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 (共23张PPT)
1 古诗三首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尝自 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他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 生巨大影响。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以深切同情。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 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
我会思
1.《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事 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绝 句》这首诗描写了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这八 种春天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2.如何体会第 2首诗中的画外之画?
课后作业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梅子变黄的时候,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 朗的日子;我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又继续走山路。
yá 芽发 芽
duǎn 短 长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青翠欲滴的竹林外,有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 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赏析:第一句诗描写了早春的风光,色彩明丽,景色 静雅。第二句诗写了春天动物的活动。鸭子在春水中 嬉戏,它们最先感受到江水回暖,这里揭示了只有置 身于事物之中才会有深切感受的道理。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青翠欲滴的竹林外,有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 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最先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 的景象。
“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个大场景。以“丽” 字点染“江山”,以“香”字对应“花草”,描绘了春 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百花芳香、春草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浪大、浪高)
同到牵牛织女家。
(静谧美好)
寄托了他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注释: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寻访牵牛织女家。
课文讲解
全文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夹带着泥沙, 2)、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内容简介 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课文讲解
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和 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拓展延伸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阳春布德则,万物生光辉。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课后作业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 送青来”运用了 拟人、对偶 的 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10.《父爱之舟》倒数第2自然段。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课文讲解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沙。洲坝 瑞金城
课文讲解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旗风。酒家悬挂的旗子在风中摇动
西安人)。
向来⑨枉费推移力,
转败为胜 环游世界 风平浪静 钻来钻去 哈哈大笑 放肆 桅杆 吓唬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崭新 由衷 苍白 勉强 堪称 慈祥 肃然起敬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三首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_忧__国__忧__民__的__爱__国__情__怀___。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旅店。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释古诗
山外青山楼 外楼,
句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 望不见头;
西湖歌舞几时
休?
杭州的著名风 景区。
什么时候休 止。
句意: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 才能停休?
吹,用于温暖馥 郁的风。
暖风熏得游人 醉。
句意: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 醉醺醺的;
即汴京,今河南开 封市。
直把杭州作汴 州。
简直。
句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 那汴州。
古诗赏析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 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 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 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 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 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 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 来第一流”。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本来就知道 陆游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家的

你的父亲
军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 宋朝当时的社会现实
•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 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 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 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 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 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之前的灭亡 的宋朝史称北宋。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 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 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 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 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 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作业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知识链接
林升 (1123—1189年),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
居士,南宋诗人,浙江平阳人,代表作品有《题 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等。
词语解释
12 古诗三首
我会认
sǒu

抖擞
我会写

nǎi xūn
祭乃熏
祭拜 乃是 熏蒸
hài shì
āi
亥恃 哀
亥时 有恃无恐 悲哀
háng

杭州


拘束
多音字
jiàng 降落 降
xiáng 投降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但—— 只 休—— 停 恃—— 靠 哀—— 伤 重—— 再
反义词
死—— 生 哀—— 乐 暖—— 寒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一句诗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 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诗用反问语 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你从这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 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 酒作乐……理解诗句暖来自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初读课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解释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 儿子的。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这里代指中国。
知识链接
• 陆游
• (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 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语言平易晓畅、 章法整饬严谨,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 郁悲凉,尤以包含爱国热情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 远。代表作品有《示儿》《游山西村》《书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人教(部编版)三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三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共34张PPT)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 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爱”字表现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 感情。
2021/7/25
15
停霜 车叶 坐红 爱于 枫二 林月 晚花 ,。
2021/7/25
大 意 16
我这月 不晚的 由秋花 自的儿 主枫还 地林要 停,红 下那 。 车被 来霜 ,打 是过 因的 为枫 太叶 喜比 欢二
二、 给下列句子中的“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tiǎo
B.tiāo
1.今天的这场争斗是李明挑( A )动起来的。 2.哥哥挑( B )选了一本名著,准备挑( A )灯夜读。
2021/7/25
19
一、诗中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从“寒山”和“霜叶”可以看出诗中 描写的是秋季。
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太 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被霜打过的枫 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2021/7/25
20
第二课时
2021/7/25
21
2021/7/25
zèng liú
赠 刘景文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 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 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2乐2 府》等传
2021/7/25
23
凋谢。
举,向 qíng 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
枯萎。
cán yóu
ào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湖月辉映 风平浪静
洞庭湖 山水一色 盘内青螺
喜爱、赞美
勤于思考
《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 “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青螺”指的 是( 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 山水的色彩美 )。
勤于思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比喻 ) 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诗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碧水/东流/至此回。 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 两岸/清山/相对出, 感觉。朗读时,一定要读
出长江的磅礴,雄壮,充
孤帆/一片/日边来。 满阳刚之气。
课文解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注释: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 所以叫楚江。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诗句大意: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欲】想要。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宜】合适。
诗句大意: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适宜。
勤于思考
思考:朗读诗歌前两句,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 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你想用什么词语来表 达你的感受?作者描绘这景象用的词语是?
代表作品:《赤壁赋》《惠崇春江晚景》
《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等
知识锦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历来 为许多文人墨客所喜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杭州西湖, 去欣赏诗人苏轼笔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字词学习
饮(冷饮) 奇(奇怪)
初(初晴)
蒙(空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荒凉、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编写好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课本: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学生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边疆、人民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今天的课文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古诗三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

