3)赵东民:他是中国大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创新、协调和公正”三大理念,并以此为导向 re造行政服务流程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1.体制机制不合理公共管理实践中,体制机制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公共行政体制过于庞大、过程繁琐、职权不清等问题。
为此,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缩小政府职能范围,简化行政程序,加强内部协调。
2.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公共管理实践问题。
原因则是由于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服务服务流程缺乏科学性、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因素综合而来。
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要加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管理,提高效率,打造优质的公共服务。
3.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社会参与程度不高是公共管理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76af5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8.png)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一、引言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其承包商和供应商在全面有效地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促进公共部门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并探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创新。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1.公共管理的起源公共管理源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机构、政策和过程的管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法老和中国亚洲地区的统治者就开始了规划建设水坝和灌溉系统的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起源紧密相关。
2.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其相关理论不断变化。
公共行政理论指的是理解公共行政本身的实践、程序、政策和政府与社会、政府间同盟、伙伴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
美国学者吉墨·吉茨曾经提出:公共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了四代,并分别为公共行政、科学管理、制度学和规划并行、新公共管理。
他们通过对公共部门的分析和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其中:韩赵闵为政府绩效管理学说奠定了基石,Dwight Waldo向我们阐明了公共行政基础,Jay Starratt算是公共管理哲学的拥趸。
三、公共管理实践创新1.政府创新政府创新被定义为“可能改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行动、声明或方法的提出、策划、执行和/或评估。
”政府创新可以通过改变规章制度、重组组织、启动合作关系、执行新的公共政策、实施新的信息技术等途径来达成。
2.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实践的另一种方式。
数字化转型是指公共机构使用最新数字技术改进内部和外部运营方式,以提高效率和效能。
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建立电子政府网站、网络民主、电子政务等。
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传统方式,更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的服务。
3.公共参与过去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利用公共参与帮助政府管理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9731c26f111f18583d05ade.png)
(三)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 源和民间资源两种。 政府要善于利用政府机制、市场机制、 社会自治机制,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与民 间资源。
(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1、公共产品是由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 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 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 2、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是政府满足 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的劳务和服务 的总称。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公共需要都会自动地 转变为政府公共服务,只有那些进入政 府供给程序的社会公共需要才会转化为 政府公共服务。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 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 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 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 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 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 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公共选择理论: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 即政府选择。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通过集 体行动和政府过程来界定资源在公共物 品中的分配,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公共问 题的行为过程。
宁可选择市场的交换制度,不选择政府 权威制度; 宁可选择市场,不选择政府; 宁可选择经济过程解决问题,不选择政 治过程解决问题; 政府选择只有在市场选择无法解决问题 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
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由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变为了公 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顾客之间 的关系。 这不仅使顾客、消费者、社会公众与 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主人、所有者具 有了同一的意义,而且,使根据社会 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成为了政府 公共管理的告中明确指出: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寓管理于服务 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和社会公 众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be69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9.png)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行政管理的新兴范式,旨在通过改革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更加注重市场竞争、效率和绩效评估,强调对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来探讨这一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推崇市场经济和小政府理念,提倡对政府的干预和监管进行减少。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改革公共管理的思路,强调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得到了政府和管理机构的认可和应用,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化改革、效率导向、绩效评估、公共私营合作等观点。
