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之——历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25评分细则

高三历史25评分细则

25.(25分)评分细则
(1)表现: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和征辟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

(8分,每条2分)(每条任一点得2分)
(2)表现:市镇开始出现;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街市(晓市和夜市,乡村允许设市贸易);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壮大,出现了娱乐场所。

(4分,每条2分,答出2条即可)
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兴起。

(4分。

每条1分,第1条必须答,其余4条,答出3条即可)
(3)主张: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宋明理学,追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提倡经世致用。

(6分,每条2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每方面符合题意即可)
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危机严重;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钳制思想,纲常礼教扼杀人性。

(3分,每条1分。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每方面符合题意即可)。

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高考历史试卷评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试卷设计:评析试卷设计是否符合高考历史考试要求,考查内容是否覆盖了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试题是否符合命题的原则和标准。

2.题型分布:评析试卷中各种题型的分布情况,如选择题、解答题、论述题等。

考察各题型的分值占比是否合理,能否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3.难易程度:评析试卷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是否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是否存在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题目,是否有过多的死记硬背或机械运算的题目。

4.命题思路:评析试卷中各道题目的命题思路是否新颖独特,能否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是否设置了多样性的命题形式和内容,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

5.命题质量:评析试卷中每道题目的质量,是否清晰明确,能否准确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是否存在命题不准确、模棱两可、答案不明确的情况。

以上是对高考历史试卷的评析方面,评析时应结合具体试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分析。

高考历史阅卷的要求及答卷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阅卷的要求及答卷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阅卷的要求及答卷注意事项一、高考阅卷具体规定及其程序1.阅卷的一般程序(必须9天把试卷阅完):文科综合阅卷的前两天通常是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先把阅卷老师分成三大片若干小组,各科再汇总老师由专家讲解答案、统一标准,然后回到各片各组对指定的试题进行试阅。

在试阅卷过程中,试题答案要点(主观题是采点给分)要不断地在阅卷老师之间、阅卷老师和有关专家之间进行沟通、调整和补充。

当阅卷进入第三天,答案要点已烂熟于心,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按定额必须加快。

通常,阅卷老师在签名的同时,就已经在浏览考生的答卷了,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判给考生的分数也在瞬间签出。

这样做,可使阅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同时也兼顾了效率;同时也会使那些作答不规范的答卷经受着严峻考验,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阅卷到最后一天,主要是对试卷再进行一轮复查、确认,其中每一处变化和改动必须由组长同意后而由阅卷老师修订并签名。

2.阅卷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给分合理,扣分有据;不宽不严,始终如一。

评分标准将答案要点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考生答题只要基本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不死扣答案。

各题均按参考答案的补充说明判分,参照学生答案按点采分。

阅卷还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宽原则。

只要学生答卷区域不空白,至少可以拿到1分的辛苦分。

高考阅卷与平时阅卷很不同的表现有一点是极富同情心的,在阅卷中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

对于考生而言,要获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必须树立惜分意识,从点滴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机会。

二、高考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1.书写和规范方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印象好是得分的保证。

但有很多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

有些试卷字迹潦草、笔迹不清、字体小、字间距行间距小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造成不必要的漏分现象。

另外,用黑色笔答的试卷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也会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

近五年高考九大学科参考版《评分细则》出炉:认真看完每科多考20分!

近五年高考九大学科参考版《评分细则》出炉:认真看完每科多考20分!

近五年⾼考九⼤学科参考版《评分细则》出炉:认真看完每科多考20分!本⽂分九⼤学科分别来说说各学科的评分细则,⽂章有不少闪光点,⽐如历史不仅有标答更有题⽬材料的引⽤问题,⽐如地理不仅给出了标准答案,还因为每个⼈语⾔组织上存在差异⽽另外给出了⼀个答案,甚⾄是错误答案也有给出⽰例,相信你看过会有收获。

特别说明:为减少争议,⾼考命题组和阅卷组都不会发布当年的评分细则,但各⼤⾼中的名师和阅卷⽼师每年都会依据阅卷经验,推演出当年的评分细则参考,在备考过程中分享给学⽣,本⽂即由此⽽来。

并不代表官⽅标准,仅供参考。

1语⽂评分细则1)基础等级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体为重点,全⾯衡量。

①内容项(20分)——题意、内容其重点是题意、内容。

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章不好、中⼼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②表达项(20分)——语⾔、⽂体和结构、卷⾯其重点是作⽂的结构、语⾔、⽂体、卷⾯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等或下⼀等打分。

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等或四等给分。

2)发展等级(20分)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①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般可在⼆等给分。

②发展等级⼀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等给分,如内容⼀等,表达⼆等,发展等级⼀般在⼀等或⼆等给分。

③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等给分。

④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一)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一)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一)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
一、考试内容
•广东高考历史考试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选择题占总分50%,共60道题。

