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免费范文精选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免费范文精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此,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学习策略、动作技能、习惯、态度、情感、世界观等所有方面的提高和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任何先后进行的学习之间,均存在着这种相互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是消极的影响。

学习迁移是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据学习迁移的分类,可以进一步说明学习迁移的普遍性。

1、根据学习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如平面几何的学习影响着立体几何的学习)、动作技能的迁移(学会弹钢琴,有利于学习手风琴)、态度和情感的迁移、能力的迁移(数学中培养起来的较强逻辑的思维能力,可以在任何活动中得以展现)、世界观的迁移(具有不能窃取他人的财物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后,有利于形成不能窃取他人的信息和盗用他人的知识产权的伦理观念)等。

2、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学会骑自行车后,再学骑三轮就会感到困难;学会开汽车,再学开拖拉机就很容易;学会说英语,再学法语就很容易。掌握了汉语语法的学生,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会因汉语语法习惯而影响英语语法的学习等。

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如刚学会骑三轮车了,马上去骑自行车就感觉很别扭。

3、根据学习迁移的层次,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为水平迁移,指在内容和程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如:学生运用数学上学习的三角定理、公式的知识,可以帮助解决物理课上计算斜面上下滑动物体的加速度。账务了物理概念的平衡,再学习理解化学平衡、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就比较容易。纵向迁移又称为垂直迁移,指在难度和概括程度不同的两种学习间的迁移。一般学习时,我们总是从简单的学起,有利于对后面的复杂的、较难的知识的学习。此外,刚开始学习的知识觉得没有理解,如果继续学习下去,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看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就感觉非常简单,马上就明白了,这也是垂直迁移。纵向学习迁移中有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精选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精选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育的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仅仅是书面知识的灌输。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旺盛的时期,认知和思考正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这一时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联系推论未学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

1.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是对数学课程一般原则的理解和概括,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推论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新学知识。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原有知识能否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尚有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知识的补充,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

例如在低年段“千克、克、吨”授课中,学生必须先对物体的质量在脑海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一个足球、一个乒乓球、个热气球,三者孰轻孰重),通过学生自身动手感觉物体质量,才能根据这些知识基础,迁移到对“千克、克、吨”的理解和掌握上。要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

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 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 应用原则 和基本方法,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2.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 学习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第六章)

答: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两难故事法,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并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与希望有关系的。(2)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于别人的期待与传统秩序的保持。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与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与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尊重别人与社会的期望。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墨守成规与契约定向。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意志与福利。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不仅遵循既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与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同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

3、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可分为四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

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2)他律道德阶段,儿童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4)公正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谈教学中学习迁移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

谈教学中学习迁移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

谈教学中学习迁移的运用

所谓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有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

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的就是学习迁移。实践证明,有效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才能是通过广泛的迁移,使已经获得的经验不断地概括化、系统化而转化为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学习迁移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知目标、明指南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心灵窗户”,它具有把教学要求系统化、具体化的功能,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的作用。要使迁移指南具体、科学、明确,首先要研究课文的教学要求在教材中的地位,研究课文之间在教学目标中的联系。在讲课前就要做好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并为再学习、再迁移指南,也就抓住了学习迁移的“眼睛”。例如五年级第九册第四组课文中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是这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前面第二组课文的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后面第六组课文的重点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这组课文中要求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有三篇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两篇是讲读课文,《心愿》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就要联系

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这篇课文,并把重点放在学生明确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个重点上。学生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就能够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二、找联系,学新知

新知识是通过纵向迁移来实现、获得的。所谓纵向迁移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语文课本上学的一篇篇课文内容,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但是在语文知识和能力上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学新课时,要善于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识去学习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浅论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如何促进迁移

摘要: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与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了解有关迁移的知识、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迁移能力的策略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迁移是新旧经验的整合,即通过概括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的一体化、系统化,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1]心理学上把学习迁移视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所谓的正迁移,又称助长型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和积极结果。负迁移,又称抑制型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和消极结果。为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我们必须在了解其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影响迁移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非常重要。态度不仅涉及到知与不知、会与不会,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愿与不愿学习的意向。如果能够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能联想出以后可能运用此知识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现有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在今后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结构的作用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即知识结构,就是贮存于长时记忆系统内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1]先前学习是后期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后期学习是在与先前知识的联系中进行的,并影响先前的知识。认知结构就是在先前的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清晰度、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结构中原有巩固性知识越多,概括性越高,同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助于迁移。无论在接受学习抑或问题解决中,只要已有的认知结构影响了新的认知功能,就存在着迁移。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学习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分类,强调了迁移的不同方面。

(一)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负迁移表现在学生新旧概念互相混淆,因而产生干扰现象。

