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组别
姓名
30s时位置
总长度
总用时
第一组
谭小虎
32m
200m
3min50s
赵永刚
34m
200m
3min32s
第二组
李秋丽
29m
200m
4min10s
王晓华
30m
200m
4min01s
第三组
张强
38m
200m
2min44s
刘子豪
36m
200m
2min54s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课下查看汽车和电动车速度表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例题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通过物理热爱生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返回
3、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练习
二、速度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速度单位
换算关系:
1m/s=
=3.6km/h
1km/h=
1 m/s = 3.6 km/h
54
20
例题:在今年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阳获得8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是7分45秒 ,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求:s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3、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同一物体而言。若出现多个相同的量时,应在符号下加对应的下脚区分。
2、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用常用单位,单位换算通常在已知中进行。
公式
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1.72m/s。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总结】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都在改变, 最常见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 动.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运动物体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 v=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m/s) ,常用的单位是千米/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m/s=3.6 km/h,1 km/h=13.6 m/s.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教学过程
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 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这是怎么回事 呢?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不是说他跑得 比兔子还快吗?没听说过比乌龟还快的呀!赛 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 么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乌龟真的比兔子 跑得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吧!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 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教师提问】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大家同 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教师总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 得快.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运动时间、运动路程都不等的 情况下,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自主学习,了解新知
【学生活动】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 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 学生用书“预习导学”.
三、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 (1)教师引导学生对运动会上运动员赛跑时的情形作分 析后,作出简要概括: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 物体运动得就越快;在相同的路程上,物体所花的时间越短, 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2)【教师提问】小亮和小军正在进行百米赛跑比赛, 怎么判断他动快的,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 长的也是运动快的.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以及“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它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力与运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比较运动的快慢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速度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但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但对于如何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速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2)速度的单位换算。
(3)速度的计算。
2、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行动的迅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行动的迅速(说课稿)理解行动的定义和概念;掌握物体行动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行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行动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器材:计时器、标尺、小汽车模型、尺子等;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行动速度的实例等。
导入: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的呈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行动速度?如何计算行动速度?观察实验: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小汽车在不同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行动速度,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归纳出行动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概念;实践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行动速度相关的问题,鼓励创新思维。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控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实践能力;示范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行动速度的步骤,示范解答实际问题。
课堂讨论情况;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情况;实际问题解决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相关物理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行动的迅速(说课稿)》,根据课程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一套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行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示范引导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终通过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记录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奔跑的速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奔跑的速度(说课稿)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奔跑的速度及其计算方法,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3. 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 教学资源:教科书、幻灯片、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范例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 引入问题:同学们曾经观察过快跑、慢跑的同学吗?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奔跑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4.2 研究新知- 呈现教学目标,并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通过多个示例引导学生理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 教师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具体例子进行计算。
4.3 实验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要求测量在规定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并计算速度。
- 学生实施实验并记录数据。
-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速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4.4 实验讨论与总结-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就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5. 课堂小结- 进一步巩固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6.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
- 预教材下一节内容。
7.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入问题和实验设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但是,一些学生在实施实验和计算速度时遇到了困难,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和复习。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初二物理说课稿1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是人类本能的自然行为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孩子们在玩耍,还是成年人在跑步、举重等各种运动项目中,人们对于运动的需求和兴趣始终如一。
然而,运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快有慢,有轻有重,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于身体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运动的快慢,以及不同运动方式对于身体的影响。
二、快速运动快速运动最为常见的代表即是短跑和有氧运动。
在这些运动方式中,大肌肉群会快速地进行有力的运动,从而使得身体的能量消耗加快、新陈代谢加强。
同时,快速运动还有一定的心血管训练效果,有益于增强心肺功能。
此外,快速运动也能够充分释放身体内部紧张情绪与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平衡。
因此,快速运动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减肥、以及心理调节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快速运动也需要注意正确的运动方式和量力而行,以免带来运动伤害。
三、缓慢运动相对于快速运动,缓慢运动产生的肌肉张力较小,动作较缓慢柔和,常见代表有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方式能够让人们感到身心的松弛和放松,能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也不易感受到运动疲劳。
此外,缓慢运动经常需要注重呼吸的配合,有助于应对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增强心理健康。
当然,缓慢运动对于增强身体素质和塑造肌肉没有快速运动那么直接明显的效果,需要通过长期坚持和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
如果想要快速燃烧能量、锻炼肌肉、提高身体素质,可以选择短跑、游泳、舞蹈等快速运动方式;如果想要放松身体、缓解压力、增强心肺功能和平衡感,则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普拉提等缓慢运动方式。
综合来看,无论是快速运动还是缓慢运动,都具有很好的运动健康价值,只要运动方式正确、适度,并且能够长期坚持,都能够让人们获得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的双重收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5厘米B.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8s秒D.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2.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液体密度最小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4.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A.B.C.D.5.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6.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B. C. D.7.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 B.灯丝用久了变细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冬天窗户上的霜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10.在课堂大声回答问题,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第1篇: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猜你正在找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1.3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本次职称竞聘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下面我将从以下五大板块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因为本学期开始,我就把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探究互助、合作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加之他们刚涉及物理领域,对新知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为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将成为本节的主线。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教师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版块的内容)1、组长汇报各组长汇报本组同学的导学案书写情况,和预习过程存在的问题,教师板书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请其他组同学回答,能解答的组加一分。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标题:运动的快慢一、引入(1分钟)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运动的快慢的说课稿。