•非选择题占总分50%,共2题。

二、选择题评分
选择题的评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每个正确答案得2分,共120分。

2.漏选、错选以及多选均不得分。

三、非选择题评分
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知识理解,评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第一题为论述题,满分3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和分析能力。

2.第二题为分析应用题,满分2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
应用能力。

四、评分细则
•所有阅卷老师需参考评分细则进行评分,确保公平公正。

•针对非选择题,评卷老师需进行详细批注,对学生的论述和分析进行全面评判。

•非选择题评分时需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五、评分流程
•阅卷老师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评卷,并确保评卷质量。

•阅卷结束后,评卷主任将进行核对和汇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六、综合素质评价
广东高考历史考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因此,在阅卷过程中,评卷老师还需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给予综合评价。

结语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通过科学的评分流程和细致的评卷细则,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高考历史评分标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历史知识掌握: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的清晰了解和准确描述,以及对相关历史理论和概念的分析能力。

评分标准将这一部分设定为40%。

2. 分析能力:考察考生能否运用历史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及能否理性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这部分的评分标准为30%。

3. 表达能力:主要看考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得体,篇章结构是否合理、连贯,以及逻辑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

这部分的评分标准也是30%。

在具体的题目评分上,选择题每道单选题1分,答对得1分,答错不扣分。

5道多选题,每道多选题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扣分。

但如果选项不足或多选,则全不得分。

对于解答题,每道简答题6分,答对得6分,答错不扣分。

但如果答非所问或答得不全,则得分相应减少。

论述题每道10分,
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

但如果答非所问或答得不全,则得分相应减少。

同时,如果论述深入、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则可适当加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高考历史大纲或咨询历史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广东高考历史考试是指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历史科目,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制定了明确的历史打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以便广大考生了解考试评分规则,有利于备考和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水平。

一、广东高考历史考试概述广东高考历史考试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考察考生对历史知识、历史学科方法和历史观念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历史基本知识、历史阐释与分析、历史问题研究等方面。

1. 历史学科知识运用能力(40%)历史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是考察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历史人物的认识和历史概念的理解。

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的事实描述准确性、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准确性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等。

2. 历史学科方法运用能力(30%)历史学科方法运用能力是考察考生对历史学科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史料分析、历史证明和历史解释等方面。

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考生对史料的分析准确性、对历史证明的推理能力和对历史解释的理解能力等。

3. 历史思想品质与创新意识(30%)历史思想品质与创新意识是考察考生对历史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包括对历史价值观的理解和对历史观念的创新与发展能力。

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价值观的准确把握和对历史观念的创新与批判能力。

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主要评估考生在历史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历史学科方法运用能力以及历史思想品质与创新意识三个方面的能力表现。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要熟练运用历史学科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培养良好的历史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了解和遵循广东高考历史打分标准,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备考,提高历史科目的成绩。

(文档结束)。

2015年新课标1卷高考历史评分细则

2015年新课标1卷高考历史评分细则

2015年新课标1卷高考历史评分细则
40题评分细则
(1)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5分):
评分标准:答案分两部分,答出“孔孟儒学”或者“汉代儒学”的任一特点,给3分,两部分都答出给5分,同一部分多种答案只给一次分。

参考答案:
A.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其他如德治、仁、人本、礼制、民贵君轻等);
B.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其他如大一统、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相
结合、神秘化、神学化等)。

(5分)
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5分):
评分标准:以下三个方面,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及以上给5分。

参考答案:
A.重新诠释儒家经典,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四书,重视四书五经,把《论语》
《孟子》提高到经书的地位,重新诠释儒家经典《易》和《春秋》等);
B.重视思辨(融合佛道,由训诂之学转向义理之学,理论化,体系化,等等);
C.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直接写出理学家们各种修养主张亦可,诸如格物致知、存天
理灭人欲、正心诚意、穷理尽性,等等)。

(2)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评分标准:有三方面共通之处,答任何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满分8分.
参考答案:
A.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反对)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伪作;
B.主张探寻(理解)儒学的精神实质(真正的儒学精神,或答反对教条、僵化的理解孔
孟儒学);
C.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7分):
评分标准:从三方面答题,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5分,满分7分。

第 1 页共7 页。

浅谈高考历史主观题评分细则及分析

浅谈高考历史主观题评分细则及分析

浅谈高考历史主观题评分细则及分析
春暖花开
下面是选自2016年高考全国卷I卷文综历史试题的两道主观题,现在浅谈文综历史主观题一些问题,下面题的评分细则是通过别的评卷老师传达的,不一定详细准确,但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总结。

