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5章态度及其测量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第五章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习题〖导学提示〗动机是情意性的心理倾向。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而需要与一定诱因的结合则导致动机。

本章着重讨论有关需要的心理学理论、有关动机的心理学研究,以及与人的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的价值观问题。

第一节需要Top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新的需要。

当人需要某种东西时,便把缺少的东西视为必需的东西。

人既是生物有机体又是社会成员。

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对于外部环境必定有一定的需求。

例如,食物、衣服、婚配、育幼等,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发展所必需的;从事劳动,在劳动中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等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这种客观的必要性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并引起他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某种需要。

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它总是指向于能满足该需要的对象或条件,并从中获得满足的。

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人的各种活动,从饮食男女、学习劳动,到创造发明,都是在需要推动下进行的。

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

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

同时,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通过活动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和周围现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二级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社会心理学》

二级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罗斯(美)出版《社会心理学》,麦独孤(英)出版《社会心理学导论》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公式:勒温:B=F(P。

E),行为=函数关系(个体.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1)学习的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操作条件反射—正负强化,惩罚,模仿(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符号互动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3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荣格--集体无意识,霍妮——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沙利文-—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个体有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继续社会化(成年),再社会化(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从出生到独立生活,13-25岁,有变长趋势,2遗传素质(脑的智能)狼孩个体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社会化分类:语言,性别角色,道德,政治.-社会角色的差异。

,道德行为。

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几类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角色内冲突(同一角色的不同期待),角色间冲突(两个以上角色矛盾)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

自我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又叫自我概念,自我意识。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以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在于有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识。

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发展1生理自我(8个月—3岁)2社会自我(3—13,14岁)3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是对其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综合。

20.第五章 心理与社会评估

20.第五章  心理与社会评估
实用文档
观察法
• 是心理评估的最基本方法之一。观察者运用感 觉器官对被观察者的可观察行为(如表情、动 作、言语、服饰、身体姿势等),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并根据观察结果做出评估。
• 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两种形 式。自然观察法是指被观察者的行为在不受观 察者干扰的自然情景中进行观察的方法。控制 观察法是在预先设置的特殊观察情境和条件下 进行观察,其结果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倾向性 和必然性。
实用文档
• 结构式会谈: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预先编制好会 谈程序及提纲与内容进行交谈,谈话内容重点
突出,主题明确,节省时间,但缺乏灵活性, 内容受限制。一般是由主谈者按所需资料的要
求,以比人按问题回答 • 例如:你现在存在那些主要的问题或麻烦? • 这些困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心理评估
实用文档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心理评估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第二节 心理评估的内容
实用文档
第一节 心理评估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心理评估的目的、意义 • 心理评估的方法
实用文档
心理评估
• 心理评估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 其水平做出的综合评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
谈者与患者自由交谈,让患者自 然而然地说出他想要说的话
实用文档
非结构式会谈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使患者在谈话中较无戒心地 吐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意。 方法上比较灵活。
缺点:需要的时间较多。 由于没有一定的重点与方向,易 出现顾此失彼。 经验不足者难以把握。
实用文档
会谈成功的影响因素:
• 1 主谈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 会谈成功的关键。
实用文档
结构式会谈的优、缺点
有助于系统的收集资料。 • 优点: 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认知者 原有经验 价值观念 情感状态 相似假定作用 认知偏见 类化原则 认知对象 魅力 知名度 自我表演 认知情境 空间距离 背景参考
积极偏见
隐含人格理论
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眼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 这主要是因为(B)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社会化
1、基本社会化:基本的适应环境能力 2、预期社会化:学习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 3、发展社会化:跟随社会变化发展 4、再社会化:跟随环境变化 5、反向社会化:年轻人向前辈传递知识 D、岗前培训 预期社会化
纵向划分 (社会化的时期)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D)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基本社会化 再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2.医生抢救病人的行为是利他行为。(×)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利他者的因素 性别 年龄 人格特征 (社会责任感) 助人者的心境 求助者的特点 性别 年龄 魅力 人品 环境和情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 作用 自然环境 他人利他行为的示范作用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与同其他人 在一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从而 产生棘突坐视不管的冷漠行为。 解释:
5.各种媒体的广告通过改变观众的态度来推销其商品,这 种改变态度的方法属(D) A 群体影响法 B 活动参与法 C 角色扮演法 D 劝导宣传 法
态度测量
态度的测量:测量其方向和强度