(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三)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非特殊迁移(non-special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之措施-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之措施-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之措施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迁移理论看来,学习,就是一种学习模式对另一种学习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安排、建构数学思维、总结数学学习经验、新旧知识点的融合,都与学习迁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迁移能力,能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新知识。同时,迁移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技能灵活转变为一种数学学习能力。鉴于迁移能力的对数学学习的价值,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培养之措施。

一在新旧知识点联系中,培养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的形成,与新旧知识的对比是分不开的。而且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新旧知识点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也就越来越突出为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和迁移能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加深对旧知识认知和复习;在知识对比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知识对比的迁移能力。在数学领域中,很多知识点都

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衍生、深化、创新,派生出了繁多新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探索新的知识点;这样在加深对旧知识认知的基础上,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在讲述《数列》这一概念的时候,在讲述等比数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等比数列进行对比,从这新旧知识点学习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谈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教育文档

谈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教育文档

谈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站在21世纪的高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一、诱发创新激情

1.增强创新意识。增强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引发其创新激情的必要条件。从远古的文明到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类生活中千百万巧夺天工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创新意识的产物,创新激情的结晶。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教师的潜移默化。

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崇高的创新精神,才能去感染、带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用新颖、灵活、有创新的教育方法,为中学生提供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就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影响,得到鼓舞,就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2.诱发创新激情。托尔斯泰多次从艺术的角度谈到激情在创作中的作用,他说:“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可成的,一切作品要写的好,就应该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这是经验之谈。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

运用生动形像的讲述,巧妙迂回的提问,富有心机的点拨,形式多样的练习等,把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大千世界的众生百相,人类历史的演进,民族文化深厚底蕴都展现的学生面前,使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阶梯,以至“激情涌动,欲罢不能。”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二、引导深思质疑

学习的迁移-教育学--心理学

学习的迁移-教育学--心理学

第十章学习的迁移

1)什么是学习迁移?它有哪些种类?(有关概念和实例要掌握)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钢笔字写得好有利于写好毛笔字。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时总是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化学元素中锂、钠、钾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如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常见于归纳式的学习中。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如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对菱形的学习。常见于演绎式的学习中。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影响到物理、化学审题活动中去。

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同化性迁移

【范文精选】探究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

【范文精选】探究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

探究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一直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除了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由于学生在高考复习中存在着“只会背书不会说话”,“只会说原理不会用原理”等问题,停留在机械性记忆上,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而促进学习迁移,是使学生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向智力、能力转化的关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要意义。

一、正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基础

学习迁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是以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前提的。它要求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要促进学生在各种新情境、新条件下活学活用已学的知识,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迁移,在学习和运用中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目的。由于教材中涉及众多概念、原理,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中最基本的相同因素,只有懂得它们的真正含义、应用条件和范围,才有可能实现迁移。教学中,我采取三种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①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如在“人民、公民”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

上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②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比如学生有使用纸币的经验,在此经验的基础上理解货币及其本质。

③在教师提供例证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如“山边的石头、自家用的石头、加工水泥的石头”等为例,正确理解商品的含义。由于已知理论、经验、例证不仅能提供迁移的方向,而且它们本身就包含着学习迁移,所以,上述方法既能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迁移。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创造情境:将学习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让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分析或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习者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迁移性。

2. 强调概念和原则: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强调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而不仅仅是记忆具体的细节和例子。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

3. 提供反馈:及时提供反馈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及时反馈,学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成果,进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优化。同时,通过反馈也可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误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4. 强化联系: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例如,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习者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效果。

5. 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方向,从而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目标来选择学习的

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的迁移。

6. 反思和总结:学习后的反思和总结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价值。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000字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000字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000字

关于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来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知识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去。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性的学习,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在学习迁移性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来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知识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去。

其次,教师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归纳出学习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我们知道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以及网络教学的优点,掌握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些方法,并能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了解了信息化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学会了现代化教育的设计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有感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教学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能力、课堂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学习策略和心理状态都要通过教学的实施来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也感受到,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探索,会学习,并不断的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的迁移——精选推荐

学习的迁移——精选推荐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

【内容摘要】

迁移是学习的普遍特征,任何学习都存在迁移现象。所以,如何促进有效迁移的大量发生,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迁移不但意味着学生学得更快、更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将学到的东西有效地用于当前问题的解决,这种迁移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本章中,我们首先探讨学习迁移的含义、分类及其作用,其次介绍几种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当代西方对于学习迁移问题研究的新观点,最后讨论迁移与教学活动的关系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对学习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并为大家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学习目标】

1.能用一个自己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分析迁移的含义并确认属于何种类型。

2.记住正迁移与负迁移,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先行组织者,定势等基本概念。

3.熟悉迁移的分类依据。

4.理解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5.掌握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建构主义迁移理论对学习迁移的研究成果。

6.在学习新材料之前,学会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以促进学习与保持。

7.能结合实例分析原有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学习的指导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8.知道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来促进迁移。