其中,市场化改革倡导政府将一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外包给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效率导向强调公共管理应该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和效率评估,避免过度浪费和资源闲置。
绩效评估则强调对政府和管理机构的绩效进行定量评估和激励,以激发工作动力和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私营合作则鼓励政府与私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承担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责任,以整合资源和提高服务效率。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改革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和效率导向,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政府的运营成本。
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也开始学习和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路径,以提高公共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对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知识点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1ad9674b73f242336c5fb2.png)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1.选择,填空(1)古典学派理论。
弗里德里克·泰勒为代表。
古典学派关注焦点是“效率”和“经济”(2)行为学派理论。
梅奥着名霍桑实验,证实人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生产效率取决于士气高低,用“社会人”概念取代“经济人”,将非正式组织概念引入管理学。
(3)决策学派理论。
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开端。
主张以满意取代最优。
(4)系统学派理论。
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巴纳德认为,组织是协作的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联系。
(5)新管理主义理论包括:企业再造理论、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6)政府失灵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7)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得人。
(8)交易费用理论关注焦点: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2.名词解释:公共选择的定义: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政府失灵的定义: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寻租的定义: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是用较低贿赂成本获取较高收益或超额利润的活动。
3.简答1.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得人。
它认为,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两个市场组成。
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方法和基本假设统一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即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民主选票寻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
拆除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传统壁垒。
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集体决策理论,具有三个规定性:集体性;规则性;非市场性。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94eceef8c75fbfc77db28c.png)
2.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把不同地区的 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 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 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 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案例:从美特斯 邦威成功看企业虚拟化经营 案例:从美特斯邦威成功看企业虚拟化经营
“不走寻常路”之美特斯邦威 不走寻常路”之美特斯 邦威 不走寻常路 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 美特斯 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以生产销售 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 年 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民营企业。 休闲系列服饰为主导产品的民营企业。目前拥有美特斯邦 威上海、温州、北京、杭州、中山、重庆、成都、广州、 威上海、温州、北京、杭州、中山、重庆、成都、广州、 沈阳、西安分公司,及祺格服饰有限公司。 沈阳、西安分公司,及祺格服饰有限公司。 集团在国内服装行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 集团在国内服装行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 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 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1995年5月公司开设第一家 年 月公司开设第一家 美特斯邦威 专卖店,当年全系统销售额500万元, 邦威” 万元, “美特斯 邦威”专卖店,当年全系统销售额 万元 年销售额达5.1亿元。2001年,集团在坚持“虚 亿元。 到2000年销售额达 年销售额达 亿元 年 集团在坚持“ 拟经营” 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品质管理工程, 拟经营”、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品质管理工程, 从品牌形象、产品设计与质量、市场拓展、 从品牌形象、产品设计与质量、市场拓展、销售服务和信 息化管理等全过程提升管理品质, 年销售额8.7亿元, 亿元, 息化管理等全过程提升管理品质,2001年销售额 年销售额 亿元 2002年突破 亿元,2003年全系统销售额突破 亿元, 年突破15亿元 年全系统销售额突破20亿元 年突破 亿元, 年全系统销售额突破 亿元, 美特斯邦威威集团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 美特斯 邦威威集团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 头企业之一。 头企业之一。
《公共管理学》第二讲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第二讲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96e19671ed9ad51f01df25f.png)
(4)政府的寻租活动 ) 有限制就有租金,因而就有寻租。 有限制就有租金,因而就有寻租。 3、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1)委托 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2)交易费用理论 ) 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 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降低(一)传统行政时期(1887-20世纪 年代末) 传统行政时期( 世纪 年代末) 1、传统的公共行政(1887-1960) 传统的公共行政(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然而受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 世界大战的影响,加上行政权力的扩张以及行政国家 的出现,原本只负责国家意志执行之责的政府机构, 的出现,原本只负责国家意志执行之责的政府机构, 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部门立法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权以及 对议会立法的影响权。 对议会立法的影响权。 2、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 新公共行政时期( 摒弃政治与行政二分论, 摒弃政治与行政二分论,更多关注社会公平和有 关的价值问题。 关的价值问题。
(二)当代经济学理论
