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期末复大纲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各科正文要点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各科正文要点昨日,记者从北京获悉,备受各界瞩目的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
与去年的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各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仅在细微的方面进行了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对此,有关专家称,这一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数学降低了几个知识点的要求,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
英语学科词汇增加了240多个,阅读量会增加。
理科综合中,生物没变化,物理在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生态”二字,这说明试题会关注民生和环保问题。
文科综合中,各科变化较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注:生物考查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故不再摘录。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2008年高考总复习讲座提纲

2008年高考总复习讲座提纲北京五中张道林第一部分2008年高考改革形势与命题趋势分析一、2007年高考概况1.文科综合卷(8)2.政治、地理、历史单科卷(4)3.文科基础卷和综合能力测试(3)二、07年试题特点及08年命题趋势(一)继续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有变” 的命题方针。
(二)体现了《2007年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三)通过中华文化常识的考查,在拓宽命题思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淡化教材具体知识等方面方面进行了探索。
(四)材料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五)体现了文科综合试题结合热点命题的重要特点★2008年高考热点问题枚举——关注四类热点(1)社会时政热点2007年宁夏文综34.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
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纪念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Array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和高考命题联系密切的史学研究热点⏹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观察、思考与分析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与特点⏹从文明史的高度重新构建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中华文明的四个特点(3)课程改革热点(4)教学改革热点(07上海)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浑天仪B.翻车C.赵州桥 D.数学(六)扩大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知识面的考查,全国卷一、卷二的组卷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七)突出考查主干知识第二部分2008年第二阶段复习建议——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在文明史观的指导下,重新构建专题。
中华文明史专题一、根据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1、第一类不予理睬①节名前加“★”的内容(共9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演变流程应知道)②活动课的内容(共1课)2、依据教材,恢复被考纲完整地删除的内容★2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7目刺史制度(魏晋南北朝)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庆历新政(宋元)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社会生活▲5个知识点(两汉)与越南的交往(魏晋南北朝)北方的手工业和商业(隋)广设仓库《资治通鉴》井田制3、一般性了解的节、目、知识点①考纲有要求,但全部为小字或注解的内容▲1目元朝的灭亡▲2个知识点(北魏)均田制特点华侨和南洋的开发时间②枝节、细碎、偏冷、孤立的知识▲一些小字、注解▲一些具体的年月、统计数字▲缺乏题眼的、不合时宜的等▲怎样确定“题眼”?③古代文史常识类小字2007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2021年2008年秋期民法学(2)期末复习应考指南(整理

2008年秋期《民法学(2)》期末复习应考指南重庆电大巴南分校课程辅导教师唐毅有问题请致电:66230645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民法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的专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民法概况的了解,并明确民法的研究对象、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我国民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生运用民法的理论,根据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范围王利明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版《民法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法律法规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中央电大录制的录像课,采用重点讲授型,为54学时。
以上多种教学媒体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和考试复习指导。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形式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形成性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
终结性考核采取期末考试形式,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时间在2009年1月10日下午4:30—6:00。
(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包括填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3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
(一)本期巴南电大教学平台上转挂的中央电大和重庆电大的重难点分析、作业讲评、考点分析、平时测练,请各位学员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本期课程辅导教师整理出了期末复习指导,对复习应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请大家认真用好这份资料。
(三)教材及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小册子。
请各位学员一定要重视小册子,加紧复习,多做练习。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大纲)-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大纲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农业革命①农业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一次革命。
②农业出现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③农业出现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对非洲: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对中国:玉米、甘薯丰富了粮食种类。
(3)对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物种(1)马铃薯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2)小麦丰富北美人民的饮食种类。
(3)玉米、甘薯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
(4)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中国:粮食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影响(1)对美洲:①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2)对中国:①使得以前不适应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3)对世界:生态失衡(一些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下泛滥成灾)。
5、认识: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和交往,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现代农业(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实现:①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七、解读2008年高考大纲及第二轮复习的建议