总加量表法(里克特量表); 社会距离尺度法; 语意分析法(双极形容词分析) 投射法;eg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 行为观察法 生理反应法

第5章态度

第5章态度

(一)Heider的平衡理论 • 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实现动 态平衡的过程
– 个人处于不平衡态,就会体验到不愉快,其所 引起的应力将驱使人将不平衡态转化成平衡态 – 态度转变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 人们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 P-O-X平衡性决定态度改变需求
• P-O的关系最重要
Fishbein&Ajzen1974的调查
采用自我报告、行为意图提问和五份量表填写等方法调查 了62名男女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
发现:被试的宗教态度并非必然与任何一种单一行动(或
施舍或遵守宗教节日)保持一致,但是和同类许多不同的 行动的执行有紧密的相关
多重行动:由同类几个行动组成的行为
多重行动尺度:以多重行动作为衡量态度的工具
(三)态度形成与认知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源于:理性行为理论)
行为意图----实际行为
指向行为的态度
• 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及评价------指向于内
主观规范
• 重要他人的期望及遵从动机-----指向于外
知觉到的控制感
• 对完成行为难易度的知觉-------自我效能
如何解释? 人类自发的、无意识的行为
5-1 态度概述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沟通内外的桥梁
一)态度概述
1、首次使用:斯宾塞 2、最早的研究:朗格,运动肌态度实验
在一项研究反应时间的实验中发现,被试如果特别注
意自己即将要作出的反应时,即当被试心理上对自己 需做的反应有所准备时,则其所作出的反应时间比其 他被试快 被试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支配着个人的记忆、判断、思
• 平衡的几种可能性
• 不平衡的几种可能性
• 最重要的关系P-O – 平衡时的情绪强度 – 不平衡时的态度改变压力

[健康评估]第五章第一节 心理评估[护理学]

[健康评估]第五章第一节 心理评估[护理学]

4.调查法
❖ 调查法是通过全面收集了解个体的各方面情 况,如过去和现在的身体健康情况、生活情 况、家庭病史、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工作 环境等情况,对被评估者进行心理评估的一 种方法。
5.医学检测法
❖ 医学检测法包括各种实验室检查和身体状况 评估,如测量血压、呼吸、心率、血浆肾上 腺激素水平等
❖ 可为心理评估提供辅助的客观资料
9同.意我(能A多)一、点不自同尊意就(好D)了、很不同意(SD非)常。同凡意选﹡标有A﹡﹡号的D答案表SD
1示0自.尊我低总下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
非常同意
A
D﹡
SD﹡
(三)认知评估
1.认知的定义 2.认知的组成 3.认知的评估
1.认知的定义
❖认知是人们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 ❖是在过去的经验及对有关线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心理活动的概念
❖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
❖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与行为过程
❖ 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 和,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品质
❖ 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与个体的健康密切 相关
❖ 对个体的心理评估应涵盖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即 人的自我概念、认知水平、情感与应激等。
2)语言障碍的类型及特点
2)语言障碍的类型及特点
失语 ❖ 因皮质与语言功能特别有关区域的损害所引起,不同的
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皮质区域损害导致不同类型的失语 ❖ 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失写、失读、命名性失
语等 构音困难 ❖ 主要由于发音的肌肉麻痹、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增高所致 ❖ 与失语发音准确而用语不正确不同,构音困难者发音不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社会心理学 带答案

社会心理学 带答案

内隐人格理论:每个人都地认为他人所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品质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如具备一种品质或行为表现,就可以了解其它的行为品质或表现。

内隐联想测验:目标在于查明各种态度和各种评价属性之间的自动化联接程度,所测量的是某个给定的态度客体与某种评价属性的联接程度,并假设联接程度越高,内隐态度越强烈。

自我图式:指向自我的个体心理表征组合体或联结,组织形成了人们对自己的品质和特征的概念。

自我提升:是人们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它以优于平均效应、不切实际的乐观、自我服务偏向归因、选择性信息加工(如内隐自我)、策略性社会比较和交往(如下行社会比较)、自我妨碍等形式实现。