总结和分析:
1.答案要要点化、序号化。

答题能做到序号化、条理化的考生占优势,即使抄材料按层次抄和大段抄是不一样的。

2.注意字体,要工整、清楚,要让评卷人看得懂。

3.注意历史语言的应用,尽量少写大白话,注意准确表达,语言通顺。

4.不要随意的用简称尤其是自己随意写简化的语言。

5.尽量准确的抄原材料,不要分层次的大量抄写原材料,并注意对原材料做一些修改,总的意思就可以了。

高考历史试题答题规范及得分细则

高考历史试题答题规范及得分细则

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确却得不到满分。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一、从历史试卷答题的外在形式上看,要做到:布局合理,用足空间;卷面干净、整洁;字体工整、清晰。

1.布局合理,用足空间。

(1)作答时应该看清题号顺序,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否则扫描不进去,答得再好也没有用)。

(2)下笔作答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空出来1-2个字符,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

【常见问题】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由于空间不够,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体越来越小;或者从答案末端画一大箭头转再到左侧,继续补充答案,给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以至老师给起分来对你十分"苛刻"。

答题位置错误,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将本题全部答到了其他题下,自己另外加上题号;二是将本题的部分内容答到其他地方,用箭头表示。

(虽然按规定阅卷过程中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要进行上报,但是由于进度问题,有的阅卷教师并没有上报该类试卷)2.卷面干净,整洁,不乱涂乱画,力求规范涂改;字体工整,清晰;大小适宜,疏密有度,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笔画做到不连、不草、不多、不少。

由于试卷答题空间有限,字体大小要适中,仿照“作文方格”大小或略微紧凑一些即可。

文字不要过大,影响文字数量;也不要过小,影响评卷老师阅读。

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

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

二、从历史试卷答题的内在内容上看,“依分定点(N/2+1点),多多益善;组织有方,实现“五化”科学表达,又简又专”。

1.依分定点,多多益善(1)依分定点:N/2+1点有同学会问,面对一个问题,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呢?答曰"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

2023历史给分标准

2023历史给分标准

2023历史给分标准
2023年历史学科的评分标准因地区和考试类型而异。

一般来说,历史学科的考试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考试内容的覆盖面:考试内容覆盖面要广,包括各个时期的历
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

2.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知识点掌
握的程度,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的记忆和理解。

3.解题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
史材料的解读、分析、比较和归纳等能力。

4.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包括准确、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理、有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具体的评分标准可能因地区和考试类型而异,例如中考和高考的历史考试评分标准就可能不同。

此外,不同的考试题型也有不同的评分标准,例如选择题和问答题的评分标准就可能不同。

总的来说,2023年历史学科的评分标准将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以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高三一评分细则

历史高三一评分细则

文科综合・历史评分细则42.(25分)评分参考:(1)支持:①拉美民族获得独立;②民族国家建立的加速;③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确立;④实业强国思潮出现;⑤科研机构建立。

评分标准:若答“民族觉醒”“民族自主发展”亦可酌情得分;1点3分,3点9分。

(2)原因:①《大西洋宪章》的影响;②两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人民觉醒;③美军在亚洲的败退;④战时英国对殖民地控制的放松;⑤英国自身实力的相对衰落。

评分标准:若答“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浪潮高涨”亦可酌情得分;1点2分,5点10分。

(3)启示:①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独立;②切实增强民族认同感;③促进国家政治民主;④注重国际交流;⑤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评分标准:1点2分,3点6分。

43.(12分)评分参考:示例1:制度:科举制(1分)阐述:随着庶族和士族力量对比的变化,以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条件,隋唐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科举制,这是“个体欲望的合力”导致科举制的产生。

科举制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相对公平公正,这一制度的实行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社会上读书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它“在短时段上会带来现行制度下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它“在长时段上则会在未来引发混乱乃至新秩序的再现”,到封建社会晚期,科举制日益走向僵化,大大限制了人才的出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科举制最终被废除,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出现。

(9分,言之成理即可)综上所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制度,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2分)示例2:制度:行省制(1分)阐述: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统治者为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确立了行省制,这是“个体欲望的合力”导致地方行政体制出现一个显著变化,行省制可以使中央政权有效地控制地方政府;加强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和政治统一等。