1、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 人类社会有两个市场: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 经济市场:消费者与厂商。 经济市场:消费者与厂商。 政治市场:选民、利益集团与政治家、官员。 政治市场:选民、利益集团与政治家、官员。 2、政府失败理论 政府干预应有一个“ 政府干预应有一个“度”。 (1)公共决策失效 )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 (3)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 )
2、美国的新治理 里根:1980年在底特律的总统提名演说中提出了 年在底特律的总统提名演说中提出了 行政组织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 行政组织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小政府”,内容包 含大量削减税收,降低企业所得税; 含大量削减税收,降低企业所得税;大力降低行政开 特别是非国防开支; 支,特别是非国防开支;取消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管 制条例,放松对企业的限制。 制条例,放松对企业的限制。1981年他在总统就职演 年他在总统就职演 说中提出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职能。 说中提出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职能。在1982年的国 年的国 情咨文中, 到处插手、 情咨文中,他指出联邦政府无所不在、到处插手、难 以管理、效率低下、费用浩大,主张用10年左右的时 以管理、效率低下、费用浩大,主张用 年左右的时 逐步还权于州,减少联邦政府的职责和机构, 间,逐步还权于州,减少联邦政府的职责和机构,加 强地方政府的权力。里根在他任期内的1988年实施了 强地方政府的权力。里根在他任期内的 年实施了 被称为“改革1988”的一揽子改善行政管理计划。这 的一揽子改善行政管理计划。 被称为“改革 的一揽子改善行政管理计划 项计划包括改革财务管理、简化手续、 项计划包括改革财务管理、简化手续、扩大竞争投标 等。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a90ab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c.png)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改革是任何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历史问题,也是深化国家内部改革的中心问题。
随着社会变革发展,各国都在面临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压力。
在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加强权力监督和公共服务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1、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首选理论。
它主要关注经济制度中的交易费用问题,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市场和政府,以减少公共决策的代价。
因此,它呼吁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管理机制,保护产权,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针对公共管理与政策制定的研究。
这一理论强调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对比,认为只能在一个有效的制度设计下,政府和市场的对比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
也就是说,制度的性质需控制政府过多介入市场、市场因失败产生影响等问题。
3、全球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理论强调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相依存。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政府、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竞争和协作,通过合作来实现全球共同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1、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权和反腐分权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改革应重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比较,强调政府的权力固化是解决公共治理难题的关键。
反腐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方面,其目的是建设廉洁政府,构建公正、效率、透明、负责的政府。
2、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依据某种方法和制度完成任务,以达到公共管理目标的过程,其目标体现在政府公共工作的各项层面上。
在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中,关键目标管理的三大要素是明确目标和意图、合理安排任务和编制计划、评价和监控管理过程,以便实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3、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为了加强地方和行业部门的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关系与发展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关系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2407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1.png)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关系与发展引言公共管理是指对政府及其组织、机构、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为和过程。
公共管理理论是研究与探索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体系,是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实践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关系,相互促进和补充。
本文将分析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关系,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公共管理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公共管理理论对实践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为实践提供指导公共管理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理论研究可以提供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帮助管理者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特点。
理论研究还可以通过分析和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提供实践指导,指导管理者在实践中进行决策和行动。
2. 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公共管理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理论研究,可以分析和识别公共管理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为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理论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探索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途径,为实践提供多种选择。
3. 促进制度创新公共管理理论可以促进制度创新。
理论研究可以从制度层面上对公共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制度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通过对制度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并改进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制度设计方案,为实践提供新的制度建设思路。
4. 提高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公共管理理论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