社会认知: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探讨个体如何加工、组织、提取与利用社会信息刺激,来形成印象,解释社会事件。

社会认知偏差: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不足或缺失。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的认知就可能出现偏差,这主要是因为人脑中的既有图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偏见: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登门槛技术: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然后向一个大要求过度,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睡眠者效应: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人理论: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的因素。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①公平是激励的动力。

②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 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

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

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

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社会心理学第五节 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五节 态度

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 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信服权威,比较容易接 受说服;自尊较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过 于相信和保护自己,比较固执己见)不易改变态 度。 社会赞许动机的强弱也是影响态度转变的因 素,高社会赞许动机的接受者易受他人及公众影 响,易于接受说服。(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尊 心的人,常怀疑自己而相信他人,容易接受劝说 改变态度。) 3.个体在面临改变态度的压力时,其逆反心理、心 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会使其拒绝他 人的影响,从而影响态度转变。(思维方式、信 息加工形式等,与心理免疫力有关)
3.信息倾向性 对一般公众,单一倾向信息说服效果 较好;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 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 单一倾向信息是指单方面表明对自己 有利的观点;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是指说服 者及表明自己的观点的优越性,也指出与 自己相反的观点的价值,并巧妙的让对方 感到自己的论点比其原有的观点优越。二 者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 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 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态度转变的过程实 质上就是新态度形成的过程:依从、认同、 内化 主要内容:
态度转变模型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态度转变理论
一、态度转变模型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和詹尼斯于1959年提出一个态度转 变模型,如下图所示: 传递者 → 沟通信息 → 态度主体(接受者) ←情境
(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差异 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 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促使态度改变的压力;压 力越大,改变的潜力也越大。但是压力与态度的改 变并不成正比。有时候差异太大,会使接受者认为 难以改变而放弃努力,或者对信息来源产生怀疑。 差异与态度改变之间呈倒U形关系。 这时要看传递者的情况。如果传递者的威信较 高,这种差异越大,引发的态度转变就越大;如传 递者威信低,这种差异适中,引发态度改变也较大。 (医学专家做保健品宣传)

态度&各种态度量表简介

态度&各种态度量表简介

社会距离量表社会距离量表:也称为鲍格达斯量表(Bogardus Social Distance Scale),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建。

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

例如用来测量人们对待黑人的态度的鲍格达斯量表:鲍格达斯量表是典型的格特曼量表,能够通过其中较强项目的被试能够通过较弱的项目。

鲍格达斯量表你愿意让黑人:生活在你的国家吗? [ ]生活在你的社区吗? [ ]住在你的那条街吗? [ ]做你的邻居吗? [ ]同你的子女结婚吗? [ ]每一选项的分值从弱到强为1-5分,被试的态度为其选择的最强的项目分数,这个分数除说明被试者的态度外,还显示出被试者的态度结构。

鲍格达斯量表鲍格达斯量表比较不同的被试者对同一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也可以比较同一被试者对不同群体的社会距离大小。

如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对黑人的接纳程度;某国家对日本人、美国人、俄国人和英国人的接纳程度。

格特曼量表图分析法(Guttman scalgram analysis)单向度编制量表或问卷的方法。

编制程序:(1)句子筛选,对被试施测某种主题的大量句子,要求被试表明赞同与否,剔除80%以上被试都同意或不同意的句子。

(2)排列,将被试按总分高低,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将句子依最受赞同到最不受赞同的顺序有左至右排列,构成一个矩阵图。

(3)为计算复制系数,在矩阵图中沿赞同与不赞同的分界处划一条切割线,以上为赞同,以下为不赞同。

实际总有误差,可根据公式计算出不符合原则的误答次数。

复制系数=1- 。

误答数为0,复制系数为1,称为完全量表。

复制系数一般能达到90,就符合要求。

它不仅是心理学上的,社会学上也有这个量表,英文是 Guttman scale哥特曼量表1、哥特曼量表简介哥特曼量表是由哥特曼于1950年提出的,格特曼量表是单维的,即量表自身结构中存在着某种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的逻辑。