从最新高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评分细则看

从最新高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评分细则看

从最新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分细那么看做题策略编者按:在浙江省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评卷〔全国卷I〕过程中阅卷组统一执行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那么〞,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由教育部测试中心命题组统一制定的,但“评分细那么〞却是由浙江省测试中央和高考评卷专家组根据教育部测试中央编制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并结合阅卷过程中评卷老师们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制定和完善的.因此,研究高考文综历史主观题的评分细那么,对指导考生正确答复主观题、提升得分率、提升高考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篇就以202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历史局部为例,谈谈高考文综历史主观题的做题策略.一、202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37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分细那么第37 题〔原题材料略〕:第〔1〕小题: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测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盛焉〞?〔6分〕参考答案:① 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 〔2 分〕② 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水平的考查. 〔2 分〕③ 更有利于选拔人才.〔2 分〕评分细那么:①答出“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给 2 分.其他表述:“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或解读、背诵、死记硬背〕〞,给1 分.答出“明经科不仅侧重对经义的记忆〔或解读、背诵、死记硬背〕,而且〔或更加〕重视对经义的解读〞,给2分.②答出“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水平的考查〞,给2 分.其他表述:答出“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或诗赋、诗文,写诗作赋,文采〕的考查〞,给1 分.答出“进士科侧重对处理时务水平〔或水平、才能、政务〕的考查〞,给1分.③答出“更有利于选拔人才〞,给 2 分.其他表述:答出“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给 2 分.答出“有利于官员的选拔〞,只给1 分;答出“选出的官员素质高〞,可给1 分.④答出“进士科难度大,录取名额少〞,给1 分. 〔注意:此点是在①② 点均未得分的情况下才给分数的〕第〔2〕小题: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10 分〕参考答案:公开测试,择优录用. 〔3 分〕考生来源广泛. 〔2 分〕主要由国王遴选.〔3 分〕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2 分〕评分细那么:①考生只要答出“公开测试,择优录用〞中的一条,即可得 2 分.如果考生将“公开测试,择优录用〞答为“通过测试,选拔人才〞或“公开测试,选拔人才〞,给3 分.如果考生将“公开测试,择优录用〞答为“科举测试,凭成绩录取〔或录用、做官、选择〕〞,给2 分.②如果考生将“考生来源广泛〞答为“考生来源于不同阶层,突破了士庶界限〞,可以给2 分.如果考生将“考生来源广泛〞答为“考生来源多元化〞,给2分.如果考生将“考生来源广泛〞答为“许多知识分子都可参加,没有等级限制〞,可给1 分,③如果考生将“主要由国王遴选〞答为“由权贵遴选〞,不给分.在这里,如果缺少“国王〞或“最高统治者〞“ 最高当权者〞等字,一律不能得分.如果考生将“主要由国王遴选〞答为“官员由国王任命〞或“中世纪英国官员由国王决定〞,给3分.如果考生将“主要由国王遴选〞答为“不需要〔或不经过〕测试,直接由国王任命〞,给 3 分. ④ 如果考生将“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答为“凭自己的私人关系、个人感情任命官员〞或“对象主要是和国王有私人关系者〞,给 1 分.如果考生将“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答为“选取官员的范围小、狭窄〞等,给1 分.第〔3〕小题: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参考答案:经济规模扩大. 〔1 分〕社会分工更为复杂. 〔1 分〕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治理. 〔2 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治理水平. 〔2 分〕评分细那么:本小题答案分三个层次给分:① 将“经济规模扩大〞表达为“生产力开展、经济迅速开展、资本主义开展、近代工业兴起〞的,均给 1 分. “社会分工更为复杂〔或扩大〕〞,那么不能用其他词句代替.③ 答出“要求文官〔或官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治理水平〞,给 2 分.如果表达不十分准确,可酌情给 1 分.例如表达为“人才、文化素质、真才实学〞等.第〔4〕小题: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测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10分〕参考答案: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根底;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升官员队伍素质,增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评分细那么:本小题共10分,分为5个得分点,每点2分.A、打破或取消了特权.B、打破或削弱了权贵、士族、门阀、贵族的特权或势力.C、打破了官职垄断.D、取代或取消xx.注意:答复“有利于选官制度的标准、优化选官制度、建立民主选官制度、打破封建统治、打破靠私人关系做官〞等,均不给分.A、扩大了官吏或官员的来源.B、平民也有当官的时机或可能性.C、增加平民进入仕途的时机.注意:答复“增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政府对官员的限制,维护了统治基础,增强了统治,扩大了人才的来源,扩大了阶级根底,扩大了平民当官的途径〔或道路〕〞等,均不给分.注意:答复“公开〞或“公开竞争,有利于维护社会民主、平等〞等,不给分.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B、培养了大量人才.C、选取了大量人才.D、选用了大量人才.注意:看到“选拔人才〞4 个字至少给 1 分.答出“选择人才〞“ 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员〞等,都给 1 分.答复“择优录取、善用贤能、注重人才、吸收人才、完善了选拔人才的途径、选举了人才、招揽了人才、任用人才、提拔了人才、录用人才、提供人才、出现人才〞等,均不给分.A、提升官员文化素质或水平水平.B、增强对社会的有效治理.C、提升行政效率.D、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E、提升令导者〔或统治者〕的素质.注意:答复“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繁荣,促进文化、教育的开展,提升人民〔或国民〕的素质、人才的素质〔人才不等于官员〕〞等,均不给分.二、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 第39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分细那么第39 题〔原题材料略〕:第〔2〕小题: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 〔12分〕参考答案:① 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 〔4 分〕② 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4分 〕 ③ 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 扰和掠夺. 〔4 分 〕评分细那么: ① 答出 “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 〔或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保持其文化传统 〔或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 〞中 的任何一点均给 2 分,全部答对的只能给4 分.② 答出 “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 〞,给 2分.如答 “清朝政策开明,有吸引 力 〞,只能给 1 分.答出 “对祖国 〔或清朝 〕有认同感 〔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眷恋故 土 〕 〞,给 2 分.③ 答出 “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 〔或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或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 〞中的任何一点均给 2 分,全部答对的只能给 4 分.