理论研究可以加深管理者对公共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理论研究可以启发管理者的思维,提供新的思维模式和工具,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二、公共管理实践对理论的影响公共管理实践对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公共管理实践可以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理论研究的结果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26828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0.png)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是协调各种资源和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管理行为。
它作为一门学科,包括公共决策、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服务提供等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概念、理论研究、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组织、指挥和推进的一种管理行为。
公共管理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和非政府公共管理两个领域,政府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立法管理等;非政府公共管理包括公共组织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1. 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支。
它认为,公共事务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更是多方参与的事务,应该倡导多元参与、自治与共治共生,而不是传统政府集中的掌控与管理。
其主要观点是将政府力量和市场机制与社会组织、公民等力量相结合,以达成社会效益和多方利益协调。
2.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领域的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商业管理方法,以提高效率、优化管理。
其核心思想是市场化导向、竞争性管理、结果为导向和公众参与,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和效率。
3.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价值理论认为,公共管理是实现公众利益和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
通过公共管理的方式,可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和效率化,进而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与效果。
三、公共管理的实践案例1. 美国国立公园管理局美国国立公园管理局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佼佼者之一,负责各国公园以及州立公园的管理和运营。
其管理方式包括资源整合协调、公民参与与关怀、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等。
2. 中国城市污染治理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污染治理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城市环保政策,以促进城市绿化和清洁。
这些政策的实施需上下联动,涉及到行政管理、市场机制、公民意识等多个方面,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3. 香港战“疫”2020年全球疫情流行,香港以其快速而有效的应对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a78bf4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8.png)
新时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对于日益增多的公共需求已不能完全胜任,新时代对于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公共管理需要注重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促进公共管理现代化建设。
一、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公共管理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基础,要点在于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两方面。
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和施行中的人的参与,具体而言,可以体现在:1、强调政府角色转变。
在新时代,政府的作用不再是不断地向民众强调自己的权力,而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开展工作;2、强化制度设计。
政策制度的设计要符合社会发展、民生实际需求;3、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主题是公共问题的治理和解决,而不是政府独自拟定解决方案;4、营造公共管理舆论氛围。
宣传教育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宣传舆论的作用下,可以调动广大社会力量,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
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不能脱离实践,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具体而言,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紧扣社会发展需求。
公共管理的受众是社会公众,因此公共管理的发展也需要紧扣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民心中求的正义和公平得以实现。
2、推进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机构调整、管理创新和基层组织建设等等。
其中,管理创新是特别重要的,要协调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在公共事务处理中发挥作用。
3、优化公共服务。
优化公共服务包括政府宣传、服务、督查等等,使政策理论科学、管理严格规范,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利益和基本权益。
要注重公共服务的效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将政策转化为实际的服务行为。
4、加强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是公共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参照,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更好发展。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04576f6aeaad1f346933fab.png)
摘要:新公共管理像一股旋风,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
从理论上讲,新公共管理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及韦伯的科层管理论,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比,它在研究范围、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
它的理论及实践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由于不恰当地将私有部门价值观套用于公有部门而受到诟病。
新公共服务是迥异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它追求更广泛、更长远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是对公民权利和民主传统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体现公共行政的本原。
本文旨在探究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总结出两种理论在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
最后得出的观点是,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争论已没有太大现实意义,探究理论的重心应放在促进二者的互补、发展上,在民主的框架内追求效率,在一定的效率基础上推进民主,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实践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界改革的成功,政府公共行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已显得日益力不从心,并且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指导下的政府机构内部也危机重重,政府行政改革迫在眉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应运而生。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及要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积极借鉴私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它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其支撑点。