因此也不会像利克特量表那样形成分数相同而态度结构形态不同的现象,它的每一个量表总分,都只有一种特定的回答组合与之对应。

心理与社会评估

心理与社会评估
• 3. 定向力 • 定向力包括时间、地点、空间和人物定向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评估
• 三、情绪和情感评估 • (一)定义、区别及联系、分类 • 1. 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人的需求是否被满
足的反映。需求获得满足引起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则导致消极的情 绪情感。 • 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感 是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是与社会性需求满足与否相 联系的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 则为暂时性的、与生理需求满足与否有关的心理活动,有情境性、激 动性和暂时性。情感 通过情绪来表达,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含着情 感因素。
及自尊等方面进 行综合评估。 • 1. 交谈与观察 • 对体像、社会认同、自我认同与自尊的交谈内容见表6-15。观察的具
体内容见表5-2。 • 2. 画人测验 • 让患者画人像并对其解释,从中了解患者对体像改变的内心体验。该
方法适用于评估 不能很好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儿童。 • 3. 量表测评 • 常用的有Pieer-Harrie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自我概念量
知和行为等方面 的反应(见表6-23)。 • 4. 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指个体处理压力的认知与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评估
• (二)评估方法和内容 • 1. 交谈 重点在于了解患者面临的压力源、压力感知、压力应对方式
以及压力缓解情况,交谈内容见表6-22。 • 2. 量表评定 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衡量压力对个体健康影响的常用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理评估
• 心理评估的方法有:传统的会谈法、心理测量学方法、观察、身体评 估等,其中会谈 是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之一。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可使收集到的资料更完整,使评估结果 科学并具有可信性。常用的 心理评估方法见表5-1。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2)分类
①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②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3)访谈过程与技巧
2.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1)特点 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从而保 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分类 ①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②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职业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心理学:
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 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 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 科。”
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 围。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既要努力增强研究结果的解 释力,使研究结论一般化,也要注意不要任意夸大研究结 论的应用范围。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理论是经验研究的总结,是概括化和一般化的经验。 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目的是描述现象、 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 践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
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社会心理学5章态度及其测量

社会心理学5章态度及其测量




五、内隐态度测验
六、态度的实证测定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难 点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

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一、什么是态度
(一)态度的定义
1、学术界对态度的定义尚未一致
2、学术界共识: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动三要素 3、综合: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对 对 小鬼子还是 象 象 小鬼子贼拉 那么无耻!
称。 乔治· 埃尔顿· 梅奥教授在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所谓"霍桑 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
1、有用则生积极情绪,否则生消极情绪 2、与个人得失关系大,则态度受影响也大
专题:测量心理学
• 重要概念:量表
• 量表,测量工具,经严格设计及开发,将主观、抽象概念定量化测量。 • 量表的设计远较调查问卷严格,是特殊的问卷
调查问卷
心理学量表
例:抑郁自评量表
(最近一周的感觉)
例: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分析
计分规则: 第2、5、6、11、12、14、16、17、18、20题是 用正性词描述的,需反序计分,即1偶无计4分,2有 时计3分,以此类推。其余题目按正序计分。 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总分/80 程度分级: 0.5以下者无抑郁; 0.5-0.59轻度抑郁; 0.6-0.69中度抑郁; 0.7以上者为重度抑郁。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学科概述—学科界定、学科关系、学科历史(第一章)个体自身—自我概念、印象、归因、态度(第二三四章)社会化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第五章)个体与群体—侵犯与亲社会行为(第六章)从众、服从;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第七章)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1、社会化(09):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人作为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

人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人的遗传素质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性化: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

个性作为一个人决定其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内部动力系统,是个人的社会共同性和自身独特性的有机统一体。

它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和如何体验世界,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如何体验自己,也决定着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采取怎样的行为方式。

3、镜像自我: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库利认为,通过镜映过程,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与对待不仅塑造着儿童的自我意向,而且也会通过儿童自我概念引导行为的作用塑造一个人的实际自我。

4、印象:印象(impression)通常指第一印象,是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讲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

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自身的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5、刻板印象(04 08):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于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