第 〔4〕小题: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 “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8分 〕参考答案: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 〔3 分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3 分 〕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 分 〕评分细那么:第一个要点,如果答出以下内容,根据答案后的分值给分.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 〔或向往 〕祖表现了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① 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 〔3 分 〕② 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热爱 国的优秀传统. 〔3 分 〕③ 土尔扈特克服艰〔或向往祖国、热爱祖国、具有爱国主⑤ 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不畏强暴. 〔1 分〕同时述及“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不畏强暴〞与“心向〔或热爱、向往等类似动词〕祖国〞,给3分.仅仅提到“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不畏强暴〞之一的,给 1 分.仅仅提到“心向〔或热爱、向往等类似动词〕祖国〞,给 2 分.第二个要点,如果答出以下内容,根据答案后的分值给分.①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3 分〕②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展. 〔3 分〕③ 有利于民族团结〔或民族融合,民族文化〕的开展. 〔1 分〕④ 说明清政府的强大、开明或者中央王朝的开明政府的,不给分.同时述及“作奉献〔或有利于,有助于〕〞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给3分.凡答案中出现“有利〔或有助〕于民族团结的开展〞或“有利〔或有助〕于民族融合的开展〞“ 有利〔或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开展〞及相近表述的,给1 分.第三个要点,如果答出以下内容,根据答案后的分值给分.① 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分〕② 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或向心力〕. 〔2 分〕③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不可分割的整体.〔1 分〕凡述及“凝聚力〞“ 向心力〞之一者,均给 2 分.仅仅述及“共同缔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相近语意者,给 1 分.三、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主观题评分细那么对考生做题的启示1 、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尤为重要的是“有效信息〞.从评分细那么来看,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对题问和材料只能有效使用,而不能全盘照抄,由于“照抄题问所述和材料的,不得分〞或者“不能得总分值〞.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设计的问题即题问有三种类型:内涵式题问,外延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1)内涵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2)外延式题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名^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3)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因此,内涵式题问,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题问都要联系材料进行解答.如何有效地利用题问和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做题呢?笔者以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第一,精摘抄.这是指有限制地摘抄题问或者材料,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抄袭.照抄这一做法在评分细那么中,已经明文规定是不给分或不给满分的.只有根据需要“对题问或材料作出改动的,可给总分值〞.为此,在使用材料时应该对材料进行精加工,有限制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剔除无效信息.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把符合题意的重点词句摘抄下来,适当地用副词、连词等把这些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形成比拟通顺的句子和段落.如第37 题第(2)(4)小题,就是这样.考生只有在面对确实没有把握的问题(内涵式问题)时,才能够选择照抄的方式,以期得些“照顾〞分.否那么,均不要滥用材料原文.第二,巧概括.概括是主观题中的一种重要的做题形式,一般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高度提炼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相关信息整合为做题时所需要答复的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是属性归类法,即把属性相同的材料及其观点分门别类地列出.这就需要确定多种角度,有针对性地加以提炼.如第37 题第(4)小题要求“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测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概括两种制度的相同点.第四,忌重复.评分细那么说明,没有条理地重复做题,既浪费时间,又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出力不讨好,考生在高考中应果断杜绝.预防重复做题的主要方法是,考生在做题前要谋篇布局,把自己所要答出的要点逐一列出,胸有成竹后再着手书写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做题的效率和得分率.漫无目的地做题,最终是劳而无功的.2、充分利用题问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答复以下问题.第二,多术语.在答复高考历史主观题时,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历史术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如第37 题涉及的“明经科〞“ 进士科〞“ 科举取士〞“ 选拔人才〞“ 工业革命〞“ 文官制度〞“ 中世纪〞等.从评分细那么来看,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在高考做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使用历史术语是获得高分的前提,在做题时不能使用与历史专业不相符的词汇〔如网络用词等〕,以免给评卷老师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第三,用分值.高考历史主观题后面所赋的分值是判断试题答案多少、繁简、详略的重要依据.通常分值大的要多答,分值小的要少答.有时试题所赋的分值是判断做题要点数量的标尺.一般情况下,4分题多数要答复2个要点,6分题要答复2—3个要点,8分题要答复2〜4个要点,9分题要答复3〜4个要点,10分题要答复3〜5个要点,12分题要答复3〜6个要点,14分题要答复3〜7个要点.其他情况,以此类推即可.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有些考生答复的要点很多,结果都不切合题意;有的考生答复的要点很全,但个个都蜻蜒点水,没有扩展为逻辑严密的句子或段落,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答复一个要点,一般需要20个字以上,而且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条理清楚.考生在平时练习时,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第四,多角度.做题时,应根据试题的求答项和分值确定做题的角度.从属性来看, “原因〞类型题的角度通常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部、外部、国际、国内,主观、客观、历史、现实等. “影响〞类型题的角度那么通常是直接的、间接的,当前的、深远的,国际的、国内的等.历史事件涉及多个主体时,还要结合多个主体的盛衰逐一分析说明.如第39 题第(2)小题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就是从土尔扈特、中华民族、沙皇俄国三个主体展开的.以上笔者结合高考评分细那么以及自己在高考评卷中的体会,简要分析了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做题技巧,以期到达引导考生正确做题,提升做题效率和得分率的目的.。