其倡导者从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交易成本理论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800a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b.png)
02
公共服务导向要求政府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目标,关注社会
公平和公共利益。
网络化治理
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治理成为新趋势,通过信息技
术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民参与度。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当代公共管理挑战与机 遇
全球化背景下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
公共管理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公共 行政理论、政策科学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人力资源 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发展趋势
未来公共管理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公共管理实践历程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
1 2 3
官僚制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强调层级节 制、规则约束和专业化分工,为传统公共行政提 供了组织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公共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公共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改革、公共服务、社会治 理等领域,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共管理研究历史悠久,理论体系相对成熟。近年来,国外公共管理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注 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类型:幅度的角度 激进型: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按照新公共管理改革(私有 化、市场化、民营化、竞争化)建立企业家政府。当然,改革中也带来一些问题 ,但更多是扭亏为盈与服务质量改进。 渐进型:德国、日本、法国,改革比较保守,受制于文化和政治结构(多 党制)影响大。 行政制度层面的改革: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仍 在政府内部的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或减少或增加规制。 3、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类型:内容的视角 市场模式,即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参与模式,即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民主化; 解除规制模式,即减少政府的各项规制(内部和外部),外部用社会自我 规制取代政府规制;内部用结果和绩效控制取代规章与过程控制; 灵活模式,即增强政府组织和行为的灵活性 4、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内容:过程的视角 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为主导——减少政 府职能 ——削减社会福利。不养懒人和闲人; ——推行国有经济(公共企业)的民营化与私有化,以缓解财政压力;
公共管理
1
一、公共管理的由来
公共管理学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国 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及其规律,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得解 决社会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以及有效治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 技能和策略。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公共管理研究突破了传统行政学的一系列 缺陷
1、研究范围的扩展: 2、研究视角的转换: 3、研究方法的更新: 4、政府功能与角色的变化:
(二)从实践上看,公共管理源自并服务于当今世界性的政府改 革实践,并且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模式的产生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内部关系、政府组 织管理机制等四个层面的一系列持续性的改革措施
第二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为主 导——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改进服务质量。利用日益普及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再造政 府”,构建便捷、透明、快速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体系。 ——注重发挥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自治理。强调充分发挥志愿团体、慈善组 织、社区组织、合作社、民间互助组织力量、企业公益活动等民间自治理力量解 决特定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通过社会自我规制取代政府规制。 ——弱化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共同为社会服务。团结各种政治力量,更好 地为公共利益服务,实现社会正义,以矫正80年代以来对公平问题的忽视。 ——重点完善和改进各种公共服务机制,提供更人性、便捷和快速的公共服务。 政府由依法管理转向注重服务,重点完善各种服务措施,如顾客导向(纳税人就 是上帝与企业的消费者主权)、“单一窗口”、3S(See /stand/smile)、服务 的亲切化,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质量。 ——建立责任分担的积极福利制度。以积极福利观取代消极的福利观。改革 重点应放在培养个人负责与独立精神、发挥社会力量贡献于社会福利,主张建立 “个人、社会、国家”社会风险与安全分担的责任机制。 ——在政府功能方面,不再是一味的私有化和民营化,政府重在规划、引导、 服务和协调,鼓励市场与民间力量的发展,以及扮演“最后一着”的“元治理”、 “兜底”的补救角色。 ——提升政府的谈判、协调、交流、对话能力和技巧。这在合同管理、民意需 求测定、政府间协议(包括上下级)、提高政府行为的社会认同度方面非常重要。
6
西方国家经过20世纪80开始的政府改革实践,已基本上奠定了公共管理框 架与格局,新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已经形成。 此时政府的形态总体上是: ——民主参与的政府; ——企业家精神的政府; ——分权化的政府; ——合作治理的政府; ——高效便捷的电子化政府。
——改革规制,实现经济自由化; ——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开放公共服务市场、引入民间资本或通 过市场机制融资,弥补政府能力与资源之不足,实现“以私补公”; ——建立公私伙伴关系,通过采购、招标、合同、外包、委托等方式推行 公共服务市场化,利用市场力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政府实行 合同管理。 ——公共服务中进入市场竞争机制。 ——重新界定政府内部的权责关系,实行政府内部的分权化。 ——减少政府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为标准的 评价体系,增加公务人员的自主性与责任性,为政府内部提供新的激励与约束 机制。 ——借鉴企业管理技术与工具,在政府与公共部门中引入战略管理、目标 管理、绩效管理等,降低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能。 ——引进企业管理文化,建立顾客导向的政府,将公民作为顾客,以增加 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引进外在压力;同时,推行 公民参与,完善公共责任。 ——大量精简机构、管理层次和人员,以减轻财政压力又提高办事效率( 克林顿头五年美国联邦政府减员28万人;新西兰87—97减员60%); ——重新设计行政工作业务流程,实行模块化和机动化运作(如大部制、 经济圈协调制、流域制、AB角制、英国的执行局)。 ——改革人事制度和预算制度,注重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管理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