9.能根据迁移实验的基本模式,进行学习迁移的实验设计与测量。

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任何成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意义学习都包含着迁移。学习结果的顺利迁移能够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使教学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

学习的迁移——精选推荐

学习的迁移——精选推荐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第一节学习的迁移

学生对其学得的东西,不仅能重复、应用或表现,而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这种现象就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问题是学校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研究和掌握学习迁移的实质,揭示其规律,对教材的选择、编排,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倡“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理解的局限性,而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而,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学习迁移表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影响方面。例如,学习加法与学习乘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汉语与学习英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主要是知识学习的迁移;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两种技能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技能之间的迁移,等等。

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相比,学习态度的迁移易被忽视。其实,这同样是普遍而重要的迁移表现形式。早在50年代,布鲁纳就曾指出教师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迁移到学生,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同样,对学校和教师的不利态度可以从家庭直接迁移到学校;反之,用“铁腕”管理课堂而且常常谩骂和侮辱学生的教师,势必引起学生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同时还会引起对作为权威的教师的反抗,这些在学校形成的态度又会迁移到社会,最终影响到学生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形成某种“反社会”的倾向。当然,最为常见的学习态度迁移还是发生在不同活动和不同学科之间。例如,喜欢学习数学,常导致对物理的兴趣,平时喜欢饲养小动物,进而热爱动物课的学习,等等。

第5讲 学习的迁移

第5讲 学习的迁移
迁移产生不是自动的,而是要受制于各种 条件。下列因素都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定势
1、相似性
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似性既包括客 观因素的相似,也包括主观因素的相似。较多的共同成分 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产生。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包括结构特征的相似与表面特征相似。 第一组:a2-b2 第二组:x2+2xy+y2-d2 第三组:a2+b2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个体加工学习材料过程是否相似影响迁移产生 编码与提取过程相似性也影响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教材应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 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 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 联系的有机整体。 网络化:指教材的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 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 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 断裂点,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
经验类化说
贾德认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 以产生的关键。对原理学习得越透彻,对 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 经验类化理论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 用,认为迁移更多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 解以及这种理解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 的作用。
关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 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它 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认为习得经验 是否迁移,并不取得是否存在某些共同要 素,也不取决于对原理的孤立掌握,而取 决于能否理解要素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 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 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 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育的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仅仅是书面知识的灌输。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旺盛的时期,认知和思考正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这一时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联系推论未学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

1.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是对数学课程一般原则的理解和概括,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推论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新学知识。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原有知识能否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尚有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知识的补充,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

例如在低年段“千克、克、吨”授课中,学生必须先对物体的质量在脑海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一个足球、一个乒乓球、个热气球,三者孰轻孰重),通过学生自身动手感觉物体质量,才能根据这些知识基础,迁移到对“千克、克、吨”的理解和掌握上。要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

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 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 应用原则 和基本方法,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2.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 学习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

有认知, 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 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

的关联点,学生才能迁移知识。因此,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 的传授, 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教师可采用

以类比促迁移, 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由此及 彼,“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实现知识和方法的 迁移。

3. 注重知识同化调整,提高迁移水平

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下扩大、深化和发展 的。当学生不易掌握新知识时,就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改组,分析 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断提高迁移水平。 比如在低年级“节日 广场”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 以内的数能通过口诀快速得到乘法结果, 因此在教

授此节课前预 先让学生再熟悉乘法口诀, 随后投影出“节日广场图”, 让学生 通过观察找出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如广场上的气球数量是“4 束气球,每束 8 个”,利用口诀换算为“四八三十二”得出答案。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最好进行提问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中熟悉乘 法口诀,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应采取必要措施,根据学生 的已有认知结构,注重知识的同化调整,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 关联点是重中之重, 只有找出两者之间

10

发展,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知识进行负迁移,造成学习障碍。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完成知识迁移与实际的契合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必须合理地创设探究情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情境探究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教学情境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借助研究,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一定的教学探究情境为载体,学生更容易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和运用,能达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探究过程中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

例如在低年段“测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喜爱的物品(书本、软尺、铅笔、小刀、手指等)对课桌的长度、宽度进行测量。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准确性和不统一性,测量结果与实践长度、宽度大不相同,进而得到需要进行专门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单位的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自然引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用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好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进行探

究测量,反复实践,然后学生可自己总结出用具有刻度的软尺进行测量,并按照“左对0,右看刻度”的测量要领,从中体验动

手实践的乐趣。最后,在融会贯通此节课所教内容后,开展教室内的测量活动,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完善。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情境,并加入了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并在动手过程中,根据实践所得完成了对知识的迁移。

总之,要创造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计算技能的提高始

终不能放松。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的学习基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的紧密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提供了便利。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还需继续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努力拓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空间,真正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最终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