高考历史阅卷的要求及答卷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阅卷的要求及答卷注意事项

遇到世盘不能充全庚解或不会做的趣H时.干万不婴卩・1为对SSIM •点不理解或估计该題写上也不那分.就什么祁不写.写I:去的内客仔时逻轶不一定很正确.一円采到紂分点也能得分.3. 我们认为“全而的肤洩比片而探刻好得多” •建议学生肖答題遇到时间索张时,哪个学科可先做嘛•科.由易到艰而且不R对某一个点深挖#T・而妄“广积粮“・4・答条语盲要科学规范.•些考生做答时用词幼稚.诃汇贫乏.不蓉F用专业语古.常令人忍俊不禁.注虫语古农述的正确性•就足妥求考生组织答案时必须向教M语盲回归.使用历史学科诅签干此•平时教州在要求学生口头作答问題的问时・必须让他们多动动笔.以城养学生的归纳、农述和槪括的能力.养成运用学科语击、专业术语答也的好习惯.3. 答18思路要严谨規范.学生做趣时要认真审电・渥字暹句看淸楚・提取•切有效佶息・挖拥-切隐含条件.卅除「扰佶■&和迷恣条件.井完成以下思維要点,①耕明试遞的1»向,明确试趣的设问点•何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何:劭析命題者的意图•明确试題所55考査的知识范国: ③排除思维定势的妙响.越足似曾相识的J8H•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己做过的类似趣目的思维去解答.一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必皱堵养良好的思淮品历.6・答題层次要消堀・虑捉侶分点答世・体现睜号化、段落化-学生要注舐答題格兀的规范性・一些学生的答系从头到用・不分段落.不分层次.不杯要点.条理不讷.讥无伦次・逻辑T通•祇口邛裟•使阅卷老师很费禅费时.带以討找紂分点.尤其使阅祷老师对你的印欽大打折扣后, 往往对一些可给也不可给分的帖界答案判了死刑.~句话・奴述和论证符仟逻箱・步骤明姗・无倒・答非所问的农达.7.书写要規范•即卷而整洁.字体協齐・层次淸楚・易使人产生愉悅密.字体不耍太小・字何陀.行间距要介理.在正式的考试中.尽fit少用缩写.如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写成"半半社会” •足不紂分的.还要防止出现峑渎或猎別字・这些做法将直接导致扣分・实在可儁. 平时课堂教学中讣学生多做一点书而作业.通过书面发达・才能发现何題・情别字便会无处戴身.前后轉复啰嗾的毛炳也可趙免.总之,通过几年的离考阅糧我们历史组的老障轉到的共同体会是;成为能够得分的答柱要具备的条件:①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描诃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彎闭Z辈”・②考生答卷規范.秩用号淸楚・回答巫点夹出.简明拒婴・不拖泥诟水・不顾左右而?{它.③考生答卷中的关忧诃9参右答糸中的关fit诃相何或老多故相似.总思川同或郴近.④考生答卷除充全打笏另答系规定相符合.还能在多考答架Z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IL符介趣通和社会实际.⑤考生答卷书写幣洁.思於汹晰・虽然只育少fit的符合逻辑的农述・但可以酌悄给分.⑥考生答卷虽然9歩考答处农述完全不…致.但逻辑严谨・论证网密・无知识性错误・(I•定的创斯慰识.目能够自IW其说・9 电恿川嗨合・符介"加分”余件.⑦无槪念混淆不淸或写借别字.不能够得分的答卷通常有以下情况,①考生答卷有明显的知识性带误・论证思路祝乱.未按遐盘作进一步分析.②考生答卷有创黔总识.也能够口冏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以至有反动古论③考生答卷凌乱・蹙无整洁可古.逻轲性爰.叙述东拉西扯・兀实.以上所谈到的这些注总班项.祁足菱求考空任平时学习过住屮宴注直堀猝的炭好习熾.或右是要坚决克服的不炭行为.文科考上要贞正地.顾利地通过岛占.功犬定在平时而不在考场上那几个小时.•句话就足要求占生庄爲右中嘤做到厚枳静发•厅时(R 诳・力求更好.2012历史高考备考:历史考试时必须注意哪些事项【或右按】如果右生慷得一些答理“注童磅项”・很可能会郴应地多得几分.否则就可能会丢悼一些賤得的分数.下而.轴砧学习网岛考网就一些历史阅卷过程中杉响考生成绩的“注慰事项”做-•些提示.希垫対广大考友有所蒂助・历史学科考肪注总事项1•答卷前注通爭项一一核含姓名.考号.卷而2、要仔细、认真地石淸楚试卷上对答赵的要求・使答卷符合筑定.减少或避免失洪.历史学科考中注总爭项1•答趣过程中注慰的耶顼一一沉計冷静、先易后难(1) 按试卷1:的试遞顶胖答迪:一股来讲.试卷足遵循着人的认知过程进行先易后难排列的.匸确的答題顺用足从卷苜开始依次做世・先易后难.最后攻坚.在答題时・枚根卅自己的实际悄况.SI斯跳过不会做的題II•做好沓保证的題11・从易到难,可以墩强佶心・但不能仔难紈退・否则会伤書自己的情绪・有部分右生认为开始时头脑Ifbfi®・先做城堆的世成功率高、效果好・这种做法不可取.这种做法很彳T可能花了不少时间.城终也没右把这个趣做满愆.山于花去了不少时间・别的題一点儿没做.难免心里发慌・以t^SLZ心做前面的基础趣.效果可想而知.(2) 先易后难(3) 先呵部垢整|仙对文综中的历史世而育.第37題往往兄分值蚣高的-•題・具统合性.创新性及考企学生综介能力虬夹岀.这个題也往往足绘准的一趣・1人1此考生可能粮枢FI己的悄况.可以先做第39題和第10 «£中的历史部分的一何・帕坊再集中林力对付第37 赵.明智的解趣啜略是:能解决到什么程唆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做几步就写儿步.毎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4) 书写要整洁.消晰.。