它是一种先入为主、难以改变的看法。

例如:在人的自然特征方面,人们比较系统的观念是同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首先根据这三个方面讲人进行分类。

金盛华版社会心理学重点

金盛华版社会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材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三、社会心理学三阶段:1、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

权威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子、老子。

1875年,德国学者舍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

2、产生阶段(1)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属于“经验描述”阶段,罗斯第一次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

(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系统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的标志: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1924年)3、迅速发展阶段(1)认知社会心理学阶段:社会建构理论、话语心理学(2)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思潮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理论建设任务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2.批判、继承历史遗产3.丰富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全面理解(二)指导社会实践任务1.提高自身素质(1)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角色义务(2)将生活意识转化成科学意识(3)提高自身素质2. 提高实践能力预告作用:社会气氛、价值观变化趋势、消费趋势。

中介作用:社会控制、社会规范发挥作用需以社会心理为中介,内心的选择与接受。

第二章社会化一、1、社会化: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__第五章_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__第五章_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
4
三、态度强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实验
2013-11-29
Davidson发现,对态度对象仅仅要求更多的信息就足 以使人的态度的强度增加。 在一项研究中,Kallgren先问了被试对一些问题的态 度,然后让他们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结果发现对环境 问题有丰富知识的被试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较高。 结果表明:增加态度强度的另一个途径是让个人参 与到态度对象中来,让人们参与某些事情是增强其态 度的有效手段,反过来也可用人们的参与程度来预测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阶段三:内化(internalize)
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 变自己的态度
17
五、 态度改变的方法
2013-11-29

(一) 说服宣传法 1. 说服宣传法 霍夫兰德(Hovland)等人1959年:“态度改 变——说服”模型 宣传说服法改变态度是一个“谁在什么样的情境 下通过什么方式向谁传达了什么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会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
态度问题研究的实验总结
一、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实验
理查德·拉彼埃尔(Richard Lapiere)曾于1934年 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他邀请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周 游美国,期间于251个地方住宿或就餐,但在一家旅 馆遭到拒绝。旅途中,这对夫妇还单独光顾了几家旅 馆和饭店,但从未被拒绝过。当时,美国人特别歧视 东方人,因此,拉彼埃尔事先认为那对中国夫妇在住 宿或就餐时遭拒绝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结果却与预期 明显不一致。六个月后,拉彼埃尔给他们停留过的每 一个地方都寄去了一份问卷,基本问题是:“你愿意 在你那里接待中国人做客人吗?”,在收到的回信中, 90%以上却又都明确回答不会。 结果表明:态度的特殊性越高,其行为越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态度的定义
❖ 1、学术界对态度的定义尚未一致
❖ 2、学术界共识: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动三要素
❖ 3、综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小鬼子贼拉

小鬼子还是 那么无耻!