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还能够增强体魄,提升身体素质。
但是,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对于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运动的快慢对身体的影响。
二、运动的快慢对身体的影响(3分钟)1. 快速运动:快速运动指的是高强度、高速度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这种快速运动能够迅速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强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消耗身体内的热量,有助于减肥和保持体重。
同时,快速运动还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但是,快速运动也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受伤,因此在进行快速运动前需要注意热身和保护措施。
2. 慢速运动:慢速运动指的是低强度、低速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这种慢速运动对身体的负担较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
慢速运动能够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和焦虑感,促进睡眠,改善心情。
此外,慢速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血压、血糖水平,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慢速运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预防关节和骨骼问题的发生。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3分钟)1. 工作中的快慢运动: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快速运动,如快速走动、爬楼梯等,这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生更多的动力。
但是,过度的快速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和压力累积,因此我们也应该在工作中适时进行慢速运动,如活动活动脖子、肩膀等,放松身体,缓解压力。
2. 休闲生活中的快慢运动:在休闲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如果想要放松心情,可以选择一些慢速运动,如散步、太极等;如果想要锻炼身体,可以进行一些快速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安排,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休闲生活,并保持身体健康。
四、总结(1分钟)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运动的快慢对身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1.3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飞奔的骏马与缓慢爬行的蜗牛引入“运动的快慢”主题,再由正在赛跑的小猪、猎豹追捕羚羊图片和世界纪录1500m成绩表得出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追问怎样比较时间、路程均不相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概念。
接着介绍速度单位、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机械运动的种类及平均速度的概念与速度的相关计算。
★教材分析★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与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是第三节运动快慢的基础,而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
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
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速度概念,是又一个用比值来定义概念的例子,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单纯用路程、时间无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只有二者的比值才是反应物体运动快慢的本质量。
建议给学生提供几例要描述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描述、体验等活动来理解这一比值的物理本质。
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的频闪照片向学生渗透“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改变快慢”的思想,还可利用列车时刻表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
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学法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简介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的第3节,主要讲解物体的移动过程中的缓慢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物体移动过程中的缓慢原因和现象,以及如何描述和分析缓慢运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物体移动过程中的缓慢特点;- 理解缓慢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缓慢运动;-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物体的缓慢运动。
教学重点- 物体移动过程中的缓慢特点;- 缓慢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实验材料:计时器、直线轨道、不同质量的小车等;- 教学课件和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物体的缓慢移动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1.物体移动的缓慢特点:- 运动速度较慢;- 运动距离相对较短;- 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较小。
2.缓慢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描述: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缓慢运动,如使用形容词:慢、缓慢等。
- 分析:观察和实验分析物体的移动过程,通过记述和绘制图像等方式进行分析。
实验演示在直线轨道上放置不同质量的小车,使用计时器进行观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的缓慢移动特点。
讨论与总结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物体缓慢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缓慢运动。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至少三个具有缓慢运动的物体,并写下对其特点和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情景和实验演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缓慢运动特点和描述方法。
通过布置作业,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移动的缓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区别。
2.能够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各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
3.明确运动的快慢、远近等概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区别。
2.能够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各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如何分析和判断各类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内容:1.速度和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运动的快慢、远近等基本概念。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示范法。
3.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自由探究的方式,发现物体在运动中的规律。
2.讲解新知识1.引入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公式、单位和计算方法。
2.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区别。
3.掌握运动的快慢、远近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3.梳理重难点结合教材,针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4.巩固练根据教师提供的运动方程和速度公式,进行巩固训练。
5.拓展延伸1.进一步介绍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研究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车斜面运动实验、黑匣子实验等。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远近等基本概念。
- 速度公式及其表示方法。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区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不太理解,需要再次进行巩固和练习。
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开云镇中心学校王力波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动的快慢》,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速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研究物体运动必不可少,也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本节课中要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使学生感兴趣,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另外学生第一次运用公式解题,教师也一定要注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体会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变速运动物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解决、身边事例。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
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我校正尝试推行“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每三名学生分为一组,结成帮扶对子,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不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教师补充。
因此,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课前体验热身,课上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从而乐于探究。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学情,本节课中采用:教法:体验法、基本概念“六问”法、启发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提高四、教学设计(一)课前体验,预热新知(二)先学后教,小测过关25分钟(三)运用提高,形成技能15分钟(四)归纳小结,评价指导3分钟(五)分层作业,巩固创新2分钟(一)课前体验,预热新知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获得学习经历的体验。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班级的教学内容同学对物理有了确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学问基础上,同学对运动和静止有了确定的熟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学问。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确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把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学问去处理解决简洁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学校六班级的数学中同学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留意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
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推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推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状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推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洁计算来把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分,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让同学把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班级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同学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同学的学问水平和理解力气,不行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依据我们同学的实际状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留意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学问点都尽量从同学生疏的生活现象动身,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关怀同学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使同学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学问的喜悦,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受观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洁描述所观看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看力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
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1m/s=_____km/h;5m/s=_____km/h;72km/h=_____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
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 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