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

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

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在面对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这一主题时,我们不得不先从高考评价体系入手,深入了解历史科目的考察重点,了解评分标准的侧重点,最终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 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框架。

历史科目作为文理科生共同参与的科目,其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考察。

而对于历史科目来说,考察重点更倾向于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历史概念和思想的掌握程度。

2. 考察重点在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中,我们不得不重点关注考察的三个重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展示和素养的体现。

知识的掌握主要指的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理解程度,这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够准确描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能力的展示则更注重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例如对事件成因、影响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能力。

素养的体现则是考察考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思考和评价。

3. 判卷标准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将主要根据考生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来评定成绩。

对于知识的掌握,将注重历史事件描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能力的展示,将注重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素养的体现,则注重考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总结回顾综合来看,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将更注重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

考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思考和分析,展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的积累外,更需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个人观点对于2023年北京海淀历史高考判卷标准,我个人认为,这一评价体系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历史学习的初衷。

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客观事实,更需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二) 试题评价标准
1、测试目标明确
任何题目的设计都要体现具体测试目标,这样才能够有 效地限制题目的随意性,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历 史学 科的测试目标大致可分为几类,一是对知识内容掌握的准 确程度;二是对知识内容掌握的深入程度;三是 对历史 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程度;四是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水准, 五是历史意识。在这五类目标范围内又可以 分为许多小 的类目。在实际操作中,一道题目往往含有一个以上的测 试目标,但几个测试目标在题目中不能平分秋色,要有主 次之分。
2、基本知识点的确定
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 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例如,在 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或者打破材料题的 界限,选择题和论述题也提供材料,更多地设计新的 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 答试题。 也可以侧重于课标明确规定的,或者史学界公认 的重要概念、因果关系等内容来命制试题。 还可以考虑改变评分标准,不采取以往踩点给分 的方法,而是根据作答情况反映出的考生的能力,分 层次给分。例如,基本知识在一道题目的总分中占一 定比例,只要是符合题意的基本知识点,无论是知识 点ABC,还是知识点DEF,均可给分。其余的赋分点放 在能力的考查上。

3、全面实现考试测量目标
• 考试测量是有目的的,是实现考试测 量目标的手段。 •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新课标规定的课 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也是考试测量目标
在实际命制试题时,需要从考试测量目标出发 命题,有意识地实现考试测量目标,避免主观随意性。 分析以往的各种类型的试题,可以看出是由于没有从 考试测量目标出发命题,造成测量目标的遗漏。例如, 材料题是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材料 处理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联系所学知 识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 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的方法。但是近年来的 材料题大多只是局限在简单的文字理解和提取信息上, 几乎没有对史料本身的鉴别评价、史料和已有结论观 点的比对等内容。高考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提出材料 处理所要考查的几个方面,显然,造成遗漏的主要原 因是没有从目标出发命制试题。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1. 背景介绍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评分标准作为教育考试领域的重要议题,备受各方关注。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评分标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有助于深入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同时也对学生备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评分标准的调整与变化在了解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以往的评分标准。