无耻!
精品课件 年轻时
年老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 1、认知成分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三、态度的维度
❖ (一)指向:肯定指向、否定指向 ❖ (二)强度:积极或消极的程度 ❖ (三)深度:卷入水平,与强度成正比 ❖ (四)向中度 ❖ (五)外显度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一)态度与情感 ❖ (二)态度与意见 ❖ (三)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五)文化因素 ❖ (六)遗传因素与性别作用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
❖ (一)拉皮埃尔挑战
1934年研究:揭 示种族歧视与实际歧 视行为的一致性 结果:不一致
❖ (二)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证明
❖ 1、民意测验 ❖ 2、具体态度与具体行为的对应性
❖ 一、什么是态度 ❖ 二、态度的特点 ❖ 三、态度的维度 ❖ 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
❖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 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 ❖ 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 ❖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难点
❖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 一、瑟斯通量表 ❖ 二、李凯特量表 ❖ 三、语义差异量表 ❖ 四、投射测验 ❖ 五、内隐态度测验 ❖ 六、态度的实证测定
❖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 一、瑟斯通量表 ❖ 二、李凯特量表 ❖ 三、语义差异量表 ❖ 四、投射测验 ❖ 五、内隐态度测验 ❖ 六、态度的实证测定
❖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 ❖ 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 一、什么是态度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三)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的因素
❖ 1、情境:制约、削弱态度与行为的联系 ❖ 2、态度的获得途径: ❖ 强硬的、明确的、稳定的、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态度与行为一致性高 ❖ 3、态度与行为的特异性水平 ❖ 二者处于同一水平时一致性高 ❖ 4、个性品质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 (一)合理行动理论
❖ 实际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
❖ (二)双重态度模型
❖ 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分离,是态度行为不一的重要原因
❖ (三)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 1、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 ❖ 2、外部情境压力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 3、行动成分
人的内心状态会通过种种微妙的 途径流露,但过于细微不易为人察觉。
精品课件
意动效应 “聪明的汉斯”事件
善易者不卜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 二、态度的特点
❖ (一)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 ❖ (二)态度有具体的指向 ❖ (三)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 (四)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 ❖ 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量表,测量工具,经严格设计及开发,将主观、抽象概念定量化测量。 • 量表的设计远较调查问卷严格,是特殊的问卷
精品课件
调查问卷
心理学量表
例:抑郁自评量表
(最近一周的感觉)
精品课件
例:抑郁抑自评郁量表自评量表分析
❖ 计分规则: ❖ 第2、5、6、11、12、14、16、17、18、20题是用正性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 一、瑟斯通量表 ❖ 二、李凯特量表 ❖ 三、语义差异量表 ❖ 四、投射测验
爷爷生前最喜欢金鱼 真想念爷爷!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五、内隐态度测验
造句: 班主任……
很帅 很SB ……
❖ 六、态度的实证测定
精品课件
距离测量
生理反应测量
第五章知识大盘点
❖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社会心理学
影视与艺术设计学院 袁博成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 一、什么是态度 ❖ 二、态度的特点 ❖ 三、态度的维度 ❖ 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
❖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 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 ❖ 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 ❖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难点
❖ (二)自我防御功能
❖ (三)价值表现功能
❖ (四)认识功能
❖ (五)对社会理解的影响
❖ (六)记忆过滤效应
❖ (七)激励作用
乔治·埃尔顿·梅奥
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霍桑” 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 称。 乔治·埃尔顿·梅奥教授在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所谓"霍 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词描述的,需反序计分,即1偶无计4分,2有时计3分 ,以此类推。其余题目按正序计分。 ❖ 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总分/80
❖ 程度分级: ❖ 0.5以下者无抑郁; ❖ 0.5-0.59轻度抑郁; ❖ 0.6-0.69中度抑郁; ❖ 0.7以上者为重度抑郁。
精品课件
例:抑郁抑自评郁量表自评量表分析
❖ 维度: ❖ 精神性-情感症状:抑郁心境和哭泣 ❖ 躯体性障碍: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
❖ 专题:测量心理学
❖ 心理测量:依据一定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态度、 取向、人格及心理健康等特性和行为予以量化的过程。
❖ 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 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专题:测量心理学
• 重要概念:量表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 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
❖ 1、重要经历及其情绪体验导致态度产生与发展 ❖ 2、环境刺激的重复,可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体验 ❖ 3、外在奖惩和替代性奖惩同样能起到强化作用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
❖ (一)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 (一)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
❖ 1、有用则生积极情绪,否则生消极情绪 ❖ 2、与个人得失关系大,则态度受影响也大
❖ (二)知识 ❖ (三)家庭 ❖ (四)群体参照
❖ 1、迫于群体压力 ❖ 2、自愿采纳群体态度 ❖ 3、同一群体有相近态度
精品课件
❖ (1)充分理解是人们对一个事物或现象形成一定态度的前提
❖ (2)具有倾向性和组织性:刻板印象
❖ (3)可通过新经验而改变
别人净瞎说, 多好的人啊!

南河 人南

精品课件
刻板印象
新经验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 2、情感成分
❖ (1)态度所有成分中强度最大
❖ (2)有认知成分参与,并非情感成分单独起作用
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 ❖ 精神运动性障碍: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 ❖ 抑郁的心理障碍: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
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
精品课件
例1:抑郁自评量表


情 感
躯体性障碍


躯体性障碍 精 神 运 动 性 障 碍
抑郁的心理障碍
精品课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