傍晚时候 的枫树林。
比……还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 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 还艳丽。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朗读古诗,品读诗意:
点明深秋季节
山路 绵长
远上寒山石径斜
相呼应,写出了 山势的高而缓。
使人联想到炊烟
2. 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擎雨盖√(qínɡ qín) 菊残(zhú jú) √
橘绿(jú jǘ) 挑促织(tiāo tiǎo)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白云生处有人家( A )
A.产生,生出。 B.生命。
2.停车坐爱枫林晚( B )
A.坐下来。
B.因为。
3.荷尽已无擎雨盖( A )
A.举,向上托。 B.拿着。
反衬出 秋夜的寂静。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 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 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 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诗人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 想到什么呢?
蟋蟀,也叫 料想,猜想。 蛐蛐。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花傲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霜斗寒
诗人以“荷尽”“菊残”表现出 了秋末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 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

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生字组词:祭:祭拜祭祀祭奠祭天祭坛祭文乃:乃父乃至乃至于有容乃大熏:熏风熏陶熏肉熏染臭气熏人杭:杭州苏杭杭绸亥:亥时恃:自恃有恃无恐恃强凌弱恃才傲物哀:哀伤悲哀哀悼哀怜哀兵必胜拘:拘束拘谨拘禁拘管不拘一格多音字:几:jǐ几个jī茶几降:jiàng降落xián g投降xūn:熏(熏陶)薰(薰衣草)shì:恃(有恃无恐)侍(侍候)形近字:祭:(祭拜)察(观察)杭:(杭州)抗(抗争)恃:(自恃)待(等待)《示儿》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介绍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题临安邸》知识点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介绍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人,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主题:《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补充填空:
一阵阵( 秋风 )吹动( 梧桐树叶 ), 发出( 萧萧 )的声音,让人感到( 孤寂 )。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 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
悲秋
4 古诗三首
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 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朗 读的语调舒缓。后两句语气较前两句明快一些, 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以上扬。
4 古诗三首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 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 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 ,想到了自己的家。
4 古诗三首
背诵和默写指导(课后第一题)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 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见__闻__感__受__,表现 了诗人__愉__悦____的心情。
4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
描写秋季的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 古诗三首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石径(jīng jìng) 倾斜(xié xiá) 挑(tiāo tiǎo)逗
4 古诗三首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字词听写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山行》让我们看到了火红的枫叶, 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两首描写秋天的诗——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 这是什么呀? 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4 古诗三首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
用细长的 物件逗引。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 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与富

,都

一种

活境

。懂

爱自

的人
,对

活从

就没

过高

口罗不是。


:



















古诗三首 但





但是我年轻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我 告诉你 怎么弄 ,15分 钟后你 还没有 弄完我 就不耐 烦像如 果我自 己弄五 分钟就 弄完所 以最后 通常变 成我自 己弄。 但这样 做有一 个不好 的后果 就是当 你真的 五分钟 弄完就 会给别 人一种 感觉他 在现场 完全没 有用他 会不开 心。
识字游戏

傲残
君 犹
枫叶落了
4 古诗三首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
节的山。
篱落:篱笆。
4 古诗三首
促织:俗称蟋 蟀,也叫蛐蛐。
4 古诗三首
4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思考: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 古诗三首
山行 远上[唐/寒]杜山牧/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 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
4 古诗三首
擎:举, 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
4 古诗三首
犹: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
对偶
4 古诗三首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4 古诗三首
想一想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 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超过春花,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 起风霜考验。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这首诗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明快的。诗的 前两句,要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 后两句语调应高昂上扬,要读出诗人对枫叶、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古诗三首
赠 刘 景 文
4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qíng
4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题
赠刘景文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4 古诗三首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描绘了 哪些秋天的景物?用笔圈出来。
4 古诗三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 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 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 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 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 有迟暮之感。)
4 古诗三首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 生气,还照应了上句中的 “石径”,因为这“石径” 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几户人家在白云_生___处__的地方
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4 古诗三首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4 古诗三首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4 古诗三首
君: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 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赠刘景文》这首诗前两句朗读的语调宜平 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 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 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 “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4 古诗三首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 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人4 教版古诗语三文首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4 古诗三首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著有 《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 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

xié suānɡ zènɡ liú
斜霜赠刘
ɡài jiú cán jūn cénɡ sònɡ tiǎo
盖菊 残君橙送 挑
4 古诗三首
寒径 斜 霜赠 刘盖 菊 残君 橙送 挑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4 古诗三首
识字方法
加一加:贝+曾=赠 木+登=橙 换一换: 经-纟+彳=径 浅-氵+歹=残
4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jìnɡ
xié zènɡ
石径 倾斜 赠送
liú
姓刘
cán
残败
yóu
犹如
ào jūn
chénɡ
骄傲 君子 橙黄

橘子
tiǎo
挑动
4 古诗三首
多音字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tiāo
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4 古诗三首
我会写
hán

jìnɡ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红。
诗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 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 的花还要红。
4 古诗三首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 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 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 –
4– – – –
– – – – – – –
凡事都是 多棱镜, 不同的角 度会看到 不同的结 果。若能 把一些事 看淡了, 就会有个 好心境, 若把很多 事看开了 ,就会有 个好心情 。让聚散 离合犹如 月 缺月圆那样寻 常,
凡事都是 多棱镜, 不同的角 度会


一生

白了


就是

万余

,贫
二月花。
4 古诗三首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一起解诗题
山行
在山上行走。
4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路蜿蜒伸向山顶。
4 古诗三首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4 古诗三首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