历史是一门既要求考生掌握大量史实和事件,又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

评分标准的调整一直备受争议。

在过去,评分标准偏重于对史实的考查,对于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历史学科的发展,评分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3. 深入解析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分标准更加注重对考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在试题设计上,不再局限于考查考生对史实的记忆,更多的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问,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评分标准对跨学科的能力要求更加明确。

历史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要求考生具备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也加大了对考生跨学科能力的考察力度。

评分标准对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历史考试不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考查,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的调整,我持有积极的态度。

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历史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评分标准的调整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对跨学科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评分标准的调整是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历史学科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高考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

高考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

高考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高考历史问题的评价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地了解历史可以对我们认识现实社会、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而高考历史作为国家教育考试中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考查作用。

然而,高考历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整体思考,还需要对其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评价方法之考查形式高考历史中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选择题和主观题。

选择题因其相对简单,适合快速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但却难以显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主观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综合综述能力,更能考查其思维能力和思辨精神。

在评价方法上,可以适度减少选择题数量,增加主观题占比,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评价方法之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在历史教育中,历史意识被视为培养历史文化素质、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考历史的评价方法中,为了体现学生的历史意识,需更注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素材、学科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从而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三、评价方法之可操作性在进行高考历史考试的评价方法中,重要的一环是可操作性,评估方法需要简明、具体、易操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教师管理评价。

可以通过多样化考查内容、综合性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

四、评价方法之公正性高考历史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的一部分,其评价方法的公正性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体现在试题的题目选择和分值的统一设置上。

应加强关于出题、审核和评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试卷质量和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五、评价方法之实用性高考历史考试评价方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实用性体现在:评价方法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学生而言,高考历史考试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增强历史素养。

六、评价方法之教学进行性历史是一门综合科学,需要多方面进行教学,单一的评价方法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方法必须与教学过程相衔接,克服口袋教学,注重课内外教学衔接,倡导多元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之——历史真题回顾1(2016全国卷I 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

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

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评分细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评分标准:共12分,原因、影响各6分。

原因:分5点,答出任意有三点即可,可以针对性抄原材料。

①统一与稳定(或社会总体稳定,或国家统一)。

②耕地面积增加(或土地开垦,或抄材料: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

③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耕作制度进步;或抄材料: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④高产作物的推广(抄材料: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

⑤税收制度的变革(抄材料:政府取消了人头税)。

影响:只答负面影响,答积极影响的不给分;抄材料给分,分3点。

①人地关系紧张(抄材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②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抄材料: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③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抄材料: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或者答:资料紧张;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草原荒漠化;社会不稳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评分标准:主张7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抄材料: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②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发展实业;发展经济;或抄材料: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③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开垦荒地);④节制生育(计划生育;晚婚晚育;或抄材料:迟婚与节育)。

评价:标准是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分积极、消极各3分;分别评价每个人积极、消极各1分,分0、1、2、3、4、5、6分七档。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真题回顾2(2016全国卷I T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评分细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评分标准:第1问:每点3分,任意3点共9分。

①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全国统一制定总谱或谱牒或抄材料: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②扩大入选范围(抄材料: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③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抄材料: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④建立新的门第标准(抄材料:唐太宗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评分标准:共5点。

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①加强皇室地位(皇权专制或君主专制);②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或扩大统治基础);③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④有利于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⑤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有利于民族融合)。

真题回顾3(2016全国卷I T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管进行质询。

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

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

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

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咨询人必须3天内答复。

70年代后,下议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佛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评分细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9分)评分标准:共9分,发展变化6分,实质3分。

发展变化须答出变化的表现,否则不给分。

3点6分。

①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时间逐渐固定);②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③专业化、制度化成都逐步提高(质询成为固定制度或抄材料: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6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①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答集公开性;主要强调民众的作用);②推动政府改善工作(抄材料: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答发现政府问题,体现制衡不给分);③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腐败)。

如答: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可给分;答削弱国王的有权力、提高行政效率,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不给分。

真题回顾4(2016全国卷I T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

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评分细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8分)评分标准:共4点,每点2分,满分8分。

抄材料也给分,但要分点摘抄。

①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中心在欧洲(美苏争霸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拉拢中国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②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抄材料: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③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抄材料: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或美国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④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抄材料: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7分)评分标准:4点,任意3点满分,每点2分。

分点摘抄材料按要点给分,大段摘抄材料的只给2分;有明确时间信息但错误的不给分,不写时间的给分。

①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加国际、各国不给分);②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任意一点即可,但答战略或政策调整不给分;抄材料: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③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必须强调战争带来的经济的影响);④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抄材料: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

真题回顾5(2016全国卷I 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府,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评分细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评分标准:9分,5个分点每点2分,4点9分。

①强大的综合国力(答经济发展或经济发展较快不给分);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必须强调对外,答对内不给分);③对外贸易繁荣;④积极的边疆政策(必须从中央的视角答题);⑤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抄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给4分;答个人方面的不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