解读2008年高考大纲及第二轮复习的建议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 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 仪器原理数据,目标独立完成一、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1、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内容:非重点知识约占4~5个题,其他为力学及电学的重点知识。
非重点知识包括:热、光、原子、振动的波、交流电与电磁振荡)重点知识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内容包括:受力分析(包括连接体问题)、共点力平衡、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运动学问题与估算、简单的功能关系、简单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与机械能、典型电场的场强与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直流电路的定性分析问题、电磁感应的图像问题以及演示实验中的问题,等等。
2、选择题的解题思路:首先按知识“归类”,再回想这部分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常常就可以顺利解决。
3、针对选择题的复习策略:“扫描不留死角”。
①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②明确应掌握的内容,③各部分都通过题目练到,④不以题论题,而是通过题目把该部分的知识全面扫描。
二、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1、高考物理计算题从知识上说,主要考查力学与电学的重点内容;从考查能力上讲,主要是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2、解答大题的思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1)阅读理解题意(包括画示意图等),(2)确定研究对象,(3)建立物理模型,(4)分析状态过程,(5)选择适用规律,(6)列式求解结果,(7)联系实际讨论。
3、针对大题的复习策略(1)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基础举例:①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的方法就来源于力的概念)②功的概念 机械功(狭义功)W=Fs cos θ;广义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W=ΔE ③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2)解答大题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对于物理过程复杂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过程。
常用的把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方法:①从时间上分段:要注意相邻时间段的衔接以及各物理间的关联。
2008年高考考纲

(1)了解: )了解:
浙江6) 在常温常压 (2006浙江 ).在常温常压 浙江 下呈气态的化合物, 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 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1)了解: )了解:
浙江6) 在常温常压 (2006浙江 ).在常温常压 浙江 下呈气态的化合物, 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 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能力要求: 三、研究题型示例,把握高考重点 2:能力要求 研究题型示例, 能力要求
② 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气体制备) 43.(2005-Ⅲ-7)下列气体的 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能力要求: 三、研究题型示例,把握高考重点 2:能力要求 研究题型示例, 能力要求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07全国29.下图中的 、B、C、D、E、F、G均为有机物 全国 下图中的 下图中的A、 、 、 、 、 、 均为有机物 08例23.(新增 新增-207-Ⅰ-29) 例 新增 Ⅰ )
② 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气体制备) 43.(2005-Ⅲ-7)下列气体的 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能力要求: 三、研究题型示例,把握高考重点 2:能力要求 研究题型示例, 能力要求
二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大纲

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考试大纲(一)汉语拼音1.字母表熟练背诵,会写音序。
2.写出指定字母的大小写。
3.给字选音(包括多音字)例如:兴、背、分、没、为、都、好、还、中、教、漂、奔、转、模。
4.查字典。
5.看音写词:(1)读句子依据拼音写词语。
(2)读拼音,依据词语写汉字。
(二)字词字1.能写出指定汉字的部首余几画再组词。
2.区分形近字或同音字。
3.加换部首。
4.写出同部首的字、合体字拆分。
P18、P335.比一比组词、一字组两词。
P125、P396、扩词P45词1.量词的正确使用P100、P1572.照样子写词P88、P99、P128、P119、P373.补充四字词P48、P163、P794.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P555.选词填空P163(三)句子1.换说法句意不变P302.把句子补充完整(把字句、被字句、比喻句)P139、P110、P134、P99、P131、P37、P17、P1433.谚语(P83、识字5)4.反问句P654.组词成句、连句成段(教材中的内容)5.标点(写句子加标点)P80、P119(四)阅读课内阅读1.背诵四首古诗、课文重点1、3、5、9、10(2、3)、23、26、27(2、3)、30(1、2)、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
2.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例如:活化石一课中动物的活化石指的是大熊猫,植物的活化石指的是银杏树,海洋生物的活化石指的是中华鲟。
3.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4.结合文章内容写句子。
课外阅读1.ABB、AABB照样子写词。
2.找出指定段落中的指定语句会抄写(画下来,再抄)。
3.依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4.按要求写句子(要读懂例句)。
(五)看图写话。
例如P801.第一行中间写题目2.一段话的开头空两个格3.按提示写内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生物(一)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生物知识内容表二、化学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向量的运算及方向余弦; 2.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注意题型:如平面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 3.平面曲线绕坐标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求二元函数的极限; 2.二元函数的连续、可偏导、可微及偏导数连续的关系; 3.求隐函数的导数,求曲面的切平面方程。 4.求复合函数求偏导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1.数项级数的收敛与绝对收敛; 2.幂级数收敛域与和函数; 3.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定理.
注意题型:带有抽象函数的求导问题.
5.方向导数,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
第九章 重积分
1.二重积分的计算; 注意题型 对称性的应用三重积分求空间立体的体积
“先二后一”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2.格林公式和高斯公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